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女儿家过年散文
春节就要到了,农家人都忙着。劳累了一年,得好好慰劳慰劳自己。打粿、蒸糕、做米花糖等,这些风俗习惯总少不了;除此之外,屋子要打扫卫生;田地里头还有一摊子东西,例如、鸡鸭舍要清理,留在地里的蔬菜也要施点肥。人过年,家禽、青菜也一样啊。
女婿来电话:“爸,你们整理一下,来我这里过年!”那口气就是没有商量。我正在犹豫,老伴耳朵灵,一把抢过手机,很是干脆:“不去,不去!多麻烦。再说哪有去别人家过年的道理。”女婿说:“现在高铁很方便,一个小时就到。我这里也不是别人家,再说福州不冷,舒服些。”老伴心直口快:“我想蒸糕,你的锅那么小,行吗?我要吃粿,你那里能做吗?”利嘴接过电话:“老妈,这些你不是家里都做了吗?那就拿来呗。再说我们几姐妹都汇聚在这里,你们不来怎行?”老伴迟疑一阵子,又找到搪塞的理由:“我还是不去:你屋子那么小,这么多人怎容纳?”利嘴从来就是这样:决定的事,可不是能让人随意推翻:“老妈,住宿的事,就不用你担心!我已经买了新房,新旧两套屋子,能住下的。”稍停一阵子,利嘴变换口气:“你们要是不来福州,就是逼迫我们回去;是你们走一趟呢,还是我们十几人走一趟?”你看。利嘴真是厉害,没有商量的余地。没等老伴思考清楚回话,利嘴立马又接着说:“后天我叫小叶开车去接你们。”老伴还想找理由辩解,利嘴已经放下电话。
大年二十九日中午,小叶果然准时开车到来。老伴虽然有一百个不去的理由,但是,车已经到家门口,由不得去与不去!我们赶紧把所有过年的东西搬上车,见还有一些空隙,于是,又临时到菜地里拔些萝卜、大蒜,砍些白菜、芹菜、挖几个冬笋、山药、芋仔等,一直装到没有一点剩余空间为止。
晚边五点,我们到达利嘴居住的小区。福州原本就不太冷,加上今冬温度偏高,你看小区的花草树木如此的鲜艳。
车子开进车库,我正要协助搬东西,小辈们轰拥而来:“老爸,有我们几人在,还用你来劳累?你就别逞强啦,先上楼休息去吧。”我只好听话地走进屋里。屋子全新,屋内还算宽敞,装修虽不是特别高档,但是,各项家具安排合理适用。让人觉得居住在此很是舒坦。
老伴在整理衣物,我见小敏母子坐在大厅左边的围栏垫子上,梓萌才十个月,虽然还不会说话与走路,但是,在垫子上爬行很活跃。我溜出房间,笑着与梓萌打趣一阵子。
已经是做晚饭的时候。我也有些饿了,看见利嘴夫妇在厨房磨蹭,没有准备煮菜的样子,我问利嘴:“怎么还不开始煮菜呢?”利嘴放下手中活,倒上一杯开水,又从柜子的盒子里拿出两块饼端到我面前,笑着说:“爸,饿了吧,先吃点东西。姐夫还没下飞机;小妹的车从厦门开出才一个多小时,估计至少还要一个小时。我想等他们到来,一块吃,行吗?”我还没回答,老伴就开始挖苦:“他呀,是六0年饿鬼出生的,每天三餐等不及。”我没有生气:“你呀,比喻得实在不够恰当。我怎么会是饿鬼出生呢?六0年我已经十几岁啦。”儿女急忙来解围:“妈,我爸一贯干重活,所以容易饿,再说如今谁家愁吃?能吃说明消化系统好!不是有句古话:‘廉颇七十,安能饭否?’说明古人都关心吃,觉得会吃就是件好事。我老爸也是七十,能吃就是我等最为高兴地事啊。”我没有与老伴争辨,笑着说:“习惯啦,在家时,五点就吃饭。没关系的,等他们到来一起吃,热闹。”小叶为我把茶与饼摆在茶几,让我坐下看电视。
七点十五分,幺儿来电话:“姐夫已经在我车上,二十分钟到达。”一会儿,小叶手机响起:“姐夫,我们已经下高速,在埔上大道,现在如何走?”只听小叶大声地说:“你看路标,走金山公园南路再往左拐,看见一座小桥,我就在桥头等你。”
七点五十分,五队人员都到齐,虽然常有见面,但是,像这样的大团聚还真不多,我打转地寻找:“我的舒宝呢,现在该是大姑娘啦。”小叶说:“她呀,就是书看不够,自己前天就来啦,除了同学聚会,都在二楼房间看书,整天不出来。我们买房子还没装修,舒宝就与我们约好,她说:‘姨夫,你要为我自己装修一间’。当时我就立马答应。二楼靠后的哪个小房间,就是她的闺房。”
大姨夫等人一次次把行李搬完,正在擦汗。看见小敏母子坐在大厅垫子的围栏里玩耍,赶紧跨过围栏,抱起小梓萌,兴奋地把她举得高高。口中不停地夸奖:“长的好漂亮。”大姨也抢去抱着逗一会儿。三姨急着要看梓萌:“让我看看,半年没见长大多少。”小敏立马将梓萌递到三姨身边:“让三姨看看,有没长大!”三姨夫转过身,用手轻轻地在梓萌脸上稍一摸:“你看,小孩子真快,才几个月没见,已经会对人笑啦。”
