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朝代故事介绍

时间:2019-05-15 12:5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大名捕朝代故事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大名捕朝代故事介绍》。

第一篇:四大名捕朝代故事介绍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像小编一样在看《少年四大名捕》吧,这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是由欢瑞世纪、光线传媒联合出品的盛世美颜谜侠情巅大剧,改编自温瑞安所著小说“四大名捕”系列,由张翰、何晟铭、杨洋、陈伟霆、茅子俊、张钧甯、贾青、吴映洁等主演,郑爽、张檬、白冰、韩栋等特别友情客串。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四大名捕朝代故事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下四大名捕”,系指:无情、铁手、追命、冷血四人

“天下四大名捕”都是武林中的数一数二的好手,各人有各人过人之能。人人俱有两手绝技。这四人的名宇,正如这四人的行事。

“武林四大名捕”是以入门先后排名,并非按名望、年龄编排的。冷血入门最晚,只有八年,乔居最末。追命早年已在江湖上成名,十一年前入诸葛先生门下。铁手入门武功亦甚低,是十五年前进来的,所以追命居次未,铁手却是老二。无情年纪比追命、铁手都轻,但在十八年前已被诸葛先生抚养,所以是大师兄。要不是他双足已残、身体虚弱,只怕已得诸葛先生真传十之八九了。

他们四人出道以来,纵有天大的案件,能惊动四大名捕之一,已是非同小可,充其量是两人同赴,三人同办的案件已是极少了。四人联手的案件,只办过三宗。这三宗都是惊天动地的巨案。四人也因这三件案的解决而被誉为“天下四大名捕”。

NO.1、无情(二十二岁)

原名:成崖余 绝技流风所及、暗器

“无腿行千里,千手不能防”,以计略及暗器冠绝天下。

无情自幼患哮喘症,生长在江苏淮阴城白瀑村一个富有之家,父亲“文武榜眼”,是王相爷手下名重一时的文武榜眼成亭田,华山门人,会使“掌心雷”,能文善武,诗才京城称绝。母亲“玉女穿梭”甄绣衣,一口细针能绣出皇官御园里也培植不出的花朵,而且能刺中人身的七十二处穴道,百发百中,能治病杀人。无情六岁的一天晚上,薛狐悲等十三个蒙面人闯了进来,杀了他全家三十二口,无情的被斩断双腿,震伤内腑,后被诸葛先生所救。虽经诸葛先生全力救治,但仍无法修习内功,武功也因此大打折扣。

无情外表非常冷静,脸色苍白,剑眉星目,温文中略带杀气。清瘦凌峻,嘴唇薄如剑身,双腿齐膝没去,身着儒生布襟,白衫长袖,神色冷峻而萧杀,眉宇间常现悲愤与忧虑之情。他虽不过二十出头,但心思缜密,深谋远虑,已逾四十之龄。一双腿虽已废,行动不便,内力全无,但追缉侦查,向未有负重任,一向杀手无情。

无情苦修勤习,在巧劲及机括发射暗器方面,独有专长。机关五行,又有心得,终于以手代腿,练成绝世轻功。无情苦练一种不以腿发劲的轻功流风所及,化弱点为优点;唯因体弱不能练武,故潜心练暗器,以巧劲发射,是江湖上第一暗器名家。他心思缜密,出手狠辣,但内心非但不是无情,而且极易动情。

他腿虽废而轻功极佳,浸淫于暗器而疏于学武,手持玉笛,暗器有精钢白骨追魂钉、丧门钉、钢镖、金镖、蓝羽箭、银针、铁弹、火磷弹、铁胆、铁鸡爪、铁蒺藜、青莲子、铁莲子、椎、流星槌、六角挫、飞叉、袖箭、飞蝗石、各种型号的柳叶飞刀、匕首、口中暗器……

无情善布制机关。他坐在轿中,由四名武功奇精的青衣童子抬着,如非一流高手,根本靠不近他一丈之内。

他未能真无情,又不能洒然忘情,难免身受其苦。

无情四绝:一绝是当年鲁班座下首席大弟子鲁志子后代制的轿子,一绝是暗器,一绝是轻功,一绝是才智

四名抬轿青衣童子“金银铜铁四剑童”:

1.会“清风十三式”

2.会青城派“断肠剑法”

3.会天山派“落鹰剑法”

4.会泰山派“开碑回天剑”

轿子:内外上下有二十四道机括,无一不是无情亲手制作、雕刻的。这顶轿子的功效不仅能弥补他两腿的缺憾,甚至就相当于另一个和他一样暗器令人难防的生死战友。轿子不是人,正因为它不是人,更教人难防,死在它手上的人,就更多。也因为轿子不是人,所以它与无情之间从没有误会隔阂,更不会出卖主人。它不是人,但比人更值得信赖。无情对这顶轿子有说不出来的亲切之情。有一次在昆仑绝顶上,他受五十三名黑道中人的攻击,但这五十三人,没有一人能冲过这顶轿子的防卫线。这顶轿子既是他的战友,也是他的恩人,甚至是他的家。他自小失去了亲人,除了他与诸葛先生及三位师弟在一起时,就只有在这顶轿子里最温暖、最安全。

NO.2、铁手(三十岁)

原名:铁游夏,绝技一以灌顶神功、赤手凶拳

早年已是当地名捕,后带艺摆诸葛小花为师,双臂如铜,无毒能侵,断金碎石,是为铁手。铁手铁拳无敌,内力浑厚无匹,从不心高气躁。为人和蔼,言笑不拘,十分谦虚,内功浑厚,招式变化极多,一双手所下的功夫,是任何掌法名家所不及的。此人温和仁厚,胸怀旷达,又十分机智。

铁手虽然年纪方轻,貌不奇特,但自有令人感到一种谦和、开朗、从容的气度,喜穿黑衣,铁衣神风。他渊亭岳峙,竟隐然武林宗主气度,举止悠闲淡雅。人人以为外号人称“铁手”者,必绷脸怒目,没料到是一个谦恭有礼,随和风雅的年轻人。与他的名字,以及江湖上黑道人谈虎色变的名头,大不相同。

铁手的声音,绵延不绝,不见得如何震耳,却能把一切声音压下来。

铁手是个捕快,他本可以只管职份以内的事,缉拿罪犯便可。可他侠义气概,比谁都烈,许多不是他管的事,他都要管上一管。他生平捕获大好大恶之人固然多,但也释救侠义之士。

第二篇:四大名捕2的剧情介绍

四大名捕2

导演:陈嘉上 / 秦小珍

上映:2013-12-06

备注:正片

评分:8.0

主演:刘亦菲 邓超

地区:大陆

时间/分:116

多事的追命(郑中基 饰)、铁手(邹兆龙 饰)耍花招,撮合冷血(邓超 饰)、无情(刘亦菲 饰)这对小情人,神侯府上下正其乐融融,空气却传来浓烈的血腥味道,三里之外的城郊老宅,杀人凶案正在发生!

第三篇:各朝代画家介绍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清代书画名家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浙江省吴兴人,生于上海。早年学习任伯年书法,中年后拜吴昌硕为师,曾参与发起豫园书画会。好佛,曾任中国佛教会会长。晚年曾为全国艺术家协会理事。著作有《白龙山人诗稿》等。

蒋廷锡(1669-1732),清代画家。字南砂、扬孙,号西谷,江苏常熟人。官至大学士。擅花卉,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敷色晕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恽寿平韵味。点缀坡石,偶作兰竹,亦具雅致。传世作品有《竹石图》、《花卉图》、《野菊图》、《四瑞庆登图》。华喦(1682-1756),清代书画家。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东圆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福建上杭人;一说莆田人。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远师李公麟、马和之,近受陈洪绶、恽寿平及石涛等影响。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有松绣明丽、空灵纵宕之致。传世作品有《山水图》、《春水双鸭图》、《红叶画眉图》、《金谷圆图》、《天山积雪图》和《听松图》等。闵贞,生于1730年,卒年不详。字正斋,江西南昌人,久居武汉。其画学明代吴伟,白描功力深厚,擅长写意人物,风格潇洒活泼也能画山水、花鸟,笔墨颇有巨然的风貌,很有魄力。传世作品有《蕉石图》、《花卉图》等。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代画家、建筑家。意大利米兰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中国,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并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事,官至三品。擅长肖像、花鸟、走兽,尤工战役图。其后有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合称四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传世作品有《聚瑞图》、《八骏图》、《万树园赐宴图》等。朱耷(1626-约1705),清代画家。谱名统鉴,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为僧,又当道士。擅画花鸟、山水,画风雄奇,自成一家。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用笔凝练沉毅,形象夸张奇特,山水师法董其昌。与弘仁、髡残、原济合称“清初四画僧”,对后世水墨花鸟写意画的影响极大,擅书法,能诗文。传世作品较多。

