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里的故事大班社会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医院是看病的地方,了解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职业特点。
2.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询问,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联系在医院工作的家长拍成录像(着装,带医药箱、听诊器、压舌板等)。
2.丰富幼儿有关医院的知识经验,医生及人物动态形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有经验。
组织幼儿交流自己到医院就诊的经历。
师:我们都生过病,也去医院就诊过。那请小朋友来谈谈你到医院看病的情景,好吗?
二、欢迎医生伯伯(阿姨)。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阿姨,我们听她介绍一下自己。(观看ppt)师:这位阿姨是做什么的?(医生)她在干什么?(看病)请小朋友观察这位医生阿姨穿的什么?手中拿了什么?(医生用听诊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等)。请小朋友们来模仿一下医生阿姨看病的样子呢?(请个别模仿医生)。
三、幼儿向医生咨询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问问医生阿姨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呢?(请幼儿问问题)
四、师幼共同交流活动中搜集到的信息。
师:刚才,小朋友问了那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看ppt)结束:医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关于医院的信息,我们在这里也谢谢她!
第二篇:发生在监狱医院里的故事
发生在监狱医院里的故事
在北国春城长春市市区北部,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特殊场所――吉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该院始建于1985年,除负责民警职工和社会人员患者的医疗外,还负责关押收治全省公、检、法、司、安系统罪犯、犯罪嫌疑人和劳动教养人员中的重症患者,是吉林省唯一一所收治特殊人员重症患者的医疗单位。因为它坐落在长春市的北部,各监狱的服刑人员们习惯地称之为“北医”。
出自不了解,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中心医院在社会舆论中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部分服刑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劳教人员患者则出自不同动机,以讹传讹,将中心医院描绘得如同凶神恶煞,给病犯打飞针(指远距离将针头甩向病体)、打水针(指以水代替药液)等等。有的牢头狱霸威胁不听管教的犯人说:你不好好孝敬我,我就鼓动管教干部把你送到“北医”(指中心医院)去。有的病犯和患了重病的教养人员不明真相,听说要被送到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治疗,竟害怕地给管教干部下跪:我就在监(所)内治疗,死也不去“北医”。
其实,现实中的北医并不像传说那样,特别是近几年“北医”的面貌又有了巨大的改观:服刑人员中的病犯不仅愿意来中心医院,而且来了就不想走。他们喜欢这里的医疗环境,敬佩这里的医疗人员。即使病愈非得出院,也总要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无限感激之情。
中心医院何以有如此震撼力,竟然使罪犯近乎冰冷的心重新燃起了常人般的激情?来到病犯监区,一幅巨型标语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大海不会拒绝走过弯路的小溪……”他们把罪犯比作走过弯路的小溪,中心医院以海一般的胸怀将他们接纳过来,加以整治融合,最后又将他们送回社会的海洋中去。
病犯同样需要零距离医护
2003年12月,中心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原班子副职王世民走上了院长、党委书记的领导岗位。
“中心医院要赢得好的治疗信誉必须取消犯医犯护,实行医务干部零距离,面对面直接诊治管护病犯,再也不能依赖拐棍了。”院党委会上,王世民院长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自己深思良久的话语。一石激起千层浪。王院长的话立刻在全院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同志说,中心医院从1985年建院起就有犯医犯护协助治疗病犯,怎么能说撤就撤呢?也有的同志说,全国很多省的监狱中心医院都有犯医犯护存在,说明其有存在的必要,现在医护人员编制少,没有犯医犯护协助忙不过来,再说医护人员中很多是女民警,直接管护男犯也不方便、不安全啊!
