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间,原来你是这样流淌着杂文随笔
前言:许多时候,都是如此,当文字发表出去后,会突然发觉原来自己写的并不那样完美,许多时候,都是这样,当失去时,才开始追忆,过去的似乎都是美好的,时间,原来你是这样流淌着。这篇写于一七年十月份的大巴车上。
汽车驶出站,与来时一样匆匆。归家时,并没想象中的急切,我在车中写着文章。离家时,也没有想象中的感伤,我仍在车中写着。
时间在循环,一个站到另一个站,回家到离家,稚嫩到成熟,欢笑到沉默,黑发到银丝。时间在跳动,无时无刻,如影随形。
时间在旋转,改变一些人,珍藏一些人,陌生一些人,消失一些人。时间,原来你是这样流淌着。
打开门前的一扇门,小狗欢快的迎接我,小猫傲娇的看我一眼,小兔子给我一个后脑勺。家、父亲、母亲、妹妹、奶奶........一切似变了,时间使他们长大、疲惫、苍老。
一切又似没变,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切、舒适、温馨。隔绝喧嚣与浮华,回归宁静与安然,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阵清风,一缕阳光,这是家的感觉。
当中秋遇上外公的八十大寿,自然宾客满堂,热闹非凡。看着小孩子们无所顾忌般玩闹,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笑得开怀,笑得肆无忌惮。
第一个吃完饭,到楼顶吹风,喜静的我在喧闹氛围中莫名烦躁。夜空无月,似欲飘雨,惆怅中写完一篇文章,舒服伸个懒腰,洒然一笑,不管如何,有你们在就够了。
外公问我工作如何?我笑着说“挺好”,外婆问我生活如何,我笑着说“挺好”,父母说钱不够用就在家里拿吧,我笑着说“我有”。
不知何时起,这样的回答已成习惯,酸甜苦辣自己品尝,困难挫折自己承受。曾经总骗他们说没钱了,现在开始笑着说有钱。
曾经买了东西总是把价钱往高了报,现在买了东西回家,会把价格说的很低很低。曾经受了委屈会哭着给父母说,而现在,却努力的在他们面前保持着微笑,唯恐被看出来。这是成长,亦是悲伤。
接过妹妹递来的一块月饼,双蛋黄的,曾经的最爱。掰下一半喂小狗,吃完另一半,没有找到曾经那种味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一旁静静放着大冰的《我不》,并未看多少,这几天仅看一些文章,听闻刘同出新书了,书名是《我在未来等你》。
老毛病,越忙的日子里看书越多,假期反而懈怠,因心不静。一直觉得,心若止水的看一本书,是对作者的尊重。
我的朋友不多,知心朋友更少,挚友寥寥。许久不见的朋友在数天内接连遇见,原来时间,并未将我们彼此吹散。
没有想象中的激动,仅是微笑寒暄,忆过往,谈现在,盼将来。一切如此自然,看着褪去青涩,已然成熟的他们,一丝怀念,一丝惆怅,人生若只如初见。静静的道别,与曾经道别。默默的祝福,对未来祝福。
虽早已明白没有人能够真正陪我走到那个终点,但面对中途走散的朋友依然会感慨伤怀。对还能聚一起的朋友们,我倍感珍惜,但时间早已改变了我们模样。
“F”在侃侃而谈,他在一年内换了五份工作,我静静的听。“W”笑着对我说,他突破了自己,在竞争激烈的销售行业中干的有声有色,我静静的听。曾经吊儿郎当的“J”咧着嘴对我讲他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我静静的听。
和我从小一起玩大的邻居家小胖子回家了,曾经在小学二年级体重超过一百八的他现在变得高大健壮。和我从小一起上学的小表哥回家了,曾经不善言辞的他在生日时一个电话叫来上百好友,稳稳主导场面。
和我同班的同学兼最好的兄弟回家了,去年还与我畅谈单身至上的他带了女朋友回来,女孩很漂亮。除了天空那抹湛蓝,一切都在改变。时间,原来你是这样流淌着。
我轻轻的关上家门前的一扇门,小狗看着我,小猫看着我,小兔子看着我,家人都在看着我。将背包挂上肩头,挥手,转身,不回头。窗外风景徐徐倒退,时间滴答滴答流走。
回家时看见的那棵桃树依然屹立路旁,车辆穿行,灰尘滚滚,喧嚣与吵闹中,它依旧开着花,向阳绽放。我想,它的诗与远方,一定是回归青山绿水,宁静安然的桃花林吧。
第二篇:拉萨,原来你是这样的杂文随笔
生活不只是你内心所想象的那样,你没亲身去看过经历过你是无法知道它是否还有另一面,是不是与你内心的期望所符合。
拉萨,一直以来在我心里都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我头脑里构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画面属于拉萨,有无比纯净的蓝天,有洁白无瑕的白云,还有独特的异域风情,我一直向往着这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我觉得那是符合人间所有美好的想象。
