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时间:2019-05-15 12: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第一篇: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

教学准备

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木块、苹果或香蕉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1:看到什么现象?

2: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许多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如:①电饭锅没有火苗,为什么可以煮熟食物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里,是不是靠吃土生存?

对于这些问题,你想过、但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

桌上有三盏台灯,请同学上前操作台灯的使用

学生操作:一盏灯亮,有两盏灯不亮

引入课题:科学探究

二、探究活动1:台灯不亮的原因

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可能有几种假设:

可能停电了

可能开关坏了

可能插销未插好

可能灯泡坏了

……

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学生通过思考上台操作排除故障

得出结论

由于灯丝断了、接触不良导致台灯不亮。

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身边发生的现象,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探究活动2:人的脚印与人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人的脚印长短与人的高矮、胖瘦、男女、大人、小孩等都存在关系。

[讨论]主要探究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有什么关系

问(1):谁知道自己的的身高,再用刻度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脚印

找两个同学用刻度尺测自己的脚印(鞋长度)

问(2):从这两个学生的个案能不能得出结论?

分小组讨论、回答

[强调]:还应测量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重)的身高和脚印的长度,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问(3):怎样记录测量数据?提出的方法有何优点?

(表格法和图象法)

记录有何优点?(便于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如何再次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同学间讨论交流)

学生对脚印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书本和影视知识,属于间接经验。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探究活动1总结的方法,感受脚印探究的意义,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探究活动3:黑盒探究实验

简述:在台灯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台灯各部分的结构

在我们研究的脚印实验中,我们可直接测量脚印的长度。但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如:我们生病发烧时,不能直接观察到病变的器官,就像手里拿的黑盒子。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里面的东西,对这样的问题应如何探究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打开来看看,但很多东西是不能打开的。现在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已有的知识来探究盒子里装的物体有多大?什么形状?估计是什么材料做的?……并将操作记录在表中,最后阐述自己探究的过程。

[实验]:探究盒子里装的东西。

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

学生上台交流,阐述探究过程,检验推测结果

根据推测结果,思考如何使设计方案更完备。

思考:黑盒是否一定是黑的?日常生活中,有那些问题是黑盒问题?

此活动的目的是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给学生更大的展示空间,并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发挥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评析:同学们的探究过程是在不断建立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明“可能是”什么,只有打开才能证明。

举例:科学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台灯不亮”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脚印的研究”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通过“黑盒”问题参与了探究的实验,我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习的科学探究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板书设计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二、一起探究

三、黑盒探究实验

第二篇:科学探究教案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⑵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⑶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难点: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教学方式】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实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步子,多台阶,步步深入,进行探究。教师再进行理论分析,加深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的理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得出液体压强规律。课后通过调查,了解液体压强的装置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学用具】

1.学生实验器材(每4~6人一套):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染成红色),透明盛液桶,空饮料瓶和锥子、橡胶薄膜、皮筋,盛有水的水槽、塑料袋,烧杯,三通管。

2.教师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片、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长橡胶管一根。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让学生戴上一次性手套或方便袋,将手浸入水中。让学生谈论手上感觉的变化?让学生亲自感受水中的压强。

怎样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就需要用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引入课题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请学生分组利用桌子上教师提供的器材探究液体压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一段时间后检查实验结果,请学生说一说你都用到了那些器材,怎样做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底部扎有橡皮膜的饮料瓶加水――――液体对底部有压强。侧面开口的玻璃管加水―――――――液体对侧面有压强 方便袋套在手上,没入水中―――――液体内部有压强 竖直扎有孔的饮料瓶底部水流的远――深度增加压强大 贴上膜的三通管加水――――――――对底和壁都有压强 ......

