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一数学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96是由()个十和()一组成的。
2、6个十加3个十,和是()个十。
3、46比40多(),20比54少()。
4、写出个位是5的数()()()。写出十位是3的数()()。
5、先找规律再填数:56、52、48、44、()、()、32。
6、读数和写数都从()起。
7、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8、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9、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比最小的两位数多()。
10、在下面的()里填数,组成得数是15的算式。
()+()=15()-()=1
5二、我是数学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2、十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一个数里面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第二篇: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2—18课)测试题
一、填空
1.一般水力发电站都修了________用来拦截水,它的上游水位较高,下流水位较低。
2.水力发电站都装有水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转动就能产生 ________。
3.葛洲坝水电站大坝顶高________米。
4.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煤有___________之称,石油有_____________ 之称。
5.汽油和柴油都是从__________中提炼出来的。
6.天然气是______ 矿物,石油是_________ 矿物,煤是_________ 矿物。
7.金属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我国火电站比水电站要多得多。释:但是发电量不如水电站的发电量总和。现在我国上水电站的工程特别地多,能源逐渐缺乏后,有可能超过火电站的数量。
()2.中国是能源大国,从来不用为能源问题发愁。
()3.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浪费点没什么大不了。
()4.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多修水电站发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5.水力和风力的用途很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水力和风力的范围会更广。
()6.风力发电机的巨大风轮总是对着风吹来的方向。
()7.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括来,风力发电机的巨大的风轮总是向着一个方向转动。
()8.煤是火力发电的主要资源。
()9.我国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种十分齐全的国家。
三、选择题
1.下列()是矿物。
①二氧化碳 ②磷矿 ③石油液化气 ④天然气
2.下列()活动不是利用水力工作的。
①放水调沙 ②淘米 ③曹冲称象 ④搓洗衣
3.()活动是利用了风力。
①放风筝 ②帆船航行 ③风向标指风向 ④红旗飘飘
4.小风车必须对着()才能转动起来。
①东方 ②南方 ③前方 ④风
5.埋藏在地下的煤是由()变成的。
①黑色岩石 ②焦碳 ③古代植物 ④黑土地
四、实验填空:
研究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我们在把水快一点倒发现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水的流量越,水的力量越,小水轮转动得越。
2.我们把装水的杯子拿高些倒水,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水位越,水的冲击力越,小水轮转得越。
3.我们把冲击的水柱靠水轮转动轴近些时,小水轮转动较慢,冲击的水柱靠水轮转动轴远些时,小水轮转动较快。这个现象说明 水冲击小水轮的位置可以影响小水轮转动的。
五、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设备及作用连接起来
风力
转动产生电
增速器
使发动机转动
发电机
把电能储蓄起来
蓄电池
把电输送给用户
电缆
加快风轮的转速
六、简答题
1.水力发电站是怎样发电的?
答:水力发电站的水闸打开后,水通过隧道冲到坝底推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
2.为什么水电站都要建高高的大坝?
答:因为修高高的大坝可以把水库的水位抬得很高,水位越高水的冲击力就越大,发电机的转速就越大,发的电量就越大,所以说修高高的大坝是为了多发电。
3.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
答:人们用煤把水烧成高温的水蒸气,使水蒸气从喷嘴中喷出冲击发电机的气轮,使发电机转动产生电。
七、问答题
近年来,我市城区许多居民和酒店都通了天然气管道,使用天然气十分方便。对于一些十分富有的人和单位来说,即使天天不停地燃烧天然气也出得起钱,他们使用天然气是否要注意节约?为什么?