传染科护士杨淑兰,过去觉得女干部给罪犯端屎倒尿搞护理不成体统,有失政府干部身份,因而对院党委的决定存在抵触情绪。通过全院上下的讨论她改变了认识,她说,病犯虽然犯了罪,但也是人,享有接受治疗的权利。对我们而言,病犯首先是患者,诊治管护病人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认真做好。从此,她和所有医护人员一样,每天都坚持把药品送到病犯床前,看着病犯吃完药才离开。对其他护理工作更是自觉去做。一次,病犯李某由于代谢性肺中毒,咯血不止,脸部、衣服、床单上全是血,在场的人都觉得恶心。但杨淑兰没有嫌弃,细心地一遍遍给李某擦洗,从上午10点一直忙到下午1点多,连中午饭都没吃上。
治病救人 没有大墙内外之分
长期以来,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只要是对犯人,事情做得过格一点儿没关系。受这种思想影响,中心医院病监中也曾流行一种说法:给老犯看病,不必那样较真费力。中心医院党委坚决纠正了这种说法,他们的原则是:“治病救人没有大墙内外之分。”
中心医院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向社会各政法单位作出了提供优质服务的13条承诺,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还制定完善了《医疗差错处罚条例》,颁布实施了中心医院各项工作百分考核细则。
2005年冬,吉林市江城监狱送到中心医院一危重病犯马某。他患的是睾丸肿胀症,两个睾丸肿得跟小孩头似的。因阴囊大面积坏死,腐臭味极其难闻,是被用塑料布包着送到中心医院来的,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按照惯例,这种病已无多少治疗价值了,但中心医院的同志不放弃任何一点救治希望。病监外科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王明生亲自上阵,果断地切开坏死的阴囊。此时,坏死的脓汤溢出,恶息味更加难以忍受,熏得人直作呕,但大家坚持着,无一人退缩,硬是把患处处理完毕,将坏死的阴囊切除缝合。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个犯人死定了,没想到他却奇迹般复活了,坏死的阴囊也治愈了。
大海不会拒绝走过弯路的小溪,小溪也会反过来报答大海的恩情。2005年1月,罪犯李某因肛瘘病被送进了中心医院。他是“五进宫”罪犯,多次转监,对监狱的治疗单位存在偏见,不同意做手术。病监的同志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并找来了他的家属配合做工作。做手术那天,正值大年三十,赵超副主任从20多里以外的家里赶来,还请长春中医学院的教授前来会诊,指导制定手术方案。这种病术后每便一次必须清洗一次换药一次,非常麻烦。赵副主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天天来给他清洗换药。此情此景,使李某这个铁石心肠的人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他含泪趴在床上给各级领导写信。他在信中写道:“他们用人性化的医疗方式,医治着我身体的病处,同时也矫治了一颗病态的心。一瓶高锰酸钾,一块小小的纱布,此时都成为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圣水,使我沐浴其中,感悟人生,洗涤罪孽,振奋不已。”出院后他又专门请人帮忙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中心医院。
第一是病人第二是犯人
中心院党委和医护人员认识到,社会主义监狱的医院对待病犯的方针原则不应该是过去那种“第一是犯人,第二是病人”的理念,而应改变为“第一是病人,第二是犯人”。两个“第一”顺 序的改变给中心医院带来了思想理念的更新和实践行动的升华。
2006年9月,中心医院收治了一名艾滋病患者。在原单位,由于条件的限制,他只能被隔离,思想上压力很大,悲观失望,不服从管理,被列为监狱的“头号危险人物”。到了中心医院,王世民院长亲自找他谈话,解除他的思想压力。针对他的特殊病情,请来了社会医院的权威为他会诊,为他专门采购药品,设置病房,还为他安装了电视。他由此增强了生活信心,始终积极配合治疗,直到出院。
中心医院收治的病人,什么样的人都有,几乎包含了社会上所有的犯罪种类,有已决犯,有未决犯,有受刑事处罚的罪犯,也有受行政处罚的劳动教养人员。由于犯罪性质的原因和传统的习惯做法,病犯被送到病监后常被加戴脚镣等械具,不仅造成了恐怖的气氛,而且加重了病犯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医疗质量。中心医院大胆解放思想,同有关部门协商,重新作出了规定,规定除特殊人员外,对一般病犯一律不加戴械具。对确实需要加戴的,也要避免加戴过紧,还要在械具与皮肉之间垫上一块软布或棉垫,防止磨坏皮肉。
此项改革,在病犯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孙某等21名病犯联名写信给医院党委,感动地说:“在最近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关怀和教育,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改造人、造就人方针政策的伟大……对我们犯罪嫌疑人加戴的脚镣得到解除,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病情的好转,更让我们(在)感动的同时能自觉地遵守监规监纪……”犯罪嫌疑人赵某则直接找到院领导和医务人员说:“我的脚镣被摘下后,高兴得我由原来的脑血栓后遗症造成的不能说话,现在突然能说话了!”看来,人世间的感动有时比药物更有效。
第三篇:敬老院里故事多
敬老院里故事多
星期五,我们三年级(1)班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们,我们买了三箱苹果、三箱桔了。
下午第一节课,我们个个精神饱满地出了学校。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想着怎样慰问老人们。“到了,到了,敬老院到了”,同学们兴奋的呼喊着。门一开,我们走了进去,有的老人在西面的凳子上晒太阳,有的在南面种花,还有的在东面亭子里聊天。一会儿,冯老师把敬老院的陶院长请了出来,给我们讲这里的情况。陶院长说:“敬老院是在1996年建造的,它是由镇政府出资成建,现在有20位人,年龄最大97岁,最小12岁,我们听了很奇怪,怎么会有12岁的老人呢?原来,这是一个父母抛弃的孩子,在街上乞讨,被警察带到敬老院寄养。接着,冯老师哨子一吹,我们就去问候老人们,给他们扫地,整理房间,我和几个小伙伴到一位奶奶的房间里,我帮她叠被子,再给她敲背,好了,我和奶奶说了声“再见!”走出了房间。我又到了一位爷爷的房间,我看见有几个同学在唱歌,我也用优美的歌声唱了起来。冯老师又吹了声哨子。我们知道要排队了,就和爷爷说了声:“再见!”又去排队了。我们和陶院长、各位爷爷、奶奶说了声:“再见。”就走出了敬老院。
回去的路上,我们也很高兴,因为老人们在一起,也可以互相照应,说说笑笑,也并不孤单,他们的衣服有人给他们洗,饭有人给他们烧,生活多自在啊!
