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时间:2019-05-15 12:4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现实情况中,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采购问题突出,没有专门部门负责采购,工作中后勤部和办公室都在采购,缺失采购权的控制。验收问题突出,没有验收部门手续,也没有验收人签字,缺失采购质量的监管。使用保管问题突出,没有使用人签字,缺失保管责任的明确。处置报废问题突出,没有报废处置手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有的学校财产盘点制度流于形式,多年不盘点,账实严重不符,无法知晓学校的真实家底。

二、针对上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理念

要从企业化角度来重新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关乎学校财务状况的大局,关乎学校资产的效率化,关乎学校的经济效益,从经济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增值保值的作用,从效益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夯实发展的巨大潜力。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也是全校各科室、各部门甚至每位师生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只有在思想根源上抓好,才能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把存在的问题解决。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和教学要求,按专业类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提高资产利用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要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购建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最后选出最优方案。中职学校的固定资产投资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三)配备固定资产专员

随着中职教育迅速发展,学校固定资产增幅很大,由于资产管理工作是和实物打交道,工作对象多而杂,是贯穿全校各方面的重要岗位,因此必须配备可靠、责任心强,又有一定业务能力的固定资产专员来具体负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专员主要负责学校固定资产购入后编号入账、异动、盘点、报废等一系列活动的循环过程,还有与各部门的人员的协调配合。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实行了广西首轮的三年职业教育攻坚,几年来,各地方政府各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据广西教育系统的一份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末,全区14个市职业教育共投入68亿多元,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新增校园面积817万多平方米,扩建校舍面积327万多平方米;新增教学设备价值16.5亿元;新增图书250万册„„由此可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有了迅速扩大,固定资产数量、品种和价值增长很快, 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保证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为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它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等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由于中等职业学校 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其数量大、规格品种繁多、涉及人员范围广等因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资产的使用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从而造成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费”观念上,只关注教学计划是否完成,只注重教学、政治等方面的制度的建设,忽视了资产保管和监督的管理制度,没有重视资产的效益性,也由于学校的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意识严重缺乏,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严重滞后。同时,在资产的占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方面还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日常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购置环节也缺乏必要的购前分析评价制度,审批的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购置的必需程度难以管到实处,对设备的配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资金的节约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也是造成管理混乱、浪费严重、重复购进、使用效益不佳的局面。

2、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模式缺乏完整性和有效联系。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是统一核算、归类分口管理,从使用方面说,涉及到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职能部门,从价值角度说,以原始 价值反映固定资产,从几百万元的楼房到几十万元的仪器设备,从几十元一把的椅子到几元一册的图书,规格品种繁多。但在目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没有一个归口单位,通常是教务部门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总务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家具,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价值记录核算。表面上教务、总务、财务都在管理,但没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只是注重使用不注重管理,认为那是管理部门的事,所以管理时常脱节,都处在似管非管的状态,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管理作用,而且归口管理的财务、设备、总务、基建等职能部门分别由不同的副校长分管缺乏统一领导,同时多数学校也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结果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归口管理部门与各占有使用部门工作相互脱节,最后形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学校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导致资产毁损、流失。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些学校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而无章可循,有些学校虽有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但因为存在某些缺陷或不具备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目的性,重复购置资产,固定资产浪费严重。第二、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人验收或者没有办理财产入库手续。第三、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第四、资产转交缺少交接手续,资产借用归还手续不 完备,在固定资产进入、使用和退出的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有的先交付使用.办理入账手续滞后:有的教学设备已经报废,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销账;有的是学生在课室内把设备弄坏、弄丢失了,却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最后就不知道是谁所为:有的在物料领发室领用物件,没有登记.出现“一去不回头”的现象。4.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准确、不及时

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核算账目不全.没有按资产类别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缺少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增加时,财务部门在会计处理中只做事业支出,没有做固定资产登记;固定资产减少时,如:固定资产报废、丢失或者管理使用部门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财务部门就不能及时记账.因此。很难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和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进、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进行日常的管理、进行固定资产的经常和定期清查等等。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个改进措施:

1、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验收制度。明确由专业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保管人员、部门使用人共同验收。②登记制度。明确无论从什么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必须登记入帐,在 采购部门、保管部门、财务部门各设一套帐、采购部门、保管部门可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帐,而财务部门要设置三级帐簿,即:总帐、分类帐、数量金额明细帐。三套帐要定期进行核对,做到帐账相符。③盘存制度。财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④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的变卖、出借、出租和报废等要严格履行处置权限和报批程序,非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自行处置固定资产,处置的固定资产要进行评估确认价格,防止低价处置。⑤赔偿制度。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认为的损坏和丢失应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⑥报告制度。建立必要的报告制度,定期报送统计报表,并对完好程度和利用率进行定期分析,有利于领导掌握本校资产总量及构成。

2、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盘点及处置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学校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盘点和处置工作,要把固定资产纳入财务管理范畴,财务及物资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学校的全部设备编制详细分类目录,并确定设备分类序号,以便学校使用部门统一使用和管理。另外,为准确、及时、详细地反映设备的增减情况和设备使用、转移情况,学校还应该对作为固定资产的设备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或“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实际上是以每一个独立的设备为对象开设的明细账。在学校取得设备时设立并登记有关原始资料,在使用过程中记录大修理、内部转移、使用部门变更等信息,在设备报废或调出时,记录有关报废、调出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学校设备的 完整,有利于促使设备使用部门及人员关心设备的管理和保养,有利于做到账实相符,为管好、用好设备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点,做到账、物、卡相符。不管是购入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租入的固定资产、社会捐赠或国家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及通过改扩建增加的固定资产,都要作为清查内容,要查清分布、使用状况和完好程度,并如实登记。通过清查盘点,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完整。要建立切实可行固定资产处置机制、严格固定资产报废手续,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此外,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共享资源,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

固定资产在学校总资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各主管部门以及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从而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4、实施电算化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增长迅猛,规模庞大,种类繁多, 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分类管理,物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物资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物资使用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价值上表现为账账、账卡、账实相符的制约关系。而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核对关系往往出入很大,操作起来又很不方便。因此,从现代管理的角度上看,利用计算机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购进验收后,财务部门根据发货票、验收单等—次输入全部信息,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及明细账页,并分类汇总有关数据,然后让物资管理部门、实物使用部门通过校园网随时查阅有关数据,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实现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数据的对接,便于不同系统间资产的统计核对,保证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逐步达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提高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使学校的资产配置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实现各部门间固定资产的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直至优化配置。总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细致的工作,但只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努力,一定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监督机制,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蕾,《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营管理者,2012(12); 【2】 任宝生,《关于固定资产问题的讨论》,时代金融,2012(06)。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立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其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社区居民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实施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为主;招收高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以一年为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层次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第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和组织领导职责,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管理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办学资质的审核和监管,在每年春季招生工作开始前,公布本地区本具有招生和享受国家助学政策的学校名单。

第六条 学校应当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按照章程自主办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聘任具备法定任职条件、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敬业创新、管理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校长。新任校长应当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学校章程中应当明确校长在学校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考核及激励约束机制。第二章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七条 学校建立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民办学校实行理事会或者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建立党组织,并确保党组织发挥监督、保障和参与重大决策的作用。学校应当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组织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八条 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第九条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设置若干专业部(系),实行校、部(系)二级管理。

第三章 教职工管理

第十条 学校按照人事管理规定,科学设置各类岗位,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保持合理比例,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岗位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第十一条 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科学制定学校教师聘任管理制度和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定员、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聘任、解聘或辞退教职工。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程序和制度。

第十二条 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逐步提高同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学校建立有利于引进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特岗、特聘、特邀”等形式,向行业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聘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第十三条 学校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技能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应当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或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

第十四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奖励机制,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班主任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第十六条 学校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第十七条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专业,应当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外专业,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应当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大纲或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装备教学设施。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严格规范的教材管理制度。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根据培养目标和产业发展需要,可以开发使用校本教材。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有部门专门负责教学督导工作,定期组织实施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制度,学校应有相应机构负责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应当做好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当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书”制度。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设立教学研究机构,加强教研和科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教研活动。

第五章 德育管理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德育全方位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各部门育人责任,设置德育和学生管理专门机构,建立专兼职学生管理队伍,使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注重汲取产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发挥文化、环境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德育课课程,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其他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德育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改革德育考核办法,加强德育过程的评价管理,建立学生德育档案。

第六章 学生管理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及其他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学生入学注册、课堂教学、成绩考核、实习实训、学籍变动、纪律与考勤、奖励与处分以及毕业、结业等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规定,制定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刻苦钻研理论和实践知识,努力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第三十三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奖励和处分制度,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制度。