黄慎(1687-约1770)清代画家。字恭寿,又字恭懋,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家贫,事母以孝称。卖画为生,居扬州。擅人物、花鸟,亦作花卉,为扬州八怪之一。传世作品有《芦雁图》、《瓶梅图》、《菊蟹图》和《携琴仕女图》等。

胡公寿(1823-1886),清代书画家。名远,号小憔、瘦鹤、横云山民,以字行,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寓上海。工画山水、兰竹花卉,尤喜画梅。集古今诸家之妙,自成一格。喜用湿笔,浑沦雅秀,得淋淳浓郁之致。传世作品有《桂树图》、《香满蒲塘图》等。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辽宁铁岭人。官刑部侍郎。他年轻时,学习传统绘画,其山水、人物受吴伟的影响。中年以后,开始用指头作画。所画花木、鱼、尤和人物,无不简括生动,意趣盎然。传世作品有《水中八事图》、《指头杂画》、《芙蓉野兔图》、《柳塘鸳鸯图》。边寿民(1684-1752),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能书擅画,花卉翎羽,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芦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虚谷(1823-1896),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安徽新安(今歙县)人,移居江苏广陵(今扬州)。初任清军参将,后出家,名虚白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卖画为业。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鱼、山水著名。风格冷峭新奇,绣雅鲜活,无一笔滞相,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传世作品有《梅花金鱼土2》、《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耙图》等。沈铨(1682-约1760),清代画家。字衡之,号南蘋,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一作德清人。工画花鸟走兽,以精丽见长。亦擅仕女,尝写花蕊夫人官词为图,殊见佳妙。雍正九年受聘往日本长崎,侨居三年。时人重其艺,学之者众,以圆山应举最著名。传世作品有《松鹤图》、《梅花绶带图》、《鹤群图》、《松鹿图》等。李鳝(1686-1762),清代书画家。鳝,一作觯,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以忤大吏罢归。在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高师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渭、朱耷,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传世作品有《五松图》、《芭蕉萱石图》、《墨荷图》、《浴凫图》等。郑燮(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萧傲,超越流辈。应科举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潍县令,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遭罢官。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擅诗文,诗意新奇。传世画迹有《竹石图》、《芝兰全性图》、《兰石图》等。李方膺(1696-1755)。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秋池,江苏南通人。世宗雍正间以诸生受保举,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傲岸不羁,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松石兰菊及诸小品。尤长画梅,纵横跌宕,不守矩矱,意在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之间。画巨幅则苍老浑古,墨气淋漓,有乱头粗服之致;惟梅花标格独具静逸气,有专用的“梅花手段”印章传世作品有《白花兰瑞图》、《四季花卉图》、《墨松图》、《松石图》、《梅花图》等。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晚号大聋;七十以后字行,浙江安吉人。工书法,擅写“石鼓文”,精篆刻。三十岁左右作画,博取徐渭、朱耷、石涛、李蝉、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对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铃印等的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宜。其艺术风尚在我国和日本均有较大影响。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图》、《桃实图》、《红梅图》等。

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王鏊六世孙,精鉴赏,富收藏,擅画花鸟,风格工整秀丽,正如王时敏所云:“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为清初院画的名家。亦擅诗文。传世作品有《水仙柏石图》、《红杏白鸽图》、《鸳鸯白鹭图》等。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号悲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擅篆刻、书画。花卉继承陈淳、“扬州八怪”的传统,笔势流动,结构新颖,是近百年来著名画家之一。传世作品有《牡丹图》、花卉图》、《菊花图》等。邹一桂(1688-1772),清代画家。字元褒,号小山、二知、让卿、乡森子,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擅工笔花卉。尝作《百花》卷,各系一诗。传世作品有《白梅山茶图》、《太古云岚图》、《水仙红梅图》等。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荆蛮民、幻霞生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工诗话,擅画山水、墨竹。早几以董源为师,后法年荆浩、关同。多写平远景色,汀渚遥岑,小山竹树,有亭无人,物像疏寥。作折带皴,行笔凝重,用笔简淡。其画境虚冷荒寒,寓意深刻。在画史上别具一格。后人将其列为“元四家”之一。传世作品有《梧竹秀石图》、《竹石乔柯图》、《树石幽篁图》、《竹枝图》等。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粥饭僧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书法工隶、楷。能篆刻精鉴赏。五十岁后始作画,学问渊博,修养高深,不同凡俗。写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等,笔墨拙厚淳朴,布局结构别出心裁。居当时画坛首席。为扬州八怪之一,但有相当多的作品是弟子罗聘、项均和童子陈彭代笔,金农对此也不忌讳。传世画迹有《红绿梅花图》、《玉壶春色图》、《采菱图》等。明代书画名家

文徴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仲徴,号衡山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俱佳。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人称“吴中四才子”。绘画初师沈周,后从宋元诸家探索奥秘。山水近师赵孟頫,兼得王蒙神韵、董源笔意,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生活,构图平衡严密,笔墨工整秀雅,气韵清和闲适,含有较重的书卷气。早年所作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亦擅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为吴门派重要画家。传世作品有《兰竹图》、《秋花图》、《霜柯竹石图》、《花鸟图》等。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甲申(1644年)后自称老迟,又称梅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书法道逸,擅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鳞、赵孟俯之妙,设色学吴道之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兼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传世花鸟作品有《拳石山茶图》、《莲石图》、《笼鹅图》、《玉兰依石图》。蓝英(1585-约1666),字田叔,号碟、石头陀,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追摹唐宋元诸家,笔墨秀润。作青绿山水尤佳,仿张僧 没骨法,俊爽明艳。后漫游南北,风格一变,笔墨苍老坚劲,气象 坡负时誉。兼工人物、花鸟、兰竹。有“浙派殿军”之称,当时学其画风者有陈洪绶、陈璇、刘度、王奂、冯 洪都等。传世作品有《红树青山图》、《寒香幽鸟图》、《梅花书屋图》。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桃禅仙史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徴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因牵涉科场舞弊受累革,遂灰心仕途,致力于绘事,以卖画为生。秉性疏朗任逸不就羁,颇嗜声色,流连诗洒,刻有“江南第一才子”印。擅画山水,并工画人物,画花鸟喜用水墨,清 峭利。沈周、文徴明、仇英合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松声图》等。吕纪,生于1477年,卒年不详。字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弘治间(1488-1505)供事仁智殿,为宫廷作画。擅画临古花鸟,近学边景昭,远宗南宋院体格,廷续了黄筌工整细致的画风及钩勒笔法,并予以发扬,多以凤凰、仙鹤、孔雀、鸳鸯之类鸣禽为题材,杂以浓郁花树,画面绚丽。亦作粗笔水墨写意者,笔势劲健奔放,与林良相近,与边景昭同为明代院体花鸟画中的临古派代表。传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图》、《榴花双莺图》、《雪景翎毛图》、《浴凫图》等。孙克弘(1532-1611),字允执,号雷居上海松江人。以父荫入仕,官至汉阳知府。能诗擅书,擅画没骨花卉近师沈周、陆治,远宗徐熙、易远吉,笔墨简练淡雅,得野逸之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传世作品有《百花图》、《折枝花卉图》、《蛛竹图》等。

王绂(1362-1416),一名芾,又作,字孟端,号友石,江苏无锡人,曾隐居九龙(今惠山),自号九龙山人。洪武时生员,永乐初以擅书被荐,供事文渊阁,官中书舍人。以墨竹闻名天下,笔致纵横洒脱,得文同、吴镇遗法。山水多学王蒙,风格苍郁,平远之景则近倪。传世作品有《潇湘秋意图》、《隐居图》、《墨竹图》等。

边景昭,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文进,沙县(近属福建)人。成祖永乐(1403-1424)间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宣宗宣德(1426-1435)时尚在。博学能诗擅画禽鸟、花果,师南宋画院体格。设色沉着而研丽,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双鹤图》、《春禽花木图》。仇英,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大仓(今属江苏)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有志丹青,周臣异而教之,为文徴明所称誉,知名于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画山水以青绿为多,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偶作花鸟亦清丽有逸致。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徴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传是世作品有《桐阴清画图》、《莲溪渔隐图》、《独乐图》、《浔阳送别图》、《九成官图》、《沙汀鸳鸯图》。夏泉(1388-1470),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原姓朱,名泉。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正统中官至太常寺少卿。为官四十余年,天顺元年(1457)去职还乡,以书法自娱而终其身。擅墨竹,师承王绂而稍变化,烟姿雨色,苍润洒落,偃仰浓疏,动合矩度,时推第一而名驰城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亦工楷书。传世作品有《湘江风雨图》、《淇水清风图》、《奇石修篁图》、《竹枝图》等。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凡经学、古诗文词及书法,无不精研通晓。曾从文微明学书画,从不拘师法,随意点染,尤擅长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意趣盎然。亦山水画,学米友仁、高克恭而比墨更为放纵,与徐渭齐名,并称:“青藤白阳”,为明代文人中写意花鸟派之代表。传世作品有《洛阳春色图》、《松 2 石萱花图》、《溽暑花卉图》等。

