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石,那草,那牛圈抒情散文

时间:2019-05-15 12:5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那石,那草,那牛圈抒情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那石,那草,那牛圈抒情散文》。

第一篇:那石,那草,那牛圈抒情散文

——情系蘑菇石

我的身影和我同样隔着飞奔的车窗玻璃渐渐远离了喧闹的城市,我慢慢闻到了炊烟的气息、泥土的芳香,听见了亲人的呼唤。故乡的风,故乡的雨,故乡的山水与情谊,也悄悄侵袭我此时的灵魂。故土仿佛在咫尺却又无法触摸,一种归心似箭而又迫不及待的心情涌向全身。想不到在网上偶尔发现的一组蘑菇石图片既然与我的故乡联系在一起,那些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山石一并映入我的眼帘:那石、那草、那牛圈,是我和同伴嬉戏的乐园,是我儿时放牧的故土,是我往日劳作疲惫的避风港。我与她们朝夕相伴了整个漫长的童年,却不曾想起、不曾发现。如果,遗忘是一种开始,让咫尺已成天涯,也让相逢成为了陌路。

来不及向乡友问候。

来不及向亲人道安。

沿途中呼吸着家乡的清新空气,触摸着家乡的寸寸热土,登上寨子的坳口,远处的“娘背崽”石在向我召唤,于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走到山顶,一朵“蘑菇”呈现在眼前,藏身于成堆巨石中,是蘑菇?是玉玺?或是螺丝钉?她终于神秘而又羞涩地出现在世人的眼里了:一座玲珑剔透的蘑菇石依然巍立于树群与草丛中,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她雕刻得如此的惟妙惟肖,是历史的风化侵蚀将她打磨得如此的栩栩如生。我激动万分,飞奔投入了她的怀抱。我仿佛听到了她的心跳,微弱而凌乱,像是一簇烛火,在风中摇摆不定,似乎即将熄灭;我又仿佛听到了她的喘息,急促而不安,像一个脆弱的泡沫,在空中随风漂泊,似乎即将破裂。在她苍老憔悴的容颜中,好像在焦急地等待着她的亲人来发现她、挖掘她、保护她。真的对不起,曾经的我是那么轻易地将她忽略掉,以为她只是我年少岁月的伴客;曾经的我又是那么刻意地将她淡忘掉,以为她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过客;曾经的我也是那么自私地将她擦拭掉,以为她只是我漂泊生活中的回忆。今天的重逢让我欣喜若狂,生怕自己将永远淡忘,淡忘儿时的朝夕相伴,淡忘旧时的沧桑岁月。如果,遗忘不是我唯一的选择,那么我又该用什么来告慰她已经残碎枯落的灵魂?

我深深地拥抱着她,亲吻着她。在凄凉的荒山野外,她与牛圈相拥,和稻草为邻,时间的年轮在她身上一圈一圈地无情划过。是啊,斑驳印记岁月的流逝,沧桑了我们彼此的容颜;似水流年岁月的冲刷,褪去了我们浮华的外表。现在只剩下模糊的记忆了,回想着自己儿时的天真与浪漫:我们曾经在她的庇护下“过家家”、“捡子”、“开炮”……那时彼此都无忧无虑,一路的无知,一路的欢笑。再看看那片不再有童真嘻笑的空地,那些当初的小树苗已经长成大树,被杂草与棘刺包围着的她像是在映衬着内心一阵微凉。我羡慕她远离了纸醉金迷的尘嚣,却又同情于她孤独寂寞的萧条,与花草为伴,与飞鸟对歌。花草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谷草年复一年地更迭着堆放,牛圈已经千疮百孔,但山依旧,石依然,唯一逝去的是无邪的童年,逝去的是蹉跎的岁月。如果,遗忘只是我多年来不经意封存的记忆,那么我该拿什么来怀恋已经逝去且永远不会重来的那些岁月中的美好?

