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在任务型课程中的教学探究论文(定稿)
摘要任务型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重组课程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会过于注重岗位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课程知识结构化体系的搭建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基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把微课、翻转课堂与任务型课程相耦合,弥补传统任务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任务型课程;创新思维
人类自远古时代在岩石上刻画符号记录开始,时至科技飞速发展的今日,人类用以区别于动物,记录文明的可描述的东西即“知识”。而教师就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后传递下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期初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发展而后流入中国,近年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已被教育工作者广泛熟知,并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和热衷的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制作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教学资源,课堂内学生通过答疑、交流和协作完成知识点的内化。翻转课堂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微课作为符合当下的,与时俱进的一种载体,应用到翻转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并形成透过描述看本质的思维模式等,是目前我们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任务型课程教学现状
1.1任务型课程过于注重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化体系的搭建
任务型课程是学生通过协作完成工学任务,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从而增强职业能力。在每次工学任务训练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本次工学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但几乎都是围绕本次工学任务展开的知识讲解,而非全面的系统的深入讲授。这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只学到了操作层面的知识,最终不能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化体系。只做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未做到“高等性”。
1.2任务型课程中课时的不足
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课程,首先是教师讲解,学生在按要求完成工学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岗位技能,这些都需在课堂上完成。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考虑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相应的岗位群,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从而导致专业课程多,而每门课程的课时不足,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1.3任务型课程中,学生依然在应试思维下的主动性不强
任务型课程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小组的形式协同作业完成任务。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但他们大都并没有真正理解任务包含的目标。他们在应试思维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聚焦在完成工学任务上,即认为闯关成功。因此未能让学生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应试思维,有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任务型课程有其自身优势,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和创新。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利用微课可以辅助学生个性化学习,一定程度上也有效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保障了教学质量。通过微课的科学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化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此我们展开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在任务型课程中的教学研究。
2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在任务型课程中的教学研究
2.1以任务为主,建设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的微课
虽然任务是按照课程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把所有的课程知识都体现在工学任务中,任务型课程容易把课程知识分割成几部分,缺少显而易见的联系。这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工学任务既可胜任对应的工作岗位,但是也会造成纵观全局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或者发展。利用微课可以适当弥补这一缺陷,在每个工学任务之间设计相应的引导衔接性的微课,通过微课对课程知识的描述,使学生自主的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课程结构框架。
2.2以任务为主,分层建设关联微课的网络教学资源
基于大数据技术,分层建设与任务相关联微课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微课的网络教学资源除了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外,还应具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微课的载体除了视频,还应包括如PPT、Word、图片、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其涉及的内容以任务为主,包括微课学习任务引导、人机交互、达标考核、讲义。全部的微课网络教学资源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层设计和引导。满足学生明确工学任务目标,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解决任务型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
2.3以任务为主,建设其最密切关联理论知识的微课,通过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更重要的是怎样通过对学生个别化的需求分析,探究他们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教师通过在微课建设中合理设计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打破自身的应试思维,锻炼自己的全局观和创新性思维。
3小结
在任务型课程中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和重点进行了重新分配,也有意的打破学生传统的应试思维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搭建专业知识结构化体系能力、全局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志铭.高职院校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3):49-51.[2]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97-102.[3]尹凤伟.任务型教学资源在“机车检修”课程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5,42(7):113-113.[4]尹凤伟,王学明.工学结合模式下CRH动车组实训基地建设与项目开发研究[J].才智.2014(12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课中的探究与实践》论文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课中的探究与实践
