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的定义杂文随笔
一个概念没有得到说明,或定义不清,在没有得到统一认识-哪怕是暂时的-前提下就如此被频频使用,让我很茫然。
按照我的认识,意见不同的双方要讨论一个命题,必然要对自己使用术语概念进行说明,也就是对判定对方错误时所使用的判准,进行说明;或意见不同双方就某一词语的概念,定义达成一致,哪怕是暂时的一致,讨论才能进行下去,不然就一定会风马牛互相搅成一团。
比如罗素与红衣主教辩论关于上帝存在与否进行辩论,由BBC现场电视全球转播。红衣主教一开始提议:因为讨论的是上帝,所以,你我有必要就“上帝”一词进行定义,双方就“上帝”的定义达成一致,哪怕是暂时的,讨论才可能继续下去。罗素立马同意,辩论没有输赢,却让人享受到了精彩的理性论辩过程。
现在,“科学”一词在这儿被广泛使用,却看不到明确的定义,这让人非常遗憾。我觉得使用者应该及时的将自己的“科学”定义公布出来,这样就能更强有力的证明自己命题的准确。
把五年前一老帖子中一段话引述过来:
科学的定义是什么?法国百科全书说“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我国的辞海说“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诸如此类的定义举不胜举,为什么一再出现科学的定义呢?因为这个词似乎展现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朦胧的完美性。哲学家和现代的科学家们(对于科学家,我的理解是,有一定自然科学知识,在某一自然学科方面曾做出过被公认的有成绩的哪一类人)都曾试图给科学下一个定义,似乎都没有成功。我想问题可能是出在人们对“科学”的期望值过高,高到只要能祭出“科学”二字,就能击败一切反对自己的理论和以后可能出现的理论。这不是凭空而说的,常常能见到人们这样指责持不同见解的“异端”:“不是科学的态度”、“反科学的”、“伪科学”等等,就是这个原因。
就拿上面几个定义来考察一下:
比如法国百科全书的:“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如何分类才算是正确的呢,或者说是科学的呢?分类之前,你必须先证明你的分类是“科学”的,如果分类有错误,那么下面一切都将是谬误。这个论证显然是用结论证明前提的循环论证,通不过。
“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规律?你怎么证明你所揭示的是事物的规律呢?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另外,所谓“揭示”肯定是要通过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说明,揭示,那么你看到的现象是真实的吗?现象全部没有遗漏的展现在你的面前了吗?如果有遗漏,那么揭示就会发生偏颇,也就不“科学”了。至于辞海的那个定义更是不用多费笔墨来绕弯子了,定理、定律是在不断的被推翻或更新之中。《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定义有着同样的问题:怎么来证明你所看到的规律是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规律呢?你必须来证明你所确定的规律,这就又回到“科学的证明”的老问题上面来了。相比之下,达尔文的定义比较切合实际,整理事实,也就是只能整理已经掌握的事实,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接下来的问题可能就是: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事实,很可能推翻你已经得出的“科学”论断。
那么我对“科学”的定义是如何呢?
有一段话说的很精彩:“科学是暂时可被知而还没有被推翻的知识”我们称作“科学”,是存在一定的时空中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可知的认识。暂时还没有被推翻掉的知识叫作科学。所以科学里面许多的定律,被另外一代,或者另外一批,新的一代的科学家,新的发现淘汰掉的时候,原来被认为是金科玉律、绝对没有错的科学“成果”,一个一个淘汰掉,由新的取而代之。所以,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不过是对被造界的物质范围里面暂时一些,可靠的,但不是绝对的知识。
“暂时的”,“不是绝对的”说明了科学也有局限性,也有不可回避的不足,当然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滥用科学来定义某些事情、现象;滥用科学来证明某些事物,现象,不可避免的会掉入逻辑的错误中去,因为首先“科学”这个大前提就是个不确定,有条件的命题,后面的结论的正确性就会大打折扣了,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认同:真理是科学的充要条件,而科学只是真理的必要条件而已。
这是我对“科学”的认识。当然是我个人的认识。所以写出来,就是为了求得更让我信服的概念表述或更准确的定义,能证明“科学”就是判断命题正确与否的判准,或就是真理的代名词。
第二篇:别不相信科学杂文随笔
三年前的清明节,我照旧从城里回老家祖坟上扫墓祭祖。我刚走进弟弟的家门,弟媳便对我说:“前街的三哥走了!”