步行于断崖峭壁中,我依稀记起老人讲述的传说:那是天庭的一个贵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背着她的三胞胎儿女,悄悄偷了玉皇大帝的玉玺,下凡人间,后被玉帝知道,派二郎神截堵于此,印章丢于乱石中,后因天亮,不能再返天庭,便永留人间了。这个故事,会让人沉醉,但不会让人流泪,更不会让人心碎。心碎的是我们迟来的发现,心碎的是忽略了她的存在和美丽。多少年来,我一直为杨明渊笔下的《老虎坳——故乡情怀》而在别人面前暗暗骄傲,殊不知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却神秘地蕴藏着让我震惊的另外一种骄傲。我不善于舞文弄墨,不能将她构造得如神如画,但我想的是这不是一尊巨石,而是一段历史,一段演绎着这个苗族山寨沧桑残酷的历史,一段印证着贵州地理山川巨变的漫长演变过程。那蘑菇石、那稻草、那牛圈,那奇特的山势、梯次的田土、茂密的树林,加上隐隐约约的陈年旧事,此刻已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独在一隅,地处一脚。如果,遗忘可以成为一种最完美的落幕,那么她们的面纱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湮没和泯灭的。

再一次回首那石、那草、那牛圈,虽已时过境迁,但物依旧,情未了。

第二篇:那些年那盏灯抒情散文

“在这人世,灯光是不会灭的。”寄予了巴金对灯和光明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灯,是种照明工具,同时,它也是人们在黑暗环境下的唯一精神支柱。

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小小的灯盏在无尽的黑夜里挑旺万家灯火,照亮人间冷暖。“红烬自凝清夜朵,赤心长谢碧纱笼”是盛放在唐代诗人齐己笔下一盏灿若花朵般的灯;“灯尽语不尽,主人庭砌幽”、“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则见证了挚友挑灯共叙衷情的无限喜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则表达了诗人约客不至的落寞与孤寂……

灯,在我的生活中,也曾写下虽不浓重却也深情的一笔。

一次,从老家回来,坐在车里,儿子一副极神秘极兴奋的样子,说有件宝物给我看。他边说边往书包里掏,谁知,愈是小心翼翼愈是着急,愈掏不出来,捯饬了好大一会儿,就在我有点失去耐心的时候,儿子让我闭上眼睛,“请看——”伴着儿子十二分的得意,我睁开眼,原来是一盏桶状的手提灯,金黄的颜色,像个超大号的铜铃铛,别的,我没看出什么特色。

看着窗外怒放的春色,我屏蔽了儿子滔滔不绝的炫耀聒噪,贪婪地看着路边草坪上那于春风中招摇的黄灿灿的迎春花,心便如花儿般轻舞飞扬。那些迎春花有的一丛丛似从地里冒出的喷泉一般,舒展着修长的腰身一个劲地向四周迸溅;有的如瀑布一般,浩荡着一泻千里之势,把路边的碧绿草坪噼里啪啦一路点燃,将春天的号角喊得震天响。

一路上,儿子把玩着那手提灯,宝贝的什么似的。一会儿倒立着放到车前的平台上,暴晒在阳光下,一会儿又拿在手里将提手拉出来推进去。对新鲜的东西爱不释手是儿子一贯的作风。

一天中午,从学校食堂吃完饭回来,火红的大太阳灯笼般挂在空中,有股要把大地烤化的架势,尽管我打着伞,脚步匆匆,还是被太阳烤得难受,衣服也被汗水浸湿。

白花花的阳光将整个院子照得刺目,我快速将院子里的塑料盆、塑料桶以及绳上晾的衣服一一收到屋里,刚要将这一片火热关到门外,却一眼瞥见儿子的宝贝灯竟放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暴晒在阳光下。“这孩子,晚上用灯,大白天怎么还把灯放在外面?是要照太阳吗?”我心里这样想着。就在我弯腰将其拿起的一瞬,那朝上的黑亮的底面上几根金黄的丝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晃闪着我的眼,我终于看出端倪。怪不得儿子整天有事没事把灯拿进拿出,原来灯的底面上镶嵌着一块小巧的太阳能光板。的确高科技!难怪儿子这么宝贝。

