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味道散文

时间:2019-05-15 12: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过年味道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过年味道散文》。

第一篇:过年味道散文

我过了五十几年,好像对过年还是那么向往,因为这里面有青春的记忆,还有那乡情亲情友情的过往。

回家过年,是人一年中最愉悦的时光。今年又要过年了,思乡的愁绪逐渐漫延开来,如施了肥的野草正在疯长。

据记载,过年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也许最初它真正的意义并非如此,但过年的雏形已出现却毋庸置疑。历经几千年的延续,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雄厚基础。

如果你走在街面上,人们都在攀谈着年气,诉说自己一年的生活。人们放肆的笑着,预示新年就要来了。在礼品店中人来人往,穿梭着。不时走过一个为了新年而来的外国友人,除了有一点点新奇外,感觉更多的是中国已走向了世界。不止我们为圣诞节而张灯结彩,外国人们也在体验着中国过年的氛围。

年轻时的我不了解乡愁,更没读懂过乡愁,只有那明媚,那灿烂,真是不知愁的滋味,留下的只是心中一点痕迹。“家”在高兴时或许会暂时被忘记,在遇挫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怀念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回想儿时光着脚丫奔跑在草地上,脚板亲吻大地的感觉。

近一些日子朋友见面打招呼,总是要问你回家过年么?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回家如歌谣般亲切,每次回到家乡,总会踏着熟悉的小路,寻访那儿时的故事,寻觅那快乐而悠长的童年时光。

我的家乡被青山绿水呵护。站在悬崖之上,看家乡山水,看家乡炊烟。那袅袅的炊烟,从房顶上冒出来,飘了起来,如一幅美妙的写意画。那画里,有母亲甜甜的笑靥,也有鸡狗在撒欢。踩在那光溜溜,亮亮的石级之上,说不出的兴奋与欣喜。家乡的中间是一条弯弯的清江河,河的两边,是逶迤相连群山。群山对峙,山清水秀。孩子们早早的把牛羊赶到山上,然后在一起做游戏,特别是荡秋千忽高忽低,荡荡悠悠,像鹰临空飞翔。每每除夕,鞭炮声声,群山回应。当我们听得鞭炮声响,大群孩子,追赶牛羊,一路狂奔。洒下一路欢欣,留下一路烟尘。那喜悦,如今去哪里寻找!

有时静坐山崖边,头顶蓝蓝的天空,享受那暖暖的阳光。山野的风,趟过葱郁松林,轻抚我的脸颊。家乡的房屋,就躺在我的脚下,被那青青翠竹苍松罩着。层层梯田冬天已然失去了春的忙碌,夏的喧闹,秋的成熟,不过正在积蓄着能量。小时候,那贫瘠的乡村,只能吃饭时才点个煤油灯。每当夏夜来临,人们不约而同的端着凳子,聚集在门前打谷场的平地之上。在月光下,孩子们听长辈讲那神秘而古老的神话,还有那动人的民间传说。孟姜女哭到长城的悲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婉,牛郎织女的艳遇……听得我如痴如醉。夏夜的山野吹来清凉微风,融融泄泄的月光洒满山岗。山岗似乎也沉醉在那些凄迷、温婉的故事中。

乡下老人过年期间是不喜欢出远门的,有的跟着在城里儿女过一次春节后就再不愿意去了,因为他们过惯了美丽的田园生活,在别人的地盘里,没有他们熟悉的父老乡亲。另外不习惯是现在城里人过年就上馆子,而在乡下,老少一起动手,干的热火朝天,最后大家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感觉那才是过年的味道。

每年我会带些家乡觉得稀罕的东西,欢欢喜喜回老家过年。一路上遇见乡亲、朋友或家乡人,那亲切的乡情乡音,漫溢在那弯弯的乡间小路上。亲切叫上几声,攀谈几句,把幸福劲儿藏在心里,喜悦绽放在脸庞。

回家过年,那是父母心中的等待,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闭上眼睛我可以感觉的到他们那渐渐舒展的皱纹,回家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过年是一场时间跨度较长的家庭盛宴。如一首正在播放的循环渐进音乐,有柔婉也有高潮。

