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难题里蕴含机会的美文摘抄
黄子帆从小喜欢机器人,读初中的时候,就想组装机器人,便去店铺买零件,竟然没有,他很是失望。一次,黄子帆代表学校去香港参加机器人大赛,第一次见到3D打印机,他对机器特别好奇,觉得这个东西颠覆了传统制造。黄子帆想,在组装机器人的时候,如果拥有一台3D打印机,凡是买不到的零件都可以自己设计、打印,那该多好。
深思熟虑之后,黄子帆就缠着父亲,要购买3D打印机。为了成全儿子的兴趣,父亲花了8000元买了一台3D打印机带回了家。随着3D技术不断普及,黄子帆对3D打印机更加感兴趣,他将自己的3D打印机拆开又组装,终于掌握了3D打印机的制作原理。
考取郑州科技学院后,黄子帆学的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实验室搞科研,直到半夜才回寝室。黄子帆对科技特别感兴趣,从来没有感到枯燥乏味的时候。在使用3D打印机时,黄子帆发现3D打印出来的物品是单色调的,或者简单的彩色拼接,不能实现颜色的融合。看着3D打印出来的东西色彩单调,黄子帆开始琢磨,如果研制出功能更好的机器,能打印出五颜六色的三维实体,打印出来的东西就会更加实用和吸引人。
黄子帆想研发彩色3D打印机,以便打破无法融合颜色的局限,他将自己的想法向学校汇报,学院立即拿出学生科研创新资金,腾出房间作为实验室,成立研发团队,还配备专业老师担任指导员。黄子帆的课余时间全部用于彩色3D打印机的研究,几乎吃住在实验室里,疲倦时在简易床上休息,饥饿时吃盒饭对付。作为项目核心人物,在3年时间里,黄子帆经过无数次实验,历经多次失败后,终于把彩色3D打印机研发成功。普通的喷头挤出机,在打印时容易爆料,旋转进的时候带不动需要手拉,操作起来很麻烦。黄子帆研发的彩色3D打印机,在设计上做了很多改进,把单轮改造成双轮的,根据艺术上的三基色原理,采用红黄青三基色料丝,机器可以通过软件程序,控制三基色料丝的进料长度,在打印机喷头内进行融化融合获得任意色彩。黄子帆设计的彩色3D打印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最大的优点是,在打印的过程中,无需更换原材料和打印喷头,混色均匀,无论是哪样色彩,都一次成型,打印质量优异,喷头基本不会堵塞。在打印速度、精密度上,比单色3D打印机有较大提高,科技普及、文物修复、家居生活、医疗技术、建筑和文化娱乐,都可以使用。
2016年,在第10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上,共有来自27个国家及我国30个省市区的1883个项目参赛,而黄子帆研制的彩色3D打印机,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和艺术观赏性获得金奖。沉浸于喜悦中,黄子帆说:“大学毕业后,我想继续攻读研究生,多研究、多创造,努力研发出更多东西,让发明造福社会。”
黄子帆发现了3D打印机里的难题,成功地突破了单色3D打印机的局限,从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难题里蕴含着成功的机会啊!
第二篇:麦里美文摘抄
麦里是我们村河坝沿边老马家的儿子,他在两岁时发烧,烧成了痴呆,所以大家都管他叫“苕麦里”。后来老马家又添了个儿子,麦里便不再受家里人关注。
由于痴傻,麦里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有次放学路上,我看到前面有户人家的猪圈边围了一群小孩,笑得前仰后合,我连忙跑过去,往猪圈里一瞧,“妈呀!”麦里竟然骑在一头脏兮兮的大肥猪的背上。猪圈外的小孩有些拿着土块或小石头往猪圈里扔的,还有拿着树条子往猪圈里甩的。那头肥猪在众人的驱赶下走走停停,麦里手抓猪的鬃毛,像个不倒翁,左摇右晃的,就是从猪背上掉不下来。过了一会儿,有个小孩一石头打在了猪头上,那头肥猪受了惊吓,绕着圈地在猪圈里狂奔起来,麦里一头栽在湿淋淋的猪粪上,踉踉跄跄地爬起来,冲着人傻笑,围观的小孩也笑得更开心了。
