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把爱情当救生圈纪实故事
溺水的时候,有人抛救生圈给你,你一定欣喜若狂,管他救生圈是新是旧,是美是丑,能救命就好,一股脑地扑上去,狠狠抓住。
生活里也难免有颓丧失望、觉得空虚混沌、毫无进展、快要过不下去的时候,例如考试落榜、工作找不到、失恋分手、重病缠身等等,这时,有一种人,习惯把爱情当作生活的救生圈,在日子过不下去或感到停滞的时候,就会将重心转向爱情,拼命地追求爱情,误以为抓住了爱情,抓到一个对象可以爱,就可以把自己拉出生命泥沼,就抓住了生命的希望。然而,抓住爱情,并不会让生命从此变好、变美,除非你有经营爱情的能力。
不是有人说,夜店里认识的人不能当真,只是玩玩而已!并不是去夜店的人都不好,去夜店玩,很多也只是平凡男女。问题是,上夜店玩就是想放松,想疯狂地玩乐,发泄生活压力,所以不会把夜店邂逅太当真。夜店不是邂逅另一半的好地方,因为那里的能量不对。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养不活、顾不好,例如分了手之后还在疗伤期,心情还没净空;刚失业生活一团混乱,还没找到人生方向;考试刚落榜,还不知道要重新来过还是选择另外一条路……生活一团乱麻,全身散发的能量乱七八糟,又怎么能吸引到好对象?
就算真的给你遇上了好对象,试问,你有能力把握住吗?这也是为何“不要追刚分手之人”的原因,虽然,很多男人女人都喜欢乘虚而入!
刚分手的人(特别是被抛弃的),感情生活顿时失去重心,甚至丧失了自我认同感,无法肯定自我,觉得自己又糟又差,一点自信也没有。此时,有人靠过来示好示爱献殷勤,注入爱的能量,绝大多数人都乐于接受,因为一来可以重新恢复自信心(又有人爱自己,证明自己没那么差),二来可以填满那些多出来的时间。这种分手后紧接而来的感情,比较像是一个人溺水后,碰上漂过来的救生圈,为了活命,下意识地伸手去抓取,而且抓得很紧,希望赶紧游回岸边。
等回到岸边,爬上陆地,重新感受生命活力和希望后,看看手上的救生圈,很感谢,但多半就放下了。因为回到陆地以后,不再需要救生圈了。比较需要的,是毛毯、热腾腾的食物、温暖的房子,还有舒服的床,好好睡一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不少趁对方感情空窗期介入的人,最后感情依然以失败收场的原因。
寂寞的时候,不要找恋爱谈,该找的是朋友、家人甚至信仰,把自己内在的空虚填起来,创造能自我反馈的自主独立个体。一个人也能过得开心自在的时候,再投入爱情,但可别傻傻地去当溺水者的救生圈,找个同样在陆地上寻找爱情的。感情有个健康的开始,才可能长长久久,甜甜蜜蜜。
第二篇:别把初恋当救命稻草的纪实故事
在陈述的QQ空间里看到雨雁的留言,我很愤怒。愤怒的不是陈述还与旧情人保持着联系,而是雨雁那些别有用意、细致入微的爱情过往记录。
陈述应该还没有看到这些留言,没有哪个男人能容忍自己的旧爱在众人面前提起以前打工资助他买手机的往事,也没有哪个男人愿意让自己的第一次性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熟人面前。
雨雁这么做明显是想搅乱陈述的生活,她的第三次婚姻有可能重蹈了覆辙。基本上她离一次婚,就会对陈述穷追猛打一阵。她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到陈述头上:是陈述让她“曾经沧海难为水”、是陈述让她无法真正地再爱上别的男人、是陈述凡事让着她惯坏了她,让她变得霸道……陈述开始还硬着头皮劝解她、安慰她,后来发现这些礼貌性的关心被她误解成了他的心里还有她,便再不敢见她了。
雨雁和陈述是典型的青梅竹马。高中时,两人考入了县城的重点中学,陈述的生活都是雨雁在打理,洗衣服、买鞋子……从那个时候起,两人已经是大家眼中公认的一对。