大年三十前的几天,远在他乡的人们无论工作如何的繁忙,都会选择暂时放下,买上一张车票往故乡驶去。再到小集市上买上一些小年货,它不是山珍海味,更不是名牌,一切都在熟悉的家门前口变得举足轻重。站在家门前迎接的父母亲更是刺激了我们的眼球,尽管我们早已脱离了父母的怀抱,但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他们心肝宝贝。

大年三十是家里最忙碌的一天,送香、洗家具、杀鸡、洗菜、切肉、调好料、贴对联等等,从早晨到傍晚,年年如此,几千年的风俗吸引力,没有哪一个家庭表现出抱怨。

大年三十全家人轮流洗澡,洗掉一年来一切不幸,祈祷下一年的平安。再穿上新衣裳,有除旧迎新的意味。

大年三十晚上的家庭正式大团圆,一家人围着大方桌坐下,桌子中间放一炉木炭火锅。风趣的故事调节着席间的气氛,那是最温馨的时刻,一切的生活烦恼都消失在脑后。

或许我不知道年的故事,或年的精神,但传承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国文化在更新,中国节日与外来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人自豪的是年味依旧。

过年是丰收的节日,从西周初年开始就出现了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的照顾。或许人们今天才发现勤劳、智慧、胆识才是真正的财神。

过年是一个亲情流淌的日子。除夕,全家祀祖过后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先祖,给尊长拜年,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大年初一过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从初二开始,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佳节平添了浓郁的喜气,直到正月十五过后大年才算真正结束。

过年是怀旧的节日,回家是寻找自己生命的根,寻找过去的渴望。回家是看望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看看珍藏有你记忆中的旧房子、旧桌子、旧柜子、旧照片。怀旧还包括有你的昔日的伙伴、左邻右舍,还有那老街老巷、乡土风物与小吃。岁月苍桑,人生如梦,只有回家过年,你才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触摸到昨天与前天。

第二篇:过年的味道现代散文

每年过年的时候,总是听到好多人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我想,他们所说的没意思,大概是过年没有过年的味道和气氛吧。的确,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了,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犯难;吃穿用度跟过年没有什么差别;加之通讯网络发达,人们是无事不出门,即使不得已出门走亲戚,也是晚去早回,匆匆见一面,敷衍一番了事,颇有点应付差事的感觉。尤其是小孩子,宁愿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在虚拟的世界里遨游,自得其乐,也不愿去亲戚家跟人交流。有时生拉硬拽去了,也是老大的不愿意,嘴撅起老高,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手机,不到吃饭时间绝不停止!

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总是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的情形。那个年代,物质特别匮乏。大人小孩平日里穿的是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是包谷面馒头就是黑面馒头。人人都显得面黄肌瘦,于是我们小孩子便很盼望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好被大人领着去打一顿牙祭,可这也不是谁都能享用的——除非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过年就不同了,不但每个孩子都能穿漂亮的洋布衣服,新鞋子,白蒸馍更是能敞开肚皮吃饱!于是盼过年便成了我们小孩子最大的期盼,刚一放寒假就开始天天数日子。腊月初五,喝完“五豆”,初八吃完“腊八面”,我们便在大人的指导下,每个人手端一个小簸箕捡麦子里的石子,土坷垃,白面馒头的香味招引着我们,我们谁也不偷懒,干的特别卖力!经过几天的仔细筛选,大人们开始淘麦子,先是用井水,也就是咸水淘两遍,去掉灰尘和麦糠,之后才用窖水也就是“甜水”淘两遍,然后晾几天,到适当的干度后,由大人用架子车拉到生产队的磨坊去磨。由于磨面机的功率太小,又落后,机器从早转到晚,一个队的人家磨完,往往就到腊月二十一二。这时,大人们也不用去生产队干活,一年所挣的工分已经换成了布票,肉票,家里也分得了一二斤油。于是,忙碌了一整年的家庭主妇们更忙了,算计一家人的衣服伙食,力争使家里每个人都能穿上新衣服,用仅有的一点肉和油让家人吃好。我的母亲生性好强,又善良孝顺,平日里我们吃的饭食就与退休的爷爷不一样——爷爷常年吃的是白面馒头和最好的菜,我们则是黑面和包谷面,过年的时候更是要让爷爷多吃肉和油呀,我们姐弟四个和小姑小叔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只是爷爷常常把他舍不得吃的别人送的东西给姐弟吃,使我们不至于太馋。