小姨夫看见小果走进来,高兴地迎上去,立马拉着小果的手哈哈大笑,“我的围棋对手来啦。半年没见,又长高不少,明天就十岁啦,棋艺有长进没?”小果不善说话,但说起下棋,来了兴趣,望着小姨夫不示弱:“你现在不是我的对手。”舅舅望着小果哈哈大笑:“你才学几天围棋,就如此目中无人?”小果微笑着说:“我已经是业余二段,小姨夫只不过是搅局的,肯定不是我对手,不信等会儿比试比试?”说得小姨夫哈哈大笑起来:“好的,咱俩过会儿见输赢。”人员到齐,屋子里热闹许多。
我与老伴拿着围巾,准备煮菜。利嘴一把夺过去,说:“老爸老妈,你们就坐着看电视吧,今天不要你们动手。往年在老家过年,你们总是一桌子的鸡鸭鱼肉、排骨猪脚牛筋。看去排的满满的,可是,筷子不知往哪伸,都是没胃口的东西。现在的人过年,谁人喜欢这些大鱼大肉?吃点清淡的素菜就行,咱们只在乎团聚,懂吗?”利嘴的话总是没大没小的,让我俩觉得掉身份,但想想也觉无不道理。
只听小叶说:“今天的晚饭,咱们来个改革,不要拘束,各人自报喜欢吃什么,我就煮什么。”舒宝第一个发言:“二姨夫,我喜欢冬笋、豆腐、白菜。”大姨夫赶紧附和:“我也是,我也是。最好加个荠菜汤。”舅舅站起来把手举得老高:“我建议野猪蹄炖一碗,吃了腿有力,明天好爬山。”小姨坐在沙发上,在啃我们带去的泡鸡爪:“我不会做事,有没有发言权?”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接过话头:“怎么会没有发言权,一直以来,你都是全家人最宠的,只不过近年来你不是最小,所以稍有失宠,不过,地位还是比别人高一些啊。”小姨笑起来:“我的地位还有这么高呀?那好,我就提议:煮一碗爸妈从乡下带来的香菇汤!”小姨夫举起手:“我是北方人,我喜欢水饺,有水饺就行。”小叶转向我俩:“爸妈,你们喜欢吃什么菜?”我还没开口,老伴说:“你们喜欢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小叶望着我:“老爸,每次你都是吃我们剩下的,今天,你一定要说说喜欢吃什么?”我稍停一会儿,我说:“既然是过年,那就炒点米粿,预祝全家人身体壮壮实实,再焖点年糕,预祝几个孩子年年长高,也预祝你们几个做事业的步步高升。”
我与老伴又准备捆围巾帮助做饭,利嘴站起来,一声“老爸”。用手把我按住:“既然大家没有新的建议,今晚就由我主勺,谁有新的建议,还可以再补充。”说完与小叶走进厨房,关上玻璃门。
大概有半个小时,利嘴夫妇走出厨房,把原本拼着的两张方桌拉开,原来中间还有预制的连接,变成一张长方形的饭桌,又从走廊里搬出塑料凳子,接着把煮好的菜一碗碗端出来,果真有大蒜炒鲜笋、有白菜煮豆腐、芥菜煮大骨头,有荠菜汤,香菇汤、胡萝卜炒青椒。有山药炖排骨,还有青椒炒腰花,每一样菜都是两碗,放在长桌的两头,一大碗野猪蹄摆放在中间。利嘴一声:“同志们,吃饭喽。”大家立即围过去。红儿夫妇站起来,拉着我俩的手:“爸妈,走,吃饭去。”利嘴平时啥都不做,今天困着围巾,特勤快:“这两把靠背椅是外公外婆坐的,其他人随便坐。”舒宝说:“鲜笋放在哪,我就坐哪。”小果说:“外婆坐哪,我就坐哪。”两个小家伙说的大家都笑起来。我拉过小轿椅放在自己身边,转而对儿媳说:“小敏,把梓萌放在轿椅里,坐在爷爷身边,一老一小坐在一起!”儿媳笑着说:“好的。”
小叶从厨子里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五粮液:“谁人喝酒的请举手。”会喝酒的人还没开口,只见小果却把手举得高高:“姨夫,我要。”惹得大伙笑起来,小叶惊讶地问:“小果,你也想喝酒?”小果说:“平常我妈总是以要开车呀或血压高呀,不让我爸喝,今天在姨夫家,也不要开车,我为我爸争取一份。”小果的话又让大伙哈哈大笑起来。小刘把酒杯到我身边:“老爸,你也来一点。”我笑着说:“我就是与酒无缘,年轻时就没学会,你们几人自己喝吧。
一会儿,利嘴又端出焖年糕,炒米粿,我对小果说:“阿果,吃年糕,吃了好长高。”小果夹一块,嚼几口说:“外公,你长不高,是不是小时候没吃年糕?”说的大伙又是哈哈大笑。我也笑啦,我说:“那还用说吗?我小时候如果像现在有年糕吃,没准长得像姚明,也许现在在国家队当教练呢。大家又是哈哈大笑。
