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首不过大梦一场爱情诗歌
浅夏,晚风袭袭,
小径上的香樟树,被风儿吹得飒飒地响,千万片叶儿似乎在私语着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只是它们在摇头,在叹息。
曾经美丽的相遇,已被错翻阅,曾经,一词一赋的深情,终是被辜负了。
岁月在悄然流逝,书已被读到无味。
一个女子,今夜,把那一抹桃花的暗香揉碎。
路边,蔷薇花还寂然地开在那,只是一场花事已开到了荼蘼。
细瞧下,那枝头还残留几片花瓣,固执地不肯凋落。
那已残的花瓣里,是否还暗藏着思念。
凋零吧,别不情愿,所有的红尘往事啊,回首,不过大梦一场,夜阑人静时,谁人能看透那旧梦。
一念间,心口已隐隐作痛
这一季的花事,终是,落花一层,泪一层。
第二篇:千年不过三杯茶爱情诗歌
有人问,千年有多长
我想了一下,也不过三杯茶的时光
千年里,三世时光太过巧合总是遇见你,几经离去
一世在客栈,花季相遇
我背着书,你背着素琴
同饮一壶酒
三言两语,彼此如此熟悉
一世在山亭,秋色迷离
我有了名之枷锁,不可脱身
你琴技一身,纯洁可人
最后一杯茶,愿你别走
我没有了初心
二世在道上,雨季恰逢
你没有打伞,我成为你打伞
同淋一场雨
我认识你,这一世想陪着你
二世在路口,天寒霜冷
你执意要走,姻缘似无
原来遇到你晚一段时间
我倒了两杯茶,为你饯行
遗憾未有早邂逅你
三世在梦里,花季里的雨季
花围成伞,你在伞下涕泣
我不想再错过你
你抱住我,期望不再相离
三世的梦外,有梦里结局
我愿你为你,不止此时
相遇相知相爱,我和你
我沏了半壶茶,交杯饮
你还是如此美丽
三杯茶,三世情
喝尽时间,尝到爱情的美丽
等你只用了三杯茶的时间
千年不过三杯茶
第三篇:一场输了的游戏爱情诗歌
爱情就像一场狩猎
你就是那狡猾的猎人
或攻或守或用苦肉计
眼睁睁地看着我逃亡挣扎与沉沦
当心被捕获
你便得意炫耀
以胜利者的势态高高在上
爱情是否是一场游戏
谁付出了真心就输了
在意的多了,心慢慢冷了
退让的多了,情就变淡了
爱让人变傻,我愿意成为你的傻瓜
但当我的爱变成了被胁持的武器
我不得不醒悟
我们的爱是否本身就是个错误
我可以爱你为你不顾一切
我也可以把你放弃
即使心会疼到窒息
爱人的心不容践踏
那也是一颗高贵的心
只因爱你才低至尘埃
此去经年
或许还会不自觉想起
远去时光
或许终将伤痕抚平
爱情里面没有将就
我不能容忍一颗不珍惜的心
第四篇:梦一场爱情诗歌
你出现在我身旁我却没有设防
你给我枯萎的生活带来了芬芳
从此面前的君郎
梦里的脸庞
不能遗忘
你说只为了旧人安危方显锋芒
你说这一生只与一人地老天荒
从此面前的君郎
梦里的脸庞
心里的伤
时常独自冷风里神伤
暗夜里闻情花多么香
也许你脸上的笑容有温存
可心里没我容身的地方
我甘愿用一生
爱这一场
用我芳龄韶华换你一世福泽绵长
不要放弃
你的痴狂
痴狂的是有真情不能抵挡
我甘愿用一生
爱这一场
你不知道死在你怀里的我多漂亮
回她身旁
继续疯狂
愿君忘掉我是来生的情账
时常独自冷风里神伤
暗夜里闻情花多么香
也许你脸上的笑容有温存
可心里没我容身的地方
我甘愿用一生
爱这一场
用我芳龄韶华换你一世福泽绵长
