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醋的由来历史故事
据说,汉文帝以前,醋被叫做醯,醯成于商朝,是高粱美酒变化而成的。
相传,商朝殷纣王为给妲妃治病,在都城朝歌修建“摘心(星)楼”,要取忠心耿耿的丞相比干的七巧玲珑心。但食用人心需药引——一种山泉水和高粱的酒浆。纣王号令天下臣民进献,晋阳官员便将出产于晋阳西南四十里吕梁山下汾河沿边的高梁酒进献。这些制酒工匠同运输挑夫日夜兼程赶往朝歌。不料天热路远,未出太行山,挑夫大多中暑病倒,挑的酒溢出一股异味,这些制酒工匠深知高粱酒已变质,将这变质的酒送去朝歌必死,不送又没法回去交差,还不如喝了变质的酒死了算了。
于是打开酒坛,拆开泥封,不料,闻到一股诱人的醇香味,尝了尝,酸甜沁心。这工匠大喜,逃回家后,照此法又做了些,请乡邻们品尝,人人赞不绝口。食用一段时期后发现,这“酒”有治拉肚子和感冒的作用,更能增加食欲。后晋阳官员闻之,索取一坛献于纣王,纣王以为是酒,不料却酸的要命,喝后“烯嘘”不止。
妲妃问这东西的名字时,这官员灵机一动,便以“稀”命名之。而书记官因此物出自山西,用器皿而流入朝歌,便以“醯”记之。此后,“醯”逐渐成了山西人离不开的调味品,而外出山西人由于顿顿吃“醯”,也被人们称作“老醯”了。
到汉朝时,陈平、周勃诛杀吕后,拥立生于长安长于晋阳的刘恒为汉文帝,“醯”便成为汉宫的指定贡品。孝文帝十二年,晋阳送来贡品,照例要到后宫拜见孝文帝生母薄太后,薄太后是晋人,自然喜欢家乡的东西,但听到宫女太监们叫“老醯”时感到十分不舒服,便想将“醯”改个名字。孝文帝知晓母意后,便要臣子们想个好名字取代“醯”。
一个大臣想了一会儿奏道:“今年是癸酉年,又是腊月二十一日,将年月一台,即是“醋”字,而‘昔’字拆开,正好是二十一日。孝文帝龙心大悦,御笔亲书“醋”字,贴于盛“醯”的器皿上。此后,“醯”便叫为“醋”了。
第二篇:“稻香村”由来的历史故事
“稻香村”由来的历史故事
稻香村,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创立于苏州,并在清朝就已经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糕点行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及驰名中外的“稻香村”品牌创立者,历经两个多世纪(243年)的持续发展,一代代稻香村人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集团。稻香村,以其悠久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技艺、卓越的品质信誉和领先的行业影响力,被誉为“糕点泰斗”。
《南方饮食掌故》一书中记载:乾隆皇帝南巡至苏州时,某日闲暇无事,微服私访遇到“稻香村”,顿觉店名颇为雅致,遂信步走进店门。品尝店内蜜糕后赞不绝口。回行宫即责令苏州府台日后将稻香村蜜糕进贡至京。乾隆在宫中吃到蜜糕,龙颜大悦,特御赐稻香村一块葫芦招牌,上写“稻香村”三个大字,字体飞金。
扬名天下的“稻香村”为什么叫稻香村?据店中过去的传说,店主王秋根,祖辈喜看《红楼梦》,后来从《红楼梦》中受到启示,又联想到茶食糕点的原料都是稻麦,所以决定取名为“稻香村”。但在《醇华馆饮食脞志》中却说:“店主沈姓……设肆于观前街,奈招牌乏人题名,乃就商于其挚友,友系太湖滨莳萝卜之某农,略识之无,喜观小说,见《红楼梦》大观园有稻香村等匾额,即选此三字,为沈店题名。”
出自《红楼梦》中的稻香村是为迎接元妃归省,贾府修建了省亲别院——大观园,园中景致众多,稻香村,就是其中一处。和大观园其他建筑的富丽华贵不同,此处的田园农舍,一派郊野气色,曾引得贾政有“归农之意”。在归省之后,未免园中景致“寥落”,元妃命家中姊妹入园居住,李纨便“住了稻香村”。后来探春起海棠诗社,定了稻香村做社,李纨也因其住处,自号“稻香老农”,做了社长。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为“杏帘在望”,又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名之“稻香村”,并题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在省亲之夜,元妃游幸之后,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因林黛玉代替宝玉所作诗——《杏帘在望》,甚得元妃之心,取其诗句”十里稻花香“之意,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还有一说“稻香村”缘于诗词,例如“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新城粳稻,五里闻香”。将“稻香”二字用作食品糕点铺的铺名,形色味兼具,的确妙得很。