2.教师演示实验验证深度相同压强相同。向学生介绍液体压强计,并说明用法。

用手按一下薄膜让学生观察压强计液柱的变化―――有高度差。提问:为什么会有高度差?―――有压强

如果把橡胶模浸入水中会怎么样?―――也有高度差。实验验证。

然后让学生观察,固定橡胶模位置改变橡胶模方向液柱的变化。――没变化。提问:这说明了什么?―――深度同压强同。

拿出另外一筒浓盐水和另一只压强计。与前一只固定同一深度,观察两只压强计的液柱情况。――盐水的高度差大。这说明了什么?―――盐水压强大。

实验结束,学生总结压强特点。

解释现象:为什么水坝建成底宽上窄的形状?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液体压强的大小如何求呢?

回忆压强概念,固体压强公式。

要求学生按求固体压强思路根据学案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学生展示结果。

(三)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应用实例 1.连通器

小活动:我在黑板上画一个点,给你一根充有水的软管,你能在这个位置附近找到一个与这个点等高的一个点吗?学生讨论,找学生上前实验。等学生找到后提问:你运用的什么原理呢?

引入连通器的知识,展示各种连通器。2.帕斯卡原理

阅读课本144页内容,完成导学稿活动4的练习。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请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教师对学生说的不完整的方法进行点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2.布置作业: 调查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液体压强的装置,下节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液体压强的特点: 3.液体压强的计算 4.液体压强的应用

【教学反思】

液体压强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受很少,在教学时教师如果用简单的几个实验演示就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变成学生死记硬背了。因此,在上这节课时,大胆地用一些简单方便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从中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然后再来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显得容易的多了,整节课的效果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三篇: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案

课题:探究摩擦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活动重、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器材: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滑雪比赛录象片段,教师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滑雪比赛结束停止用力后,将慢慢停下来,为什么?

二、进行活动

(一)、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利用桌面上的木块,让学生在桌面上推动木块运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讨论: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让学生踊跃猜想

3.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4.进行实验让学生从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有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有的同学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一接触面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评估与交流实验设计中有没有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稳定?怎样进一步改进,减小误差?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成功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那么摩擦好不好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师生总结

2.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增大摩擦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在生活生产中减小摩擦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课堂拓展】

1.投影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图片。

2.播放“气垫船”VCD片。推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猜想,讨论得出滑动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交流如何减小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辩论。

列举事例来找出减小摩擦的方法。找出磁悬浮列车速度大的因素学生亲自动手推动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 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猜想。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上,并肯定、表扬学生的勇气。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

注重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评估,养成科学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好习惯。

让学生找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列举事例时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实例。可提供磁悬浮列车的一些资料。开拓知识面。测评与小结测试反馈。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测评、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活动报告

2.写小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第四篇:科学探究

初三化学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新开设化学这门课程,对很多同学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所学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这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具有以下特点:①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责任感。②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的优良品质。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本单元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本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2、第二单元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

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块: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持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重点内容是:①人与水的联系,以及人其中的能动作用。②原子、分子的概念。③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3、第三单元溶液,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溶液,认识溶液的组成,这部分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部分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重点内容是溶液的组成、性质以及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具体措施

1、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趣。

2、成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

3、对学习化学兴趣不高的同学实行个别辅导。

4、对学生进行自己出题自己测试的训练。

5深入备课

a、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面向中考追求升学。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初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化合价、化学式都写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b、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c、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4周第二单元5-11周第三单元12-15

复习16-19

周 周 威海十三中姜丽娜

第五篇: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多、多。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着世界,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使人类利用和

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使之更

好地为人类服务,协调人和的关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实验和观察

1.和

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规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

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

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

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态度:认真的观察,目的明确;

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

注意:操作要,记录要。

4.由于人体感官具有

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

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和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

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2-

班级

姓名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l千米(km)=

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

毫米(mm)=106微米(µm)=109纳米(nm)

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

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

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

思考:视线偏左读数,视线偏右读数。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

一位,即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

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值决定的。卷尺、皮尺的用途。指距、步长可以

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等。

*滚轮法:测较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

终点记号。用

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

2、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固体体积国际的单位是

(m3)。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

分米3

厘米3

毫米3

1升

l分米3

毫升

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

体、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

直接测量。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3-

班级

姓名

.4.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

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

;仰视时,读数偏。

**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单位符号是℃。人为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在O℃和

