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第一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全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较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是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平台。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这个平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所以,研究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各大高校中承担着英语公共课程任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英语应用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按教育部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即是对英语教师所需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可见,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各高校对其培养却呈现诸多问题。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所以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

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

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其次,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其英语公共课在职教师有3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仅有3人;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均为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的占72%,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4%;而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占47%,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占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最后,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

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受益。首先,逐步完善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业绩的考核机制。完善的科研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该针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标准。由于英语公共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无论是申报难度还是申报等级都较为困难,所以,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的考核力度应该适当放宽,并更加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该完善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现在仍以教师能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能否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与奖励标准。但是,仅靠教学工作数量的提升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只有“质”的保证,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课堂环境并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工作。

其次,加强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对英语的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国情、民俗等相关语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基础语言类或是外国文化常识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英语语言认知错误以及实践应用错误。

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给予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出国留学或是在职培训等必要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其并非师范类毕业。虽然我国要求所有的在编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集中的岗前培训只利用短短的几个周末,仅对《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教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粗略的讲解,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是不足的。这些偏重理论的课程并不能完全使教师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解答,导致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掌控能力差而面临没有学生选课的尴尬境地。

所以,高校应该在岗前培训之后加大对非师范专业英语教师的进一步跟踪培训。应该经常组织同行教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或是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使这类英语教师能够顺利进入角色,成为英语基础与教学基础扎实的大学教师。最后,应该增加对英语公共课教师“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求职就业的国际化市场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基础技能。而这门基础技能只有在融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后,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把国家提倡的新方针、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基础知识过硬而且还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主力军。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公共课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并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考核机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施应凤,章艳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文山学院学报,2014(8).[2]吕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3]周迪芳.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4(5).[4]李洁.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4(6).

第二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1],为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宽松优质的环境,是国家以及各高校长期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重担。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

高校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身心处于人生的最好的发展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干劲十足,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年龄上与大学生差距小,有共同语言,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艺术教师更感性化,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青年教师的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对教学很生疏。他们虽然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但是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训练,不懂教学的艺术和教育的规律;生活压力大,高校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成家立业,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常常使他们面临困境;青年教师任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教学规范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是在摸索阶段,要有一个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科研方面处于弱势,高校青年教师在读硕士、博士期间有过一定的研究经历,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但由于踏入工作岗位时间短,科研经验不足,学术积累不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也不多,很难形成明确的研究领域,研究出高质量有特色的科研成果。艺术教师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更需要丰富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二、青年教师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一)加强岗前培训,做好入职前的准备工作

高校艺术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缺少做教师方面的训练。因此,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接受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为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行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教师职业独特的教学专长往往是在这一阶段形成。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参加工作最初养成的良好教学技能和职业操守会对今后的教学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为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治学严谨、责任心强、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其指导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在编写教学大纲、撰写教案和讲稿等方面给予指导,听他们的试讲,提出修改意见。也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总之,为青年教师定学习目标、勇于实践,使他们尽快成长。艺术教师由于比较突出专业技能,更重视绘画和唱歌以及演奏各种乐器,所以理论功底比较差,从事科研和撰写论文更是比较困难,所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三)走出去请进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社会音乐活动,参加教育部及所属各级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如高级研讨班、访问学者等,多种渠道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选拔30至50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活动,他们不仅跟随所在大学听课,而且还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很多青年教师把国外的研究项目带回来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会选拔一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学习。凡接受培训项目资助的青年教师,在项目结束后,必须在所在学院的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交流,使所掌握的信息和成果为全体教师所分享。这些活动使青年教师掌握了本学科一流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开阔了学术视野。笔者所在的艺术学院这两年分别派一名青年教师去意大利学习美声唱法,派一人去奥地利学钢琴,派一人去英国学习建筑艺术,声乐教师回国后开了两场独唱音乐会,还定时给声乐教师上课,使成果服务于全体师生。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请国内外大师来校讲学,开大师班,举办各种音乐会,使青年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一流的指导。

(四)组织教学技能大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学技能大赛,大赛先从教研室开始,每个教师进行半小时的教学汇报,选出一至两名教师代表所在系,参加学院的教学大赛。学院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摩,比赛由教授委员会和学院教学督导进行现场打分,分出一、二、三等奖。在此基础上,选派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学校的教学技能比赛,选出优胜者进行奖励,并通过有线电视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同时会请专家对参赛教师所讲的课程从内容、板书、课堂语言、重点、难点、教案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点评,其目的不仅要使参赛选手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要在青年教师的头脑里明确什么样的课才是成功的课,知道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这种活动参与面广,受益人群大,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五)针对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制定专项培养措施

