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欧阳询传》原文及翻译

时间:2019-05-15 12:1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唐书·欧阳询传》原文及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唐书·欧阳询传》原文及翻译》。

第一篇:《新唐书·欧阳询传》原文及翻译

说明:①以下黑色字为原文,红色字为翻译。为方便阅读,逐句对照翻译。

②以下文本略有删改,你可以点此阅读《新唐书 欧阳询传》原文。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

父纥,陈广州刺史,以谋反诛。父名纥,在陈朝任广州刺史,因谋反被杀。

询当从坐,匿而免。欧阳询应当连坐,因躲藏起来而幸免一死。

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江总因为他(欧阳询)是旧友之子,就私下收养了他。

貌寝侻,敏悟绝人。欧阳询其貌不扬却聪敏过人。

总教以书记,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江总教他读书识字,(他)每次读书都一目数行,于是博通经史。

仕隋,为太常博士。在隋朝做官,任太常博士。

高祖微时,数与游,既即位,累擢给事中。高祖未显达时,多次与他交游,高祖即帝位,(欧阳询)多次获得提升,官至给事中。

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欧阳询起初仿效王羲之的书体,后来在险劲方面超过了王羲之,于是自称欧阳体。

尺牍所传,人以为法。他流传下来的墨迹,人们当作楷模来效法。

高丽尝遣使求之,帝叹曰: 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 高丽曾经派使者来求他的墨迹,高祖感叹说: 他们看到他的墨迹,肯定会说他形貌魁梧吧!

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他曾在路上见到索靖书写的碑石,就观摩它,离开数步又返回,看累了用麻布铺地坐下来看,以至宿在碑旁,三天后才离去。

其所嗜类此。他对书法的爱好大概如此。

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贞观初年,欧阳询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

卒,年八十五。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子通,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儿子名通,仪凤年间多次迁任中书舍人。

居母丧,诏夺哀。为母守丧,丧期未满皇帝下诏叫他出任官职。

每入朝,徒跣及门。他每次入朝,都赤脚走到皇城门外。

夜直,藉藁以寝。值夜班时,就睡在草席上。

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不是公事不语,回家就痛哭哀号。赶上饥荒之年,不能下葬。

居庐四年,不释服。他住在守丧的小屋中,长达四年,一直未脱丧服。

冬月,家人以氈絮潜置席下,通觉,即彻去。冬天,家人暗中把氈絮铺垫在席上,欧阳通发觉后,马上把氈絮撤掉。

迁累殿中监,封渤海子。几次迁任为殿中监,封渤海子爵位。

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天授初年转任司礼卿,负责处理纳言事务。

辅政月余,会凤阁舍人张嘉福请以武承嗣为太子,通与岑长倩等固执,忤诸武意。辅政一个多月,适逢凤阁舍人张嘉福请求以武承嗣做太子,欧阳通和岑长倩等坚持自己的观点,违背了武家的意愿。

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等到岑长倩入狱,因犯大逆罪处以死刑,来俊臣同时检举欧阳通为同谋犯,欧阳通虽然惨遭酷刑却始终不承认,来俊臣代为口授供词,把他杀了。

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神龙初年,皇帝下令追复他的官爵。

第二篇:《新唐书·韦弘机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

原文: 韦弘机,京兆万年人。祖元礼,隋新州刺史。弘机仕贞观时为左千牛胄曹参军,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叛,道梗,三年不得归。裂裾录所过诸国风俗、物产,为《西征记》。比还,太宗问外国事,即上其书。帝大悦,擢朝散大夫。累迁殿中监。显庆中,为檀州刺史,以边人陋僻,不知文儒贵,乃修学官,画孔子、七十二子、汉音名儒象,自为赞,敦劝生徒,繇是大化。契苾何力讨高丽次滦水会暴涨师留三日弘机输给资粮军无饥高宗善之擢司农少卿主东都营田苑。宦者犯法,杖乃奏,帝嗟赏,赐绢五十匹,曰:“后有犯,治之,毋奏。”迁司农卿。

帝尝言:“两都,我东西宅,然因隋宫室日仆不完,朕将更作,奈财用何?”弘机即言:“臣任司农十年,省惜常费,积三十万缗,以治宫室,可不劳而成。”帝大悦,诏兼将作、少府二官,督营缮。初作宿羽、高山等宫,徒洛中桥于长夏门,废利涉桥,人便之。天于乃登洛北绝岸,延跳良久,叹其美,诏即其地营宫,所谓上阳者。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狄仁杰曰:“古天子陂池台榭皆深宫复禁,不欲百姓见之,恐伤其心。而今列岸謻廊亘王城外,岂爱君哉?”弘机猥曰:“天下有道,百宜奉职,任辅弼者,则思献修事。我乃身藏臣,守官而已。“仁杰非之。俄坐家人犯盗,劾免官。