带给大家快乐的麦里常常险遭不测。记得在我们村有户人家门口的一棵老杏树下曾经用铁链拴着一条大黑狗。平时那条狗都是蜷着身子、微闭着眼睛在杏树下睡大觉,但只要有人走过这里,那条狗立马蹦起来,张着狰狞的大嘴,呲着牙,眼里射着凶光,冲着人狂吠。对于这样一条恶狗,我们这些小孩平时总是躲得远远的,偶尔从那路过,也是趁那条狗不注意时,飞一般地从那户人家的门前冲过去,以免遭到那条恶狗的偷袭。
有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那家的巷道口玩耍,麦里不知什么时候正巧走过那户人家门口。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本能地想提醒麦里当心那条恶狗,可还没等“麦里”喊出口,那条恶狗就闪电般地窜出来,将麦里扑倒在地。麦里坐在地上,两手撑着身体往后躲闪,可那条恶狗还是毫不留情的在麦里的小腿肚子上狠狠咬了两口,然后又蜷到树下假装睡觉去了。我们拾了根棍子跑过去,看到麦里的一条腿抖动着,裤子被那条恶狗扯烂了,小腿肚子在滴血。看到我们,麦里用手指指自己的腿,又指指那条假装睡觉的恶狗,用含混不清的话语向我们指证着那条恶狗犯下的罪行。
还有一次,麦里从河坝沿边的崖上摔下去,跌得头破血流,幸亏一个挑水的人发现,及时告诉了他家里的人。
即便如此,麦里还是三天两头地从家里跑出来,而且常常走丢。等找回来,往往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到处都是伤疤。时间一长,家里人也习以为常,懒得管他。
终于有一天,听他弟弟说,麦里死了,是在某个村一户人家门前的馕坑里发现的。大概是因为走丢后,晚上天太冷,他爬到人家打完馕的馕坑里想取暖,不知怎么的就死在了馕坑里。他弟弟给我们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我很奇怪,他的脸上竟然没有一丝悲哀的神情。也许在他看来,麦里不过是个苕子,而且他的死是咎由自取。
第三篇:最后的机会美文摘抄
鲁昂市区流传一个故事:英雄街,一对退休的老夫妇坐在摇椅上,回忆当年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时的美好时光。丈夫杰姆斯忽然想起,鲁昂解放后他俩结婚时,妻子茱蒂曾经说过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乘上豪华大邮轮在大海上航行一个月。可是,婚后的日子拮据而繁忙,妻子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现在诺曼底登陆已70周年了,满腹内疚的杰姆斯决定拿出所有的积蓄带妻子茱蒂去实现愿望。
老夫妇几乎倾其所有买了两张昂贵的船票。然后带着一箱方便面与汉堡包登上了法国地中海邮轮公司的珍爱号豪华大邮轮,因为他们认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大邮轮上昂贵的餐费。就这样,两位老人天天以方便面为食。直到旅途即将结束的那天,在丈夫杰姆斯的提议下,夫妻俩点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可是当妻子茱蒂叫服务生埋单时,服务生却惊讶地说:“女士,您难道不知道吗?当您踏上这艘船的那一刻,您已经有了免费用餐的资格。这项服务就写在您的船票背面啊!”
服务生将此事汇报给船长,珍爱号船长毅然决定将船票中免费用餐的款额回赠给这两位老英雄。老夫妇激动地说:“很多时候,我们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机会,而是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机会而错过了机会。现在我们夫妇不能再错过机会了,决定将这笔钱捐献给鲁昂市政府支援诺曼底景观建设,这是我们两个老战士向法兰西共和国尽力的最后机会了!”