不要放弃
你的痴狂
痴狂的是有真情不能抵挡
我甘愿用一生
爱这一场
你不知道死在你怀里的我多漂亮
回她身旁
继续疯狂
愿君忘掉我是来生的情账
愿我忘掉你是此生的过往
第五篇:人生不过一场是非之欢
人生不过一场是非之欢
生命的暗哑,让脆弱无所遁形。浮生若梦,这一世红尘,这一世羁绊,不过一场是非之欢。——题记
一年春事,桃红满天。曾记童年之时,无忧无郁,欢天喜地。不与人生之欢而欢,不与人生之悲而悲。尽洒喜怒哀乐,如一鸿清水,清澈见底。如山川河流,自然风光。无勾心斗角,红尘纠纷。只为嘻闹而生,凡事过后忘之,如风吹过。
纯真、活泼,孩提天性,单纯而简单。一切事务皆由父母作主,一切道路皆由父母带之,凡事不与操心。人生起步规划,好似与己无关,都由父母安之。天真烂漫,童真可爱,如一年之春,万物苏醒,嫩草萌芽,花苞含蕾,童心懵懂,惬意非凡。孩提时期,快乐青春,值一世深锁记忆,永存心间。当老时忆起,心喜童年烂漫,美不胜收。
当青春已过,孩提时期,就不再是伴随自己之时。人生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红尘沧桑,都会随之而来,甚是陌生。脸上的笑颜减少,眉间的戚皱增多。时有心事缠绕,时有红尘琐事,烦恼自己。人生规划,也要时记心头。追逐时代步伐,需加紧奋斗。为脚下之路,锦上添花,而努力拼搏。必须抛弃孩提时的自然风光,要为前程,深思熟虑;为社会染缸,学会忍辱负重,敢于担当。
人生几何,花开花落,为红尘琐时忧心重重,愁容满面。为尘缘盛事,喜上眉梢乐心颜。一世人生,有风雨交加,有霜雪侵骨,但也有阳光雨露,彩霞满天。每个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惊涛骇浪,有时风平浪静。希望每人都能成为,浪涛中的勇士。也希望每个人,都是溶入人海中的精英。人这一生,得失由命,失之不必为此存太多伤心,得之亦不必存太高的期望。有古文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情心已动,桃花已开。从古到今,曾有多少文诗赋红尘情爱,携手终生。树大分丫,人大分家,男婚女嫁,正当名份。一次回眸流传,一次秋水暗波,如痴如醉。眉目传情,定于终生。从此相亲相爱,携手天涯。浓情密意,如临春风。
人生情爱之中,也有错生回眸,泪洒相思,愁心满溢。错付真情,薄情人,最终,泪洒黄土一堆,至死不冥目,寂寞终生。但多是红颜携手,白头到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有错爱之别,挥手珍重。鸿雁锦书,执笔情怀,一江明月满地溢,一杯酌酒醉生死。一夕风霜遣谁寄,一帘幽梦凭栏忆。一声低唱才情痴,一种相思愁泪泣,无奈一点灵犀错赠伊。望错爱之人,不必泪言愁绪,放下这一段,红尘错爱,情感失之。重新站起,抛掉过去点滴,再次携手年华,错爱的尽头,会有另一段红尘似锦在等你,会有另一个深爱情侣,与你挚手天涯。
漫步哲学之路(2)——哲学与人生的感悟
人生,源于哲学。
或许我们不明白存在的价值;或许我们不明白人生的含义;亦或许,我们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你感叹!