《清稗类钞诙谐篇》一文中也谈到了稻香村店名的由来。原文如下:“新城粳稻,风吹之,五里闻香,见魏文帝书,商店之以稻香村名者以此。稻香村所鬻,为糕饵及蜜饯花果、盐渍园蔬诸食物,盛于苏,苏人呼曰青盐店。金奇中曰:‘苏乡妇女美而艳者十之九,乱头粗服,楚楚有致,以天足故,皆从事田作,稻花自因之而香,不仅可闻五里也。’”
第三篇:醋的小故事
相传杜康儿子黑塔随父酿酒,因杜康年岁已长,逐把酿酒大事交给黑塔掌管。黑塔生性豪爽,又极喜酒。某日有友约从,竟一而再、再而三地轮番劝酒,至酩酊大醉,昏睡三天不醒,错过发酵在窖的杜康酒的蒸馏,以至酒液发酸变味。黑塔酒醒后深悔莫及,索性将酒液取汁过滤封存于坛,欲充数于杜康酒之中蒙过老父,不意杜康巡检尝酒,发觉该酒全无酒味,却是酸味扑鼻,品尝之下,竟别有风味,数次品尝,又胃口大开,知有调味开胃之功,逐被用于烹调,取名酢,就是现在的醋。黑塔歪打正着造酒得醋,不仅不被杜康责骂,还加以赞赏,并嘱其专门从事酢的生产研制。因此,我国有的地方也有尊黑塔为醋祖的 唐皇李世民极器重房玄龄,群臣大会上曾赐房两绝色女子,皇帝有偿,臣不敢不受,房以夫人脾气刚烈婉拒,李世民便要房夫人在“接受”与“饮鸠自尽”之间选择,房夫人慨然捧壶大饮赴义,却并不见死,原来壶里竟是香醋,李世民赐房两女子的成命也只好收回。此后,人们把男女情爱嫉妒引为“吃醋”,吃醋不敢叫吃醋而叫吃酸,吃嫉妒 洛阳市有嘉善里,旁有荷泽寺,寺前为荷泽泉,泉水终日沽沽不竭,日久成荷花池,其势壮观,有百亩之盛。池中伺荷,叶碧花红,清香扑鼻,引游人无数,为一时之胜景。秋后莲子饱满晶莹,莲藕洁白甜脆无渣,引为神物,概泉水之殊也
时老子居洛阳。孔子自鲁抵洛问礼,拜见老子,孔子道及偌大京都缺乏森林,实乃金、木、水、火、土五行缺木,老子深有同感,苦无善策。孔子由五行联想及苦、辣、酸、甜、咸五味之酸味对应五行之木,可补之。老子称善,逐建醋坊,址定嘉善里,近荷泽泉也。自此,荷泽醋闻名于世,老子也被尊“醋祖”。而其济世救人之所谓“仙丹”,实乃普通一醋耳 明时有一酿造作坊的财主,为人刻薄,敛财多多,却喜附庸风雅。时近春节,财主几次求当地一名士作对联以光门庭。名士应之,写了对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香。横批为:“酒 醋”两字,写得特别开阔。财主喜滋滋乐巅巅地把它张贴于大门之上。正月初一财主还在梦中,大门口己是人声喧闹,起来一看,对联却变成了:酿酒缸缸好作醋,造醋坛坛香如酒。横批则加了两个“不”字,为:不酒不醋。财主一看,气得直跺脚
原来该名士得知财主为人,有意作弄,除夕夜在财主的对联上加了几个字,使一副原本好好的对联意思全部反了过来
古时,在中国山西省的远城县,有个擅长酿酒的人,叫杜少康,他经常把酿酒剩下的酒渣储存起来喂马。一次,杜少康把酒渣倒进大缸里,加了些水,盖上盖子,准备以后用。因为快过年了,要忙的事很多,他就忘了这缸酒渣。
过了半个多月,杜少康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老神仙向他要调味品。他说:“对不起,我没有调味品啊!”老神仙指指那缸酒渣说:“那不是吗?到明天酉时就可以吃了,已经泡了二十天啦!”杜少康觉得奇怪,在第二天黄昏时打幵了缸盖。就在他揭开缸盖的一 瞬间,一股酸味扑鼻而来!家里人对他说:“好酸啊!不能要了,快扔掉吧!”杜少康却大着胆子尝了那黄水,酸溜溜的,味道还不错。
到了除夕,全家人一起吃饺子的时侯,他给每人都倒了点黄水,让大家品尝。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赞叹道:“味道真好啊!” 人有姓,物有名,黄水成了调味品,杜少康想给它取个名字,他想起了梦里老神仙说过的话,所以他就用“二十一日酉”这几个字组成了“醋”字 相传,唐代名相魏征对醋有特殊的偏好。唐太宗有一次大宴群臣,席上有醋芹三杯,魏征一见食欲大开,当即据案大嚼,统统下肚。吓得同僚卢迈叹曰:“如此食醋,又怎么能受得了呢?”大口喝醋是要有相当胆量和受耐力的,而“吃醋”一词出于宋吕本中《官箴》:“王沂公常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比喻居高位者应当气度恢宏,遇事要能宽容、忍耐,与“宰相肚里好撑船”是一个意思。古人也常有“肚量大如海,吃得下三斗醋”之说 唐代有一位军使叫李景略,一次他设宴招请属下军官。判官任迪简迟到,按例罚酒一觥,但军使粗心,将醋当酒。迪简素知军使生性严酷,只好硬着头皮喝下,一觥醋下肚后,结果吐血而归。军中将士闻得此事,都为他不平,也佩服其有胆量。李景略死后,众人表请任迪简为主帅,任自此却平步青云,由御史中丞、军使一直做到节度使。由于他的发迹起因于喝醋,故时人称之为“呷醋节度使” 美国电影巨星伊丽莎白曾主演《埃及艳后》而闻名于世。影片中的克丽佩得拉七世是古埃及著名的皇后。相传,这位皇后美丽的容颜与喝醋有关。有一次,皇后与他的情人,即罗马将军安东尼打赌,看谁能够在一次用餐中能花掉更多的钱财。克丽佩得拉就用醋溶解天然的珍珠,一饮而下。结果,她不仅赢得了胜利,还由此而获得了绝世的美貌
