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第二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姚敏娥--《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桃园美景,重点句子)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9
《剪枝的学问》。你们知道采访吗?在哪儿看到过?学生交流。有一个小朋友听说王大伯是一个种桃能手,他赶紧去采访了这位种桃能手,并把采访的过程写了一篇作文。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次桃园,什么时候去的?
二、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交流板书:1。冬季
剪枝
2.春天
桃花盛开
3.夏天
桃子挂满
三、学习第一次采访。
.先来看看第一次采访的情景,读读书,想想我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我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书划句子,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指导朗读。
(1)读剪枝的话,该怎么读?谁来读我的话,我为什么着急?是呀,看到王大伯剪去这些枝条,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2)比较句子:“咔嚓,咔嚓“随着剪刀的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随着剪刀,树上的枝条被剪了下来。
(3)对于我的疑问,王大伯是怎么解释的?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你别看„„”
这个王大伯说的话有理吗?谁再来读一读。你觉得王大伯的话可信吗?从王大伯的话中我们剪去的是长得--------的枝条,留下的是----------的枝条。看看王大伯的表情,从抚摸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谁来学着王大伯的样子读一读。
(4)你信王大伯的话了吗?没有怀疑吗?小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有
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这叫将信将疑。以后同学们要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采访,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来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读叙述的部分。比一比,谁读得好。
四、学习第二次采访。
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居然剪掉那么多枝条,来年真的能结出许多桃子吗?小作者回家老想不通,第二年春天一道,他赶紧来到王大伯的桃园,这次他没有遇到王大伯,但却把看到的景色给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看桃园美景。
2.你觉得这桃园美在哪儿?读读书上的句子,交流交流,体会拟人句和比喻句。
3.看着满树的桃花,小作者心里充满了希望。引读——“盼望着这„„”
五、学习第三次采访。
.作者的希望实现了吗?桃花真的变成桃子了吗?自由读读第五小节。
2.交流看到的情景。指导朗读:“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桃子,你会干什么?可作者,却比我们善于思考,他在惊喜的时候想起了王大伯去年说的一番话,是哪一番话呢?
3.再读王大伯说的话。你明白了这话中包含什么道理?完整板书:减少
增加
减少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小作者想到这里,赶紧要去采访这位王大伯,可王大伯不在,同学们,你们能临时演一下王大伯,接受小记者的采访吗?
教学设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紧扣题目叙述。最后,“我”的感悟自然真实,水到渠成。另外,这篇课文的段落非常清楚,时间顺序也很明白。再者,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种桃能手。基于这三点,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将看作是一位小记者的采访稿,小作者一共去采访了三次,每次的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看到剪枝,产生疑问;第二次:看到桃花,充满希望;第三次:看到桃子,明白道理。
课开始,了解采访的常识,课中,学习采访,看采访镜头,课末,练习采访。整个教学设计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三篇:公开课《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第四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剪枝的学问
西山中心小学戴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
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重点难点:通过读中感悟,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简单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学生齐读课题。(引导把课题读好听)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全对请举手并给自己加“☆”(点击“☆”播放掌声)
[通过听写词语,列出“我”的心理变化线索。同时课件中的掌声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3.对这四个描述心情的词语,大家会产生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四个“为什么”:为什么满怀好奇? 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为什么又惊又喜?)
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通过质疑,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并且将文章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有的放矢。同时围绕重点词语改“被动应答”为“主动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得到很好地培养。]
二、品读感悟。
1、(点击)认真轻声读课文,圈圈划划,从课文中找到四个为什么的答案,在有关句子处做好记号,再读读想想。(为什么满怀好奇? 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为什么又惊又喜?)
2、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满怀好奇。
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先来理解什么是“满怀好奇”?
(满怀好奇:对自己不解的事物心中充满新奇很感兴趣)
我进桃园为什么“满怀好奇”?
(因为我进的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的桃园,王大伯既然是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的种桃能手,他的桃园肯定与众不同,究竟怎样的呢?我当然满怀好奇了。)
(点击第一节)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抓住“远近闻名、总是、大、甜”(加点变红)让我们读好这一段,读出好奇之情。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引导学生提问。(王大伯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他是怎样种的呢?)
师:我跟你一样好奇,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问个究竟。
[引导学生进行想像,扣住关键词提问,体会我的好奇之情,这样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一脸疑惑? 为什么将信将疑?
“我”是满怀好奇进入桃园的。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疑惑”什么意思?我“疑惑”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我”进入桃园看到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挥舞剪刀剪下桃树枝条,不明白原因,当然疑惑了。······
(点击第二、三节)
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他们怎样剪的?他们的动作说明什么?
(抓住“咔嚓、咔嚓,挥舞。一根根”(点击变红)说明剪枝动作熟练。)朗读体会。
王大伯剪下的枝条在“我”看来,都是“好好的”,这不只使“我”疑惑,更让“我”着急地问:“······” 学生接读,体会我的疑惑与着急。
从“我”的着急地问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指名学生读王大伯的话。(点击王大伯的话)
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抓住“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养分夺走”(点击变红))
王大伯还讲了什么?(他抚摸着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来年就靠它们多结桃子。)“抚摸”表示什么?王大伯为什么充满信心?(因为剪掉无用有害的枝条,留下有用的枝条,保证来年桃子有充足的养分,所以王大伯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齐读王大伯的话。感受王大伯的充满信心。
对于王大伯的话,“我” 听了却是――生接答:将信将疑
“将信将疑”怎样理解?“我”信什么?又疑什么?联系前后课文内容加以体会。(“我”听了王大伯的话。觉得有些道理,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王大伯和叔叔剪掉了那么多枝条,留下的枝条真的能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换作是我,也有怀疑的。)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4.引导学生反馈交流为什么又惊又喜
“我”的这一怀疑在春天第二次走进桃园时还存在吗?(点击桃园图)师描述: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此时的你会想些什么?
美美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学生交流,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点击桃园丰收图)
【必要的媒体手段,给予学生学习的辅助,学生在生活阅历上的缺憾就能得到补充,对于
文本的理解较有裨益。】
课文中怎样描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句子。通过“一棵棵、挂满”体会桃子的多,通过“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桃子的大,好,甜。(点击变红)
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学生交流:(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点击王大伯的话)读读体会。
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剪掉无用的、不结果实的枝条,枝条少了,却能结出更多的桃子;剪掉有害的、抢夺养分的枝条,留下的枝条养分充足,能结更大的桃子。要获得必须舍得,只有去掉无用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更大的。)
剪去枝条,是为了让桃子长的好,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
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 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研读拓展。
1、看来,剪枝的确是有大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味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剪枝是为了来年能获得更多更大的桃子,“减少”是为了“增加”······
2、在我们的西山农业生产中或者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存在呢?
学生交流:“减少”是为了“增加”;要获得必须舍得;枇杷的匀花、匀果;碧螺春茶树的剪枝·····
我们平时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只能记住50个。改变方法,每天背10个,10天后,可以记住100个。······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学生试着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产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引导学生回味品析领悟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减少”是为了“增加”
(此文获吴中区教育学会教案比赛三等奖2006.12)
第五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陈金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