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来你,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杂文随笔
第一次看到魏泽,是在班主任的办公室,我们这一届刚步入高三。我自从进入高三开始,性格变了很多,也许是因为大家马上就要分开了,未来不一定会见面,所以相较于以往,我开朗了许多。高三压力大,我的减压方式就是跑到各个老师的办公室里,调皮捣蛋、耍嘴皮子。
那天,早自习刚刚结束,我乐颠颠的出了教室,向楼上老班的办公室里走去。门开着,我礼貌性的敲了敲,就向里面走去。“你们班主任出去了,一会儿回来,你等一下好了”说话的的是坐老班对面的宋老师,他是我们老班的老班呢。“好的,宋老师”我乖巧的站到老班办公桌附近,偷偷打量坐在一边的陌生面孔。他有些黑,安安静静的在思考些什么,合身的卫衣和蓝色牛仔裤配上干干净净的白色运动鞋,竟然让我有些移不开眼。
“你怎么又来了,没事别往我这瞎跑,回去学习”真是刚进门就唠叨,班主任每次都是这几句,我一天还要听上两三次。我颠颠的迎向老班,接过他手里的一小沓材料,跟着他走向办公桌,悄悄的问“老师,那是谁呀?”班主任扫了我一眼“回班级你就知道了!”看老班一副有正事要忙的样子,我只好先放弃,反正早晚会知道。
“重大消息!咱们班级要来复习生了”热衷于各路信息传播的赵岩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消息。“真的假的?”难道办公室里的那个男生是复习生,我心里在暗暗揣测着。“不是说因为改版,已经取消复习班了吗?”学霸微笑放下手里的笔也回头加入了讨论。赵岩笑的神秘“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给,你们两的作文”。
上课铃响,班主任带着那个男生来到了班级“这是咱们班新来的同学,来,和大家打个招呼”男生站的笔直,一米七八的样子,没有笑容,看起来一点都不亲切“大家好,我叫魏泽”。老班让他坐下,没再多说,便开始讲新发下来的作文,我悄悄回了一下头,看到语文课代表赵岩那满脸得意的笑,真是——幼稚!
为了表示友好亲切,我特意加了魏泽成为好友,时常找他聊天,帮助他熟悉班级同学,跟上老师的节奏。偶尔也无聊的侃侃大山,不是偶尔,是经常。只要我们聊天,我总会不自觉的微笑,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让我开心一整天。
他在聊天时并不像平时那样冷漠,配上文字会发很多表情,我很享受这种对话模式。有一次和他打赌,看谁可以先到班级,其实我并没有很在意,只比平时早一点。在餐厅吃过饭,晃到班级他已经在位子上坐着了,我挑了挑眉:输了?还好没赌什么。他看到我进了班级,就和平时一起的男生出去了,不一会儿,两人带着早饭回来了……
“我赢了”这么幼稚的比赛,他会这么上心也是我没想到的。“没有啊,明明是我赢了”强词夺理可是我的强项。“是我先到班级的好吗”他陈述事实据理力争。“可是你又出去了,所以我赢了”我笑笑,不放过任何细节。“好吧……”我可以想象他无奈又纵容的表情,而我沉迷于与他的这种线上交流。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高考一结束大家也即将各奔东西。在整理行李时,我接到了魏泽的电话。他的声音低沉,这一直是我痴迷的地方,谈话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我的喜悦却溢于言表。同寝室的女孩子看我这样也都会意,开着无伤大雅的与青春有关的小玩笑。
那根刺是由微笑提供,她暧昧的说“我知道是谁打的!”其实这又有谁是不知道呢,她这话,让我想到了刚才她在铺上接的那通电话,原来也是他。不由沉默,不由的想起赵岩曾经一本正经的问我:魏泽在追你,还是微笑啊?