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两江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封晋国公,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工书画,书学张旭,画学陆探微。擅画田家风俗,尤以画牛马最佳。《五牛图》为其传世名画。元代书画名家

曹知白(1272~1355),字又玄,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曹知白善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从中演变成一种清疏简淡的风格。作品多以柔细之笔勾皴山石,极少渲染。早年笔墨较秀润,晚年变为苍秀简逸。

陈琳 字仲美,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山水、花草、禽鸟,无不精工,尤善花鸟。他注重临摹古法,又有所创新,改变了南宋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画风习尚,画名独步一时。陈琳存世花鸟画仅有一件,即《溪凫图》作于大德五年(1301),是在赵孟頫松雪斋中画成的。

方从义 字无隅,号方壶,又号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工诗文书画,善写隶书和古章草,尤以画山水著名。擅长画水墨云山,师法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但能突破成法,发挥自己的独特创造。所作大笔水墨云山,苍润浑厚,富于变化,自成一体。善于写生,平生游历所见真山水实景,如武夷、匡庐、恒、岱、华不注等名山胜景,常常摄入画面。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大都(今北京)房山人。官至大中大夫。他曾多次任职江南,遍游山川,同当地文人、画家交往甚密,其绘画也受到一定影响。善画山水、墨竹。山水初学米芾父子,后学董源、巨然、李成,合诸家之长,自成一格,被推崇为 “当代第一”。

龚开(1222~1304),字圣予(一作圣与),号翠岩,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县)人。景定年间曾任两淮制置司监当官。他是一位诗文书画都擅长的文人画家,山水画师法米芾、米友仁,人物、鞍马则学曹霸,亦能画梅、菊等花卉。喜欢用水墨画鬼魅及钟馗,“怪怪奇奇,自成一家”。从现存作品看,其特点是用笔粗重、墨色淋漓,造形比较夸张,画上多题诗及跋语。抒情寓意,寄托遗老的怀抱。

顾安(约1289~1365年以后)画家,字定之,号迂讷老人,淮东(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一说淮安人。专长画墨竹,继承文同的传统,为元代画竹名家。作品内容多描写风竹的新篁。运笔遒劲,法度严谨,墨色浓润而匀净,无论表现风竹的偃仰扶疏、或是新篁的挺健嫩秀,结构取势都恰到好处,具有生动之致。他的墨竹为明代王绂等人所师法。顾安还擅长书法,工行书、楷书。何澄(1223~?),元代画家,燕(今河北省)人。因献界图而被超擢为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是一位官职极高的宫廷画家。他善画人物、界画、鞍马等。山水人物画鞍马师法北宋李公麟。画法既有南宋院体遗风,亦开元人逸笔先路。

黄公望(1269~1354),画家,“元四家”之一。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工书法、诗词,善散曲,50岁左右才开始山水画创作。绘画受赵孟頫及荆浩、关仝、李成影响,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在画史上地位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被推为“元四家之冠”。黄公望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山水画创作经验,撰著《写山水诀》一书,载于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柯九思(1290~1343),画家、书法家、鉴赏家。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柯九思的绘画,以画竹著名,亦善作墨花。还常以书法的用笔写竹石,自称以篆法写竹干,草书法写竹枝,八分法写竹叶,兼融以颜真卿的撇笔等,书画结合,运用自如,别成一格。柯九思书法学欧阳询,结体严整,笔法劲秀。

李衎(1244~1320),元代画家,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属北京市)人。善画枯木竹石,双钩竹尤佳。李衎著有《竹谱》一书(《知不足斋丛书》收入七卷本),是他生平画竹经验的总结,约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前后。此书对不同地区各类竹的形色情状记述详细,对各类竹的各种画法也有详尽论述,是学习画竹者的津梁。

刘贯道 字仲贤,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刘贯道善画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道释人物师法晋、唐,山水师法北宋郭熙,花竹、鸟兽亦能集古人之长。笔法凝练坚实,造型准确,形象生动传神,有宋院体画遗规。《图绘宝鉴》称他的绘画“一一师古,集诸家长,尤高出时辈”。

马琬 字文壁,号鲁钝生、灌园人,秦淮(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寓居松江(今属上海市)。洪武三年授官抚州知府。善诗文,尤工于古诗歌行,擅长书法和绘画,当时有“三绝”之称。其诗文著作有《灌园集》。马琬善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和米芾,受黄公望影响最大,画法多作浅绛,笔墨清润细密。

倪瓒(1301~1374),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幼霞生、荆蛮民、奚元朗等,常州无锡梅里祗陀村(今江苏省无锡市梅里镇)人。倪瓒书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隶,有魏晋人风致。尤擅长画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亦着色。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对文人山水画作出了新的创造和发展。

钱选 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善画花鸟、山水、人物等。与赵孟畹、王子中、牟应龙等并称吴兴八俊。钱选以花鸟画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成熟花鸟画,在院画基础上吸取扬无咎一派水墨花卉的技法,创造了新的体格。钱选还善画人物,风格亦较古拙。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这些主张对后世文人画影响较大。

任仁发(1254~1327),原名霆,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吏事之余从事绘画创作,善画鞍马、人物故实、花鸟等。其人物、鞍马师法唐人及李公麟,用笔工细,线条简练而精确,设色明快秀丽,形象真实生动,有唐人风致,接近宋代院体花鸟画风。

商琦 字德符,号寿岩,曹州(今山东菏泽市)人。商琦善画山水,《图绘宝鉴》称他师法李成,得用墨法,亦善画墨竹。又有记载说他的山水学董源,善于运用水墨。仁宗曾命他在壁上作山水,不用金朱粉彩,只用水墨,可见他的水墨山水、竹石画在当时堪称一绝。商琦亦是一位壁画能手,曾奉命画嘉禧殿壁,当时许多宫殿、寺院壁画都出自他的手笔。

盛懋 字子昭,原籍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侨寓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魏塘镇。善画山水,兼作人物、花卉。初学陈琳,3 后有所变化。其山水画多作丛山密林,表现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也有的作品描写清溪洲渚中渔夫、隐逸的生活环境。主要画风特点是结构严整,笔墨清润,在浓郁浑厚的气韵中具有潇洒隽逸的格调。

唐棣(1296~1364),字子华,晚号遁斋,浙江吴兴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能诗文、善书画,有“奇童”之称。擅长画山水,主要师法李成、郭熙,保留古法传统较多,但也有所变化。画法以工整细致为主。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觉之,号嵩樵,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其行、草书有很高的成就,用笔沉着富有变化,粗犷豪放,不失法度,既发扬了明代草书气势奔放、直抒性灵的特点,又矫正了线条粗率的弊病。在结构方面,以奇险取胜,节奏对比强烈。他对笔画结构十分敏感,创造出不少新的构成方式。还兼画山水,兰竹。

王蒙(?~1385),元四家之一。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一号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是元代末年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喜用枯笔干皴,创牛毛皴,有时兼用解索皴或小斧劈皴,皴法简练成熟,如行书草隶,到晚年,功力愈见深厚。其山水布局,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而又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工诗善画,尤以墨梅知名。画梅继承宋代仲仁和尚和扬无咎的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对后世影响甚大。王冕还兼善竹石,长于篆刻,著有《梅谱》传世,为早期画梅理论著述。

王渊 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其绘画比较全面,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精工,尤善画花鸟。王渊突破南宋院体工丽纤巧的成规,以黄筌写生法为体格,吸取扬无咎、赵孟坚等文人水墨画法的特长。用水墨代替丹青,重视运用墨彩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气韵温厚,笔墨工稳中略带写意,开创了元代花鸟画的新风格。