[摘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理念、学习方式和教学途径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语言模式,结合注重过程性写作教学的理论,提出了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效果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写”的要求在原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这一新的要求可归纳如下:能独立起草简单的报告;能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能将课文改编为短剧;能用恰当的语言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能写出语义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对优秀高中毕业生“写”的要求则更高更具体: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得当、用词准确;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能作非专业的笔头翻译。那么,如何将写作训练与学生的真情实感、兴趣和需要联系起来呢?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技能呢?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此,笔者想到了目前国内外十分盛行的任务型教学法。
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
任务型英语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教学理论。用语言做事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本质特点。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任务型教学能把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又为学习者提供交际机会。任务型教学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于是,笔者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写作训练中。在国外学者所提出的众多课堂教学模式中Willis的模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框架的特点保留较多,实际运用也较容易借鉴。她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的完成。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鉴此理论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设计写作课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写作课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文章的构思到最后的定稿,从教师阅读后的批改到再次修改,学生有几次讨论的机会。学生得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口头表达训练和听读训练。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整个写作活动过程中,学生互相请教,互相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由于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这将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懂得写一篇文章必须经历的几个步骤,如写前准备、起草、初稿、修改及重写等。
四、任务型教学写作课模式 按照上述理论,根据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现在较提倡的注重过程性写作教学模式,笔者把高中英语写作课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构思阶段 审题
在写作课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要写作话题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此话题的意识。然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阐明写作的要求与目标。学生在审题时应先围绕写作的主题和要点,边构思边用英语写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再依次根据主题句进行选材,构思能支撑主题句的有关内容,并用英语写出关键词 及短语,为撰写初稿做准备。
如果所设计的写作任务是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短文,即以图画、图表或提纲等形式提供情景的指导性写作,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读图、表或提纲,分析其中表达的细节和信息,从中领会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该写什么,不必写什么,那些该详写,那些可略写,以保证文章切题;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文章的内容要点,列出写作提纲,做好写前准备工作。讨论
在审题的基础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写作的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开展讨论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各抒己见,抓住有用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各自说出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任务环——执行阶段 撰写初稿
经过审题和讨论之后,学生开始用英语写作。学生先考虑文章开篇的交代句和结尾的点题句;然后再通过添加支撑句将主题句扩展成段落;最后把各段落按时空或逻辑顺序连成一体,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和有一定层次的初稿。学生自改初稿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让其仔细重读一遍,看有无要修改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原稿进行再加工: 1.文章是否切题;
2.要点是否写全,有无遗漏;
3.开头和结尾是否点题,各要点的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连贯;
4.有无主谓一致、人称一致、时态、语态、冠词及名词单复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 5.有无句型、习语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6.有无单词拼写和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学生之间互改初稿
学生之间互改初稿在写作训练中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先将自己初步修改的作文交给学习伙伴润色修改,或者在小组中传阅,并根据上一阶段中的六个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由作者本人在听取其他组员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倾听和相互帮助可以起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由于教师很难做到全批全改每个学生的习作,此时采用学生互相纠错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操作性较强且效果较好的办法。
第三阶段:任务后——展示评价阶段 展示成果
修改完成初稿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例如,在班内宣读,通过投影仪投放等。评价任务
上述活动为写作学习提供了良机。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产生了使用正式、规范、高质量的语言来表述学习成果的强烈愿望。当然,学生表现机会的增多也就意味着出错率的增加。关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应用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改错,从而取得进步的过程,有些学者认为只有错误影响交际时才有必要予以纠正。所以,每次任务结束后,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典型的语法错误即使进行评价与反馈。如果没有评价,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自己表达都是准确的,从而固化了他们所犯的错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主题是否鲜明和突出;
2.词语运用是否得当,能否使用更高级更贴切的词汇;
3.句子的长度或结构是否需要增减,能否运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4.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连接成分,过度是否自然,结构是否清晰; 5.语言是否地道、得体,是否有中国式的英语表达。至于对学生的作文是否需要评分以及怎样评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采用分数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评语评价学生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分数还是评语,最重要的是发挥评价是激励作用。第四阶段:书面巩固
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修改原稿,并工整地抄写一遍,形成定稿。通过墙报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展示或存放在个人写作档案袋里。
五、运用任务型教学设计写作课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敢于下笔、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就感。