但那只是想象,我并没有真正用自己的双脚踏上拉萨这片土地,但是我如何能写下这篇文章?原因是毕业以后我一个大学朋友选择奔赴拉萨工作,他的职业是工地上的资料员,当他亲身站上了拉萨的土地并且向我分享时,我才真正的看到了拉萨的另一面。
它不仅是高原明珠,富有魅力的城市,吸引着许多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而且在拉萨还有质朴无华为了生活离家在外的人们。
以下是我的朋友的讲述,我没有任何的添加和改动,全是他去拉萨到现在的所见所想,我想分享给你,让你知道拉萨的不同,关于真实生活,关于劳作工人,关于家庭奋斗。
他告诉我:“每一个群体都有各色各样的人,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普通工人群体都充满了生活的多样性。
我喜欢在不忙的时候坐在一旁看工人们干活,他们会因为一点点莫名其妙的小事而争吵,我曾看到过因为浇筑混凝土的意见不合,两位工人都争得面红耳赤,一位工人直接捧一手的混凝土洒在另一位工人的安全帽上,我本以为事情可能会向坏的方面发展。但不曾想他们两位只是中和了一下意见,又开始了卖力的工作。
我喜欢和工人聊天,听他们对生活的抱怨,听他们在背后说班主的坏话,然而却并不担心我会打小报告,他们有时会反驳班主的工作安排,却又老实的做着班主安排的工作,我知道那是对生活的妥协。
我曾跟两位藏族兄弟学习基本的藏族语言,他们说“勇北”是日客则的方言“你好”,我猜测“勇北”的意思可能是“你好”,但也有可能是“去你的”,然而我们每天见面打招呼都在用着“勇北”,我笑着,我笑的是“你好,你好,去你的”,他也笑着,他笑着的可能是“去你的,去你的,你好”。
今天我依旧在空闲的时间坐在一旁看两位工人挥洒汗水,他们在挖一条排水沟,藏族兄弟心血来潮划了一条三八线,先挖到先休息,汉族工人说“批过场多”,藏族兄弟说了一句有着浓厚藏族口音的四川话,我没有听懂,他在哈哈哈的笑,汉族工人也笑了,我敢保证汉族工人也没有听懂,但或许他懂,我才发现我并不是他们的一员。
一会儿,藏族兄弟突然问,“阿斌,你是不是么得家”。
“对啊。木得”汉族工人回答道“你给我介绍个藏族婆娘嘛”。
然后藏族兄弟又是一段哔哔哔,我猜无非是“你太丑,太老了”,我知道,藏族兄弟也没有结婚,我问过,他也不打算结婚。
藏族兄弟对汉族工人说,你唱歌嘛,唱歌就不累了,我喜欢听藏族兄弟唱歌,声音浑厚,即使听不懂,至少我知道,那是对生活的乐观。
有的人很活泼,喜欢聊天,唱歌,有的人不爱说话,就闷头干活,偶尔听到别人说到好笑的也跟着笑笑,他们也有脾气,但是都很淳朴。
今天在工地上发现了一位特别的人,戴着一副没有边框的眼镜,穿的衬衫。我们工地只有两个人穿了衬衫,一个是我们的施工员,一个就是这位师傅,我打听了一下他是一名小工,但是我第一眼看到还以为是一名班主。
我在一旁观察了他很久,我在猜想他会不会是一名老板创业失败了过来谋生,亦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喜欢钻研知识成了近视眼。
不管他以前从事什么,但是我相信他有对生活的信心,他的每一铁楸都挥舞的那么铿锵有力,就像他对家庭的责任,几个人的顶梁柱;他的每一次扶泥板都做的那么细心,就像他对家庭的照顾,或许他没有细腻的心,但是他一定很爱自己的家人。
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和故事,但是我喜欢闲暇的时候想象他们的生活,他们都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们很爱斗嘴,他们也会吵架,他们会互相帮助,他们的人生很简单,没有那么多蝇营狗苟,因为他们很淳朴,他们有爱的人。”
到这里,就是我想要说的话了,如果没有听到他的分享,我可能一直会觉得拉萨很神圣且遥不可及,可是当他作为一名拉萨工作者时,才把拉萨更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了我。
不管是远方,还是近处,都有各的美丽与心酸,你没真正踏上那片征途时,你只是单方面的想象,只有当你真正的去靠近它,才会理解到那片土地的不同。
在美丽的地方,在同一片天空下,也存在着那些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的身影,也会有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的人,也会有生活的琐碎日常或者逗趣。