答:①他们也要注意节约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用完了不能再生,而且我国的能源矿产并不丰富。②如果我们浪费能源的话,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因为缺乏能源而失去家园,无法生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大坝 2、电能 3、76 4、工业粮食、工业血液 5、石油
6、气体、液体、固体 7、金属光泽、容易导电、.容易传热、容易延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选择题。
1、②④ 2、④ 3、①②③④ 4、④ 5、③。
四、实验填空。
1、大、大、快 2、高、大、快 3、速度
五、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设备及作用连接起来
风力(使发动机转动)增速器(加快风轮的转速)
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蓄电池(把电能储蓄起来)
电缆(把电输送给用户)
六、简答题。
1、答:水力发电站的水闸打开后,水通过隧道冲到坝底推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
2、答:因为修高高的大坝可以把水库的水位抬得很高,水位越高水的冲击力就越大,发电机的转速就越大,发的电量就越大,所以说修高高的大坝是为了多发电。
3、答:人们用煤燃水,使水蒸气从喷嘴中喷出冲击发电机的叶轮,使发电机转动产生电。
七、问答题
答:他们也要注意节约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用完了不能再生,而且我国的能源矿产并不丰富。如果我们浪费能源的话,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因为缺乏能源而失去家园,无法生存。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诗文精粹
8、三打白骨精(新增)
1、《三打白骨精》本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2、《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选自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明),通过课文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本领高强的孙悟空;贪婪、狡猾、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不能识别妖魔,心地善良的唐僧。《西游记》中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美猴王出世》、《八戒大战流沙河》„„四大名著中另外三部分别是《红楼梦》(曹雪芹 清)、《三国演义》(罗贯中 明)、《水浒传》(施耐庵 明)。
3、《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六大要素是:①时间: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②地点:一座高山中;③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④起因:白骨精要吃唐僧肉;⑤经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⑥结果:白骨精被打死。
4、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9、词两首 [ 如梦令 李清照(新增)渔歌子]
1、《词两首》 《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朔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4、《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鱼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3、《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4、《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5、请给下列字注音。鳜鱼()箬()笠()蓑()衣
6、部分词的意思及全词的意思。
补充:
1、选择正确读音脊(jǐ jí)梁蒙(mēngméng)骗
2、《渔歌子》出现的颜色有、、,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渔人的悠闲自得。
3、选择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特殊含义③表示否定、讽刺④引用别人说过的话。
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
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日本人民为敌„„”
()
蝙蝠是用耳朵“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少数同学抄别人的作业,是值得“表扬”的„„
()
4、《烟台的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既写景,又写人,景人交融。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10、螳螂捕蝉
1、《螳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
2、“那螳螂,却不知道有只在它的身后。它们一心想得到,却没顾到自己身后呢!”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4、《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少年机智聪明,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
5、课后习题3(书52页)
(一)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
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你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
11、读书要有选择△
1、读书要有选择,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今中外名著;可以选择名人传记;可以选择科普类的书;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学会选择了合适的读物,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2、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往往因人而异,我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合适的读物,还可以 向老师或父母 请教,或征询读过这些书的同学的意见。
3、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
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
甫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
向
4、优秀文学作品:《西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
历史类:《上下五千年》 《史记》
传记类:《秦始皇大传》 《纪晓岚全传》 《孔子传》《毛泽东传》 《周恩来传》
童话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西游记》
1、请写一篇《西游记》读后感
习作3 练习31、明代小说家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一个坚定、机智而勇敢的可爱形象,他是,小说中能表现他这些特点的故事有、等。
2、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
有、、、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3、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拥有七十二变,千变万化、大显神通;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明察秋毫。他曾大闹天宫,赢得了“齐天大圣”的美誉,后来保唐僧去西天取经,除恶务尽
4、了解各种笑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讥笑:讥讽和嘲笑。别人有缺点要热情帮助,不要~。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的笑。哄笑:大家同时发出笑声:他的发言引起众人哄笑。
大笑:开怀的笑。狞笑:níng凶恶地笑。
微笑: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苦笑:心情不愉快而勉强做出的笑容。
含有笑的成语:哑然失笑、破涕而笑、付诸一笑、嫣然一笑、笑逐颜开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
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米,等鸡把一口袋米吃完再叫唤时,下课已经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晚了一个时辰。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水镜先生知道了这个顽童竟敢捉弄师长,便把他辞退回家了。辰
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同诸葛亮见面 小诸葛亮走了几天,师娘给他讲情:“小诸葛亮喂鸡也是为了求学,我看就饶他一次吧!”水镜先生知道诸葛亮聪明过人,十分好学,1、按原文填空(4分)但是收是退,还要看看他的品行如何,就派了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 中访问。
2、用“——————”划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1分)书童回来向水镜先生讲了三件事:一是诸葛亮的母亲冬天怕 冷,他上山割来水晶草铺在床上,自己先睡上去暖一会儿,再让母把————比作———————————。亲安睡。二是诸葛亮家里井太只隔两畦菜地,他人小个头矮,生怕
水桶碰着人家的麻秆篱笆,每次挑水都多走许多路,绕过山脚边再
3、写出近义词:(3分)吩咐()
茂密()
宜
往回拐。三是诸葛亮曾经到附近向一个青年人请教,后来,虽然他人()的学问超过了这个青年,但仍虚心待人。
水镜先生听罢这三件事,点头说:“小诸葛亮日后必成俊杰!”
