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对中职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影响论文
摘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开拓一个辉煌的信息化新时代, 为中职学校的教与学带来质变。
关键词:中职;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加宽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的普遍使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更有利于中职学校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教师的影响
在中职教学中, 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 提高了现代教学观念。中职教师通过了解所教科目的前沿动态, 合理利用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大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1.1 资源共享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职教师已经意识到原有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因此, 中职学校的学科教师想尽办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努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通过网络信息及时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理念, 把多种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 使教学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同时, 中职教师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内容和工具。这样既帮助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 打破原有教学中的个体性与封闭性, 又能利用信息技术与同事、同行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和学习借鉴。信息技术使中职教师由独立工作向群体合作转变, 使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更加合理与完善, 不但有效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也使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1.2 围重破难平台化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 有时很难具体地表达出来并精确地传递给学生, 有的中职生也很难完全接受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表述。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很好地融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于一体, 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内容以形象直观、图像逼真的形式表现出来。中职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库自行下载一些素材, 或者利用媒体制作软件自行制作一些课件或微课, 把一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内容利用课件(微课)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另外, 中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讲台和黑板, 中职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 在网络中可通过在线测试平台或在线交流平台使中职学生得到学习与交流结果。同时, 中职教师也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培养中职生的个性发展, 增强中职生的自学能力,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学生产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学习的根本。那么,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大背景下,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求知欲被激活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多重感官的刺激, 而这些多重感官刺激所提供的信息量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中职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而且很容易激发中职生的学习欲望, 有效地帮助中职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学习中, 很多中职生都存在这样一个弱点, 就是在学习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中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成直观形象的学习情景,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使中职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可促使其保持更长久的学习状态。例如, 笔者在讲民族政策时, 利用网络让学生观看一段摩梭族走婚的视频, 其优美抒情动听的音乐足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看完再讲民族政策, 这时的学生是完全能认真听讲并听明白国家为何对少数民族要采取一些保护政策的。
2.2 授课目标轻松拿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职生以后的发展, 也关系到我们国家以后人才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和学习中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以及运动特征, 也可以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 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为中职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例如, 在讲授“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常识一课时, 由于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距离社会较远, 因而对宏观经济政策不易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笔者利用CAI课件设计了三组电脑动画, 用三维跷跷板来表示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状况。第一组动画显示“总供给=总需求”。跷跷板平衡, 表明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第二组动画显示“总供给<总需求”。跷跷板向需求方倾斜,>总需求”。跷跷板向供给方倾斜, 表示会出现通货紧缩。后面两种情况都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状态, 都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此时, 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重新平衡。通过边看动画边讲解, 学生对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 不仅理解起来容易得多, 理解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中职生不仅开阔了学习的层面, 而且增加了对外界事物进行创新的机会。在逼真的教学和学习情景下, 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有效地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 为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还改变了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中职生的学习方式,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使中职学校的教学更加多元化并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齐颖.“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20):52-56, 58.[2]蔡秉坤.浅谈信息技术对现代中学教育的促进作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16):24-25.[3]李根, 刘珊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4(3):101-103.[4]常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2):134-136.[5]丁西省.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9(6):249-251.[6]张艳芳, 汪峻峰.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中国外资, 2013(15):310.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教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特别是对我们职业中专学校,因为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对于数学纯粹的课堂教学感到很枯燥, 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致到了二、三年级就会有一大批学生上数学课就像“梦游”一样。而他们学习数学90%是依赖于数学课堂,课后很少再去看数学书。为了能使学生们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老师应结合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这样不仅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如何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把教师讲授为主转为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上好中职数学课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 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节课时,利用《几何画板》数学软件探究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改变a的大小,认识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及探究出了指数函数图像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中,我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首先展示了两张苏通大桥斜拉索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漂亮而又宏伟的苏通大桥照片的同时感受这些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斜拉索。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些斜拉锁的倾斜程度不一样,但是不知道怎样来具体描述它们的不同。在学生脑子中产生问题后,我便顺理成章地引导大家:大家学完这节课就可以用两种数学语言准确而清晰地描述出各斜拉锁的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做数学实验综合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同样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享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如在讲平行直线系y=x+b或中心直线系y=kx+2时,如图6所示,分别拖动图(1)中的点A和图(2)中的点B时,可以相应的看到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和过定点(0,2)的一组直线(不包括y轴)。
