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浅谈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文章就中职学校设计素描基础课程与设计应用相衔接,注重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们今后在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的手法,触类旁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设计类作品,并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本功;设计素描;设计意识

中职实用美术专业是培养有美术这“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基层人员,而不是培养画家和美术专家。中职的毕业生面临的是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面对的是发展速度迅猛、两大文明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基于这些笔者认为中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应该也必须立足于培养于这个基本点,注重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培养设计意识。为学生们今后在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的手法,触类旁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设计类作品。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的作用

我校电脑美术专业(三年制)是面向社会、初中毕业生招生,学生专业素质参差不等,一个班中具有美术基本功底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其他均为从未接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的学生,一入校就面临素描教学中大量相对枯燥乏味的基本功入门训练,对学生来讲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学生在学习思想上大部分较为被动,因为自身存在懒散和消极情绪,加之对绘画兴趣又不大,基础教学中很难出现能达到教学要求的绘画习作。因此,学生厌学、混日子现象日趋严重。为了使学生跟上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真正入门设计专业,学到真才实学,任课教师不但要在专业教学中苦下功夫,寻求好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从思想上鞭策学生上紧发条,主动地学习。教学上,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多上欣赏分析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动画设计入手,采取拉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发性地参与学习;思想上,通过参观人才市场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危机感,推动学生改掉懒散的坏习惯,积极配合教学,认真投入专业基础训练。

二、基本功的训练

在思想上有了竞争压力的同学们,明显能够控制自己的懒散情绪,比较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此基础上,导入由简至繁的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上就比较顺利了。

基本功的训练以培养造型能力为主,引进透视、构图等科学的观察、表现方法,以及绘画深入的“三大面、五大调”概念,让没有基础的学生在造型认知上入门。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进一步提高绘画手法的训练中进行构成上的设计尝试,让设计意识在基础造型的课程中就确立起来。这部分的意识主要靠班上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同学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来体现和推动,使基础课在一开始就具备了与常规绘画类基础课程的不同特征,明确其差异性和独特性。

设计素描的强化训练,教学中强调同一组静物习作,可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表现,从而同材料的质感、特性甚至色彩感觉联系起来,使同学们在素描训练中探索材料的工艺美感,与素描基础训练密切结合起来。通过以上的途径,使本来枯燥的设计素描写生与艺术设计更好地衔接起来了。

三、设计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识是业内人士必备的专业素质,设计意识的培养仅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在意识中给学生灌输“专业人士”的概念,提醒学生以业内人士自居,在课外、娱乐、休闲活动中注意相关行业的作品设计意识,结合构成的知识概念加入思考。大到街头广告、招贴、橱窗设计,小到名片、包装、小型宣传册的收集,吸取行业设计理念,并且经常学习专业书籍杂志中的国际现代设计思维,开阔视野,提高行业认知水平,使学生多看、多想、多动手,大胆地通过画笔、鼠标把自己的新想法体现出来,达到真正用脑去思考、动手去再现,心手合一地确立设计意识、提高设计能力。

(一)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也是一种改变学生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必要的训练手段。通过平面、空间、抽象等方式的训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构图能力、画面空间感觉和想象力,构建他们头脑中创意源泉。笔者主要让学生以命题作业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将一些熟悉的客观形象进行主观再造,经过嫁接组合,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性质,演化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新颖的有意思的形象。又如通过分析、联想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表现。例如:水的联想、文字的联想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时时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认知、感受、揣摩、质疑、回味,让学生不顾一切地背弃被动接受,摆脱规矩的束缚,让学生相信在设计课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个过程有些曲折,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消极和被动,习惯了“不犯错”的沉默,需要教师给他们制造许多“犯错”的机会,有时甚至得“引诱”他们,逐渐使他们放松警惕,敢于甚至醉心于冒险“犯错”。这正是学生开始要说自己话、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有时故意犯一些错误是个较好的办法,能给学生一种平等的错觉,这种时候他们往往会撕去伪装,“落入圈套”。给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气氛,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所。笔者在阶段训练中总是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开始学生也许无话可说也许粗陋浅薄。但是慢慢地,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触角正在逐渐地舒展,人文精神也在心中悄悄萌芽了。这个课题的训练可以说使(下转第139页)(上接第136页)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变化,只要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调动了起来,老师再积极跟进、及时引导,使学生在自己参与绘画、参与创作的制作过程中渐渐步入设计门槛,打下最根本的从业基础。为学生们今后在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的手法,触类旁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设计类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综合创作

