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
(一)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
(二)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
(三)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第二篇:三峡 教案设计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时间】1课时(总第五十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看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大家齐读课文。
3、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六、作业: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教学后记:
1、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2、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第三篇:三峡教案设计
《三峡》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学习目标:
1、识记与积累
郦 阙 溯 属 略无 绝 重岩叠嶂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哀转久绝
2、知识简介:郦道元及《水经注》
3、应用:
①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②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设计:
1、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疑释难,教师只作适当指导。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
师: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如: 郦 巘 阙 溯 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
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8、在初步理解文中的基础上,在读课文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9、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出示挂图,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课后练习
①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②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舞台让个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让在想法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使课程资源扩大到更大的限度。
第四篇:三峡教案设计
《三峡》教案设计
一、导入 1.导语设计: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风景,险峻的泰山、秀丽的漓江、温婉的西湖、神奇的九寨。无不透射出无比寻常的魅力,但如果你想欣赏到全景的式山水美景那么三峡则是最好的选择。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去感受那如画的世界。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风光欣赏(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欣赏一组三峡图片),学生畅谈对三峡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作者简介: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简介-------郦道元,《水经注》。
二、文本探究
(一)走近三峡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体会三峡的各自特点。
(二)倾听三峡
1、多媒体播放录音。
2、学生自由阅读。进行朗读指导。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注意朗读的节奏。如停顿、重音、声调等。
这篇文章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如异峰突起,文气急促,写冬春之景,文气变得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
3、指名朗读,结合多媒体画面,看谁读得最好。
4、二读 读通文意 要求:
1、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语句意思。
2、不理解的圈画,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记下。
5、检查学习情况。多媒体展示习题。(1)解释词语(2)翻译句子
(三)欣赏三峡
1、引导学生将文章四个自然段命名为四幅画
畅游三峡,如在画中行,请同学们将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分别命名为四幅画。多媒体课件展示:雄山连绵图、江水奔流图、春冬美景图、秋高气爽图 2。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以这四幅图为基础设计导游词 教师要求:
①导游词的设计应该紧扣文段内容,要围绕景物特征,在体现教材原意的基础上可充分发挥想像。
②导游词中必须有对原文的引用。如:正如《三峡》所写的“„„”那样
导游词设计范例:下面我带领大家参观的是„„请看„„传说„„ 然后每小组分别推选一名导游“带领大家游三峡”。
3、学生评价
各组导游词展示完毕后,由全班同学评选“最佳小导游”要求评价的同学理由充分。
(四)今日三峡
多媒体课件展示今日三峡风景。
刚才四位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三峡,精彩的解说让我这个去过三峡的人都充満了无限的神往,感谢郦道元用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一篇不朽的著作。如今,三峡又以另一种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高峡出平湖”的畅想随着三峡工程的峻工终于得以实现。这是一件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伫立三峡大坝,望滚滚江水东逝,胸中涌动着一首首动人的赞歌„„ 对此你有何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三、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赠全体同学 祖国山河多美丽,长江三峡真雄奇。立志报国从今起,永攀高峰不放弃。
第五篇:《三峡》教案设计
9《三峡》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疏通文意、翻译全文。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导学重点: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反复朗读,当堂成诵。2.初步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导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疏通文意。
2.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导学课时:4课时
导学方法:朗法读、点拨法。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导学要点:
1、三峡风光图片、影像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诵读积累。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1、这是一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2、话说三峡
请你说说你所了解的三峡。
提示: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人文风光、三峡 工程„„
3、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长江穿过条条深谷,绕过座座高山,流贯丘陵,横跨平原,汇百川,联千湖,以气吞万里之势,滚滚向东,直入东海。
长江在四川盆地东面,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汹涌奔腾而下,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三峡群峰夹峙,悬崖千丈,风光雄伟壮丽,风景如画。
4、三峡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峡谷之一.
展示三峡示意图。
5、观看三峡风光图片。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三峡参观,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你们欢迎常游此地.
6、播放三峡风光片
1、三峡风光片2。
7、三峡美在哪里呢?