又如在讲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我们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课件,教师在课件中将要发现的对象“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如何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已知二面角的大小,山路与水平面的角,和山路与山脚所成的角中的两个,如何求第三个”等隐藏在精心设计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并放置在服务器上,由学生通过网络,让学生独立探索。让学生猜测、推导、论证、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他们都能够体验由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方法等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所带来的快感。
同时,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进行课堂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而对于中职生而言,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能死记硬背一些数学知识已经算不错了,对于所谓的“所以然”因为需要理解,需要动脑,很少有人去问津。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过程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形象、具体,使那些不易察觉的的知识点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知范围之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
1、友好的交互式界面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同时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话是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事,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便在课堂上形成了除师生对话外的另一种对话情境——人机对话,而这也正是可以将学生们充
分融入到课堂上的一种有效对话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特别是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是最关键的,这个过程若充分、合理地应用教师、学生、多媒体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们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例如,在讲《函数画板》制作课件,把展示由学难度。
2、丰富多样的格式设计使重点更易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关键,对于中职生而言,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老师再怎么强调,都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各种格式设计的多样变化,使他们对这部分内容形成特殊的记忆,从而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将重点内容字体都设计成红色、倾斜,或者再加下划线,等等。教师可以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插入相关图片,加强视觉刺激,亦可适当加入一些背景音乐,加强听觉刺激。又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不仅如此,运用信息技术,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及求实的作风。
3、各种软件的相互兼容使教学难点可以“拨开云雾”。
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备课的重要任务。很多的难点往往是一些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很多难以表达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华盛顿大学数学系的詹姆斯·金这样说:“电脑演示复杂的图形变化过程可以带给学生看得见的动态立体形象。”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软件很多,如Word、Excel、PPT、几何画板、画板等。合理适当地应用这些软件,可以将一些用口头语言很难解释清楚的教学难点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函数图像的性质时,为了能使学生知道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函数表达式中a的变化与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关系,我在课堂上用几何画板作了两个函数的图像,并设计a为参数。这样在a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各个函数图像的变化,也能看出两个函数之间的联系。又如:如图, 直线
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的图像的全部过程。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单一化,降低教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与直线y=-5交于Q点.(1)求点Q的坐标;(2)当P为抛物线上位于线段AB下方(含A、B)的动点时, 求ΔOPQ面积的最大值.(3)求QP中点的轨迹方程。
4、媒体课件的大容量可以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
对于所有学习数学的时间仅限于课堂上45分钟的中职生,数学教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抄黑板的时间占用了一节课的将近1/4,而采用
信息技术以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可以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一定时间供教师来“善待”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如学生的质疑,有价值的错误答案,等等。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要赶着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对这些非预期事件采取压制、不理会、或简单处理,这必将磨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并且在利用媒体技术以后,学生们上课更加活跃,更利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教学方法、内容、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动画模拟、反馈、个别辅导等,使其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形成良性循环,能帮助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它作为促进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资源、要素、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而且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银达镇中心小学:兰立新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
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这种大范围内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总之,信息教育的实施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它使人们对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模式等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它必将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社会化的教育形式。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使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掌握好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识工具服务于数学教学,还应注意合理有效地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教学;运用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资源的共享;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性,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如何把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学,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我们各位数学教师去思考探索。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枯燥无味的传统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呢?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优势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结合。如在讲授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收集一些与地面垂直的物体图片,并选择一幅在沙漠升起狼烟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大漠孤烟直”这句诗的含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视觉图片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等角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角和角,使两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再度量角 和角 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互补或相等,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点 或点,使角和角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两个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还是互补或相等,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互补或相等。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同样用《几何画板》连接,将两个角分割成两对内错角,通过演示,再次展示定理的发现、证明过程,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先想后做再反思