这些谁又真正尝过呢,只有那些正在经历的人才明白,我只是简单的感悟,生活,在哪里都会有不同的风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你自己去品尝,任何一个地方,当你真正踏上的那一刻,才有资格去定义它。
再会,拉萨。
第三篇:原来有时我是这样的杂文随笔
最近看了几篇张爱玲的散文,似乎读不懂,想必我的能力在仰慕别人的时候都是有困难的。她写上海人,写上海人的坏,说他们坏的有分寸,我觉得很有感情在里面。这个上海没落贵族中的女子终究还是爱她的故乡的,虽然她死的时候身在异国,有时候越是在意的越得狠心远离,左右不过伤,我眼中的她选择伤害自己。
说到坏,我觉得中国人的坏有时候不建议大庭广众,喜欢聚众展示:有次看到一个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暴打妻子,大概就是喝醉了,内心有些不舒服,妻子多说了两句。这样的男人在我眼里还不值得去看看,只是替那个妻子有些可惜。夫妻间很多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恶语相向,甚至有的动用武力,完了还能相安无事。我其实很佩服这种淡定:多少无奈,曾经的感情在不是你伤害我,就是我伤害你的游戏中消磨殆尽。
早晨出门的时候碰到了楼上的婆婆,急匆匆领着小孙女去上幼儿园,我随口问了句孩子妈妈呢?婆婆似乎是有怨气的说孩子妈妈在穿衣打扮,说她会在这件事上花上大概一个小时,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我对照自己在洗脸刷牙、穿衣打扮上的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偶尔也会延长。人家说你在哪里花的时间多就会在哪里有收获,楼上的女子的确很漂亮,遇到的时候总会想多看几眼,想必男生看到会走不动。说也奇怪,我们这个单元是出美女的地方,我想多看几眼的两个姑娘都在我们单元,作为有爱美之心的我,想着可以沾沾这里的灵气。
我没有让人动容的外貌,所以只能说说我的胆小:从小到大的害怕。每次说出我的害怕,闺蜜们都会说你都多大了,还这么胆小。其实我也很纠结:我害怕黑夜来临,每次天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关好所有门窗,拉上所有窗帘,在一种独特的安全感中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敢独自一个人在黄昏的大街上看心仪的月亮,感受它每个季节的与众不同。没有不喜欢狗,看到可爱的狗狗只喜欢远远的看着,害怕它的靠近,即使主人一再说没事的,但是每次狗狗围着我的腿转悠,还不时用鼻子来回嗅时,我如坐针毡。听母亲说我小时候被狗追着不放,她几乎用尽所有力气才让我脱离险境,也许是小时候狗不喜欢我,所以长大后我还耿耿于怀也未可知。
也许这种不安全感延续到了我生活的每个角落,就连聊天也是如此。我经常害怕和陌生人独聊,却喜欢在欢乐的群聊里出入。私聊有很多顾虑:不能随时终止,不能没心没肺的随口乱说,担心对方的误解。而群聊你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退出,没有人在意你的来过和离去,似乎少了顾虑。
有一阵子我迷恋星座,有人说我是那种温柔却不敢靠近放肆的人,也许这是许多摩羯座人的共性,难免给人一种刻薄感,也许只是因为缺少安全感磨炼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而已。
第四篇:原来你才是战神杂文随笔
在中国古代一些战役中,能够以少胜多的,统帅一定是文武兼备,善以智取胜。所以,这样的战争一般来说十分凶险,统帅能够碰到此等情况也相对较少。像项羽在彭城之战中,以三万对五十六万汉军;韩信破赵之战,是以一两万对战赵国二十万;张辽合淝大战则是八百对十万。这几位个个都被归为名将之列。而在《梁书》中,记载了一位武将,他下半辈子奋战沙场,打了上百次仗,几乎全部都是以少胜多,真的可以说是一代战神。
这位“战神”叫陈庆之,是南朝梁人。他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射不穿孔,马非所便”。拉弓他射箭没劲儿,骑马也相当凑合,这样一位既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又没有驾驶执照的将军,其实根本算不上是武将。那他擅长什么呢?他善于下棋,他的优势就在于很有忍耐力。
当时他的主子梁武帝萧衍很有意思,他早些时候还算贤明,老了忽然就糊涂起来了,这老爷子嗜棋如魔,能够整宿整宿地下,就连旁边伺候的人都受不了了,一直小声嘀咕道:“怎么老爷子一下起棋,劲头就跟我媳妇逛街似的?”
