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9:2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第一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个农民见到袁隆平说:袁老师啊,我们要感谢你,又要埋怨你,你把产量弄得那么高,现在粮食都不值钱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对乡亲说:如今种粮食确实不赚钱,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来种高产水稻,腾出一些地方来种赚钱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饭吃又有钱赚了吗?过了两年,又见到这个农民,他激动的对袁隆平说,袁老师,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粮食丰收了,西瓜,蔬菜也卖了好价钱,现在我们是百分之百感谢你了。运用辩证的眼光,袁隆平为乡亲们解决了谷贱伤农的问题。答案补充 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禾下乘凉梦。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小小的种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了它无限的养料,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中,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在欣欣的生长着,那些禾下的梦想,那些远离饥饿的愿望,也将随着种子的茁壮生长而付诸现实。

第二篇: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重点)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在表现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难点)4.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之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的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生涯(yá)

退化(tuì)

矢志不移(shǐ)...丰硕(shuò)鉴于(jiàn)劫后余生(jié)...颁发(bān)授予(shòu)梦寐以求(mèi)...2.理解词义。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丰硕:形容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3.关于通讯

通讯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等为报道对象,比消息更具体详细、生动形象的新闻体裁。人物通讯是通讯的一种。它以写人为主,专门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成长过程和精神面貌,可以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在统一的主题下写一组人。人物通讯具备一般通讯的一切特点,简要归纳如下:①真实性;②典型性;③新闻性;④生动性;⑤评论性。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选取了袁隆平研究历程中的哪些典型事例?

明确:(1)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2)提出了与当时科学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最终通过“三系”培育获得成功。(3)虽然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环境中有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二)写法探究

1.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具体分析。明确: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于细微处见精神,文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明确: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的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本文也多处运用了数字,你能说说数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线索:奇迹

简历(1—3)

成功的历程(4—28)背景 设想 艰难 现实

贡献(29—40)

五、课外拓展

读了本文之后,小明打算给袁隆平先生发一条短信,表达心中的敬意与感谢,请你帮他想一下怎么拟写。

示例:尊敬的袁隆平先生,您是中国人理想中的科学家,您是真正会种地的大师,更是人们心中的“菩萨”。感谢您多年来为农民所做的贡献,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反思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反思

130班 马露

本文教学中我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物访谈这种文学形式,掌握这类文章的特点。

2.了解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尤其是他在世界农业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及巨大贡献。

3.学习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上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及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基本达到了解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以及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袁隆平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他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过程以2010全球最新10大富豪排:第一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第二美国比尔•盖茨,虽然物质的富有让他们扬名世界显赫一时,引出我们中国却有一个被资产评估公司认定为身价为一千亿元,2010年荣登“中国心灵富豪首富榜”的人,而且他的名字还被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命名为小行星的名字,永载史册的袁隆平。

本文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把握一个宗旨,人物访谈这种特殊文体,使学生熟悉用对话形式介绍生活中重要的有特殊贡献的人物的这种较为生活化的新闻方式。在轻松对话中展现人物性格品质,形式活泼,贴近生活,内容客观真实,人物鲜活生动,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代性。

在第一课时我解决了袁隆平为什么会被确定为采访对象的问题。

首先袁从隆平生平经历入题采访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袁隆平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一是他的奋斗历程。在这两部分之间,作者巧妙地插入了一段承上启下的解说词,使这两部分内容得到顺利转换。

第一部分看似简单,但是袁隆平的巨大贡献到底有哪些有哪些?是一道很重要的理解阅读思考性问题,既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有两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他使过去亩产只有三百多公斤的水稻产量增加到五百多公斤,而他现在正在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将把亩产进一步提高到八百多公斤。

为此,他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努力也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从他获得的无数的奖项,我们再次领悟他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对袁隆平的精神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很好地进入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袁隆平的高贵品质。

第四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写作背景:

香港回归的背景: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香港岛就在1842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给英国。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标题的理解:

1、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2、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3、“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三、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níng jīng bó yǎn zhǔ zhì

凝重 紫荆 停泊 掩映 世人瞩目 旗帜

四、研讨课文:

1、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明确:

(一)导语

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间顺序奠定基础。

(二)主体

通讯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时序结构与文学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时序结构的特点是按时间顺序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文学手法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强文字表现力,增强可读性。

2、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明确: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3、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明确: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下午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下午6点15分——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下午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7月1日

零点40分——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4、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明确: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5、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明确: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6、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明确: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7、把这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新闻,你省略了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明确:“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五、文章主旨:

这则通讯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盛事的回顾,证明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昌盛,我们才不会被别人欺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阅读与写作上,要求学生了解消息及特写性消息的特点。学习作者语言表达上的技巧。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写作背景: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杂交的研究。1980年~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担任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杂交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给了袁隆平崇高的荣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看到,袁隆平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在进行农业科学试验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几十年如一日,执著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这期间有来自于同行的怀疑,有来自于实验失败的苦痛,更有来自于社会的打击,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更是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但是,袁隆平仍然矢志不移地进行他的科学实验,表现出一位科学家超人的素质和崇尚科学的品质。本则新闻正是集中表现了袁隆平的这种精神和品质。

