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周长的教学设计大全
【教学背景】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44的内容,教材主题图呈现的是,一只蚂蚁绕树叶爬行一周后告诉同学们:“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如何让学生在蚂蚁爬行活动中捕捉到周长问题?如何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将课本主题图的情境改变为两只蚂蚁分别绕各自的树叶比赛爬行,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自主探究,构建周长的概念。
【教学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1.在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学问题,展开数学思考,从而自主探究“什么是周长”这一概念;2.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并寻求相应的测量或计算方法,积累数学经验;3.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周长的。本课是周长的起始课,学好本课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课以蚂蚁的四次比赛为教学情境,构成了本课的主线,在情境中感受到认知冲突,从而自发发产生辩论、操作、讨论、合作等需要,教师顺应学生的需求,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相关认知体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好尺子、细线等学具。
【教学过程】
第一次比赛——理解周长的含义
㈠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创设情境,理解“一周”的含义。
⑴播放课件:蚂蚁叮叮当当爬行比赛,金龟子宣布,要他们沿着各自的树叶场地爬行一周。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只蚂蚁爬过的路线如下——
⑵组织辩论:这场较量谁获胜了?为什么?
⑶小结:既要沿边线爬,还要回到起点,才算爬行一周。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学情预设]入课伊始,就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播放课件前,让学生说一说,你希望谁获胜?在看蚂蚁比赛过程中,让学生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比赛结束后,老师“煽动”学生为自己支持的选手辩护,找对方选手的“碴”。一场激烈的辩论由此拉开序幕。支持当当的认为:叮叮没有爬完一周,不算获胜。支持叮叮的则认为:当当没有沿边线跑,犯规了,所以不算获胜。这个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在争论中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两个本质特点(沿边线、回到起点)缺一不可。
2、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周长。
⑴出示长方形纸张,让学生摸出它的周长。
⑵把纸纸张随意撕去一部份,提问:现在它还有周长吗?
[设计意图]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人认为纸张被破坏了,周长也就没了,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仍然有周长。在争辩之中感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寻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比划出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⑵全班交流。
㈡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通过观察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的学习引来了一位好朋友,请看——
让学生比划出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操作认识到“封闭的平面平面图形才具有周长”
让学生在答题卡上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描完后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所有的物体表面都能比划出周长,所有的图形也就能描出其周长。”当学生带着这样的潜意识,兴趣盎然地描周长时,却发现卡壳了,他们又一次引起了认知上的冲突: 3号该描出来还是不能描出来,课堂上又引起一番唇枪舌剑。在辩论中使学生知道封闭的图形才能描出其周长。
师:你能当一次魔术师,为一号和三号图形添上一笔,使它们也能描得出周长吗?(让学生画,画完后再次展示,对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没封闭的图形改造成封闭的图形,这一设计给出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既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将图形封闭起来,不管其形状如何,都能描出其周长。创设一个情境不容易,但要将一个情境派生多次利用,并且每用一次都赋予新的使命,才可谓高效而独到。
第二次比赛——测量、计算周长
㈠测量周长
1、介绍测量树叶的方法及所需工具。
师:从我们的课堂上,叮叮当当知道周长的知识,它们真诚地对同学们说声谢谢,并保证下次一定爬完树叶的周长。它们终于迎来了第二次较量。
播放课件:两只蚂蚁仍沿各自原来的场地爬行,这次他们既有沿边线爬,亦有回到起点,并且是同时回到起点。
组织讨论:这次较量谁获胜,为什么?
[学情预设]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会产生三方面的意见:叮叮获胜,当当获胜,平局。怎么评判才能让别人信服?唯有比较它们的周长,根据周长的多少来定胜负。这样能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测量周长的现实需要及其价值,从而投入到对测量树叶周长的探究之中。
2、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⑴四人小组合作比较两片树叶的周长。
⑵全班交流。
⑶学生汇报出两片树叶的周长后宣布比赛结果:叮叮获胜!