“三哥他去哪儿了?”我满不以为然地问道。
“他死了,昨天死的!”弟媳见我不明白她说的意思,解释说。
我们老家对老年人的“死”,不说“死”,说“走了”。三哥和我同岁,才74岁,在我看来,还年轻着呢!再说他身体好像比我这个老坦克兵的身体还好。所以根本不会往“死”处去想,所以才以为他去了哪儿。
“没听说他住院啊!”我不解地说。
“听说昨天早晨起来,他感到浑身没劲,就对三嫂说:‘饭你自己做吧,我浑身没劲,想再睡一会儿。’三嫂让他去看医生,他说没事,睡一会儿就好了。等了一个多小时后,三嫂见他不动弹,问他话他也不回答,知道事情不好,这才让二儿子打了120急救电话,但等到县医院的救护车来到时,医生说已经晚了,已无法抢救。就这样走了,说是心血管病,我也不懂。”弟媳惋惜地说,“哥,上完坟回来,你去吊个孝吧。”
“我知道。”我说,“三哥不胖不瘦的身材,地里家里的活全由他干,没想到他倒走在老病号的三嫂前头。在我回到广平的30年间,足足有200斤重的三嫂,坐在哪里,就没有见她动弹过,她反倒比三哥长寿,真不可思议。”
“自从三哥从供电局退休后,他们家的饭都是他一个人做。三嫂从来不下厨房的。”弟媳说。
我上完坟回来,就到前街给三哥吊孝去了。吊完孝我到内室安慰三嫂,要她节哀,注意自己身体。小春是他们的大儿子,在城里供电局上班,见我去安慰他妈,他也陪着说起话来。
“三哥平时都吃什么药?”我说。
“他什么药也没吃过。”三嫂说。
“我见好多报纸上都说,人过五十岁后,血液就会变稠,会产生斑块。吃阿司匹林,可以使这些斑块不流动,就不会堵塞血管了。”我说,“三嫂,你也是应该吃阿司匹林的!”
“我一直在吃,是医生开的方,一瓶100片的那种,每天早饭后服4片,10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
“三哥咋没吃呢?”我说。
“每年查体,他各项指标都正常,所以也就没吃什么药!”小春说。
“每年的查体,都没有血粘稠度这一项。专家的话是有道理的,只有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才能避免血粘稠度带来的风险。”我说。
“你三哥不信这个,家里整天放着几瓶子阿司匹林,让他吃他就是不吃。”三嫂难过地说。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小春叹口气说。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三哥的家。
时隔一年,85岁的堂嫂突然因脑血管病瘫痪在床,失语,不省人事。患病前身体好好的,还能带重孙子,做饭,干农活。身体不胖不瘦,给人一种既干练又精神的感觉。从来没吃过什么药。当然阿司匹林肠溶片也没服用过。而堂哥身体胖胖的,又食道癌手术过,经常看医生。多年来,他一直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每天早饭后,那种100片一瓶的,也是服用4片。如今他都是快90岁的人了,仍然健康的活着。就是因为他每天早上服用了4片小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
您别不信,我的静脉十几年前就查出来有斑块,就一直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过我没像三嫂和堂哥那样,每天早饭后服用4片。而是每天早饭前20—30分钟服用3片,也服用过2片。当然我这样做,也是根据权威医生的意见改变的。因为我认为他们讲的有道理。如今我都77岁的人了,年年查体,各项指标都在标准之内。
有的人浪费健康,去赢得财富,然后又浪费财富,去重建健康。这是何必呢!我们何不一开始就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去赢得更大的财富呢?要不然,后悔莫及。撇下十几亿、几十亿的资产,40多岁就倒下去的董事长,恐怕有几位了吧!这样倒下去的无名人士,谁又能知道是多少呢?相信科学,就一定会有健康的明天!