母亲加班加点缝制好一家人的新衣后,在腊月二十六七便开始着手发面蒸白面馒头。馒头刚刚蒸到锅里,我们便迫不及待的问母亲啥时候出锅。当第一锅馒头出锅的时候,满屋便飘荡起一股香气,那是我们平日所不曾闻到过的。这时一向贪玩的我们是绝不会走出家门的,我们等着吃热腾腾,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当馒头刚一出锅,我们便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便狼吞虎咽起来。往往还没尝到馒头的味道,馒头已经到了肚子里,于是抓起第二个,也是三口两口下了肚,似乎已经吃出点味道了,当第三个馒头拿到手里后,忽然想起“油泼辣子夹馍”会更香,于是到厨房找到辣子,狠狠的咬了一大口,那叫个香啊,久久舍不得下咽。这个时候,一向家教甚严的爷爷和母亲也不多说我们,只要我们尽兴就行。

由于有初一不干活的习俗,母亲在蒸好两锅馒头,一锅包子后便开始做甜饭,炸各种面食和果子,做肉,腊月二十九赶完最后一个“穷人集”,捡点便宜东西,大年三十傍晚开始炸麻叶。这时我们小孩子是不允许到油锅跟前的,只能安分的坐在厨房隔壁的炕上,等待麻叶炸好母亲给我们端来,这往往要等到夜晚,但麻叶的香味招引着我们,我们都没有睡意。当香脆油酥的麻叶端进来的时候,我们的馋虫一下子被勾引出来,肚子咕咕直叫,于是一哄而上,洗劫一空,虽然没有解馋,但母亲也不会发善心再端一盘,这可是过年待客的吃食啊。在等待无望后,只好舔舔手上的油钻进被窝,在对大年初一穿新衣走亲戚的期待中慢慢进入了梦乡。

初一早上,天刚麻麻亮,两个弟弟便迫不及待的响起了鞭炮,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的鞭炮也已经响成了一片。我和姐姐还未及起床,伙伴们已经穿着新衣服来找我们了。我们匆忙起床,穿好新衣服,胡乱洗一把脸便出门到别的伙伴家。待大家都到齐后,大家便不顾寒冷聚集在村里的大路上,比较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鞋子漂亮。不知不觉天明了,男孩子在放完自家的鞭炮后,又开始东奔西跑找别人没响过的零星炮,整个早上村道里都是此起彼伏的“叭叭”。我的小弟弟很顽皮,他会总是点一个小炮仗突然扔到正兴高采烈谈论的我们这些女孩堆里,听到我们因害怕而尖叫,他却带着胜利的大笑迅速跑开了。由于他年龄小,我们也只是笑着骂他一句,又继续我们的谈话,及至母亲喊我们吃饭。

按照习俗,初二开始走亲戚或者在家待客。我们家在初二这天显得特别热闹,三个姑姑姑父以及他们的孩子都来了。一大家子人谈笑打闹,其乐融融。我们姐弟四个也最喜欢这一天。这天,姑姑们不但带了白面馒头和好多糕点,而且会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一人只有一块钱,但这也足以使我们炫耀高兴好几天!这一天,我们也能跟客人们坐在桌上吃好吃的。期间,大多蔬菜我都忘记了,唯独记得一道被姑父称作“蜜饯”的菜——其实就是红薯切条后在油锅里炸的,出来后撒点白糖而已。我却感到又酥又甜,是从没吃过的美味。以至于烙在记忆深处,从此,每当吃饭时,总会想起这道“菜”,但当我工作成家后,想起来做了一大碗时,却觉得干涩难咽,再也没有了香甜的味道!