[设计意图]荷兰学者弗赖兰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在测量周长的操作过程中,既巩固了周长的认识,也获得了绳绕、滚动等测量不规则图形周长的策略和方法。
㈡计算周长
1、计算图形的周长
师:祝贺叮叮获胜,现在我们要为他颁发奖牌,设计公司提供了如下几种设计图,并请大家帮忙预算一下,如果给奖牌镶上一条金箔框,哪个奖牌所用的金箔最省?
[设计意图]所有的图形周长都需要用绕一圈的方法获得吗?本道题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有些图需要这样,而有些图只需要测量部分长度,然后根据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方法求出其周长。既进一步认识了周长,又为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开拓了思路。
第三次比赛——比较图形的周长
师:当当输了,但它不气馁,它暗下决心,一定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叮叮。终于等来了第三次比赛。这场较量将在这两块场地中进行。
如果你是叮叮或当当,会选择哪一块场地?为什么?(让学生猜测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
[设计意图]如果可以选择场地,当然选择周长较短的那一块。这一开放练习,意在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还在于让学生懂得了周长的比较不仅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获得,还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亦可用拉直、移动等方法获得。本环节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已掌握的测量方法,也丰富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更深的用意还在于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认识到:如果仅从周长的角度进行比较,选择哪块场都一样,但如果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第二块显然更合算,因为它的拐弯处更少。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生活需要数学,但数学并非生
活的全部。
第四次比赛——拓展延伸
师:蚂蚁的竞赛仍在继续,周长的有关问题也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出现。聪明的同学们,在蚂蚁的第四次比赛中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出现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大家课后根据下面两幅图续写这则数学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将一只蚂蚁绕树叶一周的情境改变为两只蚂蚁举行爬行比赛,并将这一情境贯彻全课始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实现:
一、趣味性、挑战性、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
(一)始终将学生置身于叮叮当当比赛的童话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
(二)每提一个问题不仅富于挑战性,而且将学生置身于争论的双方,个个学生按耐不住为自己支持的选手说理,找对方选手的“喳”,这样学生的辩论发自内心,激烈而精彩,生生互动到了极限,处处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将课堂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二、重探究、重生成、重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本课以蚂蚁比赛为线索,让学生学生经历了三次探究活动,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第一次比赛,使学生经历了三次认知冲突,从三个层面认识到周长的本质含义:⑴沿边线,并回到起点才可谓一周;⑵规则图形有周长,不规则图形也有周长;⑶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第二次比赛,通过开选择比赛场地这一开放练习,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用周长的相关认知指导自己的猜想、操作、计算、比较,使数学之花更加绚烂;第三次比赛,又将学生带入一个童话世界中,让学生尽情放飞自己的想象力,不仅使数学知识得到拓展,也使情境得到延续。
本节课自始至终,既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又让学生动脑想数学;既给予学生履行探究数学知识的义务,又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争辩设计意图的权力;既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又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教与学的辩证组合,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二篇:《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
2、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
(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指名到展示台演示。3.量一量、算一算。(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
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绕图形(封闭的)一周的长度叫图形的周长
第三篇:《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
一、课题„„„„„„„„„„„„„„„„„„„„„„„„„„„„„1
二、课时„„„„„„„„„„„„„„„„„„„„„„„„„„„„„1
三、设计意图及理念„„„„„„„„„„„„„„„„„„„„„„„„1
四、学情分析„„„„„„„„„„„„„„„„„„„„„„„„„„„1
五、教学目标 „„„„„„„„„„„„„„„„„„„„„„„„„„1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
七、教学准备„„„„„„„„„„„„„„„„„„„„„„„„„„„1
八、教学过程设计的比较研究„„„„„„„„„„„„„„„„„„„„1
九、教学过程„„„„„„„„„„„„„„„„„„„„„„„„„„„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3
(三)拓展练习„„„„„„„„„„„„„„„„„„„„„„„„„3
(四)全课总结„„„„„„„„„„„„„„„„„„„„„„„„„4
(五)板书设计„„„„„„„„„„„„„„„„„„„„„„„„„4
十、教学反思„„„„„„„„„„„„„„„„„„„„„„„„„„„4
十一、参考文献„„„„„„„„„„„„„„„„„„„„„„„„„„4 附录„„„„„„„„„„„„„„„„„„„„„„„„„„„„„„„6
【摘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教学简介
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加强多媒体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Abstract ] Content of cours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nting plate three grades mathematicses first volume unit fifth what is the“ circumference”.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make full use of audio-visual media, elaborate design, curiosit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to strengthen the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and learning with the operation, let the student manual, brain, eye to, so that students in a variety of sensory coordination activity accumulated in the perceptual knowledge, and th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meaning, outstanding key, breakthrough difficulty.I
一、课题
什么是周长
二、课时 1课时
三、设计意图及理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虽然在学习的过程是第一次接触周长,但在生活中他们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影像,因而本节课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从比较熟悉的树叶中感受周长,从而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提升。
五、教学目标
(一)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细绳、直尺。