初,东都方士朱钦遂为武后所宠,奸赃狼籍。弘机白;“钦遂假中宫驱策,依倚形势,亏紊皇明,为祸乱之渐。”帝遣中使慰谕,敕母漏言,逐钦遂于边,后恨之。水淳中,帝幸东都,至芳桂宫,召弘机使白衣检校国苑,将复任之,为后掎而止。终检校司农少卿事。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列传第二十五》)

译文:

韦弘机,是京兆万年人。祖父韦元礼,在隋朝时任淅州刺史。韦弘机在贞观时任职做左千牛冑曹参军出使西突厥,册拜同俄设为可汗。正赶上石国反叛,道路不通,三年不能返回。他撕下衣襟记录下经过各国的风俗、物产,撰写了《西征记》等到回来后,唐太宗询问外国的情况,韦弘机就呈上这本书。皇帝大为赞赏,升任他做朝散大夫。多次迁任后担任殿中监。显庆年间,任檀州H刺史,因边地人鄙陋无知,不知道文儒高贵,于是建立学官,画孔子、七十二子、汉朝晋朝名儒的像,亲自写赞文,敦促劝勉学生门徒,从此教化大行。契苾何力征讨高丽,驻扎在滦水边,正赶上河水暴涨,军队停留了三天。韦弘机给他们输运资粮,军队没有挨饿,唐高宗赞赏他,升任司农少卿,主管东都营田苑。有宦官犯法,杖打后才奏报,皇帝赞叹,赐给他五十匹绢,说:“以后有犯法的,直接处置他们,不用奏报。”升迁担任司农卿。

皇帝曾经说:“两都,是我东西两处宅第,然而由于隋朝宫室一天天残败不完整,我将要重新改造,费用怎么办呢?”韦弘机就说:“我担任司农卿十年,节省日常费用,存钱三十万缗,用此来营造宫室,可以不烦劳百姓而建成。”皇帝非常高兴,下诏兼将作、少府二官,监督营造事务。起初建造宿羽、高山等宫殿,又迁移洛中桥到长夏门,废弃利涉桥,们认为很方便。天子于是登上洛河北面高岸,眺望了很长时间,赞叹那里景致好,下诏在该地营造宫殿,就是人们说的上阳宫。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对侍御史狄仁杰说:“古代天子陂池台榭都建在深宫之内,不想让百姓看到,害怕伤他们的心。如今竖列岸上的宫殿的侧门曲折绵延于王城之外,难道这是爱君吗?”韦弘机随口说:“天下有道,百官奉行自己的职守作为辅佐的人,就考虑诤言进谏之事。我是府藏大臣,奉行职守罢了。”狄仁杰不赞同他的话。不久因为家人盗窃获罪,他被弹劾免官。

当初,东都方士朱钦遂被武后宠幸,肆意贪赃。韦弘机奏报:“朱钦遂假托受中宫驱使依倚权势,亏损紊乱皇家圣明,是祸乱的开端。”皇帝派遣中使劝慰晓谕韦弘机,敕令他不要乱说,将朱钦遂放逐到边远地方,武后恨他。永淳年间,皇帝巡幸东都,到芳桂宫,召见韦弘机使他以平民身份检校园苑,将要恢复官职,被武后排挤而中止。官位终止于检校司农少卿事。

第三篇:《新唐书路隋传》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①,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珹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

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遗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

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

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译文:

路隋,字南式,他的祖先出自阳平。父亲名叫沁,字安期,通晓五经,为人端正诚实少言,凭守孝悌闻名于世。建中末年,担任长安尉。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避难时,沁丢下妻子儿女,跑到皇帝所在之处,守卫梁州,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两次中箭,衣裂染血。用计说服浑城,召到幕府。向东讨伐李怀光,担任副元帅判官。跟从珹在平凉会盟,被吐蕃所抓,挂了。当时路隋还小,凭借父亲的功劳被朝廷授职为八品官。等到长大,知道父亲被吐蕃所抓,日夜哭泣,坐着时必定向着西面(父死之处),不吃肉。母亲告诉他长得很像父亲,于是他终身不照镜子。贞元末年,吐蕃请求和谈,隋多次上奏认为应该答应,皇帝没有回复。被举荐为明经,担任润州参军事。李锜想困辱他,让他担任市事,隋风轻云淡地坐在店里,不肯屈服。

韦夏卿敬重他的品格,让他在东都幕府里任职。元和年间,吐蕃前来通好,路隋五次上疏请求与吐蕃交好,希望父亲泌能够回来,皇帝下诏答应。让祠部郎中徐复派使臣回访吐蕃,然而泌却已经死了,皇帝怜悯他,追封沁为绛州刺史,官员们为他的父治丧。路隋守丧期满后,朝廷提拔路隋担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凭借正直诚实著称。

穆宗即位,路隋和韦处厚一起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又升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次授予官职的命令出来,(常有)用金币来感谢他的人,路隋拒绝他们说:“这是公事,怎么可以给私人赠送呢?”