毕竟人多,桌子还是不够大,有站有坐,挤得很,大伙也很随意,想吃啥就挑。小果此时倒不客气,把手伸的最长。没多少工夫,桌上的食物去一大半。老伴说:“都是蔬菜,那里像过年,与平常没两样。”杏儿说:“老妈,好不好吃,你看桌上,先吃光的哪碗菜就是好菜,剩下的就是不好吃的。”大伙一看桌上,除了那碗野猪蹄没动多少,其他的所剩不多,凡是素菜都基本见底。
一会儿,小叶又端出水饺,大姨夫看到水饺,皮的边沿一圈是绿色,好生惊奇:“二姨,好手艺呀,几时学会如此制作?”利嘴说:“我可没有这精湛技术,全是小姨夫从东北老家学来的,咱们这里给他一个展现厨艺的平台。”
大概二十分钟。大伙基本酒足饭饱,准备看电视,小果却大叫:“小姨夫,咱们上楼下棋,看你这一贯搅局的选手,还敢不敢小看我。”
第二篇:过年散文
过年,这是一个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别人家是如何渡过这个年关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处在年关时的状况,自已当然清楚。是呵,一年到头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在年关前处理完毕?中国人的习惯,年,是以农历年算的。所以,有很多事,都要在年前处理完毕。就是你自已想拖过年,别人也会找上你在年前解决,特别是经济账务一类的。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一项延续了多少年的习惯!电影《白毛女》正是这个传统习惯的反映,债主要账,欠账的要想着如何渡过年关。因为,就是再多的账务,只要过了年关,在年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债主追着要账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比较普遍的习惯吧!这个习惯相当有道理。你想,刚过了年,你债主总要让人家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奔头?就好比农民,人家要留些钱作春种用;或者做生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资本才能开展生意;你债主将这些钱要了去,这不是要人家的命了?因此来说,这年前的解决要账一类事务,也反映了中国人富有的人情味。用一句流行语,这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李正方没有债务上的事务,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没有烦心的事了。多年前,每逢过年,李正方也要为一些债务烦恼。欠了人家的钱,虽说已到了年关,不能还上,但是你总要对债主有个交代。还不上钱,话总还是要说的,不然,债主心里也会不平衡,因此他绞尽脑汁也要多多少少的还上一些。就这样,每年多少还上一些,几年下来,李正方总算是无债一身轻了。可是,每到过年,诺大一个家庭,这过年是不会省心的。很多事都需要李正方操劳,当然,这不是体力事,他只需要多动动脑筋就行了。
李正方要想的是,在过年时,如何让整个家庭在过年时热热闹闹,又要体体面面的,不致于让亲戚朋友闲话,又要不多破费,毕竟过年只是几天的事,一年三百多天的平常、普通日子还是最主要的。
已经多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吃了。事情也真是无奈,一大家子在过年时都聚在一起,总共有十七、八个人,现在居住的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面积一般也就是一百多点平方,这怎么能容下这么多人?因此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放在酒店里算了,虽说这样一来,年味要少了很多,不过反过来也轻松了很多。以往,年夜饭在家里,老伴在吃年夜饭那天,不知有多操劳,现在要轻松多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几个小辈驾车过来,将人载到酒店,只要坐在饭桌上,人到齐了,一声令下,服务员马上将菜端上来。酒和饮料是自带的,这也比用酒店的要少化费很多。虽说是过年,但是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