后来,听孩子爸爸说,上次回老家,儿子就一眼看中了老家新添的这样一把手提灯,便央求爷爷去买,结果,商店里卖完了,热心的店主许诺说下次一定给留一个。儿子只好期待着,这次回家终于如愿。

晚饭后出门遛弯,儿子拿着手提灯在人前照来晃去,谁遇到都会询问一番,听完儿子的叙述,大家一致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才是一盏好灯,不用充电,不用装电池,不花一分钱……哪里买的?”儿子便极为得意却低调地说:“在老家买的。”

看着儿子的太阳能式手提灯,我眼前的景象渐渐模糊,一盏散发着黄晕的煤油灯在不远的黑暗处摇曳……

小时候,我们一家八口围坐在饭桌旁,在昏暗却温暖的灯光下,劳累了一天的爹将地瓜干玉米糊糊盛八碗,一一递给我们,我们就着清炒茄子或土豆片吃得香甜。谁喝完了,呼一声:“爹,盛上!”要么什么也不说,把碗向爹眼前一伸;要么就是还没来得端起碗,爹盛着饭的勺子早已伸过来。

一天,爹不在家,小妹自告奋勇地说:“今天我当爹!”在大家的喜笑声中,妹妹美美地坐到爹的位子上,给我们盛饭、递煎饼,一顿饭,妹妹忙得不可开交,等我们吃完,她竟连口囫囵饭都没吃上。“哎呀!这个爹真难做!”妹妹发出由衷的感叹。自此,妹妹再也不提当爹的事。我们很是奇怪,爹是怎么做到吃饭、盛饭两不误的。我们更是难以理解爹是怎么做到年年如一日的。

娘身体不好,打我记事起,就一直病着,爹习惯了照顾我们一切,我们也习惯了爹的爱疼。爹从不闲着,即便吃饭也是如此。

盛完饭的爹又开始给我们拿煎饼,爹总是按各人的饭量一一卷好递给我们,我们小姊妹三个都是每人一块,爹卷好后总不忘把前面不齐的一端咬去一口,好让我们吃起来方便。

当我们大了的时候,爹不再给我们卷煎饼,而是直接递给我们,我们要多少爹就给多少。对于小孩子,爹还是习惯给卷好,然后把不齐的一头给咬齐。

记得有一次,爹为小外甥女卷煎饼,卷好后,习惯地将一端咬去一口,结果,小外甥女大哭,说姥爷嘴不干净。爹讪讪地笑笑说:“姥爷重新给卷。”就在外甥女和一家人眼巴巴地看着姥爷把煎饼卷好,外甥女伸手刚要接过来的一瞬,爹竟又一口咬下去。这次,外甥女的表情真是丰富到惊人,先是期待,继而是平静,然后是错愕,最是绝望地大哭。在我们大家不可思议的感叹和责备中,爹幡然醒悟,以致脸都有些红了,更加讪讪地说:“姥爷老了,不中用了。”然后,忙不迭地说:“这次,姥爷保证不再咬。”就在大家以为绝对不会有事开始投入吃饭的时候,外甥女更加绝望的一声哭喊,让我们止住吃饭一齐把目光转向爹,原来,爹又重演了刚才的一幕。

那晚,不论爹怎么保证,外甥女都不再让爹卷煎饼。当时,我嘴里正嚼着一口煎饼,本来香喷喷的玉米煎饼,此时,酸酸涩涩,在嘴里碎成一口干涩的渣,再也咽不下去,借着昏暗的灯光,我转过脸,擦掉即将滑落的泪水。是啊!那是爹半辈子的习惯,怎能说改掉就改掉呢!那可是蓄满爹对我们姊妹几个满满爱疼的一个爱的举止啊!

