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长自己的起跑线美文
前天,我和几位好友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当时,几只在水而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徜徉的天鹅吸引我们驻足观赏。关于天鹅,我所知甚少,只知道它们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一年一度,从寒冷的北国到温暖的南方,天鹅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往返万里迢迢。可眼前的这群天鹅为什么常年就呆在这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呢7,是因为它们的翅膀被剪得很短?是双翅被绳子牢牢地捆绑着?还是它们的双足套上了沉重的铁环?
这时,一个饲养员走了过来,解开了我们的疑惑。
原来,要不破坏天鹅高贵优雅的姿态,又要剥夺它们飞翔的习性,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尽量缩小水域的距离。因为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它们滑翔,如果起跑线的长度过于短促,天鹅就难以施展拥抱蓝天的抱负了。久而久之,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泯灭飞翔的本能。
真是一语惊心!古人称天鹅为“鸿鹄”,它们自古就是志存高远的象征。然而,一旦失去了飞翔的能力,“鸿鹄”和“燕雀”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命永远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为了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我们的起跑线长吗?在向人生的下一个目标冲刺前,我们先要加长自己的起跑线。
第二篇:人生不是只有起跑线美文
文徵明与唐寅,简直是两种人生模版。文徵明从小有些呆傻,八九岁了话还说不利落。唐寅却是一个神童,很早就在苏州城出了名。
文徵明的老爸一见唐寅,激赏不已,决定让呆儿子与小神童交朋友,沾沾灵气。俩小孩同年出生,小时便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文徵明的老爸曾做过温州市市长,他请的老师名气大得吓死人:沈周教画,吴宽教文。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神童衬托下更显木讷的儿子,文徵明的老爸说:“儿幸晚成,无害也!”
这句话让我久久為之动容,父亲有力的支撑,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吧。
一个是正经学生,一个是蹭学,几年学下来,同去参加考试,唐寅考了全省第一;文徵明呢,没考上,三年一考,考了9次还没通过。
那么后来,唐寅怎么样?中状元了?没有!在京城举行的全国考试中,唐寅被牵涉进一桩考试作弊案,被终生禁考。
关于这个案子,说法多如牛毛。但不管怎么说,都与唐寅的个性有关,他才高自负,结交名门,急切地想早日成为国之栋梁,但贫寒的家庭背景使其从小没有对官场深水的敏感和谨慎。
唐寅从此颓废下去,再也没有振作起来。眠花宿柳,以酒为浆,长歌当哭……穷到靠卖画为生。
“唐伯虎点秋香”不过是后人的附会罢了。
才子是有趣的,但一个坏脾气的才子,尤其是充斥着怀才不遇的酸气的才子,只宜远观,不宜深交。
糟蹋自己,发泄自己,唐寅54岁时在贫病交加中离世。文徵明呢,考到50多岁也放弃了,但他并没有颓废——这是个正经人儿。文徵明的功底是日复一日积累而成的,渐渐地,他的书、面、诗、文被称为“四绝”。“绝”,是指当时他最厉害;盖过所有的人。
儿时的伙伴唐寅离去后,文徵明又独自活了35年,直到89岁高龄才去世。
老天给唐寅的是一整块大金子,但被唐寅零敲碎打,散落无踪;给文徵明的是一些细细碎碎的小金子,他靠着傻劲,不抱怨,不嫌小,坚韧地捡啊捡,终于把它们炼成一块巨大的金子,并且一路传下去。文徵明的子孙个个是名家,他的曾孙文震亨的《长物志》,成为现代文人试图找回古代文人生活的教科书。
这个时代,嫌“只争朝夕”太慢,简直恨“秒杀”都不够快,文徵明老爸的那句“儿幸晚成,无害也”,可医治那些“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躁的父母。