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二、整体感知,诵读积累。
1、走近作者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好学博览,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3、文体概述
本文是一篇日记体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生动、轻松的笔调记述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范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5、识记字词
阙处 quē 重岩叠嶂 zhàng
襄陵 xiāng 曦月 xī 御风 yù 沿溯 sù 素湍 tuān 绝巘 yǎn 长啸 xiào 属引 zhǔ 涧肃 jiàn
飞漱 shù
6、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略无:完全没有。亭午:正午。
曦月 :太阳 月亮。乘奔 :骑着飞奔的马 襄陵:漫上山陵。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 :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属引:连续不断。
沿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7、抽读或齐读课文。
三、作业
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并在合作中理解这些字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导学要点:
1、利用注释、工具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2、在诵读中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一、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一)学习第一段
1、逐句疏通文意(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在。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嶂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太阳。
翻译: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齐读第一段。简析填空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七百里”可见其长;“略”可见其多。第二句写山的 陡、高,以及江面的 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
(二)学习第二段
1、逐句疏通文意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到了。襄陵:漫上山陵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有时。虽:即使。奔:飞奔的骏马。疾:快。
翻译: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齐读第二段。简析填空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顺上层山势高、江面窄,写的是最盛的 夏水,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襄陵”、“阻绝”,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
(三)学习第三段
1、逐句疏通文意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甚,很。
翻译: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 古柏,悬挂着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冲荡下来,江水清澈,山峰高峻,草木茂盛,实在趣味无穷。
2、齐读第三段。简析填空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文气由紧张 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是作者由衷的感叹。
(四)学习第四段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1)晴初霜旦:天刚放晴,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
翻译: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高处常常有一些猿猴拉长声音鸣叫,(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属引:连续不断。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绝:停止。
翻译: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所以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齐读第四段。简析填空
第四层写三峡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的生活。
三、归纳段意
领略美景: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1、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2、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而急。
3、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4、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四、作业 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合作交流,说说理由。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导学要点:
1、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1、一、导入
你从雪山走来,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东海奔去,巨浪荡涤着尘埃„„”一曲《长江之歌》曾叫多少中华儿女激情飞扬。如今,盛世高歌,长江三峡工程顺利实施截流,“高峡出平湖”,令全世界为之惊叹:中国人,好样的!身为炎黄子孙,面对此情此景,亲爱的同学们,你心中涌动的是骄傲,还是神往?你或许去过三峡,禁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或许没有去过,却喜欢吟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三峡---让你一见钟情。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二、研读赏析
(一)提出问题组、讨论
1、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交流
1、概括:本文写三峡的壮丽风光,各节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依次为
三峡两岸的山 三峡的夏水 三峡的春冬景色 三峡的秋天景象
2、说说下列句子各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三峡山水的壮美。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的悲寂、凄凉的气氛。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
1、先总写山后分写水。
2、山:奇险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突出山峡__________水:夏——急猛春冬—清幽秋——凄凉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赞美和欣赏
3、表现了作者无限_____之情。
(三)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三、课堂练习
1、说说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句 山 水 春 秋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雄壮美 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奔放美
春:素湍绿潭;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悠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凄婉美
2、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幛,隐天蔽日。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与《三峡》同: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说说三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4、体验与反思
——怎样写山水游记。明确:
(1)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
(2)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3)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5、思考: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提示:三峡工程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水位上升,会出现更多的景点„„ 材料链接:三峡工程利与弊
大坝高185米,库容量达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的水库容量210亿立方米以上。每年发电847亿千瓦时,主要供应华中、华东等地,发电量相当于10座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工程将使长江的航道能力大大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
每年水库容量将由于淤泥沉积而减少7亿立方米,130年后三峡大坝将淤为平地!而三峡工程的投资是2800亿元。三峡地区有许多古迹,大坝建成后,都将位于水下,例如白帝城等。
四、作业
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象,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总第4课时)
导学要点:
1、本文知识归类
2、巩固拓展练习
一、文言词语归类
(一).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二).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三).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四).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五).重点词语解释 1.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升到高处)..3.则素湍绿潭(湍:急流或急流的水)4.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5.良多趣味(良:甚,很)6.属引凄异(属:连接)..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②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③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④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⑤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⑤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二.理解性默写 1.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6.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三、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思考: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
引用。强调了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修辞——互文
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应并成一句。如:重岩叠嶂——重叠岩嶂;隐天蔽日——隐蔽天日;林寒涧肃——林涧寒肃。
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示例1: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故以“寒” 字修饰“林” 字,以 “肃”字修饰 “涧”字。
示例2: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 ;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示例3:“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五:作业: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