王振鹏 字朋梅,号孤云处士,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善画界画、人物,因画艺精湛,受元仁宗眷爱。其界画风格工整秀丽,被公推为元代第一。所绘殿阁楼台,取势平稳,造型准确,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圆平直,均能曲尽其态。尺寸折算也与真实建筑不差毫厘,既中规合度,又不为规度所拘。用线精细而富于变化,或直或圆,流转飞动,于细密外更具有韵律感,从而增强了界画的艺术欣赏价值。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诗文著作有后人辑集的《梅道人遗墨》及《梅花庵稿》传世。以善画山水和墨竹著称。吴镇画给他儿子佛奴的长篇巨制《竹谱》册,为晚年的重要杰作。吴镇善写草书,师法怀素和杨凝式,笔势宛转遒丽,自成一家。

颜辉 字秋月,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县)人,一作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善画人物,大德时曾绘制过辅顺宫壁画。作品多描写神仙、佛道、鬼怪之类的形象,也善画猿。所作人物,造型奇特,性格突出,形象生动,当时人称之为“八面生意”。

杨维桢(1296~1370),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抱遗老人,因善吹笛,自称铁笛道人。诸暨(今浙江省诸暨县)人。生平气度高旷,周游于山水之间,以声乐自随。早年居吴山铁崖,筑万卷楼,读书其上。晚年居松江。著有《四书一贯录》《五经钥键》《礼经约》《历代史钺》《东维子集》《琼台曲》《洞庭雪》《闲杂吟》等。张渥 字叔厚,号贞期,又号江海客,祖籍淮南,居杭州。博学多艺,尤工画人物,以白描法著称于世,师法李公麟,用笔流利潇洒,人物意态生动,时有“李龙眠后一人”、“妙绝当世”之评。

赵孟頫(1254~1322),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影响深远,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

赵原 元末明初画家,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改写作原,字善长,号丹林。莒城(今山东省莒县)人,寓居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以绘画享名吴中,他的山水画,远师董源,近法王蒙,在继承元人水墨浅绛法的基础上,形成笔墨圆劲、风格秀逸的自家面貌。他还兼长画竹,画法被形容为龙角、凤尾、金错刀,颇受时人推重

朱德润(1294~1365),元代画家,字泽民,号睢阳山人,祖籍睢阳(今河南省商邱市)。他年轻时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曾就学于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名士姚式。著有《存复斋集》。朱德润擅长书画,早年受高克恭等人的影响。笔墨劲秀清雅,在李成、郭熙之外另辟蹊径。宋书画名家

陈居中 南宋画家。他在南宋嘉泰时任画院待诏,专工人物、蕃马、走兽,是一位擅长描绘少数民族生活情态和鞍马的画家。他的作品具有笔墨精致活泼,风格俊俏明媚的特色。

法常 生卒年不详,僧人,号牧溪,蜀(今四川省)人。善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 物等。从法常现存作品看,他画的猿、鹤、观音、罗汉等,其形象还是颇为严谨的,背景则比较纵逸,大体上是运用一种半工半写的画法。

李迪 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善画翎毛、走兽、花竹,亦能画山水小景,其艺术风格为工细与粗放结合。所绘禽鸟、鸡雏、猫犬等动物,精确生动,羽毛刻画尤为细腻入微,富有质感;补景树石等则用笔坚劲雄放,多用水墨渲染,画法在崔白与李唐之间。

李嵩,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绘画上得其亲授,擅人物、道释,尤精于界画,为光宗、宁宗、理宗时期画院待诏。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来描绘,这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梁楷,原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嘉泰年间任画院待诏。由于他个性和作风豪放,故有“梁风(疯)子”的别号。梁楷善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鸟,师法贾师古,又在前人基础上大胆独创,其成就及影响大大超过贾师古。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毕生供职画院,善画山水、人物,其艺术水平被誉为“院人中绝品”,画史上与李唐、马 4 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刘松年绘画曾师事张敦礼。其山水画中青绿者工细而有秀色,似赵伯驹。水墨者承袭李唐,但较为精细工致。山石用小斧劈皴,树多用夹叶,楼台建筑工细严整而不刻板,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所作人物画多描绘历史人物故事、文人贵族生活及佛道题材。线描细秀劲挺,设色明快典雅,能生动地表现出对象的神态气质。

陆游(1125~1210),中国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陆游擅长书法,书名为其诗名所掩。他一生在书法上用过不少功夫,尤其在行、草书上取得的成就最大。他喜欢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也喜爱杨凝式的行书。他流传的书法作品比较少,墨迹有《自书诗卷》、《成都感怀诗帖》、《并拥寿祺贴》等;碑刻有《重修智者广福祥寺记》及《与玘公南山尺牍》七札等。其中《成都感怀诗贴》和《自书诗卷》,疏放飘逸,气格雄健,播美于外,常为人们所乐道。马和之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擅长画人物、佛像、山水。他的人物画受吴道子、李公麟影响而又有所变化,能独创一格。中国传统人物画衣纹十八描中的马蝗描就是他把吴道子的兰叶描变化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其画用笔起伏顿挫,线条粗细变化较明显,又飘逸流利,显得活泼潇洒,富于韵律感。他画人物多以水墨为主,即使着色,也比较轻淡,当时人称之为“小吴生”(吴生即吴道子)。

夏圭,字禹玉,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长于山水画,亦能画人物。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夏圭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故有“夏半边”之说,往往用寥寥几笔,表现出一个异常广阔、旷远的空间。夏圭尤擅长布置铺排长卷构图。在题材上,多画长江、钱塘江等江南水乡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欢画雪景及风雨气象。

扬无咎(1097~1171),中国南宋画家。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省清江县)人。工书法,楷书学唐代欧阳询。精绘画,擅长用水墨写梅竹、松石、水仙,尤以墨梅著称。因与宫廷画家笔下珍奇富丽的“宫梅”相比,别具“野逸”格调,故被戏称为“村梅”。他的墨梅,不仅创立了墨梅新派,还推动了文人水墨画的新发展。扬无咎存世代表作有《四梅图》、《雪梅图》等。

赵伯驹,字千里。擅长画山水、花果、翎毛、楼台、界画,尤以青绿山水著名,影响于当时及后世。其特点是在继承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绿画法基础上,糅合了北宋文人画家水墨山水的一些画法和趣味,改变了唐代青绿山水的浓艳辉煌的装饰性,代之以秀丽和清雅的文人趣味,显得“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创造了一种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画。

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嗜好收藏书画古物,常用一只船载着书画文物及纸笔墨砚等,东游西适,评赏书画古玩,吟诗作画。当时人称其舟为“赵子固书画船”。他善画水墨梅、兰、竹、石等,尤以白描水仙最为有名,是南宋末比较典型的文人画家。他画法上受扬无咎、汤正仲等人的影响。用笔劲利流畅,微染淡墨,风格秀雅。赵孟坚诗文书法亦颇有成就,著有《自书诗卷》2卷,还有《梅竹诗谱》1卷流失在国外。唐代书画名家

边鸾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唐德宗时曾任右卫长史。边鸾善画花鸟、草木、蜂蝶、雀蝉,尤善画折枝花。他精于写生,妙于设色,下笔轻利,用色鲜明,把唐代花鸟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据记载他曾把题材扩展到“山花野蔬”,丰富了花鸟画的内容。他还为长安等地寺观绘制壁画,如长安宝应寺西塔院墙上画的牡丹、长安资圣寺团塔四面墙上所作的花鸟,都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道。当时的梁广、陈庶等花鸟画家,也善于赋色。他们都在艺术上受到边鸾的影响。

韩幹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亦作大梁(今河南省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开元、天 宝(713~756)之间。官至太府寺丞。善画肖像、人物、道释、花竹,尤工鞍马。曾作《玉花骢图》、《照夜白图》、《洗马图》、《凿马图》、《战马图》、《六马图》、《八骏图》、《百马图》等。所绘马匹,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在人物、道释画方面,他曾作《龙朔功臣图》、《姚宋及安禄山图》、《李白封官图》、《五王出游图》、《须菩提图》、《下生嗔弥勒图》等。并曾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宝应寺、资圣寺画过门神、天王、菩萨等壁画。

贺知章(659~744),中国唐代诗人、书法家。字维摩、一字季真,号石窗,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开元(713~741)中任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其书法善草隶,纵笔如飞,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孝经》,纸本,现藏日本,卷尾有小楷题“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表贺监墨迹”。全卷气势磅礴,落笔精绝,笔法遒健,风尚高远,为鉴赏家所重视。

怀素(737~799),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省长沙市)人。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怀素好饮酒,及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时人称醉僧,与另一草书大家张旭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圆转,飞动自然,而法度完备。曾以“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壁折之路,一一自然”等喻笔法之妙,皆其独到心得。时人窦冀曾形容他写字时的状态说: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吕总《续书评》亦称他: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谱》谓其书字字飞动,宛若有神。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藏真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律公帖》以及《小草千字文》等。