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作所为不过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我在宇宙之中、人类之长河,依赖咀嚼先哲的智慧,对哲学与人生有了些许的感悟。尽管有拾人牙慧之嫌,但这些点 滴的感悟在我心灵上产生了绝妙的强烈震颤!我得感谢哲人们让我懂得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们都是这段路上的旅客,都是匆匆过客的道理。人类就是由于一段一段的连接,一个一个来来去去,才构成了人类的长河,这一条和绵长悠远而永无止境。我们要在一定层面上认识人生的方向、过程、目标,不能不学习哲学,不得不去拜读一个一个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说:“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苏格拉底用死亡诠释了自己的生命哲学理想。而朱老师,在自己的著作中呕心沥血,启迪世人。亦是同样伟大的行为。《庄子遥游》有小麻雀对大鹏鸟的嘲笑:“彼且奚适焉?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关键是自知,做麻雀又如何,鸡立鹤群又如何?人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一面。如果唐太宗认识到自知的重要性,用不用魏徵又何妨?《圣经·罗马书》有言:黑夜已深,白昼将至,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
没有哲学认识的人生是残缺与悲哀的。有一天,一个人如果不能宁静地离开依依不舍的世 界,更是人生或人们寄托无数希望的社会的大悲哀。我懂得了做人的哲学。有的人,不会很在乎你对他做过什么,因为他觉得你对他所做的事情的你应该做的,甚至,他也不会对你说声谢谢,因为谢谢在他的口中,是多么稀少、多么稀缺的一个词语啊。有时候,因为你做得比平时不好,他就会说三道四的,对你的评价就很低。当你读他时,要理解他,因为他就是那种人,你是不能改变他的秉性的。男人的胸怀的被冤枉撑大的(马云),突然很理解这一句话,男人的胸怀要容得下一切一切,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还有那不太美味的冤枉,慢慢的把他咽下去。突然之间,觉得伟大的人与我们平常人有什么区别了,那是他们能容我们所不能容之物。你不可能做到能让周围的人满意你,但只要做到让周围大部分的人满意就可以了,那你已经做得很好的了。
到底什么是哲学呢?学习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呢?哲学的意思是爱智,即爱好智慧。但爱智不等于拥有智慧。柏拉图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当然不是要人去自杀。提升哲学素养的途径是:培养思考的习惯,掌握整体的观点,确立价值的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学习哲学培养爱智要从思想方法上入手:一是从逻辑上要掌握概念、判断、推论的运思规则;二是从语言分析角度把握表达的效应;三是从现象学的角度掌握辨物的策略;四是 从诠释学的角度掌握阅读的途径。
世界上近七十亿人,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学习哲学要把握人生方向必须要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即了解与研究人性的真相。对西方来说,一是在古希腊时期,偏向从“人的状”来看待人性问题;二是在中世纪时代,以基督宗教为主,与宗教有关,是从“人的起源”来看待人性问题,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三是在近代欧洲时期,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逐渐发展形成的,即从关注“人的生命特色”转而探讨“人应该往哪里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哲学家及思想,每一个阶段的人都是在那样的思想下流露出每一个阶段的人性。我们由此可以观照人性的历程及产生的社会文化。比如,希腊时期的典型文化是神话
与悲剧,典型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中世纪的典型文化是圣经。近代的典型哲学思想是存在主义、慌谬与超越,先驱哲学人物是克尔凯郭尔、尼采,代表哲学人物是亚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马塞尔;荒谬与超越哲学家代表是萨特和加缪。我们沿着这一条线路和各标志点的人物及思想,就可以领略人性发展的脉络历程,感悟到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无赖世界的力量,感受到人性发展的坎坷与前进的动力。
我们活在当代,我们依然对世界充满期望和困惑。据研究,宇宙的生命是200多亿年,太阳已有了20亿年的光景,而从猿到人算来人类在地球上的足迹大概才两万多年。宇宙该向何处去?人类该向何处去?如何利用和保护我们的环境?人如何活在当下?人在有限时间的价值是什么?而今每一个人的遭遇、人的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人与环境、国家与国家、物质和精神、自然与社会等等的关系,都需要我们通过哲学去认识与探索。只有把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处理好,人生及人类才不会蒙昧,才会迈向光明在照耀的彼岸!阅读与思考吧!实践吧!我们存在的哲学必将引领我们的人生。
感悟人生,净化心灵--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大师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把我的一点感悟说与大家听。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
谈到分享,傅先生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这就算是我举的第一句话吧。
我想举的第二句话是,“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第三句话是,“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第四句话是,“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先生是位唯心主义者,而我是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也许有人说,我们的思想基础都不同,又怎么会有共鸣呢?其实不然。正如周国平在推荐语中所说,“人们是否同意书中的某些观点,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能由此受到启发,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但总是百看不,而且每看一遍就有新的收获。每当我遇到什么烦心事而无法与身边有人诉说时,每当我心中充满太多欲望而又无法实现时,我都会找出它来看一看。看着看着,心情就舒畅了,欲望也消失了。所以它对我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副心灵的净化剂啊。