对于那些基础的、有一定挑战性、思想性,易入手却又易出错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先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分析,或进行合情的推理猜想,然后再借助技术的实验进行检验评价。这种“先想后做再反思”的方式,一方面避免学生过分依赖于技术,而弱化思维的深度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体现技术使用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思考成功的的乐趣,有利于发展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如在教授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时,利用计算机制作了Flash图象,通过移动图象使学生感受平移的动态感,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又如在教授有理数相加减法时,通过对海水的涨退潮的动态形象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相加减法的理解。边想边做求深入
对于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不仅要动脑,也要动手。“边想边做”,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学会从技术的使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用技术去解决问题、检验结果,学会根据问题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延伸,从而提出新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用一个平面去解正方体,得到的截面是几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随着平面的位置变化,截面的形状也不断发生变化,并在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截面的形状根据什么性质确定,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并能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几何画板》不仅是优秀的教具,也是一种先进的学具。掌握它是掌握一项先进的学习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也能帮助解决数学问题。《几何画板》能够在不断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几何关系(几何定理、结论)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极好的“数学实验室”,利用它可以进行数学研究,发现几何结论,这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创新意识得以培养,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精神
辅助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如在函数图象教学中,由坐标描点,若学生点击的位置不对,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当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时,教师就应发出警告,但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警告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试设想下面的情景:教师在画面上调出一个气得暴跳如雷同时砸着桌子的卡通老头,大家一看都为之精神一爽,开怀大笑起来。开小差的同学也在这种幽默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已的错误。课堂气氛就这样在顷刻之间得到了改善。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程龙]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专业化的教育类型,培养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课程的教学既要起到学习专业课程“工具课”的作用,还要体现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现代技术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学校,数学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数学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每个角落。(1)网络资源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锁定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去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学中, 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模式获得材料的方式,变成了现在的多元化发展,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来获取多样性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开辟一个网络平台,应用微博,微信或是QQ等常见的网络社区可以让班上的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及时的交流,教师也可以申请一个公共的网络硬盘,及时的上传上课时候的课件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下载到学习相关的资源,这样有利于及时解答学生的不懂的问题。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就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网络上开微博,建立班级的QQ群,将一些上课时候的课件和一些学习资料上传到群共享文档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下载。同时利用即时的聊天功能他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关系也拉近了不少。(2)多媒体的应用
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服务于生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造生活情形、利用学生本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创造的情景,可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可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以我们学校的一节公开课例来说明。在这堂课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对“幂函数y=xn(n>0)的图像与性质”,传统的教学是用描点法在黑板上画出y=x3,y=x2,y=x1图像,然后由观察得出一般的结论。只要求学生了解幂函数图像大致在哪几个象限及简单的性质运用,可教学效果却很糟。我们可以想想以前的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很多图画在一个画面上,比较死板、杂乱,弄得学生一头雾水;图像太抽象,缺乏直观效果;整堂课枯燥而乏味,没有吸引力。而几何画板快速清晰的图像具体生动,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去发现、概括图形的几何关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大部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并感到抽象乏味,以致使其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情都有敏感性和好奇心,都有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教师应根据这种心理, 及时并合理地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任务转化为学生乐于探求的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数学教学能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多媒体数学教学课件,通过具有整洁的版面、新颖的形式以及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普及,呈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好处 1)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真理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曾经就针对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的学生中96%的认为多媒体教学使得他们上课更有兴趣了。例如他们在讲解函数的性质当中的单调性的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只能在黑板上一点一点的用粉笔来进行描述,运用flash制作出一个动态的单调函数的模型就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去看,去听,同时还可以配上生动有趣的背景音乐以求从听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2)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对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对素质教育的深化能够起到的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加强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目前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使用的比较多的制作软件PowerPoint、Flash、FrontPage、Excel和几何画板。PowerPoint简单易学,但是功能非常的强大,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讲演和说明会都是必须要用到的;使用Flash能制作二维动画效果的课件;使用FrontPage能制作网页性课件;Excel电子表格在绘制函数图像方面,对于很多工科和商科的学生来说需要用到它来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些都是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课堂环境的营造
在中职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动静结合,唱歌和教学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看到,并且能够听到,可以操作,以便能够产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更形象,让思维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来进行学习,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在教室上的整体效率。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可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缩放、反射操作,进行尺规作图三角函数曲线、二次曲线以及对一个任意角的三等分等问题,几乎可以做出所有的中职数学当中的函数曲线,利用这些多媒体工具来制作数学课的课件可以很好的营造课堂的气氛。
在中职学校,数学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