人生不是只有起跑线。
第三篇:起跑线观后感
起跑线观后感
起跑线观后感1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也许心灵的震撼就是一种感动。话剧《人生起跑线》带给我的虽然不只是感动,但是让我体会最深的却是感动……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从乡下来的女孩安小花来城里读书的故事。小花与苏老师来到大城市,准备来这儿上预备班,可是,苏老师却因为积劳成疾而晕倒了,手足无措的小花只得去当钟点工。而苏老师并不知道小花在当钟点工。在这期间,小花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他们都帮助小花瞒住苏老师她并没有去上学这件事。可是有一天,苏老师还是知道了真相,刚开始苏老师很生气,可当她知道小花是为了自己住院的医疗费而去当钟点工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最后,小花住的乡村寄来了苏老师的住院费,小花也在大城市里上学了。
人穷志不穷,这是安小花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仅鼓励穷孩子应该奋发图强,并且还告诉了那些以为钱是万能,看不起穷孩子、山里娃的人。家境穷没关系,自己没有志向,那才是最可怕的;相反,人穷志不短的人,将来也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就像剧中的孙发发。他爸爸那么惯着他,使他变得目中无人。幸亏在安小花的帮助下,使他改变了错误的想法。
安小花,一个来自山村的孩子,为了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才花那么多的周折,大老远的到城里来。她为了给苏老师治病而放弃学业。她要忍受城里人的歧视,又要打工挣钱交住院费,还要顾上自己的学习,那是一般人一定忍受不了的,可见安小花是多么的坚强。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坎坷坷,困难重重,但安小花不向命运低头。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
看看安小花,再对照我自己,我不禁脸红了。安小花在这种环境下,不怕困难,可我就不一样了。小时候,我看见毛笔,便觉得很新奇,便想学习。回家后我便请求妈妈。妈妈想想便同意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以后我努力的学书法。有一次,老师要求我们练习书法。我回家后开始练,可没过多久手就酸了,非常麻,从那时起,我对写书法产生了反感。上课心不在焉,回家不好好练习。我跟妈妈说了以后,妈妈摇摇头,帮我辞掉了。现在想起来可真后悔呀!
我懂得了做事一定要坚持
“坚定你的信念,脚下的路自己去走,人生之路,没有过不去的坎。”“‘有理想的人会有明天,没有理想的人只有今天’一句台词,让我们扬起了理想的风帆。”“站在人生起跑线上,凝视前方,珍惜每一个机会,书写美好人生。”
起跑线观后感2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长假第一天有雨的日子,选择“躲”到影院看一场印度电影《起跑线》,上午的场次偌大的影院只有连我在内的4个人,基本上我可以把双脚搁在前排的座位上,把包包放在身边的座位上,这种貌似包场的感觉特别不错,简直是VIP贵宾级待遇,这就是错峰观影的好处。
从小就对印度电影有好感,印度出美女,印度片载歌载舞美轮美奂,印度片内容往往有许多反转情节,剧情一波三折,直指人性最深处。
此番观摩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也不例外,说是喜剧,但是从头看到尾我没觉得有啥让我可乐的,倒是反映的都是些社会现实的问题,贫富差距、教育平等、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的尖锐矛盾。
故事《起跑线》讲述的是一对中产夫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为其择好的受人追捧的私立学校,在择校过程中屡屡受挫却逼得夫妇两屡屡出招,甚至不惜假扮穷人到贫民窟生活以期获得贫困生的审批通过名额,把本应属于真正的贫困生的名额给侵占了,直至中产夫妇搬回高级住所,曾无私帮过他们的贫民窟的兄弟找上门来,谎言揭穿时,男主人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却又被道貌岸然却很卑鄙的校长而驳回,让男主人出了下下策,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揭露校长的真面目,最后把自己的孩子转学到了自己资助的公立学校读书了。