往年在家吃年夜饭,虽说这是个大团圆饭;但是不可能一家子同时端起筷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桌的菜要慢慢的一碗碗烧出来的。如果等全部煮好了再用餐,早先煮的菜就冷了。所以过年时,老伴是最忙的。等大家吃完了饭,这一大桌还需要收拾和洗抹,等到全部收拾完毕,中央台的春晚早已一切始了。
现在在酒店吃年夜饭,等大家都吃完了,一大桌菜所存不多,但总有几只大菜完好如初,这在年青人眼里,吃过剩下的就算了,但李正方是不会随便浪费的,他让服务员拿来塑料袋,一盆一盆的倒进袋里带回家,要知道,这几盆剩菜也要化上一百多元。拿回家可以食用几天呢!
但这仅仅是一餐年夜饭;大家都到酒店,从进入酒店到用完餐,再长也不过是三、四个小时,这些都不用李正方操心。
过年的节日,从过年前开始到年后,一般再节简,也要十多天,就是按国家的节假日算也要近十天。你总不可能在这段时间里天天上酒店?中国人的习惯,春节期间都要走亲访友,难道你能将每个上门拜年的亲友都带进饭店?不说花销,在礼节上也不对,毕竟,在酒店里少了一份亲情和年味!所以,在年前一个多月,李正方就要开始置办一些年货,和一些传统的春节期间饭桌上大家都喜爱的食品。
首先,他要买一百多斤的白菜,这种白菜细长,是江南地区的特产。白菜买回来,要放在太阳下晒一晒,等新鲜的菜有点蔫了,再用一只缸,将白菜一层层的摆放进缸里,每放一层白菜,要洒上一层盐,然后,人爬进缸里,赤脚踩,要等到菜里的汁水出来了,再放下一层菜,全部白菜踩完了,上面要放上几块大石头压住,然后要经过半个多月,这白菜就成了腌菜了,味道很鲜,江南人一般在冬天,都喜欢食用。取缸里腌好的菜,洗干净,切成段,放在锅里炒,早上吃早饭时,就着泡饭,一餐早饭就吃好了。或者,将腌菜洗净,切成段,放上一些猪肉和冬笋,点上火锅,慢慢的煮,味道鲜美,江南有很人多天天吃都不会厌烦。有时,一段时间不见这道菜还会想念。李正方就经常的想起在改革前,过年时农家杀了猪,用腌菜和刚割下来的猪肉,煮上一大锅。杀猪的人家,会请上队里的亲朋好友,大吃一顿。这肉和腌菜的香,至今不能忘去。
还有就是买上几十斤猪五花肉,放上盐揉搓,然后用一个盛器放上半个多月,等肉腌透了,再取出用清水洗净,用绳将肉一块块系好,放在冬日的阳光下,晒上几天,等到肉里的油一滴一滴的掉到地上,这肉也就晒好了,然后挂在家里通风的地方。等过了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后。取一块,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盆子里,等煮饭时,放进电饭煲蒸,吃饭时这一盆腌肉香气扑鼻,味道特鲜。它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腊肉,它有一股香和鲜,它的缺点是放的时间不长,容易坏。到了现代,人们普遍用上了冰箱,于是人们也用来存放腌肉,这样放上一年也不会坏。但在食用时,这肉少了一份香。不过这不能改变人们对这腌肉的喜爱到了春天过后,有时,在高兴时,取出一块腌肉,慢慢的将肉切成丁,再用存放在冰箱里的碗豆和肉丁和在一起在锅里炒,等腌肉炒出油,再放进电饭煲和着糯米煮,在当地,这被称着碗豆糯米饭。因为肉是盐的,所以这饭也是盐的,所以不用其它蔬菜,好吃,又经济实惠。李正方的表弟在广东办厂,广东地区气候不适宜腌肉,有时家乡的亲友去他那里,带上一、二块腌肉,他的表弟不知有多高兴。
这二件大事办好了,还要为春节的菜桌增加一些备货。因为在春节,菜市场的价格高昂,自已能备的就早早的备一点,一是便宜,而来家里随时能取出,也方便,不至于来了客人,要赶菜市场,价格贵不说,还不方便。这些桌上的菜也普通的很,无非就是一些鸡、鱼、鸭以及一些猪内脏。现在国家的三公控制了,不然,每逢春节,李正方都要为家里人拿回家的海鲜洗上几天,那些东西都是公款,不化钱,当然,也为春节饭桌上增添一些色彩。但是,也为李正方带来不少的劳作。现在好了,公费控制了,这些免费的海鲜没了,李正方轻松了不少,同时,他觉得,现在的年味也比以前要浓了很多。人们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鲜虽好,但毕竟不是当地特产,李正方还是喜欢当地的风味特产。