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

℃。

2.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热的物体温度

。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

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

来测量。

3.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

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

4.体温计。测量范围从

℃~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

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

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

到玻璃泡中。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

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

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

2.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kg。

1吨=

千克,I千克=

克=106毫克。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4-

班级

姓名

.[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

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

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托盘、横梁、横梁标尺、、砝码、底座、螺母。

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2)调平:将

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

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

(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

(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4)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

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

大小质量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5)整理器材:用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移回“0”刻度线处。

[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1.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

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2.时间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I天=

小时

l小时=

分钟=

秒。

3.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是指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是指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4.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有

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

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

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3.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5-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观察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能

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

能进行生长和,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

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分节的,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体内

有一

条由

组成的脊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

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

都,并且拥有外骨骼。[有四个纲:昆虫纲(典型动物: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蜈蚣、马陆)]

4、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三部分,有

对分节的足,一般有

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

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6-

班级

姓名

.三、常见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

植物、植物、植物、植物、植物。

2、五大类植物的特征如下:

四、细胞

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细胞、细胞,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

: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交换;

细胞

:是细胞进行的场所;

细胞

:内含

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细胞壁:保护与

植物细胞;

叶绿体:进行

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细胞

和细胞。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

和,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

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7-

班级

姓名

.2、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1)安放:

手托镜座,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前侧;

(2)对光:转动

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

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

面镜,光线暗时用

面镜,直到看到一个的圆形视野;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

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

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

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

准焦螺旋。使镜筒

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

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

准焦螺旋,直到

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

(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厘米见方的小块;

(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

(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

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加1一2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

(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体一样来自一个细胞——;

(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

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

实现

细胞种类的增加;

(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

组织、组织、组织、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

组织,组织、组织、组织和

生组织;

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

(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

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动物体;

(5)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器官→植物体。

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

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和

三层。

(1)

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主要有

组织构成;

(2)真皮内有许多,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

小体、小体和

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

刺激,主要有

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

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

在起作用,它主要由

组织构成;

(3)皮下组织主要有

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8-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8-

班级

姓名

.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有:

(1)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面,起

作用;

(2)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

(3)营养组织—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等多种功能;

(4)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巩固和

作用;

(5)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

能力。

(每一种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赖、密切配合的。)

4、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食道、、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

2.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

3.胃能贮存食物,也能

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

通过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

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

与食糜充分

混合,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

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和、无机盐、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

5.消化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分子;然后,这些分子

被吸收到

中并被带到全身各处;最后,废弃物通过

被排出体外。

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

1.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如植物的性、根的性、动物的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寻找配偶等等。

获得有利的生存条件,从而使种族得以不断繁衍。

2.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

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无论哪一种生物的或增加都会

影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所以人类要

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9-

班级

姓名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

(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是

----------------

千米,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

-----------------的椭球体。

(2)、世界上首先率领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著名航海家是

-----------------。

(3)、观察海面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你先看到----------------。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

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众多的经线和

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1)0o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2)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1)

0o纬线(赤道),是南北

半球的分界线。

2)南北回归线(23o26'),是

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南、北极圈(66o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1)、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2)、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

降低),而在西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填升高或降低)。

(3)、东西半球分界线,纵贯三大洋和一大陆,它们是-------------、-----------------、-----------------和------------------------。(4)、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问、图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②我们通常把小于或等于1∶1000000的比例尺叫-----------------(填“大、“中”、“小”)比例尺。

③上题中比例尺的含义是---------------------------------------------------。

(2)方向: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表示:-----------------、-----------------和-----------------。其中精确度最高的是

-----------------,最常用的是-----------------。

(3)图例和注记: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二、太阳和太阳系:

1、-----------------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直径约为-----------------千米,表面温度约为-----------------℃,它与

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千米。

2、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

3、-----------------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年,黑子数极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

从-----------------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88年开始为第周。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0-

班级

姓名

.5、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

6、太阳的中心天体是-------------,它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的主要原因是

-----------------。

7、按与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写出九大行星的名称:--------------------------------------------------

