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献给奋战在一线的救援人员感人故事[小编推荐]
在和平年代,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很多有些人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
往往在这时候我们遗忘了它,在我们身边一直保护我们安全,从没有怨言的消防战士。
也许是他们过于平凡,过于贴近我们。
何曾想过,那些因为自己过失的马大哈引发了火灾,那些为了自己的快乐放礼花引燃了大楼的人,你们想过吗?因为你的不负责任,消防战士冒着牺牲的危险,纵入火场,面对牺牲,甚至已经牺牲。也没有一声怨言。但你们何时记起他们!
四川,轰然一震。多少的人失去了生命,对于我们人民的军队我只能敬仰来形容。
多少穿着迷彩战衣的战士,不顾生命去救援。
不仅仅是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和黑色制服的警察同志、穿白大褂的医生,灾区还活跃这一群穿着厚重的救援服,或者火红色迷彩的人,他们是我们生活安全的保障,我们的亲人。
有人发表了质疑,消防战士到底算不算是战士?某些人说“消防根本算不上是战士,他们也就能救救火,取取钥匙,摘摘马蜂窝。”
我不禁寒心,那些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原来那么容易被我们遗忘。
我尊重解放军战士,尊重武警战士,尊重公安警察,尊重仍何岗位上为我们不懈工作的人。
我更该尊重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消防战士。也许消防战士很平凡,但我爱他们,是谁任劳任怨的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安全?是谁不懈努力的在消防岗位上工作?
第二篇:一线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
一线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
申泮文
他叫申泮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教育家、南开大学著名教授。今年90高龄,是一位毕生都没有离开过 “化学和教育”的人。
申泮文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40年大学毕业后,当过5年中学教师,后来又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
1959年,为了响应支援山西大学的号召,他毅然从天津来到太原,一干就是二十年。
1978年,时年62岁的他,被当时的南开大学校长特邀回到母校,此后一直担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他一生潜心于化学研究,40岁时,由于他在金属氢化物研究的突出成绩,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70岁时,他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镍氢电池,填补了此项技术的空白,使我国告别了依靠进口的时代;
80岁时,他创办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研究所,承担“863计划”和“973计划”的多个研究项目,共取得国内外专利34项,培养了一大批博士生、硕士生、项目专家和业务骨干,造就了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队伍!
他工作勤奋,治学严谨,是我国当代著作最多的化学家,也是这一领域译著最多的翻译家。
他的译著、专著和编写的教材多达70余部,总计4000多万字。其中2部还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
他是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
他累计从教65年!他教过的学生数以万计。
从中学到大学,从青年到老年,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室,没有离开过讲台!直至今天,90岁高龄的他仍坚持给本科生讲课,声音依然洪亮,思路依然清晰!
他精力充沛,毅力过人,甚至年过古稀,对教学、科研的兴趣丝毫不减。
77岁那年,他被诊断出胃癌,胃部切除4/5。出院后,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执意回到讲堂,并且在80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
车云霞:我说计算机?我知道计算机,但我没摸过。我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我当时45岁,我说我还能做吗?他说:怎么不能?我80岁能学,你40岁不能学?