可是大学这道分水岭很快将两人分开了。书呆子陈述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师范院校,雨雁却落榜了,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为了联络方便,雨雁提议陈述买一部手机,可陈述的父母觉得没必要,雨雁便给他寄了500块钱让他自己买。虽然这笔钱三个月后陈述的父亲替他还了,但雨雁对他的好还是深深地烙在了陈述心里。他发誓,这一辈子一定不会辜负雨雁。
本以为爱情会按照预期的设想顺利发展下去,到陈述上大三时,雨雁却突然对他冷淡了。电话很少打了,信也不写了,辗转问她的父母,才知道,她有了男朋友,是一个开服装厂的老板。陈述打电话质问雨雁,雨雁淡淡地说:“青梅竹马的感情根本就不是爱,只是兄妹之情。等你遇到真正的爱情的时候,你会明白这一点的。”知道覆水难收,陈述再有不甘,也只能收拾起破碎的心,强装大度地祝她幸福。
陈述和我走到一起是雨雁结婚三年以后的事了。我们是同事,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我们结婚的时候雨雁专程从广州赶了回来,直到雨雁站在我跟前,我才明白陈述为什么一直不给我看她的照片,他是怕我自卑。
雨雁皮肤白皙、身材匀称、眼神勾魂摄魄。在她趾高气扬的注视下,我有丑小鸭般的自惭形秽。好在陈述适时地牵住了我的手,平静地把我介绍给雨雁和她的先生。
洞房花烛夜,我看着陈述意味深长地感叹:“你艳福不浅啊!”
他说:“你别酸溜溜的。她是故意回来显摆的,当然会准备充分。我们又不需要显摆,整那么漂亮干嘛!”
“她故意回来显摆说明她心里还没有放下你,我更不放心了。”我说。
“不放心吗?那你把我拴在你裤腰上好了,来吧来吧,不用你动手,我自己挂上去得了。”他一把揪住了我。
缠绵悱恻,我放心了,雨雁只是他的过往,如今,他的心里只有我了。
第二次见到雨雁是她和第一任丈夫离婚之后,她回家休整了两个月。本来我和陈述都在县城中学教书,已经在县城买房,公公婆婆也在县城帮我们带孩子,我们基本上没有见面的可能,但雨雁回老家前一天就给陈述打了电话,还要陈述去车站接她。陈述顾及我的感受,以要上课没时间为由推托了,她马上说那就周末见吧,你到我家来,我包饺子给你吃。
她那种随意流露出来的霸道很让我生气,都分开六年了,在她的潜意识里还是把陈述当作原来那个任她差遣的小男生,而且理直气壮地认为这个男生还如当初一般爱着她、宠着她、乐意遵从她的任何旨意。她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男人已经是另一个女人的丈夫。
陈述上雨雁家吃饺子时带上了我。他的用意很明显,希望雨雁明白自己是有家的人,不要再对他抱有幻想。
雨雁看到我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她在房间里花儿一般旋转开了,变戏法一般端出一盆盆美味佳肴。陈述赞道:“手很巧啊!”她马上骄傲地仰起脸:“就像书上说不会做菜的女人是不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我感觉脸上有些火辣,是不是陈述无意间跟她透露过我不会做菜……
吃完饭从雨雁家出来,我捏着他的胳膊质问,是不是觉得雨雁比我好,她会做菜,比我会享受。他躲闪着说:“她哪有你享受,饭菜有婆婆煮,孩子有公公带,家务有老公做。她其实很可怜的,好面子,总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其实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欺欺人。”
我嫉妒地看着他:“你对她的了解还真不是一般的深。”
他理直气壮地说:“当然,我们一起长大的嘛!谁叫你不早点儿认识我啊?”