---------------------------------------------------。

8、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的名称是-----------------和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带有光环的行星是-----------------、-----------------和-----------------。

9、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和----------------轨道之间;离地球轨道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与地球邻近的恒星是-----------------。

10、世界上最著名的彗星是-----------------,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公转的周期是

-----------------年,该彗星最近一次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下次光临地球将是

-----------------年左右。彗星是由

-----------------、-----------------和-----------------组成的。

11、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

-----------------时,与大气

-----------------

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

象称为流星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

12、银河系是由众多-----------------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银河系,呈---------------------------------------------------。民间所说的“银河”是指-----------------

-----------------。

13、世界上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打开了航天大门的国家是-----------------。

14、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为

-----------------光年。

三、月球与月相:

1、-------------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它上面既然没有大气层,当

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

2、月球各种圆缺的形态叫-----------------。造成“月有阴晴圆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月球表面明亮部分的地形是-----------------,阴暗部分的地形是-----------------。

4、月相的形成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平均为-----------------天,又称为-----------------,农历的日期就是根据它来确定的。

5、回答下列与我国节日有关的问题(写出对应的农历日期和月相):中秋节----------------------------------。

端午节-----------------;-----------------。春节-----------------------------------。重阳节----------------------------------。

6、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

初七、初八为-----------------月。

四、日食、月食:

1、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的现象,叫日食。日食发生的条件是:

第一,日期必须是-----------------;第二,----------必须运行到-----------------和----------------之间,并且它们正好

或接近排成-----------------。由于---------------------------------------------------------------,所以日食不是每月都会发生。

2、出现日食那天的月相是-----------------,农历的日期是-----------------。

3、日食的三种类型是-----------------、-----------------、-----------------。每当日食现象发生时,太阳被-----------------遮

掩总是从日轮的---------------缘开始,---------------缘结束。

4、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的现象,叫月食。月食发生的条件是:第一,-----------------------------;第二,----------------------------------------------------------------------------------------------------------------------。由于

月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有一个-----------------,所以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发生月

食时的两种类型是:-----------------和

-----------------。

5、当地球上看到发生月全食时,在月球上的人将看到的是-----------------。假如,地球是透明的,那么

在地球上将看不到-----------------现象,但仍然能看到-----------------现象。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1-

班级

姓名

.五、星座:

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

天分成-----------------个星座。

2、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斗状,其斗柄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在晚上8、9点钟观测时,春季斗柄

朝-----------------,夏季斗柄朝-----------------,秋季-----------------,冬季-----------------。

3、在下列星座后面填上恒星名称:天琴座

--------------------,天鹰座--------------------,小熊座--------------------,大犬座-----------------。

4、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数属于-----------------(填

“行星”“流星”“小行星”“恒星”)。

5、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反映了----------------------------------。

6、活动星图第一面的“窗口”是指----------------------------------,第二面“窗口”所显示的星图是指

----------------------------------。

7、冬季星空东南方向全天空最亮的星是-----------------;在星空中,看来运动最不显著的天体是

-----------------;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中,终年可见的一组星座是--------------------------------------------------。

8、简述在天空中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三态的相互转化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和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液体、固体

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是物质由

变成的过程,从液态

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图甲为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

BC段表示晶体

阶段,此阶段

吸热,但温度基本,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

;CD段表示

态升温阶段。图乙

温度℃

时间/分

A

B

C

D

E

F

G

第3题图

为的熔化图象,温度不断,直至全部变为。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2、说出几种晶体、、。

非晶体、、、。

4、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段,处于液态的是5、6、段,7、8、9、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段,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降低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吸热的是

段,放热的是

段。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2-

班级

姓名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是物质由

变为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

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两者有以下联系点:相同点:

不同点:

(1);

(2);

(3)

;(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具有

效果;

沸腾时需从外界

大量的热。

2、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举例说明,加快蒸发的例子:

