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这是实习老师讲的第一节课,课后我让她写了写本课的教学反思,教学就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下面是王雪飞老师的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堂课,也是自己实习以来讲的第一堂课。这一堂课让我在各方面对孩子们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首先,在课堂上,孩子们始终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认真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与总结,并且得出的结果还是令人惊喜的。孩子跳脱的个性并没有因是实习老师讲课而过度展现,学习态度还是十分认真的。
但是,认真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完美体现在对待老师的提问上,部分孩子还是不太乐于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展现自己,整堂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基本上是固定的。当然,这除了与孩子自身性格相关外,也与老师的引导激励有关,在对孩子们们进行鼓励引导之后,举手情况还是会有所改善。
再者,通过这堂课,我发现自己对孩子们发现力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讲课时,发觉孩子们在课下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是有预习的,但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因此而被束缚,在主题引入环节根据已有条件提问题时,孩子们能够不拘泥于课本,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表达式的提出上,先不论正确与否,更是带有明显的独创性。而且,对于这种需要发散思维的问题孩子们明显兴趣更加浓厚。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并不是十分到位,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明显前松后紧,时间没有用在关键。对于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有些招架吃力。而且,自己对于教案的掌握也并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对课堂氛围的带动也明显不足。总之,虽说这堂课总体感觉不至太差但与预想还是有差距的。
王雪飞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实习老师,讲课很大方,面带微笑,但是毕竟是第一次讲课,教案不熟,重难点把握的不好,所以时间分配有些前松后紧。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发散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老师有些招架不住,也出现了一些知识上的小问题,毕竟她对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系统不是很了解,出现点问题也属于正常想象。
第二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围绕“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
不足之处:
1.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情景,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投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3、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金州新区五一路小学
谷 云 2011年11月
第三篇:《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听课心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听课心得
这节课,授课老师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整节课,老师都实现了新教材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4、完成了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一堂课,老师上课轻松,学生学得起劲。是一堂成功的课。
第四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7册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用字母表示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加法交换律
1、课间操时间,大家都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大家说说你在操场上喜欢玩什么?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提示:今天主要研究加法运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 17+28=45)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它们的结果呢?(两个加数相同,都是28和17,加数的位置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以来吗?教师继续板书:28+17=17+28 为什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呢? 指出: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两个数相加,尽管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和不变,所以可以用加号连接.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3、我们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算式,,两个数相加时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象这样的算式还有多少?也就是说任何两个加数相加都存在这样的规律.你们能结合上节课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你们的新发现吗?
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在学生交流,板书:a+b=b+a。
4、教师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二.组织练习
完成练习题。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加法中的另一个规律。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2、你们会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
(28+17)+23=68(人)28+(17+23)(28+23)+17=68(人)28+(23+17)让回答的同学说说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 28+(17+23)
4、那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28+17)+23=28+(17+23)
5、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合适的符号吗?(30+10)+50Ο30+(10+50)(27+23)+47Ο27+(23+47)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从中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再交流,教师: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自己尝试写一下。
板书:(a+b)+c=a+(b+c)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8、渗透简便运算。计算比赛:两位同学上前比赛,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看谁速度快!
甲同学计算45+(88+12),乙同学计算(45+88)+12,30秒时间到!停笔!我宣布,甲同学快!乙同学慢!老师这样评价,你们有话要说吗?不公平!尤其是乙同学!甲同学算式中先算88 加12,正好凑成100。乙同学呢?(凑不成100)能凑整的快是吗?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师出示: 75+(48+25)(75+25)+48 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 为什么都选这道?因为先算75加25 正好得到100。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
9、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58+36+22+64= 357+288+143= 248+192+352= 129+235+171+165=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与思考题
第五篇: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于河街办实验小学王增武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全体学生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了解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师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 个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和律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你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
(4)小组讨论
(5)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
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a、39+34+2和34+2+39。
b、(39+34)+2和39+(34+2)。
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可能出的情况:
a、3472+1206+786和1206+786+3472
b、(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谈话: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符合这些规律呢?下面请大家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屏幕出示:思考讨论。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板书:(a+b)+c=a+(b+c)
师指出这条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发现并归纳出了加法结和律。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
那么,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游戏:找朋友。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
(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
(3)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
一3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
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
(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的时候)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在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试一试:
282+67+33126+235+174
订正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那种计算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计算得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课件)
同学们真棒,在计算得过程中不仅探索发现了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计算第三道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自主练习第2题。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3.看谁算的对又快:382+28+72427+403+397270+560+730。。。
4.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为什么?23+89+()()+14
8+5864+()+36+125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
课后反思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通过对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分析了解,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中,通过真实数据的展示,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为了一体,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a+b)+c=a+(b+c)
观察:(39+34)+2=39+(34+2)
(3472+1206)+786= 3472+(1206+786)
验证:(325+82)+18=325+(82+18)
(3470+1210)+790=3470+(1210+790)
······
结论:(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34+2=2+343470+1210=1210+347012+31=31+1278+96=96+78······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