李世民(599~649),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太宗),书法家。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人。在位23年,在此期间重视文化,尤喜书法,与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多有交往,并常常与之论书。他雅好王羲之书法,广收遗迹,推崇备至。且置书学,设书学博士,以书取士。李世民书法,初学隋代史陵,后学王羲之,并以虞世南为师。其书法作品存世的有《晋祠铭》、《温泉铭》等碑刻,及北宋《淳化阁帖》所收的《两度》等19帖。并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赞辞,对唐代独尊王书起了重要作用。

李思训(651~716),字建,出身唐宗室。唐高宗时曾任江都令。因武则天执政杀戮唐宗室而弃官隐居,至中宗神龙(705~707)初年又出任宗正卿、历官益州长史,开元(713~741)初年,任左羽林大将,晋封彭国公,后转任右武卫大将军,卒后追赠秦州都督。画史上称他为“大李将军”。李思训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著称。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 绿山水画风,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 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在创作上,李思训除了取材实景,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川外,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

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曾为缙云令、当涂令,集贤院学士,晚年为将作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工小篆,传说开始学习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后见孔子《吴季札墓志》,得其渊源,笔法劲利豪爽,活泼飞动,自创一格。诗人李白有诗赠他:“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李阳冰对书法不贸然赞许,惟独喜爱《碧落碑》的字法奇古,寝卧其下,数天不忍离去。其早年书法,字画差疏瘦。到大历以后所写诸碑,为暮年所篆,笔法愈见淳劲。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评论者以为,得大篆之圆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其父是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的李善。李邕少年即知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后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杀。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其书豪挺、拗峭,结体茂密。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元和初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夏州书记,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后官至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著,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体书派。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自幼敏悟,长大后博通经史,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给事中,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吴郡富阳(今浙江省富阳县)人,一作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好古博雅、工文辞。曾官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他擅长楷、行、草3种书体,以草书为优。尤以书法理论著名于世。传世墨迹《书谱》是他的代表作。另外,还有传为他写的《千字文》等。孙过庭的草书被认为是王羲之、王献之嫡派。其书笔势坚劲,咄咄逼二王,善临摹,能乱真,对后世影响甚大。

孙位,后改名遇,号会稽山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孙位精于龙水,宋《德隅斋画品》记其所画《春龙起蛰图》,描绘山临大江,二龙自山下腾空而出,波涛震骇,涧谷弥漫,云烟雨气,溢于画面,聚观之老小居民俱现惊畏之状,可见笔势趋轶不同凡响。元《画鉴》谓其画水宫,画龙出没于海涛,神鬼变灭于云汉,气势雄放。孙位作画笔力狂怪,不以傅彩为工,故《益州名画录》所列“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的“逸格”中只收孙位一人,给予极高评价。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他画山水能吸收众家之妙,有接近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也有“踪似吴生(道子),而风致标格特出”的山水松石。其水墨画尤为人称许,唐代张彦远说“曾见(王维)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历代名画记》),他与项容等同为早期水墨画家。

韦偃,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精于鞍马、山水,能以简率的笔墨表现马或惊或止、或走或起的不同姿态;尤善于画成群小马,能以极其概括的笔墨手法写成,达到宛然如真,曲尽其妙的境地。他的山水画,精于老松怪石,能表现“咫尺千寻,骈柯攒影,烟霞翳薄,风雨飕飕”富有变化的姿态和壮美的气势。

尉迟乙僧,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人,亦有吐火罗国人之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唐代初期。尉迟乙僧在绘画艺术上受其父影响,20岁左右以其较高的画艺,被推荐到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颇受重视。仪凤二年(677)在长安宝光寺东菩提院画《降魔变》等壁画。长安二年(702)前后,在长安慈恩寺塔下南门画《千钵文殊》、《功德人物》和《湿耳狮子》等壁画,被誉为“精妙之状,不可名焉”。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吴道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 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

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徐浩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他的书法曾得到父亲徐峤的传授,风格圆劲肥厚,自成一家。徐浩书写的碑刻中,楷书有《大证禅师碑》,大历四年书,碑在河南登封嵩岳寺;《不空和尚碑》,建中二年(781)书,在西安碑林。隶书有《嵩阳观圣德感应碑》,天宝三年(744)书,碑在河南登封;《张庭珪墓志》,天宝五年书,1977年在河南伊川县出土。

薛稷(649~713),书法家、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薛稷工书法,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列为初唐四大书法家。薛稷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他当时在长安、洛阳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画迹,在秘书省壁所画鹤与贺知章草书、郎余令画凤等各称一绝。他所创屏风六扇鹤样也为人传摹效仿。直到五代黄筌出现以前,薛稷画鹤一直被人公认为是难以超越的精湛技艺,可惜作品未流传下来。

阎立本(?~673),雍州万年(今陕西省临潼县)人。他善画道释、山水、鞍马等,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曾在长安慈恩寺两廊画壁,颇受称誉,《宣和画谱》所载宋代内府收藏阎氏作品,道释题材占半数以上。他又工写真,不少肖像画是为了表彰功臣勋业而创作的。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从传为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铁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颜真卿(709~785),中国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颜真卿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中国楷书发展到唐代可以说达到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他善文辞,编著有《北堂书抄》160卷。虞世南精书法,是初唐四家之一。其笔致圆融遒劲、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不外露锋芒。唐李嗣真《书后品》说他的字潇散洒落。也有人指出他的字有不足之处,如南唐李后主认为他得右军之美韵,而失其俊迈。

张旭,字伯高,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作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张旭性情狂逸旷达,每大醉,则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其书法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精晓楷法,并传于崔邈、颜真卿。颜真卿称其楷法精详,特为真正。传世作品有楷书《郎官石柱记序》、草书《古诗四帖》及《肚痛帖》等帖。

张萱,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善画人物、仕女。他画仕女尤喜以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形貌,又有活泼神采。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从他曾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并且“甚有思致”来看,张萱是有文学修养并巧于构思的。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张璪,字文通,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卒年不详,他善画水墨山水,尤精松石。传说能双手分别执笔于绢上同时画出生枝和枯枝,在同一画幅里显现荣枯不同的形象,因而引起人们的惊异。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张璪曾著有《绘境》1篇,但早已失传。

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周昉是继张萱之后以表现贵族妇女著称的画家。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的美誉。他的仕女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具有用笔秀润匀细,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人物体态以丰厚为体的特点。在表现时代和生活的深度上,周昉具有卓越的艺术才能。

岭南画派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是岭南画派的创立者,人称“岭南三杰”。

高剑父(1879-1951),原名崙,号爵廷,后改名剑父,广东番禺人。曾得到法国画家麦拉指导,学习西画,后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院。回国后先后创办了《真相画报》、审美书馆、春睡画院及南中美术院,历任中山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广州市立美专科学校校长等职。

他大胆融合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洋画法,不仅描绘花鸟、山水、人物等传统题材,而且飞机、坦克、西式火腿、饼干、飞鱼等新事物亦出现于画面中。他的绘画追求透视、明暗、光线、气候、空间的表现,尤重色彩的渲染,使人感到意境亲切优美,十分适合文化层次不高的商人及一般市民的品味,像海派一样,成为早期中国画商品化的较佳选择。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号白石山人,简称白石。别号很多,有木人、寄萍、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翁等。木人是指他曾做过木匠;寄萍是说自己远离家乡,像水上浮萍一样过着飘泊、寄旅的生活。三百石印富翁是指自己刻了300方自用的石印,堪称富翁(精神的富翁)。杏子坞老民是说自己是故乡小村杏子坞的老农民。借山翁是记述到中年时还住着典租来的房屋。他还有许多类似的名号,每个名号都记述着他的一段生活。

齐白石的绘画题材极广泛,前人能画的他画,前人没画过的他也画。他的人物画多以古代人物和儿童为题,所画山水多以家乡和桂林风光入画,用笔粗阔雄健,画风朴实,花鸟画是他最为人称道的题材,他既能画笔法精简、水墨淋漓的大写意,又精于极为工细的草虫。总之齐白石的绘画融民间趣味与文人趣味于一炉,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型中国绘画。

陈半丁陈半丁(1877-1970),字半丁,一作半痴,又字静山,浙江绍兴人,居于北京,曾与齐白石同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多年,也同样以花卉见长。他的技法取法于海上画派任伯年的居多,四五十岁时艺术已进入纯熟的阶段。《花鸟》是陈半丁40年代的代表作品,作品趣味清新自然、生动活泼、总体格局疏朗,格调雅致,可以看出海上画派的风格。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石榴图》。