魏泽没有追求过我,所有的一切都处于暧昧阶段,我以为他喜欢我,所以我也不由自主的向他靠近,还以为不说明,只是因为时间没到,原来呀,是我太乐观,又太一厢情愿。这样想来,他没有追我,那肯定就是在追求微笑啊。看着微笑了然一切的笑容,我有些心底微凉,原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心思,原来大家都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第二篇:原来你才是战神杂文随笔
在中国古代一些战役中,能够以少胜多的,统帅一定是文武兼备,善以智取胜。所以,这样的战争一般来说十分凶险,统帅能够碰到此等情况也相对较少。像项羽在彭城之战中,以三万对五十六万汉军;韩信破赵之战,是以一两万对战赵国二十万;张辽合淝大战则是八百对十万。这几位个个都被归为名将之列。而在《梁书》中,记载了一位武将,他下半辈子奋战沙场,打了上百次仗,几乎全部都是以少胜多,真的可以说是一代战神。
这位“战神”叫陈庆之,是南朝梁人。他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射不穿孔,马非所便”。拉弓他射箭没劲儿,骑马也相当凑合,这样一位既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又没有驾驶执照的将军,其实根本算不上是武将。那他擅长什么呢?他善于下棋,他的优势就在于很有忍耐力。
当时他的主子梁武帝萧衍很有意思,他早些时候还算贤明,老了忽然就糊涂起来了,这老爷子嗜棋如魔,能够整宿整宿地下,就连旁边伺候的人都受不了了,一直小声嘀咕道:“怎么老爷子一下起棋,劲头就跟我媳妇逛街似的?”
“是啊,怎么办呢?”
“没办法,这事儿只能找陈庆之。”
所以,每当老爷子萧衍说:“今天你们谁陪我通宵啊?”
旁边人就劝他:“皇上,您可得保重龙体,谨慎通宵。”
“那不行,你们今天必须得有人陪我通宵。”
“那奴才给您找陈庆之去吧。”
据史书记载,只要梁武帝想下棋了,陈庆之便随叫随到,不管下多晚他都奉陪。每次还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毫无怨言,也毫无疲惫感。
就这样,陈庆之跟着梁武帝下了二十几年棋,导致他除了下棋,半点业绩也没有。眼看一代战神就要进化成一代棋神的节骨眼上,终于有了机会。公元525年,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四十二岁的陈庆之有了生平第一次的带兵机会。不过这次带兵只是跟着其他将领去接受叛投,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带兵打仗、舞刀弄枪,基本上就是一个跑龙套的。
交接完工作,梁武帝派陈庆之带领两千人马护送他的儿子豫章王萧综去接管徐州。而北魏也十分看重这块战略要地,派了两员大将带着两万人马前来攻占。便选了个地方安营扎寨,准备进兵攻城。陈庆之得到军报,带领两千人马去对战北魏的两万人。没想到陈庆之的首场实打实的战争,却是以一对十的局面。
北魏的两员大将正考虑着如何漂亮地拿下这场仗,毕竟自己占尽了上风,企图让陈庆之全军覆没,便进行着周密的部署。他们先派了一个叫丘大千的将军到前线应战,其他将领在营内开会讨论战术。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主要是谈一谈,打陈庆之的问题。”
会还没正式开始,就听到丘大千这边喊“报!”
“不要打断我,那么今天的主题呢就是……”
“报告将军,不用定主题了。”
“怎么了呢?”
“咱们的部队全没了。”居然一通鼓的时间内,北魏的两万人马被陈庆之打得全线溃败。陈庆之部队里的每一个人,相当于一人打十个人,并且还赢得轻轻松松。这一仗是他指挥的所有战争中,实力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所以,后面还有更猛的。
公元529年,北魏内乱,有实力的都开始抢占自己的地盘,而没实力的像北海王元颢,就只能先投降他国,再借助他国力量想办法成为本国新帝。于是,元颢拿着当时各国的分布版图,正考虑该投降哪个国家,准备以武相论,能赢他的便直接归顺。最后元颢选的是向梁国投降,萧衍同意了帮他复国的请求,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萧衍大概数学没学好,算了半天,居然让陈庆之只带着七千人马去了,要知道北魏当时号称拥兵百万。这种悬殊的队伍差距,估计在临走时,元颢、陈庆之也不会太待见梁武帝。
“同志们,这次你们带着我梁国的雄雄七千人马,送元颢上路。”
元颢赶紧说:“这也太不吉利啦!”
梁武帝点点头,“是啊,说点豪迈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得嘞,我们还是先走了。”
“让寡人再送完你们人生当中的最后一程吧。”
“您留步吧,再这么送下去,我们还没出发就被您送去阎王殿了。”
“好吧,那我不送了,你们上路吧。”
以上这段对话是编的,纯属娱乐。但历史上陈庆之确实只带着这么点人去攻打洛阳了。而这一次出兵,也成就了陈庆之。
一路上,元颢总想着这事不靠谱,于是出兵不久就自行称帝了,“庆之兄弟,你先走吧。”
“你怎么不走了?”