印度电影依旧走反映社会现实、人性善恶的路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人的思想不一定都高贵,穷人的境界不见得低俗。在印度这样一个贫富差距悬殊,人口稠密的国度里,有很多人情人性的文章可做,一如同样人口稠密的中国。
记得去年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即便是励志电影,依然揭露出了印度官员的很多阴暗面,此番的《起跑线》也不例外,这大抵也成了阻碍印度发展的最大的绊脚石。
看电影,一方面看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领略印度风情,对印度贫民窟印象深刻,对印度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感同身受,但是环境不好人却不一定不好,许多的善良真诚在人贫困的时候最看得到感受得到,反倒是富有了却有点麻木了似的。
看了电影,我陷入了沉思,若是年轻些,我一定觉得现实会像电影里一样美好,但是现在年纪也不轻了,也经历过一些挫折打击,反过来再想想若是此事放到现实里,碰到同样的情况,有几个人能做到像男主人公一样大公无私,我心里打了大大的问号谁还不是想尽办法挤破了头不让自家孩纸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啊!其实以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人本质好的到哪里都好,不管是私立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不管是到上层做事还是留守基层干活,自身过得硬才是根本,外因或许会干扰一时,但是内因则决定一世,所谓的起跑线都是目光短浅的人定义的,人生漫漫长路,是场马拉松跑,起跑线的作用微乎其微,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理念才能笑到最后。
起跑线观后感3
写下题目,就有一种念书的时候被要求看完电影写读后感的感觉。这几天感觉都很悃,中午强迫自己走了1个多小时,晚上健身房30分钟之后实在感觉不行,庆幸自己做了看电影的决定。
不知道是不是人生中以后都不会去印度了,衡量了一下还是选择了看印度电影《起跑线》,谈不上有多大的期许,只是觉得在健身房再多运动一会,估计就倒下了,还是休息一下比较适合我今天的精神状态。电影院里面也真的是只有小猫三二个了,有时候感觉可以和陌生人一起为某些笑点大笑几声也是好的状态。
谈不上有多大的惊喜,只是有一些估计全人类都很有共鸣的东西再加上一些印度文化元素在里面。教育这件事情,从来都谈不上绝对的公平;至少在我看到的世界里面,富有的有权力的人永远可以选择更好的教育,当然这无法保证他们的孩子一定出色,甚至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孩子有健全的人格,但是从机会本身来讲,是的,他们在教育权力的认知和选择上都更优先。电影的话只是一个投射,不是说贫穷就更有人情味,富有就没有人文关怀,在我的认知里面,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享有同样的层次不齐的面貌和人格。
电影好看,是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面,我们找不到这样一个多金、爱老婆、爱孩子然后傻到说我要揭穿你这个虚伪的假面,宁愿让自己的孩子不在这里上学,所以才会觉得感人,所以才可以傻傻流流眼泪也觉得蛮爽的。比起教育的公平,或许那些朴实的夫妻之间的爱、人际间的关心、对子女成长的关心,才是让我们觉得唏嘘和珍重的点。影片的最后,只有那个一直说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不惜所有代价的老婆给自己的丈夫鼓掌,其实这个就是返璞归真了。而我们穷其一生,无非是在所有的金钱权力幸福的追寻中,最终找到这样最简单的感情和最真切和重要的教育,绕一个大圈子,回到最简单的.命题。
什么是最可贵的?是不论在贫穷还是富裕的情况下面,还能不忘初心,做到原始的自己。作为“生意人”,男主当然不是不谙世事的傻白甜,可是他最可爱的地方,是无论怎样的改变,都没有背离“爱”这个字眼,是对家人的爱,是对别人付出的珍重,所以让一切嘲笑他的“精英阶层”人士都显得那么的渺小。
