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诊的造句
会诊拼音
【注音】: hui zhen
会诊解释
【意思】: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
会诊造句:
1、医生举行会诊,决定是否需要动手术。
2、每个人喜爱的都是一种个人偏爱,因此初期的会诊是很重要的。
3、然而我不得不说,尽管它很全面,但它还是不能代替一个职业医生的会诊。
4、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将会扩大其在睡眠治疗中的作用。
5、这种在线协同会诊将个人数据,实体诊所中的门诊数据以及诊断专家集中到了一起。
6、治疗包括同时使用口服和局部抗病毒疗法,具体措施应由眼科医生会诊后决定。
7、治疗措施包括止痛剂,冰敷,眼科会诊以及面部整形手术。
8、恐怕我们得重新安排这次会诊时间。
9、女婴重新进行了血液激素和骨龄检查,会诊长达6个多小时,最终专家得出结论:倾向于诊断为单纯性的乳房早发育,而不是真性性早熟。
10、当你已经缩小了选定的医生范围后,最好安排与一位或多位不同的医生进行一下会诊。
11、治疗需要紧急眼科会诊。
12、许多的急诊情况需要眼科会诊,但是首诊医生可以做出一些关键的处理以避免严重损害的发生。
13、紧急行眼科会诊是十分必要的。
14、皮尔森认为殖民时代的医疗咨询过程,就象网络会诊的前身。
15、研究表明,许多家庭医生正在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以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提供更多公会诊机会。
16、然而,每个参加者看到的视频都有些许不同,从而在会诊组的三人中,有一些信息是共同的,而其他的只有各自知晓。
17、她说他们把这对双胞胎送到了重庆市中心附近的一家医院等待专家的会诊。
18、野战医疗队是军队医院的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应用便于人员、战备物资的管理,也可实现指挥调度、远程会诊。
19、我接受到了花钱能买到的最好的治疗,最好的医生和顶级的专家为我会诊,我现在正在逐步的康复。
20、在那儿她会诊,到病人家治病,培训部落医护人员。
21、是否治疗的决定应由参与会诊的眼科医生作出,具体措施包括手术减压,纤溶或溶栓药物,全身甾体激素治疗以及血液稀释疗法。
第二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凡遇疑难病例或住院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一、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二、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经上级医师同意并签字。应邀医师
一般应在两天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三、四、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接到会诊单或电话后,必须10分钟内到达。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一
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员参加。
五、院外会诊,我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经科内讨论后,科主任提出书面申
请经医务科批准,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请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医师前来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员参加。必要时可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远程会诊。
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应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学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院内院外及集体会诊记录应另页书写附于病程记录后。
第三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1、凡遇有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各科室的会诊管理有科主任负责。
3、各科室每月安排1-2名医师负责该月的会诊工作,并于没用25日前将下月的会诊人员名单报医务科。参加会诊工作的医师应由高年资的主治医师(3年及以上)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请,科主任召集有关人员参加。
5、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请,相关科室主任召集,应邀医师一般应在一小时内完成,并写出会诊记录。
6、急诊会诊:由急诊医务人员或医院总值班人员召集,应邀会诊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7、院内会诊:由所在科主任提请,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医务科派员参加。
8、院外会诊:本院若有难以诊治的疑难病例,有科主任提请,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一般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必要时,科室应派员携带病例,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例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院外会诊所需费用由患者自行承担(需事先告知)。
9、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会诊期间,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学术民主,充分讨论,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10、院外会诊:本院医师前往外院会诊,必须事先向医院医务科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外出会诊;会诊结束后,应将会诊结果上报医务科。
11、全院医师必须在医师执业许可的范围内和指定的地点内从事医疗活动,不得未经医院允许、擅自外出从事一切医疗活动,并承担一切后果。
第四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者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议记录。
五、全院会议: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室共同协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部同意并由医务部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议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部,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务部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部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务部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放射科会诊制度
放射科会诊制度
一、凡是遇到疑难病例诊断有困难时,可以申请临床或其他医技科室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可邀请外院专家参与。
二、会诊时放射科接诊医生应准备好病例资料、介绍病情、检查经过,放射科主持医生应作好主持、总结工作,记录医生应作好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