“你看,我都称帝了”
“你又不是称病了”
“总之吧,洛阳你自己去吧,我给你封几斤官职怎么样?”
“官职有论斤说的吗?”
“我就是想表达一下,你想要多少给多少的意思。”
就这样,陈庆之坚持带领自己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般的北伐。
北伐途中,陈庆之路过睢阳,这个地方的守将是丘大千——陈庆之第一仗的手下败将,这段经历可是给丘大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陈庆之信心满满准备将其拿下,历史惊人地重演了,只不过数量变成了七千对七万,同样是一比十。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了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可一上午,陈庆之就攻陷了三座,丘大千已经开始崩溃了,完全丧失了斗志,举众投降。此时,另一个叫元晖业的倒霉蛋又领着两万人来睢阳,陈庆之一并收服。
就这样,七千人马在北魏国横冲直撞,一路上不少地方就直接投降了。当时的北魏国确实很乱,所有主力基本都去平叛了,名将尔朱荣也不例外。在《魏书》里面,尔朱荣是单独列传的,所以尔朱荣也是一位牛人。他当时很瞧不上陈庆之的部队,“自古以来,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作为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了北魏的腹地,这也太任性了。”于是尔朱荣调动了二十余万主力大军,准备包围当时正在攻打荥阳的陈庆之。荥阳城里的守军有七万,尔朱荣想用三十万对战陈庆之的七千人,这次可真的逃不掉了。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驻有七万守军的荥阳。这段故事在《梁书》、《南史》都有记载,陈庆之曾在进攻前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梁书·陈庆之列传》)说我们人太少了,大家就别想别的了,拼命吧。
《梁书》和《南史》在记载中只有人数上的区别。《梁书》说三十万,《南史》说四十万。但总的结果是一样的,荥阳被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当剩下的二十万大军开始缩小包围圈时,占领荥阳的陈庆之远远就看到了北魏援军到来,压根没想守城,直接亲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居然又赢了。
这场神奇的战争过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传说。据史书记载,陈庆之的三千人狠狠虐待了北魏的二十万援军,大破之。而他可能还不过瘾,又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坐拥一万精锐的虎牢关守将异常果断,连夜潜逃。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并没机会打洛阳,因为洛阳直接投降了。
历时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陈庆之全胜。并且,他的七千部队几乎没有伤亡。陈庆之部队之勇猛难以想象,在史书中描绘得如神一般。所以,陈庆之也因此有了白袍战神的称号。而他的部下也个个身披白袍,所以当时洛阳附近有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如果你看到了白袍部队,可千万绕远点啊!
第三篇: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我是属于比较孤僻一类的人,我常常有什么事都是自己一个人扛,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人,我不像其他人一样,有自己很好的朋友,每天陪着自己不离不弃。可时间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认识了三个非常好的朋友,她们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助我,在我最难过的时候安慰我,在我最不开心的时候,逗我开心。可后来,我们因为一些小事,就会吵起来。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件事情,因为意见不和,因此就大吵了一架,再也没和彼此说过一句话,有时见面还会吵上几句,到了期末考试后的第一天,我们不知被谁给和好了,我看得出我们都不是情愿的。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再是朋友,我们各走各的路,各闯各的天下,就算再见,也只是陌生人。
可当我上了五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人。有一次,我上体育课的时候,不知被谁给撞倒在地上,左手和左膝盖都流血了,我当时并没有向谁求助,而是自己尝试站起来,可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我放弃了。不久,我班的一位女同学看见我受伤了,立刻跑过来说道:“你没事吧?要不要和老师说一声啊?”“不用了,只是小伤。”我淡淡回答,“这还小伤!都流血啦!不行,我带你去找老师!”她二话不说就把我带到老师那,老师看见我受伤了,就把我了带到学校的医务室,那位女同学也在,伤口处理完后,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关心我?”“因为我们是同学啊,同学不就是应该互相帮助的嘛!”她笑着回答。她说完后又冲我笑了笑,她的笑是多么的甜啊!
最后,时间告诉我,我并不是一个人,我还有其他的同学,她们能给我的,为什么我现在的同学就不能呢?