据当时一位化学家的记载,饮用溶解了珍珠的醋液是克丽佩得拉七世的美容妙法。她不是只喝了这一次,而是经常不停地饮用。现代研究证明,醋有阻止人体产生过氧化脂质作用,对防衰老有益,经醋溶解出珍珠中贝类硬蛋白成分也有美容功效。这种醋饮料使克丽佩得拉成为名垂千古的艳后
14世纪时,法国马赛度鼠疫流行,造成许多人死亡。当时该地有4名盗贼横行各处,每次作案都大有斩获。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从未患上鼠疫。落网后交代,他们偷盗的仓库、商店总有大量老鼠出没,他们能平安无事的秘密是:每天以醋作为饮料,以醋漱口、饮用,出外时还用鼻吸醋液的气味,尤其是在鼠疫发病高的地区,他们会持续嗅闻这种醋味。据说这种神奇的醋液中还加入了一些草药和香草。有人推测,这除了混合草药的药效外,醋也有杀毒灭菌作用,草药和醋共同建立了一道杀菌防护墙,防止了鼠疫菌侵入 古时有一员外为做寿,盛宴招待众宾客。因是冬天,厨师在客厅里升起四盆大火。为做“糖醋鱼”,员外令买来了数十条活鱼,特地还购回来一大盆醋。员外有一儿子才5岁,十分淘气,在院内东跑西跳,嘴里嚷着要这要那。家中保姆想抱他,哪知这孩子一挣,竟跌进了火盆里,顿时孩子身上的棉裤烧着了。保姆吓坏了,又没有水,她只见旁边有一盆醋,就什么都不顾了,于是提着孩子就往盆里放,火灭了,孩子哭声也小了。员外夫人急忙上前,脱下孩子的裤子一看,屁股虽烧了几个泡,但没破,就蘸着醋把水泡擦了擦,真没想到,一会儿泡消了,也不痛了,几天后屁股上竟连一点伤疤都没有。后来有人笑道:“稀奇稀奇真稀奇,火烧敷醋泥”。这样醋就成了一味治疗烧伤的良方。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曾有类似记载:一婢抱儿落炭火上烧灼,以醋泥敷之,旋愈无痕”。李时珍也说:“汤火伤灼,即以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之甚妙,亦无瘢痕。传说在三国时期,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曹操乃兵退洛阳,等待天时。战场上的失利,使曹操大伤元气,闭门不出,忧虑成疾,饮食日少,体力渐下。看到这种情景,文武大臣都焦虑不安。有谋士徐庶想到一法,遂与大臣计议,齐赞良计妙法。第二天,曹操正闲坐厅堂闭目沉思,忽闻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不禁心粘一动,起了外出游玩的意思。在徐庶的巧谏下,率一千文臣武将驾临荷泽寺。曹操一看,此处果然景色非凡,荷叶如盖,碧色连天,花红映日,满目鲜艳,香风阵阵,沁人心脾,水波荡漾,清澈无比。一时间曹操心旷神怡,心中大悦。又有侍者不适时机地献上菏泽香醋,曹操细品,顿觉肺润气顺,不由连声赞叹。因菏泽寺水美醋香,曹操就马上下令亲信曹洪率三千虎卫军驻守这里,负责供应此处甘水,并监督菏泽香醋的酿造,以备使用。从那时起,便有了军屯村 相传白居易闲居履道里时,因其住所与菏泽寺相邻,且与寺僧来往甚密,互有馈赠。一日神秀长老执酢到履道里与乐天品茶闲叙酢之神效,兴致之时。神秀向乐天索句乐天以酢研墨,挥毫书就:长生殿上竞争传,老来齿衰嫌茶淡。无契之处谁相依,疾酢倍觉酸胜甜。这首藏头诗暗藏“长老无疾”四字,喻指神秀长老因经常食酢而能长寿健康
相传女皇武则天在东都洛阳,有次龙体欠安,常常腹胀气滞,不思饮食,御医们想尽了办法,也未能奏效,有位御医因此还被砍了头。后来有一道士进献洛阳小米陈醋,武则天吃后胃口大开,龙体转安,从此以后,武则天御膳时总要放上一壶米醋。此习惯传与民间,洛阳宴席开始先上一大碗米醋,以开胃解酒,流传至今 相传,有一位山西镖师保镖途中路遇强盗,只三五个回合就把强盗制伏。镖师仁厚,一番良言便放了强人。不想强盗终究是强盗,乘其不备抢了镖师的枪和醋葫芦。此时的镖师怒发冲冠,一把夺回醋葫芦,大声喝道,“强盗,留下醋葫芦。”这就是在山西很著名的一句俗语“缴枪不缴醋葫芦”的由来。枪对于一个习武之人来说,无异于第二生命,可这位镖师在生命和醋之间却选择了后者。能把醋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恐怕只有山西人了 据说,汉文帝以前,醋被叫做醯,醯成于商朝,是高粱美酒变化而成的。“苦酒醯”逐渐成了山西人离不开的调味品,而在外的山西人由于顿顿吃“酸”,也被人们称作“老醯”了。孝文帝十二年,晋阳送来贡品,照例要到后宫拜见孝文帝生母薄太后,薄太后是晋人,自然喜欢家乡的东西,但听到宫女太监们叫“老醯”时感到十分不舒服,便想将“醯”改个名字。孝文帝知晓母意后,便要臣子们想个好名字取代“醯”。一个学士想了一会儿奏道:“今年是癸酉年,又是腊月二十一日,将年月一合,即是‘醋’字,而‘昔’字拆开,正好是二十一日。孝文帝龙心大悦,御笔亲书“醋”字,贴于盛“醯”的器皿上,此后,“醯”便叫为“醋”了 相传公元947年,宋太祖赵匡胤统兵下河东,征剿北汉。远征途中,遇狂风,身遭风寒,故兵扎清源县羊房口。