第三篇:家优秀杂文随笔
结婚了,我有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依靠,有了我对今后生活的向往。小妹依旧没有去处,只能跟着我一起来到了婆家,准确的说,不是婆家,是婆婆以前住过的家,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婆婆的家。
我重新从县城回到大山深处,我的家,还可以看到一弯清亮的清江水,这里的山更高,更大,更闭塞。两眼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大山,一直延伸的天的那一边,不过山是碧绿碧绿,山高,云雾萦绕,是出产茶叶的好地方。从山下到山腰,无处不在的茶树,满载着山里人的对明天的期望。
我从一个工人,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农民,原来我是种植水稻的农民,现在又成了一个茶山的主人。依旧是养猪喂鸡,现在不用再下田插秧割稻,现在是除草摘茶。
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我已经成为了母亲,我已经延续了老一辈的梦想,虽然我的父亲母亲不能看见他的外孙,我想,他们在天的那一边,一定会看见我们,看见他们的孙子,他们会那么欣慰,我期待着他们的祝福,我的心顿时酸疼起来,眼睛被泪水充满,泪水慢慢地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老公抱着自己女儿,久久地看着,他跟她说话,可是她听不懂,一双大眼睛呆呆地看着爸爸,可能女儿这时候会想,爸爸为什么那么高兴,为什么爸爸眼里一样含满了眼泪,他眼泪没有流下来,始终在眼眶了晃动着,爷爷奶奶你们睁开眼睛看一眼吧,只要看上一眼就可以,这就是你们的孙子,这就是你们的希望。
女儿要喝奶,我们要吃饭,老公又继续出门打工。现在的小妹就是十年前的我,十年前我做的一切,她重新拾起来。
日子过得真快,女儿会跑了,女儿上学了,女儿的学习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也不会输给大部分人。我没有读过几天书,不能让我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我们全家离开了心爱的茶园,我们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山里人做梦都想来的地方。女儿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初中学习不错,高中竟然考上二类靠前的学校,市二中。
在这里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家,不过这不是真正意义的自己家,我们是寄居在别人的家里,是一个当地农民的家,看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拥有一套正真属于我的房子,我自己的家,我以后的安身之地。我不想回到大山里的家,我们在这里奋斗了那么多年,我们应该属于这个城市,我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第四篇:优秀的人杂文随笔
坚持努力的人,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大器晚成。真正优秀的人,从不假装努力。
三年前高考结束后,我便整天提着一颗心,虽然知道自己凉了,但还是期待好运气的降临。成绩出来后,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她要复读。她考的比我好,至少可以进一本。当我拿着二本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到处游玩的时候,她还在曾经的教室里努力拼搏。
第二年高考结束,她打电话告诉我她考上心仪的大学了。当看到她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即为她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失落。大一一年来,自己完全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到处浪,把学习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记得当时朋友让我跟她一起在奋斗一年。我说:不了!复读一年就有点迟了,我不想在过高三压力三大的日子了。你考的还不错,为什么还要白白浪费一年时间呢。她说:因为梦想。
她坚持自己的梦想,她说:复读一年,虽然会迟一年上大学,但会考得更好。我想去心仪的那所大学,我不想将就。
而我放弃梦想,选择安逸的大学生活。
优秀的人,在得失取舍面前,总是盯着最主要的目标,哪怕时间上延迟一点,也在所不惜。不迁就,不敷衍,按照自己的节奏,抵挡住眼前的诱惑,朝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用时间换空间,换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觉得自己很是汗颜,大二的时候,想改变一下自己,每天假装自己很努力的样子。每天早上起床背单词(其实一个都没记进去),有空就去图书馆(其实是去蹭网的),上课提前半小时占个好位(仍然偷偷玩手机)……
大三了,看着自己的朋友圈,全是背单词,看书,图书馆的影子,评论里全是别人的赞美。越看越觉得无地自容。反思大学生活,我一直在原地踏步,马上就要实习了,再马上就要工作了,而自己什么都不会,越想越觉得恐慌。
曾经那些看似努力的经历,只不过想获得更多肯定与支持。曾经以为那些点赞和评论就是对我努力的认同。到底有没有真的努力,自己心里最清楚。可以骗自己一阵子,但骗不了一辈子。
大二的我只不过是在寻找别人对我的认同感,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在可控的范围内把自己的努力放大,得到一定的自我满足。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对待努力真正的态度,是脚踏实地,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她的大一生活不像我如此荒废,而是在实现进入心仪大学的目标后,很快便进入另一个目标的奋斗中。进入大学之前,她便规划好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考了该考的证书,也学好了自己的专业。对比之下,我却连四级也考了两次。
被优秀的人熏陶久了,自己也想做一些改变!