“破五”后,传统中的年虽然还没过完,但母亲所蒸的数量不多的白面馍已被我们蚕食得差不多了,剩余的是留给爷爷的。我们都知道规矩,但爷爷会把姑姑带来的他不舍得吃的糕点给我们吃。而姑姑们带来的白面大馍,母亲却藏起来了,母亲另外还藏了少许的肉和菜。这也是习俗,正月十五吃大馍,预示着吃了大馍能成大事。

日思夜想中,正月十五终于来了。正月十五是点灯笼的日子,下午吃完大白馍后,我们便盼望天快点黑吧。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和姐姐一人端一小块砖头,上边点着蜡烛——是爷爷和父亲怕蜡油留下来烧了我们的手特意做的,我们一手端蜡烛,一只手护着小心翼翼的走出家门。伙伴们已经在村道上来回行走了,有的直接用手握着蜡烛,有的打着灯笼。打灯笼的都是虚岁十三“完灯”时舅家送的。她们总是显得很得意,我们在嫉妒她们的同时,心里却暗暗期盼自己点灯笼的日子快点来吧。我的小弟弟这天晚上更顽皮了,他不点蜡烛,却点一根废三角带,边走边抡,看见谁打着灯笼,猛然就把三角带伸过去,有的孩子避让不及灯笼便被烧着了。当那个被欺负的女孩哭着回家告状时,却由于有十五烧灯笼的习俗,她的平日节俭的父母也不会骂弟弟,只是安慰孩子一番完事。

夜深了,意犹未尽的我们被家人喊回家。正月十五,年终于过完了,大人们又要开始辛勤的劳作,我们也该开学了。但过年带给我们的快乐满足和期盼却永久的烙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令人永远向往!

第三篇:作文:过年的味道

过年的味道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三年级4班

孙婧涵65496208 秦春艳

伴随着春节晚会的12下钟声,透过窗户看着黑色的天空中飘落下点点冰凉,好像一个个雪精灵在跳着圆舞曲,纯白色的雪覆满大地,“嘭!嘭!”缤纷的烟花在墨色的天空中炸开,照亮了天空,照亮了雪,使夜不再是单调的黑色,使雪不再是凄凉的白色,瞬间变成了热情的红,温暖的橙,闪亮的黄„„在黑和白上所有的颜色都变得那样和谐与温暖,使这个冬天洋溢着温暖的光芒,每家每户的灯火彻夜点亮,在这个温馨的夜晚迎来新的一年,除夕夜——祈福的夜。“别在窗户边站着了,快来吃饺子吧!”妈妈一边从厨房端出盘饺子,一边叫着我。我快步来到客厅,用手捏住一个饺子,放在嘴里,一口吞掉,“呐。。真好吃!三鲜馅儿的吗?我吃到了一整只虾仁呢!”我一边嚼着饺子一边含糊不清说。我刚要拿第二个,就被妈妈拍掉了手。“啊哦!”我尖叫了一声。“还没洗手呢就吃。快洗手去!洗完手叫奶奶也来吃饺子了。”妈妈“凶巴巴”的说。“哦!好的!”我故意拉长音说。

“都什么馅的啊?”我从洗手间出来一边拉开椅子坐下,一边说。“白菜肉、扁豆肉和三鲜馅的。”爸爸分别指着这几盘饺子对我说。“原来和现在还真是不能比啊,”奶奶说,“我小时候那会儿,哪里吃得上肉啊!也就过年时每家凭票才能分到一点肉吃,和馅时在大锅放好多白菜,肉就只有那么一小疙瘩,和好后放一点点的盐,临包前用

筷子蘸两滴香油抹在陷上,可香了。”“可不是,”爸爸说,“小时候家里孩子多,一闻到香味就都围到灶台旁,眼睛都盯着锅里的饺子,恨不得马上伸手捞出来就吃。饺子一摆上桌子,所有的筷子都奔着它去了,一口一个,吃的可快了,就怕筷子下晚了,就没得吃了呢!”“不知道为什么,这饺子吧!种类多了,盐啊、香油什么的也不缺了,可就没有原来那味道了!当时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小小的圆桌,那饺子可香了!”奶奶夹了一个饺子一边嚼着一边说,脸上的皱纹仿佛在流动,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幸福的表情。大家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说笑聊天一边守岁,是那样的和谐温馨。

饺子的味道虽然变了,但是过年的味道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过,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聊着这一年里的事情,是怎样一副和谐、团圆、温馨的画面啊!这就是过年的味道啊!

