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有魔力的字》的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叫《小班长》的书,读了里面的一篇《一个有魔力的字》后,我心潮澎湃,这个字真是有魔力。
书里是这样讲的:“一个叫巴甫立克的男孩,火冒三丈地坐在一个老爷爷身边,向老爷爷抱怨。他向姐姐借彩笔,被拒绝了。他向奶奶借一个小萝卜,也被拒绝了;请求爸爸带 他去划船,你猜怎么着,还是被拒绝了。
听完巴甫立克的抱怨后,老爷爷告诉他,每次请求别人时要用一个字,别人马上会同意。巴甫立克听了老爷爷的话,向姐姐说:“请借我一支彩笔”,姐姐同意了;向奶奶说:“请借我一根萝卜,”奶奶同意;向爸爸说:“请带我去划船”,爸爸同意了。
你猜这是个什么字?告诉你吧!它就是“请”!
“请”?这个字怎么这么神奇?其实,请是礼貌的象征。为什么?不为什么?你想想看,向别人说:“借我一支笔。”和“请借我一支笔”。哪句话别人肯借给你的可能性更大?当然是第二句了!所以,向别人借东西,或请求别人时要有礼貌,别人才会答应你,你的朋友说不定还可能会更多。
那么,从今天开始,做一名有礼貌的小学生吧!
第二篇:一个有魔力的字读后感[推荐]
当我看到《一个有魔力的字》这个题目时,我很奇怪,字还会有魔力?到底是什么字有魔力呢?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接着往下看去:
在小公园的长凳上,坐着一位胡子老头儿,他正用太阳伞在在沙土上画着什么。突然,跑来了一个小男孩儿,小男孩儿一屁股坐在了老头儿旁边,脸气的通红。“怎么了?”老头儿关切的问道。小男孩生气的回答道:“姐姐有很多的画画颜料,我问她要,她一个也不给我,奶奶为了一丁点儿萝卜头,竟然把我从厨房赶了出来!哥哥要出去划船,我央求他带上我,可他怎么也不肯。”“所以你就为这一点小事生气?”老头儿说。“我不仅生气,我还要离家出走呢!”“离家出走?”“是呀,对了,你为什麽总是问我?”小男孩儿歪着头问。“因为我想帮助你呀!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有魔力的字,我告诉你这个字,当你和别人谈话时,正视着对方的眼睛,用柔和的声音说出它来,所有人对你的态度都会好转的。”老头捻着胡子笑眯眯地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清老头这个字是什麽后,小男孩跑回了家中。他来到了姐姐的房间,对着姐姐笑眯眯地说:“姐姐,请你送给我一点颜料好吗?”姐姐瞪大了眼睛,但随即笑眯眯地说:“你挑吧!”小男孩儿心想:这个字还真灵呀!他挑了一个绿色的,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后,就还给了姐姐,现在他并不需要颜料,他一心想着那个有魔力的字。他又去了奶奶那里,用这个有魔力的字,“换”来了一个炸的焦黄的菜包子。包子吃完了,他又去了哥哥那里,他对哥哥说:“请你带我去划船吧!”哥哥笑了笑,说:“好吧。”小男孩兴奋的一蹦三尺高。这个有魔力的字到底是什麽呢?是“请”。
当你发现所有人都好像讨厌你时,你是否想过:在我与别人谈话时,我是否出言不慎?我有没有尊重他人?如果你发现你没有尊重他人,那么,请你马上改正,因为,你没有学会尊重他人,别人也永远不会尊重你。如果你能在与别人谈话时,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说“请”,那么,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会把你当作知心好友,所有的人都会尊重你,善待你。其实,人与人交往遵从着这样一条规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对你好,那你首先得尊重别人,对别人好。读了这个故事,我还明白了很多很多„„
日记大全 http:/// 周记大全http://0s.net.cn/ 读后感http://gan.0s.net.cn/
第三篇:有魔力的表扬信
有魔力的表扬信
星期五,一个平常却又极具意义的日子。每个星期五,我们班要进行一周总结,评“规范生”,发表扬信。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唐老师满脸笑容地念着学生的名字。当我听到 “贺博”两个字时,只觉得有一股清清的泉水,从我心上潺潺地流过,十分舒畅,教室里的一切都光亮起来,外面的天空也顿时明媚起来。
我看着手中粉红的印着烫金字的表扬信,情不自禁地回想着这周好的表现,下课的时候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追逐打闹,而是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练习跳绳;上课的时候,我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间操的时候,我以最快的速度站好队,以最标准的姿势做操„„
“贺博,你是不是看表扬信看呆了?”同桌见我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便推了我一下。我如梦初醒,赶紧说:“没„„没有。”其实我是口是心非,心里多珍惜那金灿灿的表扬信呢!我一字一句地念着表扬信上的话语,爱抚地抚摸着表扬信,开心地憧憬父母的热情洋溢的表扬。
在回家的路上,外面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但我觉得外面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花儿光彩夺目,树木苍翠挺拔,空气清新甜润。我想这次我得到了表扬,下次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小心翼翼地怀揣着表扬信,乐滋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三甲班:贺 博
指导老师:唐老师