第四篇:如果你不是个正常人杂文随笔
昨天上午终于把心心念念的李安导演的《断背山》给看完了,这是两个牛仔冷中取暖的同性爱情故事。
——一个夏天的故事支撑起了他们两个的一生。
牧羊,做饭,搭帐篷,取水,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生活,才如此深入记忆,正是这样一段相伴的日子,才会如此不舍与珍惜,两个剽悍的牛仔,一边打架一边相爱,此后二十年,便是长相怀念。
如果没有那个夏天,杰克和恩尼斯应该会循着我们认为的正常人的轨迹度过余生。
可是爱情还是这样发生了,上帝造人的时候创造出来两种性别,可是好在上帝没有用性别来规定,只是,爱上,而已。
19岁的年纪他们还不太懂得去爱,此后的20年,在那样的年代,有的只是阻隔和违背,他们苦苦的挣扎,还有漫长的等待。这二十年里面,他们见面的次数少的可怜;也没打过电话;只是少量的明信片来往。
杰克的死亡,在影片中已经有过转述——因为修轮胎时意外爆胎死亡,可是我却认为杰克是被恐同组织的人给打死的,他们的爱以悲剧开始,最终又以悲剧结束。
影片拍得含蓄、唯美。空寂的大山,人性的狂野,李安导演却将它们协调到恰到好处。
影片中后期,杰克不满于每年只能见到几次恩尼斯,有这样几句对话。
“忍多久?”
“直到我们驯服它为止。”
“这是匹无法驾驭的马。”
我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断背山,一个让人回不去的地方。就如李安自己说过的:“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那是一个无法抵达的梦。我想他的意思,可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日思夜想,却没有办法得到的爱情。
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时候我满脑子都是片尾的那句Jack,I swear.恩尼斯深情地凝视这杰克的那一件衬衫。
杰克用永远的离去教会了他怎么去爱,所以人生很短,何必在乎外人的眼光,对爱的人好一点,对身边的人好一点。
在现当代社会已经开放到一定程度,有的时候我们会说,Love is a force of nature(爱是一种本能),同性之间的感情在很多时候依然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更别说认可。
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接受同性恋?柴静的《看见》给了我们答案——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可是爱情是什么?
在我的认知里,爱情是一个灵魂对于另一个灵魂的承诺,而不是一个器官对于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李银河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言论立场的权利。有关心政治和沉默不语的权利。我相信社会发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一一有人往东,有人往西,社会最终往南,每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社会最终还是会进步的。
我们把这个话题延伸一点,延伸到很多个角度,诸如穿衣打扮,行为举止,爱好厌恶。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正常。
我们需要做一个正常人,做一个有正常工作的人;做一个讲话待人正常的人;做一个有正常喜好的人;做一个穿衣服正常的人;做一个正常的人。
可是长这么大,有谁告诉过我们什么是正常吗?
我问一个朋友,什么是正常。
他想了想告诉我,正常难道不就是和别人一样吗?
我在手机屏幕后咬着牙齿,倒吸了一口冷气。
——做了别人眼里的正常人,错过了人生的意义。
和别人一样?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害怕平凡,可是我却恐惧与和别人一样。就像我一直告诉我自己,我们都一样,都想和大家不一样。
我妈前几天还和我抱怨说,你当时高考就应该报考一个医科学校,我真希望你是医生啊。我一时语塞,高考填志愿时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劝说他们放弃这个念头,之后他们还是会不断念叨。
我的父母希望我变成他们希望成为的人,可是却不知道独立的个体是有多么重要,我也一直在改变他们这样的观念。
我花了一段时间才搞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或者说平凡的人,包括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它或许用了不同的方式将这个真实、多元甚至有点问题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但这其实就是我一直以来看到的生活。
所以,我依然会走走停停。依然期待自己做到去理解不同的人,去理解一个多元的世界。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都不是正常人——
都不要错过人生的意义。
第五篇:拉萨,原来你是这样的杂文随笔