一日,太祖心中烦闷,遂微服出游。行至汾河湾,见一老叟鹤发童颜,甚有道风。他将太祖打量一遍,上前躬身一揖道:“虎步龙行者,贵人也。然印堂赤黄,风寒入体矣。”太祖回揖道:“奈何?”老叟道:“寒舍藏三年老陈醋蒜头数枚,贵人须取两枚去,和饭吃下便愈。”
太祖随老叟入舍,取回醋蒜。以方试之,果然病除身愈。遂赐老叟纹银百两,绢扇一把。并于扇面书曰:“味食之道,亦可除病,河东老醋,尽善尽美。
第四篇:东昌府区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东昌府区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聊城也称“凤凰城”,因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
对此,还有一个传说: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驱邪、刚正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人们几多遐思神往。
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60余倾,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包公湖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宝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店堂。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为九个区:
一、以名冤鼓、戒石、大堂等为主体的府衙文化区;
二、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体的包拯传说文化区;
三、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体的道教文化区;
四、以典狱房、牢狱为主体的刑狱文化区;
五、以拱奎楼、桂籍堂为主体的教育科举文化区;
六、英武楼、校场为主体的游艺文化区;
七、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体的府尹人文文化区;
八、以潜龙宫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的事迹为主体的帝王文化区;
九、以范公厅、曲桥、湖、山、石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区。
济南府始于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即公元1116年
宋开国后,济南沿用唐代名称齐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
明清以来,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
泰安名称由来与城区变迁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
最早建置在泰山附近的城镇,是春秋时的博邑,其城址在今泰城东南15公里的旧县村。该城曾先后为鲁、齐两国所统属,秦统一后,在此设立博阳县,同时作为济北郡的郡治。汉初在这里设立博阳郡(汉武帝时改称泰山郡)。自春秋至西汉武帝前的四百年中,博城是泰山南麓的政治、文化中心。
西汉时武帝八次东封泰山,带动了泰山附近村镇的发展,由于当时由东谷入山,泰山东麓日渐兴盛。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在泰山以东设立新县,以奉祀泰山,故名奉高。奉高城址即今泰安城东25公里的故县村。后来泰山郡治便设在奉高城中,直至北朝,历时六百年。
