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应该成为弹簧而不是琉璃瓶的杂文随笔
看了网上发布的猎豹移动创始人兼CEO 傅盛先生说的关于区块链思想改造自己的文章,其中几句话,深有感触:
1、“如果你只会打铁,工业化一出现,你就被淘汰了;如果你只会射箭,火器一出现,肯定被灭;如果你只会骑马,坦克一出现,只能投降。
2、我最近经常作一个比喻——你究竟想成为瓷器还是弹簧?瓷器看上去很美,很坚硬,但遭受一点外力就会碎掉,我们管它叫玻璃心,瓷器心;而弹簧,就是你不断有向下施压的劲道,虽然看上去压得很深,一旦当它迸发,就会产生比以前更强大的弹力。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美丽的人,成就一段美好的人生,不愿意受到任何外力的伤害。但是无论自己如何塑造自己,总会到到外力的影响,使自己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接受好的力量影响,抗拒掉对自己的伤害和破坏呢?
想起一句话: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能力。要么进化,要么去死;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驱动着所有的一切。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不断自我进化。
不提升不进化,就如同是不断在现在状态下巩固和加强自己为中心的成长,如同你选择了象一个琉璃艺术品,有着固定的形态和坚固的外壳。虽然很美丽,但是外表是坚硬的也有着一颗坚硬的玻璃的心,看上去纯净,不变,让人赏心悦目。我就是我,我有我的原则和底线,我有我的处事和方法,我现在的就是我的,我不需要改变,于是形成了一个很坚硬的外壳去包裹自己。
但是,玻璃碰到外力足够大的时候会裂、会碎。外力有多强,或是碰到的东西有多硬,不小心掉下的距离有多大,直接决定了你的形,你的心,会被伤的多重,多碎。就算是你把自己巩固的再厚实,也会受到伤害,只是因为你没有对外力的承接和抵抗的方法。
所以,人需要韧性,原则有很多,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原则来处理,你的原则是你的核心,而所有的行为的表现才是你的外面真正的美,美不是固态的。进化,就是不断调整和变化,去学更多东西为了适应更多的外在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心和向外承受力,不断找到更多方法,在自己的各种原则下,去弹性的面对外力的施压。让自己生存的更好。
做一个弹簧一样的人,有压力的时候,可以退一下,但是,当压到底限的时候,你的原则会产生反弹,弹出去,弹起来,或是自己弹向相反的方向。弹簧的强大,在于他的材料的韧性和弹力,在于可以调节和变化,也在于他最大的承受极限的设定。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原则来选择自己弯曲的程度和螺旋的大小。
当你选择轻松,圈径比较大,容错就会更多,那么能和你一起匹配的,就是不太重的外力,如果愿意你可以依附于它。你可以选择圈径比较小弹力会增大,这样可以更好的处理复杂的压力和面对重量级外力。而那些轻微的,碰到你时感觉到的只有坚硬推力,因为他们能带来的力量太小,不足以让你产生变化。
一个人的承受力取决于你心理的强大,更强大的原则性和多样的方法来武装自己,可以让你承压和施压的时候都更自如更轻松。
愿意做一只优质的弹簧,随着你的心意随型变化,不同时候,有不同原则,所以会有不一样的弹性,但是一定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但不会把心给磕碎。
学着做一支极具韧性的弹簧,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更多的原则和方法吧。
第二篇:成为你自己杂文随笔
愚人节到来之前,我选择重新回归简书。停滞了四个月,因为忙碌的生活,也因为自我的疑惑。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为什么而写作了,一开始的时光,仿佛只是为了写而写。我不希望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轰轰烈烈的自媒体热潮,每天连续不断的爆炸热点,比我还小的孩子写出来那么深刻的内容,我不得不承认,这一切让我感到恐慌。
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我处在一个绝望的深渊,看不到太阳,看不到星星,期待夜晚的光辉,却始终拒绝找寻星空。
听了太多自媒体的传奇,我无法否认,我也想成为他们。可是,每一次的尝试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磨难。我不喜欢追寻当下的热点,我讨厌人云亦云的谣言,我也没有行云流水的文字。我还是喜欢写我的童话,看我的动漫。想到什么便写什么,随意而写,由心而动。
我很佩服那些一直坚持下来的人们,我缺少那样的恒心与毅力,也没有那样的才华。这些年,一直在想着,要找到真正的自己。可是,沉默的四个月里,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呢?我想寻找的,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这个,每天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的自己,为了梦想而努力学习的自己,为了减肥努力在健身房大汗淋漓的自己,还有那么多不同的自己,不都是我吗?那么,我还要寻找什么呢?生活真得很奇妙,可能多年想不通的事情,在某一个时刻,就那么顿悟了。生活的积淀,一直低谷的两年,我也终于从一张白纸,变得不再过分耿直了。