李正方有些烦心,过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过,而一定得去饭店!可是,烦归烦,又能奈何呢?现在的家庭不都是被蜗居在这小小的商品屋里么?当然,也有住别墅的,但那得有钱,而这真正有钱的,毕竟是少数。李正方不是少数,他只是大多数中的普通一员。因此,这“烦”也只是仅仅而已!
第三篇:初中作文:在姥家过年
在姥家过年
往年春节大都是在北京过,要是追溯到儿童时期,可能有一两次在异地度过,但都已经记忆模糊了。在北京过年,无非就是大年三十看春晚,在12点之后放爆,之后几天逛庙会或是访亲寻友„„没有比较浓重的民俗风味,可在姥姥家过年习俗就丰富多彩了。姥姥家在内蒙的一个小县城,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光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就足以让我大开眼界。
早晨9点出发,中午12点半就抵达目的地了。姥姥家不光有姥姥姥爷,还有大舅一家“恭迎”我们。因为当地有一个习俗:年三十和初一儿子回娘家,初二及以后女儿回娘家。他们一见我们回来了,立刻把准备好的丰盛午饭端上桌,姥姥和大舅妈手脚忙不停,穿梭在厨房间,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扫视一桌,简直是满汉全席,鸡鸭鱼肉样样都有,各种点心土特产也都争相闪亮登场。看到这一桌美味佳肴,我已经垂涎三尺了,迫不及待地上了座。妈妈笑着说:“瞧把你馋的,这午饭还不是重点,最热闹的在晚上!” 于是,我开始兴奋地等着夜晚上的到来。终于,夜幕降临,12点到了,新年的第一天到了。“啊!”霎时间,爆竹声震响天宇,姥姥也拿了鞭炮带着我出去放炮。一出单元门,前方的路就被如潮水般的人群堵住了。各家各户的人仿佛都出来了,男人们在空地点炮仗,女人们在一旁激动地观看,小孩们围着大人们跳着玩着。平常安静的小区此时犹如一个热闹的集市,天空中一束束礼花弹鸣叫着向上冲,在释放炸药的那一瞬,烟花怒放,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般明亮。姥姥将放完的爆竹堆在一起,垒起了旺火。此时,姥姥却转身回了家,把事先煮好的2个饺子供到一个贴纸下面,我好奇地问姥姥:“这画的是谁呀?”为什么要把饺子放在它下面,还烧了三炷香?”姥姥说:“这叫供财神,上面的人可是财神呀!让财神吃饱来年你才财运亨通啊!”“哦!!”我听了恍然大悟:这在北京可没见过,这些民间传统习俗寓意可真丰富!接着,姥姥“旺气冲天”的一联,拿到我们垒起的旺火前,高高举起,烧了。我又不解了:“姥姥,这又是什么象征意义呀?”姥姥意味深长地说:“这旺火呀是兴旺的象征,把这“旺气冲天”烧了,能使旺火烧得更好,火苗越高,这一年就越兴隆繁盛,所以咱们赶快往里加树枝呀!”“对!”我兴奋地点点头,和爸爸妈妈四处寻树枝往火里扔。高涨的火苗照映着每个人幸福的笑脸,人们都注视着那象征运势的火,感受那浓浓的年味儿,仿佛在祈求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事业高涨、有一份好“收成”。
伴随着欢笑、幸福温暖与美好祝愿,旧年的最后一天被欢送走了。新年一睁眼,便是热气腾腾的饺子对我“吉祥如意”的祝福。初三时,我们一大家子,18口人全部聚集在二姨那个小家里,大家吃着玩着笑着,小小的屋里处处洋溢着亲情的温暖。
这个年,凝聚了亲情,带给我无限对年味儿的回忆。
第四篇:过年散文三篇
引导语:对于散文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不少,亦有很多人看过散文,那么有关过年散文范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过年散文一
又一个新年来临,似乎少了些许期盼,多了几分落寞,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过新年。
记得小时候,从农历11月开始,有的甚至更早就开始杀年猪,那时农村家家都养猪,杀猪这天请很多人帮忙,早晨就开始忙活,一群人有说有笑很是热闹。结束时主人都要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招呼客人,肉除了当天吃的以外,其余的全熏制成腊肉,用于来年食用。