在他的带领下,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却开发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大突破,并连续两次荣获教学界最高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在学生眼里,申泮文既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也是一位幸福快乐的老人。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骑着自行车,每天穿梭在校园里,为教学、科研忙碌着。
他说:“只要我活着,就不离开实验室和讲台。”
邬宪伟
在职业教育的队伍当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当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所教的中专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100%的预定了,当很多大学生还在为每个月三千元的工资而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他所教的中专学生年薪过十万的人却屡见不鲜,那么这位老师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校长邬宪伟老师。
每年高考过后,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时,有一个人却将目光投向了落榜的学生。处于视线之外的这些孩子周围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们将何去何从。
198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的邬宪伟,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加入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投身于金字塔基的职业教育。
邬宪伟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多更基础的工作要依靠这些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我们的社会结构既需要塔尖的精英,也需要塔基下有坚实的基础。所以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生存技能,职业教育更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从而必须给予应有的地位。
在二十多年的职教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邬宪伟都坚持最初的选择,矢志不移。作为职业教育坚定的守望者,他一直站在教学的最前沿。以从教伊始,邬宪伟就第一个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要尽早实现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早在二十年前,又是邬宪伟第一个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在职教领域率先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当职业教育出现轻视文化课的总体性偏差时,还是邬宪伟顶着各种压力第一个站出来大声疾呼:职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注重文化课。邬宪伟认为:没有文化基础的技能培训,犹如沙中楼阁,根基不稳,必然坍塌。为了加强文化学习,邬宪伟提出了著名的2+2教学理论。即先学2年文化课,再学2年专业课,并史无前例地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使用普通高中的教材,参加全市统考。两年文化课的学习,不仅为专业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向金字塔顶峰迈进铺平道路。
当大学生的就业率达到70%就已经皆大欢喜的时候,这个学校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100%被录用。当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就已经让大学毕业生们心满意足的时候,毕业于这个学校能拿十万年薪的学生却屡见不鲜。
邬宪伟认为:教育不是筛子,不能因为接受不同的教育,就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应该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他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众多位于金字塔基的孩子们,能够寻找一个人生支点。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也同样能够利用这个支点,翘起地球。
王泆朗
2000年四月,武汉的早春清爽怡人,可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的杨吉安校长却心急如焚,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初三的一个毕业班,超过70%的学生,语文考试不及格。
采访(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校长 杨吉安 :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怎么办?)
在这个关键时刻,语文教师王泆朗被调到了这个班级。在王泆朗独特的教学方法指导下,仅通过60天的复习,全班语文成绩就由模拟考试时的70%不及格一跃上升为80%超过省重点中学分数线。在别人看来,王泆朗简直就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90年,王泆朗由湖北大学毕业后开始做一名中学教师。从教伊始,王泆朗就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协作的精神、鲜明的个性”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20个字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惟独不谈分数。
王泆朗认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是,多年来,我们教书做得很多,育人做得太少。
王泆朗崇尚“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她从不公开点名批评犯错的学生,而是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启发、引导他们去认识、思考。她批改作业只用铅笔,从不用红笔,为的是体现一种平等的意识,以探讨的姿态给学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王泆朗上课从不留作业。她只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随想,内容、字数、形式不限,这就是她所独创的“每日一练”。
学生“每天一篇随想”,王泆朗“每天一次批改”,日复一日,这种“每天一笔谈”的形式,使师生之间保持了经常性的密切沟通。正是师生间这种难得的真挚交流,使她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明确了她教书育人的方向和重点。
因此,看似简单的“每日一练”,正体现着王泆朗教育理念的深层次内涵。
王泆朗从不在意学生的成绩,但她所教的班偏偏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王泆朗从教15年带过14个班,每个班的优秀率都超过90%。她的学生共参加过五届武汉市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五次都取得第一名。
王泆朗是一个既激情工作、又享受生活的人。
采访(王泆朗的同事 :她喜欢玩,每个寒假、暑假都出去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5年来,王泆朗利用假期,游历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座城镇。在旅游中所积累下的丰富人生阅历和广博见识,使她的课堂妙趣横生。
她说:我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想让他们学会生活。我就是想用我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他们。
我不在意学生是否记住了我教的知识,我只希望他们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想起我,那将是我最欣慰最快乐的事。
第三篇:致奋战在高温一线员工的慰问信
致奋战在高温一线员工的慰问信
全体同仁:
又至炎炎夏日,骄阳似火,酷暑难挡,节节攀升的高温给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广大一线的员工不畏高温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攻克难关,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为华荣的事业贡献了力量。你们辛苦了!
在此,我谨代表集团公司向在各个岗位坚持工作的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切的慰问!特别向奋斗在高温一线的员工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兢兢业业,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你们这种战高温,斗酷暑的精神可歌可颂。
高温仍将持续,任务依然艰巨,广大员工要时刻注意身体健康,做到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当前抗高温战酷暑工作,以人为本,深入一线,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清凉”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为员工安全渡过酷暑提供保障。
我相信,广大员工一定能够继续发扬团结互助、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确保安全生产,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最后衷心祝愿各同仁身体健康,平安度夏!