“是啊,怎么办呢?”
“没办法,这事儿只能找陈庆之。”
所以,每当老爷子萧衍说:“今天你们谁陪我通宵啊?”
旁边人就劝他:“皇上,您可得保重龙体,谨慎通宵。”
“那不行,你们今天必须得有人陪我通宵。”
“那奴才给您找陈庆之去吧。”
据史书记载,只要梁武帝想下棋了,陈庆之便随叫随到,不管下多晚他都奉陪。每次还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毫无怨言,也毫无疲惫感。
就这样,陈庆之跟着梁武帝下了二十几年棋,导致他除了下棋,半点业绩也没有。眼看一代战神就要进化成一代棋神的节骨眼上,终于有了机会。公元525年,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四十二岁的陈庆之有了生平第一次的带兵机会。不过这次带兵只是跟着其他将领去接受叛投,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带兵打仗、舞刀弄枪,基本上就是一个跑龙套的。
交接完工作,梁武帝派陈庆之带领两千人马护送他的儿子豫章王萧综去接管徐州。而北魏也十分看重这块战略要地,派了两员大将带着两万人马前来攻占。便选了个地方安营扎寨,准备进兵攻城。陈庆之得到军报,带领两千人马去对战北魏的两万人。没想到陈庆之的首场实打实的战争,却是以一对十的局面。
北魏的两员大将正考虑着如何漂亮地拿下这场仗,毕竟自己占尽了上风,企图让陈庆之全军覆没,便进行着周密的部署。他们先派了一个叫丘大千的将军到前线应战,其他将领在营内开会讨论战术。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主要是谈一谈,打陈庆之的问题。”
会还没正式开始,就听到丘大千这边喊“报!”
“不要打断我,那么今天的主题呢就是……”
“报告将军,不用定主题了。”
“怎么了呢?”
“咱们的部队全没了。”居然一通鼓的时间内,北魏的两万人马被陈庆之打得全线溃败。陈庆之部队里的每一个人,相当于一人打十个人,并且还赢得轻轻松松。这一仗是他指挥的所有战争中,实力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所以,后面还有更猛的。
公元529年,北魏内乱,有实力的都开始抢占自己的地盘,而没实力的像北海王元颢,就只能先投降他国,再借助他国力量想办法成为本国新帝。于是,元颢拿着当时各国的分布版图,正考虑该投降哪个国家,准备以武相论,能赢他的便直接归顺。最后元颢选的是向梁国投降,萧衍同意了帮他复国的请求,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萧衍大概数学没学好,算了半天,居然让陈庆之只带着七千人马去了,要知道北魏当时号称拥兵百万。这种悬殊的队伍差距,估计在临走时,元颢、陈庆之也不会太待见梁武帝。
“同志们,这次你们带着我梁国的雄雄七千人马,送元颢上路。”
元颢赶紧说:“这也太不吉利啦!”
梁武帝点点头,“是啊,说点豪迈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得嘞,我们还是先走了。”
“让寡人再送完你们人生当中的最后一程吧。”
“您留步吧,再这么送下去,我们还没出发就被您送去阎王殿了。”
“好吧,那我不送了,你们上路吧。”
以上这段对话是编的,纯属娱乐。但历史上陈庆之确实只带着这么点人去攻打洛阳了。而这一次出兵,也成就了陈庆之。
一路上,元颢总想着这事不靠谱,于是出兵不久就自行称帝了,“庆之兄弟,你先走吧。”
“你怎么不走了?”
