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班《猜猜是哪一个》教学反思
活动名称:《猜猜是哪一个》
活动目标:
1、认识三种清洁用具。
2、学习用简单的观察、预测和判断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牙刷、钢丝球、毛巾
活动重点:知道三种清洁工具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三种清洁工具的特点判断其用途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牙刷、钢丝球、毛巾
师:今天 甄珍老师领小朋友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清洁用具王国。那我们先来认识下这三位小主人吧。出示牙刷、钢丝球、毛巾
小结:他们都清洁用具,那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听!牙刷:细细的、刺刺的、毛毛的钢丝球:圆圆的、硬硬的、滑滑的毛巾:软软的2、玩“猜一猜”游戏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这三位小主人,你们想不想和他们握握手?
玩猜一猜游戏。请三位小朋友分别摸一摸三种清洁用具,并说出它们的特点,请其他小朋友来猜。
3、提供物品,请幼儿观察、预测、用哪种清洁用具
师:好,现在我们已经和三位小主人成为好朋友了,三位小主人想知道我们小一班的清洁高手。听,要清洁东西是梳子用刚刚我们说过的哪种清洁工具抢答开始(分别猜:电视、杯子、桌子、漏网筐)
4、请幼儿根据三种清洁工具的特点,还可以清洁哪些东西?
5、我们这三位小主人除了有清洁物品的用途,还有什么用途呢?
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画画。出示已经准备好的画,幼儿猜是用哪种用具画的。示范画后,请幼儿在美工区自己根据三种清洁工具特点来画画。
活动自我反思:
1、幼儿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先让幼儿初步的了解三种清洁用具,归纳总结其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铺垫太多,且在总结特点时没有抓住幼儿不熟悉的钢丝球进行进一步的认识与总结,而就幼儿所熟知的毛巾和牙刷应该减少认识的时间,来增加幼儿学习认知的兴趣。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我在指导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幼儿已有经验,且通过出示三种用具后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让每位幼儿摸一摸钢丝球,并演示钢丝球的用途,如擦一擦生锈或是有污垢的杯子,幼儿可以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学到新东西和体验新事物的机会。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2、目标设定与教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用我们的清洁工具的特点还可以清洁哪些物品?,并且在设计活动时根据问题制定了目标,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幼儿的解决问题”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在初步了解三种清洁工具的特点后,幼儿在通过操作清洁工具的体验能积累较多的经验,然后再提出一些幼儿生活当中需要清洁的物品,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者,在此活动收尾中,可以提升到情绪情感目标,如:幼儿认识了这些清洁工具,并能够知道其用途,那么就可以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清洁物品,幼儿会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父母每天的辛苦等等。
3、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应该多创设情境,多采用启发式的开放式问题提问来引起幼儿的思考,而不是填鸭式的问与答。
第二篇:《猜猜他是谁》教学反思
《猜猜他是谁》教学反思
邹平县开发区三小李佳明
《猜猜他是谁》是三年级第一篇习作练习。三年级习作,要求从之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习作的指导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跨越。作为一名新教室,如何指导学生习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孩子们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感知了通过具体的事情反映人物特点的写法,单元习作的要求也是写写身边熟悉的人,写写他们身上的一两件事情。我重点的指导了孩子们写好一两件事情,突出人物的某样的特点。我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猜猜他是谁》,是想在巩固之前的写法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让孩子们学会结合人物的外貌特点,语言行为特点,优缺点,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活灵活现的人物,但是真正写出来,效果甚微。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与孩子们约定,写完后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把他们的作文放到纸盒里,随意抽一个读一读,让学生们猜一猜写的是谁,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完成。
针对本次习作反思如下:
1、为给孩子们展示良好的范文。学生写第一篇完整的习作,应该从他们的水平出发,多展示几篇范文,让学生知道如何下笔。
2、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只关注了内容的教学,二忽略了格式、标点等方面的指导。
3、在习作中缺少反馈。作文交上来后,只进行了书面评语,而缺乏在班级内的整体评价。以后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
第三篇:猜猜我是谁(反思)
《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
园林一小
李圣华
《猜猜我是谁》是综合欣赏,制作,表演学习的活动。它借助戴面具玩“猜猜我是谁的”娱乐游戏活动通过运用各种纸质和其他辅助材料,进行面具的设计制作。本课学习活动方式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内容是面具制作,学习面具设计与剪纸,拼贴等制作方法,培养学生为游戏和装扮自己进行个性化设计的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策略为综合学习活动,突出参与,制作,表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兼顾在游戏和学习中传达人际交往和合群教育,学习活动营建在趣味游戏之中,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游戏,观察分析,谈话,演示,制作,装扮,表演等活动来展开面具制作和面具装扮的讨论学习。教学设计分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究学习,了解面具制作的基本步骤;引导激趣,想象制作;交流感受,欣赏评析。在本课教学中,同学们学得十分感兴趣,课堂气氛浓烈,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相对于其他优秀教学范例来说有较为突出的地方,也同样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课程的刚开始,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引入,带上个面具,让大家去观察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到面具上,了解面具的一些基本知识,很轻松的转到观察分析面具,出示各种不同种类的面具及其图片,让同学们对面具的了解更为广阔,对它各种多变的颜色造型,有一个影像,让同学们都喜欢上,并且想拥有一个自己动手制作的面具,激起他们对动手制作的兴趣。学生们有了兴趣之后,就是制作方法的问题,材料的运用是基本的条件,制作方法是学习的重点,在讨论制作方法中,针对面具范例进行局部的制作方法的分解,主要突出面具的外形,眼睛的位置,整体的装饰,其中难点部分在挖眼洞,和整体装饰上。在挖眼洞时,重点放在了眼睛的外形上,各种方形,圆形,心形„„有些地方没有说到位,像眼洞的大小,两眼洞之间的间距是多大,说的不是很清楚,导致一些学生制作时眼洞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材料的运用是联系最后一步整体装饰一起重点讲述的,分析了各种面具上的材料,以及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特殊材料同学们自己带的材料。运用游戏邀请几个同学上台来装饰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面具外形,在对他们做好装饰的面具进点评,最后欣赏一些别的学生做的作品,来加强他们的想象力,动手制作,在整节课的最后5分钟是让同学选出1.2.3.等奖,教师在进行点评,最后以面具舞会结束,最后的几分钟同学们的心绪我调动的不是很好,很多同学并没有像预计的舞会那样跳起来。