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典散文(范文)

时间:2019-05-15 12:2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经典散文(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经典散文(范文)》。

第一篇:教育经典散文(范文)

这几天,我们这里的太阳就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

但是从没有影响人们对高考的心情。从外面办事回来,满身的汗水刹那间就从毛细血空里渗出来,不时发出股股的味道,弥漫在清凉的办公室里,因为干渴,大家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水杯!

不过街道上一群群学生模样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就是参加今年高考后的一个个青春的身影,多好的年龄,多好的人生,我由不得在心里慨叹。

因为要过星期,所以大家自然是坐办公室在闲聊,话题很广泛,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的小事无所不聊,其中,大家谈起昨晚在央视节目中关于一个尖子生弃考的话题触动了我的心弦。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想,尽管是一个案,但是在我们教育界却被引起广泛的争议!

六月,对于我们中国的学子来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考试月,如高考刚过去,马上就是中考,接着就是小考,还有期末放假考试等等!考试虽然是检验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之一,然而,分数依然成为了我们国人关注的话题,对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标志主要是用分数来衡量,于是,分数就渐渐地与我们的教育等同起来。我这不是危言耸听,不妨我们听听周围人的说法,当问到孩子成长的问题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也是挂在嘴边的问题:你孩子考试的怎么样?进入重点吗?

这就是我们目前教育的国情。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要面对考试,为此,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叮嘱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拿高分,这是将来步入大学的唯一通行证。这样谈教育,我的话也许有点刻薄,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们谁肯拿自己孩子的命运来做注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十年寒窗九载熬油,这是我们对古代读书人的描述,而现在学生在厚厚的书海里,我想也从不会亚于这古代读书人面对的压力。因此一个尖子生弃考,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对教育考试制度对抗的个案,但是,热议的地方,我想就是我们如何面对教育,面对考试问题。

我也是从高考中走出来的,对于高考的滋味,只有经过高考的人才能真切体会到高考对于我们人生的影响。

现在的高考制度可以说是我们古代科举制度的延伸,十年寒窗九载熬油,这虽然是对于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制度考试的一种描述,而我们当代的高考制度又能比古代的科举制度损色几分?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就成为了我们国人共同关注,仔细回首这三十多年的高考之路,一年又一年,高考曾不知牵起多少人的心结。而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总会在自己的人生之中总会留下一段沉沉的文字,对于高考的定位,我们知道这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因而自然就与读书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对于高考的感受就有千万种说法,一如有人把它比作振翅高翔的踏板,有人将此比作是无以逾越的天堑,还有的人把其比作是过独木桥……

因而高考的这份心情不但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甚至牵着我们教育的鼻子,于是有的学校便以追求升学率的为目标的教育目行为,而这种教育观点在我们国人的眼里从来就没有被遗弃过。

坐在电脑旁边,如今高考已经过去好几天,但是因为关于高考的话题,我脑海里几乎是一片的空白,真想在百度中搜索道自己想找的答案,于是就习惯地按着鼠标浏览别人写的文字,而求的一份心情的慰籍!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之间就是一年一度高考已经过去,于是,关于高考的话题就渐渐成为了我们近一段时间文字里最显著的一页,而在对高考的话题中,有的慨叹,有的反思,有的感激,也有的在为之加油,然而我们不论是以怎样的文字去认识高考,但是我相信,关于高考的每一篇文字都一样的能唤起我们对高考的怀念之情!

读书破万卷,这虽然是对于古代读书人在科举制度考试的一种描述,而我们看看当代高考制度下的学生,比古代读书人能损色几分呀?

因而从这个现状上看,如今的高考一样影响着我们高考的心情!无论我们是以什么样的结果谢幕,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诚恳地对高考人说一声: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

第二篇:有关教育的人生哲理散文

篇一: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教育呢?“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是“引出”。对教育的定义,各位学者认识不同。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论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卢梭:教育是培养“既能行动又有思想的人。”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带来自信、快乐。”

斯普朗格:“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加里宁:“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

哈沃德。伽德讷:“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自己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在权威性的《辞海》中这样写道:所谓教育,广义指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教育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也对社会整体及其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教育还受制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强有力的工具。