两年的时光,所有的经历,终究还是离不开成长二字。往往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时,又会去经历一些事情,又会变得宽容一些。包容去看待这个世界,平静接受一些过去的自己无法忍受的事情,也是好的。
你想要什么呢?其实,我现在也还是不知道。我想要的很多,可真正渴望得到的,似乎并不存在。每一个阶段,想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想,我所期待拥有的,不会被任何人夺走的,就是可以独立生存的能力了。但这个能力是虚化的,随着经历的增加,岁月的老去,我会得到这份由时间给予我的馈赠。
在此之前,我想努力活下去。我已经不记得这个世界最初的样子了,但是我希望,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能看到它阳光灿烂的日子,听着雨水,伴着微风。
对了,还有写作。你是我的朋友,亦是我的救赎。请原谅很久之前,我带着私心的话语,我没有听从内心的声音,我拒绝了和你成为朋友,我刻意去遗忘那些从小到大你带给我的快乐。不过还好,现在还来得及。
这大半年,很多人对我的评价还是,你太天真了。为什么还是要喜欢童话,见到动漫就喜笑颜开,为什么不能学着成长?有的时候,我其实真得很想反驳他们,心的成长与喜欢什么,完全不是冲突的。
可是后来想想,我也没有资格去评价那些人,只要自己明白自己,就可以了。
我还是会继续写我的童话,继续乱七八糟的文字,继续我自己的吐槽。很早之前就写过,除了写作,我一无所有。而现在,依旧是如此。
我想,记录看到的一切,记录幻想中的世界。
第三篇:如果你不是个正常人杂文随笔
昨天上午终于把心心念念的李安导演的《断背山》给看完了,这是两个牛仔冷中取暖的同性爱情故事。
——一个夏天的故事支撑起了他们两个的一生。
牧羊,做饭,搭帐篷,取水,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生活,才如此深入记忆,正是这样一段相伴的日子,才会如此不舍与珍惜,两个剽悍的牛仔,一边打架一边相爱,此后二十年,便是长相怀念。
如果没有那个夏天,杰克和恩尼斯应该会循着我们认为的正常人的轨迹度过余生。
可是爱情还是这样发生了,上帝造人的时候创造出来两种性别,可是好在上帝没有用性别来规定,只是,爱上,而已。
19岁的年纪他们还不太懂得去爱,此后的20年,在那样的年代,有的只是阻隔和违背,他们苦苦的挣扎,还有漫长的等待。这二十年里面,他们见面的次数少的可怜;也没打过电话;只是少量的明信片来往。
杰克的死亡,在影片中已经有过转述——因为修轮胎时意外爆胎死亡,可是我却认为杰克是被恐同组织的人给打死的,他们的爱以悲剧开始,最终又以悲剧结束。
影片拍得含蓄、唯美。空寂的大山,人性的狂野,李安导演却将它们协调到恰到好处。
影片中后期,杰克不满于每年只能见到几次恩尼斯,有这样几句对话。
“忍多久?”
“直到我们驯服它为止。”
“这是匹无法驾驭的马。”
我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断背山,一个让人回不去的地方。就如李安自己说过的:“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那是一个无法抵达的梦。我想他的意思,可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日思夜想,却没有办法得到的爱情。
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时候我满脑子都是片尾的那句Jack,I swear.恩尼斯深情地凝视这杰克的那一件衬衫。
杰克用永远的离去教会了他怎么去爱,所以人生很短,何必在乎外人的眼光,对爱的人好一点,对身边的人好一点。
在现当代社会已经开放到一定程度,有的时候我们会说,Love is a force of nature(爱是一种本能),同性之间的感情在很多时候依然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更别说认可。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接受同性恋?柴静的《看见》给了我们答案——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可是爱情是什么?
在我的认知里,爱情是一个灵魂对于另一个灵魂的承诺,而不是一个器官对于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李银河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言论立场的权利。有关心政治和沉默不语的权利。我相信社会发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一一有人往东,有人往西,社会最终往南,每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社会最终还是会进步的。
我们把这个话题延伸一点,延伸到很多个角度,诸如穿衣打扮,行为举止,爱好厌恶。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正常。
我们需要做一个正常人,做一个有正常工作的人;做一个讲话待人正常的人;做一个有正常喜好的人;做一个穿衣服正常的人;做一个正常的人。
可是长这么大,有谁告诉过我们什么是正常吗?
我问一个朋友,什么是正常。
他想了想告诉我,正常难道不就是和别人一样吗?