华荣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第四篇:带病奋战在一线办案的朱丽
忘我工作带病奋战
一线办案的“检察官中的铁娘子”
全市政法干警学习的楷模——鹿邑县检察院反渎职侵权侦查局副局长,优秀女检察官朱丽。去年,一直带病奋战在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的一线,带病忘我工作。今年1月初,又病倒在岗位上,被查出肾脏肿瘤。1月30日,鹿邑县检察院检察长韩晓相率领班子成员带着全体检察干警的美好祝愿,赴北京一医院探望慰问朱丽。
2011年3月,无情的病魔第一次向朱丽袭来,她身患乳腺癌,她没有屈服没有倒下,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住院手术治疗和化疗后,2012年2月病情刚刚稳定,她头戴假发,毅然决然重返地工作岗位。她心里装着的只有案件,一干起工作来把什么都抛在了脑后。仅去年,她带病忘我工作,带领的办案组干警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起。在每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她都付出了异常的艰辛劳动。为了取证,很多时候需要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她风里来雨里去,为查办案件日夜奔波,她常常累得汗流满面,站不起来。虽然是副局长,但一直与大家在一起,战斗在第一线,调查取证,讯问嫌疑人。尤其是到农村侦查,踏泥路找线索,蹲守等待,在膝盖上做笔录,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又饥又乏,辛苦之状难以言说。可就在这样的艰苦日子里,她与同
事们都一直相互鼓励,不轻言放弃,带领同事们圆满完成了一次次侦查任务。同事们称她是克难攻坚的“工作狂”、吃苦耐劳的“老黄牛”。
去年,朱丽的先进事迹在全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了巡回演讲。朱丽身患重病后,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带病坚持工作,为所热爱的检察事业付出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内涵,以良好的工作成效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誉,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检察官的良好形象。周口市委政法委、周口市人民检察院、鹿邑县委、鹿邑县委政法委、鹿邑县人民检察院分别作出《关于向朱丽同志学习的决定》,周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家臣,周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明方,周口市委常委、鹿邑县委书记陈志伟,周口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禹星轸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市政法干警、全市党员干部向朱丽同志学习。2012年朱丽当选为新一届河南省人大代表,被评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河南省检察院“优秀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入选9月“中国好人榜”。
2013年1月,无情的病魔又向她袭来,在办案过程中,她时常感觉浑身无力,胳膊酸痛抬不起来。因为有案件正在侦查,她没声张,依然照常风风火火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家人和同事的催促下,朱丽去医院做了检查,经医生诊断,查出肾上长有肿瘤,朱丽再次住进了医院。在领导和同事们去看她的时候,她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初查的6个案件线索,病床上的她和同事一一交代,希望尽快立案侦查,为鹿邑县检察院迎来2013年的开门红。
朱丽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带病坚持工作,忘我奉献的优良作风为全市政法干警做出了榜样和表率。周口市委常委、鹿邑县委书记陈志伟说:“朱丽同志是鹿邑县检察院队伍建设的一个典型,一个缩影,一个窗口,一个显现,在她的身上展现了一名优秀检察官忠于职守、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职业情操,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榜样。”
鹿邑县检察院冯宇
第五篇:涞水县民政局干部职工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纪实
奋战一线众志成城
——涞水民政干部职工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纪实
7月21日,涞水县遭受强降雨天气袭击,全县大面积出现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在危难时刻,涞水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勇于担当、顽强拼搏,把抗洪救灾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战场,为灾区人民擎起一片天,彰显了民政部门干部职工的本色。
关键词:紧急动员
民政部门紧急行动,组织和动员一切力量奋起抗洪救灾 灾情发生后,涞水县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连夜召开7次紧急会议,对救灾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并成立山区防汛指挥部,就近组织指挥工作。民政局积极投入到抗击洪涝灾害中去。