教育公平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独立的个体,改变阶层也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说只有“爱”才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让你打败别人的不是“恨”,而是足够多的“爱”。当对方看到男主可爱的女儿选择了原谅,当男主站在舞台的中央说出了全部的事实,其实不过就是揭露了人生短短至多一百来年最重要的秘密,“爱”是最大的武器。
起跑线观后感4
看完整片下来,感叹虽然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的上学问题,但全片这位小女生的戏份并不多。真好,电影没有消费小女孩的“惨”,没有借小孩的难受来讲故事。
如果是中国导演拍,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例如,父母要搬家时,可以借搬离家乡这事,渲染小女孩与伙伴分离的悲伤。作为一个从乡下来的女孩,可以借此渲染和富家子弟之间的差距,营造个人落寞气氛。
跟着父母装穷人,可以渲染她作为一份子,那种不解、无奈、怨恨父母或者难受情绪……然而最后在《起跑线》里我们都没有看到导演要消费小孩的伤感,大部分的小孩镜头都是乐观、积极的,无论主角还是配角。
在拉吉和米塔给公共学校捐钱后,所有学生齐心齐力,给校园焕发新装,画面留给了观众一群孩子阳光积极的一面。用小朋友的惨来增强画面氛围,是最容易打动观众,因为他们属于无辜和天真的一类人,电影没有拿这种设计来消费,我认为这是尊重和保护。另外,虽然该片有很强的现实批判主义,针对上学难、资源分配、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包括拉吉和米塔本身那种倾慕于上流社会的作风作出了讽刺。
但,从拉吉和米塔这对父母的初心来讲,更多还是正能量。只有穷过的人,才知道穷有多难受,才有更强欲望去跳出贫困圈。即便没有达到多贫穷的状态,有一颗想出去看看世界的心也是一样的,因而才会对下一代提出更严厉要求。这是人的求生本能。如果拉吉和米塔没有这种向上层攀登的欲望,可能他们只会甘愿一辈子留在小城镇里,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或者再俗点说,就是当个本地土豪好了。
还有3个细节想分享一下。
1、拉吉和米塔刚搬到新屋时,举办了一场party,拉吉和女儿一起开心地跳了支舞,但也因此出尽洋相。米塔受不住,拉下了电闸,镜头随之发生米塔骂拉吉的一幕。其实这部分可以结束的了,就告诉观众,这是一幕出洋相的镜头,完事了。不过,接着拉吉回去楼上,捡起刚刚跳舞时丢下的西装,满脸尴尬。个人觉得,这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有始有终。代入当时拉吉的角色,他已经知道大家笑的原因,就是在笑他出丑,但他还是得要把自己丢下的衣服捡起来。这件衣服,代表的可是他丢下的脸哦,会是什么感受?
2、拉吉工作室的员工前来送喜饼,告知他们夫妻俩他的儿子被抽中入读名校了。这时候作为女神的米塔,无奈得一直在抖腿……焦虑得要放下女神架子了。生气,除了瞪眼神,还得多点有意义的小动作。
3、拉吉和米塔面试失败后,对着一直辅导他们如何面试的老师那幕谈话。我留意到桌上放着一盒费列罗,虽然被虚化了。这是富人的代指物?因为,当他们装穷去到穷乡僻壤的村落时,当地邻里给他们递上了糖,但米塔极力阻止女儿去拿糖吃
这大概就是暗示着不同阶层的隔阂吧。
第四篇:起跑线影评
印度电影这几年在中国可谓是风生水起,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再到上半年在中国砍下12.9亿惊人票房的《摔跤吧!爸爸》,以及阿米尔·汗主演的《神秘巨星》票房7.47亿,无一不在中国市场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可谓是叫好又叫座。
这些在中国大火的印度电影都有一个共通点:在娱乐中探讨社会问题。
《三傻》里调侃了古板、僵硬的教育理念,《我的个神啊》中讽刺了宗教派别的隔阂和愚昧,《摔跤吧!爸爸》则批判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这一个个原本非常沉重的话题,被印度人机智的用充满喜感的剧情包装起来,让整个故事既有启发意义,又轻松、幽默,很有观赏性。
最近,又有一部具备这样特质的印度神作诞生了!