每逢春节前,我家如同所有家庭一样,办年货是重中之重,除了要买很多吃喝用具外,母亲从月中旬开始就自己手工做豆腐,豆芽,灌香肠,豆腐干。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慢,从放寒假就开始期盼过年,一天天倒数,终于等到年三十了家家张灯结彩,接下来就等团圆饭了,我们一大家子(爸爸的弟兄们)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丰盛的饭菜虽然平时偶尔也吃,但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似乎连味道也变得更可口了呢。尽管那时物质匮乏,但内心的小幸福多到爆表,一件件年货,一份份平安,一桌桌饭菜,一家家团圆。而今,各种花样的食物,玲琅满目款式新颖的衣服,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不变的是心中对于团圆的那份期盼。
过年散文二
初四回来,路上虽不下雪,然夜的黑,加路的滑,依然让我们神经绷得紧紧的。可即便小心加小心,一路上仍有不少车辆不能及时把住刹车,惊心动魄的场面时有发生:先是一辆卡车吻住了拖拉机,接着一辆面包车无缘无故撞上了护栏……后来,一辆红色奔驰车因为速度太快,紧急刹车没刹住,竟撞坏了我们车后的保险杠。
见朋友人高马大,奔驰车里一对流里流气的小夫妻不得不下了车。朋友说保险杠也不贵,一百多元钱。小夫妻看了一下我们的车,不屑一顾地说:大哥放心,前面我们有熟人,肯定帮你们修好,大过年的,谁还会赖呀。小夫妻嘴上说得好听,但就是不肯掏钱。朋友也没真想要他们赔钱,只要修好就行了。可真到了前面,拐了弯,小夫妻竟仿佛逃命似的跑了。
我迅速记下车一牌号,让朋友快追。我说,什么人,买得起奔驰,竟然不肯陪人家一百多元钱。朋友说,算了,安全第一。朋友始终没加速,倒说我入世太浅。
两天后,当我再次翻看到我记下的那个车一牌号,心里仍觉得有点生气,甚至有找他们算账的冲动。朋友站在无边的夜中,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高楼下鱼贯而行的车辆,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目前有富裕阶层,但没有上流社会。
初听,以为故作深沉,后来想想,倒觉深刻,便释然许多。
过年散文三
踏进腊月,每个人的心好似都开始恍恍的期盼春节的到来,但心里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并不是过年,多是因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游或者纯粹的放松。
我钟情于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为它存有我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印象中,腊月一到人们便开始掰扯着手指头数日子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年货,每到这时候都有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部扫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这样可以扫走一年的旧气,迎接崭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闻到浓厚的年味。
真正到了三十这天,人们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会更加欢喜,女的都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