不论是教育家的阐释还是辞书的定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没有变,那就是以人为本,处处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自身素养的提高,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结合以上种种对教育的释义和个人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艺术工程,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识记,更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开发的是他们安全生存的本能,培养他们抵御和克服不利于生命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远不是通过书本和当头棒喝能完成的,他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点滴做起,从小处做起用自己美好的人格来感染、熏陶身边的学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和自信,给他们的学习和自我成长营造一个积极上进的环境,而不是看、守、填和耳提面命。

受教育者好比是种子,只有教育者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他们才会发芽才会健康成长。周末观看了电影《冯志远》我才更加确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这句话的意义,才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做些什么。冯志远从繁华的上海大都市来到黄沙飞舞的宁夏一呆就是四十年,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是他帮助孩子们度过了生活中的艰难,即使眼病百般折磨他依然坚持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他关心每一位孩子的生活,不让每一个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他没有学者、专家型教师的名分,没有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称号,他就像原野上的不知名的小草默默地给大地增添着绿色,可是他却得到了学生、同事的爱戴和尊敬,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凡事都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即使别人看来很细小的事情在他这里都是值得用心去做好的。几十年如一日,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身边的一切,尽己做能地履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他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给孩子们留可贵精神财富。他就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活标本,他向我们证明了教育的意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教育的意义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细节决定成败,平凡成就伟大。只有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在给他们知识的同时给他们快乐和自信,这样才能做好自己干好教育。

篇二:教育

在干活时,都要孩子帮忙。他说为什么总是叫我,你自己不行吗?我说:我希望你能习惯,别人需要你时,你就去快乐地帮助他。

也许你的帮助不是刻意的,或者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那是刻骨铭心,感激不尽的。

或许你帮助人,人家没有谢意,但别的人会尊敬、赞美你。

再或许没人在意,或心怀恶意,但在自己的内心里,那是一份惬意。

惬意是什么感觉?那是无水的洗浴,让人浑身上下洋溢快意。

但是绝对不能带着情绪,要主动地做。

快乐是一种释放。人有很多的爱意,不释放就被扭曲,更抑制了爱的再生和增长。

那惬意是灵与肉的会意,人与自己心灵难得的相逢。

如果受到不公也不必委屈,宗教讲,那是为自己积的善事;政治说,为世界出了一份力;我说,那是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你想想,一个人整理自己的回忆,往事中能剩下的仅仅是人家助己或自己助人的努力。比如父母的抚养,朋友间的情意,亲戚送来的温暖,不相识的人一点儿慰藉,还有懊悔,点点滴滴。懊悔什么,自己没能很好帮助人家......篇三:教育感想

做教师接近二十年了,由以前的懵懵懂懂的、有一股冲劲、一心想当个好老师的新手,变成了现在的冷静看待孩子、理性看教育的老手。最近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书籍,拿中国的教育方式和美日英法等国的教育相比较,感觉愈来愈觉着看不透中国的教育了。我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说他们的教育方式比我们先进,比我们好的多;但是从人的发展来说,确实他们的教育模式比我们更体现出对人的尊敬,特别是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处理问题的方式。更能体现出更好的人文价值。举几个例子: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孩子3岁开始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对于孩子做必要的惩罚,决不手软,直到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为止。孩子不吃饭说明不饿,饿上半天让他尝试挨饿的滋味;和其他孩子冲突时,自己去处理自己做的事。从这点上中国的家人应向美国的父母学习,溺爱孩子,娇惯孩子的后果就是孩子长大后对于父母的冷漠和无情。

本人教小学,亲眼目睹了小学生的压力、无奈和可怜,且不说那每周都必须上排的满满的课,单单就每天多得数不清的课后作业,就能抹杀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和对于生活的感悟,每天埋头于题海中,只是为了那点可怜的分数。缺乏对生活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际间的情感体验,这样长大的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吗?反观美日的教育和我们正好相反,在五年级之前,没有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家长会质问教师:布置这么多作业,我们的孩子没有玩的时间。直接让教师哑口无言。即使以后有了作业,他们的作业和我们的作业也不一样:我们重视的是知识的温习;他们强调的是收集资料,自己总结的能力,在不好收集的情况下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们给我们的孩子洗衣服、帮孩子做一切事情,目的是让孩子能有给多点时间去学习;外国的孩子不光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还每个学期都抽出时间去做义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个对比的话,让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和美国的毕业生同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生活,谁能够活下去?谁能活的更好?结果不言而喻。