2.学生应以相互信任、诚实、坦诚和公正的态度积极参与讨论、自改、互改和交流等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适当穿插读、听和说的活动。因为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保证正确的输出。因此,写的训练应与读、听和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与写作技巧的指导。例如,让学生多运用典型句式,适当地运用成语和谚语,恰当地运用一些平行和对比结构,指导学生在表达时如何运用回避或迂回策略等。
此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上述环节的时间分配,并按需要取消或调整某些环节。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探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探究
一、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是学生运用英语的基础。其中,写作作为语言表达和交际的一个重要方式,既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部分,又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项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助学生英语习得的、可行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本文在他人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基础上,以牛津版8B写作课程为例,重点探究其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的实际应用,寻求一种适合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文献评述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教育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task)——计划(planning)——报告(reporting);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分析(analysis)——操练(practice)。
这三个阶段在任务型写作教学课中体现为:在前任务阶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收集与写作相关的素材;在任务环阶段,学生将前一阶段获取的信息通过连词成句、连句成章,形成文章并汇报展示;在语言聚焦阶段,学生在其它小组成员和教师的分析下,进行复看和修改,进行操练和巩固。
三、实验设计
下面以牛津版八年级(下)Unit4 Writing A Letter of Advice to An Exchange Student为例,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并完成一节英语写作课:
1.前任务(Pre-Task)——范文阅读、归纳信息、引入任务
牛津版8B Unit4围绕Educational Exchange展开话题,在这个单元的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教育交流的话题。本节课写作任务前,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育交流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收集与写作相关的素材并进行取舍。
(1)询问学生:Which country do you want to go as an exchange student?
通过一个头脑风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抒己见,讲出自己想去的国家,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文阅读:8B Unit4 Writing课文中一封写给去英国教育交流学生的信。
引导学生阅读并归纳出文中建议做交换生要注变几个方面的问题:天气、饮食、与人交往等。
(3)小组讨论:If you go to another country as an exchange student,which aspects should you consider?
小组讨论可以唤醒学生的记忆,为学生写作任务的构思阶段提供素材。
(4)引入任务:假设你的笔友准备来广州。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在广州的经验,将给对方提供哪些方面的建议?
(5)讨论结果口头汇报
小组代表将他们讨论的结果汇报出来,基本上围绕天气、饮食、习俗、与人相处、购物、交通、景点等展开。
在前任务的阶段,教师设计的问题和小组讨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引入本节课的写作任务。学生在热闹的课堂讨论气氛中畅谈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信息得到共享和丰富,为写作任务做铺垫。
2.任务环(Task cycle)——明确任务、构思计划、报告分享
呈现任务: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笔友Simon准备来广州进行教育交流。他希望你能给他一些建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布置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具体的写作任务。
(1)构思、计划:各小组成员在认真阅读题目的基础上,展开必要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文章框架、写作时的人称和时态、要点、句型、词汇、连词等。
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对前任务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再次提炼并形成初稿。
(2)报告:由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这个环节不仅是各小组汇报任务成果的环节,同时也是小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环节。
任务环是任务型教学课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信息得到共享,每个学生在小组和班级中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成果的展示更增加了学生成功的喜悦,因此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习得英语。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反馈、修改、操练
(1)分析:通过记录其它小组的报告,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中考写作得分要求,学生分析其它小组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反思本组习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2)操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本节课讨论出来的文章框架和写作内容等,运用英语完成与话题相关的新的写作任务。
四、结果的讨论
教师在这节课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是这节课的核心。整个教学过程则是以多种形式实现的,比如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而教师设置的任务不仅贴近中考的书面表达要求,而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造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五、理论和教学上的启示
1.初中英语写作课中设置的任务应具有实际交际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是围绕教师设置的任务进行展开的,而在写作课中,教师设置的写作任务就是核心。初中英语写作课的任务不仅为了帮助学生为中考做准备,更是帮助义务学习阶段的学生为日后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打好基础。
(1)初中英语写作应按照中考要求设置写作任务
教师应在平时的写作课中加强对学生各种书面表达形式的训练,设置符合中考书面表达要求的写作任务。
(2)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应为实际交流打好基础
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到任务中习得的英语,为日后交流打好基础。
2.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型课堂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任务型教学法以教师设置的任务为核心,围绕此核心任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课。
教师设计写作任务的同时,要围绕此核心任务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比如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现、分析他人成果、自我评价等。丰富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学习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并最终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前应提供学生足够的信息支撑
(1)听说读写相结合