第七章 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

第三十四条 学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管理部门的要求,明确学校招生管理部门职责,做好招生工作,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决杜绝有偿招生和通过非法中介招生,不得与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或机构联合招生。学校发布招生广告(含招生简章),应当真实准确,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当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制定招生管理和就业服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开展招生和就业服务活动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当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满足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建设安全、整洁、文明、优美、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做好规范收费和财务公开,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

第四十条 学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对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的管理,健全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防范和杜绝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

第四十一条 学校应当做好资产的登记、使用、维护、折旧和报废等资产管理工作。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完善设施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对教学设施,实习实训设施的管理。

第四十三条 学校应当加强后勤管理工作,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第四十四条 学校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做好膳食、宿舍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第九章 安全管理

第四十五条 学校应当制定安全预防、日常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当保证校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教学设备、土地、道路、绿化设施、交通工具等学校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十七条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教育,开展逃生避险、救护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

第四十八条 学校应当保障校内活动中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保障经由学校组织或批准的校外活动中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加强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安全管理。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和社区的联系,建立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照本规程制定实施细则或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本规程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班级项目管理探索论文

在普通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将班内的一些琐碎工作分别交给几个或每个学生做,在培养学生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但是,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因为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中,每个学生都在干着不同于其他人的工作,它们之间很难形成协作和竞争关系,不利于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班级管理模式。职业意识是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形成的认识职业、追求职业、争取岗位成就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求职择业和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其内容主要为职业理想、敬业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业意识等,职业意识是一个随着求职的到来而逐步形成的心理过程。要想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具备一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老师就必须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一定的企业情境,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逐渐培养。在班级管理中,我通过把责权、竞争、服从、协作等机制引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通过日常的生活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危机意识和服从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把这种做法叫做“项目管理法”。

一、项目管理法的实践

(一)制定计划,分解任务

按照学校规定的质量要求,将本班日常所要做的工作和所承担的学校里的各项工作,如教室、宿舍、卫生责任区的卫生任务,逐项分解开来;再根据任务的轻重,分别规定适量的人数,赋以不等的分值(这个分值就等同于企业中的奖金或工资)。以本班38人为例。

(二)竞选组长,定额组员

学生根据班主任规定的任务目标,结合自己的特长及喜好,分别竞选相应的职位,如卫生区项目管理组组长或组员、宿舍项目管理组组长或组员等。将有意竞选各项目管理组组长的候选人名单分别列在黑板上,如果有多人竞选某个组长,则在各自发布竞选纲领后,通过全体学生的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该组组长。如果某个工作组只有一人参与竞选组长,则通过一个简单的民意测验,只要多数人同意即可确认该组组长。组长竞选出来以后,该组长参考同学们所报上来的职位意向,根据职位额定人数,通过双向选择确定该项目管理组成员,就此形成一个工作单元。

(三)培训组长,分配职责

由于这种以专职组的形式开展班级工作在班内尚属首次,所以必须对新上任的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明确教给他们如何去做,如何去领导本组成员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具体做法是:

1.各组组长每天做好组员出勤及工作情况记录,作为组内评优树先的依据。

2.各组组长如遇难以解决的事情,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解决。

3.各组应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否则班主任有权撤销其组长资格,学期末量化分最低。组长有权分配组员的工作任务,甚至责令不听话、不作为的组员离开本组,宣布其“下岗”。“下岗”后的组员两周内不安排任何班级管理工作。

4.每位同学应认真学习,期中期末考试及格计50分,与上表中个人得分相加,作为期末总成绩上报学校,成为学业结束时就业推荐的梯次标准(优先推荐、准予推荐和不予推荐)。

5.各组应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按获奖等级加入个人量化分及组内量化分。

6.各组组长维持本组组员上课、自习、宿舍及就餐、集会等纪律,检查督促本组组员的胸牌佩戴、校服穿着情况。

(四)扩大领域,深化改革

项目管理方法实施过程中,要把各组成员的座位相对集中,将日常的工作小组变成学习小组,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另一方面有利于组长安排工作和维护纪律。

