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北方的冬天散文
我从小在北方长大,真切地体验了祖国北方的冬天;青年从军后,转战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那里亲身感受到了南方的冬天。我由此感觉出了南北方冬天截然不同的味道,一直默默地装在我的心里,冬天最冷的时候来临,拨动了我的心弦,慢慢地打开了我尘封多年的记忆,让我回味咀嚼着南北方的冬天。
北方的冬天给我的感觉是一幅静态的画面。你看,除了飞雪,北方的冬天似乎没有动态的感觉,山上、路边的树叶落了,田野里的庄稼收了,小院里的鲜花不见了……到处是一片冬日里的空旷、萧条、静谧的感觉。有时也会有“呜呜”的西北风呼啸而来,也会有久违的鹅毛大雪飘然而至,才会打破冬日里的宁静。
冬天的北方人都很闲散,前三季在田野里奔忙,好不容易熬到冬季了,猫在屋里清闲,闲着没事就走东家,串西家,坐到这家的热炕头上,围在那家红红的火炉子边,拉拉家常,聊聊天,说说今年的收获,谈谈明天的打算,还不忘冬天的感受:“今年苹果的产量还挺高,比去年高多了,价格也赖赖乎乎的。”“是啊,今年苹果的收入还说得过去,就是这大姜价格忽高忽低的。”“现在又到一块五六了,如果这样保持着保持着还行。”“这场雪下得真好啊,有一拃多厚。”“这回省事了,等于浇了一场封冻水。”“前些日子忙得没顾上给苹果浇封冻水,这场雪来得真及时。”……说着、聊着,再抬头看看窗外的天,飞雪正起劲地狂舞,再低头看看屋里烧得正旺的炉火,不免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墙之隔两重天啊!是啊,也只有在北方才有这种炉火、飞雪两重天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极深的。当然,也有在家坐不住的,冻得插着手、缩着身子、嘴里时而发出“咝咝”的声音,在大街上溜达溜达,一会儿也就会被冷飕飕的西北风吹进屋子里。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北方冬天的味道。
南方的冬天给我的感觉是一幅动态的画面。要说南方的冬天,我有着切身的体会,并有着与同一时节北方的鲜明对比。我清晰地记得那是1984年12月,那时我当兵驻扎在西安,当时的西北方已是大雪纷飞了,极度的寒冷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是深的。到了早晨,起床的哨声(野营在外没有军号)急急吹响,蜷缩在被窝里不想起来。起来了,又不想到西北风呼啸的室外洗漱,短暂洗漱的工夫,头已让犀利的寒风吹得受不了了,手已冻得冰凉,只好三下五除二,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小跑似的跑进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去,想想那帐篷能有多温暖?可比一如野外的帐篷外面就暖和多了,这样的感受也是极其深刻的。
还有一次,部队组织到驻地浴池去洗澡,这是附近唯一的一家浴池,这样,就需要几个连队集体排队去。忘记当时因为什么都不让戴军帽,头上被“嗖嗖”的西北风吹着,脚下踩着“咯吱、咯吱”的冰雪,几百号人一个挨一个排着一溜长长的队伍,成了西京都市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道风景因限速在慢得不能再慢了地往前移动,就这样慢慢地移动了有几里路远,感觉浑身都冻透了,一到浴池,都感觉真温暖啊,真如“冰火两重天”。
有了这个引子和参照物,就该说南方的冬天了。部队接到紧急命令,赴云南执行特殊任务,就是在北方这样寒冷的冬天坐闷罐车向西南边陲进发。开始的时候,我们还都穿着统一配发的军棉衣,不穿不行,冻得受不了。可走着走着,就热得受不了了。刚刚进入南方,就热得一个个都把棉衣脱掉了,只穿着衬衣、绒衣和外套。再往南行进,又把外套脱掉了,有趣的是,走一段路,就没有命令地脱掉一层衣服,沿路层层脱衣服,及至到了云南目的地,士兵们都脱的只剩下长袖衬衣了,有的还索性换上了短袖衬衣。给我的印象是,在北方穿着棉衣还懂得浑身发抖,在南方只穿着短袖衬衣仍精神抖擞。经过这次长途行军,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南北方冬天的气温差别,那真是差大了,也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反差,给我留下的记忆最深,现在想来,特别有情趣。
部队驻扎后先是休整几天,士兵们感受着南方冬天温暖的阳光,有了这样暖洋洋的阳光,在军营里憋不住,走出军营一看,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一片片绿树郁郁葱葱,鲜花依旧向阳开,给我的感觉是,南方的冬天一如春天一样,怪不得都说云南四季如春呢!大地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走向大街的时候,顿见驻地的男女老少都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溜达,哪像冬天里的北方人都在屋里猫冬。我还见上了年岁的老汉蹲在街头,两手拿着长长的水烟筒,“呼噜呼噜”,在悠闲自得地抽着水烟;老太太们这里站站,那里坐坐,似乎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冬天里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大闺女、小媳妇或徜徉或围聚在街头,嘻嘻哈哈地说笑着,说着些我几乎一句也听不懂的云南当地方言,她们欢乐的笑声荡漾在街头巷尾,也珍藏在我心里。现在想来,南方的冬天,无边的田野里呈现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流动的街头上,展现的是男女老少欢快热闹的动态画面。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南方冬天的味道。