在写作课之前,教师应当围绕单元话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相关信息,为写作任务做好准备。在前任务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范文获取有用的信息,对文章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而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小组讨论和汇报则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书面表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文章框架、要点、常用句式等的讨论与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任务展开对文章框架、要点、常用句式、连词人称和时态等的讨论,不仅帮助层次较低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模式,还使层次较高的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实现信息共享、得到启示。
4.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型课堂中应有教师适当、适时的反馈与评价
(1)提供写作评分标准
教师为学生提供中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有助于学生在语言聚焦阶段更客观、科学地分析自己的写作任务,并且实现语段篇章、好词好句在将来的写作任务中得到适当操练的目的。
(2)实时性评价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前任务阶段,教师适当地运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开展积极思维;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根据仔细观察和专业判断,对学生运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和任务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地分析和判断自己的成果;在语言聚焦阶段,教师根据中考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和辅导,为将来开展更好的写作做好准备。
六、结论
本次探究以实际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为例,重点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步骤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的实施和运用,得到了一些教学上的启发。
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任务型教学法可依据一定的模式和方法展开:
1.前任务阶段:围绕写作话题开展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归纳信息,为写作做好充分准备并引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激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思维。
2.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呈现目标明确的写作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后展开小组讨论,对写作任务进行构思和计划,并由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实时的表现性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成果。
3.语言聚焦阶段(后任务阶段):教师设置新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操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中考书面表达标准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分析,课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和辅导。
任务型写作课对于初中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在体验和探究学习中习得并运用英语,是一种可行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任务型写作课可以是多样化的、灵活的,本文探究的只是其中一种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写作课的教学。
第四篇:任务型教学论文
摘 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去。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其要求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实现语言情节的生动活泼,从而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能够谈论喜欢的内容,认真完成任务,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学;应用分析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不但可以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提高,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应用到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它既能够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能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加以培养。笔者在此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90年代后其在理论上获得了不断的进步和成熟,这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法,顺应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当前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任务教学法,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所谓任务型教学,即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主要是指将任务作为核心进行语言组织、单位计划的教学方式。其中“任务”就是人们在每天生活和工作中所不断进行的各项活动。然而,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任务型的教学中,“任务”主要是指将真实世界作为参照,通过形式语言来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因为在任务型学习过程中,“任务”和真实生活中任务存在很多一样的地方。《语言学习认知法》对坎德林、朗、纽南的观点加以综述,总结了“任务”应具有的五个特征:(1)最重要的就是意义;(2)需要对某个交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3)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着类似活动;(4)首先要进行的考虑就是任务的完成;(5)结合任务结果来对任务执行情况加以评价。任务型教学所强调的是,学生应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在对任务进行探究以及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协作,从而在会话和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2]。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设置原则和理论框架
1.设置任务应遵循的三项重要原则
三项重要原则主要为:真实性的原则、形式和功能的原则;任务依赖性的原则。其中真实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应确保学习者所处理以及接触的语言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这些材料应为那些会在目的语境中见到书面语或者口语,而非某个教授为语言而特意编撰的。
而形式和功能的原则主要是指所在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应使学习者采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来对不同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目的加以有效解释。
任务依赖性的原则和教学程序有着密切关系,其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任务的排列次序。这条原则还包涵另一个意思,那就是任务应从接收开始向生产进行依次排列,即读和听的任务应放在说与写之前,以及复制性的任务应放在创造性任务的以前。所谓复制性任务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中进行语言的再现,而创造性的任务则主要是指学生使用以前没有见过或者没有被提示过的语言来认真完成任务[3]。
2.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框架