综合创作是结合素描课的造型知识和色彩课的色彩调和知识再联系运用 材质、材料、色调、玑理纹处理等手法来实现的,一扫素描惯有的灰白黑面孔,从侧面增加了画面效果,降低了表现难度,语言上的丰富使学生在创作中思维更加宽广,表现形式也更加变化多彩,兴趣上并不亚于电玩对学生的吸引力。然而,回到具体创作实践中,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一个支撑点,即是参考优秀作品的构图、表现形式十分重要,让学生能借助一个思维上的提示,从形式上的临摹转移到意识上的吸取。从而养成一种比较直接、带着思考去借鉴的学习方法,也为他们日后在行业中的不断内修、进步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综合创作在思维上与设计素描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语言更为丰富和更具感染力。学生只要本着认真、踏实的心态,画面效果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付出一分力就会有一分的收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设计创作意识,稳定而踏实地迈出通向行业设计领域的第一步。

(三)积累

学生需要大量传统、现代文化的积累,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图书馆、各种展览(不光是设计的)、请不同的专家教授作一些专题讲座等等都是他们提高的通道。如果一些大型展览因各种原因他们无法看到也应尽可能的为他们准备一些现场拍摄的图片资料。

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尝试,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增强,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有很大改进。总之,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与设计表达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在思维和空间方面的异想天开,还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教学与训练,使之与各类艺术设计及电脑设计应用技术结合起来,相互衔接,成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课程、将来的就业岗位所需求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技能。学习设计素描强调学以致用,并把主要任务确立为造就学生造型方面的艺术处理、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宽广的艺术设计胸怀。

当然,每个人对教学的认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验也不相同,以上这些观点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和值得认真推敲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行和老师多多指教。更希望学生在学习设计素描基础课程与设计应用时,注重设计意识的培养。为今后在不同的设计领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设计类作品。也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2]素描与设计素描[M].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设计素描论文

改变

设计素描是一种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工业设计过程中,是设计师收集

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培养设计师形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通过量变到质变,从形变到

神变,从软态到硬态,从硬态到软态的转变我称它为改变!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

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

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虽说于1919年德

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

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设计的基础,它又

是设计师的必经之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通过这门课程来培养观察能

力与他的创新能力,与至能够达到质的改变!设计素描使我懂得改变的含意,它可以

是我们人生成长的改变,也可以是我学习的改变,设计素描里教会了我设计素描与以

前的基础素描的不同,设计素描是讲究创新与细微的观察能力,而以前基础素描切是

个应试教育.一个物体,你怎样让它从硬转变成软态而有不失与它的某些特殊的形态呢?

而这门课程教会我,一个物体的改变,你可以从它的质发生改变,也可以从它的裁制方面发生改变,这些看似大家多数人都会想到的。而更为特别更为有创意的是从

一个有生命的与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改变更为吸引人,这就是设计素描的创新能力和细

微观察能力的结果。应老师的从简单画笔中的改变,转变成我们人生成长细微的改变,来引导我们怎样学好设计素描,培养我们要学会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细节

来改变我们设计与创作能力,由浅到深的教育方式来开导我们,是我们更佳接受理解。

设计素描培养学生对转折点的把握记忆与用线的表现。虽然每个学生个有一定

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培养对物理事物的认识理解。但是还是要通过各种

观察研究。加上大量的变化练习。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并给事物一美感。设计素描的表现力很强。提高表现力的方法就是多观察自然,多理解事物,多做速写练习。来

改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坐能力,为自己以后的设计做好基础,到最后达到质的改变。、

