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读后感4篇

时间:2019-05-15 12:0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双手读后感4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双手读后感4篇》。

第一篇:一双手读后感4篇

【篇一:《一双手》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双手》这一课,学完这一课后,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

我认为张迎善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他的这双手可真大呀!作者用数字来描写,能让我们直观、形象地感知事物的大小,加深对这双手的印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真是一双了不起的手。正是这样一双写满数字的手,正是这样一双‘丑陋的手’,他却创造了美。也使我们通过这双手,感受到了张迎善那颗质朴的心灵。

我要向张迎善学习。

【篇二:一双手读后感】

看课文《一双手》以后,我想到张迎善的手,这双手显得非常粗壮,布满老茧,手上还分布着人字形的裂纹,手指像三老干蘑,一看就是一个劳动人民。他用双手在小兴安岭,每天栽下一千多棵树,用这双手栽下了26万多棵树,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双手。终于,他成了人们的功臣,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读了这课书以后,深深想到他的一双手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让自己的手,变得那么粗糙,他的一双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使山变得更绿,使水变得更清,使环境变得更好,使地球变得更美,人民不会忘记他这双有贡献的大手。

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用自己双手为人民服务,建设自己的家,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篇三:《一双手》读后感作文

人人都有一双独一无二的手,有的手小巧玲珑,有的手饱经风霜……但我最喜欢的手是《一双手》里面张迎善的那双创造森林奇迹的手。

张迎善的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手的四周,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磨,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也被染成了泥色。他一天栽一千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双手已栽树26万多棵,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一双创造绿色金库的手。

读完《一双手》后又看着自己那双温暖细腻且懒惰的手,美术课的时候画画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家闲着从不做家务活,就算是做一件小小的事情洗衣服我都洗得不干净,我们撕下的小纸张一点也不节约,可见树木来之不易,树木是多么可贵呀!

暑假的时候我准备每天学习洗衣服,收拾自己零乱无比的房间和书桌,一张小纸张用了再拿来擦桌子,每天做完作业后抽时间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小树苗种植在河边净化空气。是啊,没有树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可爱的世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我还是不能和张迎善的手相比,但我们得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植树,为祖国做一些贡献。

【篇四:《一双手》读后感】

生活就像一张洁白的画纸,是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它绘制的美丽、多彩,不是吗?人类,是靠着无数双勤劳的手,开天辟地,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只要有这双手,并且大胆的尝试就不怕有什么事干不成的。

记得有一天中午放学,当我打开家门时,发现爸爸妈妈都还没回来,就边做作业,边等他们回来煮饭给我吃。时针指向了十一点半,还没听见爸爸开门的声音,我想一定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不用急。我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作业。十几分钟过去了,门口还是静悄悄的。说不定在路上遇见熟人吧;说不定临时有应酬不回来了吧。可是就算不回来,也应该打个电话回家呀!让我独自饿肚子。这时肚子“咕咕咕”的叫了几声似乎在向我抗议。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干脆自己动手做饭。可是我怕火怎么煮呢……我心里真像两个小人在拔河。

十一点四十分了,肚子空空的,好难受,我站起来,来到厨房回想起平常看大人煮饭的经历决定自己试一试。淘米,这个我自己会。我打开柜门,勺来一些米,放进微波炉专用的塑料小饭锅,打开水龙头,水“哗”的一声冲了进去。我先把塑料饭锅摇了几下,接着手伸进去拌了拌,只见水变白了。然后我把淘米水倒掉,又用净水洗了两次。听爸爸说过煮饭时,水要比米多出三分之一。还有,外公不会用微波炉煮饭时,妈妈教过外公微波炉里煮饭要调十几分钟。不妨我也用微波炉试试,倒上多出三分之一的水,盖上锅盖,再把它放进微波炉调好时间和火力。十分钟后,只听“叮”的一声响,饭煮好了,我小心翼翼的端出饭锅打开盖子,一阵香气扑鼻而来。饭有了,那菜呢打开冰箱一看,里面有一块生肉,我便把它拿出来切成几片,因为刀法不太熟练,切得厚薄不均匀,然后撒上点胡椒粉,摆在不锈钢架上,放进微波炉里烤上

一、两分钟,一份香喷喷的烤肉完成了。夹一块肉放进嘴里,细细一嚼,味道果然特别香甜。这次我才发现煮饭其实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在家里,可以用这双手做家务事;在社会上,可以用这双手做很有益的事;在学校,可以这用双手做语文、数学、英语作业,科学实验,还可以为集体,为他人做种种事情。是的,手是伟大的,它象征着勤劳,象征着创造,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最美的生活!