威利斯曾提出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实施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前期任务(Pre—taskstage),主要是对主题以及任务加以介绍;任务的主要环节(Taskcycle),主要是对计划、任务、报告进行有关介绍;语言的焦点(Languagefocus),其主要是进行练习和分析[4]。在前期的任务中存在两方面的基本功能:主要是对学习者所选话题进行介绍,并激发学习者对于此话题的学习兴趣,从而认真准备相关的短语、词汇、句子,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附加的功能那就是使学生能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流利的交流。在任务的主要环节中,主要任务进行筹划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以配对以及小组的形式来对他们的语言资源加以运用,以此来实现任务目标。为了防止出现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使用不精确的现象,学生应与老师一起筹划进行汇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在全班进行公开展示。而语言的焦点则主要就是对语言进行聚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和鉴别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自然使用到的语言。这些语言的分析能够是关于句法、功能、构词、词汇、意义以及语用的基本范畴和语音特征。在进行一定的分析以后就是进行短语、词汇、句子的操作了。
三、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点
在(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一书中David Numan就明确表示,任务就是指“做事”,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学习者用将“意义”作为目的,调动各种非语言以及语言资源来进行意义的共建,从而达到某种交际问题得以解决的目的。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这种用语言来做事的教学方式也渐渐渗透到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沟通更加突出
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一旦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人就会去重新的追求和寻觅。而任务型教学法正是对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有效运用,通过有意识地对信息差的任务方式进行创造来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调动,更好的投入到语言交际过程中。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带着一定的渴求来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从而更好的运用语言,强调信息沟通,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多强调语言形式。
2.体现交际活动的真实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得学生真实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在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把功能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还没有真正做到源自真实生活,而最多只能叫做准交际。要想在真实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及完成真实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以及实践上都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作为基础的,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法来让学生使用英语完成真实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使得学生在运用英语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5]。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并不是将某一个语言形式当作训练的主要目标,而是将一个个任务来当作引子,通过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而进行大量的、多形式的语言实践,从而使得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的思考,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对新问题、新情况加以解决,再通过同学间、师生间信息交流,让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
4.积极进行语言实践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进行交际的工具,所以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对语言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交际,而获得这种交际能力应有大量的、足够的语言实践。任务型教学法所强调的就是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使用的结果,而非单纯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因为许多任务都是由group work、pair work来完成的。所以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多活动时间,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在语言实践方面的活动总量。所以,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践机会。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的设置
第一,在设置任务时确保目的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在对任务进行设置时应要有明确主题。所有任务都必须和这个主题保持联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围绕主题进行多方面拓展、多层次探讨的开展。如,在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的单元能够进行Survey任务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对父母朋友作息时间进行调查,来在课堂上展开积极的交流。
第二,任务的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应尽量保证方式和内容的真实性。在对体育运动、游戏等词汇进行学习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活动,然后两人一组,来对课外活动项目看法加以讨论,最后对全班学生所喜欢的课外活动加以统计。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which activity is the best ofall and why的辩题展开讨论。
第三,设置的任务应能够保证学生处理、使用和获取有效的信息,方便其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流,培养起用英语来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的能力。如针对“怎样安全逃离火灾现场”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一般常识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来找出相关的措施。通过这项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清楚地明白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怎样才可以安全逃离出现场。
2.任务的完成
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定能力和知识的储备,以为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任务进行设计以后,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应将任务告诉学生。学生要想圆满完成老师的任务,就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查阅、阅读、分析等,以此来完成任务。这个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技能训练和知识教学的过程。其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和教师采取准备措施,比如对足够信息资源的收集。实施任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Pairwork或Groupwork等小组方式中去,以确保任务的共同完成。
3.任务完成结果的展示以及评价
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有一种完成任务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为了能够实现这种目的,在任务完成以后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展示。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对各自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教师以及学生进行相关点评,确保学生吸取到好的做法和经验,对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思维模式加以修正、完善。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价值和质量进行判断的方式,学会判断和反思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五、结语