于非闇

于非闇(1887-1959)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正是于非闇及其同志者的努力,使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得以传承,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他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从小喜欢豢鸽艺菊,写有《都门钓鱼记》、《都门艺菊记》、《都门养鸽记》等书,影响颇大。于非闇的工笔双勾重彩花鸟画,主要吸收了三方面的营养。一是从古代绘画遗产中汲取传统精华。二是于非闇注重从写生中体察物理、物情、物态。三是于非闇不时借鉴民间绘画中优秀的技法。比如装饰风格、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以及朴素祥和的题材与审美习惯。这些都使他的作品获得了广大的接受群体。

黄宾虹

黄宾虹(1864-1955),名质,字朴存,因故乡潭渡村有滨虹亭,遂号宾虹。安徽歙县人,出身于诗书世家。

他早年曾拥护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美术院校任教。曾与宣古愚(人哲)合办宙合社,又创办艺观学会,参加海上题襟馆、烂漫社、中国画会、百川书画社等艺术团体,主持过神州国光社,担任商务印书馆美术编审工作多年。抗战期间居北京,埋头著述与创作,1948年移居杭州,先后兼任杭州艺专、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及中华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

黄宾虹毕生作水墨山水。60岁前学古人,60到70岁游历名山大川,70岁后自创面目,大器晚成。

潘天寿

潘天寿(1898-1971),中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他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别号寿者等。浙江宁海人。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诗文、美术史论。他自幼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玄秘塔》,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受教于李叔同等名师。潘天寿的艺术,画、书、印、诗俱佳,尤以绘画著名于世。

他主持的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比中国其他美术院校更重视中国传统,并率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实行人物、山水、花鸟画的分科教学,把书法课纳入国画基础课范围。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又名爰、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20岁后拜上海著名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沉浸于古代书画的研习中,对石涛、八大山人临仿尤深。20世纪30年代即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张大千对上下千年的传统绘画,包括南北二宋,文人卷轴,众工画壁,无不融会贯通。晚年流寓海外,旅居阿根迁、巴西、美国,最后定居台湾。他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尤擅写荷花,独树一帜。他的画风工写结合,重彩与水墨融为一体,尤其在后期,泼

墨写泼彩并用,开创新风格。

刘海粟

刘海粟(1896-1994),原名槃,又名九,字季芳,生于江苏常州。他是著名的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贺天健

贺天健(1890-1977),号纫香居士,江苏无锡人,寓居上海。8岁习画,18岁就卖画为生。他一生勤奋好学,专攻山水,法度谨严,功力深厚,是现代上海画坛著名画家。

贺天健技法全面,水墨、浅绛、小青绿、大青绿画法样样精通。《江南春雨图》、《黄山桃花峰》用笔纵横舒爽,用水用墨铺展舒放,沉厚饱满;设色也讲究。画面构图并无出奇之处,主要是在设色上体现出了贺天健的独特面貌

吴湖帆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原名翼燕,字东庄,又改名倩,号倩庵。斋名梅景书屋。他工诗词,精鉴赏、富收藏,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重要的画家之一。青绿与水墨的结合是其绘画的一大特色。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变化的丰富,渲染层次的繁多,对烟云虚无缥缈的表现能力的展示,在绘画史上是极少见的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同时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与艺术教育家。名仁,又名婴行,浙江桐乡人。1921年春去日本东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贵州、广西、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曾任开明书店编辑多年。受其师李叔同影响,有佛教思想,曾作《护生画集》,寓以佛家护生、戒杀、行善之旨。早期漫画多暴露旧中国的黑暗,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画得最多的是儿童和女子,点缀得最多的杨柳和燕子回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少年家贫,随父习画,曾在乡村中小学任教。后去上海,结识岭南派画家高奇峰并得师康有为。

1946年任北平艺专校长,1949年改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画学贯通中西,对中华民族绘画和欧洲传统美术深有研究。逝世后,他在北京的寓所改建为“徐悲鸿纪念馆”。传世画迹甚多,油画有《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中国画有《愚公移山》、《九方皋》、《巴人汲水》、《奔马》等。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四川泸州人,16岁赴上海以画像和画商业广告为生,业余学素描和雕塑。1927年结识徐悲鸿,深受其画风和主张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后辗转于南京、北京、重庆等地,从事美术教育和水墨创作。40年代受徐悲鸿之聘执教于北平艺专,继而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直至逝世。

蒋兆和志专画人物,造型模式深受徐悲鸿影响,把素描的明暗法结合于传统人物画重结构的线描方法,但不拘于文人画的用笔程式和规范,比徐悲鸿的水墨人物画更大胆、粗放和自由。他也不像徐悲鸿那样热衷于古代圣贤和侠义故事的描绘,而是专注于时下社会生活特别是城乡下层人生活、命运的描绘

林风眠

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州人,出生于民间画师之家,祖父是雕刻石匠,父亲是民间画师。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期间深受马蒂斯、毕加索、莫得里阿尼等西方画家影响。1925年回国,历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和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抗日战

争期间辞职,潜心作画,直到抗战结束,到杭州艺专任职。1951年退职居于上海。1977年出国探亲后归居香港,直到逝世。林风眠的绘画融合中西绘画特点,他的绘画具体地说是以近代西方印象主义的光和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结构与中国古典的汉、唐及民间艺术相结合创新而成的。他的艺术追求不仅在绘画形式上,而且在精神上,把生命中的感悟及体验融入艺术形式表达中去,使得作品极具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他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林风眠是迄今为止融合中西艺术最富成就和启发性的画家之一,受他影响的人很多,著名的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黄永玉等。

第四篇:《礼记》书籍的朝代介绍

《礼记》书籍的朝代介绍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礼记》书籍的朝代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注解.《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

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曲礼》上、下篇所载大多是周礼的一些微文小节,如言语、饮食、洒扫、应对、进退之法等,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的相关内容。

《檀弓》上、下篇大多数是讨论丧礼的文字,基本是就事论事,互不关联,显得结构零散,其中一些章节,义理、文采俱佳。

《王制》记载古代王者治理天下之制,包括封国、爵禄、职官、祭祀、丧葬、巡狩、刑法、养老、选拔官吏、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月令》按一年十二月,逐月记载每月的天象特征和天子所宜居处、车马、衣服、饮食及所当实行的政令等;《曾子问》记曾子与孔子之间有关丧礼及行吉礼时遭丧变故应如何处理的问答之辞。

《曾子问》以孔子与曾子答问的方式,对丧制和丧服方面,作比较深入的特殊问题的讨论,以补仪礼之不备。

《文王世子》讲述太子的教育问题及有关教育制度、人才选拔的办法等。

《礼运》借孔子之口论述礼的发展演变和运用。

《礼器》论述了制礼、行礼的原则和各种表现形式,并说行礼要与所用器物相称。

《郊特牲》是一篇杂记诸礼和阐发礼义的文字,涉及较多的是祭祀礼。

《内则》记述家庭内的礼则,如侍奉父母、孝敬公婆,兼及饮食制度等。

《玉藻》记天子和诸侯的衣服、饮食、居处及其后、夫人、命妇的服制等。

《明堂位》记述周公于明堂朝诸侯之位、周公的功勋及鲁国因周公可用虞夏殷周四代礼乐服器和职官等,多为鲁人自夸之语。

《丧服小记》杂记丧服制度,偶及宗法制度和庙祭制度。

《大传》杂记宗法制度,兼及祭法和服制。

《少仪》类似《曲礼》,记琐碎细小的礼仪,如相见、宾主交接、洒扫、事君、侍食、问卜、御车等。

《学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制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篇中强调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触类旁通、师德师风、择师之道等。

《乐记》是儒家关于乐论的经典性著作,论述了乐的产生和乐与礼、社会、人的关系以及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等。