第四篇:养老院里的故事
养老院里的故事
严爷爷的故事
严爷爷今年80岁,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戴一副金丝眼镜,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条理清晰,退休以前,他是一位校长。
退休后的严爷爷和老伴加入各种社团,培养兴趣爱好,还定期游山玩水,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过了10来年这样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后,随着年纪的增大,老人的腿脚不是那么灵便了,原来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开始变得力不从心,稍微重的东西不敢搬了,厨房里做一顿饭都累得腰痛,要是头疼发热身体长病,更是离不开别人的照顾。
这时候,严爷爷和老伴商量着找个保姆,帮着做些家务。找个合适的保姆真的不容易,前后换了大约四五个,总算找了一个干净、勤快、性格脾气也合得来的。平时老俩口互相照顾,一些家务活保姆白天来家里做,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年。
2014年,在严爷爷76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了,这对严爷爷是个很大的打击,他好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整个人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严爷爷的女儿不放心老人,想接严爷爷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可严爷爷不愿麻烦女儿,坚持自己一个人住。他的这种坚持在现实面前是很无力的,独自生活不到一个月,就生病住院了,出院后,女儿直接把严爷爷接到了自己家。住在女儿家里,严爷爷觉得两代人的生活习惯还是有些不同,互相迁就,不自由。住了不到一个月,他就找了济南市区比较好的几家养老公寓,一处处进行考察,准备搬进养老公寓。女儿和女婿也是知识分子,对入住养老公寓没有传统偏见,他们和严爷爷一起考察比较各家养老公寓,为严爷爷出谋划策。
严爷爷的收入水平不错,对入住要求也相对较高。他喜欢宽敞明亮的房间,对服务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起初,严爷爷选择的是济南市最高端的养老公寓,要了一个单间,价格不菲,虽然装修比较高档,但住进去以后感觉楼层矮、走廊窄、灯光昏暗,给人的感觉比较压抑,通风也不好,服务跟宣传的也有差距,住了不到两周就搬出来了。出来后住进了和平路上的一家养老公寓,也是要了一个单间,美中不足的是房间还是感觉小。
再后来祝甸社区老年公寓开业了,严爷爷第一时间过来考察,对公寓的环境设施很是满意。公寓回字形设计,房间面积大,通风也好,中间留一个天井,虽然牺牲了房间数量,可是增加了老人的公共活动空间,走廊和房间也因天井的存在而宽敞明亮。严爷爷一眼就相中了这里的环境,而且价格也很实惠,他一人承担两个人的费用,定了个向阳的双人间,很快就搬了进来。
住进祝甸社区老年公寓后,严爷爷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公寓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护理员热情周到,饭菜营养健康,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公寓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
从开业到现在,严爷爷住了将近两年了,当问起住在公寓里的感受时,严爷爷连连称赞,他最满意的就是祝甸社区老年公寓位于市区,出门拜访老朋友十分方便,也方便女儿过来探望;服务质量也是严爷爷非常看重的,公寓管理有序,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护理员待他很亲,让他有家的感觉;严爷爷还重点强调了公寓房间和走廊宽敞明亮,有公共活动的地方,公寓前面有个小广场,方便老人进行室外活动。
在交流中,严爷爷除了一直夸赞公寓外,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老人满怀期待地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公寓好好经营下去,老人希望就在这所公寓,就在这个房间住上一辈子了,他要一直在这住到去世,家里的房子他已经卖掉了,不是因为钱的问题,只是因为他打算就在这里老去,房子对他来说是个累赘,卖了房子,不用操心,所有的家当都在公寓里的这个房间,没有牵挂,在公寓里快乐养老。