7月22日,涞水县民政局局长张成不顾一夜查灾的疲惫,立即召开抗洪救灾工作会,并在会上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把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体干部职工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所有股级以上干部分包乡镇查看灾情,防汛抗洪。各股都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抢险救援队伍,负责群众安置、危房排查、物资发放、治安维护和政策宣传等工作。
7月22日上午,民政局老龄办专职副主任张子义与计财 1
股股长张海为连夜转移安置在城内小学的三里铺受灾群众送去毛毯、矿泉水、方便面等救灾物品,并发放每人每天30元的生活补助。
7月22日上午11时,民政局副局长冀云平在政府朱县长的带领下,冒着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的危险,克服桥梁冲毁、道路阻断、环境恶劣的重重困难,向野三坡灾区进发,为第一时间到达受灾现场,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他们就沿山间小路徒步行进,组织救援,疏散游客,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主心骨顶梁柱
民政干部靠前指挥,以身作则,切实担负起抗洪救灾的领导责任
连日来,在抗洪救灾现场,到处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民政干部职工忙碌的身影,灾区群众从他们疲倦的面容、嘶哑的声音中感受到了力量,找到了“主心骨”和“顶梁柱”,增强了战胜洪涝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民政局局长张成自洪灾发生后,就一直奋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时刻把握全县防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指挥救灾工作,心系灾区群众,为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因灾造成的伤病能得到及时救治,连续几天没有回过家合过眼。
副局长冀云平赶赴野三坡灾区以后,全面了解当前的防汛形势和受灾情况,仔细询问当地村民被困情况,游客滞留情况和居民房屋受灾情况,指挥调度抢险队伍,紧急转移被困群众,疏散被困游客。组织发放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7月26日,野三坡情况稳定后,冀云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龙门乡,在那里还有7个村庄与外界失去联系。
关键词:众志成城
民政干部职工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始终奋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7月21日暴雨来袭的时候,地处偏僻山沟里的赵家地村全村停水、停电,与外界联系的道路、通讯全部中断。龙门乡民政助理徐军挺身而出,带领村民与洪魔进行搏斗,组织全村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由于转移及时,无一人伤亡。
在灾情发生后,涞水县民政局积极筹备救灾物资。在县城物资不算充沛的情况下,紧急购置面包、方便面、矿泉水、蔬菜、毛毯等生活必需品连夜送往灾区。最难筹集的物资是蔬菜,蔬菜本身就不易保存,且城区及周边地区也不同程度受灾,蔬菜资源相对紧缺。为了筹集到足够多运往灾区的蔬菜,工作人员连夜到城区周边菜地采购,筹集蔬菜14230斤运往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7月22日下午开始,社会各界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我县。民政局年轻小伙子们全部参入到救灾物资的装卸工作中来,一部分往救灾储备库卸救灾物资,一部分在吴志勇局长的带领下连夜押送救灾物资去保定黄庄机场,动用直升机向受困民众空投物资;凌晨4点才回单位稍事休息,6点又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7月23日,得知可以绕道涿鹿地区进入灾区后,民政局抽调精干力量不顾连夜装卸救灾物资的劳苦,全部赶往灾区支援,装卸救灾物资的任务就留给了留守在局里的老幼妇孺,女职工们没有一个喊苦喊累,在她们瘦弱的手臂传递着一箱箱矿泉水、一包包棉被……物资随时都会拉来,不分昼夜,7月24日晚上,刚刚卸完2000件矿泉水,又接到通知市救灾中心的棉被和帐篷快要送到了,已经筋疲力尽的她们,咬紧牙关,继续奋战,等所有物资卸完已是凌晨两点多钟。年幼的孩子找到了单位,抱着妈妈的腿问:“妈妈,你真不像话,怎么晚上也不回家?”驻涞水66382部队以及武警中队、消防中队的战士们也来帮助一起装卸救灾物资。大家轮班上阵,齐心协力,确保救灾物资接收。
救灾物资到达后,第一时间发往三坡电力宾馆救灾物资中转站。涞水县民政局抽调的抢险救灾工作组的小伙子们日夜守候在中转站,随时等候接收并负责通知灾区乡镇工作人员,确保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
截止7月26日10时,通过陆运和空运,累计向山区三
个灾民安置点运送:矿泉水2903箱、饼干402箱、方便面3630箱、棉大衣100件、蜡烛500包、药品8箱、蔬菜14230斤、面包2092箱180袋、火腿肠1752箱、榨菜500箱、牛奶2000件、电池9000节、手电筒1000支、毛巾被30条、毛巾100条、面粉200袋、大米200袋、汽油13吨、柴油10吨、生活费24960元。
大灾如大考,考的是基层民政干部职工的坚强党性。事实证明,在洪水肆虐时,也正是全体民政干部职工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之时。涞水民政人在抗洪救灾的战场上冲在一线,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篇章。
(涞水县民政局李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