“你看,我都称帝了”
“你又不是称病了”
“总之吧,洛阳你自己去吧,我给你封几斤官职怎么样?”
“官职有论斤说的吗?”
“我就是想表达一下,你想要多少给多少的意思。”
就这样,陈庆之坚持带领自己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般的北伐。
北伐途中,陈庆之路过睢阳,这个地方的守将是丘大千——陈庆之第一仗的手下败将,这段经历可是给丘大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陈庆之信心满满准备将其拿下,历史惊人地重演了,只不过数量变成了七千对七万,同样是一比十。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了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可一上午,陈庆之就攻陷了三座,丘大千已经开始崩溃了,完全丧失了斗志,举众投降。此时,另一个叫元晖业的倒霉蛋又领着两万人来睢阳,陈庆之一并收服。
就这样,七千人马在北魏国横冲直撞,一路上不少地方就直接投降了。当时的北魏国确实很乱,所有主力基本都去平叛了,名将尔朱荣也不例外。在《魏书》里面,尔朱荣是单独列传的,所以尔朱荣也是一位牛人。他当时很瞧不上陈庆之的部队,“自古以来,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作为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了北魏的腹地,这也太任性了。”于是尔朱荣调动了二十余万主力大军,准备包围当时正在攻打荥阳的陈庆之。荥阳城里的守军有七万,尔朱荣想用三十万对战陈庆之的七千人,这次可真的逃不掉了。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驻有七万守军的荥阳。这段故事在《梁书》、《南史》都有记载,陈庆之曾在进攻前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梁书·陈庆之列传》)说我们人太少了,大家就别想别的了,拼命吧。
《梁书》和《南史》在记载中只有人数上的区别。《梁书》说三十万,《南史》说四十万。但总的结果是一样的,荥阳被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当剩下的二十万大军开始缩小包围圈时,占领荥阳的陈庆之远远就看到了北魏援军到来,压根没想守城,直接亲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居然又赢了。
这场神奇的战争过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传说。据史书记载,陈庆之的三千人狠狠虐待了北魏的二十万援军,大破之。而他可能还不过瘾,又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坐拥一万精锐的虎牢关守将异常果断,连夜潜逃。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并没机会打洛阳,因为洛阳直接投降了。
历时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陈庆之全胜。并且,他的七千部队几乎没有伤亡。陈庆之部队之勇猛难以想象,在史书中描绘得如神一般。所以,陈庆之也因此有了白袍战神的称号。而他的部下也个个身披白袍,所以当时洛阳附近有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如果你看到了白袍部队,可千万绕远点啊!
第五篇:你这样一个女人杂文随笔
金玲是个脾气很大的女人。在工作上着急的时候。
金玲笑起来眼里是一潭清澈的湖水。是谁都没有的纯净。
我发现,金玲脾气大的原因就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生活中艰难的自尊。
说起金玲确是个苦命的女人。她离婚十几年,一直自己租房子住。房租就占据一半的工资,剩下一半要精打细算才可以维持,平时吃喝用度基本都是对付,只狠狠的握住每一分钱。这份工作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她必须要养活自己,还要拼命省下来一些钱。因此,谁触犯了她的工作利益,她会不顾一切的反击。这也是她最后的尊严。
女人本弱,为母则刚。金玲个头娇小,笑起来有花一样灿烂的脸,当她笑的像个孩子时,我知道,是她儿子来看她了。她十几年来苦苦守候的,就是她的儿子。
十几年前,金玲嫁给了她儿子的父亲。而那个男人和他母亲都不把她当人看,瞧不起她偏远农村的娘家太穷。即便她忍气吞声,任劳任怨,还是在生完孩子后不久,被赶了出来。更残忍的是,永远不让她见孩子。