第四篇:作文过年的味道

古道西风发表日志:过年

寒假已经过半了,一直宅在家里——过年!可怎么都觉得这“年”过的没有了一点儿兴致,除了赴宴、逛街,就是睡觉,真有点儿害怕过年了。我一直认为现在只是时间上的过年,真正的过年是在童年的时光里。

在儿时的老家,一到腊月,对村里人来说就是放了长假,地里、湖里(就是老家的庄稼地)都空了,只有小麦苗,其他的都归仓了,偶尔有未成年的驴儿、牛儿、狗儿在湖里和孩子们玩耍,大人们就开始打扫院子,码好柴禾,窖好山芋,盘算着今年的年怎么个过法。

那时,对我来说,等待过年的日子是难熬的。从天已变冷开始,就算着放寒假的日子,算着离过年的天数。那时,我最期盼的就是我小舅过年回老家,因为我和姥姥住在一起,他回去就是到我们家。他来了除了带我玩之外,还会从他大大的皮包里掏出一份城里带来的礼物,在那时,一份从城里带回的礼物会让我的心里漫溢着惊喜。只在过年,生活的日历上才会出现这一抹亮色,只在过年,我的童年才能开启这份惊喜。

终于到了期盼的过年,在儿时老家的过年是从腊月底开始的。

年前的几天,是家里比较忙的。父亲是名教师,天一冷,学校就给孩子们放假了,父亲安排好学校的事情,就会顺便带些年货回家,父亲购置的多是猪肉和家里没有的蔬菜,猪肉带回家后,父亲会用绳子挂在屋里的梁上,主要是防止老鼠和猫给先吃了,因为这块肉要用来过年招待客人,但是有时也防不胜防。一回到家,父亲就会张罗给村里的人写春联,老家叫写对了,因为父亲是村里的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父亲在案上写,我也在旁边帮忙裁纸、牵纸,到了上三、四年级了,一些门边、门楣上字我也给写几个呢。这一写就是三五天,全免费的,父亲到去世前几十年一直坚持这件事,而且乐此不彼。

母亲和姥姥在年前工作,我的记忆中就是熬糖、蒸馍,油炸一些面食等。印象比较深的是农村过年蒸馍,每家都会蒸好几笼屉,先放在外面晾,然后放在缸里储藏,一直能吃到出了正月。那时经济条件差,家里都会蒸两样馍,一种是纯山芋面的,有时也有玉米面的,一种是山芋或玉米面外面包裹着一层小麦面的,后来条件好了,也会蒸一些纯小麦面的,主要用于家里招待客人的。前一种馍,刚蒸出来的第一顿还不错,等馏上几顿就不成样了,又干又裂,难以下咽,哪像现在山芋面、玉米面的窝窝头,大家都抢着吃。

终于等到除夕这天了,农村过年三十,重点是晚上,家里把过年准备的很多好吃的拿出来,所以这一刻才是我盼望好长时间了……

小时候过年,除了吃的好、买了新衣服、拿了压岁钱,放鞭炮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看过年大戏,那时没什么娱乐呀,本村演的,外村演的,都跟着大人们去看。开始也只是看热闹,渐渐地,也能听出一些门道了,当时农村唱的主要是泗州戏,家里称“拉魂腔”,记得我的一个老师怕我听戏忘了作业,告诉我不要去听,会把魂给拉走了,当时还真有点害怕。唱戏的演员肯定记不得一个了,只记得戏台搭在村中间、坐北朝南,场下观众黑压压一片,随着剧情的变化,观众情绪随着角色或喜或悲,场上场下互动,戏里戏外交融,把乡村节日气氛推向高潮,我踩在高凳子上也看得带劲。记忆稍深刻的一出戏是《喝面叶》,讲述了陈士铎好

吃懒做,妻子为了教育丈夫改邪归正,想一计策,假装生病迫使其丈夫为她擀面叶。从此以后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大路上来了我陈士铎,一去赶会三天多”,这个出名的唱段村里的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

年,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着,我们在企盼中由小孩子长成了大人,年的味道也在年轮中,不知不觉地渐渐淡了。也许是人们现在的日子过好了的缘故吧,对年的那种祈盼、期待、欣喜都被眼下富足安康的生活情趣湮没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每每想起儿时在乡下过年的生活就感到分外的甜蜜、亲切和弥足珍贵。

第五篇:过年的味道日记

“来来来,吃饭了!”