隋唐时期,泰山以南的博城由于泰山登山路线自东路向中路转移,再次繁兴。公元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后,将博城县更名乾封县,乾封县城(今旧县村)自此代成为泰山附近重要的城镇。
唐中后期及五代,泰山进香活动兴盛,以东岳庙(即今岱庙)为中心的地段由此迅速繁荣。唐末在此设岱岳镇,五代时并建寨墙,置有岱岳镇使及岱岳镇都虞侯等官以掌镇事,今泰安城区的雏形由此而始。宋代建立后,宋太祖下诏将乾封县城由旧县迁至岱岳镇,今泰安城区首次成为泰山地区的行政中心。
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将县名改为奉符,并在县城西南另筑新城,其城址即为今市区南郊的旧镇村。
北宋末年,泰山沦陷于金,金朝所属刘齐政权在奉符县境新设立泰安军(军是当时地方行政区划名称,与府州同级),泰安之名从此启用。根据后人的诠释,泰安之名取自《周易》“履而泰,然后安”之语,寓意泰山安则天下皆安、“国泰民安”。
刘齐被废后,泰安军为金所辖。
金世宗将军治由新城迁回岱岳镇旧城,改置为州。
元明沿袭州置,清代升州为府,州、府治所均在今之泰安城区内。
泰安建城至今已历千年,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为发展大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为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
河北大名县。
.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改堵为疏,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冀、兖、青、徐、梁、扬、雍、豫、荆),青州即为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有“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的记载。意思是说,青州的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泰山,书中记载:“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解释为,青州的地理位置位于最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被称之为青州,又因为是第一个可以看到太阳升起的州,故又被誉为“东方第一州”。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
顺天府学是明清两代礼部直接管辖的部门,教育局直属,凡是想要去国子监的学生,必须要经由顺天府学的学习,国子监就是封建高考的最高学府,其实顺天府学更多的是寓意通往最高学府的毕竟之路。
府学小学的同学一定知道,府学的正门有一块牌子,写的就是顺天府学
河间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春秋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秦属巨鹿郡。从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隋至唐属河间郡或瀛州。五代时瀛州归契丹辖。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二年(1108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元改府为路,仍领河间。明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抗日战争时期伪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伪县政府先后属伪河北省津海道尹公署、渤海道尹公暑、河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8年2月建立,先后属冀中区一、三、九、八公署。建国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改隶天津专区,后又改隶天津市,1961年5月津、沧分后,称沧州专员公署,河间属之,199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间撤县设市,由沧州地区代管。1992年沧州地市合并,河间市由沧州市管辖。
第五篇:国庆节历史由来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