我在手机屏幕后咬着牙齿,倒吸了一口冷气。
——做了别人眼里的正常人,错过了人生的意义。
和别人一样?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害怕平凡,可是我却恐惧与和别人一样。就像我一直告诉我自己,我们都一样,都想和大家不一样。
我妈前几天还和我抱怨说,你当时高考就应该报考一个医科学校,我真希望你是医生啊。我一时语塞,高考填志愿时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劝说他们放弃这个念头,之后他们还是会不断念叨。
我的父母希望我变成他们希望成为的人,可是却不知道独立的个体是有多么重要,我也一直在改变他们这样的观念。
我花了一段时间才搞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或者说平凡的人,包括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它或许用了不同的方式将这个真实、多元甚至有点问题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但这其实就是我一直以来看到的生活。
所以,我依然会走走停停。依然期待自己做到去理解不同的人,去理解一个多元的世界。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都不是正常人——
都不要错过人生的意义。
第四篇:你给的选择自由不是自由杂文随笔
2017.12.31,大家伙都嚷嚷着最后一批的90后成年了。90后,一个被大家热议的90后。其实很多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们晚起床一会儿就是颓废?为什么我们闹腾一点、晚上在外面多玩一会儿就是不节制、就是不够稳重?为什么我们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爱幻想?或许不是其他,会不会这些是其他人想过却不敢不愿去做的呢,于是,做这些的我们就成为了他们眼中的不被看好的一代人。
小时候还不懂事,我们只知道吃糖,玩着我们认为有趣的游戏,但是每次回家都会被家长一顿教训,于是,我们开始收起了自己本来的那份天真。这时,我们还不懂的拒绝。
上学了,我们想要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一起玩一玩、看看电视,但是每每都会被拿去和别人比,于是我们只能不停的努力,去报各种兴趣班,成为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时,我们想要反抗却抵不过他们的一句“我们是你父母”。
高中了要面临高考了,在我们想要自己放松调节紧张的高中生活的时候,家里人却打着为你好考上好大学的口号给你报各种补习班。这时,我们已经知道了无法拒绝,只能听从他们的“好的安排”。
大学了,你本该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时却不停的穿梭于学习、社团和各种部门中间,或许凌晨还在做策划、或许天还不亮就得起床参加各种活动只为了让家里人看到你的成绩,让他们认可自己的能力。当然这时的我们也开始再次对家里人的安排起了拒绝的心思。
终于,我们毕业了!在我们想着自己刚入社会想要去外面闯闯至少满足一下我们的雄心壮志时却还是逃不过逢年过节回家时亲戚与邻里之间的在哪儿工作?一个月多少工资?找了对象了吗?对象家庭条件怎么样……诸如此类的话题。于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只能像现实屈服。
以前,我们总想着:没关系,等等吧,长大了就好了。于是,我们等着等着就到了二三十岁该成家的年纪,再回首,确是这么多的身不由己。
以后,我们会有自己的小家,会有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大家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下去!
第五篇:你不是不在乎,只是没付出过杂文随笔
我恋爱经验可用贫乏二字来形容,可不知为何,身边很多朋友感情遇到问题,都爱找我聊。
有那麽一次,一个异地恋六年的朋友和女友分手了,倒也说不上谁对谁错,就那麽在平静中无疾而终。可朋友还是非常痛苦,拉著我连续喝了一个礼拜的酒。我从各个角度分析劝解,收效甚微。
有人说,感情最苦的便是无疾而终。其实那些充满背叛、对错的经历,反而很快就会过去。因为背叛者可以沉溺于一段新的感情,而被背叛者可以在对背叛的痛斥中转移自己的焦点、宣洩自己的痛苦。怕就怕一段感情中,双方都没有错,说没了就没了。大家都不想安于现状,所以选择了分开;可是两个人都为过去付出过,所以痛苦排山倒海。
过了许久,我才明白朋友为啥很长时间都闷闷不乐,也明白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既然分开大家都那麽痛苦为啥还要分开”的矛盾状况:对那个人,或许我们确实没有爱了,心裡真正放不下去的,其实是过往的那些经历,以及曾经全心全意的付出。我们的痛苦在于,有过那麽多有笑有泪、弥足珍贵的过去,可是却没有了未来。
你不是不在乎,只是没付出过。
感情如此,生活工作中的一事一物亦然。但凡做一件事情,最容易放弃的往往在起步阶段。倒不是说万事开头难,而是开始的时候尚未全情投入,没有浇灌心血,所以便不觉得捨弃有什麽了不起。可只要坚持一段事情,往往便能坚持很长时间。和意志力无关,和已经付出的有关。
所以,轻易得来的,即便价值千金,也可以毫不在乎;艰辛得来的,即便一文不值,也视若珍宝。我们真正在意的,往往不是一事一物本身,而是自己在其中付出的心血和投射的感情。
而人生的戏剧性在于,那些你曾经不费吹灰之力便拥有的东西,你不在乎它也不曾离去,并不是因为它廉价,而可能是因为你身边有个在乎你的人。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便觉得可以肆意挥霍。可人心凉了,想再暖起来就难了。人走了,可能就再也不回来了。
你不是不在乎,只是没付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