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莓熟了优美散文[小编推荐]
尽管一直在聆听,还是没有听到山那边布谷鸟亲切地啼唤,只看到农人在烈日下挥动着镰刀,一波波刺目的光点从镰刀边闪闪折射而来,金黄的麦子一片片倒下,我就知道到了季节轮换的时节,小春收割在忙碌进行,又一轮播种很快就会过去了。
怀旧的我,此时最想的就是带着爱人和孩子去山里采摘野山莓,而且是在布谷鸟的指引下。我也知道,此时山里的迎春花早已销声匿迹,桃花、李花陨落化作泥土,映山红亦褪去了红衫,只有山莓会默默无闻地挂在枝头,用金黄的果实,在这热浪开始袭来的季节,点缀失落的山野。
家乡的山莓有很多种,地上爬的是紫色的,树上结的是黄色的。我偏爱那个黄色的,因为黄色的采摘不费力气,不用蹲下身子弄得腰酸腿痛。乡里人叫黄山莓为“黄苞”,而且把它的熟说成“开了”,直到现在,我都弄不明白其中原因。我只能臆想,也许,它的果实酸甜可口,很小且金黄金黄,远远望去不像果实更像小花,谷雨前后的一场霏霏好雨过后,催使她一片一片“开”满枝丫,所以乡里人把她“熟了”,昵称为“开了”,可能也寄托着人们对春日的留恋,对秋日的期许。
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和村落,是见不到山莓的。它生长在僻静的山野和崇山峻岭之间,春夏也不见得枝叶茂盛,秋冬更是枯萎凋零。它满身带刺,根系发达,独有一份矜持和倔强。山莓生命力极强,给它一点薄土,它能生根发芽。它从不招蜂引蝶,更不故弄姿态,只用朴实抒写着自己的生命。
我对山莓怀有深厚感情。小时家里穷,政策又不允许自己栽果树,我总是很嘴馋桃子、李子、梨之类的水果。那时,阿妈随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工,晌午休息时急忙去采黄山莓,用树叶或装水的葫芦带回家给我兄弟俩吃。每当柴火照亮被火烟熏黑的小屋,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黄山莓,阿妈总会露出幸福的微笑。现在想来,那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果子了,也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的果子了。
和我一样的境况,儿时的伙伴们都爱山莓。山莓“盛开”的季节,当放学的钟声一敲响,小伙伴们就成群结队邀约着背起箩筐向山上进发,边找猪草边采山莓。每次出去自然会找到很多,尽情享用之后便小心翼翼地用掉了瓷的小口缸带些回家,给家里的其他成员分享。运气好的时候,能在山莓棵里的隐蔽处捡到花色各异的野鸡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当然,这个时候,老师总爱重复一个故事:有一个懒汉,想吃山莓却怕刺、怕被太阳晒,干脆睡在山莓树下张着嘴等着,结果,黄山莓没有掉下来,却是小毛虫掉进了嘴里。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很大,一直陪伴我成长。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为吃不上水果而发愁了,可我还是急不可待地要在麦收时节到野外去寻找自己喜爱的山莓,在那翻山越岭、扒开荆棘丛采到山莓的收获感里,找到人生的一种乐趣,那也是平淡中的甜美,平凡中的幸福。
第二篇:石榴熟了优美散文
小时候我家院子围墙的上方,有一棵很大的石榴树。算起来,它们在这里一年一度地放花、打果,已经有二十多个轮回了。
春天,石榴树抽出嫩芽,紫红中透出绿意,慢慢地,绿意变成绿色;再然后,桔红色的花苞点缀在绿色之中,于是满院子鲜活起来了,鸟儿们跳来荡去,叽叽喳喳地嬉戏其中,说笑个不停。初夏,石榴树上长出了一个个可爱的花骨朵,又过几天,花骨朵长成了花蕾,裂开了花萼,并开出了火红火红的花,如同一个个钟形花筒,只是那花的香味,你只能凑近了才能闻到一丝淡淡的香味;挂在绿叶之中的钟形花筒,便燃起一树火红,映红了我们的庭院。
童年的我,就这样在石榴树下不知不觉地长大了。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偷摘石榴的情景。那天,我无意发现有个石榴熟了,小小的我实在经不住那紫红紫红的诱惑,就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把它摘了下来。形似小口花瓶般的石榴,皮是黄褐色的,剥开一看,一粒粒玛瑙般的子儿整整齐齐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一层接着一层。成熟了的石榴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味道很美,吃到嘴里酸溜溜、甜津津的。我想这样好吃的东西应该带两个给爸妈尝尝,让他们高兴一下。回到家里,我把剩下的两个石榴递给了爸妈,不料竟被他们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你这孩子,那石榴不是我们家的,怎能随便摘别人的石榴呢?”