八、教学过程设计的比较研究 教学目标都基本相同
课程开始教师应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小蚂蚁搬运食物的动画情节,具有鲜明的 色彩、精美的动画、有趣的故事,适时地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欲望,这一点我也有应用到。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动手的机会。这就使孩子们在独立思考、操作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在画一画,围一围,量一量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意义,感悟了周长的含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大量的描、画、摸、量、算等实践活动,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了周长的含义,培养了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初步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使孩子们各尽所能。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儿童的智慧出于手尖上”,在动感的游戏中使孩子们情绪高昂,心智振奋,使他们对所学的抽象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物化活动获得“真正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重点是对周长的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公式算出数据繁琐的周长,却不知周长的具体含义。本课首先创设蚂蚁搬运食物的情境,为学生初步感知周长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让每个学生用笔描述路线图,更好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周长的含义。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使整个环节张弛有度,让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测量方法多样化的认识,轻松地掌握了周长的含义。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描一描,说一说,初步感受周长的意义。
(1)同学们,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好多树叶都落了,外面一片落英缤纷。多么的美好啊!公园里的小动物们也都开始和树叶玩起了游戏,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玩了什么啊.(出示课件:飘来一张树叶,一个小瓢虫围着树叶爬了半圈,一只蚂蚁绕着树叶走了一周)请同学们认真看,一只可爱的小蚂蚁他在做什么运动呢?谁来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蚂蚁做完运动后还留下一句话呢,她说:“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周长)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周长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2)现在我们学习小蚂蚁那样把书上的几片树叶用笔也给描下来(学生在下面描 绘)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3)刚才大家描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沿边线围着图形,描了一周)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我们能帮它取一个名字吗(树叶页面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结合封闭图形与未封闭图形,强调周长的意义。)
2.找一找,摸一摸,深入感知周长的意义。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并说一说课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的边线,并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我们周围任意找到物体的一个面,并说一说它的周长。
汇报找的情况,边说边指一指。(体会周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你能画出树叶的一周,也一定能画出下面这些图形的一周。(课件出示:45页练一练第1题,再另外增加几幅图)
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用我们刚才画树叶一周的方法,来画这些图形的一周?开始吧„„(学生动手画一画图形的边线。画完之后,利用学生演示画边线的动态过程。)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学生自己描,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那么平面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求呢?(出示课件:第45页第2题)。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的第2题。你想怎么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带着问题思考、动手。像这种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量出各边长度,相加就行了。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这样做。
1.量一量腰围
(1)周长在生活中运用也很广泛:比如,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现在同学们就相互配合拿出准备好的皮尺量一量对方的头围和腰围(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同桌合作量一量,并说说自己的腰围。
(三)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图1:这两个图形原来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把第一个长方形剪 掉一块,补到第二个长方形中,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的周长的大小。请小组讨论后说明理由?(借助动画演示后让学生试着量一量,算一算,验证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
2、课件出示图2:这两个图形原来也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把第一个图形剪掉一块,现在两个图形的周长还会一样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多媒体放一个录像,内容是两个孩子的对话:要给班里的奖状裱个框,需要知道奖状的周长、妈妈要给女儿买帽子,需要测量出女儿的头围,两个孩子双臂展开分别是一米长,两人拉手正好可以抱住一棵大树,测量出大树的周长是多少„„(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物体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头围 腰围
十、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教学中做到了:
1、敢于放手,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和集体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周长的过程。
2、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入课堂,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真正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课堂中进行了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学习气氛活跃,在动脑中动手,在动手中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十一、参考文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师备课参考数学三年级上册