晚饭过后,我们姊妹几个在如豆的煤油灯下写作业,有风吹来,那灯火便明明灭灭,当感觉灯不够亮的时候,我们知道又有灯花了,便争相用铅笔尖学着娘的样子,将火焰里那如花的灯芯挑掉,灯便瞬间亮了起来,我们又重新投入学习,知道爹的目光不时追随着我们,我们便不敢背负“点灯熬油”的罪名。

那时的晚自习,人人端着一盏自制的煤油灯,两节晚自习下来,鼻孔里都是黑的。煤油灯火焰外露,要是有风吹来,常常将灯吹灭,要么就是灯光摇摆不定,根本没法学习。我们便用稍微硬点的本子封面卷一个和煤油灯一样粗的纸筒,用浆糊粘住,并在侧面留一个洞,套在灯上。如此,便可高枕无忧地投入学习。那时候,我们很为自己的发想创造得意。这样的小发明,总会瞬间在班里传开,有做的不是很科学的,要么纸薄了,要么纸筒卷粗了,风一吹,灯罩偏斜,纸筒着火,学习投入的同学烧了眉毛头发是常事。

犹记得,不管白天多么劳累,爹娘都会点着一盏灯火等着我们晚自习归来,那时的夜晚特别黑,辛苦了一天的人们都歇息了,整个村子看不到几家灯亮。偶尔有几声狗叫,让夜晚更显寂静、幽暗和恐怖。放学路上,我们几个同学几乎是小跑着一路回家的。一开始,人多,胆子稍大些,越到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那份恐惧直至跑到家门口时才放下,看着黑暗中院子里那丝微亮的灯光,我心便就温暖一点,再温暖一点。爹娘点亮的不单是一盏煤油灯,更是照亮我回家的心灯。

其实,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灯的发展史,一直陪伴我的煤油灯即将离开历史的舞台。

沼气灯曾在我家曾驻扎过一段时间,那时,村里号召挖沼气池,自古以来对新兴事物极感兴趣的爹积极响应大队的号召,率先在家里挖了个沼气池,并安装上一系列做饭照明设施。沼气可谓纯绿色工程,不仅可以净化环境,而且可以能源利用。后来,总有人在沼气池中遭遇危险,加上比较费力、占地方,所以,不久,很多沼气池被填埋,沼气便鲜有人使用。

有一年,大队部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村里要通电了!果然,几天的功夫,村子里通上了电,并安上了电灯。那时,电灯在老百姓的眼里是何等的神奇,不用火柴,一拉开关,满屋子灯火通明。人们开始发自肺腑地感恩爱迪生这一伟大的发明。“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句父辈就在传讲的神话似乎不再遥远。犹记得,娘在说这句话时的样子,无限感慨在布满沧桑的脸上闪着光,那是不可思议变为现实和对时代进步的万千感慨!

如今,灯具商城里各种各样的灯饰琳琅满目,什么云石灯、水晶玻璃灯、布艺灯、陶瓷灯,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材质彰显着灯具的独特魅力,点亮人们的品质生活,给人带来新的视觉享受,吸引和回应着顾客顾盼神飞的眼神。大街上,各色霓虹灯和车灯将夜晚汇聚成一条条流动的河,让城市的夜晚尽管少了白日的喧嚣,却也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每当夜幕降临,看着远处楼上像繁星一样美丽的点点灯光,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些年的那盏灯,我却越来越怀念乡村漆黑的夜晚那盏煤油灯,如豆,如萤,却如阳光般明亮,温暖。

第三篇:那一堂课

那一堂课

①二战期间,在战火连连的曼彻斯特长大就意味着时局艰难,钱永远不够花,人们普遍焦虑。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当铺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家也是这样。

②父亲是个坚定又手巧的人,他尝试去干各种工作,总有人来找他做木工活和手工活,他甚至还参加过一次后街的拳击比赛来维持生计。母亲既节俭又非常干净。即使在艰难时期,她的五个孩子也都是吃饱了、洗干净并穿戴整齐去上学。