北方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空旷、萧条、静谧;南方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充实、热闹、活泼。南北方的冬天,都有令我回味的地方,从南北方的冬天,我也悟出了南北方环境、南北方人的不同,于是,我便想了许多、许多……
第二篇:南北方年夜饭
各地风俗南北不同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
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关东年夜饭
保留古风俗,汉满互影响:中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曹保明介绍说:“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关东老百姓始终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说,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围绕饺子的起源,民间产生过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但关东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零点)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
如今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但由于近年来年夜饭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学认为:“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它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重庆土家年夜饭
“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许文旭告诉记者,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朝鲜族
“岁酒”和“德固”占据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区,春节也是朝鲜族的传统的和最重要的节日。朝鲜族的年夜饭有着自己传统的食品和
特色。
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朝鲜族的年夜饭非常丰富,大大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达上百个。其中占特殊位置的是‘岁酒’和‘德固’二种。”
春节前夕,记者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各乡村看到,很多朝鲜族村民都在酿造“岁酒”。今年52岁的金真实是珲春市密江乡的村民,她告诉记者,朝鲜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一顿年夜饭一生的亲情金真实介绍说,“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野鸡、牛肉汤锅中,吃时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记者了解到,在年三十那天,朝鲜族妇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大多数家庭从一大早就开始做打糕。“尽管现在有卖做打糕的机器,但我们还是喜欢用打糕槌自己动手做,因为感觉味道还是不一样。”朝鲜族村民朴英子说。
金真实说,除夕夜自己一家十几口都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是非常幸福的时刻。他们全家都会守岁通宵达旦。与汉族不同的是,朝鲜族大年夜这顿饭会载歌载舞,伴着朝鲜族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迎接新年的到来。
第三篇:冬天随笔散文
暖
暖的冬
一季的相遇,从此便不在分开。我的大学,你是否依然安好。---题记
春,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走近,无声无息。冬,正准备着行装,伴随着那些曾经纷飞的记忆与思念,沉淀着它原有的纯白。或随走远方,或渐渐隐匿在大地里,化为泥土的芬芳。
冬去春来本是自然的变幻,却每每成为了我心中最漫长的等待。曾经,我不喜欢冬天,冷冷的心、冷冷的情、冷冷的困倦总是让人心生芥蒂、望而却步,又不得不在这凛冽中等待下一季的花开。于是,便悄悄地在心中播种了满满一季的春天,在期盼中,邂逅着远方。
我喜欢春天时万物的新绿,远远望去,淡淡的绿色,给人以希望之感,更喜欢春季里萌动的窸窣,充满了灵动与生机。也许是因为年轻的生命都太过向往春天一般的色彩吧,艳丽新奇、五彩斑斓,美好的心情自然跃上眉梢。而往往忽略了冬天的平淡真挚、返璞归真,自然没有沉淀领悟后的静默淡然。就如纯白的冬雪,总能让浮躁焦灼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而恰恰是这种平静的心态才能让人感觉到冬的温暖,来自于季节,来自于生活的细微之处。
这是大学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记得那是2011年的冬天,我刚刚上过课,正从综合楼返回寝室,这时身边经过两个女生,手里拿着英语书,她们边走边聊,看样子也是刚刚上完课。
“哎,又到冬天了,来到牡师院的每个冬天都过的提心吊胆的。”
“冬天哪儿惹你了,你就这么和它过不去?”
