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一父亲的红包引起的反思杂文随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与父亲有了隔阂。那时候的自己,觉得父亲更偏爱弟弟,与父亲动不动就争吵,现在已经忘记吵架的初衷,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父亲更多的注意吧。我知道当时的行为只会让我跟父亲的关系变得更僵,现在想来觉得真的很蠢。记不得什么时候起,每次打电话我们之间的对话就变成:“喂,爸”
“什么事?”“明天星期”
“几点下课,我去接你”……没有过多的寒暄,只有公式公办的口吻。到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弟还小,没必要跟他争宠的时候,我跟父亲的关系很僵。而父亲一直默默的站在我身后,小心翼翼的维系着我俩之间吹弹可破的关系。
早上父亲六点起床送我去学校我把当成理所当然,为了我中考,父亲睡了一个多月的沙发。高中时候成绩不太理想,父亲为了不给我压力,总是说顺其自然就好,但心里比谁都着急。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父亲笑的比谁都开心,脸上的骄傲藏都藏不住。想着要到外省读书的自己,很庆幸现在在昆明求学,其实离父母近点,很安心。现在与父亲关系很好,我俩都是不善言表的人。
每次回家嘴上嫌弃我,总是背地里关心我的父亲,早上拉我一起跑步,晚上我拉他一起散步的父亲,总是比母亲还要爱唠叨我的父亲,我想告诉他,我爱他。我第一次当女儿,你也事第一次做父亲,谢谢你对我包容和无至的爱,还有此刻的挂念。就像龙应台所说: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父母做到至此,我们做子女的又是何其幸运遇到他们。
第二篇:父亲杂文随笔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关于学费和生活费的事儿,尤其是上大学以后,很少跟我的父亲产生交流或者对话。父亲在我的印象里总是寡言少语,很少诉说他自己的事情。直到有一年,母亲生病。父亲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工作。很难想象,那个平时粗枝大叶的人是如何在厨房里忙来忙去,为母亲准备可口的饭菜;那个又懒又笨的人是如何像母亲一样细心的整理着家务;那个平时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小心翼翼的听母亲的话,会对我嘘寒问暖,叫我按时吃饭,少抽烟喝酒,还有就是瞒着我有关母亲生病的事儿。也就是那一年,回家过春节,从来没有那么细心的观察过父亲。一根根的银丝在那稀疏的黑发中是那么的刺眼,就像黑夜的星星般对我眨着眼睛,心中有一阵一阵的痛感袭来,有一种不忍的感觉弥漫开来。
有一次,躲在房间里抽烟,玩手机时没能注意到推门而进的父亲,直到听见一阵咳嗽声,当我转过头看见父亲时,恐惧的等待着一顿即将如暴风雨般袭来的狠揍时,出乎意料的,父亲平静的说道:“少抽点,你又不锻炼,对身体不好。”然后轻轻的走过去打开窗户,又悄悄地走出去,直到关门的声音响起,我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那稍显佝偻的背影深深的刺痛了我。那时,我才意识到,那个对我来说无法无天,如山般伟岸的人,也禁不住时光的蹉跎,在我的面前低下那高贵的头颅。
或许,长大就在一瞬间吧!
第三篇:空红包杂文随笔
每日写作还没有写完,倒是拿到了几个我妈给我的空红包,上面还写明了红包对应的人——当然里面并没有提前放好现金,因为这场“游戏”的规则是,我根据红包上面的人名来确定应该往里面装多少钱。
其实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设定,因为平时工作忙,一年到头能“花钱买关心”的日子也就这么几天,所以按照礼数理应当准备一下红包,毕竟也是大过年的日子,这些习俗为了“大家过年都是为了图个开心”所以就没有好抱怨的——只是让人脑疼的是每个标记了名字的人名,我应该放多少钱,又如何避免他们之间可能因为对比收到红包的面额而被迫分理处亲疏内外的尴尬局面。
所以纠结放多少钱又或多或少成了一件恼人的事情。毕竟自己也是经历过红包的孩子,也知道自己再小时候一次都没有拿到过“我帮你存在起来以后读书的时候用”的红包,所以给家中的那些小孩红包的时候又得多一个心眼,明明想给孩子的心意最终被家长截胡,又不能说个半言只句。更害怕的是遇到那些要的家人,明明给孩子的红包,却被他们拿去抽烟,又失去了红包本身的意义。
往往当我提出这种疑问的时候,定会有人否定我,认为我“破坏了过年的氛围”,钱送出去就行,不要去在乎这么多毫无意义,之于钱到底送给了谁,他们有没有去对比,有没有真正地感受到你想要表达的善意,那都无所谓,因为谁又会和钱过不去呢?