第三篇:唐诗素描作文训练设计

唐诗素描作文训练

黄心蓉2006-11-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唐诗素描”的方法,有意识地从唐诗中汲取写作养料。

2、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

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唐诗素描”的步骤及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涛声依旧》与张继《枫桥夜泊》

二、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篇唐诗素描的范文:《夜雨寄北》。

2、引导学生结合这篇范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讨论交流要点:

(1)形式新颖,耳目一新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3)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

(4)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唐诗的内涵。

3、师生共同归纳“唐诗素描”的含义。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三、“唐诗素描”适用者(思路引导)

1、所选诗歌切合作文中心思想(前提)

2、想塑造更丰满更具体可感的形象的同学

3、想运用情景交融营造出更优美的意境的同学

„„

四、运用“唐诗素描”的步骤:(重、难点突破)

1、分析意象。

2、扩展再现。

3、迁移重组。

4、再造创新。

五、运用“唐诗素描”的方法:(重、难点突破)

确定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六、作业

运用“唐诗素描”将下面这首诗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四篇: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篮球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意识;培养

论文摘要: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心理素养和生理机能的反射能力。对于篮球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篮球教学与训练实践谈几点有关篮球意识培养的方法,以便为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第16届亚运会刚刚结束,从所有比赛可以看出,世界篮球运动是向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强对抗的方向发展,表现为队员高度与速度的统一,既有技术特点又很全面,智力和体力并重,攻守趋向平衡。“现代篮球”运动员要想挤身于强列之中,除具备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十分重要的、在高超的篮球技、战术中表现出来的“篮球意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战术行动的合理性、实战性和实效性,战术意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篮球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所以说,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对于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及其训练也就想得尤为重要。

一、篮球意识涵义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心理素养和生理机能的反射能力。篮球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需要经过教练员长期地、系统地、潜移默化地熏陶与训练,以及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自我提炼加工的过程。它随着运动技能的形成而产生,也随着篮球运动技术、战术的发展和在比赛中经受磨练而积累提高升华。篮球比赛的特点是攻守转换频繁,场上对抗争夺激烈。因此要求运动员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术及应变能力,在能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情况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能及时采取恰如其分应变措施,即合理运用篮球意识能力,这就要求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务必重视篮球意识的培养,这对于篮球运动来说非常重要。

二、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篮球意识培养

(一)强化技术教学与训练,渗透篮球意识

在技术教学与训练中,不仅要有正确的讲解、示范、更应讲明关于动作运用的目的性,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讨规律,使学生明白自己掌握的技术在比赛中应如何运用。这样就使学生在练习中做到“练中想、想中练”想练结合,学生不断获得反馈信息,日积月累,使思维和技战术意识不断提高。在初步掌握技术的动作后,要及时进行对抗练习和动作组合练习,这样对技术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实用性及技巧性和篮球意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篮球意识是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过程中科学地、潜移默化地形成的,而篮球意识也渗透在训练其中,在技术与战术的发展过程中,篮球意识也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

(二)关注视野训练,提高观察能力及其应变能力

在正规的篮球比赛中,比赛瞬息万变,绝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员主要用眼睛的余光来观察场上的变化,捕捉战机,及时应变,如观察运动员的面部表情、移动速度、方向、角度、节奏、球的落点、配合的路线、攻守特点等等。所以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视野训练,具体可用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来培养学生的余光观察能力,比如在运球技术时,要求学生用余光照顾球或不看球,观察的重点是场上双方全面的攻守情况;在联系传接球技术训练时,可采用多人快速传接球练习,要求用余光观察接球人及其防守情况,接球后立即将球传出,并要求传球及时、准确到位。在两个技术动作以上的组合性技术衔接中,特别要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能力极为重要。另外,无球队员还可以利用策应、反跑等技术,准确观察场上的位置,随时跑出空挡,接球进攻,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在良好的视野下才能完成,这也是提高篮球意识的重要方面。