第四篇: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对于马丁·路德·金的初步印象是在外语书里,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初三的统编教材忘了是什么单元的阅读里讲的是他遇刺的事情。当时,我还不知到马丁·路德·金到底是干什么的?直到前几个月他的遗孀去世,全美为其祭奠的时候,我才在媒体上才了解到他的生平。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他在幸福的家庭里长大,聪明而富有创见。
马丁青年时期就攻读神学,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神学院。
当他在美国北方求学时,他惊奇地发现,他可以自由地和白人学生交谈和往来,并可任意进入城里的餐厅和戏院,这在南方是严格禁止的,即使在比较自由的亚特兰大也毫不例外。他后来回忆说:“黑人和白人之间的这种健康关系,这使我们相信可以和许多的人结成同盟。……我原先对整个白色人种抱憎恨态度,但当我接触白人愈多,我的这种愤懑情绪也就有所缓和,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合作精神。”
1955年12月5日,在历来歧视黑人的蒙哥马利市,发生了一件惊人的事: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叫做萝莎·派克斯的黑人妇女,拒绝把座位让给一名白人乘客。她并不是要挑起纠纷,只是当时两腿酸痛,需要坐一会,所以才没有让座。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在亚拉马州是决不能容忍的。派克斯太太不让座的这点疏忽,当然不能为白人所容,她被逮捕判刑了。消息传出,激怒了沉默地忍受一切的黑人社会。马丁更是义愤填膺,他和一些有影响的黑人商人和牧师,决定行动起来。他们要求黑人拒乘公共汽车24小时,并要求公共汽车公司礼貌服务和保证乘客乘车到达目的地,但汽车公司拒绝了这些合理要求。这就更加激起黑人群众的愤怒,蒙哥马利全市五万黑人团结一致坚持抵制运动。黑人领袖们组成了“蒙哥马利争取改善黑人待遇协会”,选举马丁为协会会长。
马丁在长达385天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中,不畏威胁和谩骂,也不顾住宅被扔进炸弹。他不屈不挠地领导着运动,使黑人群众士气始终昂扬。一位黑人步行者说:“我虽然两腿发酸,我的心却得到安慰。”斗争最后获得胜利。
通过这场斗争,马丁一跃成为全国的知名人士。他规定了这个运动的中心指导思想:“我们所采取的方式,必须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使用暴力。仁爱必须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些想法得到广大黑人群众的支持。
这个胜利的消息在南方各州不胫而走,鼓励了黑人群众在公共汽车、商店和其他公共设施里展开反对种族隔离的活动。人们到处要求马丁在他的组织中挂一个名,并以非暴力方式指导他们的行动。马丁也慷慨地答应了,但结果他往往因此被抓捕坐牢。他曾三次被捕,三次坐牢,但这也是他斗争策略的一部分。
1956年,南方60多个抗议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黑人牧师组织“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马丁当选为首任主席。这个组织负责制订行动计划,并开办了一个专门训练反暴力战士的学校。虽说是“非暴力”的,但有些示威是流血的和惊心动魄的。
马丁和白人种族主义者作斗争是十分讲究策略的,他每次选择的战场总是可能引起当局做出灵敏反应的地方,读后感《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他知道,当观众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警察用高压水龙头冲击手无寸铁的群众、放出警犬咬伤女人和孩子们的时候,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果然,社会舆论大哗。这迫使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3年春的国会上提出了民权法案,这个法案后来在1968年获得通过。
1963年8月,马丁参加组织美国25万黑人“自由进军”华盛顿的示威游行,群众高呼:争取就业!争取自由!他在林肯纪念堂发表了震动人心的演说。他说:“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在佐治亚的雷德丘陵,昔日奴隶之子将能像兄弟那样,坐在一起。”他为这一梦想做出了努力。这一年美国《时代》周刊选他为第一号新闻人物。1964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这年他35岁,是这项奖金最年轻的获得者。他从奥斯陆接受和平奖金归国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亚特兰大举行的“金博士宴会”上,各行各业的白人和黑人在宴会上齐声高唱“我们一定胜利”的歌曲,实际上是向种族主义者显示自己的力量
1965年1月,马丁在亚拉巴马州组织了示威群众为争取黑人选举权的斗争,这场斗争发生了流血事件。马丁被捕入狱,不久获释。这次斗争取得了成功,它促使该州通过了选举权法案,还吸引了许多自由主义的白人参加到斗争行列中来。
1968年4月4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兰汽车旅馆二楼他卧室外的阳台上被枪杀。当时,他正倚著阳台的栏杆,同民权运动的领导们——霍西·威廉斯、杰西·杰克逊和拉尔夫·阿伯南西在一起。
他的失去,是世界民权运动的极大损失,也是世界黑人和全世界向往自由的人的一大损失!