前面论述的是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普遍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培养措施。例如,笔者所在的单位是艺术学院,有艺术设计和音乐表演等专业。这两个专业都有自己特有的专业内容。所以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除了应具备共同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专业特殊能力。

1.收集信息,勇于创新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包括景观设计、平面设计和室内装璜设计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实用性强,能够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这就需要青年教师不仅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设计潮流,还要了解新的施工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用户要求和市场需要的新作品。所以年轻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紧跟时尚潮流,使自己的创作能够保持领先地位。

2.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

作为表演专业的老师,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很重要。要组织一场音乐会,从创意到节目的设计和筛选都是对老师综合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大的考验。所以作为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都会有艺术实践的环节。要让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每个教师可以先组织自己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排练,然后把节目串到一起组成一场完整的音乐会。青年教师可以各有分工,有负责舞台监督的,有节目单定制的,有串联词撰稿的,有组织学生准备服装道具的,等等。要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目前,每年教育部以及各类学会举办的艺术比赛类型很多,派青年教师组织学生参赛也是很好的展示和锻炼。例如,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期间都会有冰雕比赛,我们都会组队参加,已经连续五年获得一、二等奖。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绘画、设计比赛累计获奖20多项。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开阔视野,增加积累,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青年教师更了解学生,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教育教学更能事半功倍。

3.表演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音乐教师除了具备课堂上授课的能力外,还要能拉,能唱,具有在舞台上展示的能力。既是演员,又是教师,这就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但是表演这个专业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几天不练就会生疏,所以为了督促青年教师练功,每个学期都要安排音乐专业青年教师的业务汇报。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比赛。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还会根据本单位的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首次开课试讲,等等,以监督、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逐一陈述。然而,上述措施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如:有些学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岗前培训、入职和在职培训制度;虽有责任人员但未成立专门师资培训部门进行规划和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建全;实施制度分散在各个学院,执行起来随意性大等。另外,导师制的执行情况也不容乐观。制度不健全、各个参与方面职权和义务不明确、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监督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都会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再加上青年教师正处于成家立业的阶段,较低的工资使得很多教师在社会上兼职或者跳槽,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对教师的培养工作。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培训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2]。现在,普遍反映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在培训过程中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位,要加强培训工作的实效,就要完善培训中的各个方面。首先,培训内容要多元化,既包括教育理论,也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文件的撰写、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技巧。其次,授课方法随教学内容的变化也应有不同,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具体的案例教学缺一不可。特别是艺术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构图和对色彩的感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年暑假让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去宏村进行写生实习,活动期间,青年教师和学生同吃同住,不仅教学生绘画,还要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吃住行都由青年教师来带领协调,对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大有裨益。

(二)导师制应该成为学校制度,使之落到实处

青年教师导师制应该作为学校制度,成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职称评聘时,被选为青年教师导师的老教师,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时,应在津贴方面有所体现。每学期,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评语和听课记录,应列入青年教师考核内容并作为重要依据,并在权责方面有明确规定,使之落到实处。

(三)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付出与收获不平衡的问题。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对人的吸引力远小于其他很多职业。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对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有重要意义。经济收入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价值,较高的经济收入有利于教师在公众中树立较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经济待遇的提高,从实际上为高校青年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这个问题政府的决策是关键,下定决心着力解决,就一定能够使高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和提高。

(四)完善法律法规,走依法治教之路

要保证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具体的法律法规应涵盖高校青年教师职前、入职、在职的教学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和阶段。对于现行法规条款中的不足部分,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例如,建议对现有的《教师资格条例》进行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师资格条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不做任何考核就可以直接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更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就可以直接走上教师岗位,这导致了现在存在的很多弊端(已在前文阐明)。这说明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很多高校要求进入学校的基本学历要求必须是博士学位的今天,导致岗前培训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其作用,导致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问题。综上所述,培养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事业发展、科技进步过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要使青年教师培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各高校就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在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重点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为学校自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悦.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2]李英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对策[J].科技视界,2015,(11).

第三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地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全校甚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出发,构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教学水平,打造优势青年教师团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近年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地方高校不断增加。从我国高校构成比例看,地方高校数量正在扩展,教师数量迅猛增长。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2007年增加450所,专任教师134.31万人,比2007年增加17.48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安徽省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119所高校(普通本科院校33所、高职院校74所、独立学院11所、分校办学点1所)中,其主体为地方高校。由于地方高校大多属新建院校,随着办学转型和规模扩张,教师的补给量正在迅猛增加,青年教师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地方高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仍停留在泛化管理层面,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育素养处于自发状态及力不从心境地,在提高教育素养方面处于意识不强、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的状态。从高校教师生命周期的变化这一角度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特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处于培育的投入期,其成长特征为知名度低、成果产出少、教学任务重、经济生活压力大、流动性强和可塑性大。作为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群落中“弱势群体”——地方高校,由于其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等比较薄弱,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支持往往力不从心,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和学校发展的未来希望,其工作状态和教学能力如何,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且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自身专业发展。因此,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1相关概念界定

