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悖论等,再读康德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2:1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悖论等,再读康德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悖论等,再读康德杂文随笔》。

第一篇:科学,悖论等,再读康德杂文随笔

先来看看科学的和不科学的。

形而上的不同意识形态或信仰的每一个派别都这么说:我是正确的。有一些派别更是宣称:自己是“科学的”,言下之意是,别家的都是不科学的,不科学,当然就是错误的。科学,这个定义含糊的词成了战力的判准。

为什么都能有底气的说自己是正确的?

通过预设的前提,比如神-上帝;业报-轮回;大同世界;英特纳雄耐尔……等,再用形式逻辑的严密推演,都能推导出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形式逻辑的特点是:前提不必为真,只要形式对头就行,即推理过程符合形式逻辑的“规矩”。所以,形式逻辑是只能证明,不一定能证实,即逻辑上说得通,现实中不一定有符合逻辑推理结果。因为预设的前提是“想象”,假设的,是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所以能自圆其说,而一旦预设变了,那么后面的逻辑推演就跟着大错特错。比如,先确认这世界存在轮回,业报,这是非神创论佛教的世界观前提,然后用一神论(即神创论)的上帝来推演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两个前提风马牛不相及,被你硬是混合起来,接下来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怎么回事?

重温一下康德的“二律背反”,举第一组为例:

正题,说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是有限的;反题,说宇宙在时间上没有开端,是无限的。

如果承认正题,那么时间在宇宙在开端以前是没有的,问题来了:没有时间的宇宙是如何度过没有时间的那段时间?没有时间的宇宙怎么产生有时间的宇宙?说宇宙的时间是有开端和有限的是不可能的,所以,时间只能是无限的,没有开端的;如果承认反题,但我们说事情只能是分时间段来说的,只能是“到某一个时间点上”,无限的,没开端的是不能描述宇宙中任何事情的,所以,时间只能是有限的,有开端的。

这两个证明单独来看都是正确的,但放到一起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成了悖论。

为什么?

先来看看知识是怎么形成的。

毫无疑义,人们都承认:知识不是凭空想象得到的,一定是来源于感觉经验。

问题来了,人的感觉经验常常是不靠谱的,很容易出错,同样一件事,不同人的感觉常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经验结果,比如盲人摸象。这么一来,岂不是科学知识也变得不靠谱了?

看看康德是怎么说的。

(先声明:康德的解释不是唯一,是不是“真理”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在这儿引用只是我觉得老康说法有道理,能接受,仅此而已。)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做了解释:有了感觉经验,然后靠“理性”的“加工”才能形成知识。

理性,康德用了“先天的”来描述。先天的,词源来自于拉丁文,原意是“不含感觉经验”或“不是从感觉经验得来的”,由“前件推出后件”的,即后一个命题由前面一个命题推导而得。所以,有西方学者干脆把康德的“先天”说成是“逻辑的”。有道理。

先天的理性,康德说,就是“纯粹理性”--不含任何感觉经验“杂质”。

所以,科学知识是由纯粹理性和感觉经验而得。这么一来,经由理性把关、加工,科学知识,即人类的认知就不是那么不靠谱了。

但是,康德告诉我们,理性不能滥用,理性只能管理源自感觉经验的东西,不是感觉经验的东东,理性没有权利去管理,即没有权利去“加工”推理啊什么的。一旦理性僭越,去管理非感觉经验的东西,那一切将乱套,悖论由此产生。

什么是“非感觉经验的”?康德说,是比如神、上帝;无限的;大同世界等等,当然也有我们熟悉的“英特纳雄耐尔”;印度教,佛教的轮回,地狱,天堂等等。这些东西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感觉经验,因为我们不可能感觉到这些东西,这些概念只是我们为了某种目的而想象出来的,只是一个理念而已。我们如果用理性的逻辑去处理,推演这些非感觉经验“想象”出来的理念,将乱套。比如前面提到的二律背反中的关于宇宙,时间的“无限”等不是感觉经验得到的概念,“无限”只是我们为了思考而想象(假设)出来的一个概念,然后我们用理性逻辑去处理这些想象出来的东东,理性一“僭越”,立马产生矛盾,也就是悖论。

知识源自感觉经验和理性;理性有自己管理权限:感觉经验;不能僭越自己的权利范围,管理不该管的事情,否则就会形成悖论。而科学是理性的,是处理我们感觉到的所有现象的,理性科学去处理不是来自感觉经验的形而上的概念,结果一定是悖论频出。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要告诉我们的。

我们看到,宗教、各类主义信仰等等,但凡信仰都必定要假设一个前提,作为信仰的基础,这个基础当然不是感觉经验的,超出了理性的权限,所以,我们不能用理性去评价,去说三道四,这么做了,只能产生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

