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世界证明美好美文摘抄
我没有上过真正的表演大学,我上的是表演训练班和学习班。在上海的表演学校毕业后,就去了北京。那时候的我,跟现在的北漂一族是一样的。
我是一个来自烟台的姑娘,却到了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北京。我坚信,如果我要做艺术,要演戏,要演电影,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去北京,因为那是一个有艺术气质、有文化气息的地方。那时候,父母每个月给我400元的生活费。用那400元付完房租、吃完饭,到了月中或者将近月底的时候,可能只剩下80元或者60元。为了省钱,我每天只吃一顿饭,比如我租住处楼下的刀削面。不过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每到快没有钱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小小的工作来找我,获得些许报酬,然后就接济了我下一个月的生活。那时候我每天躺在床上都会想,我明天到底怎么办?明天有什么样的工作会来找我?那时候的我确实非常盲目,没有希望,每一天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现在我可能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塑造了一些被大家肯定的角色,但我一直都觉得北漂的那段生活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因为现在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可知的,我知道我将要干什么,这个月、下个月甚至再下个月,我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以往那段时间的美好就在于未知,未知的潜力是很大的。我每天躺在床上都会幻想。我觉得拍电影的好处就是可以做梦,可以幻想,在最不开心、最没有希望的时候,你可以有一个梦想,你不知道可不可以实现,但是你有一个梦。
因为工作我去过很多地方,穿过很多名贵的衣服,戴过很多华贵的珠宝,那些都是美的,但在我心里最完美的画面是在去年6月份的阿里。在西藏边远山区阿里的一个小村庄里,我的工作是要挑选一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接他们到北京来治疗。我们要先从北京坐飞机去拉萨,再转飞机去阿里,然后坐六七个小时的车,再到县城带着医生去选择需要治疗的心脏病患儿。出发前,所有的同事都劝我不要去,因为路途很遥远,很辛苦。作为一个姑娘、艺人,完全可以等别人去挑选了孩子之后,再回来做进一步的沟通。但对我自己来说,我愿意去感受,我愿意亲身去尝试。所以我不顾同事和朋友们的反对,毅然去了西藏。
那是我第一次去西藏。到达那里,我身边身高一米八的同事都趴下了,男同事都在吸氧,几个女同事一直呕吐、头晕、呼吸困难。但不知道为什么,到了那儿之后,我却可以活蹦乱跳的。那一路上看到的风景是我生平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沿着公路走下去,我觉得那里比任何的国际大片、比任何好莱坞电影中的风景画面都好看,因为那确实是纯自然的,是赏心悦目的,是能感动你的。看到一路的经幡、所有人虔诚的信仰,我非常感动。
特别是孩子们那种渴望的眼神,是你无法想象的。我真的是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最佳治疗期是3岁到11岁,如果在11岁之前没有得到治疗的话,他们的心脏会慢慢衰竭,到十七八岁就会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没有了劳动力,其实就等于整个家庭走向了衰落。我们把一批批孩子从西藏接到北京,看到他们父母的笑脸,所有的同事都流下了开心的眼泪……作为一个女孩儿,作为一个女性,对于美好可能有着很多的感触。今天在这里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所相信的和我所看到的美好,以及这种美好给我带来的感动。
在去年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时候,我穿了一件礼服,我认为它只是一件衣服,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那件所谓的“龙袍”。中外记者都问我:“你为什么要穿龙袍?这在古代只有皇上可以穿,为什么你要穿?你穿这个代表什么?”
我去过很多国家,我不知道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每一次别人都会问我:“你是来自Japan(日本),还是Korea(韩国)?”却没有一个人问我:“你是来自中国吗?”