(三)完善教学与训练过程,发展学生判断力、协调配合能力等,促进篮球意识的提高

在篮球运动中,诸多技术、能力都是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而通过技术动作的实战运用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与运用技术的应变能力。基本技术中的每个动作方法都有其特点、应用范围、条件及规格标准,在比赛中具有相对独特的战术价值。这些既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技术训练中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重要内容。篮球比赛激烈多变,每个技术动作在运用方式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同一动作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不同条件下都可能千差万别。所以,要重视从技术动作个性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在对抗因素和对抗条件中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在运用真假技术的变化中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这就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完善训练过程,还要有基本技术、战术训练,同时,要使技术动作具有对抗性、应变性和实效性,以简练适时的方式去解决临场的各种具体问题。通过技术动作的实战运用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规格标准的技术动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技术运用的特点、范围、条件及变化规律,为在比赛情况下合理地运用与应变技术、创新发展变异性个性绝招技术打下物质基础。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在各种攻守具体情况下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积累技术运用与应变的实践经验,就能使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分析判断及时、准确,应变合理,运用有实效,达到在技术动作的运用训练中既掌握动作应变方法又培养应变意识的目的。

(四)加强心理训练,促进篮球意识的提高

在篮球训练中,学生的篮球意识是在教师的基本技术、战术传输和教学比赛实践中,通过大脑分析、判断、推理的积极思维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能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能力,是学生心智能力的集中表现,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的篮球意识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篮球意识是随着在教师的技、战术训练下而逐步形成的,加上认知训练、意志训练和心理调整训练等一般心理辅助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篮球意识结构要素的心智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为篮球意识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有目的的心理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觉的反应速度。而专门化知觉能力的建立和提高,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在训练中加强学生的球感和临赛感觉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创造临场时的良好心理环境,为在正式比赛中的正确意识活动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并利用学校的各类篮球比赛,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篮球意识的有效手段,即通过赛间、临赛的心理训练,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保证学生在比赛中能在正确的篮球意识支配下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有利于篮球意识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崔大林.皮划艇项目训练科学化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3]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五篇:高中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

让“设计”走进你的生活

———浅谈高中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 当今以创新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让设计走进生活,已成为高中美术新课程下所关注的话题。本文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设计意识”的培养可行性,这当中强调以学生为本,以体验为基,并以活动贯穿于课堂,评价贯穿于活动中。

关键词: 设计意识; 观察方式; 人文课堂; 设计平台

许多人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希望用他们独特的智慧来改造社会。许多人认为,设计专业是一门学术性很强的学科,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踏进去的。有时候,心中有一丝“蠢蠢欲动”的想法或构思,却从来不去探究,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设计师的事,这种心理倾向总是使一些天才的构思湮灭。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国外,设计其实是很普遍的事儿。德国前联邦部长格罗斯曾说他的国家“三分之二的14岁以上的人理解设计并且积极参与设计活动”。韩国政府为了让做家务的主妇们也能领略到设计的魅力,建立了许多生活设计馆。很多国家每年设有政府设计大奖赛,积极鼓励大众参与设计。

令人欣喜的是,新课程下的美术学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国民经济的增长与设计的重要意义。一位预言家曾这样说道:未来最抢手的毕业生将不再是读NBA的学生,而是具有创新技术的艺术硕士生。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迫在眉睫,那么,什么叫设计意识呢?

所谓“设计意识”,是指在欣赏设计作品和进行设计活动前、活动中,对欣赏对象或操作对象有一种预先制定方案、设想操作过程、选择工具材料和工艺手段的敏感心理倾向。这种敏感的心理倾向往往是下意识地、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在高中《设计》模块开展中,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突破常规,让学生在思想上能愉悦地接受,在知识结构安排上做到由浅入深,从而建立起初步的设计意识。

一、转变过偏过激的思想认识

课堂上,我们应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敏锐地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是扎实有效的课堂观察方面的立体主义。那么,在设计教学中,学生对开展《设计》模块有什么看法呢?存在着两个误区:

误区1:绘画基础好的设计也就好

我们知道,设计与绘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期设计,总是要通过绘画造型来获得表现。但如果仅仅把设计当成绘画一样来看待的话,只能适得其反。在高等院校,常有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在设计方面不见得比别人好的例子。换句话说,绘画与设计在各自实现方式上是不同的,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说绘画在艺术的再创造下是一个新观念新手段的思维过程,那么绘画在技术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加了手段则是完成和实现这种思维的最终目标。这就决定了作为同一内容单幅独立的绘画作品,绝对不能重复存在,并且呈现给观众的必须是手工制作的真实的肌理材料。如油画用的是以油为结合剂的油性颜料画在布面或其它材料上。国画以笔、墨、宣纸、帛以及以水溶性颜料为主的肌理特征。而设计目的是为整个市场服务,具有显著的商品特征,在其实现方式上必然是在脑力劳动创造下的和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物化过程。在过去近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设计从来都是以机器印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现今虽然时代变了,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电脑的产生无疑给设计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设计作品的产生方式更加体现机器的智能化、工业化、系列化,越来越显示出机器的重要性。

总之,设计与绘画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关系,是多层次、多社会性的理性思考与情感宣泄,表现个性与才气的关系。

误区2:评价上过分注重作品的形式美

在设计作品中,创意是形式的灵魂,而形式是创意的载体。然而,凡有设计经验的都知道,一张设计作品更注重的是创意,没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即便色彩与造型无可挑剔,也是毫无价值的。高中学生大部分的绘画基础并不是很好,如果在作业评价中过分注重作品的形式美,那么,一方面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会让一些好的创意流失。要针对学生的学情,才可以因材施教。要着重挖掘作品在美丽的外衣下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另外,我极力提倡“设计”的小组合作精神,在每一小组各安排一名绘画基础相对好的同学参与到小组创意“风暴”中,以便于真正做到各取所长,各有特色,克服好创意无法“包装”的缺憾。

二、培养从自我到非我的观察方式

发现生活中寻常的视觉形象不足为奇,而通过不同方式手段发现生活中不寻常的视觉形象,才是我们获取设计创意灵感的有效途径。这种“不同方式、手段 ”在专业上称为“非我视角”。所谓“非我视角”,是指设计师在构思立意时要尽力跳出“自我”的狭小的思维空间,排开设计者自我(自我视角),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视野越是开阔,信息就越庞杂。与“非我视角”相对立的另一面,即称为“自我视角”,是指设计者在思考问题时,会不自觉地带上自我的感情偏好、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我们说一个设计师有没有灵气,就要看他的作品有没有个性和想象力。正是因为有了不同风格的设计师,我们才看到了那么多各有千秋的设计,否则,我们的视野将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死寂。

高中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及理性思维的发展,容易陷于“自我视角”,使其局限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教师在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设计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尝试不同的观察方式。比如,一个辣椒,一只蕃茄,运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甚至通过不同角度的切挖,借以展开对该物体不同观察方法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通过非我的观察方式(非我视角)来获取各种视觉信息。

三、营造探讨与创新的人文课堂

“设计”即意味着创新,创新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原来认识事物基础上的突破,从而获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高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已从“白雪公主与灰姑娘”的梦想光环中逐渐过渡到理性探讨层面。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特点,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课堂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强调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能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当为学生的认识与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去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同时,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才能让教师从“满堂灌”中走出来,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在优秀设计作品鉴赏时,我总是先以作品名称呈现,让学生主动思考(碰上这样的问题,我会如何处理),然后推出图片(我怎么想不到呢),结果他们会为精彩的创意而喝彩,课堂显得十分活跃,接着教师让同学们试着点评优秀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用适合的专业性语言进行概括。

其次,设计多元化的练习;练习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探讨提供各种媒介,更多的是起着导向的作用。在《苹果中的五角星》一课中,我设计了多层面的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一个新的视觉形象,并且运用合适的方式(比如拓印法、描绘法、甚至照片拍摄等)将这种视觉形象转换为图形。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意味着有不同的兴趣点。设计多元化的练习,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在探讨方面当然会有更积极更深入的投入。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与总结。要走下讲坛,参与到学生“设计”活动中,并且在共同的探讨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并加以肯定与表扬,甚至将他们实践操作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层面。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行,如果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更新,只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当作一种形式,而不从心底里把学生看作“人”,并且是“发展中的人”的话,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谈。课堂不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培育人性的圣殿。