③问题是,虽然我的衣服熨得跟刀面一样平整,鞋子也擦得闪闪发亮,但不都是学校要求的标准校服。虽然母亲精打细算,努力获得大多数生活用品,但我始终没有学校要求的蓝色运动服和帽子。

④每天我都被从队伍中拖出去,站在前面,作为一个不良穿着的范例警告他人。⑤每天站在其他同学的面前,我都很尴尬,眼泪都快流下来,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那里。对我的惩罚也扩展到了不允许我参加体育队,也不许我参加每周舞蹈教室的舞蹈课,这可是我的最爱。

⑥一次,我家赢得了一家报纸的竞赛活动,可以免费照一张坐着的全家福。

⑦妈妈告诉我,那天我必须要穿着那件我最好的、蕾丝花边的、翠绿色裙子去上学,因为放学之后马上要去拍照。她不知道我即将面临的折磨。

⑧那天,我穿上那件珍贵的裙子,一点都没有平时穿它时的高兴。我心情沉重勉强来到学校,立即成为一片蔚蓝色大海里唯一一个翠绿色的目标。站队时,我没等下命令就自己艰难地走上台去,默默忍受其他女孩的窃笑和副校长瞪得像珠子一样大的眼睛。

⑨集合之后的第一节课是英国文学,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也是我最喜欢的课。米西微小姐让我坐在第一排,正对着她。我慢慢地起身,擦干眼泪,走到教室的前排。

⑩我的眼睛低垂着,头低着。尽管在一次次被揪出来之后,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不要表现出难过,但泪水还是再次背叛了我。⑪我在前排坐下之后,米西微小姐抬起头,仔细地上下打量我。然后她说出了在这个邪恶的地方我所听到的最好听的话。

⑫“亲爱的,我认为你是这所沉闷的学校里最明亮、最可爱的景色。我只是遗憾,我只能有幸看你一堂课,而不是一整天。”

⑬我那已经变成冰块的幼小心灵立刻融化了,我的头也抬了起来。她精心选择的字句给了我温暖,那天剩下的时间我都好像飘浮在云端。

⑭虽然英国文学是她的专长,但是那天米西微小姐教给了我,也许也教会了全班关于同情的一课,这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课。她教会我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话能在对方的心里留一辈子。事实上,她体贴的话语使我灵魂中的一部分变得强大,从那以后我再没因任何人或任何事懦弱过。

(译自澳大利亚《读者文摘》 图/宋德禄)

作者:弗罗伦斯卡特利奇

《意林》2011年第24期

1.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2.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3.请根据语境解释第⑩段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4分)

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不要表现出难过,但泪水还是再次背叛了我。..

4.通读全文,试理解本文题目“那一堂课”的含义。(4分)

5.米西微小姐的话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答案:

1.“我”因服装不合学校要求而多次受罚,米西微老师在她那节英国文学课上给了我自信,让我从此变得内心强大。

2.交待了二战期间特殊的历史背景及人们生活的艰难。为下文“我”因没有学校标准校服被罚作铺垫。3.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尽管“我”极力控制难过的情绪,但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表现了“我”内心的委屈。4.一是指米西微老师给我上的那节英国文学课;二是指在那节课上老师教会了我们人生道理,是人生中难忘的一堂课。5.米西微小姐的话,教给了我关于同情的一课,也给了我自信,让我受伤的心灵得到救治,从此再也没有懦弱过。

第四篇:《那树》

《那树》说课稿

尚田中学

邬爱恩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散文《那树》,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地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预期效果等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理念

首先我说说我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因而对本课我不是采用常用的阅读方式,而是采用互动性阅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借助这样一种开放型的阅读活动,激起学生身上的文化素养与文本这间的碰撞,促进学生实现文化的构建和再建。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章永恒的主题。第三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那树,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因此,处理教材时我将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共同探讨人类文明和自然冲突的话题。

2、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片段环境的冲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

我将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重点,把握那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三、说教法

我采用的是品读法、讨论点拨法。

四、说学法

我采用的是合作探究法,注重多层对话,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五、说过程

我设定为这样几个环节:

1、教学本文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那树的故事。

(2)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那是一棵________的树。

2、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2)找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想像一下,蚂蚁和那树告别时它们会倾诉些什么?