每当这个时候,我特别气愤,也很沮丧。为什么?难道你们眼里就只有日本、韩国?中国在哪里?我去戛纳的时候,我想我穿上那件衣服,那件“龙袍”,不需要解释,也无需开口,只要站在那儿,他们就会知道我不是来自韩国,不是来自日本,而是来自中国!这个目的我达到了。后来在中外媒体的报道以及在所有人的眼里,“范冰冰from
China(来自中国)”成了固定的搭配,我来自中国,这一点让我觉得很骄傲,也很重要。
我认为今天的美好是要用未来证明的,我们要用更美好的未来证明今天,这才是更有力量的。比如说一对夫妻,他们非常恩爱,当他们相爱一生,白头到老的时候,就是对今天的感情最好的证明。
我们需要自信、谦虚和分享,我个人认为分享比证明更重要,未来比今天更能证明现在。我会不断地努力,珍惜这个时代赋予我们证明美好的机会。
现在中国的电影行业不如杨利伟大哥的航天事业,也没有姚明大哥的NBA这么厉害,但中国的电影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一代演员特别幸运,处在这个时代。
我希望尽我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演好我自己的角色,不辜负所有人。
第二篇:柔眼看世界美文摘抄
小时候,邻居好吃懒做,还爱顺手拿走别人家的东西。在村民眼中,他不是一个好人。尽管他喜欢小孩子,但也改变不了我对他的看法,甚至坏人手中的东西,也是坏的。
一次,他手里握着一把大白兔奶糖,见到我之后,主动给我吃。如果是换作别人给我,我肯定会乐呵呵地接着,这可是我的最爱。由于是他,我“哼”的一声连看都不看,试图留给他一个清高而正义的背影。我想与之划清界限,并不代表他也想。如果我们之间真是有这样一道坚固的界限的话,后果不敢想象。
一个夏日的傍晚,我跟几个小伙伴在河边柳树上摘树叶,这种树叶可以做成响哨。我想去摘那片又大又厚的树叶,正用力去够的时候,脚下一滑,一下子掉进河里。当时,刚下过雨,河水是浑浊的。小伙伴见我扑腾几下,就要沉入河底,便大声呼救。他正巧在附近,听到叫声后,拼命跑过来,“扑通”一下跳进河里,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衣服。在我被提起的那个瞬间,尽管河水呛得我拼命咳嗽,但是残存的意识,让我看到是他。那一刻,我并没有恨意,也没有划清界限的想法,而是无限的感激。
我妈领着我,给他道了谢,甚至还专门请他吃了一顿饭。虽然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我的感觉却开始混乱起来。再见到他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他,脑海中浮现起他好吃懒做的样子和从邻居家偷东西的画面,也想起他奋力把我从河中救起的那一幕。我不知道是感谢他合适,还是保持以前的感觉合适。纠结很久,并没有结果。于是,我便逃避。以后,只要远远地望见是他,我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去,便哼哼几句,说着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然后风一般地从他身边跑过。
后来,我远离家乡,外出求学,遇到的事情多了之后,才逐渐理解生活是复杂的。而处于生活中的人,不能用简单的尺子去衡量。也许,在对与错、是与非之间,还有中间地带,比如他。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注定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你我他都是这样的个体。
理解了这样的观念,我便试着去改变。但是一旦遇到事情之后,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被绝对化思维所控制。典型的表现就是,情绪急剧堆积,处于燃烧的边缘。每当此时,我就强迫自己想起他,把他作为一面镜子,尽管我有多年都未见到过他。
前几天,和朋友约好吃饭。我到了地方,可是朋友迟迟未到。打电话不接,发微信、短信都不回,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火气也在增加。终于,在我等到近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决定离开。刚走几步,我又莫名其妙地折身回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如果我是因为觉得浪费时间而离开,不如找一个不浪费时间的办法,可以打开随身携带的电子书慢慢看;如果觉得朋友不够意思,这是他第一次这样不守时,为什么不考虑一下他是否遇到难事了呢?想了想,思维开阔些,于是我打开电子书,慢慢地看。终于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朋友气喘吁吁地来了。他看我在安静地看书等他,非常感动。原来,在他出门之前,他准备顺便把垃圾提到楼下。可是,刚把垃圾放到门外,一阵风吹过来,一下子把门给关上了。他的手机在房间里,自然是无法联系。后来,他找到邻居,给爱人打电话,拿到了钥匙,才匆匆地赶来。
如果我当时走了的话,朋友气喘吁吁地赶到时,看到空空的包间,会产生怎样的误会呢?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有意识地弱化了自己绝对化的思维。我收获了朋友的感谢,更见证了自己的成长。王小波曾说,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因为做价值判断,不需要做深入而立体的分析,看到一个现象便赋予一个结论。这种懒惰的思维方式,所呈现的世界是扁的,所观察的人物非白即黑,远远脱离生活实际。