她的娘家也只有娘没有家了。母亲跟哥嫂一起过日子,生活本就困苦,怎能再负担她一个“外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在农村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无家可归的她被迫远走他乡,在一个毛衫厂做一名织衣工。
她勤劳肯干,多苦都不怕,可是最无法忍受的是想孩子。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剥夺一个母亲陪在孩子身边的权利。想念像魔鬼一样吞噬着她的身心,她像疯了一样的加班干活,把自己累到筋疲力尽,倒头就睡,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力去想念。
同时挣到的每一分钱金玲都不舍得花,小心的存着,盼望见到孩子的那一天,能为他倾其所有,以此来释放自己多年来煎熬到疯狂的母爱。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辗转又回到了儿子所在的地方。都说父母在,不远行。然而反之,儿子在哪儿,母亲的心就在哪儿,哪怕她忘了自己,也忘不了心的方向。就像月亮,不管自己阴晴圆缺,都会始终如一的围绕着太阳。
她前夫家知道她回来后,怕她见孩子,竟然找人尾随并恐吓她。她害怕无助的哭泣。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她能依靠的,只有她自己。她拼命学习新工作的知识。可她这样一个连电脑都没碰过的人,连汉字都不会写的少数民族女人,要融入到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岗位,无疑是不可能的。
而她必须留在这里,留在有儿子的城市里。她咬牙自学,黑天半夜的也不下班,哪怕不给工资也不离开。公司领导为之动容,得知她的情况后便不再赶她走。在别人眼里,她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难而退,自己消失。可是她能抓住的,只有这根稻草,她必拼死争取。
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天也不忍心逼死这样一个苦命的女人。慢慢的,她凭自己的韧劲,留了下来,还有了收入,虽然少,但足以让她更坚定。在那一刻,她的眼里,满满的光芒!
金玲儿子渐渐长大,是母子连心的指引,是天意,让他慢慢的也找到了妈妈的联系方式。她们相见了。那一瞬间,金玲认为自己受过所有的苦,都值得!
虽然金玲还受到前夫家人野蛮的阻挠,但是母爱的力量,让她不再害怕。她搬家,换号码,隐蔽自己,但与儿子之间,不会再失去联系!即便不知道多久才能见上一次。
慢慢的孩子上了高中,也找到了一些摆脱家人控制的方法。他会在周末返校那天,提前出来一顿饭的时间见母亲。那是她们最幸福的时光。金玲会放下所有,去给儿子做一顿她认为最丰盛最好吃的饭,哪怕只有一份,她看着他吃。只要能看到儿子的笑脸,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
然而这样一个女人,虽一无所有,但她有最火热的心,和天下最纯粹的善良。
她虽会为了一点工作问题跟同事歇斯底里,但是哪一个同事辞职离开,她都会哭的最伤心。她看见爱吃的东西,会挣扎着说服自己舍得一次,可是最后,却回家煮一碗面条果腹。而娘家人偶尔给她送点好吃的,她却把同事都叫去吃个够。
有一次金玲在路上捡到一百块钱,她问遍了来往的大人小孩,都没人丢钱,她就去路旁店里调监控。可是最后也没能找到认领的人。
虽然这一百块钱能让她生活好久,但她拒绝让自己这么想,哪怕只有她自己知道。最终她把钱给同事抵了午餐费,而且是她一个人亲手做给她们。
而她自己依然拮据,依然为了三块钱心疼。
还有一次,有个她报学习班认识的人,着急用钱向她借,那人知道金玲攒了一些钱。金玲看她急切的样子,想都没想把自己所有钱都借给了她。而这个人迟迟不提还钱的事,急得金玲满嘴起泡。大家提醒金玲催要,钱终于要了回来。可是那人跟金玲却不再联系。
我们提醒金玲,不要让别人利用了你的善良。你生活不易,省吃俭用攒钱更不易。
多少人想给金玲介绍男人让她再成家,不想再看她活的这么苦,碰到任何事都没人守护。可是她的内心有原则,儿子考大学之前,她绝不考虑自己的事,她怕任何一个外人,扰乱她与儿子之间来之不易的幸福。哪怕那一星期只有一小时的相见。
儿子十八岁了,还有几天就要高考。我问金玲要不要跟儿子去大学所在的城市,在学校旁继续租房子打工,那样就可以天天见到儿子了。
金玲却选择不去。她说孩子大了,该有他自己的天地,她不想成为孩子心里的负担和牵挂。她要留在原地,好好的生活。
十八年,一个女人的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金玲已经年过四十。皱纹已在眼角蔓延,瘦小的身躯在劲风中也开始摇摆,她还是一个人,倔强的生活,倔强的守护着她的心中最后的城池。
她还会发脾气,可是她笑起来,却越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