看着这桌美味的佳肴,我们急着伸筷。“哎,别急,这可是年夜饭,每道菜都有讲究,自然要取名,取得好才能吃,否则。”大舅妈的这句话一下“挡住”了所有的筷子。我眼珠一转,瞄到那盘红烧鱼,不加思索的取了个名字:“鱼跃龙门,年年有鱼(余)”。“好好!是个好彩头!”小舅鼓着掌连声叫好。“我要说的都被你抢了,我说神马呀?”表弟在一边嘟囔着。“龙游四海!”表哥看着那盘清蒸螃蟹脱口而出。“嗯,不错不错。”大舅夸道。表弟急了,对着那碗鸡汤,结结巴巴的说道:“龙。龙飞凤舞!”我妈妈听了,拍手叫好。我和表哥不甘示弱,又报出一串与龙有关的菜名:龙腾虎跃、龙凤呈祥、龙争虎斗。“停!别乱取了,怎么‘望子成龙’也用上了?开饭吧!”“解放!”表弟夹起块肥肉就往嘴里塞。“我祝大家新春愉快、阖家欢乐、财源滚滚来!”我举起杯,以饮料代酒,向大家敬酒。表弟在一边,嘴中包着肥肉,“咕噜咕噜”不知在讲什么。我拿起筷子,敲了一下他的头,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不仅吃得好,学习也好。”表弟咽下嘴中的肥肉:“祝你考个好初中!”接着,全家人都举杯祝我考个好初中,一桌欢声笑语。

“咻————砰!”阵阵礼炮声将我们引出了家,引进了小院。礼花以天空为舞台,展现自己。有的如菊花,黄的像金有的像星,白的如银,有的像梨花,粉的像粉水晶;有的像流星,划破长空,有的像雪花,漫天飞扬,有的像雨点,散落人间。“看,那是‘步步登高’!”得,表弟又要取名了,我奉陪到底。“那是‘花开富贵’!”“那是‘生龙活虎’!”“那是‘百花齐放’!”“那是‘招财进宝’!”“那是‘一帆风顺’!”。火光映衬着所有人的笑靥,在那浓浓的火药味儿中,迎来了新的一年!那是浓浓的“年味儿”。


下载过年味道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过年味道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过年散文

    过年,这是一个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别人家是如何渡过这个年关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处在年关时的状况,自已当然清楚。是呵,一年到头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

    过年的味道作文750字

    过年的味道作文750字 过年的味道作文750字—过年的时候,站在温暖的家里,悄悄地深吸一口气,会发现空气中弥漫着许多味道。闻得到的,闻不到的,都争先恐后地跑入你的鼻子内,不经意间......

    高中过年的味道作文

    高中过年的味道作文 高中过年的味道作文1 新年的钟声缓缓敲响,绚丽的烟花绽放在大街小巷,空气里弥漫着丝丝年味,萦绕在鼻尖。过年的味道是怎样的呢?许是一家团圆笑着吃年夜饭的......

    过年的味道(八年级作文)

    过年的味道在中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过年。 过年的名字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总能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新年的伊始,同时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谢幕,化作......

    记忆中过年的味道

    记忆中的年味 春节的脚步渐进,走在街上,步入商场,处处是张灯结彩,一派越来越浓的过年景象,空气里都氤氲着浓浓的“年味”。在我的意识里,过年是一种种活动和美食的诱惑,扫阳尘、贴......

    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今年春节,我会在新加坡度过,作为华人聚居之地,我相信新加坡的年味也会特别浓,甚至可能比国内还要浓,而且,热带比较适合怕冷的我。明年春节,我可能会在台湾,也可能会在马来西亚,基本上......

    过年散文三篇

    引导语:对于散文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不少,亦有很多人看过散文,那么有关过年散文范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过年散文一又一个新年来临,似乎少了些许......

    过年情结散文

    对于我来说,过年已经提不起半点儿兴奋之意了,我想,对于很多中年人大多如此。如今,看着繁华的街道,霓虹灯闪烁出绚丽多彩的光芒,由于是大年夜,街上很少有车辆开过,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