二、课前热身: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xiān zhào ruǐ fán zhí jìng shǐ

籼型 笼罩 雄蕊 繁 殖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bō jiǎo jié yāng jiě

坛坛钵钵 搅拌 劫后余生 秧苗 兵不解甲

2、重点词语解释: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绝不改变。矢,发誓。

三、研讨课文: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明确: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物种学的,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感到很惭愧,很自责。表现了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育杂交水稻最重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明确: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袁隆平提出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

3、用课文中的数字说明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4、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提示:作者在这儿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

5、本文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

明确: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6、多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生动有力地解释和深化主题。

四、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卓越贡献。通过生动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纯朴、实干、敬业、执著的老科学家的形象,赞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坚定执著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兢兢业业的科学精神。

五、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1、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2、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3、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掩映()瞩目()展拓()冉冉升起()凝重()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4)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3、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现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1997年之后香港将遭遇什么?”李光耀答道:“1998。”李光耀话语的言外之意是:。

4、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5、本文按时间顺序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请写出文中表明时间和事件的标志性语言。A、B、C、D、6、这篇课文是文学性很强的一则特写,文中许多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富有深意,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l)课文中“最后”一词一共出现了多少次?认真找出来,并体会每一句中“最后”的含义。

(2)课文中有两处打双引号的词,分别是“日落余音”和“日落仪式”,它们分别用来形容什么呢?用“日落”一词,除了表明具体时间概念外,还有什么用意呢?与课文中其他用双引号的地方相比较,学习双引号的不同用法。

(3)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文中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哪种用得最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课文的题目中“不列颠尼亚”是船的名字,作者仅仅是对一艘船告别吗?体会这种写法。

7、填空。

作者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一百五六十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里作者运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使用这一手法的作用是:。

8、课文的语言庄重而含蓄,全文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深刻的含义。

“从海上来”是指:

; “从海上去”是指:。

二、强化阅读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年建成,在以后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10、“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请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试题答案】

一、1、略

2、(1)序(2)杆(3)治、即(4)幕

3、香港平稳过渡。

4、D

5、A——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降下港督旗;B——晚上6时15分:军营广场降下英国国旗;C——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D——7月1日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6、(1)略

(2)分别用来形容降下港督旗帜时的号角声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英国历史上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这里用“日落”一词,含蓄地点明了英国对香港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3)(4)略

7、对比,饱含对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的欣喜。

8、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二、9、英国将结束对香港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10、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历史将结束,一切将成为历史,就像港督府一样成为历史遗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五篇: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材分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收录了袁隆平同志的典型事迹,新闻媒体报道,评论文章等内容。40多年来,袁隆平同志深入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文本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学习袁隆平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执着敬业、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学情分析:

学生都有英雄情结,对于英雄的事迹格外关注,因此,老师的作用就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观看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颁奖视频,初步了解袁隆平

三、问题探究

(一)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

1、这篇人物通讯主要写了什么?根据课文概括填写。

第1-3段概写袁隆平的贡献及简历;第4-30段详写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这部分交代事情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第31-42段细写()

参考答案:事情的起因:农民向福财为换良种挨饿来回奔走40公里让袁隆平深感自责和不安,决心实验;经过:袁隆平经过反复实验,提出“三系”设想,并矢志不移地实验;结果:三系配套实验成功,袁隆平继续“作战”。

第31-42段细写(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和贡献)

(二)二读课文,了解人物

问题

2、仿照示例说说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欣赏袁隆平的,因为他。

示例:我欣赏袁隆平的自信坚定执着,因为他面对扑面而来的冷言冷语,不争不辩,仍矢志不移搞实验。

(三)三读课文,体会写法

问题

3、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写袁隆平的精神和贡献的?结合课文说一说,并体会其作用。

1、典型事例显形象,形象更生动丰满

2、生动细节见精神,增强艺术感染力

3、真实数据说贡献,更可信更有说服力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卓越贡献。通过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纯朴、敬业、执著的老科学家形象,赞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坚定执著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2、当有记者问袁隆平在长达数十年的艰难岁月里的人生信条和所谓成功的“捷径”或者“秘诀”时,袁隆平的回答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试着查找积累相关的格言和事例。

3、比较一下人物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附:板书设计

典型事例显形象--责任感强

挑战权威

治学严谨

不畏困难 矢志不移

自信坚定

奋斗不息

生动细节见精神--执着追求

勇于奉献

真实数据说贡献--贡献卓著

影响深远 课后反思:

情景再现,点燃激情;小组讨论,气氛活跃。

下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 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上壁中学八年级语文第 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班级: 姓名:组别: 备课人:许亚萍核审: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共5篇]

    我都知道袁隆平这个名字,他是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在他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许多的励志故事影响着我们。下面就和写写帮文库小编一起来阅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吧!更多......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

    八年级语文上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精品教案 语文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目标: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

    国旗下讲话:致敬,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国旗下讲话:致敬,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学们,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

    《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及反思(合集五篇)

    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三、重点......

    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作文(通用)(范文大全)

    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作文(通用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目标】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2.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学习目标】 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