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倡导教育的改革,只可惜中国的教育却逃避不了历史的延续,高考就是延续的八股文的一种变形。不改革高考,中国的教育就逃脱不了围绕分数来衡量人的尺度;教育的改革只能是空谈。

第三篇:爱是最好的教育散文

开学才两天,孩子们就能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了,他们的勤奋状态着实让我感动。可能他们也意识到马上就要毕业了,时间紧迫,家长也一定有所督促。所以,他们明显加快了步伐。

可在众多的孩子中,我发现了硕很不在状态。别人大声朗读的时候,他的嘴却连张也没张一下,最令我着急的是别人动笔刷刷写字,他也能老老实实坐着一动不动,手里时不时还摆弄个小东西。每一项任务,他都是班级最后一个完成,他的状态越来越令人担忧了。

硕的妈妈以前跟我沟通说他们教育不了这个孩子,因为孩子压根儿不听他们的话,我听了不由感到奇怪,十几岁的孩子父母竟然管不了。有一次约他妈妈到校是因为硕拿了同学要交的报刊钱,他妈妈向我讲了硕平时在家也乱花钱,不给就闹等情况。谈话之中可看出她作为母亲的担忧与焦急,但也看出了她对孩子的溺爱。如此这般,教育怎能不乏力?一个孩子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也有问题了,老师无法从根源解决,所以孩子的问题最终也难以彻底解决。

许多教育效果不好的孩子,往往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家长的有力配合。当三番五次与家长沟通后,来自家庭教育的反馈还是那样无力,作为教师就只好孤军奋战,但孩子的成长一定是缓慢的。在硕的身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如今,马上要毕业了。这些看上去蛮可爱的孩子,却与班里优秀的学生有着天壤之别,我想象着他们到了中学,在教室里待一天会是什么滋味,一定度日如年吧。好学生不容易当,差学生更不是好受的滋味。所以,我还是要尽全力让他们的基础知识过关。

开学第一天,我们学习了《学弈》,全班只有硕一人不会背诵,我便让他组内的同学负责辅导。可他的组长几次汇报说:老师,硕还是不会背。其他同学听了都露出匪夷所思的表情。为了不让他泄气,我主动担任他的辅导员。毕竟在班级的辅导员中,我还是备受青睐的。看得出他也很乐意。说实话,自己的班务已经够我忙的了,也只能海绵里挤水了。

下课间隙,我把他叫到跟前,说:“背吧,我看看你会了几句。”他顿了一会儿,就开始背,连第一句都没有背准确,看来文言文对他来说真是老大难了。我就提示他两句再让他背,结果他能把一句话中的字背的前后颠倒。我只好让他再理解一遍意思,然后再背。短短几句,他总是背得支离破碎。也只好一句一句来背了。我禁不住问他:“你今天是一点都没听课吧?”他赶紧反驳说:“没,我听了,只是没有预习。”我说:“那好,从现在开始,你用心来学,我看能达到什么效果。”结果直到放学,他背的还不熟练。在我整队的间隙,他凑到我跟前还背上几句。同学们看着都乐了,我也无奈地笑了。

不知为什么,当孩子学不会的时候,我竟然能够做到如此心平气和,只要他认真而努力,我就对他满怀信心。第二天一大早,硕就到我面前,眼神中明显有了自信。他果然很顺利把《学弈》背了下来,可以猜出他回家一定用功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的韧劲。告诉大家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学会为止,同时吸取教训:不预习,学起来就会很吃力。当然我也明白,如果没有我一再监督,硕可能就放弃了。如果没有我温和的态度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的爱与期望,他也不会克服惰性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记忆总是通过一幅幅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放学时刻硕到我耳边背诵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他的认真让我感觉到孩子的天真可爱,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就像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性,倘若我们让孩子更多地展示天使的一面,他也将逐步接近真正的天使。