这一过程,教师既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者参与,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并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到课堂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发展,并实现成果共赏。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怎么去处理那树? 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对他人的观点的“审查----扬弃----再建”,即文化的构建过程。让学生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

六、说预期效果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多重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而且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灵活地将互动性阅读法贯穿到学习中去。这节课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第五篇:倾听那雨声

倾听那雨声

11信息本(1)班 叶夏芳 听雨的声音,像悲伤的歌曲,滂沱大雨竟如此的寂寞,我陪雨哭泣,雨却还不肯停……——题记 曾有这样的想法:每每我们伤心难过时总会静默,会哭泣。那,雨是否就是上天伤心难过时留下的泪水呢?难道它受欺负了吗?还是被出卖了呢?亦或是被抛弃了呢?那时的小脑袋满是这样幼稚的猜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能带着微笑重温这些,天真少了,伤感多了。忽的发现自己越来越感性。喜欢一个人听伤感的歌曲,喜欢在静静的午后看催人泪下的散文,喜欢独自待在无人的角落默读优美的诗歌,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倾听雨的声音。

初到吉安,它给我的感觉就是雨多。这雨不仅多而且繁。有人说雨是怀旧的,不懂雨的人就会烦,自然在这多雨的季节,造就了许多烦闷之人。而懂雨的人在雨下来的时候会释放一种心境,能从那单调里听出一种意境,一种亲切,感受雨的心事,交换自己的烦恼。我不敢说我懂雨,但我却很期待暴风雨的来临,此时我总喜欢把自己丢在孤独无依的角落,聆听窗外滴答滴答的雨声,萦绕耳边,同学的抱怨与我无关,只要静静的聆听就已足够,不再奢求,无惧孤单。

“一片悠然的雨声,和瑟缠绵,雨滴弹落窗檐的沉醉,声声清脆,惹我闲愁无端微醉。”本意想醉,听那雨声,醉意更浓,美,很美。作者借雨抒发心中的那一份想念,释放了,所以醉了。我不曾醉过,确曾哭过,喜欢伤心难过时沐浴雨中,借雨声盖哭声,借雨水盖泪水。一切多么的自然,伤心被雨水冲掉,难过随雨消散。疯子般的举措让人不解,哭红的眼睛无人知晓,满脸的泪水无人察觉。多好!真的很好!本该如此。雨是懂我的。“眼前雨行行,行行雨,留下此刻的心情”。雨记着了,我也该忘记了。

滴答铃答铃答铃答,雨声又响起,侧耳倾听,悠悠情思随雨生。

下载那石,那草,那牛圈抒情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那石,那草,那牛圈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那树》说课稿

    《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均的一篇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

    那树 教案

    那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王鼎钧及其创作情况。2、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二)、能力目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

    《那树》教案

    10 《那树》教案设计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二中 孙立群 教学设想 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少人再去寻找身边悄然消失的东西。但是这些消失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发展的时候忽略或破坏掉......

    《那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老练、简洁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作者对人类文明的两面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

    那时,那课桌

    九年级学生作文 那时,那课桌 谷城县城关二中舒欣哲 当湛蓝的苍穹流浪着那一朵时间的云,狂嚼我的梦想,吞噬你的青春,我了望,你的脸上已是斑斑辙迹。——题记 初一。那时。 崭......

    那树反思

    ——《那树》教学反思 龙华新区民治中学 肖慧敏 3月16日,在余映潮工作室第二次培训活动在中,我执教台湾作家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课后,余映潮老师给予了一针见血的批评意见,认......

    那树教案

    《那树》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那一抹桂花香

    那一抹桂花香 东阳人民医院脑外科 任爱兰 1988年8月刚走出校门的我们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报到。这次我们共同进院的有14位同事。院长,与书记与我们开了个小会。 就把我们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