文宗即位,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负责修撰国史。当初,韩愈写《顺宗实录》,写到宫中一些事情十分切要率直,宦官不满,指责韩愈所写不是实情,皇帝下诏让路隋校正谬误。路隋建议说:“史册,是用来褒扬劝勉的,平民的善恶尚且不可以说谎,更何况人君呢?言官却拿隽不疑、第五伦(这样正直无畏的人)相提并论,来蒙蔽视听。宗闵、僧孺等人认为谓史官李汉、蒋系都是韩愈的女婿,不可以参加编写,让我下笔,我认为不对。况且韩愈所写的已经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元和年以来沿用到现在的。请让我分条指明特别错误的地方,交给史官修改审定。”皇帝下诏指责贞元、永贞间的几件事失实,剩下的不再改正,汉等人也不停止。进封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过了很久,路隋因疾病而辞职,皇帝没有准许,封封他为太子大师。第二年病死,享年六十岁。

第四篇:中山狼传原文及翻译

《中山狼传》是明代马中锡的一篇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山狼传原文及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中山狼传原文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中山狼传翻译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简子一箭射到狼,箭羽陷入狼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到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晨赶路迷了路,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生是否有志于帮助天下之物呢?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白骨长肉(一样的)啊,我怎敢不付出诚心(报答)呢!”

先生说:“墨家的宗旨,以博爱为本,我终究会有办法救你的。即使有灾祸,我也一定不会推辞。”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狼请求道:“情况紧急啊!希望先生赶紧想办法啊!”于是蜷缩起四肢,(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像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来听凭先生(处置)。先生将狼装在袋子中,退避到路旁,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不久简子到了,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出剑斩断车辕的顶端,并指给东郭先生看,骂道:“隐瞒不报狼的去向的人,就和这车辕一个下场!”先生趴到了地上,匍匐着前进,长跪着说:“(你找不到狼,)(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狼吗?它生性贪婪而狠凶狠;您能除掉它,我本就应当献出微薄之力,又怎么会隐瞒着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作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

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躲避在驴子后面,说:“狼辜负了我!”狼说:“我本来不想辜负你的,但老天生下你们,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远远望见一个老者拄着木杖走过来,胡子眉毛雪白。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迎上前去,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于是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在老人的手杖前磕头。老人听了,用手杖敲打狼说道:“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作为儿子也一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的地步,就是连父子之情也没了啊。”狼说:“当初,东郭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关在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做。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这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它,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脱下衣服救活朋友,在对方角度来考虑是好,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先生大概就是这类人吧!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先生也笑了。于是老者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第五篇:《曹志传》原文及翻译

翻译准确的基本前提是有好的文言语感与储备,平时多诵读多积累更是上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孽子也。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兼善骑射。植曰:“此保家主也。”立以为嗣。后改封济北王。武帝为抚军将军,迎陈留王于邺,志夜谒见,帝与语,自暮达旦,甚奇之。及帝受禅,降为鄄城县公。诏曰:“昔在前世,虽历运迭兴,至于先代苗裔,传祚不替,或列籓九服,式序王官。选众命贤,惟德是与,盖至公之道也。魏氏诸王公养德藏器,壅滞旷久,前虽有诏,当须简授,而自顷众职少缺,未得式叙。前济北王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好古博物,为魏宗英,朕甚嘉之。其以志为乐平太守。”志在郡上书,以为宜尊儒重道,请为博士置吏卒。迁章武、赵郡太守。虽累郡职,不以政事为意,昼则游猎,夜诵《诗》《书》,以声色自娱,当时见者未能审其量也。