这是因为,凡是观念,理念,即不是感觉经验的东西有可能被证明,但不能被证实。比如,上帝、神;无限的;美妙的极乐世界等等,可以先预设它们存在,然后从假设的存在出发进行逻辑推理,给予证明,这些证明可以很完美(比如奥古斯丁,托马斯,现代的斯宾若莎等都给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但无法证实(现实中也有很多无法证明,但确实存在的事情)。而科学的是理性的,不但能证明,也一定,必须得到证实的。

到这儿,有点头脑的都会问:用理性去证实一个想象出来的概念,怎么可能?但现实是就是有人认为“有可能”,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为形而上的概念,争吵不休,科学的,非科学的,伪科学的等等大帽子抛来抛去,谁也说服不了谁,那是当然:我说牛,你道马,哈哈!

回过头来说“正能量”。

能量被按上正负会怎样?

物理学告诉我们,能量是标量,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如果将能量规定为矢量,即有方向和大小,那么就是说:在一个能量场中,只有某个方向有能量,而其他方向方向是零或反向,这怎么可能?因为你不能说一个能量场中,某一事物同时受到拉伸或挤压,同时被甩开而又被拉回……所以,能量不可能是矢量。

再把能量用到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群上面,并规定了正负方向,即开心和不开心,我们能感觉到的现实是:基督徒认为基督教的教义对自己是绝对的正能量,有愉悦感,是正能量;而佛教徒则认为佛说是正能量,你那个基督教不算,我听了感觉不愉快;某个主义认为自己的学说是正能量,其他的信仰都是个屁不如……

显而易见:被认定的“正能量”的对不同信仰或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群而言则是负能量。问题在于,谁都能证明自己信仰的“能量”能让自己愉快,而别的通通是负能量。有趣的是,他的正能量用到你家身上,立马变成“负能量”。

康德是怎么看的?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到两个对立的概念:自然和自由。

自然的,一定会发生的(哲学家常用“实然”的来等同于“自然”),没有自由。比如苹果熟了一定会落下来;在咱的纬度,春天过了,一定炎热的夏天,绝对不可能:苹果砸的头疼,往上落去吧;嗯,今年春天蛮舒服的,那就多几个月吧。

所以,自然的也就是必然的。

自由的是自然的对立面,可以选择。康德说,诸如意志,动机,善恶,德行、幸福等等是自由的。

动机推不出一定的结果,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多了去;当然,结果也不能反推出动机来。一个人很不幸福,不能推导出这个人就是恶人,不善,没有德行;反过来,一个毫无德行的恶人不能推导出他(或她)一定不幸福;也不能推理出有德行就一定幸福。

也就是说动机和结果,善恶,德性和幸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人的情绪快乐与否跟人的意志相关,意志是自由的,愉快和痛苦因人而异,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科学的是不自由的,前提和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能用理性进行推理而得到结果,所以,科学是必然的。

用必然的去推导自由的,比如,能量本来就是一个标量,是科学必然的,而人的情绪可以有快乐与痛苦,是自由的。为了能自圆其说,给能量按上一个自由的正负属性,等于用一个必然的概念去推理自由的结果,而得到的结果当然是莫名其妙,笑话百出。

当然,《实践理性批判》康德是从道德引申出宗教的话题,对自由,康德有更深层次的论述,道德的绝对命令引申出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等等。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第二篇:等一场花开杂文随笔

我在阳春三月,等一场花开。我知道,很快就可以如愿以偿了。

喜欢桃花,莫名地,就是无来由地喜欢。仿佛与之有着前世未了的缘。不然我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月,怎么恰好就是在桃花朵朵盛开的三月?

儿时的门前有一棵桃树,每逢春暖花开的时刻,我总会不忘采撷几支,然后用一个装了水的透明玻璃瓶把它供养于其中,不知道桃花是否曾因此埋怨过我的任性和无情,彼时却只是觉得别有一番趣味。

现如今,儿时的桃树早已无踪无影,可是它所留给我的美好回忆,却芬芳了我整个的童年时光。有些美好,总是难以忘却,有些时光,总是值得用心收藏。

桃花的芬芳会陪着我走过春,经过夏,再到秋和冬,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最后直到我老地再也忆不起的那一天。

去年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顷刻间,不知迷倒了多少怀春的小姑娘。大街小巷,追剧之风空前火热。很多人甚至不惜破费银两,也要提前购买剧情,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

打动我们的不只是男女主人公纯美而又传奇的爱情故事,当然还有十里桃林那粲然绽放的桃花。一簇簇,一朵朵,美地恍惚,美地迷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它不开则已,一开就泛滥,一开就艳到荼縻。那么令人心驰神往,那么让人意醉神迷,看着看着,竟不由得出了神,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瞬间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没有什么比站在一棵开花的桃树下更像前世了。那粉扑扑的桃花,素衣人……就那样痴傻地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来了三生三世命中注定爱着的女子。多么唯美纯净,多么诗情画意的一幅画面啊!