http://wenku.baidu.com/view/8e542536a32d7375a4178073.html http://hljpx.cersp.com/article/browse/170499.jspx 附录: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动感十足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中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同的探究结果,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3.要注意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应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在动感中体验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和体会。要注意:进行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本节课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准确地掌握知识。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 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很出色,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独立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更懂得怎样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务。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出示多媒体动画)一天,小蚂蚁找到了一块又香又甜的面包,它背着树叶往家里走。走啊走啊,终于到了家门口。(电脑出示小蚂蚁走过的路线图)师:(指着画面上小蚂蚁走过的路线)小蚂蚁是怎样走的? 生:小蚂蚁围着树叶走了一圈。(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当同学们对小蚂蚁的路线感兴趣之际,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树叶。让孩子们动手摸一摸这些树叶的轮廓。
师:你能一笔画出这片树叶的边线吗? 生:当然能了。
师:那我们就画画看。边画边想,你能用什么办法量出这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学生们马上动手,很快就画出树叶的边线。)画完之后,孩子们有的用直尺,有的用软尺,有的用线,有的用绳等工具进行测量,或者自己完成,或者和同学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组织汇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方法。然后教师总结,一片树叶边线的总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让孩子们在动感中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三)对比辨析,深化理解
1.请孩子们用彩笔描画出各种图形的边线(教材45页第1题,再另外选几幅图,如五角星等)。
让孩子们边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描画的过程中提出,这些图形边线的总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2.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桌面的边线并算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并算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我们几个人合作完成行吗? 师:(学生有了合作的需求,教师马上给予表扬)当然行啊,你们真会学习。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活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 师总结:对,我们把一个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3.巩固对周长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平面图形?(学生说一个,电脑出示一个)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量一量、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互相检查。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周长,可是“笑笑”却很不服气,想向大家挑战,你们接受挑战吗?(电脑出示数学书45页第3题)师:在小组里说一说。(四)生活延伸,动感游戏
同学们以“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为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创设游戏场面,让孩子们用同样长的绳围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体会周长的含义。
五、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真正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由于学生既参与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根据生活实际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得孩子们在动感的参与中感知周长的含义,掌握了知识。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教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些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特点,如:让学生画图并计算出周长,孩子们操作起来难度就很大,好在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马上进行了纠正。因此,再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反复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才行。
第四篇: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 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 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线、直尺、皮尺、树叶、课件 预习:
内容:数学书 45 页。时间:5 分钟 方式:阅读并思考
检测题:数学书 47 页第 5 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 100 倍的物体,被称作动物界的大力士,你们能猜到它是谁吗?
生:蚂蚁。师:同学们太棒了!它就是小蚂蚁淘淘,快跟淘淘打个招呼吧!生:淘淘好!
师:今天这节课淘淘就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将淘淘贴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描一描
师:今天天气特别好,淘淘出去散步了,大家快看,淘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 示树叶图)小淘淘非常顽皮,想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圈,你能不能画出它的边线 呀?
生:能!
师:好!老师现在讲这片树叶变到了咱们的数学书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5 页,请你用彩笔描一描这片树叶的边线。
学生开始描,师巡视。展示学生的数学书。
师:大家看,她描的树叶的边线就是树叶的一周,而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 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课件出示树叶的边线)那谁能上来给大家指一指 这片树叶的周长?(点 2 名学生上台指)师:那这样是树叶的周长吗?(故意指错,让学生观察)
生:不是。让学生说理由。
全班齐说,同桌互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指名说,再全班说。师: 从一个起点出发沿着图形的边线运动最后又正好回到这个点才是一周,这一 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
2、摸一摸
师:淘淘非常感谢大家帮它找到了爬树叶的方法,它又继续往前走,这次它碰到 了一个大家伙,大家看看是什么?(数学书的封面),它可比树叶大多了。可是 淘淘还想爬一爬,你能帮它找出它要爬到路线吗?还要爬它的边线呦!在描之前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描才标准呢?(用直尺)。哎呀!同学们太棒了!快用直尺描一描吧!学生在书上描,老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同学们,那你们能不能说出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指名说)
师:我们描数学书的边线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课件隐去数学书)数学书的边线 是一个长方形,那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指名说)师: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它图形的周 长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上台指出周长。
师总结:无论是任何图形,它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量一量。师: 淘淘知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它还想知道自己爬树叶和数学书的封 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该怎么办?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议一议:
1、可能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用哪种?