《杂记》上、下篇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可补《仪礼·丧服》、《士丧礼》之未备。

《丧大记》是一篇杂记国君、大夫、士丧礼的文字。

《祭法》记述祭祀的方法、对象、场所、原则及有关的祭祀制度、立社制度等。

《祭义》记述怎样通过祭祀来体现孝道和遵守悌道以敬顺长上等。

《祭统》从多方面来论述祭祀的意义,并记载了祭祀前应斋戒以及钟鼎铭文的性质、内容和意义等。

《经解》记述经书、天子之德、霸王之器和隆礼的重要意义。

《哀公问》全篇皆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辞,内容主要为问礼、问政等。

《仲尼燕居》是孔子与其三个学生谈论礼的问答之辞,以阐明礼的内容、本质、作用和行礼的重要意义。

《孔子闲居》是子夏和孔子讨论王者之德的问答之辞,阐述怎样的人才是老百姓的父母以及其必须具备的品德。

《坊记》是记述子思有关怎样防范人们违德失礼、不忠不孝、犯上、贪利忘义的言论。

《中庸》主要阐述中庸之道。

《表记》记述君子行事的根本、仁与义的相互关系、仁和义的要素、虞夏商周的政教得失、事君之道、待人之道等。

《缁衣》围绕君臣之德、君臣之道和君臣关系来谈论治国之道。

《奔丧》记身在异国他乡而回家奔丧之礼。

《问丧》记有关父母始死人殓、送葬、虞祭等礼和殓、袒、拄杖的意义等。

《服问》记丧礼服制的有关问题。

《间传》记服丧者内心在外貌、语言、衣服上的表现及有关丧服之礼。

《三年问》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记述了为父母服丧三年的原因.《深衣》记深衣的制度、意义和用途。

《投壶》专记投壶礼,记述主人与宾客宴饮之间:讲论才艺的投壶礼制。

《儒行》是孔子论述儒者德行的言论,由各种不同角度,说明儒者所特有的道德行为,藉以显示真正的儒者不同于凡俗的可贵之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论文,该文先提出学习的目的在“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着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后面文字均论述此主题。

《冠义》解释《仪礼·士冠礼》,进而说明冠礼所以成人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昏义》解释《仪礼·士昏礼》,进而说明婚礼能使家族长久兴盛团结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乡饮酒义》解释乡饮酒礼的意义,进而说明乡饮酒礼促使体认尊卑长幼、慕贤尚齿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射义》解释射礼的意义,进而说明射可以观德,故由射取士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燕义》解释《仪礼·燕礼》中某些仪节的设置原意,进而说明燕礼促使君臣一体,人和政通,及以威仪等差示民有常的教育作用。

《聘义》解释《仪礼·聘礼》中某些仪节的设置原意,进而说明聘礼所以使诸侯之间交相聘问、轻财重礼的作用。

《丧服四制》记述古代丧服制度所据以制定的四项原则,即恩、理、节、权,并将其同仁、义、礼、智四种德行结合起来论述。

曲礼上第一郊特牲第十一杂记下第二十一中庸第三十一儒行第四十一曲礼下第二内则第十二丧大记第二十二表记第三十二大学第四十二檀弓上第三玉藻第十三祭法第二十三缁衣第三十三冠义第四十三檀弓下第四明堂位第十四祭义第二十四奔丧第三十四昏义第四十四王制第五丧服小记第十五祭统第二十五问丧第三十五乡饮酒义第四十五月令第六大传第十六经解第二十六服问第三十六射义第四十六曾子问第七少仪第十七哀公问第二十七间传第三十七燕义第四十七文王世子第八学记第十八仲尼燕居第二十八三年问第三十八聘义第四十八礼运第九乐记第十九孔子闲居第二十九深衣第三十九丧服四制第四十九礼器第十杂记上第二十坊记第三十投壶第四十参考资料来源于

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由于《记》的

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他的戴德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汉代郑玄注本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

宋代卫湜《礼记集说》

元代陈澔《陈氏礼记集说》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

清代江永撰《礼记训义择言》

清代朱彬撰,饶钦农点校《礼记训纂》

清代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

清代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礼记》的天道观,反映了先秦儒家天道观发展的大背景,其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中庸》、《礼运》、《乐记》、《郊特牲》等篇中。总的来讲《礼记》中的天道有如下含义:

首先,从天的自然义角度看,天可泛化为天地中各种自然现象,和由几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宇宙,而人仍然参与其中。社会必然性有别于自然必然性的根据在于:人是天地的杰作和五行的精华。个我因可进行文化创造,而成为天地间最“贵”者。

第二,天对人而言,是神性的超越性的存在。天的超越性有二义:一方面,天虽包含客观必然性,但却不能仅同于客观必然,这是天作为价值源头的性质所决定的,如《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另一方面,尽管人道效法天道,天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线,但对于人而言,天仍然具有其形而上的、同时也是“超验”的一面。虽然,一方面《礼记》贯彻了“天人合一”的思路,如《表记》引《小雅》:“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孔子闲居》:“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这是把“天”视为与人事具有相关性的价值存在,或解释为个我可以效法的榜样。从这个角度说,圣人修德配天,可助天地化育万物,与“天地参”,这正是《中庸》继承自周公以来“以德配天”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中庸》又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里的“天”就有超越义。这是在讲“修身”与“知天”的联系,把“知天”作为“修身”的前提,与孟子“知天”不同。

第三,天道是人道之所从出,故天道是人所仿效的榜样。在《礼记》中,天或天道虽是由超越性的主宰演变而来的客观性原则,但却又是与人生世界相通的。《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世间的“教”是效法天道。

天道既为客观必然性,则预示效法天道的人道就是主客观的统一。因而,人道并非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与自然必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性。人道是需通过人事修为达到的、彰显德性而避免恶的自然必然性的活动。因此,天道在人事上不同于自然必然性,而是需通过主体努力才能实现的社会必然性。所以,《学记》认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大学》:“惟善以为宝。”

总的来说,《礼记》中“天”作为超越的存在是价值之源,它既有形上本体之义,又可为人所“默识”、体认。就超越性上说,任何个我不是天;从内在性上说,人与天相通不隔。人与天的关系因而不是单纯的“线性”逻辑关系,而是本体上天人相通,而实践上人虽需体认但又要承认天的超越性的关系。

第五篇:huizi0527---古诗文·朝代

古诗文作家、作品情况简介

1、五帝(约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2、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3、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4、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1)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2)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后期,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1】《关雎》--古典诗歌--《诗经•周南》--诗歌总集--西周到春秋--305--风、雅、颂 【2】《蒹葭》--古典诗歌--《诗经•秦风》--诗歌总集--西周到春秋--305--风、雅、颂

【3】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至圣 《论语》十则》(语录散文--《论语》--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4】左丘明(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时期--《左传》--史学、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记叙文散文--【5】孟子(前372-前289)--中国春秋战国邹人--儒家--亚圣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议论文--《孟子•公孙丑下》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议论文--《孟子•告子下》 ③《鱼我所欲也》--议论文--《孟子•告子上》

【6】庄子(约前369—前286)--中国战国宋国--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哲理散文--《庄子•秋水》 ②《惠子相梁》--哲理散文--《庄子•秋水》

【7】韩非(约前280—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智子疑邻》)--寓言--《韩非子•说难》

【8】列御寇--(不详)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寓公移山》--记叙文散文--《列子•汤问》

5、秦(前221年-前206年)

6、汉(前206年-公元220年)

(1)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

【1】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淮南王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淮南子》

【2】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陈涉世家》——传记--《史记•陈涉世家》 【3】刘向(约前77—前6)西汉末年

①《唐雎不辱使命》--散文--《战国策•魏策四》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记叙文散文--《战国策•齐策一》 【4】戴圣(西汉梁)战国末年或秦汉--儒家学者 《大道之行也》--议论文--《礼记•礼运》 【5】《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作者不详——《夸父逐日》—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外北经》——战国(11篇)——西汉(4篇)

(2)东汉(25年-220年)【1】曹操(155~ 220年)字梦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①《观沧海》----乐府诗--《乐府诗集》

②《龟虽寿》——乐府诗-《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

【2】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刘桢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毛诗义词》、《刘公干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 《赠从弟》——五言律诗

7、三国(220年-280年)(1)魏(220年-265年)(2)蜀(221年-263年)

【1】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出师表》--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3)吴(222年-280年)

8、晋(265年-420年)

(1)西晋(265年-317年)

【1】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史学家 《隆中对》--传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东晋(317年-420年)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集》 ①《桃花源记》,--散文--《陶渊明集》

②《归田园居(其三)》--古典诗歌--《陶渊明集》--陶渊明 ③《五柳先生传》--自传--《陶渊明集》--陶渊明

④《饮酒(其五)》--五言律诗--《陶渊明集》--陶渊明

9、南北朝(420年-589年)(1)南朝

①宋(420年-479年)

【1】刘义庆(403—约443)南朝宋彭城人——《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故事(小说)--《世说新语笺疏》 ②齐(479年-502年)

【2】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陶隐居集》 《答谢中书书》,--书信(散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3】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齐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体” [1]《山中杂诗》——五言绝句

[2]《与朱元思书》--散文——欧阳询《艺文类聚》 ③梁(502年-557年)④陈(557年-589年)(2)北朝

①北魏(386年-534年)