我删了自己曾经的朋友圈,将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统统清理掉。这一次,从头开始努力,不在为表面的浮夸,而是认真的。
第五篇:选择优秀的杂文随笔
昨天夜里,拨通了一个朋友的电话。
大概是很久没有和人好好聊天了,两个人都是滔滔不绝。
聊到最近的境遇上,她微微叹了口气,说觉得自己不够好,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更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很迷茫。我笑笑说,这是大多数人的状态啊。
其实她已经很不错了,作为一个颜值非常在线的小姐姐,以前只是在微博上不温不火地发照片,后来就开始逐渐有摄影师找她约片,再到最近,她已经接触到一些很出名的摄影师和模特,眼界和遭遇都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我本以为这是她一直梦寐以求的网红之路,没想到一向自信的她却突然毫无底气,接触到更专业的圈子,她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青涩懵懂,以前引以为傲的资本在对比之下顿时暗淡无光,想想别人科班出身,自己顶多算个半路出家,就不由得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即使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有潜力,推荐她辞去本职工作做平面,也依然无法消除她的焦虑。
从没想过自己能走一条新的道路,也从没想过自己能让自己的爱好成为工作,机会来了,我该如何选择?
这种纠结,每个人都会有吧。
大学的时候血气方刚,理想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满脑子都是改变世界走上人生巅峰,等到毕业,被现实狠抽几个耳光之后又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平庸,于是开始安心接受命运的摆布。但人的一生总会出现几个契机,在某些时刻会有一些新的选择突然跳出来,打你个措手不及,而且转瞬即逝,这个时候站在人生岔路口的自己,是最纠结焦虑的。
其实,没有必要因噎废食的。
毕业的时候一度想去干销售,因为回报和付出相对成正比,充裕的薪资也能满足我的购物欲,但是考虑到政策原因我觉得好景不长,所以选择了更安稳的国企。结果,同期选择了销售的妹子现在虽然面临着政策打压,却也拿着数倍于我的工资过得很滋润,让我羡慕不已。没去体验过之前,所谓的风险和困难都是不够真实的,只有上了战场,你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
最近一个前辈向我传授经验的时候说“你们90后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用低概率事件代替总体,然后给自己架设壁垒,自我设限。”想想不无道理,我们总是标榜自己少年老成,眼界很开,什么都懂,随口都是一句大道理,可是我们也确实喜欢用自以为成熟的逻辑,伪装成懒惰和胆怯的理由,因为看透了本质,所以不屑参与,其实是带着一份可笑和幼稚的,你看到的世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世界,没有调查永远没有发言权,没有尝试就更不可能成功。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没什么可害怕的,毕竟我们还有资本,我们还年轻。
未来虽然是00后的,但是现在还是我们90后的,虽然已经集体奔三,但是还远没到中年爬坡,身挑重担的时候,为什么要那么趋利避害呢?为什么要那么畏首畏尾呢?无论我们想尝试什么,去做就是了,即使最后失败了,不就是耽误一两年结婚生子么?
我们谁也不缺在社会中唯唯诺诺的两年工作经验吧,你的家里应该也不缺这两年的钱。
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刚刚毕业,稚气未脱,工作平庸,还未上升,经济拮据,不能养家,没有悲观,却也毫无热情。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那真的可以好好想想有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你的选择,只关乎你的人生。
总有身边的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啊?我刚工作的时候工资还没有你的一半多啊云云,年轻人刚开始都这样,以后就好啦。这种时候我真的只能尴尬笑笑。
我为什么着急,因为我只想一夜暴富,因为我虽然还年轻,但是青春不等人。
工作的横向对比应该是同龄而不是工龄,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你晚工作两年就多等你两年结婚,你的父母也不会因此年轻两岁,领导更不会对你多两年的审视。所以永远要跟同龄人比,无论他们是高中就参加工作的老手,还是刚从学校走出的新人,而超越他们的最快方式,就是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投入自己百分百的热情,最后即使不成功,至少还有个理想可说,不至于面对别人的时候,在平庸中尴尬地低下头。
当我们面对选择,应该庆幸的是,我们还有选择,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