咸宁初,诏曰:“鄄城公曹志,笃行履素,达学通识,宜在儒林,以弘胄子之教。其以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帝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志对曰:“先王有手所作目录,请归寻按。”还奏曰:“按录无此。”帝曰:“谁作?”志曰:“以臣所闻,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王文高名著,欲令书传于后,是以假托。”帝曰:“古来亦多有是。”顾谓公卿曰:“父子证明,足以为审。自今已后,可无复疑。”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籓。志又常恨其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晋朝之隆,其殆乎哉!”乃奏议曰:“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自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独有!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秦、魏欲独擅其威,而财得没其身;周、汉能分其利,而亲疏为之用。此自圣主之深虑。事虽浅当深谋之言虽轻当重思之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知忠不言,议所不敢。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议成当上,见其从弟高邑公嘉。嘉曰:“兄议甚切,百年之后必书晋史,目下将见责邪。”帝览议,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于是有司奏收志等结罪,诏惟免志官,以公还第,其余皆付廷尉。(选自《晋书?曹志传》,有删改)

【译文】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是魏陈思王曹植的庶子。年轻时喜欢学习,凭借才能与品行而扬名,平易质朴,有宏大的抱负,还擅长骑马射箭。曹植说:“这孩子是保护国家的人!”于是把他立为继承人。后来改封为济北王。晋武帝任抚军将军时,有一次到邺城迎接陈留王,曹志在夜里拜见晋武帝,晋武帝和他交谈,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十分看重他。等到晋武帝接受禅让登基,曹志降为鄄城县公。晋武帝下诏说:“过去在前代,虽然国运交迭兴盛,对于先代的后裔,继承不废,或者九服之内都位列藩王,充任官职。选众任职,惟给有德的人,这是最为公平的途径。魏氏诸位王公培养道德胸怀才器,壅塞不用时间已久,以前虽然下过诏书,应当选择任用他们,但近来各部门缺少官员,未能起用他们。前任济北王曹志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喜欢他。现任曹志为乐平太守。”曹志在乐平太守任上上书,认为应当尊崇儒学重视道家,请求给博士设置吏卒。历任章武、赵郡太守。虽然多次担任太守的职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

咸宁初年,皇帝下诏说:“鄄城公曹志品德忠诚,向来质朴,学识通达,应该在翰林院任职,以便扩大贵族子弟的教化。现任命曹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晋武帝曾读《六代论》,问曹志说:“这是你先王写的吗?”曹志对答说:“先王有亲手写的著作目录,请让我回家查一查。”查后回来上奏说:“查了目录没有这一篇。”晋武帝又问:“那是谁作的呢?”曹志说:“以我所听到的,这是我的同族父曹冏写的。因为先王文章高超,名声卓著,曹冏想让书流传后世,因此假托先王所作。”皇帝说:“自古以来也多有这样的事。”回过头对公卿说:“父子证明,足以查审。从今以后,可以不再怀疑了。”

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皇帝下诏太常讨论给他赏赐文物。当时博士秦秀等人认为齐王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国时不得志,于是怆然长叹说:“哪有这样的高才,这样的亲族,不让他稳固根本辅助教化,而让他远去海隅呢?晋朝的兴盛,大概危险啦!”就上奏议说:“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做好。自羲皇以来,天下难道是一姓所独有的吗!想争取人心的人,应当先有如盘石般的基业;想享有万代利益的人,应当和天下人共同讨论国政。秦国、魏国想独擅自己的权威,贪得财物导致了灭亡;周朝、汉朝能够分享天下的好处,不论亲近疏远的都受其利用。这是圣明的君主应该仔细考虑的事情。事情即使浅显,也应当深入谋划;言语即使轻微,也应该慎重考虑。我位列儒官,如果言语无礼,那是我的过错。知而不言,我所不敢。

我认为应当按博士等讨论的去做。”奏议写成要去上奏,见到了他堂弟高邑公曹嘉。曹嘉看后说:“兄长写的奏议很恳切,将来一定会写入晋史,但现在将受到责罚。”皇帝看了奏议,大怒说:“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况天下人呢!”于是有关官员上书拘捕曹志等,治他们结党的罪,诏书只免除了曹志的官,让他回到府第,其他人都交给廷尉治罪。

下载《新唐书·欧阳询传》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唐书·欧阳询传》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唐书权德舆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权德舆,字载之。父皋,见《卓行传》。德舆七岁居父丧,哭踊如成人。未冠,以文章称诸儒间。韩洄黜陟河南,辟置幕府。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

    《新唐书杜如晦传》原文赏析及译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

    《新唐书沈传师传》原文及译文(共5篇)

    原文: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

    新唐书-新唐书·孟浩然传

    新唐书-新唐书·孟浩然传 新唐书·孟浩然传。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

    《新唐书·崔光远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原创)

    《苏武传》原文及原创翻译 原文: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篇一:文言文 【水仙】 清· 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

    拜住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