【1】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 《三峡》--散文--《水经注疏》 ②东魏(534年-550年)③北齐(550年-557年)④西魏(535年-556年)⑤北周(557年-581年)

10、隋(581年-618年)

11、唐(618年-907年)

【1】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野望》——《东皋子集》

【2】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初唐二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子安集》

【3】杨炯(650~693),唐代诗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从军行》——《全唐诗》

【4】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集》

【5】孟浩然(689~740)——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襄阳集》

①《过故人庄》——田园山水诗——《孟襄阳集》 ②《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集》

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集校注》 【6】王湾(693年~751年)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全唐诗》

【7】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右丞集》

①《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右丞集笺注》 ②《竹里馆》——《王右丞集笺注》 ③《终南别业》——《王右丞集笺注》

【8】崔颢(704—754)——唐朝著名诗人——《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黄鹤楼》——《全唐诗》

【9】李白(701~ 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诗仙”,“诗侠”。——《李太白集》 ①《渡荆门送别》--五言律诗--《李太白全集》 ②《行路难(其一)》--乐府诗--《李太白全集》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太白集》 ④《峨眉山月歌》——《李太白全集》 ⑤《春夜洛城闻笛》——《李太白全集》

⑥《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书云》—《李太白全集》 ⑧《友人》——《李太白全集》 【10】常建(708-765)——唐代诗人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唐集》

【11】刘长卿(709~768)——唐代诗人,字文房。《送灵澈上人》——《唐刘随州诗集》

【1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1400多首,后世尊称为“诗圣”——《杜诗详注》 ①《春望》--古典诗歌--《杜诗详注》 ②《望岳》 ③《石壕吏》

④《江南逢李龟年》

⑤《村三首(之三)》—— ⑥《登高》——

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古体诗--《岑参集校注》--岑参--唐代--诗人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逢入京使》——《岑嘉州集》

③《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嘉州集》

【14】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世称“韦苏州”——《《韦苏州集》 《滁州西涧》——

【15】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

①《马说》--议论文(说)--《韩愈文选》 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左迁至蓝管示侄孙湘》——

【1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集》 ①《陋室铭》--铭--《全唐文》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言律诗--《刘禹锡•外集》 ③《秋词》

【17】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集》

①《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白氏长庆集》 ②《观刈麦》——《白居易集》 ③《望月有感》——

【18】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石潭记》--游记--《柳河东集》 【19】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高轩过》、《雁门太守行》、《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诗歌集注》 《雁门太守行》——

【20】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①《赤壁》——--五言绝句--《樊川诗集》 ②《泊秦淮》)

【21】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诗词人--花间派——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①《望江南》--词--《全唐五代词》 ②《商山早行》—— 【22】李商隐(813-858)——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为“三十六体”。——《李义山诗集》 ①《夜雨寄北》—— ②《无题》¬——《全唐诗》

12、五代(907年-960年)(1)后梁(907年-923年)(2)后唐(923年-936年)

【1】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相见欢》——

(3)后晋(936年-947年)(4)后汉(947年-950年)(5)后周(951年-960年)

13、宋(960年-1279年)

(1)北宋(960年-1127年)

【1】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范仲淹全集》 ①《岳阳楼记》--游记--《范文正公集》 ②《苏幕遮》——

③《渔家傲》--词--《唐宋名家词选》 【2】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珠玉词》 ①《浣溪沙》——《珠玉词》 ②《破阵子》——《珠玉词》

【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人——《宛陵先生集》 《鲁山山行》——

【4】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醉翁亭记》--散文(游记)--《欧阳修散文选集》--【5】周敦颐(1017~1073)--说--《周元公集》--,谥号元公,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太极图说》、《通书》 《爱莲说》

【6】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战国到五代,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故事(记叙文)——《资治通鉴》

【7】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临川先生文集》 ①《伤仲永》--议论文(借事说理)--《临川先生文集》 ②《登飞来峰》——

【8】王观(1035~1100)字通叟——宋代词人——《全宋词》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9】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东坡乐府》 ①《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东坡志林》

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东坡乐府笺》 ③《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东坡乐府笺》 ④《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⑤《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 【10】郭茂倩(1041-1099),--《乐府诗集》--(郭茂倩--宋)--南北朝北方乐府民歌 ①《木兰诗》--乐府诗 ②《长歌行》——汉乐府

【11】陈与义(1090-1138),——宋代(南北宋之交)——诗人 《登岳阳楼》(其一)——古典诗歌——《陈与义集》(2)南宋(1127年-1279年)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创“易安体”——词集名《漱玉集》——《漱玉词》

①《武陵春》——词--《李清照集校注》 ②《如梦令》)

③《醉花阴》——《李清照集校注》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今存9300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剑南诗稿》 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卜算子 咏梅》—— 【3】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的诗人——《诚斋集》 《过松园晨炊漆公店》 【4】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朱子大全》 《观书有感》——

【5】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词600多首,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稼轩词编年笺注》

①《破阵子》--词--《稼轩词编年笺注》 ②《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6】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清苑斋集》 《约客》——

【7】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 《观潮》-说明文(散文)--《武林旧事》 【8】《过零丁洋》(1236-1283),--七言律诗--《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宋末元初

14、辽(907年-1125年)

15、金(1115年-1234年)

16、元(1206年-1368年)

【1】马致远(1251-1321)--元大都人--戏曲作家 《天净沙 秋思》--元曲小令--《全元散曲》

【2】张养浩(1269~1329)张养浩,字希孟,浩云庄--元代--散曲作家 ①《山坡羊》—-曲--《全元散曲》

②《山坡羊 骊山怀古》——曲——《全元散曲》

【3】施耐庵(1296-1372)--小说--《水浒》——元末明初 《智取生辰纲》

【4】罗贯中(约1330—约1400),--小说-《三国演义》--,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杨修之死》

17、明(1368年-1644年)【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赠序--《宋学士文集》

【2】王磐(约1470~1530)明代散曲家——《王西楼乐府》 《朝天子 咏喇叭》——《王西楼乐府》

【3】袁宏道(1568~1610)--散文(游记)--《袁中郎集笺校》--,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公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公安派 《满井游记》

【4】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 《核舟记》--说明文(小说)--《虞初新志》(涨潮)

【5】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湖心亭看雪》--散文--《陶庵梦忆》

18、清(1616年-1911年)

【1】林嗣环(1607年-?)字铁崖,号起八,官员,作家。《口技》--小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代张潮,笔记小说)

【2】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南明诗人、爱国志士和文学家,民族英雄——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夏完淳集笺校》 《别云间》——

【3】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①《山市》--说明性小说--《聊斋志异》 ②《狼》--小说--《聊斋志异》

【4】吴敬梓(1701~1754)--小说--《儒林外史》--,字敏轩--清代--小说家 《范进中举》

【5】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小说--《红楼梦》--,名zhan,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香菱学诗》

【6】赵翼(1727~1814)字云崧—— 清代诗人、史学家——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著《瓯北诗话》——《瓯北集》 《论诗》——

【7】沈复(1763年—1825)中国清代--文学家

《童趣》--记叙文(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9、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今)近代(1840¬——1919)

【1】-龚自珍字(1792~1841)se,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己亥杂诗》--七言绝句--《龚自珍全集》 【2】梁启超(1873-1929),字桌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敬业与乐业》--演说词--《饮冰室合集》 现代(1919——1949)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思想家、革命家。《沁园春 雪》--古典诗歌(词)--《毛泽东诗词集》 当代(1949——今)

下载四大名捕朝代故事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大名捕朝代故事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

    童年故事介绍

    故事介绍 《童年》各章内容简介(共十三章)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

    故事介绍示范

    一个不小心,女主踩到香蕉皮,然后穿越到谁身上了,这个悲催的女主,刚穿越过来,就被迫交给呆傻的王爷,新婚之夜,她还被这个王爷吃尽了豆腐。而且,某个意外,女主竟然发现,这个傻王爷竟然一......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1 一般认为,我国科举制始于隋朝,成型于唐朝。历史学界对于科举制的起源时间目前有三种说法,分别以汉朝、隋朝、唐朝作为科举制的首......

    所有著名诗人的朝代

    1 所有著名诗人的朝代 【唐朝】 虞世南 上官仪 王勃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陈子昂 杜审言 沈佺期 宋之问 张说 张九龄 常建 储光羲 李颀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三字经》之朝代更迭

    中国朝代更迭(三字经)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

    各个朝代政治经济表现

    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表现 一、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前2010年至前771年)】 政治: 1、夏、西周的建立 2、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经济: 1、农业:耒......

    一鼓作气的故事介绍

    导语:一鼓作气,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鼓作气的故事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