伴随着不断提高的素质教育要求,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其要求教师通过自己角色的转换,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对教学活动加以设计,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不断深化的任务,学生在运用语言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而随着附近不同的环境,学生可以结合客观需要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来对新知识加以构建。当然任务型教学只是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客观需来对正确的教学法加以选择,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6]。
第五篇:探究“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意义与用途分析
微课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是指小课,其实它与整体性课堂教学之间的主要差异,不仅是在时间的长短上,也是在课的容量上。微课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是一段材料,也可以是一段对某一内容的讲解,还可以是一个在课堂中不宜演示的实验。比如化学上的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实验或是有危险性的实验,就可以通过拍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视频进行学习等等。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是对某一个教学片段或是某一个教学主题进行的突破性的讲解或是演示。
二、应用微课改变学习模式
1.微课应用于指导预习
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过去的预习就是布置学生进行看书,如果是细心的教师,还会出一两个预习题让学生完成,以检测预习的质量。
引入微课,在布置预习的时候,将教材中的难点、疑点讲解拍摄成小视频提供给学生。而这些视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工具,既可以在电脑中放映,也可以在手机中进行演示或放映,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学生对预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进行预习的动力,让预习不再是一句空话。
2.微课应用于思维提高与能力突破
微课在习题讲解中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在习题讲评时,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如果在课堂中将每一种解法都进行讲解,那会很费时,可能会导致课堂的整体性出现问题,不能完成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上就可以简单地进行提示,而将各种方法的讲解拍摄成微电影或者说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有选择的观看。比如有一道样的题:在100ml的febr2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2.24l,在所得的溶液中剩余的br-为原溶液的13,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本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或是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可以直接应用配平方程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数目相等进行计算,还可以应用溶液中的正负电荷相等进行计算等等。如果在课堂上将这些方法都一一讲解,则有可能会占用很多的教学时间,而有些学生已会了其中一些方法,这样就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可将这些方法,分别进行讲解,并将每一种方法的讲解都拍摄成一段小视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选择地进行观看,各取所需。这样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学会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微课改变教学模式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将在课堂上不易做到的,或是不适宜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拍摄成微视频,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1.微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对教师来说也就省去了组织教学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乐学更易。一节课的好坏开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引入新课。比如,笔者在教学《铁的获取与应用》的知识时,课前剪辑了一段微视频,集成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放映了钢厂炼钢过程,出钢水时的壮观场景让学生观看后感觉到无比的震撼;另一个是高原火车铁轨出现了裂缝,应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铁轨时的场景。这两个视频的集成让学生看了以后无比兴奋,也更急于了解关于钢铁的冶炼等知识,这样也就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专注地听课、认真的思考,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微视频演示实验,突破学习重难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教材中描述了许多的化学实验,对绝大部分的化学实验的安排,教材编写时考虑到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和结论可靠的三大宗旨。但有少部分的实验可能由于装置的复杂性、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都存在着未知因素,因而并不都适合于在教室进行实验演示。同样为了重、难点的突破,也会设计一些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在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但这些实验同样可能因为安全性的不确定,不宜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将这些实验拍成微视频,让学生观看,从而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比如,在学习氯气的制备时,实验室制备氯气,同时验证氯气的性质,而氯气是有毒气体,还需要加一个尾气吸收的装置,这样的一套实验装置的搭建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虽然加了尾气吸收装置,也不可能所有气体都被吸收,在最终拆卸装置时会有少量氯气泄漏,在相对封闭的教室中,氯气较难排出教室,从而影响师生的健康。将该实验在实验室中完成,拍成微视频,在教室播放,既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全过程,从而理解和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和氯气性质的检验,同时又照顾到师生的健康不受影响。再如,浓硫酸在水中稀释的过程中应当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如果操作过程相反可能会引发实验事故,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体验,不能完全信服,在头脑中也不能形成较深的印象。笔者在实验室采取了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将水滴入到浓硫酸中,观察出现的现象并拍成微视频,学生观看后对这样错误操作的后果有了感性的认识,也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微课起源于美国,引入到我国中小学教学也仅两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微课现在不仅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同样各学校也在慢慢地重视起来。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看,高中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而对知识的应用要求也比较高。我们可以通过微课来解决知识点多特别是难点多的问题,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通过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加深记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教学背景下,微课在未来的教学事业中必定将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