试着抛弃绝对化思维,试着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试着给这个世界的人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多建立一些可能性,试着让自己分析判断的逻辑线条再柔软一点,让自己看世界的一双眼更柔和一些,也许自己的内外世界就没有那么生硬,还能从中发现许多别样的景致。
第三篇:荒诞的证明美文摘抄
家住合肥的小乐是一名高中生,平时除了看书学习,就是上网。2010年年初,小乐在父母的安排下准备出国留学。他的心情很激动,视频网聊的时候,忍不住告诉了网友小高。小高得知小乐要漂洋过海,流露出恋恋不舍的语气,邀请他说:“我想请你吃个饭,算是为你送行吧。”小乐感动于网友的热情,欣然应允,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顿饭差点儿把自己的命给吃了。
这天晚上,小乐如约出门,正准备打的往饭店走,看见小高远远地向他招手:“过来吧,我表哥有车,正好送我们一程。”轿车一路疾驰,小乐突然感觉不对劲儿:这车怎么往郊区开?这时,小高露出了真面目,掏出一把匕首按在小乐胸前,说:“对不起,我表哥想搞点儿钱花花。”
深夜,小乐的父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恶狠狠地说:“你儿子被绑架了,赶快准备500万元赎金,否则撕票!”夫妻俩差点儿晕厥,赶紧报了案。案件侦破并不复杂,小高一伙很快落网。然而,让办案民警疑惑的是,本案的主谋,也就是被小高称为“表哥”的小苏,不仅不缺钱,而且是个地地道道的“富二代”。那么,他为什么要为了钱铤而走险呢?
答案令人瞠目结舌。原来,小苏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几十年前白手起家,经过奋斗,如今家产近亿元。他一直希望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有本事,经常教育儿子要胸怀大志,将来干一番大事业。遗憾的是,小苏似乎并没有继承父亲优良的基因,他厌恶学习、逃课、迷恋上网,跟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还被派出所拘留过。他的父亲恨铁不成钢,起初是又打又骂,见小苏毫无悔改,渐渐心灰意冷,对儿子不管不问,视其为空气。小苏开始生活在父亲鄙夷的目光中,每日战战兢兢。更令他崩溃的是,由于父亲把他的零花钱从每月一万元降至一千元,女朋友对他日益冷淡,抱怨他没出息,只能靠有钱的老爸活着,成不了什么大事。小苏的内心如江翻滚,他发誓要“干点儿大事”证明自己,让鄙视他的父亲和女朋友瞧瞧!如果小苏就此浪子回头,应该是千金难买的事情,但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证明自己的途径竟然是绑架。
类似的“证明”还在陆续上演。北方某大学的一对男女同学,彼此爱恋,但遭到了男方家长的反对。原因是,女方家在农村,且父母目不识丁,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男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不能接受如此不体面的亲事。在父母的持续压力下,男孩毫不动摇地与父母僵持着。大学毕业前,男孩的父母来到学校,大闹一场,逼他们分手,男孩不从。父亲以断绝父子关系相威胁,男孩仍不答应。母亲又以死相逼,哀求他说,如果你们一天不分手,我就一天不吃饭,直到饿死为止。这时女孩找到男孩,主动提出分手,故作潇洒地说,我想清楚了,世间没有什么永远的爱情,听你父母的话,就让我成为你生命里的回忆吧。男孩愤怒地说,我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在坚持,而你却不再相信爱情,太让我失望了……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深夜,他写了封遗书表达了对她永远的爱恋,然后通过跳楼来证明自己对这段爱情的忠贞。
上面两个故事,固然有家庭教育的问题,但是酿成悲剧的主因,还在于当事人极端而脆弱的心态。证明自己不是毁灭自己,选择向上的途径、智慧的方法,才是真正的证明,反之只会造成一场场荒诞的悲剧。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请把证明自己当做昂扬向上的动力,而不是意气用事般的自我毁灭。
第四篇:向心灵要幸福美文摘抄
年幼的时候,能够吃饱穿暖就觉得是一种幸福;而长大后衣食无忧,却仍然感到不快乐。这是什么原因呢?朋友告诉我缺失了一样东西——“饥饿感。”
记得“翡翠白玉汤”的典故: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天下之初,有一回,为逃躲追兵,而疲于奔命。饥渴难耐之际,从一农家讨得一碗残羹剩饭,只是汤水之中漂着几片青菜叶,沉着几片豆腐而已,但那是他吃得最香、最可口的一次。后来,金銮宝殿坐久了,山珍海味吃腻了,朱元璋怀念起了当初那碗乞讨而得的“翡翠白玉汤”来。可无论御厨如何精心烹制,朱元璋总是找不到当初那份美妙的感觉。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幸福递减率”,指人们从某一单位物品中所获得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物品的增多而减少。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富;但随着物质的增加,物质的边际效益就越递减,人们在物质中所得到的幸福感便越少。