4、在空白处加上标点(1分)
当下就催书童带路,亲自到隆中接诸葛亮回来求学。水镜先生看到
诸葛亮品德优良,就将平生的本事传授给他,使他成为一个杰出的5、从划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2分)
政治家和军事家。
1.比一比,再组词。(2分)
6、模仿
4.水镜先生说 诸葛亮“日后必成俊杰”,是因为他具有哪些优良品质?(3分)
九、习作:(20分)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聪明的大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你肯定在生活中有不少的新发现,最近你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赶快把自己的新发现写下来与别人分享吧!注意语句通顺,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比一比谁的文章最吸引人?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同学们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否有困难呢?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旌旗()对峙()jùn()工 镶qiàn()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硝云散,……些许残存的断垣颓璧,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旁证。
②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璧辉煌,豪华非凡。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豪华的凡尔赛宫,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上的“自由钟”,从空中往下看,真是栩栩如生。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爬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层。
D.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应当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设计成果。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B.《巍巍中山陵》一文从内容看,“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了“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新 课 标 第 一 网
C.《凡尔赛宫》一文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的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D.《黄鹤楼》和《于园》两文在语言上的相同点是句式多变,多用对隅。
5.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于园》,完成6-10题。(12分)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瓜洲步五里铺 _________(2)非显者刺 _________
(3)以实奇 _________(4)缘坡植牡丹 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
(2)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
8.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2分)
_____________
9.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2分)
_______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段,回答11-13题(6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1.第1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数字说明,有确数,也有概数,请举例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写大平台上近观远眺,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文笔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
B.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C.这四个比喻又构成两组对偶句。“城犹潜蛇,山若伏鳖”是比喻兼拟人。
D.“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来气势磅礴。
E.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在说明文中运用描述性文字,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13.第2自然段中的加点字分别说明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14-18题。(10分)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官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
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4.凡尔赛宫外部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内部陈设的特征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挥想像,说一说,除了瓷器外,凡尔赛宫中还可能放有哪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写出两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一句中的“对称”
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中“远眺”到了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辨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
(1)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2)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3)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4题。(15分)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9.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21.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25.以“家,建在我想像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想像大胆、合理;
②运用说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③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kuī wù 竣 嵌
2.硝→消 璧→壁 璜→潢 璧→碧
3.A
4.D
5.(1)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而高中生被动回答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2)建议在校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6.水边停船的地方;投下名帖;因为;沿着。
7.略
8.特点是假山奇特。三个方面“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
9.不能。根据游园顺序来安排顺序。由前而后的顺序。
10.不能。瓜洲众多园林和于园一样,凭借假山而有名。这一层不仅写了假山建筑的过程,而且也赞颂了能工巧匠和主人的艺术构思。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1.“宽135米,深30米”是确数,确切地说明了大平台的宽度和深度。“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是概数(约数),说明了每段石阶大致的步数。
12.E(“有所感”应改做“有所知”。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使读者“有所知”。而记叙文中的描写,才是使读者“有所感”。)
13.“重檐歇山”说明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或四坡的屋顶,叫重檐歇山)“花岗石”说明圆柱砌成的材料。“黑色”说明大理石的颜色。“中央偏北处”是说明中山石像的位置,“端坐平视”是说明中山石像的姿势和眼神,“栩栩如生”是说明中山石像的高度艺术性。
14.宏伟、壮观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15.比如书法、绘画、丝绸等等。
16.南宫与北宫相对称。
17.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18.(1)列数字(2)作比较(3)举例子
19.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住人的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基本意思对即可。
20.D
21.强调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一切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基本意思对即可。
22.提及西方的建筑是为了比较中西方在栖居理念和栖居方式上的不同。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传统的中国建筑更多的讲究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东西。基本意思对即可。
23.表达了作者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梦想中的家”的向往、期待和对现代生活中文化传统缺失的无奈之情。这样结尾,在结构上,“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与开头。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在内容上,进一步强调园林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从而凸现了文章的中心。
24.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同意或者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回答可以从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个角度去分析,发展经济、“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产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人似乎成了一个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的民族。不同意的回答可以从兼收并蓄这个角度去分析,即追求“安心”的同时也可以讲究“实用”。中国的土地上也是可以盖西式的楼房的,关键是不能抛弃传统文化。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