“大姐,你知道吗,我都快破产了,这一冬天我不知道买了几个暖瓶,换了几双鞋。”
“……”,偷笑声。
“谁让咱们是‘山地’学校呢?”
“‘山地学校’?看来你是摔出经验了,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学校的校工师傅还真是贴心,这红毯每次铺的都很即时。”
“嗯,虽然不是奥斯卡的红毯,但心里还是暖暖的,勉强走走吧。”
“切切切,你以为你是娜塔莉·波特曼呀,你上去表演摔暖瓶?”说完一阵笑,顺势推了另一个女生一把。
“哎呀,我的好姐姐,我怕滑,求求你别推我了,有事咱们回寝室好好说,好不?冲动是魔鬼呀!要不我请你吃根大咖啡?”
“怎么的,贿赂我?要是来根哈根达斯我还可以勉强考虑考虑。”
“好姐姐,你还是杀了我吧!”
……
在一阵说笑声中,她们走远了。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小城牡丹江,四周环山,春夏特别美。蜿蜒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尽头,还有那绵延的绿色。学校则在牡丹江市西侧,依傍着西山而建,满是坡道。校园的春夏固然美不胜收,秋天也别有韵致,只是冬天,太让人头疼,每逢下雪,校园简直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冰场。处处坡道,更要考验你摔倒的技术。室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吴文龙,曾和我开玩笑说,咱们学校应该是全省唯一一所建在半山腰上、可以免费滑冰的大学,说完我们相视而笑……
学校为了避免学生摔伤,尽最大的可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在有坡道、台阶的地方,都会铺上宽宽的大红毯。雪,就是铺设红毯的号令。校工师傅们随时待命。那时我已经大四了,这也不是我在学校度过第一个冬天了,可我却从来没意识到身边这些默默地温暖,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触动了我在冬季封存已久的心,即将走出校园的我,心里阵阵温暖与心酸。从此,那个“走红毯的季节”便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我怀念大学生活的一个情结,我对冬天的态度也完全转变,开始重新审视它,挖掘着它纯白背后的每一分默默与沉淀。
暖暖的冬,暖暖的情,暖暖的心。所以,在春秋交替的一瞬,我既不舍冬的离去,又热切地盼望着春的到来,这种矛盾的心理,也让我体会到了冬的真切。虽然我知道,一季的相遇,从此便不在分开。
春有春之美,冬有冬之韵。无论是在颤抖中期盼下一季的花开,还是在暗香浮动的芬芳中瞭望遥远的冬雪,不忍欺的天真岁月里,满心纯真的期待,也是一种幸福。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原始的信仰与尊重,也是我们寻找下一段感动的开始。
也许冬天就是这样的一个沉淀的季节吧,它需要宁静,并非它刻意地凛冽颤抖。然而,它的无心之失成为了我的有心之过,一夕的错位,我背离了它最真诚美丽的初衷,忘记了在花样的年纪里,沉淀青春吐露的芳华。
冬天里的温暖,渴望被感知,更渴望被分享。只是我们没有给束之高阁的心一个机会,去倾听感受属于冬天的一丝阳光、一缕温暖。这一季是细数过往、笃定未来的沉淀之季,这一季更是贮存幸福、厚积薄发的未来之季……
一眼凝眸,漫天思念飞舞;满心回顾,梨花雨落心田。雪花绽放的气候,温暖曼妙,也有它盛开的相思与哀愁。就像那一席记忆中的红毯,虽然时过境迁,却依然暖人心扉。
第四篇:感受冬天散文
对每个人来说,说起冬天,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多数人常常会感到不寒而栗、孤独寂寥。然而,今年冬天对于我来说,内心却有一种格外的不同——总是温暖的。