著名的哲学家柯柏曾说过,幸福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依赖于外在之物;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寻求幸福,必须在心灵上下功夫。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称,世界不仅仅是物质的,它也是心灵的;富有并非拥有的多,而是奢求的少。
作为现代人,在离幸福越来越远的时候,要对自己进行心理按摩:明白幸福就在自己身边,你感觉自己幸福那么你就是快乐而幸福的。幸福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也能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拥有健康时,那些最勇敢的人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一颗健康的心。当我们连心都不存在时,那些优秀的人还可以对着天空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曾经生活过,享受过生命。
第五篇:向梦而飞美文摘抄
她是一个农村女孩。那年她读高三,父亲突患癌症,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供同在高三读书的哥哥上大学,她偷偷地办理了退学手续,买了张去广东东莞的火车票,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两天后,她来到东莞,成为一家台资企业——汉华光电集团的一名普通打工妹。到公司的第一天,她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能永远当一名普工。
入职半年,公司组织招考,她鼓足勇气报了名。虽没能被录取,但对她来说,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随后,她在公司的每一天,除了工作,就是复习巩固高中的功课。两年后,公司再次举行招聘储干考试,她再次报名参加,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当好储干,她白天上班,晚上学习,货仓课长发现她工作特别细心、踏实,有搞财务的潜质,就把她调入调货仓做账。
从没学过电脑的她从五笔打字开始,一个星期时间,就学会了制作表格、收发邮件,完全能够胜任事业部的财务工作。很快,她还根据公司软件升级的需要。成功制作出最新模块的操作手册。同时作为授课教师给各事业处授课。因为表现出色,两个月后,她担任了货仓课长,接着,又被调入企划部工作。
因为一心想到更大的舞台锻炼自己,学到更多知识,五年后,她毅然辞去本来已非常熟练的工作,来到深圳卓飞科技有限公司,从最苦最累的员工干起,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一步步做到小组长、组长,一年后获得了“优秀职业经理人”的称号。
然而,多年来她经常做着同一个梦:高考考场上,因为自己没有带准考证,老师不让她进场,她哭着哀求老师,哭着哭着就醒了。没能上大学,一直是他的心结。
2010年12月,一位同事告诉她,北京大学和广东省联合搞了个让农民上北大的行动,名叫“梦圆计划北大100”。她迅速找来当天的报纸,报纸上说,北京大学联合广东团省委,在2600多万名新生代农民工中遴选100名农民工入读北京大学,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本科文凭。更重要的是,有三家大型国企提前给他们下了“订单”,承诺毕业后照单全收。
这一消息让她无比振奋,于是,在随后的备考日子里,她千方百计搜集成人高考的有关试题,认真梳理出考试范围,制订出具体详细的复习计划。她挤出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争分夺秒,拼命学习。因为她是公司的骨干,需要经常出差。每次出差,她也不忘带上复习资料,坐在车厢里看书,住到宾馆时练习,坚持按自己的复习提纲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
2011年3月12日,她终于迎来了北京大学的统一入学考试,她以优异的笔试成绩从2041名考生中胜出,成为进入面试的考生。在随后举行面试中,她再次以出色的表现。从276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5月17日,她参加了北京大学举行的开学典礼,正式成为“北大100”的首批学员,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她就是安徽的姚春梅,一位深圳打工妹。面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激动地说:“在知识改变命运之前,命运抢先一步隐藏了梦想。没想到,‘北大100’让我第一次体会到,梦想的心跳是那样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