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康德哲学是在近代大学的学术坏境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思辨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纯粹理性批判》,最突出地体现了这种学究气的一部作品。许多试图读懂康德体系的人都半途而废。不得不承认,康德思想尤其是其思想中的精华:形而上学思想确实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但是我们不能对此置之不理或不屑一顾,也不必视为畏途,望而却步。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钻研,我们必定能进入康德哲学富丽堂皇的大厦,观赏到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启发心智的思想艺术品。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一遍读完《纯粹理性批判》,确实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更何况写读后感了。遂又耐着性子读了第二遍。顿时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至少这部经典的教育名著让我欲罢不能了。我只能说若是还有充裕的时间我一定读第三遍第四遍。根据我所能理解的纯粹理性批判,我将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背景,结构,思路(内容)及评价。以下我将一一阐述。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他所提出和讨论的问题从本质上看是全新的。从其历史背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的历史条件,就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运动。它带来了法国启蒙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德国启蒙运动。而《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这些思想运动的参天大树上结出的一个硕果,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首先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叛逆精神。例如康德在这部著作的序言里,就以法国启蒙学派的大无畏精神宣布:“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
其次,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产生为其提供了理论基奠。我们都知道,康德从青年时代道奇哲学思想成熟和创立时期,一直都处于自然科学的强大引力之下。
最后便是以卢梭为首的人文科学的诞生,为《纯粹理性批判》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在康德看来卢梭是唯一一个可以和牛顿相提并论的人,他们是各种领域——自然领域和人文领域的巨人。
关于这本书的结构,我是按照目录来分的。整本书虽然层次明显,但若刻意把他们分散确实有点差强人意了。康德则依据《纯粹理性批判》在其整个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所要解决的任务和问题,将它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先验要素和先验方法论。而先验要素论又分为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其次,先验逻辑由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构成。最后,先验分析论又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另外,从《纯粹理性批判》的这种结构来看,康德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似乎是一种静态的解剖和分析。故这部经典名著我想更适合称它为:理性的解剖学。但是,《纯粹理性批判》并不只是发现和判明了认识能力的结构,而主要致力于判明由诸认识能力的结构所制约着的诸认识能力的功能,判明它们各自在知识总体和相互关心中的地位,功效和作用。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者一条思维主线,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通性和必然性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由此可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性质,虽然属于一般形而上学,但是,本身并不就是形而上学,而是形而上学的入门式导论。
《纯粹理性批判》的思路大致围绕三点来解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的开头就写道,人类理性在哲学或形而上学这种知识里“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它被一些它所不能回避的问题纠缠着;因为这些问题是理性的本性向理性自身提出的,但它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它们超出了人类理性的所有能力。”人类理性的本性总是要究根究底,要一直追问到水落石出,不容再问,不可再追。因此它要求建立起形而上学,去探求一切存在物的最后根据,以建立起绝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那,什么是纯粹理性批判呢。对此,康德写道:“我所谓批判,并不是批评各种书籍和学说,而是着眼于理想有可能不依赖任何经验去追求的一切知识,来批判一般理性能力,因而是判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否可能,并确定其源泉,范围和界限——所有这些都是从原理出发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康德指明了批判的对象,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出发点,批判所涉及的范围以及批判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显而易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质上是理想的自我批判,即康德所说的理性的一切事业中最困难的事业——自我认识。
最后,怎么办。对此,康德提出,哲学应模仿自然科学走上科学之路。综上所述,康德的“批判”的主要作用是消极的,它警告人们不要把理论的理性运用到经验以外的本体界去,亦即排除了理性的误用;但这种对认识范围加以限制的消极作用马上就表现出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恰好留出了一个余地,将它交付给了实践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