母亲们在厨房进进出出有说有笑的忙着,而父辈们都在张贴从前门到后门以及家里大大小小门上的对联,包括贴门神、土地神、财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画,寓意是请神来家过年并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当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尔帮忙拿个年画,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爷爷会生气。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还爱跟在大人屁股后边,把一幅幅贴好的对联读出声来,却总是分不清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因为年龄,跑腿儿的小事都是我们干的,一会向隔壁婶婶家借个凳子,一会又给对面爷爷家送个东西,觉得自己忙的不亦乐乎。贴完对联后,家中男的无论年长年少都得去给祖先上坟,女的不允许去,这是历来的习俗,那时候的我还总是抱怨为什么不带我去。
要去祭祖必须得端上要敬的烟、酒、茶;烧的蜡烛、香、纸,我想是要给祖先也送去过年用的东西吧,当然这不过是人们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现在想想这便是我们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处也不会忘记寻根。等到祭祖回来后,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捞上一小筷头到碗里,再浇上一大勺子滚烫的臊子汤,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乐趣,那就是比谁吃的多,有时候一人能吃十几碗,最少的也要吃个七八碗,到现在我都在怀疑自己当初那惊人的饭量。
吃完饭后,会备些瓜子、花生、糖果,长辈们都围着桌子烤着火炉,一边看着春节晚会,一遍喝酒聊天,偶尔会听到他们谈起孩子以及他们的学业,年轻人都另外围起一桌玩起了扑克牌,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时间都会是游戏时间,任何场所都可能会变作游乐场,在他们的脑海里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满足了。这样便可以甜腻腻的度过整个寒假。就这样几代人各自为营热闹的守着年夜,直到凌晨十二点大家都一起到大门口放炮竹,那时候不比现在,放的是烟花,每家几乎就是三两捆鞭炮,几个大炮竹已经算是好的了,几乎同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深夜的村庄又热闹起来,再来几个冲天炮沉重的轰隆隆接连响起,这便是春雷的声音。孩子们会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还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断捻子的俗称“瞎跑”。
现在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过日子就如过年一样再也见不到像《腊月歌》中唱到的那种景象,所以过年就跟过日子一般了。
第五篇:过年情结散文
对于我来说,过年已经提不起半点儿兴奋之意了,我想,对于很多中年人大多如此。如今,看着繁华的街道,霓虹灯闪烁出绚丽多彩的光芒,由于是大年夜,街上很少有车辆开过,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身份,大多守在自己的小家里面享受着家庭的温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如期而至,但是,我看着炫目的荧光屏,却不知为什么没有丝毫欣赏之意。也许,这就是心老吧。清晰的图像,靓丽的色彩,美丽的装束,无不显示出我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发达,如今在世界上,我们华夏儿女也真是可以扬眉吐气,不在被人称之为东亚病夫。这盛世让我赶上了难道不应该满足吗?