后来,我和小朋友们在石榴树下玩的时候,怕他们偷摘石榴吃,就一本正经编一些乱七八糟的故事糊弄他们,比如说树上有好多毛毛虫,谁要是吃了石榴,树叶就会飞起来等等……有时候,我望着雨后石榴树叶上滚动着的晶莹透亮的水珠,我就托着下巴,心里胡思乱想起来:这棵树什么时候才能长得高耸入云到达仙境呢,到那时,我一定要顺着高高的石榴树,爬到天上去,穿过最后一层白云,看看那里是不是会有很多糖。可惜一年又一年,这棵树总是长不到云端,真的很让我失望。
现在,我已经不住在那里了,只有偶尔上班路过那里时,会像看老朋友一样看看这棵曾经带给我许多欢乐的石榴树。只是不知道如今它的枝头还会不会挂着许多红彤彤的钟形花筒,还会不会有麻雀休憩枝上,谈天说地;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孩子们绕着石榴树跑闹、捉迷藏,满树石榴的时候,有没有小朋友像我当年那样偷摘石榴吃呢?
第三篇:山啊!山优美散文
地球上大概山是最高最大的了。我曾经在一座大山的半腰感受过大山带给我的惊恐,那决不是用雄伟二字能够概括的。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横卧在大地上,伟岸而又霸道,连绵无际。那一刻我只感到这世界除了大山,什么都不存在。它太高太大了,看不见潺潺的流水,也没有烂漫的山花点缀,或是习习小风相吹,它伟岸的身躯苍翠而又苍茫,线条毫无媚俗的自然伸展,有一种随心所欲遮天蔽日的霸气,形成逼人的气势。宽大的身躯不时发出低沉的嚎声,仿佛亿万年前造物时的余痛仍在心里徘徊,带给人一种惊栗。移目处,夕阳朗照,群山绵延,把城乡隔绝得毫无踪影。惊骇使我来不及体验,逃似的循山而下。
在山脚,看见远处的村庄和近处的农田,我才惊魂甫定。回望大山,泰然自若,神色庄重,在夕阳的余辉里显得神秘而又宽厚。夜宿小村,一种从未有的静谧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山的神秘。小村只有几户人家,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不善谈吐,却十分好客。房屋是木质结构,垒以土砖,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周围的田舍、小溪、树木,都有一种大山的自然的形态,很少人力的痕迹。仿佛这里除了木质的东西和大地的本色,少有现代五花八门的杂物,唯一让我感觉时代的是发着弱光的电灯。也许大山的缘故,这里天黑得很早,昏黄的暮色里,早早地静寂了,除了一种原始的自然之音外,没有一点多余的杂音,让人如处世外。这是一个有着新月的夜晚,因为大山的缘故,只能看到半个天空。大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障,黑黝黝地占了天空的另一半,却使这里感觉到十分温暖和安全,仿佛大山有着天然的庇护,风吹雨打都变得十分轻柔。夜深时更加地寂静,仿如无人,从山的方向不时传来一种神秘的声音,好像一种巨大的被压迫的能量在缓慢的释放,初时确实让人惊吓,有如巨兽低低的怒吼,但它终究只是一种自诉似的哀叹,总隔着一段距离让人感到最后的安全。
天亮离去时,我再一次回望那曾让我感到过害怕而又安全的大山,在晨曦中安详从容,昂首挺胸显得生机勃勃。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园滋润肥沃,露出的大地少有嶙峋的怪石,土壤光洁鲜亮,黄中带黑,一条小溪从山边逶迤而来,在田园间穿行,站立的树木自有一种傲而不踞的气势。这一切都在大山蔽障下显得偏僻而又如画。如果不是在山的半腰曾感受过的山的威力,我定会认为这不失为世外桃园了。
很多年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我常常会想起那山,这次经历使我对山有了深刻的印像原来让大多数人津津乐道的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多是怪石奇峰,流水潺潺,让好奇的人们满足一下不谙平淡的心眼,而真正的山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满足的决不是好奇。
第四篇:桑葚熟了优美散文
前几天老家的姐姐来了,她不但捎来了母亲的亲笔信,还带来了故乡紫红的桑葚。故乡的桑葚个大、肉厚、糖分足,酸甜适口,桑葚摘下后不能久放,我当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女儿面对桑葚一脸茫然,她竟然不知桑葚是桑树的果子。我笑着对女儿说:“你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鲁迅在这篇文章里讲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桑葚在鲁迅脑海中留下了快乐的记忆,你们这些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的城里孩子,确实少了很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我的故乡在“稻米流脂蚕茧白,蕉稠蔗忙塘鱼肥”的江南。家乡有很多养蚕户,村前村后种植着大片桑树,有的桑树长得比人还高。每逢春末夏初青色的桑葚就被阳光涂上了鲜艳的胭脂,又经过雨露的滋润,变成了紫红色珍珠般的果子,它们挂满了桑树的枝头,诱惑着路人的味蕾。有的桑葚落到地上,地上也变得鲜亮起来,恰是“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
