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处空间更宽阔美文摘抄
在从化读完高中后,徐志标盼望考取广州大学,可惜他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没有上本科线,只能去读专科院校。高考失利导致徐志标异常自卑:“看到同学进入心仪的重点大学,自己只有羡慕的份,我干脆不去读专科院校。”
面对儿子的态度,父亲赶紧了解情况:“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徐志标感叹:“我觉得比起那些上大学的同学,自己的起点实在不如人家。如果以后哪天参加同学聚会,我会羞愧得抬不起头。”
父亲接着询问:“既然你不想读专科院校,那么你有哪样打算?”徐志标回答:“我准备辍学回家,然后出去打工。”父亲连忙阻拦:“即使出去打工,也需要有技术。”徐志标觉得困惑:“你的意思是我不要出去打工,还是去读书?”
在儿子的追究下,父亲趁机指出:“你最好去读专科院校,起码可以学习到技术。无论从什么学校毕业,将来做哪个行业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自己在这个行业努力付出。就算你的起点不如人家,只要努力总会有回报。人就像海中的鱼,需要在宽阔的海里,才能游刃有余。”
经过父亲劝说,最终徐志标去读专科院校,毕业后进入广州地铁公司担任检修工,工作起来非常刻苦。通过仔细观察,徐志标终于发现,老师傅能够很熟练地维修,片刻就可以看出故障究竟在哪里,秘密完全在于被称为隔离开关的大盒子中。
虽然隔离开关的线路比较复杂,当时新员工并不需要掌握,可是徐志标开始慢慢进行研究。最初他只是看隔离开关,看熟悉后开始拆卸,拆了再进行安装。刚工作的时候,徐志标总是打扰老师傅,每天都会围着他们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
平时工余时间,徐志标喜欢捧着书看。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周六夜间,徐志标发现书中有两个弄不明白的难题,就准备立刻打电话给他的带教师傅康千,他看看时间已经12点,便不想打扰师傅。与此同时,徐志标认为专业关联性强,如果不及时提问,接下来就会导致很多问题都搞不懂。
犹豫几分钟后,徐志标还是鼓着勇气打电话给师傅。接电话的时候,康千果然已经睡觉,在徐志标刻苦钻研精神的感动下,他只好连忙起来,耐心地解答难题。直到徐志标把两个问题都弄清楚,康千才去休息。
尽管许多新同事还没有习惯昼夜颠倒的生活,只要有空便抓紧时间休息,不过徐志标开足马力,每天不是研究隔离开关,就是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其中《接触网850问》被他翻阅得破破烂烂的。持续研究3年,他终于将涉及隔离开关的每个问题都弄明白。
拼命钻研的劲头,使得徐志标的技术提升得非常快,他仅仅用4年时间,就掌握了别人需要6年才能学会的技术,快速从7级技工晋升为4级技工,让不少从重点大学毕业的同学,开始羡慕他拥有的宝贵技术。
徐志标主要负责检修、维护广州地铁4号线南沙区域东涌至金洲接触轨的设备。每天只要到凌晨1时,他就穿起绝缘橡胶鞋,披上夜光条纹的橙色安全背心、拿着将近10公斤的工具包,走进4号线地铁隧道开始工作。从凌晨1时到4时,他和3名伙伴在清晨首列火车开出前,完成地铁隧道中接触轨的检修。
走在地铁轨道上,徐志标首先徒手卸下接触轨的防护罩,接着拿起比他还要高的测量尺进行参数测量,然后对轨道上的4粒螺丝进行加固。每天夜间上班,他要完成大约500米的轨道检测,不断地重复的动作要进行160多次。
在5年时间里,徐志标参与夜间设备检修300余次,巡视大概310公里接触轨的设备,相当于从广州走到汕尾的距离。经过几年的认真工作,4号线南沙区域东涌至金洲接触轨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特性,他都了如指掌。
参加工作5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只有27岁的徐志标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很多同龄人难以企及的荣誉。与他同时获奖的人,既有从外地到广州拼搏30年的职工,也有知名国企中已经到不惑之年的领军人物。
从普通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到全国劳动模范的经历,促使徐志标体会到:“中国的就业环境十分严峻,低处的空间相对比高处宽松,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起点低不仅没有丢失面子,反而会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第二篇:在低处美文摘抄
人其实就是一棵树,唯有抓紧土地,着眼于低处,才能把握好自己。
在低处仰望,瞄准目标,让目光穿透现实的云层。汉代司马迁虽遭腐刑。但致力于遗世之作——《史记》,最终流芳百世;三国孔明虽居茅庐。但能洞悉天下,终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助刘得蜀;清代曹雪芹虽家道中落,但呕心沥血,给后世留下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倘若没有司马迁在低处的心态,没有诸葛亮在低处的思索,没有曹雪芹在低处的遭际,何来践言遂志,留名后世?在低处仰望,平和心态,脚踏实地,最终才会达到云层之上。
在低处奋斗,坚持不懈,让奋斗的过程亦留下印迹。滴水可以穿石,因为一种坚持,才有了穿石的成就;沙砾因为有河蚌的不懈磨砺,才有了珍珠的玉洁。着眼于低处因地制宜,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低处生活。灵魂要在高处,让生活充满精彩。沈从文生活在一个枯燥而灰色的现实中,但源于他心中的高处,仍然能把湘西小镇描绘成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桃源世界。丛飞的坚毅、邰丽华的执着、史铁生的刚强,这些都来自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淡定,都是处在生活低处的一种薄发!