雨雁在老家的两个月里,三天两头就来县城办事,一来就打电话给陈述,要他陪着买电脑、买衣服,甚至陪她父母看病,陈述总是随喊随到。头几次我是知道的,也故作大度放手让他去。后来也许他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了,便不再告诉我,总是以各种借口来搪塞我。可纸包不住火,当我和同学去电脑城买优盘,在门口撞到抱着液晶显示屏的陈述和小鸟依人般跟在他身边的雨雁时,我肺都要气炸了。
那天夜里,我们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冲突,我抓破了他的脸,他摔碎了我最喜欢的一个茶杯。我打印好离婚申请,逼他签字,他三下两下撕得粉碎朝我扔过来:“你发神经啊你!”
我发神经的结果是陈述再也不敢单独赴雨雁的约了,雨雁发信息责骂陈述忘恩负义,说是他毁了她一生的幸福,她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陈述没有回她的信息,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很愧疚。
雨雁在老家呆了两个月又回了广州,不久,跟一名的士司机结婚了。丈夫比她小两岁,年轻气盛,两人经常三句话不对卯就开始动武。
雨雁便又开始跟陈述联络,在网上晒丈夫的恶行,她感慨万千:“有些东西真的只有在失去后才知道珍贵,我很后悔当初离开了你。你呢,你后悔过当初没有挽留我吗?”
陈述说:“你离开我是对的,如果嫁给了我,多委屈啊,我一个中学老师,工资不高、工作又忙,给不起你富裕的生活……”
陈述回话小心谨慎,因为我就坐在他旁边虎视眈眈地看他打字。
在我的严厉监控下,陈述和雨雁的联络慢慢变得少了,后来,据说雨雁跟第二任丈夫离了婚,嫁给了一个丧偶的公务员。我松了一口气,她嫁得好,我的日子也会太平很多。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三篇:别把事故当故事听
别把事故当故事听
如今,各单位都在深入开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许多单位、基层班组纷纷召开事故案例安全分析会。开好这个分析会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只是习惯性地把通报中的事故当故事听,不注重在吸取别人教训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那么这种分析会就成了走过场。
实践证明,安全出问题都是因为一些单位和个人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做扎实细致的工作,才导致了不幸的发生。在这个分析会中,我们电力员工应这样反思:如果这件事由我来做我,我是否能考虑周全,不发生事故。这种思考非常重要,会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任何一起事故我们都要好好学习,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查找自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做好安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如果想得不全、不周、不深、不细,那就离事故的发生真的并不遥远了。
安全管理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的,事故隐患的存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作为就在于掌握其变化规律,促其正确转化。只有不断增强邻里失火、自查炉灶的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时时处处以别人的教训为镜子,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才能防止重蹈别人之辙。在抓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像绣花一样,缜密细致,不漏一针一线;要像医生操作手术刀一样,细而又细,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减少失误,少犯或不犯相同的错误,避免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句话:只有想全了才能安,才能确保三不发生。
第四篇:当高尔基遇见高尔基纪实故事
世界上的“李鬼”还真的是不少,不仅李逵遇到过,高尔基也遇到过。
有一年高尔基出访意大利,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今天剧院将上演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话剧《敌人》,演出后高尔基将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高尔基感到很吃惊,因为没人知道他已来到这座城市。
小城里的人都想一睹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尊容,所以买票看剧的人格外多。高尔基坐在观众席上,看了一阵之后,他感到剧情改动太大,便悻悻地离开了剧院,信步走到海边静坐。他蓦地想到,演出后“高尔基”还要与观众见面哩,便赶紧返回剧院继续看个水落石出。
观众们正在那里鼓掌高喊:“我们要见高尔基!”随后,假冒的“高尔基”登台亮相,只见他满脸笑容,频频向观众挥手致意。
高尔基想:“这个演员长得倒是挺像我,应该和他认识一下。”
观众离开剧院后,高尔基走上舞台,跟那位假冒者握了握手说:“你好,‘高尔基’先生!”