身为教师,在开学季,我们听到了太多不想再看到熊孩子的心声,不知这算不算一种悲哀。尽管我们的工作有千辛万苦,但对孩子的爱一定要火热赤诚,且来不得半点虚假,教育如果不能真正为孩子着想,没有一颗真爱的心,那孩子们得到的会是什么呢?我祈愿我们这些陪伴孩子渡过美好年华且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师者,能够永怀一颗仁爱之心,爱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可爱的精灵,用我们温暖的光照亮他前方的路。相信当我们散发光与热时,温暖的不仅是他人,还有我们自己。

第四篇:奉献教育青春无悔散文

教师,一个普通的名字,更有着春蚕、蜡烛、园丁……众多的令人鼓舞的称谓。为此,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长期战斗在山区一线的教师依然坚守校园这一片净土,安身于三尺讲台默默工作和奉献着。董瑞碧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自1993年9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一直在焕古镇中心学校任教,现为一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员。从教21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关爱学生,真诚对待同事,精心教学与工作。她深深的记得领导说过的几句话“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经验”;“认真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成功”;“教师为荣誉而战”。为此,她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曾经多次获得的一项项荣誉一直是她工作的动力,也是给她自信的源泉。

她曾在日志中这样写道: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的是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无所谓喜爱,只是一种别无选择;而有一种是对这种职业的喜爱,把它当做一种事业,一种追求。我喜欢这个职业,是因为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看到孩子们获取知识时的喜悦时,我是开心的;和学生在一起交流玩耍时,我是幸福的;听到家长言谢之时,我是欣慰的;看到曾经的学生取得成就时,我是自豪的。的确,她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一种事业和追求,并且一直热爱着这份教育事业。

山里的孩子是淳朴的、善良的。当望着他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看着那朴素的穿着,感受到他们单调的童年生活时,董瑞碧老师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些孩子们不只是她的学生,更是自己的孩子。同时认为答疑解惑是她的本职,象母亲一样爱他们也是她的责任。多少次的俯首指导,多少次的倾心交流,多少次的医院守护,多少次的安慰鼓励……使孩子们由淘气变得懂事,由任性变得感恩,由漠然变得珍惜。眼看着这一个个变化,目睹他们成长的足迹,董老师从内心感到欣慰。一个教师的成就,一个“母亲”的自豪。当家长嘱咐或言谢时,她只有一句:这只是我应尽的责任。

201x年9月,由于镇内教师的调动和借调,加上有些学校个别班级生源过于偏少,为整合教师资源,领导决定撤并其他六年级,全部转到中心学校。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的班主任,每晚两个自习辅导,工作量在整个小学部属于最重,这时董瑞碧老师以一个年级组长及本土老教师的身份毅然挑起了重担。新生报到那天,由于同年级的代课教师是位新来的支教的教师,还不熟悉情况,所有学生的一切安排都由她负责。转来的新生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安排住宿、教室,包括带学生购买生活用品,熟悉校园环境。虽时值凉爽的秋,但一趟又一趟的来回奔走却让她感觉如夏。当晚上安排好学生睡下回到自己办公室时,才发现自己累得已不想动弹。虽然孩子们上六年级了,但是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父母,现在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是母亲般的关爱,特别是女生。一开始的时候,部分学生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总是想家。于是,在课余时间里,只要有时间董老师就会和学生在一起交流玩耍,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家庭情况,鼓励他们,安慰他们。每天早晚都要准时到几个宿舍去看看,教学生折被子整理宿舍内务,教学生如何在集体当中做好主人翁,教学生如何照顾自己。为孩子们掖掖被子,关关窗户,询问当天情况,每晚都等学生们都睡下了互叫一声晚安才关灯离开宿舍。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孩子们天天等着老师来,老师每天也不由自主的按时去,只有这样,彼此双方才能安然入睡。慢慢的,老师的亲切和关心让孩子们不再感到离开父母的孤单和恐惧。在孩子们眼里,董老师不仅仅是老师,更是朋友和母亲。