当我们逐渐习惯了世俗的生活方式以后,我们的灵魂却在痛苦地呻吟。于是,在黑夜中,出现了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睛!有的只愿永远地面朝大海,祈盼春暖花开;有的费力地寻找那把丢失的钥匙;也有的流浪在基督或释迦牟尼的门前,半信半疑地等待着上帝或佛祖的召唤。灵魂,在现实中是痛苦的。因此。灵魂必须皈依,皈依在精神的家园里,我们需要记住:生活在低处,灵魂要在高处。
潭水宁静,是因为它看到了山的雄伟;流云飘逸,并非是对低处的舍弃,而是对过去在低处的体味。着眼低处,重视积累,就会有一种令人惊喜的收获。
树,其实就是一个站立的人,它在风雨中紧抓大地。而人,只有在每天饱食天的甘泉,吮吸大地的汁液之后,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这样才能离天空更近!
第三篇:低处的成功美文
在那次人才招聘会上,我们设置的市场运营总监助理、广告策划、售楼见习生等热门岗位遭遇到应届生的“哄抢”,而那个电梯操作员却鲜有人问津。无奈之下,我打算放在网上,继续碰碰运气。
临近撤场,来了一批职院女生。看了我们的招聘告示牌,得知招聘情况后,有几个女生当即对此岗嗤之以鼻:“工作枯燥乏味,待遇还这么差。”其中一个叫晓敏的女孩咬咬嘴唇,上前揭榜,随之递过简历。我当时心有一动,晓敏学旅游接待,显然与电梯操作没有任何“牵扯”,我让她把岗位和待遇考虑清楚。晓敏认真地说:“主管,每月只有2000元,有些低,但我可以从各方面节省。譬如,我可以‘寄居’在姨妈家,等于省了房租。总之,请相信,我一定会干好的。”我跟她签了试用合同,提醒道,如果想辞职,务必提前一个月打招呼。
完成招聘任务后,我分头安排初录用者实习。晓敏被派到一家大酒店学操作。掌握了开电梯的基本要领和接待礼仪后,晓敏就在这个被认为是最低微的地方上了岗。
以前,我们曾聘过几个应届生开过电梯,他们多则干一月,少则一周,就主动辞职走人。每天乘电梯,我都细心观察晓敏,她好像极为投入,甚至“爱上”了这项工作。她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电梯厢内外擦拭得干干净净,还把办公楼走道都拖一遍。她甚至跟财务要预算,在每层楼电梯入口处摆了绿色植物,在电梯厢内竖个小花架,精巧的花草让人赏心悦目,散发出淡雅香气。电梯厢的背景壁上,滚动播放着公司简介的画面。她对乘梯者进有迎声,出有送声。置身于小小的电梯厢里,让人觉得是在享受温馨和快乐。大家都惊叹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
试用期快到了,那天,老板召集各部门经理开会,专门研究新人的去留。
对其他人达成决定后,最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晓敏展开了热议。业务部老赵夸小姑娘做事用心、缜密,做了不少分外事。譬如,那次一个潜在客户来公司寻访。乘坐电梯时,突感身体不适,脸色苍白。晓敏发现了端倪,协调安保部和前台接待,打了120,安排车辆送客户就医。事后,那位心生感动的客户跟公司签了笔大单。别的部门负责人则称,晓敏的英语挺棒,能给来拜访的老外作介绍,告知其要找的人在哪间办公室。晓敏还义务做“导游”,用手机下载旅游路线图,提供开电梯以外的“延伸服务”。安保部大曹反映,晓敏敦促他们对电梯进行保养,保障运行安全,她还准备举办一次在紧急情况下逃生和乘坐电梯礼仪的讲座。
听到这里,老板颔首赞许,并说:电梯应该看成是展示公司概况的一个重要窗口,寻常出入系着大家的安危。电梯操作员并不低微。像晓敏这样敬业爱岗的人才可遇不可求。老板提议,晓敏立即转正,并设公关部,由她当经理。随后接手的人,要以她的操作为“模板”。
低处开花,也可以吐出芬芳,展现出它美丽的“颜值”。置身于微小处,尽心尽责,放大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一样也能取得成功。
第四篇:更重要的事情美文摘抄