也是在去年,在杭州的西溪湿地,见到了一排排一行行的桃花笑靥如花,盛情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瞬间,就被它们轰轰烈烈的热情感动地热泪盈眶,也被其旺盛的生命力震撼了。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正的置身于花海之中,才可以体会到那种别样的迷醉吧。

不用说,自然不会错过与之合影留念,让美好在瞬间定格,让光影留住永恒。

鲍昆说:“凡爱花的人,比那些见到鲜花无动于衷的人,总是更多一些人的情感。”难怪我的情感如此丰富呢!

有一天,随手翻看着《诗经·周南·桃夭》,无意看到其中写着: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瞬间,有一种心动的感觉,于是改了名字。愿此生也如桃花一般,夭夭地绽放;愿此生也可如桃花一般,永远热烈着、曼妙着、粲然着。

第三篇:《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

科学,无穷无尽,许多深奥的道理,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正探索着。从《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至今为止世界上一直在争论的科学原理。

这本书上的原理看上去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像一些常用的语言、一些故事、一些名人名言,甚至是“1+1”这样的,都有争论。还有的是以前的科学家们设计的一些题目,都令人琢磨不透。比如数学上的“梅比乌斯带”,不用翻面就能走过所有的面,我也一直想不通,看了书上的详细解说,这才弄明白了:把一个长纸条弯折成一个圈,在接头处,把一头转动180度,就形成了。也就是让这个圈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起来,就能走通了。

还有一些可以欺骗眼睛的图片,我在电脑上查阅了,真的感觉那图片在动,没想到竟是近代科学家设计的。比如三根柱子,在墙的映衬下,看上去很像是方的,但仔细一看,发现是圆的。还有一幅图,在一幅图里,有些人,一开始数是13人,然后他把部分人的上身换了一下,看上去没变,但你再数确实12个人。更有一个最令我不解,就是五个大圆花,你盯着它看,发现它在转动,而实际上他没有转动。看了这么多的悖论,我有很多感想。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去证实原理,去弄清自己的疑问。还要爱发明创新,多动脑,让自己的思维出类拔萃。

第四篇:别不相信科学杂文随笔

三年前的清明节,我照旧从城里回老家祖坟上扫墓祭祖。我刚走进弟弟的家门,弟媳便对我说:“前街的三哥走了!”

“三哥他去哪儿了?”我满不以为然地问道。

“他死了,昨天死的!”弟媳见我不明白她说的意思,解释说。

我们老家对老年人的“死”,不说“死”,说“走了”。三哥和我同岁,才74岁,在我看来,还年轻着呢!再说他身体好像比我这个老坦克兵的身体还好。所以根本不会往“死”处去想,所以才以为他去了哪儿。

“没听说他住院啊!”我不解地说。

“听说昨天早晨起来,他感到浑身没劲,就对三嫂说:‘饭你自己做吧,我浑身没劲,想再睡一会儿。’三嫂让他去看医生,他说没事,睡一会儿就好了。等了一个多小时后,三嫂见他不动弹,问他话他也不回答,知道事情不好,这才让二儿子打了120急救电话,但等到县医院的救护车来到时,医生说已经晚了,已无法抢救。就这样走了,说是心血管病,我也不懂。”弟媳惋惜地说,“哥,上完坟回来,你去吊个孝吧。”

“我知道。”我说,“三哥不胖不瘦的身材,地里家里的活全由他干,没想到他倒走在老病号的三嫂前头。在我回到广平的30年间,足足有200斤重的三嫂,坐在哪里,就没有见她动弹过,她反倒比三哥长寿,真不可思议。”

“自从三哥从供电局退休后,他们家的饭都是他一个人做。三嫂从来不下厨房的。”弟媳说。

我上完坟回来,就到前街给三哥吊孝去了。吊完孝我到内室安慰三嫂,要她节哀,注意自己身体。小春是他们的大儿子,在城里供电局上班,见我去安慰他妈,他也陪着说起话来。

“三哥平时都吃什么药?”我说。

“他什么药也没吃过。”三嫂说。

“我见好多报纸上都说,人过五十岁后,血液就会变稠,会产生斑块。吃阿司匹林,可以使这些斑块不流动,就不会堵塞血管了。”我说,“三嫂,你也是应该吃阿司匹林的!”