第四篇:走在人群里美文摘抄
我是个习惯独自静处,也能够接受热闹的人,虽然我更喜欢像植物那样活着,但是我永远知道自己其实一直走在人群里,哪怕三五成群,也是我离不开的群。我其实很难去过那种真正厌世、避世的生活,身体可以独来独往,但是如果那颗心长时间找不到朋友,找不到爱和温暖,这才是我真正忍受不了的大事情。我喜欢回声,认为人生就是一种呼唤、寻找、倾听回声的过程,一颗心发出爱的声音,被另一颗心接收到,它没有把声音消灭掉,而是不走样地交还给你。你听到了,你就有了信心和勇气。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应,你就会慌,就会变得很空很空,觉得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而仅仅只有自己。只能是久久的沉寂,空空的落寞,紧紧的干枯。所以只要有一个朋友,一个彼此爱着的人,我就觉得自己有一个群,是一个群中的人,就会快快乐乐地成长,结结实实地抽穗子,觉得人活着终归是有幸福的。
有人说,人要活到点子上。当然,不能什么都是点子,否则生活和人生就没有要害了。我认为,人在保持独立自由的同时,要喜欢走在人群里,至少有一个特别值得你爱的人和你同行——这就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点子”。
如果处处都有爱和温暖、信任和尊重,一个人走在人群里当然很容易,困难在于我们常常会遇到相反的东西,比如恨和冷漠、怀疑和欺辱,这些东西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比前者还厉害,给人的阻力更大,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退回去,退到只有一个人的状态,失去进入群体的兴致和韧性。
我也曾经是这样,直到退无可退,一个人独对茫茫戈壁时,我才恍然明白,我还是离不开哪怕一个最小最小的群。对于我来说。群越大,进入的困难也越大,可是再小的群也是养鱼的池子,养花的土壤,养自由之风的空气,甚至是治疗创伤的良药。我不奢望拥有一个豪华强大的群,我只要一个小小的、稍稍懂我的、彼此能够自然相处简单往采的群就行了。我在为沙漠退的时候,其实也在为绿洲退,我也不能将北风从地面剔除出去,那么我就要找一个可以共同拾柴、一起点燃篝火的人。
我不能因为曾经被玫瑰的利刺伤害过,而躲避任何一朵花,正如人间花朵的芬芳是永远存在的。利刺的危险也是永远存在的一样。哪怕利刺再多,我也无法做到每时每刻“如如不动”。作为一个人,我永远地走在路上,凡所遭遇都很难一厢情愿地去选择取舍。我遇到阳光,也会遇到阴影;我遇到寂静,也会遇到喧哗;我遇到抚慰,也会遇到伤害,所以最大的改变在自身,最大的自由在内心。我需要在哭的时候变得更懂得笑,在脆弱的时候变得更趋向坚韧,在怀疑的时候变得更能够珍惜。自己疼痛过了,才会学着不忍把尖刺指向他人,而“不忍”正是我可以走进一个小小群体的通行证。因为“不忍”,我们彼此给对方留足了空间,保留了应有的自由,也使我能够在最孤单、最无望的时候听到一个珍贵的回声。
受伤了,与其一个人躲起来既当伤员又当医生,不如学会在人群中疗伤,因为人群给你带来了伤,也会有人来给你疗治,哪怕只是孤独带来的疲惫,也要在跟人的回声中缓解。一个小小的群,也是神奇和必要的。
走在人群里,不是为了阴影,而是为了光亮;不是为了哭,而是为了笑;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相互的疗治,更是为了一个悟:只有光亮、笑和相互的爱与温暖,才是人内心深处最需要、最不孤独、最永恒不变的源泉和力量。面对这个复杂而庞大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新生如孩子,用清澈的眼睛看眼前眼后、寻找并走向人群,正是因为有了爱和温暖、信任和尊重的回声,“这个时候的我又重新变回一个婴儿,乌黑的眼珠看着世界并且再次爱上了它”。
第五篇:敢于冒险才有机会美文摘抄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企业界的精英聚会,席间聊到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很少成为大老板,大家各抒己见。其中一个朋友答道:职业经理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但老板往往是胆量第一。
朋友的话一出口,大家拍案叫绝!这话说得一点不错,职业经理人因为高情商、高智商,做事往往想得特别通透,难免畏首畏尾。而这种行事风格,只会与好机会擦肩而过。海尔总裁张瑞敏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在现代社会,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胆量是使人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关键因素。
回头看看当初读书的同学,你会发现,往往成绩最好的,进社会混得很差:成绩很差,胆大的,却混得风生水起。知识分子当年抱怨脑体倒挂,说不三不四的人发了财,现在看来也是很公平的。你不敢冒风险,你就没有机会。成功的路上风风雨雨,荆棘密布,唯勇者胜。
很多成功者为什么能白手打天下,就是因为有敢为天下先的超人胆识。比尔·盖茨靠什么法宝建立了他的微软帝国?他为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中独占鳌头而历久不衰?在比尔,盖茨看来,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险。他认为,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的成功机会都消除掉了。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风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
两颗相同的种子被抛到了地里,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于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又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收获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过来,一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相反,坚定地树起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的风雨,就一定套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天才默默无闻地走进了坟墓。而导致他们一生碌碌无为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他们不敢冒险。他们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罗斯福说:“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可值得害怕的,唯一值得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困难、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放手去拼搏过,去尝试过,去奋斗过!据社会学家预测。未来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竞争意识的萌发,使敢于冒险的人们有了危机感,主动应对各种风险。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们,如果还没有被惊醒,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被前一种人远远甩在后面。
(王国宇,香港金鑫装饰集团总裁,上海金鑫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优秀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