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滑轮组》课后教学反思
滑轮组这一课的科学概念看似不难,通过学习,孩子们都能建构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不考虑绳子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但是每每让孩子在图中画线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时候,孩子们总是频频出错。有老师解释为孩子的空间观念还不够,不能把实物转化为平面图。真是这样吗?难道真要用灌输法无数遍地示范怎么画组装图然后让孩子在不断地练习中记住怎样画组装图?回顾课堂拍下的一张张孩子们动手操作的照片,我有些怀疑上述解释。孩子们在合作组装实物时,是四人小组合作,而且还要研究省力与否,有几个孩子关注到了绳子的绕法?又有几个孩子能及时将组装好的滑轮组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课堂给足孩子探究的空间了吗?我们似乎在用探究的“外衣”来掩盖灌输式教学的“内核”?
基于上述思考,我临时为这个主题增加了一个课时。我跟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用一节课时间来研究滑轮组(多组)的组装方法,每个同学都要会组装,而且要对照组装好的滑轮组来完成组装图。”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孩子们要关注绳子的绕法,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会的小组去教不会的小组。在一声声的欢呼声中,孩子们基本上都学会了组装多组定滑轮,也顺利地把实物绳迁移到“画线”。孩子们画线的准确率大大增高,孩子们的回答也更自信了。
也许,有些孩子还会忘记怎样用线画组装图。但我想,这个动手实践后的遗忘率肯定会大大减低。实践出真知,在课堂上还沉浸在观看中的孩子请伸出你的手,将你的智慧表现在你的手指上!
第二篇:《滑轮组》教学反思
《滑轮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复习定滑轮、动滑轮的特征,从而引出“能否合二为一”导入对“滑轮组”的研究,学生也能结合前知,预测滑轮组的特点:即能省力也能改变用力方向。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预测。实验一问题不大,借助上节课用过的机械实验盒中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进行组装,在实验中能够发现由一个定滑轮和一定动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即能改变用力方向也能省力的特征。不过个别小组在操作时有误,只绕过了动滑轮而没有绕过定滑轮,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也可提醒参考书中插图。让学生少走歪路,以免影响实验进度。
实验二是要研究多个定滑轮和多个动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有何作用?因为材料原因,教学活动遇到了很多了障碍。因为各组材料中,没有如P15插图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动滑轮这种装置,工具箱中没有,学校原来的机械实验盒中也没有,只在另一个大机械实验盒中找到了类似的一两个,根本无法满足分组实验的需要。于是,只能借助于实验一所用的材料,虽然经过指导,但学生在组装、实验过程中,错误百出。很多小组想法简单,想着就一根线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就行了,于是有了如图一的这种组装方法,接下来就遇到了“钩码挂在哪个动滑轮上好?”这个问题,其实这种组装方法,随便挂在哪个动滑轮上,或者两个都挂,实验都无法取得正确数据。后来指导学生按图二方法进行组装,才测得了较为准确的数据,但组装有一定难度,小组成员间配合不好的话,又手忙脚乱,影响了实验进度。材料啊材料,科学教师的命哪!没有材料,只能化繁为简,没有材料,只能变分组为演示,没有材料,只能空口白话纸上谈兵。
第三篇:滑轮组教学反思上交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滑轮组》在本课的教学之前,学生对滑轮组已有上一节课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认识的铺垫。针对本节课反思:
1.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
课前回顾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征。定滑轮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可以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在教学这里时,就有同学提出“老师,既然为什么不把他们结合起来,这样不是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运动方向”,这个问题是作为本节课继续探究的重要砝码。为了探究是否结合可以省力而且改变方向?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探究,整理分析数据
为了更好的弄明白,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出示实验要求,学生们根据实验要求组装好实验材料并进行实验,发现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机械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3.持续激发,得出结论
在前面得出省力的基础上,继续抛出疑问“滑轮组越多是不是越省力呢?”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合作,随着滑轮组的增加即线的增加,测力计的示数会越小。这样,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
第四篇:《滑轮组》的教学反思
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过程。
如果放弃了多组滑轮组的实验操作,那势必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盒内的材料要装一个滑轮组是能完成,但是跟书本上的装置略有一点不一样,为了看看检测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自己看着书本上的装置,然后从实验盒内选取相应的材料来进行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装置,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近7分钟,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课堂的最后我分析了上学期学生人人都玩过的科技实验演示工具——“拔河比赛”(向杭州市科技馆借用了8套大型的科技演示器)。它实际是利用动滑轮的原理来制造的。我让学生画出拔河的两根绳分别是动滑轮的哪些部分,这就难倒了学生了,只有几个学生能画出这个装置,最后把这幅图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哦……”了一声,豁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个效果是很好的)。
第五篇:滑轮组教学反思
《滑轮组》教学反思
《滑轮组》是我上的六年级上册的一堂课,在这一节课当中我经过数次的琢磨和总结,我认为这一节课是很值得好好的思考和探究的。11月10日局领导李老师和我乡其他校科学教师听了我这节课,也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提出的问题应该更具有针对性。本课教学,通过观看起重机工作录像来引入,在学生观看前提出的问题太泛泛,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滑轮上来,如果提出“起重机在干什么?它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滑轮,再复习定滑轮、动滑轮的特征,从而引出“合二为一”导入对“滑轮组”的研究,结合前知,预测滑轮组的特点:既能省力也能改变用力方向。
2、缺少了一个关键环节制定实验计划。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之前应该让学生分组交流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全班交流一下,使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实验的操作步骤,再进行实验,在这里我有些操之过急,以后应该注重过程,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教。
3、测力计使用的问题。实验一问题不大,借助上节课用过的机械实验盒中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进行组装,在实验中能够发现由一个定滑轮和一定动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也能省力的特征。在组装上没什么问题,只是在测力计使用上个别小组在操作时有误,测力计应是垂直往下拉,他们个别斜着拉,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让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二是要研究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有何作用?因为材料原因,教学活动遇到了很多了障碍。我把两个一样大的滑轮用硬纸壳连在了一起作为动滑轮组,学生在绕线过程中出现了线滑落的现象,以致不能每个滑轮都参与工作,从而使实验数据不太准确。
5、课堂评价激励语用得较少。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比较匮乏,于是上网查找了常见的评价语,但我认为教师用的赞赏如果太多,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其实鼓励已失去了价值和意义。长期下去,学生也会怀疑老师表扬的真实性,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并给以纠正。只是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地激励性评价!
对于最后一个游戏,学生兴趣还是相当浓厚的,而且效果明显,值得一做。但由于牵涉到课堂教学时间、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四人小组都做不太现实,所以我就选了一组学生进行演示游戏,其他学生课后找机会再试了。对于这个游戏的材料,我课前试了很多,最后向体育室借来了标杆,可以减少摩擦力,提高实验效果,总之,多多尝试,找找效果好的材料,游戏才会效果显著,让学生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