浮想联翩,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儿时。那时候,家里很穷,孩子们走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可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可分享,还记得,每到年底,母亲总是能给我们准备好一件新衣服,那衣服在今天看来的确算不上漂亮,因为那个时候,百货商店里大多卖一些深颜色的布料,而我们昌图这样的小地方更是如此。妈妈买来深蓝的布料,给我和妹子做一条裤子。小弟弟比我们小,自然可以做一套新衣服。这新衣服妈妈总是在大年三十晚上放在我们的枕头下面,等到大年夜过去,初一早上才能穿。
三十晚上,家里五口人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包饺子。闻着饺子馅的香味,真是垂涎三尺了,真想偷着吃一口呢。那时候,一年之中也就能吃上这么一顿饺子。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时的饺子是最好吃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那几乎是素馅的饺子美味。那一天,父亲总是严肃的脸上也会透出一丝轻松和笑意。
守夜是过大年的习俗,妈妈要求我们几个孩子一定要玩到午夜12点后才能睡觉,说是只有那样才能换来一大年的精气神。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的项目,别说是电视机,就是半导体收音机也没有。吃完了饺子,我们几个孩子围坐在爸爸妈妈身边,缠着大人给我们讲故事。那故事无非是《狼来啦》、《王二小砍柴》什么的,实在没有故事了,爸爸和妈妈就轮流出谜语让我们猜,谁猜到了,就拿出得到一块糖作为奖励。我们几个都是很认真地猜谜语。还有个很有趣的游戏,就是《盘脚莲》,那是全家人伸出双脚凑在一起,由一个人口里念着儿歌:盘脚莲,脚连盘,不梳头,不洗脸,油锅炸面……一边念这样的儿歌,一边用手点数着一圈的脚,要是儿歌结束时手点在谁的脚上,那谁就得表扬一个节目。觉得很温馨,笑声不断地充满房间。
熬到午夜12点,我们几个孩子早都困得不行了,东倒西歪地睡在了炕上。我迷迷糊糊地感觉妈妈在给我脱衣服。被窝一点都不凉,而且很温暖,很温暖。就这样沉沉地睡去,还没睡醒,耳边便传来爸爸妈妈急促地呼唤:“孩子们,起来,起来,快点,快点!一会儿拜年的客人要闯进屋了,快起来吃饺子。”早上煮的饺子,往往是头天夜里包好的,估计是大人们怕早上起不来,毕竟包饺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或许是一年到头才能包一次饺子,所以,我感觉包饺子很繁琐的细活儿,从做馅子到和面包饺子,一直到煮好饺子怎么也要两个小时。那时,因为心里盼着吃到香喷喷的饺子,所以,感觉爸爸妈妈包的实在是很慢,看得我们三个孩子都很着急,爸爸总是说:“晚食以当肉!”在我们几个孩子的期待中,饺子的香味终于弥漫开来来。这时的我们已经在爸爸妈妈的吆喝声中穿上了新衣服,美滋滋的坐在桌子旁边等着吃饺子了。匆忙地吃完饺子,我们就要挨门挨户地给邻居拜年。我和妹妹手拉着手,挨家拜年,“过年好”这三个字用得最多,前面加上称呼就可以了!直到把认识的邻居家都走访过一遍后才能回家做自己想做事儿。
要说过大年最想做的事儿那就是放鞭炮了,或许是因为我和妹妹都是女孩子,爸爸从来都不会给我们买鞭炮,看着街坊邻里的孩子们放鞭炮,我们好羡慕。于是,我和妹妹就捡炮仗玩儿,那些没有爆炸的小鞭便是我们的目标,我和妹妹沿着胡同走来走去,寻找没有炸开的红色的小鞭,很是乐此不疲。回到家里,我们把捡到的小鞭从中间折断,用燃香冲着里面黑色的火药一点,火药呲的一声串出一道火星,紧接着,一股浓郁的火药味弥漫开来,我们就这样开心的玩儿着。现在回想起来,那浓浓的年味还荡漾在心底与眉间。
初一的晚上,外面很黑,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们都提着灯笼跑出去玩,我和妹妹的灯笼是爸爸用玻璃做得长方形灯笼,那就算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了。其他孩子手里的灯笼大多是用罐头瓶做的,再在里面放一小截蜡烛就当做是灯笼了。我们这个居民委只有两三个孩子能够买得起很漂亮的宫灯。初一的夜晚,不论是谁,手里都提着灯笼在小胡同里跑来跑去,很是快乐。直到大人们喊我们回去时,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儿时的过年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可如今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有味道。或许是有盼头吧。这个盼头不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吗?一个人只有内心充满期待,充满对未来美好的追求才会觉得生活有趣。那时的人们,吃顿饺子就感到很满足很幸福了,而现在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信手可得,而这么轻而易举的得来的幸福却失去了幸福的味道。就像如今的鸡蛋和笨鸡蛋,看起来一样,其实,却有很大不同。看来,生活在一帆风顺里,幸福指数并不高,而在充满挑战与危机下生活,虽说风险随处可见,但这样的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才是使我们产生幸福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