片名叫做《Hindi Medium》,梵镜论坛将它译作了《起跑线》,这个译名可谓是相当传神。
中国有一句很热门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条“起跑线”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国人认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中获得先机与优势。换言之,中国人认为,教育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印度虽然与中国文化迥异的国家,但也认同这个观点。
《起跑线》讲述的就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影片的一开始,丈夫拉吉曾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让女儿上名校,妻子米图非常激动的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好的学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这段对话,剖析了印度社会重视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取得优势,爬上更高的阶级。于是,拉吉和米图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抢夺起跑线的行列中,在期间,他们遇到了不计其数和他们一样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可谓是不辞辛劳。
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时,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这阵仗,堪比中国春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吃了这么多苦头,往往还是无功而返。好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在学区房,孩子的父母还要接受各种考核,除了学历、职业等硬性指标,父母的谈吐思维、衣着品味等等也要纳入考量,考核由笔试和面试两关组成,非常严苛。
不难发现,这些入学条件,都和孩子本身的资质无关,第一关看父母的经济实力,第二关看父母的各项素养,所谓的招生,看起来更像是在招学生的父母,确切的说,是筛选出哪些孩子的父母来自上层阶级。
于是,来自中产阶层的拉吉夫妇,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并开始了一系列假装上流人士的行动,简直是洋相百出。不擅长英语的拉吉,答题时频频出错;不懂时尚的米图则在衣着搭配上,被诟病充满的乡土气息;两人出席高级派对时,显得和四周格格不入......一番烧钱又费力的奔波后,拉吉的女儿皮雅还是被学校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就是,“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因为拉吉“服装店铺老板”不是学校想要招收的上层阶级。
如果说,重视教育的理念和不惜一切为孩子求学的心情,让中国观众觉得有共鸣的话,皮雅入学时,校方对父母的严苛考核,则让中国观众觉得扎心了,因为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新气象。
富人才买的起的好学校的学位房,而穷人的孩子只能就近去一所“二流”学校上学。中印两国秉持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相信教育可以塑造个人品质。然而,这种根据父母阶层来决定孩子能否入学的做法,则妥妥的就是出生论,变相的认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决定孩子也将是什么样的人,完全否定了教育对个人品质的塑造。
如此,我们口中的“起跑线”就不再是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而是孩子所出生的家庭,进而,社会竞争机制也就荡然无存,中下阶层的孩子一出生就输了。没有公平可言!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规定包括名校在内的每所学校,必须有25%的入学配额,留给贫困学生。
这种粗糙的政策本身就不公平。
上流阶层凭身份入学,贫困阶层靠政策入学,中产阶级就成了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那群人,这对他们有何公平可言? 于是,拉吉夫妇在假装上流人士之后,不得不搬到贫民区,开始了扮穷生涯,为女儿争取宝贵的入学配额。为了融入贫民生活,做戏做足,骗过监督员的检查,拉吉夫妇又闹出了不少笑话。
影片的喜剧部分,多数发生在拉吉夫妇假装一个他们不属于的阶层时,他们在上流阶层无法融于的窘和在贫民地区无法融于的苦,为观众奉献了足够笑料的同时,更是深刻反映了阶级间的巨大贫富差距,上流阶层的一掷千金和贫民区连饮用水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巨大的贫富差距,无疑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但更可怕的是阶级固化。影片中有一段特别好笑的剧情,拉吉对贫困生活表现出不适应时,他的贫民邻居热心的告诉他:
可见,这个贫民邻居,世世代代都没有机会离开过他们所处的下层阶级,贫穷像遗传病一样,无法摆脱。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用在这里,实在是恰当不过。
但是贫民邻居依旧充满希望,因为政府的照顾政策,让他的孩子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从而改变命运。可事实并非如此。25%的配额相对于庞大贫民阶层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还被拉吉夫妇这样的中产阶级,极少数幸运入学的穷孩子,还会被层出不穷的额外收费逼退。
因此,下层阶级出生的孩子,根本没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那么教育改变命运也就成了伪命题。
阶级固化,这四个字则又一次让中国人扎心。
2015年《人民日报》就曾发表长篇通讯,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正在快速加大,阶层固化的趋势越发严重。文章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8倍多,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与此同时,诸如“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等名词的涌现,昭示着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拼爹时代”,教育被商品化后待价而沽的趋势,则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让人绝望,因为它曾被认为是对抗阶级固化最原始、最基本的渠道。
第五篇:起跑线作文
起跑线
2013级04班
高文静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第一声哭喊时,这是新的起点;当我们踏上高中的列车,开始三年的奋斗旅程时,这也是新的起点。
这是子夜,翌日的时针与分针已经重合,我独自站在阳台上,看着时针一刻不停的挪着它的脚步,感受夜带给我的一种内心的摇曳和凄凉。我想到了中考的失败,想起过去的三年,发现镜中我那张失意的脸庞。
初中时,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强者,十几岁的心可以承受一切压力,原本以为能够面临一切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处理一切琐事,然而,我错了——我么又能处理好那“一切”,我彻底地失败了——从我貌似坚强的眼睛中汩汩流出的是脆弱和迷茫。
高中,我在迷茫中找到一个新的起点,人生翻开新的一页,我用昨天的伤痛为今天加油,用下一站的喝彩为今天鼓掌,将伤痛放在快乐的背后,或许结果并不闪亮,但我坚信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会留下闪光!