。减慢蒸发的例子:。

3、人能利用的蒸发来调控体温,人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之间。正常体

温是体内

维持相对平衡的结果。医生给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使病人体温。

4、在水沸腾实验中,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只有98摄氏度的原因是:,在沸腾前

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的原因是:,体积变化情况是:,在沸腾时看到了气泡从水中冒出来体积变化情况是。

5、沸点低的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作用,冷冻疗法就是利用的特性,让其

在常温下迅速,而暂时失去痛感。

6、液化是物质从

变为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

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

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

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

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

成的小水珠。

7、要使液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三)升华和凝华:

1、升华是物质从

直接变成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过程。升华需要

热,凝华

热。冬天衣服冻干是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

室内水蒸气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

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

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2、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依次是:,,。

3、试试看:说出物态变化的过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2)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3)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4)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7)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8)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9)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10)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4、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

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

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3-

班级

姓名

.5、下列几种物态中全部在吸收热量的是()

A、凝固、升华、凝华

B、凝华、汽化、熔化

C、熔化、升华、汽化

D、熔化、汽化、液化

6、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因此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防止温度

过高,其原理是:

A、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

等微粒构成的。

分子的基本性质:(1)

;(2)分子之间有空隙,物质之间的间隙最大;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大于

扩散大于

扩散。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观察细胞的仪是。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扩散现象就越

。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3、蔗糖溶于水后证明它还没有消失的证据是:。

4、分子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也越。

5、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水中的要。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的大小。溶解速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时的。

2、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的。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

是。

3、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压强越大,气体溶解

能力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

4、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要

热量;如的溶解。有的温度会降低,要

热量,如的溶解。

5、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一定,水的体积

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

因素。可能有的影响因有:、、、。

四、物质的酸碱性:

1、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知道

。使用pH试纸可以测定,pH的范围通

常在之间。PH,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数值越,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数值越,碱性越强。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 -14-

班级

姓名

.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

。使用方法:用的玻璃棒

被测试的溶液,滴在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对照,看与哪种

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

3、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但如果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应立即用

再用

冲洗干净。

4、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5、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粉笔折断

B.木材燃烧

C.玻璃破碎

D.镁带燃烧

E.水变成冰

F.食物腐败

G.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

H.石蜡熔化

I、用橡皮泥捏成变形金刚

J、用铁矿石炼铁

K、钢铁生锈

L、煤饼燃烧

3、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4、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做的,这主要是利用了钨的那种性质?这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

学性质?。

5、用嘴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可以发现石灰水变得浑浊不清,这个变化是物理变

化还是化学变化?。

6、“蜡烛会燃烧,蜡烛在燃烧”,文中指的是蜡烛的()

A、前者指化学变化,后者指化学性质

B、前者指化学性质,后者指化学变化

C、前者指物理变化,后者指化学性质

D、前者指物理变化,后者指化学变化8、5、火柴燃烧时,发光、发热这一现象说明了()

A、火柴在化学变化中存在物理变化

B、火柴在物理变化中存在化学变化

C、火柴在化学性质中存在物理性质

D、火柴在物理性质中存在化学性质9、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7、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

质的有(),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A.镁带有银白色的光泽

B.镁带可以燃烧

C.铁有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氧化铜是黑色的固体

E.水在100℃时沸腾

F酒精在常温时是液态

G、酒精能燃烧

H、酒精易挥发

I、酒精是无色的9、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

B、燃烧

C、升华

D、变色

10、判断镁条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变短

D、生成了白色固体11、10、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据测定,在标准状况

下,氢气跟同体积的空气相比,质量约是空气的1/14。纯静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的燃烧,放出

大量的热,将氢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

亮的红色物质。根据上述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

(2)氢气的化学性质是:。12、11、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熔点

B、气味

C、溶解性

D、毒性

下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3—5月相 【教学目标】 、 了解月相的概念。2、 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3、 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4、 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5、 知道月......

    七年级科学阳光教案

    2.1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阳光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之一。 2.知道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知道阳光(或白光)的可见光谱中......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教案

    七年级科学科学入门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可......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 新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3.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

    七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七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及功能;能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知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

    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