一见到真的高尔基,假冒者着实大吃一惊,不由得用手捂住脸,坐在了椅子上。他稳定了情绪之后,低声地说:“难道真的是您吗?”
高尔基平静地回答:“是我。”
假冒者深表歉意:“请原谅,我应该向您解释清楚。”
假冒者告诉高尔基:“尽管过去我也努力演戏,可得到的报酬很少。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我找了这个新角色,就是假冒您这位剧作者。”
高尔基又问:“是谁建议你假冒我的呢?”
假冒者回答道:“是饥饿。现在您可以骂我一顿了。”
高尔基大度地说:“为什么要骂你呢?如果假冒能为你改善生活起点作用,我非常高兴。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尝试一下光明正大地公开模仿,走出一条真善美的艺术之路。”
假冒者握着高尔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您有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
后来,这位假冒者真成了一位颇受欢迎的明星。就连高尔基也认为,他的模仿惟妙惟肖。
高尔基面对假冒自己的“李鬼”,没有骂他,也没有惩罚他,而是以宽容之心待之,并给他指明了一条出路,最终成就了一个艺术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重要作用。生活之门,需要你带上一把宽容的钥匙去开。当你启动宽容的心灵时,眼前便会出现一片生活的春天,能够让你听到一种心花开放的声音。当你收获宽容的心灵时,便会出现一片生活的秋天,能够让你闻到一种心果洋溢的香味。如果你宽容别人,恰似一江春水向心流,会让别人在温煦的氛围里倍感亲切。如果你宽容别人,恰似一树春花笑心底,会让别人在美好的时间里倍感亲情。如果你宽容别人,恰似一丝春风暖心田,会让别人在融洽的意境里倍感亲密。
因为有你的宽容,所以才会化解一段幽怨,让别人拥有一份友情。因为有你的宽容,所以才会化解一段误会,让别人拥有一份感情。因为有你的宽容,所以才会化解一段隔阂,让别人拥有一份激情。
第五篇:别把讲话当待遇
别把讲话当待遇
2013-03-04 第01版:国家大局 作者:李红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675
近些年会议越来越多。会议一般都讲究规格,请什么人出席,由谁来致辞,谁讲多长时间,等等,往往是会议主办方煞费苦心的问题,因为这代表了会议的档次,代表领导是否支持、是否重视。尤其是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会议,诸如发布会、纪念会等等,更会看见一些“嘉宾”(大多是方方面面的领导)走马灯似地“致辞”。即使是在一些研讨会、交流会等具有实质内容的会议上,以上情况也屡见不鲜。这种时候,往往讲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人上台去讲了。
讲话也是有规矩的。一般而言,职位高的领导先讲,讲话时间相应较长,职位低的如果讲的时间超过职位高的,就会被认为不懂规矩,有“越位”之嫌。会后的新闻报道中,谁的话用了多少,也是参会发言者特别关注的事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重要讲话”毫无实质内容,下面也会在听得不耐烦时互相“开小会”,但由于关系到“领导尊严”,讲话者依然会稳如泰山地滔滔不绝,之后,主持人也会说“十分重要”、“高屋建瓴”,要求与会者“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讲话也是一种待遇”,这是一些人认定的官场“规矩”。不管其对会议主题了解是深是浅,不管其发言是否具有实质意义,作为领导,关键在于“出镜”、“发声”。由于他们忙于“赶场”,不可能对所参加会议的主题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空话套话在所难免。常见的现象是:一些领导一边抱怨“会议太多”,一边又不知疲倦地频频“出镜”,在台上慷慨陈词,考验与会听众的耐受力。讲坛是传授知识、切磋观点、交流心得的地方,不应该成为名利场、权力的秀场。请敬畏讲坛,还讲坛一个清朗、严正的形象。谁还在把讲话当待遇,谁还在走场说空话?请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