马格丽特·桑斯特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十几年前,她遇到一位一条腿严重扭曲的男孩。极富同情心的马格丽特立即将这个男孩带到医院做了外科检查,检查后发现,如果经过一系列的手术,小男孩的腿是完全有可能康复的。经过多方奔走和说服,医院同意减免一部分医疗费用,一位银行家开出了一张限额支票,小男孩的家人以及马格丽特本人也筹集了一部分资金。
一切都进展得非常顺利。“当有一天,我看到小男孩居然跑了起来,”马格丽特回忆说,“我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现在,小男孩已经变成了一位健壮的小伙子。”马格丽特向她的听众问道:“你们知道他今天是做什么的吗?”马格丽特顿了一下说:“他因为抢劫正在监狱里度着他的三年刑期。”
说到这里,台下一片寂然,马格丽特已是泪流满面。她哽咽着继续讲述道:“这是我一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情,我只顾忙于教他如何走路,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教他应该往哪里走!”
第五篇:多留一点空间的美文摘抄
一位养蜂的朋友送我一小塑料桶蜂蜜,大概有5斤的样子,还特意嘱咐我最好用玻璃瓶储存,以免变质。
我找了5个空酒瓶子,洗刷干净,就把蜂蜜倒了进去,不多不少,整整5瓶,蜂蜜都与瓶口平了。
因为急着看《新闻联播》,瓶子在茶几上放着也没收拾。
刚刚看完《新闻联播》,客厅传来妻子的惊叫:“怎么蜂蜜都溢出来了?”
我过去一看,5个瓶子不紧不慢地往外溢着蜂蜜,瓶盖都顶开了,茶几上到处都是,围着茶几在地毯上流了一圈。
我疑惑不解,刚才装得虽说太满,可一点也没溢出来,只一会儿它咋就溢了呢?
没办法,我花了整整100元请人清洗地毯,而这5斤蜂蜜满打满算也不过50元钱(当时的价格)。
后来把自己的“杰作”当作笑谈讲给养蜂的朋友听,朋友乐了,说:“亏你还是有文化的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什么时候你买过满到瓶口的酒?何况蜂蜜比酒的涨劲儿要大得多。跟你说吧,蜂蜜最多只能装八成满。”
是啊,瓶子不能装得太满,要给它留下膨胀的余地,这么浅显的道理我竟然不懂。可我发现不懂的不止我一人,以精明著称的商家有时也犯相同的错误。
大前年,西北一家口碑不错的啤酒厂想打开市场,它打出的促销广告是:我只多一点点。意思是说,相同的质量,相同的价格,别的啤酒每瓶装640mL,我的装645mL,每瓶多5mL。
没想到,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这种口感相当不错的啤酒接连发生了5起爆瓶伤人事件。厂家和技术监督部门共同查找原因,最后查明罪魁祸首竟是多出来的那5mL。
就因为这一点点,这个厂家不但丢了大好的市场,还赔了不少钱。更为糟糕的是,它被有关部门勒令整顿了整整一个销售旺季。
啤酒装得太满容易爆瓶伤人,话说得太满就难免会丢脸。
某项工作的难度很大,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一位下属,问他:“有没有问题?”
下属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
过了3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弓拉得太满容易断,话说得太满容易丢脸,这么浅显的道理按说人人都应该明白,可是总有人事到临头就犯晕。
老辈人说得好:弓拉得太满是没经验,话说得太满是不老练,沾沾自喜是自满,悲观绝望是自怜,说话做事多掂量,莫被武断遮住眼。
总之一句话,给蜂蜜瓶多留一点空间,任何时候都要留有余地,为别人,更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