在整个课中,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周到,首先教师教师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美术自主发展的核心是自主,美术活动具体表现为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监控评价,自主反思总结,自主调整完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坚持第一的观点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越学越会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锤炼悟性,培养反思功力和监控调整的能力,使学生越聪明,越富有灵性和独特精神,然而,我在上这课时,课堂上学生“主人”的地位没有体现的明显,多数是我在主导学生的思维,还是以我说为主,忽略了很多学生自己自主的想法。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流程中交流感受,欣赏评析,这一点我做的也不是很到位,在评价学生做的面具时没有能及时引导学生从外形,眼睛,装饰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这一课上缺少了一个锻炼评价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机会。最后,教师在对学生回答没有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这方面的激励性的语言有些欠缺,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时,应多用些建设性和询问性的语言,而不是以自主的想法去引导学生。
经过这一节公开课,我收获颇丰,也发现了自己很多问题的所在,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不断改正,不断进步。
第四篇:猜猜我是谁 反思
《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
开学以来的一个月,我在八达收获了很多,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已转变成了一名教师。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准备新进教师展示课,遇到很多措手不及的问题。组长欧璐老师耐心指导我修改教学过程,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多次试教出现的问题也都在美术组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慢慢解决了。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才能有我在展示课上的表现。所以,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说声感谢!还要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听我的展示课,谢谢你们给予建议与指导。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猜猜我是谁》是融游戏、制作、表演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属于“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本科教学围绕“制作面具、开展游戏”这一主题展开。学生主要学习活动为选择合适的材料,撕一撕、贴一贴、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并开展多迷藏、猜猜我是谁等形式的游戏获得快乐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分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究学习,引导兴趣;讲解步骤,动手制作;表演展示,欣赏评价。在教学中,我借助“猜猜我是谁”娱乐游戏导入课题,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浓烈,制作过程需要学生手脑合一,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节奏明快,但任然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缺乏正确的引导方法,害怕学生不能回答出我要的答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给予合适的表扬和鼓励,语言和评价方式单一缺少语言的艺术。其次,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选择材料不合适导致“撕”出现困难,不但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影响了作品效果。再次,在表演展示,欣赏评价时我做的也不好,评价学生作品没有能及时引导学生从外形,眼睛,头部装饰方面进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应多用建设性和询问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审美、表达美。在最后一个环节,没有紧扣“猜”这个游戏主题,对教材研究不够透彻。在板书、课件设计方面,没能做到突出重点。
面对这些不足,今后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与学生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第五篇: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
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马欢
本课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六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目的是通过人物背面头部写生,发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线描写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这节课是我踏上工作岗位一个半月以来第一次讲公开课,并且是进修学校的吕老师来听课,心里特别紧张,但总得大胆面对和四年四班的学生一起完成了这次挑战。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快乐的一节课,是“美”的一节课。由于学校有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资源,我一页一页的制作课件,图片精心选择。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四个基本环节: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探究学习,引导激趣;了解基本步骤,大胆作画;交流感受,欣赏评析。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浓烈,有创新的思维火花,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但从每个环节中,也或多或少的反映出我自身的不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之前,带相机到班级照了几张有特点的学生背面头像,放到幻灯片里,作为游戏“猜猜我是谁”的内容并引出课题。学生在这一环节,积极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而在这时,我的心情也被孩子们感染了,完全放松了下来。这是唯一让我满意的教学设计环节。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一直围绕“猜猜我是谁“这一主题。由于学生比较小,一时很难理解不同发型的线条区别,我以自己的头发为例,给学生讲解什么时候是用直线,什么时候用曲线表现发型。加深学生对线条的理解。学生们能善于观察,找出特点,从发型、头饰、服装这三个方面仔细区别人物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态和教学语言都不是很理想,比如在同学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用“请”的手势表现出来;黑板前做范画的时候,忽视了坐在两边的学生,挡住了部分学生的视线,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在投影仪上作画,这样都能看得清楚,达到教学目的。在尝试练习绘画的时候,没有提到构图,这是严重的失误,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例如,很多学生都画得特别小……;对学生回答没有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缺少激励性的语言,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时,应多用专业术语有效评价多用些建设性和询问性的语言与学生商量,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没有讲解怎样去分析作品……
面对这些不足,今后我要不断努力,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和教育科学理论,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使教学更科学、更有效,使自己的学生可以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