听着老人的这番谈话,看着老人白发苍苍的面容和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的眼里突然泛起了泪花,这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对我们的信任,他把余生无条件的托付给了我们,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和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是老人的信任和期盼,激励我们在养老行业的道路上不怕困难、不断向前。
王奶奶的故事
王奶奶今年87岁,住在祝甸社区老年公寓,是公司服务时间最长的客户之一。从2008年到现在,王奶奶已经住了10年,期间公寓搬过四次家,公寓搬到哪,王奶奶跟到哪,用她的话说,她就认准了苏院长(埃而得祝甸社区老年公寓院长),认准了苏院长开的养老公寓。
祝甸社区老年公寓的前身是济南市欣和园老年公寓,2007年创办于历城区荷花路288号。王奶奶是在2008年住进欣和园老年公寓的,同大多数老人一样,在住进欣和园老年公寓前,王奶奶也考察过几家老年公寓,还在一家公寓住过一段时间。当时的老年公寓还不像现在这么规范,很多公寓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服务态度差,吃饭吃不好,除非迫不得已,老人不愿入住养老公寓。
苏院长在开办老年公寓前是医院里的医生,具有丰富的医护经验和管理经验,欣和园老年公寓创办伊始,苏院长就重点强调服务和管理,在苏院长的带领下,欣和园老年公寓制度完善、管理科学、价格适中,很快就在济南市老年公寓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王奶奶的儿子陪王奶奶一起来到欣和园老年公寓考察,很快就住了进来,不曾想,这一住就是10年。
2015年,因为华山片区拆迁,欣和园老年公寓从荷花路搬到了历城区开源路188号,王奶奶随着公寓的搬迁一起搬了过来;2016年,公寓搬到了距离城区较远的长清,王奶奶也从城区跟着来到了长清;2017年,祝甸社区老年公寓开业,王奶奶终于又从长清搬回了济南城区。
入住10年了,王奶奶对公寓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也早就把公寓当成了家。王奶奶的儿子和苏院长成了好朋友,他没事就来公寓,一是探望自己的母亲,二是帮着公寓做些事情。王奶奶的儿子退休前做宣传工作,公寓里的宣传片、宣传图片都是他给拍的,分文不收,10来年与老年公寓打交道,他已经爱上了养老行业,也愿意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祝甸社区老年公寓,每位老人都有藏在心里的故事,就像沙滩上美丽的贝壳,等待你去发现,跟老人们交谈,你会感受到他们岁月沉积下来的睿智,他们期待与人沟通交流,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闪现的光华,也会看到他们的单纯与可爱……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让我们一起关爱老人,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第五篇:大班社会《生日联欢会》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快乐,了解怎样过生日及生日的意义。
2、通过吹蜡烛、赠送礼物、吃蛋糕、表演等活动,体会为他人过生日的快乐。
3、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并能与大家共享快乐。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小朋友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一件小礼物。
2、蛋糕、蜡烛、帽子。
3、学说一句祝福的话。
4、音乐磁带、生日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顶小帽子,引起幼儿兴趣。提问:
(1)猜猜看,老师要把帽子送给谁?为什么?
(2)今天是×××的生日,他又长大一岁了,让我们一起来为他祝贺生日,一起分享过生日的快乐。
2、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过生日的程序,并引导幼儿按程序开展活动。
(1)点燃蜡烛,大家唱《生日歌》。
(2)教师帮他们插上生日蜡烛,一边插,小朋友一边数,让幼儿知道几岁生日插几根蜡烛。
(3)点燃蜡烛,请过生日的小朋友许个愿。
(4)唱《生日歌》,让生日的小朋友吹蜡烛。
(5)赠送礼物,并用语言祝福过生日的小朋友。
1、小朋友赠送礼物,说一句祝福的话,如:祝×××生日快乐、祝你天天快乐、身体健康、祝你的朋友越来越多……
2、老师赠送礼物,祝福他生日快乐,并对他提出希望,告诉他已经长大一岁了,要更加懂事,争取做个好孩子。
3、过生日的小朋友,讲一讲自己现在的心情和表示感谢的话。
4、分蛋糕,吃蛋糕。
3、表演节目,祝贺生日。
(1)过生日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并邀请好朋友一起表演。
(2)小朋友表演(个人、小组都可以)。
(3)全班跳集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