第二篇:一双手教案 -

Zhang1116《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用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激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三双手的具体描写,分别是奶奶、妈妈和孩子的手,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1)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

(2)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

(3)这双手纤巧、灵活,那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织起毛衣来,那手指活动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2.这三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

二、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 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② 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甘蔗吧,那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 出示老茧: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 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 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 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① 咱们学校占地19亩,这33垧有57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75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情感升华,拓展。

(课件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1.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2.张迎善(或其他的劳动者),我想对你说„„

四、作业设计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握手 → 看手 → 说手 → 量手 → 赞手 丑陋 → 美好

第三篇:一双手教学

预习提示:

一双手

1、认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写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自学生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

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

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课后检测:

填空:

1、文中“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似三节

老干蘑”几句话用了

修辞方法,说明了。

2、文中用 描写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样写的好处是。

板书

一双手

美丽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44.5垧

立方米

层积立方米

一双手 木色

与众不同

创造财富

10天

30000次

33垧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奇

26万棵

780000次 3500创建绿色金库

(灵宝市实验小学 杜建霞)

第四篇:一双手说课稿

《一双手》说课稿

说教材:

《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这篇文章通过列举大量的数字让学生体会张迎善的植树造林的辛苦和他所创造的巨大财富,从而感受人物品质。因此,我在合理安排课时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感受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3、通过文中列举的大量数字,体会张迎善植树造林的辛苦和贡献巨大。

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着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一、围绕文本,让学生看图片、听起来、说起来、写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听、说、读、写。在本堂课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训练。读的方面:我没有让学生读,根本没给时间读,说的方面:一让学生在“认识手——了解手——探究手”三个环节分别用一个固定的句式说一说张迎善有一双什么样的手,二自主学习后的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分别在不同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的方面:为我们最可爱的人——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词,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在“由手——人——情”这三个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既简化了教学环节,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为阅读增量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对于教学重难点(“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又大又硬又粗糙?”)的突破,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先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自学,互学,群学的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又在分享交流中达到了合作。另外教学中我让学生拿出尺子量自己手的长度、宽度、厚度并且和张迎善比一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学得更积极更有效。

《一双手》说课稿

四一班

张琼

第五篇:一双手 教案

学习目标:

1.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写法圈点批注。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3.能模仿本文“抓住人物某一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自己的手有多大吗?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它的长、宽和厚度,把数据告诉你的同桌和周围的同学。请几位同学把你自己量后的数据告诉我。我们的手都是10多厘米长,但是有一个人,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想知道这是谁的一双手,他的手为什么这么大吗?请打开课本。

二、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

本文写了 的一双手(提示:所写人物、职业、年龄)

明确:32岁的伊春林区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

三、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方法:先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描写句印证)如: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你看:它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这是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你看:它的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这是一双又老又硬的手,你看:它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

学生字词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评价。

2.我来为“手”建档案:出示表格,进一步引导学生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肤色:

纹路: 掌面: 手指: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讨论交流明确:

主人:张迎善身份:林业工人 年龄:32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呈木色”

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三节老甘蔗”

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大手” 手的特点:大、粗糙、硬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明确:手的特征(总体印象)是奇丑。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多栽种树木完全不顾自己的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手。)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引导谈感想并总结:这是一双 的手(创建绿色宝库的手、创造美的手„„)

师生共同在档案上添上一笔: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示例:⑴多角度的描写:作者先从总体上描写这双手象半截老松木,然后分别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这双手的手背、手心、手指,从触觉角度如握手、搓手来写出手之大手之粗糙。这样从多角度地对“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一层层展示“天下第一奇手”。

⑵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批注: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

⑶“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批注: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张迎善这双手所做的贡献之大。

师巡视并作好指导,批注好后,交流评价。

2.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思考明确: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双手绿化了无数荒山秃岭,为祖国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通过想像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受,赞颂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贡献。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热爱林业事业,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的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1.请根据老师出的上联对出下联。上联:人民教师用粉笔育后代 下联:

2、.出示几则颁奖词,请你模仿示例,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并现场表演颁奖。

⑴ 2003感动中国人物: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⑵ 2005感动中国人物:洪占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给张迎善写一段话。⑵然后模拟颁奖现场,现场表演。⑶)学生讨论、写作;交流,评价。

六、拓展延伸,仿写“一双手”

1.文章为了表现张迎善同志的崇高精神,用他的工作实绩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为什么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他的一双手上呢?你还能找到运用类似写作方法的文章吗?

引导学生讨论并明确:本文别开生面,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是因为作者把握住了“一双手”与林业工人的关系,作者抓住“一双手”进行描写就获取了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从中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具慧眼,也更能反映人物的高贵品质。

以前学的文章中类似的写法,如: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2.课后完成短文:《 的手》

课堂上我们看了自己的手,解读了张迎善的手,放学后,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手,可以说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短文《 的手》。

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一点,多角度、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

下载一双手读后感4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双手读后感4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上村小学 马丽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个性化教育”课题研究语文课教学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 课题:一双手年级:四年级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蒋玉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惺忪、镐、老茧、铸造、垧、裹”,理解“惺忪、肩镐、垧、迹地林、次生林、立方米、层积立方米、岔”......

    一双手教学反思

    反思一:一双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 围绕......

    一双手 教学反思

    《一双手》教学反思 上这篇文字,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手的外形,说说这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 3、学......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

    教学设计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