刚入冬的一段时间,雾霾每天笼罩着天空,连续的几次下雪,洗涤了雾霾的尘埃,净化了漂浮的空气,今日一大早,纷纷飘逸的大雪,再次和人们亲吻,下午,坐在办公室,按照惯例编辑公众微信,一缕阳光清新散落在眼中,冬日的阳光,没有春光的绚丽俏皮,没有夏日的热烈,没有秋阳的妩媚,却有它独特的美丽——总是那般完美而和煦——甜美静谧。
冬日的暖阳,似孩提时代兄弟姐妹的爱抚——无微不至,冬日暖。
冬日暖阳,似儿时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把满怀的情传输。
冬日暖阳,如学生时代恩师的语言——润物细无声,让桃李满天下。
冬日暖阳,像生活中朋友的情,也如生活中一路陪伴、关爱有加的伴侣的陪伴——欢声笑语,让家充满温馨。
冬日暖阳,像一直以来工作中领导和同事的帮助——雪中送炭,让心中梦想,在现实努力中得以实现。
冬日暖阳,似雨露之于鲜花,似苍天之于雄鹰,似溪流之于沧海……种种这些,似涓涓细流滋润我们心田。
冬日暖阳柔美而深邃,悠远而绵长,淡泊而从容。
赞美春天的、热爱夏日的、期盼秋天成熟收获的,对冬天多以悲催的心情去描述,但我总认为,他是四季更迭不可缺失的部分,它是一个淡而隽永的季节,从容不迫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这让我也有一种常怀感恩之心,沐浴冬的阳光,微笑着,奔跑着,传递着爱的能量和幸福!
第五篇:又是冬天散文
又是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于天生贫血的我似乎更具有威慑力。我无法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乐观主义精神来安慰自己,总是渴望着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脚是最怕冷的部位。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就是在冬天,也是一双单鞋对付着过,袜子也往往是补了又补。自然,冻疮是每年都要来光顾的。有时竟至于溃烂得连袜子也脱不下来。至今在脚背上仍留有枣子大的一个冻疮疤呢。
然而,贫寒的家中有母亲温暖的爱。母亲信奉“冻疮没有方,唯有滚水烫”的说法。于是,她每天晚上用开水泡热了毛巾,在我的脚上反反复复地轻揉,直至我的双脚被捂得红通通,热乎乎了,便让我钻进被窝。最舒服的是母亲也来睡了的时候,她总是将我的卷到膝盖上来的裤管拉直,然后把我的双脚夹到她的腋窝里。于是,一夜便安稳无忧,酣然而眠了。
冬去春来,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离开了家,去上学,去工作,去成家。然而,只要我回家了,我还是愿意和母亲同睡一床,母亲依旧是先摸摸我的腿,拉直了我的蜷缩着的双脚,夹到她的腋窝里。虽然我已经懂事了,并不愿意让自己永远冰冷的双脚冰着了母亲,但是那一份温柔和执着总是无法抗拒。
又是冬天。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突兀,没有过渡,没有循序渐进。头一天还是T恤阳伞地在街上晃荡,第二天突然就不得不穿上了毛衣!如此猝不及防!
这样猝不及防的寒冷袭来,我便格外地想念我的母亲!母亲是在被诊出癌症晚期五个多月之后离开我们的。那五个月里,我天天守在她的身边,看着她一天比一天消瘦,一天比一天虚弱,眼睁睁地看着她像一盏油灯,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尽了耗,我却完全束手无策!终于在那一个暗无天日的早晨,她再也不理会我撕心裂肺的哭喊,狠心地闭上了她的眼睛!可我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她从此就听不见了我的呼唤。在母亲还山前的几天里,我便守在她的身边,一声一声轻轻地叫“姆妈,姆妈”,以为她会怜惜我的依恋不舍,答应我一声,坐起来和我说话。父亲在旁边不忍心,说:“别叫了,她听不到了!”我才如梦初醒般的,泪水滂沱。
母亲,冬天又来了。你从来不告诉我,在如此严酷的冬天里,你冷不冷。可是没有了你,女儿的冬天冷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