生活不只是你内心所想象的那样,你没亲身去看过经历过你是无法知道它是否还有另一面,是不是与你内心的期望所符合。
拉萨,一直以来在我心里都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我头脑里构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画面属于拉萨,有无比纯净的蓝天,有洁白无瑕的白云,还有独特的异域风情,我一直向往着这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我觉得那是符合人间所有美好的想象。
但那只是想象,我并没有真正用自己的双脚踏上拉萨这片土地,但是我如何能写下这篇文章?原因是毕业以后我一个大学朋友选择奔赴拉萨工作,他的职业是工地上的资料员,当他亲身站上了拉萨的土地并且向我分享时,我才真正的看到了拉萨的另一面。
它不仅是高原明珠,富有魅力的城市,吸引着许多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而且在拉萨还有质朴无华为了生活离家在外的人们。
以下是我的朋友的讲述,我没有任何的添加和改动,全是他去拉萨到现在的所见所想,我想分享给你,让你知道拉萨的不同,关于真实生活,关于劳作工人,关于家庭奋斗。
他告诉我:“每一个群体都有各色各样的人,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普通工人群体都充满了生活的多样性。
我喜欢在不忙的时候坐在一旁看工人们干活,他们会因为一点点莫名其妙的小事而争吵,我曾看到过因为浇筑混凝土的意见不合,两位工人都争得面红耳赤,一位工人直接捧一手的混凝土洒在另一位工人的安全帽上,我本以为事情可能会向坏的方面发展。但不曾想他们两位只是中和了一下意见,又开始了卖力的工作。
我喜欢和工人聊天,听他们对生活的抱怨,听他们在背后说班主的坏话,然而却并不担心我会打小报告,他们有时会反驳班主的工作安排,却又老实的做着班主安排的工作,我知道那是对生活的妥协。
我曾跟两位藏族兄弟学习基本的藏族语言,他们说“勇北”是日客则的方言“你好”,我猜测“勇北”的意思可能是“你好”,但也有可能是“去你的”,然而我们每天见面打招呼都在用着“勇北”,我笑着,我笑的是“你好,你好,去你的”,他也笑着,他笑着的可能是“去你的,去你的,你好”。
今天我依旧在空闲的时间坐在一旁看两位工人挥洒汗水,他们在挖一条排水沟,藏族兄弟心血来潮划了一条三八线,先挖到先休息,汉族工人说“批过场多”,藏族兄弟说了一句有着浓厚藏族口音的四川话,我没有听懂,他在哈哈哈的笑,汉族工人也笑了,我敢保证汉族工人也没有听懂,但或许他懂,我才发现我并不是他们的一员。
一会儿,藏族兄弟突然问,“阿斌,你是不是么得家”。
“对啊。木得”汉族工人回答道“你给我介绍个藏族婆娘嘛”。
然后藏族兄弟又是一段哔哔哔,我猜无非是“你太丑,太老了”,我知道,藏族兄弟也没有结婚,我问过,他也不打算结婚。
藏族兄弟对汉族工人说,你唱歌嘛,唱歌就不累了,我喜欢听藏族兄弟唱歌,声音浑厚,即使听不懂,至少我知道,那是对生活的乐观。
有的人很活泼,喜欢聊天,唱歌,有的人不爱说话,就闷头干活,偶尔听到别人说到好笑的也跟着笑笑,他们也有脾气,但是都很淳朴。
今天在工地上发现了一位特别的人,戴着一副没有边框的眼镜,穿的衬衫。我们工地只有两个人穿了衬衫,一个是我们的施工员,一个就是这位师傅,我打听了一下他是一名小工,但是我第一眼看到还以为是一名班主。
我在一旁观察了他很久,我在猜想他会不会是一名老板创业失败了过来谋生,亦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喜欢钻研知识成了近视眼。
不管他以前从事什么,但是我相信他有对生活的信心,他的每一铁楸都挥舞的那么铿锵有力,就像他对家庭的责任,几个人的顶梁柱;他的每一次扶泥板都做的那么细心,就像他对家庭的照顾,或许他没有细腻的心,但是他一定很爱自己的家人。
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和故事,但是我喜欢闲暇的时候想象他们的生活,他们都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们很爱斗嘴,他们也会吵架,他们会互相帮助,他们的人生很简单,没有那么多蝇营狗苟,因为他们很淳朴,他们有爱的人。”
到这里,就是我想要说的话了,如果没有听到他的分享,我可能一直会觉得拉萨很神圣且遥不可及,可是当他作为一名拉萨工作者时,才把拉萨更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了我。
不管是远方,还是近处,都有各的美丽与心酸,你没真正踏上那片征途时,你只是单方面的想象,只有当你真正的去靠近它,才会理解到那片土地的不同。
在美丽的地方,在同一片天空下,也存在着那些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的身影,也会有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的人,也会有生活的琐碎日常或者逗趣。
这些谁又真正尝过呢,只有那些正在经历的人才明白,我只是简单的感悟,生活,在哪里都会有不同的风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你自己去品尝,任何一个地方,当你真正踏上的那一刻,才有资格去定义它。
再会,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