一场雨过后的桑葚最为好吃,桑椹表面如同粘了一层蜜似的,甜得让人乍舌。童年时我和小伙伴肯定是不会错过这次美食的机会,我们光着脚丫,踩着柔软的沙土,争先恐后采摘桑葚吃。紫红的桑葚,软软的晶莹透亮,吃上一颗熟透的桑葚,一股清甜顿时在舌尖蔓延开,那种惬意流遍了全身。别看我是女孩子,吃起桑葚来也象男孩一般大快朵颐,直到肚里装不下才停手。吃饱之后,我们嘴上、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紫红色的桑汁。
儿时只知道享用桑葚的美味,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桑葚不但营养成分十分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桑葚可以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现代研究表明,桑葚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糖血脂等保健作用。姐姐说桑葚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家乡人利用成片的桑林开始把桑椹的营养价值加以开发,生产出了桑葚酒、桑葚果汁已经销到了省城,家乡不少人因此走上了富裕道路。
桑葚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现在故乡那一片片桑树林定然又是桑葚挂满身的时候了,那甜甜的味道承载着我儿时的快乐,成为我这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最温馨的记忆。
第五篇:暖冬观山优美散文
冬天翩然而至,冰冷流淌了全身。课间下课,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总爱在一区三楼的大阳台上(据他们说,很有当年泰坦尼克号的风采)沐浴温暖的阳光,晾晒心情。他们的欢笑声如早晨林中鸟鸣般响个不停,似乎即要将寒冷冲破而汇成暖流。而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站立于阳台边角享受这份和煦的天赐,远望群山则成了我喜爱的姿势。
“桂林山青水秀”远扬天下!峭峰突兀拔地而起、嶙峋嵯峨、清雅绝俗;状物传神、姿态横生、幽淡灵动,大有“不着笔墨,尽得风流”之精妙!
我们的新校区如被宠幸的婴儿仰躺在群山的怀抱里。站在三楼大阳台上,远眺群山,别有生趣———这样一种视觉的享受,谁忍拒绝?可见,小山煞是可爱,小巧玲珑的,快乐地坐于天的边际,那番快乐,可想定会自心底流淌!而较远的连绵小山与较近的连绵小山还经常相互交错,这一下子,远望的淡,近看的浓,朦朦胧胧的居然勾勒出一副清润明快写意的山水墨画,好一幅自然杰作!咦———这些远近交叠的小山还真调皮呐!像在嬉闹、你追我赶呢!也还记得一次氤氲缭绕时,细看,朦胧中的群山一片黛墨,清幽淡远,空寂超旷,像挂在天垂的绿丝带,在风中飘舞着,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一眼横掠,则是另一番魅力!远山茫茫一片,朦胧,诡异,似远而近,似是而非,拨不开,挥不散。突想,神仙眷侣肯定会在里边拨云雾、沁清凉、探神秘、谈心情……最临近学校的那座山最为雄伟,有同学称之为作“佛山”。仔细一瞧,它像一位祥和而沉稳的长者,不俗媚,不欺世,还真的像一尊佛泰然稳立耶!但轮廓也很柔和,似母亲般亲切。也许是因为它最亲近我们,色彩就最是浓重了!据称那是“母亲山”,那远方的连绵小山就是称为“小儿山”了!“慈母凝其儿”,那景象就象是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正微笑地环视着她膝边的调皮小儿,“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多么有艺术感的一幅大自然温馨之作!
无须挂画,天地亦有绝画!其名曰:“自然”!毋庸烦闷,每每眺望这一群山,顿时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淡然间,天地纯美得不沾半滴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