所以啊,最后还是得头疼,送多了自己疼,送少了又要承受别人的心疼;不给不孝、给了想让他们停止无谓的关心也是不孝、给了却了分出了亲疏内外又更是不孝;大家都想做好人,结果自己又做不得坏人,那就是天打雷劈的不孝了。所以看着这几个空红包,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放多少进去。
不过,我其实也想到一个好方法,既然现在这些人都如此的着迷微信,其实倒不如建个群大家抢红包,抢多抢少不能批次白脸地生气和恼怒,因为抢多抢少那是自己的手气问题,又不是发钱的人能够控制——建议过年期间这种模式应该推广一下。
第四篇:致父亲杂文随笔
父亲您好,中秋一别,已有一些时日,近来是否一切安好?
前几日,长治连续下了几场秋雨,感觉这个季节还没怎么过渡,就一下子掉进了冬天里了。
太原的天气,我大致查看了一下,也是阴多晴少,您可要注意身体啊,记得适时加衣。您走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就匆匆而别。我没有去车站相送,实在惭愧。那一天公司正好迎接上级检查,我没能脱出身来,还望您多多谅解。
父亲,知道吗,很久没有用写信的方式给您交流了,如今写来,不禁也有了些许的尴尬,并且在我心里有了一种娇情的感觉了。
记得,我上大学时,是1999年吧。去了河南的一个城市,您当时和母亲帮我拿着重重的行李,我们三个人乘着绿皮火车几经颠簸,走了八个多小时,才到了学校。那一次,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走出家门,走向远方,那一年我才18岁。如今依然记得那难忘的感觉:仿若一只断线的风筝,飘在了空中,没了任何依托。然而,我并不觉得那是一种清苦。如今,反倒认为那是一种人生里最甜蜜的记忆了。
那时候上学,手机还没普及起来,学校使用IC卡电话。在星期天9点以后,打长途电话便宜三毛钱。为了那三毛钱,我总是每逢星期天9点以后去学校的电话室里排着长队,给你们打电话。无论是雨天还是雪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岁月,在电话里“煲粥”。那种感觉可是真正的好!
有时候,在电话里无法说的话,我就写在了信中。在当时,我每个月都要给家里写一封信。您也许不晓得,那时候,我心里总有一个期望,就是每个月能收到您给我的回信。那时,你和母亲还很年轻,刚开始做客运工作,并且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大概是出了门的孩子总是要成长快一些吧。记得我有一封信把全家人都写哭了,我劝你们不要吵架,劝弟弟好好学习,并且向你们惭悔了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过错......在您给我的回信中,说我长大了,字写的好了,虽是简单的几句赞扬,您却不知道,就因为那时您的鼓励,我的人生才得以改变了啊。我从一个不学无术的孩子,成为了一个发奋读书的人,为我今天的创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文字基础。
到如今,已快二十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您和母亲已是满头银发,而我也已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无情的时光啊,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把你们变老了。花甲之年的您,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为了给我们减轻负担,您又一次走出家门,走进省城,走进了工地。我知道您的性子,劝是劝不住的,只要您身体健康,任由你去忙活吧。或许,生命总在忙碌中才能找到慰藉。只是天气渐寒,您要多注意身体才是。
您看,金黄的秋叶正纷纷下落,寒冬也将随着来临。前几日给您打电话,您告诉我,十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是上下铺。还告诉我,包工头是咱们老家人,平时对您有所照料,就是打打杂工,做些跑腿的活计,看了这些,我方才安心下来。
父亲,您是个诚实的人,在外面不比家里,一定要留个心眼,注意身体,注意安全。我坚信,咱们全家人一起再拼搏几年,您有空了就去散步,做些喜欢的事。我们全家人就再也别分开了,好吧!
最后,愿您工作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写在2017年重阳节
第五篇:父亲小妹杂文随笔
又是一个烈日酷署,又是一个寒冬周未,小妹从太原动车至侯马下车,已到午时用歺时间,我驱车接她至陕食坊怱怱吃了一大碗西红柿鸡蛋面,看着小妹拔拉着狼吞虎咽,瞬间大碗面烟消云散,我忍俊不止,“香吗”,“香“,”好吃吗”,“太好吃了”。此时此刻,我看到的是小妹的旅途辛劳和饥肠辘辘;我更想到的是小妹为了尽快看到病重父亲的那种跪乳和反哺的急迫心情,可以肯定的是她为了赶车,连早饭都无暇顾及。
是啊,父亲已卧床病重时月,小妹由于特殊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也不允许她长假陪伺老人,只能借以假日来回奔波于太原一侯马,曲沃一太原,且不论舟车劳碌,仅父亲卧床年之有余,其来回车马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对一个从小体弱的女子来说,何谈易哉?
小妹是父亲的老生子,天性柔弱守礼要强,父亲病重时,她第一时间赶赴北京武警医院,毅然拿出一笔款项为父亲住院看病,父亲转院返回老家时,小妹陪护老爸颠波十几个小时坐着120救护车,一路辛苦,一身疲惫,有女孝亲,劬劳躬身,小妹辛苦了!父亲在天之灵深慰籍安,含笑九泉,福佑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