在人的一生当中,有无数个起点,在这些起点上,有无数个起跑线,当我们满怀信心地踏上起跑线的时候,我么就应当想到,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一路上,我们必须付出努力,在马拉松比赛中,最后的胜利者永远不是在最开始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就像是官二代富二代一样,我们没有什么资本在最开始打败他们,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慢慢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走下去,才能成为成功者!
站在高一这一条起跑线上,我知道,在入学成绩上,我不是优秀者,因此,在高中三年这一场马拉松的开始,在全山东每年几十万的对手中,我不是一个优秀者,甚至,我很落后,但是我想,即使我输在开始,我也会拼尽全力去跑,从起跑线开始,我就必须要去付出应该付出的努力。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大地,这对一天来说,是新的起点。春天,农民伯伯播种粮食,对农民伯伯来说,这是一年的起点。面对苦涩艰辛的高中生活,我说,我准备好了,五一这是一条新的起跑线。
加油!致自己。
起跑线
2013级04班
张琳
人生的起跑线,腾飞希望;希望的起跑线,充满辉煌;辉煌的起跑线,指引我们走向高中,高中的起跑线,点燃希望,传递梦想!
——题记
2013年9月1日,当太阳冲破地平线,放射出万丈光芒时,我踏入了济南三职专综合高中部的大门,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希望开始的地方。
春去秋来,四季交替,回首过去,曾经的我们年少轻狂,曾经的我们懵懂无知,但那早已成为我们记忆的卡片,储存在大脑最深处。我们不必将自己封锁在往日中考失败的阴影中无法自拔,也不必恋恋不舍得抓着过去不放。因为,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共同张望,共同努力,未来就在我们前面。
收拾好心情,用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勾践曾臣服于吴王夫差,但最终称霸天下;音乐才子贝多芬,在追梦的路上,双耳失聪,但却留下了许多美妙的钢琴曲;雄鹰,必须用自己的喙敲打岩石,使喙脱落,再用新张出的喙将爪子一根根拔出来,五个月后,羽毛长出来,雄鹰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傲击长空,或许雄鹰曾试图放弃,但是却坚持了下来;虎豹,也许曾失败过,但却固执的永不言败,在实现梦想的路上继续前行。
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我们高中三年的奋斗时光也是相等的,我们没有理由为:开始:而沾沾自喜,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能笑到最后,所以,我首先要先制定一个目标。目标就好似一个方向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其次,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要科学的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懂得支配时间的人,往往能事半功倍;而虚度时间的人,往往只能事倍功半,我们还应多读书,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面。仙鹤,掠过长空,发出一声长鸣,那是他飞翔的象征;凤凰涅槃,掉落一片羽毛,那是他飞翔的象征;蛟龙,游过天空,惊起一阵风雨,这是他飞翔的象征。而我们,在新的起跑线上,努力学习,展翅翱翔,而梦想,则是我们插上的双翼,引领我们翱翔,梦想,便是我——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凤凰涅槃的标志。
梦想的起跑线,注定,会完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