四、创建展示自我的设计平台

一幅设计作品,总是传递着作者思考的各个层面,并寄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来实现自我价值。以往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师习惯于单一的量化打分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就。新课程下的美术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如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学生作业的相互评价(交叉评价,分项评价,讨论式评价),形成互动、开放的评价标准。当然,评价还可走出课堂,即教师把学生的作业通过展示的形式推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评价。

展示学生设计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营造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设计的兴趣与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展示的场地不仅可以在学校展厅,橱窗,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等所有可以利用的场所经常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可以利用传播广泛的“网络展厅”。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创建生活中的展示平台,即让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和物品作为设计主题,养成以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设计者的眼光看待这些环境和物品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例如,观察自己或同学每天使用的自行车,分析车子设计上的优点和存在什么缺陷,假如自己是设计者,考虑在扩展作用功能,增强美观程度等方面还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等等。再则,教师还可提供信息让学生参与社会设计方案的征稿活动中,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所学的实用性。

五、提供较为前沿的展览窗口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优秀的设计作品总是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络和最前沿性的设计理念。在我国,当下文化思潮敏感,多元艺术格局相互碰撞,作为设计,已深入人们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代表了时代的美术走向和审美标准。为此,提供最前沿的设计窗口,掌握当前设计动态,扩大他们的视野,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的重要手段。

这就涉及到资源的搜集与利用问题。《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运用网络收集的资源,通过课堂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当然美术书籍和其他资源,包括画册、设计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也是获取资源的途径。对于作品的选择,要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要与学生所学习的设计知识技能方面相关联。在上《标志设计》一课,我运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移动公司标志等较为当代的设计作品,在探讨中也让他们了解了当前文化动态。在《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单元中,多次列举了时尚建筑与家居,如北京鸟巢体育馆,上海某大酒店的内部装饰等等,并且结合作品比较、分析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由此引起人们的审美在时代变迁中的种种变化。

充分运用学校的展览室,橱窗,把搜集的资料,通过复制放大,张贴,供学生鉴赏、参考,形成设计教学的第二课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如参观具有主题性的设计展览,请当地设计师讲学,参观艺术家工作室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的有效途径。

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广泛的工程,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教育。在美术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设计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不同艺术设计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且通过多层面的活动,使学生逐渐对设计领域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自己的“设计意识”得到确立并逐步得到加强,从而让“设计”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贺壮:《走向思维新大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3]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下载浅谈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设计素描训练中设计意识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论文

    [摘要]观察是表现的先导,积极地去看是素描教学培养观察力的基点,而整体、联系、本质地观察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三个准则,也是素描认识的思路和导向。[关键字]素描教学观察能力整......

    论文: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颍东区口孜镇汪庙初级中学 张红芳 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皖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汪庙初级中学 张红芳 摘要:全球工业化飞速发展,环......

    在中学生篮球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培养中学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思考与实践 厦门市金尚中学 陈 霖 摘 要 : 篮球意识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在篮球比赛中起着决定胜负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学业余篮球运动员......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解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之文化意识 摘要:随着语言学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在教学英语中不......

    设计素描教案

    设计素描 教案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论 目的要求: 通过艺术设计专业领域越来越细化,作为设计专业必修课程的素描也必然顺应这一趋势,以服务于各种专业设计发展的需要。作为设计专......

    设计素描学习心得

    设计素描学习心得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在基础素描教学中......

    《设计素描》教案

    2015-2016 学年第 一 学期 授 课 教 案 系(部): 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15图像1班课程名称: 设计素描授课学时: 80 授课教师: 第一部分 设计素描概述(2课时) 教学内容(2课......

    设计素描教案

    河套大学艺术系设计素描教案 《设计素描》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的讲授和系列课题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对“形态”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造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