“我一直在吃,是医生开的方,一瓶100片的那种,每天早饭后服4片,10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

“三哥咋没吃呢?”我说。

“每年查体,他各项指标都正常,所以也就没吃什么药!”小春说。

“每年的查体,都没有血粘稠度这一项。专家的话是有道理的,只有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才能避免血粘稠度带来的风险。”我说。

“你三哥不信这个,家里整天放着几瓶子阿司匹林,让他吃他就是不吃。”三嫂难过地说。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小春叹口气说。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三哥的家。

时隔一年,85岁的堂嫂突然因脑血管病瘫痪在床,失语,不省人事。患病前身体好好的,还能带重孙子,做饭,干农活。身体不胖不瘦,给人一种既干练又精神的感觉。从来没吃过什么药。当然阿司匹林肠溶片也没服用过。而堂哥身体胖胖的,又食道癌手术过,经常看医生。多年来,他一直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每天早饭后,那种100片一瓶的,也是服用4片。如今他都是快90岁的人了,仍然健康的活着。就是因为他每天早上服用了4片小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

您别不信,我的静脉十几年前就查出来有斑块,就一直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过我没像三嫂和堂哥那样,每天早饭后服用4片。而是每天早饭前20—30分钟服用3片,也服用过2片。当然我这样做,也是根据权威医生的意见改变的。因为我认为他们讲的有道理。如今我都77岁的人了,年年查体,各项指标都在标准之内。

有的人浪费健康,去赢得财富,然后又浪费财富,去重建健康。这是何必呢!我们何不一开始就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去赢得更大的财富呢?要不然,后悔莫及。撇下十几亿、几十亿的资产,40多岁就倒下去的董事长,恐怕有几位了吧!这样倒下去的无名人士,谁又能知道是多少呢?相信科学,就一定会有健康的明天!

第五篇:可惜没能等到你杂文随笔

曾经觉得一个人挺好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开心时笑,难过时哭。享受孤独,喜欢上寂寞。

那是我没遇到过我喜欢的人,现在呢?觉得一个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逐渐厌倦了孤独的滋味,被寂寞追着,心酸的时候无人诉说,喜悦的时候无人分享,才发现一个人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不曾想过山盟海誓,轰轰烈烈,只想在平平淡淡体会最纯真的感情。热烈的感情就如同烧开的水,会飞速消散,逐渐降温,在最后就形同陌路。平淡生活中,感情就如酿酒愈久弥香。

感情中最重要的,我想就是有个人平时陪你吵吵闹闹,嬉笑怒骂,然后陪你走完一生吗。在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不能陪你一生,那只是一种痛彻心扉的伤害。

我是一个吝啬的人,不敢付出感情,害怕受伤。但是初次见你时,心中压抑许久的感情,犹如山洪爆发,冲破了关卡。可惜还是没有等待你。

身边的许多朋友,都说现在还年轻,玩玩的话要趁早。我只想说,不是我不玩,是我不敢,不想,不情愿。一个人的感情就这么多,就为了玩玩吗?我付出了真心而你却只是玩玩,这样的结果我接受不了。到最后是谁玩弄了谁呢?感情这东西,谁玩弄她,谁就是在玩弄自己,作贱自己。

可惜等了这么久还是没有等待你......

下载科学,悖论等,再读康德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悖论等,再读康德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在这里等春暖花开杂文随笔范文

    好久没有写文字,看着手机屏幕不知道该怎么来拼凑我的语言。民谣在耳边轻轻的浅唱,突然黑了的屏幕印出一张自己都陌生的脸。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模样心里且藏着一张清......

    再读《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再读《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印江实验小学: 任凤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一本好书胜过一顿丰盛的晚餐。在学生时代枕头下时时几本喜欢的书放着,每晚睡前最后......

    不该放弃,静等过去杂文随笔范文

    现实和理想总是有段距离。信心高涨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距离并不遥远。也许那时候是站在理想的边缘在看理想吧。当你开始行动,就一脚踏进了现实,站在现实里看理想,是那么遥不可及......

    只要我愿意等,总好过没可能杂文随笔

    那年说着爱到老爱到死的人今年都已经是别人的人随便谈起的故事总有几分认真谁敢说自己不是曲中人“我不爱你”这是唐铭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事实,但他有天说:“肖冉,要不我们努力......

    科学的定义杂文随笔(优秀范文5篇)

    一个概念没有得到说明,或定义不清,在没有得到统一认识-哪怕是暂时的-前提下就如此被频频使用,让我很茫然。按照我的认识,意见不同的双方要讨论一个命题,必然要对自己使用术语概念进......

    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

    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

    存在杂文随笔

    我不存在于此。不,不是说没有存在,而是存在不在此地的意思。通常的,我们会认为,存在即身体的存在。只要身体在这,你就依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是认为,存在不单指肉体,还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