2、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小组内如何分工? 指 2 名学生汇报。
做一做: 实际测量,师巡视。说一说:
1、使用了什么测量方法?
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师:同学们太棒了!看来,合作还是很方便的。我们以后要多合作!
4、数一数。
淘淘看咱们班的学生这么积极地想办法,它也想像咱们一样学得更聪明,于是它 开始积极地想办法,它看到了三个图形,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可是淘淘学奸了,它没爬也没量 4,却知道了它们的周长,你知道为什么吗?仔细观察。它能数出 来,你们能数出来吗?
以第一个为例让学生数。(强调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 1 厘米,数图形一周的 边线包含有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
要想数出这三个图形的周长,我们首先要画出边线,除了边线,淘淘还想出了一 个好方法,那就是画弧线,大家试一试。
学生用彩笔画边线,铅笔画弧线,将答案写在图下面,师展示学生的数学书。师:同学们,淘淘的方法好不好?这样我们数起来更清楚,不遗漏。能知道哪个 数了,哪个没数。淘淘很佩服我们同学们算得又对,学得又快,它很高兴可以和 大家一起学习,因为这样它也能变更聪明!于是它高高兴兴地请来了 4 个好朋友 一起跟你们学习,这 4 只小蚂蚁想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的路线一 样长吗?你自己在下面思考一下,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一下!
领着学生一起数。
介绍一个巧妙的方法。还有其它方法吗?
三、总结
师: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周长)我们是怎么学习周长的?
生:描一描,量一量,数一数。
另外,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想到了那么多 的好方法来测量,看来同学们一定要借助今天的经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 地发现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会让我 们的脑袋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第五篇:《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周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过程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以及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直尺、软尺、树叶 教学教程:
一、激趣导入。
1.瑟瑟秋风,吹走了绿意,带来了金黄,看,这一片片飘舞的树叶,犹如秋的精灵,你们觉得美吗?
师:小蚂蚁可开心啦,看看它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爬一周)像这样,沿着物体一周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是周长”(板书:周长)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课件再次演示蚂蚁画线。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探索感知:
A、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文具盒的周长。)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B、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同桌合作量一量。
2、交流汇报订正。
三、课堂巩固
1、请同学们看46页的试一试,怎么计算小水塘一周的长度呢?(1)请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2)交流汇报计算的方法。(3)同学们自己计算。(4)订正。
2、小结:看来,求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就是把这个图形的各边的长加起来就可以了。
四、巩固练习:
1、课本46页练一练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订正,师相机点拨。
3、课本47页5、6题,学生合作,拼图数出四个方格组成图形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
六、课后作业:
1、量出红领巾的周长。
2、课本46页练一练3、4题。
板书设计:
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什么是周长》练习课
教学内容:有关周长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思考,进一步巩固对周长认识。
2、通过演示练习,展示一些特殊的图形,深化拓展周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观察思考,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了解数学转换的思想。教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周长的知识,哪么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之后,课件出示:一个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二、基础练习:
1、下面图形的边线哪个是正确的?
2、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三、提高练习:
1、比眼力,仔细观察,填空。
A
B
C()号图周长最短,()号图与()号图周长相等。
2、请你口算出它们的周长。
四、拓展练习:
1、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3、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老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总结: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可以把对应的边一条一条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边移动拼接,然后比较。
六、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47页的练一练7题。
2、公园里有一个五边形花坛,每条边都有26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小明沿花坛跑了2圈,他共跑了多少米?
3、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