提到马丁·路德·金,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大型和平示威集会上发表的。听众多达20多万。这篇演说词回顾了林肯解放黑奴的历史,揭露了黑人当时的悲惨生活现实。更用大量的篇幅憧憬了黑人自由与美好的未来。听众无不为之自由之声而感到震撼,这篇演讲稿也随之一举成名。
毕竟,翻译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工作,同时由于翻译是一种网眼很粗的过滤器,经过这道过滤,马丁那富有多情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无疑失去了很多韵味。但英语和汉语一样,具有文笔优美的特征。马丁语言真切,言辞铿锵;运用了两种语言共有的对偶、排比、层递、反复等修辞方法。句式长短结合,又以短语为主。词语与口头语言相结合,雅俗共赏,充分展示了语言之美。
英语毕竟是另一种语言,他所表达的形式自然与汉语不同。全文充分运用同位语从句,几乎每说我有一个梦想,后面跟的都是该从句;它的时态以现在时为主,但中文中无法表现出时态;此篇文章充分运用了非谓语动词做主语、宾语、定语及状语。表现出了作者的深厚文学工底。
马丁·路德·金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他的贡献不可否认。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的努力不能说是付诸东流,也是见效甚微。60多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被白人所歧视。马丁·路德·金主张以非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看来是行不通的。当年的抗日战争,如果中国人也用非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话,中国早就灭亡了!纵观历史,当年的圣雄甘地同样主张用非暴力方式把英国人驱逐出自己的土地,结果还是通过暴力战争的方式获得了独立。作为流亡者的黑人,为什么不拿起手中的武器与百人抗争到底!
直到现在,黑人依然没有实现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去与白人斗争。今天,钓鱼岛问题与东海问题一样是悬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谈判还是以武力镇压,答案不言而谕。
第五篇: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19世纪中叶,在曾努力争取自由的美国社会中,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的流亡者。
《我有一个梦想》正是在当时社会下诞生的一篇演讲稿。它振奋人心,表达了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渴望。马丁·路德·金身为非暴力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在百年前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的伟人雕像面前进行了这一演说。他希望通过此次演说,让更多的白人尊重黑人;他希望自由、平等能遍及美国;他希望有一天黑人的孩子能和白人的孩子一起手牵手,无拘无束的玩耍。而这一切,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不可能的。
不过,通过人们不断的努力,如今黑人也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像迈克尔·杰克逊,一位永垂不朽的黑人摇滚巨星;比尔·科比斯,1987年世界娱乐业收入最高人;杰西·杰克逊,民主党竞选1988年美国总统的重要竞选人。最终,成千上万的普通黑人进入了中产阶级。
但是,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上,仍存在诸多的不公平现
象。有些人因为外貌丑陋而遭受排挤,有些人因为个子不高而找不到工作,有些人会因为穷而被别人瞧不起……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我的深思。他们本身就具有这样的条件,或许他们也并不想拥有。有些东西与生俱来,没有办法抉择。只能说我们比他们幸运了那么一点点。那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去排挤他们呢?
我们为何不多露出一点微笑去鼓励他们,不多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
世界因爱而美丽。每个人都奉献一份小爱心,那么所有的爱心汇聚起来就是他们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