就是在这样的群体里,董老师关注到了一个特别的学生。他是从春堰小学转来的,名叫姚福奇。其实在新生报到第一天,董老师就记住了他。那天姚福奇是由他父亲带来的。别的学生都已陆续注册,人慢慢少了,他才来到董老师面前,怯怯的报了姓名及其他项目。在问到是否住宿时,一位看上去有60多岁的老人告诉董老师在街上没有租房,也没有亲戚,只能住到学校。询问得知这位老人就是孩子的父亲,一位老实本分听力还有问题的农民。孩子的脸上是那种木讷,漠然。再看孩子的眼睛,左眼比右眼大且白眼仁居多,明显的眼睛残疾。就这双眼睛,一种自卑的、忧郁的眼神深深地留在了董老师的记忆里。从后来的家访中得知他的母亲患有精神病,不但照顾不了孩子,有时还影响到到孩子的生活。7.18灾害后,旧房无法居住,借钱修了现在的砖木结构房,孩子的父亲两次患重病,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就因为这些原因,孩子性格孤僻几乎不与人交往,下课了也总是静静地呆在自己的座位上。于是,在办公室里,董老师与他对面而坐,关心的询问了他的现状,间接地表达了不要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和自身的残疾背思想包袱,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的,希望他能乐观起来,把自己融入到大家庭中来。后来,董老师不仅自己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鼓励,还在班上把他勤学和节俭的的表现进行了表扬,同学们听了后主动找他玩和他交流,班上热心的女同学甚至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为他买早点。就这样,孩子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和同学也有了交流。看着这一变化,董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后来每每有爱心助学和政府资助的机会,老师都会首先考虑到他。关爱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聪慧与否,无论他们贫穷与否,无论他们调皮与否,无论他们好学与否,在董老师眼里都是可爱的孩子,都一样享受到她的关爱。就像她在日志中这样写道:我没有高深的学问,没有聪慧的头脑,但我有颗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乐于为每位学生付出,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于此,我也感到自豪了。

对于一个班主任,家访工作必不可少。从2012年5月初开始,董瑞碧老师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和周末进行大家访活动,最远路程有20余公里,家访人数达到班级人数的80%。毒辣的太阳,崎岖的山路,低血糖的身体,严重的晕车都没能阻止她家访的脚步。每到一家都详细了解记录学生在家表现及家庭具体信息资料,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宣传学校的办学条件、发展规划、管理措施及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蛋奶工程的实施计划。学生居住地不集中,往往一个下午就只能走两三家,稍微多待会儿还得披着星光回。忙完备课还得把家访的情况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都是她养成的习惯,不仅仅是家访,与学生的点点滴滴,与教学有关的经验收获,她都会详细记录。大家访活动不仅使自己的班务及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也是家长对于学校的全面了解起到了桥梁作用,一致受到领导及家长的好评。

曾经的成绩,曾经的荣誉,让她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情感。虽然她欣慰、自豪,但是背后的酸楚谁能知晓?有一次整个右手背意外烫伤,自己生活都不方便,但是由于所带六年级课程紧张,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带着疼痛勉强坚持用左手写字;还有一次正在上课时低血糖发了,说话都吃力,交代学生几句,勉强回到宿办室冲了一杯糖水喝下,稍稍恢复又回到课堂继续上课;2013年快放暑假的时候,腿意外受伤,不能动弹,不得不请假找人顶课。复习的卷子每次由顶课的老师负责考,完了她都自己坐在床上阅,然后把存在的问题反映给顶课老师。考试前两天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学生,毅然决定无论如何坚持最后两天,哪怕只是光给学生讲。于是,她丈夫上课前就背着她到教室,下了课再背回来……这些对于她来说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但是,她自从看了她儿子一篇日记以后,觉得自己得到的一切荣誉是用对儿子的愧疚换来的。儿子在病中写到:生病了真的好难受,自己一人孤独的躺在床上,好想妈妈陪在身边,可是妈妈却要上课。她的学生病了她都会陪着,而我却连她的学生都不如。妈妈,你爱我吗?在读到日记的那一刻,坚强的她流泪了。是啊,学生病了,她会在第一时间带去医院看,陪着吊瓶,亲自为学生倒水喝药,而自己的孩子呢,只能抽空课去看,完了还得自己照顾自己。更有甚者,她一直强调家长要辅导好孩子,而自己10年来很少过问孩子学习,更谈不上辅导。直到孩子今年要参加中考了才稍微关注一下。一直以来,她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忙的时候连孩子的饭都顾不上做,方便面成了儿子最好的选择。她试图改变,不要那么敬业,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孩子,但是当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时,职业的使命感又让她忘我的工作。她只是希望儿子最终能理解。