二、项目管理法的意义

在实践中,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班级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班主任从繁杂而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人说班主任就是一个大家长,学生的吃喝拉撒、一言一行都要管,否则就是工作不用心,不积极。整天忙活,来去匆匆才是乐于奉献的表现。其实不然,班主任的工作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事必躬亲,纠缠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这种项目管理方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第二,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荣誉意识大大增强了。有竞争才会有发展,项目管理方式使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为了本项目组的荣誉,无论是在工作学习上,还是在卫生纪律上都争先恐后,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第三,班级量化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各项目组积极表现的同时,客观上给班级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学校对于班级的各种考核量化成绩相当好,并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好成绩。第四,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强化。在管理中使用项目管理制度,每个工作组既是一个值日单元,又是一个学习单元,还是一个生活单元。他们每天在一起就像一个生产班组,每天所做的工作就像生产着产品,所得的量化分就像是工资和奖金。这样的生活氛围具有了浓厚的职业气息,让学生的职业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确立和强化。

三、项目管理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班干部的作用问题。在这种制度下,班干部有两重身份:一种身份是对外代表班级,与老师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行使自己的权力;对内作为项目组成员(有的班干部本身就是项目组长),服从项目组长的安排,从事一般成员的工作。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班干部)的服从意识。第二,项目管理制度下学生的评价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每两周公布一次量化成绩(虚拟工资),各项目组评出本组优秀组员,给予一定的分值奖励(虚拟奖金),记录在下一次量化分中。同时由组长提出各组“不合适”人员,与其他组进行人员交流与选择,找不到合适岗位的学生,由班主任宣布其“下岗”。第三,“下岗”人员的教育及“再就业”问题。一般“下岗”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甚至是严重缺陷,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其他同学的帮助,鼓励他们改正缺点,早日“上岗”。这些同学两周之内作为“待岗”期,在反思自己行为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目组的活动,争取下一次人员交流时能“再就业”。

作者:王锡杰

第五篇:2017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目前,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子电器上的制造和维修都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中职院校都将电子电器专业作为学校内的重点专业。在开设电子电器课程时,教师要注意教学策略的实施,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课堂中,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1.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专业主要培养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行业中,从事安装、调试、经营与维修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应该以学生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的实施,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电子电器的应用功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等级技能证。对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方向一般是朝着电子安装以及电子维修等岗位。对于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专业制图、电子生产实习、电子工艺、计算机基础以及电工工艺等。

然而,在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如下弊端:教材建设偏理论性,缺乏创新性、时代性,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设置多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较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验教学在应用性方面给学生的锻炼和实践比较匮乏。课程教学方法没有完全实现从重教轻学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

2.提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教育理念及教学改革思路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电子加工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电子电器加工技术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岗位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2.2 定位培养目标,整合教材内容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必须、够用”为准则。整合教学内容,划分教学项目,突出核心课程地位,以学生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项目化、综合化为主要形式来组织,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2.3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材施教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程实训主要是根据教材和案例进行展开的,而制作活动,是凭着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制作的,不仅能够帮组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更能树立起学生的拼搏精神,帮组学生打好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

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音乐彩灯控制器或者之多直流稳压电源以及集成电路作用下的音响放大器,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完成。

2.4 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传统的“灌输式”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训教学,收效甚微。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互弥补、相得益彰。“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突出了操作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5 实施项目教学,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至最终自己对项目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彰显“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2.6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演示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让学生观察。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利用技能训练课、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搞好校内综合实践实习。例如:收购一些二手家电产品,成立维修兴趣小组,让学生分层次有目标的训练,教师现场指导、示范、讲评。

2.7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重点可采取由浅入深,分段进行的方式。校内实训基地应体现仿真性原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二是,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能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能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校企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又缩短了学生参加工作的“磨合期”。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第二课堂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质量;第二课堂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针时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质量现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发展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

    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刍议 钱灿兴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本管理的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本管理的不断加强,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未来发展、发展需求、管理水平提升和办学绩效等有着极大联系,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之我见

    职高班级管理之我见 韩红 摘要:中职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往往是中招考试的失利者,这些学生会出现一些自卑、自大、消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状......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之我见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之我见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周涛摘要:中职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往往是中招考试的失利者,这些学生会出现一些自卑、自大......

    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管理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蒋莹实习管理,不是骑着单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看风景,也不是没事就找个单位领导聊聊天。学生实习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不一样,作为实习......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

    息烽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理念校训: 红色经典德技双馨 办学理念: 面向市场校企互动创新发展贵有素养 校风:团结奋进阳光幸福 教风:博学厚德严谨技高 学风:勤奋求实自主创新 育人目......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规定

    高职二班管理规定 总 则一:在学校规定的总章程下为使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而制定本条例。 二:本条例对本班有效,所有班级成员都必须遵守。 第一章 班级基本目标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