董老师没有多么感人的事迹,她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她21年来能一如既往的保持最初饱满的工作热情,把青春奉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成绩属于过去,荣誉也属于过去,作为土生土长的焕古人,她将继续努力工作,为自己的母校添光增彩。

第五篇:散文

山河永寂,若有来世,又是怎样一场相遇。

时光在走,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无论怎样都回不到最初的模样,不知这对于我们是福是祸。多愁善感是天生自带的某种忧伤,像倾注于身体的海洛因,终极成瘾。这就是你,一直存在我心底的一个你。

在不知不觉中时光见证了我们的这场相遇,在收到那封手写信时,心底的欣喜不言而喻,读着那一字一句我知道定是你倾注所有心思一笔一划写下,便有一种感动的热泪滑下,是因我们的这场遇见。因为珍贵,所以深藏。时不时的翻看每一个被我深藏的东西已成一种习惯,就如我翻阅了好多次你的来信,每一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感动,像雨后的彩虹出现一张明媚的笑脸。

距我生日已过两月之久,却一直都记得那是你在提醒我那一天的到来,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开始便知你会一直一直就这样比我都熟悉的记住这个日子。如何使你对我如此倾心,让我的心底开出了最耀眼的花朵,永不凋谢。

你说起跟朋友的事情,听得出那种无奈,但我想告诉你,有些人终是过客,离开,就离开了,不值得你难过流泪。有些事,过去,就过去了,不值得你记忆反思。别再委屈自己,对于某些事情,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始终是无能为力的。

有一种幸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是心底的丝丝挂念。对于你,像是许久未曾联系的伙伴一直存在心里的某个地方,住在里面的人,帮我填满了那空缺已久的位置,找到了一种无以言说的归属,那是属于你的城池。

亲爱的姑娘,生活给予我们的都要欣然接受,无人代替,更无法逃脱,即便乌云密布,请相信你有能力拨开云层重新看到那片曙光,那高高挂起的旭日为你而升。

锐,认识快要两年的时光,好多话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启齿,有你陪伴是我的幸福,仅以这篇有限的文字送给你,祝你一切顺利。

下载教育经典散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经典散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

    ??懒与勤相对,懒惰与勤勉相反。如果说女人的懒与勤属于性情问题,那么懒而且惰,勤而且勉,则就属于文化范畴了。其实女人不管做什么事儿,只要一登峰造极就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就有人......

    散文

    小 镇在鲁中山区,淄河源头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因终年泉水四溢,故得名**。 小镇刚好下过一场雨,石板路显得格外油亮,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记得井巷的尽头有一盘碾,儿时母亲常......

    散文

    五月初的时间而已,路边的月季花已经张扬的盛开了。他们或粉或红,但是都有着妩媚的神态和淡淡的体香,它们秀美的立于一排排整齐的冬青之上,和新长出来的冬青上嫩绿色的新叶互相吹......

    散文

    “妈妈,冰棍,老味道的······” 儿子的呼唤如一双抚琴的小手,轻轻的一拨,深潜心中的那根弦就“筝”的一声,随水而动,娓娓道来。 也是这个季节,太阳公公为了让禾木快速成熟,一个......

    散文

    树是大自然里最善解人意的物种。春给以花朵,秋给以果品,像如此般炎热夏季,它就披挂整齐,用稠枝浓叶遮阴,让人尽享阴凉;冬天寒冷,它就脱掉繁枝茂叶,暖暖阳光轻而易举就穿过疏落的枝桠......

    散文

    《等不到你 我放过自己》 这是我们3年来第一次见面,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你。 而现在,时隔3年,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看着我,就像我曾经看着你一样。 你说,许诺,我以为再也见不到......

    散文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材、结构、表达、笔法、思路等。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精神、意蕴、发展线索等。 “形......

    散文

    文字,是疗伤的糖 2012.8.15 明媚的日光掩映在窗格中,犹如一朵花在绽放。闲暇里捧着一卷书,细细品味着那些柔软的入心的文字,眼中,填满了柔丽,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天空里那纯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