教师教学能力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表现为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前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张相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转化能力、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教学研究能力[2]。张宇庆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研究能力[1]。教师的教学能力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更应该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评价高校教学能力的优劣更多的看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青年教师队伍主要指那些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他们主要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3],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高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条件好的学校,一般都以博士学历作为招聘条件。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为例,从滁州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为: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高校进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员。因此,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指刚毕业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从事地方高校教学,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部分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实际接触过课堂,在工作中难以处理突发事件,教学考核体系不明确,教学能力表现不足。因此,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培养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2影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纵观前人的研究,影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2.1培训制度不健全[4]

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新教师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一般都没有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培训,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培训制度不完善,导致青年教师难以进入工作角色,教学基本功底子弱,地方高校培训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第一,培训相关政策不健全,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没有相关的详细培训政策,很多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具体的培训制度及实施细则,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大多是高校人事处主办,学校内部的教师作为培训导师。第二,培训内容单一,多数地方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有关实践技能方面的,如教学研究方法之类的课程涉及很少,青年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教学技能欠缺,相关教学论类的课程也没有开设。另外,教育技术对教师来讲也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进入课堂多以多媒体教学,而很多高校未开设此类课程,所有的这些导致青年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的帮助很少。

2.2实践平台未搭建[4]

教师踏入工作岗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及教师基本功。一般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讲,学校应该在开课之前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简单进行考核,形成一种考核制度,确定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才能走进课堂,这样既是对青年教师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一些高校实施了“老带新”的制度,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实现“传、帮、带”。本来这是一项促进青年教师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传承,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学校支持奖励力度不够,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任务下放下去之后,放任自流,很多二级院系本着应付的态度,并没有真正带领青年教师学习,多数人都是年终考核填一张考核表结束,像观摩课堂实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平台未搭建,这些平台的建立有助于青年教师亲自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反之,导致青年教师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难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3学校环境[5]

很多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们都有自己的科研小团队,在自己的专业上都具有一定的能力,到了工作的地方院校之后,学校条件很多都不如自己读书的学校,尤其是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设施匮乏,校园环境不佳,使得这些青年教师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他们会常常拿工作的院校与之前的学校比较,比较之后,落差会加大,最后导致这些教师没有精力和热情对待新工作。资源的匮乏、条件的简陋,很多青年教师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是目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辞职频繁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想开展一项科研活动,发现没有人可以协作,图书馆资源有限,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实验室条件简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有的这些,都导致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失去了对学校的热爱,更谈不上教学乐趣了。优美的学校环境、丰富的资源条件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2.4自身因素

影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还有教师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态度。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决定教师乐岗敬业的重要因素。张大良等人对69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教师认为要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关键的品质是敬业精神[5]。第二,自我发展,青年教师到地方高校从事工作,很多时候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求,如果所从事的教学能够促进专业发展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愿望强烈,都会促进他们制定目标、计划,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性格特征。有些青年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稚气不成熟还残存着,遇到事情还是以学生方式解决,容易暴躁发怒,这些都不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从前面影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系。

3.1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青年教师在上岗之前,首先要进行岗前培训,即我们所说的职前教育。岗前培训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设置相应的培训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使岗前培训制度化,培训内容多元化,多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培训指导,做到职前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岗前培训的目的是让青年教师有资格上岗,上岗之后,更要重视职后培训。职后培训的形式主要包括短期外出培训、观摩优秀课堂、网络学习及学历深造等等,主要针对入职后教学方面的不足进行的相应培训,做到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一体化,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2以旧带新,实行“双导师制”

青年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实践经验不足,需要一个老教师带领入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徒,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了这种传帮带的“双导师制”。笔者入职时,所在院系第一年实习“双导师制”,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的教学行为,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加大支持力度,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都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任务,青年教师定期观摩名师课堂,指导教师随时听课,加大督促力度,定期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及时找到青年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导其及时改正,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3.3创造机会,营造氛围

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为青年才俊提供优良的资源,建立雄厚的硬件,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让这些青年教师能够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青年教师才能够更加踏实扎根在这个学校中,从心里爱上这个校园环境。改善办公条件,给青年教师配备办公室及办公设施,让青年教师能够有独立办公的条件。多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对青年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从生活上进一步关心青年教师,这样,青年教师就会更加热爱这片校园,对待工作更加热情,真正爱上这份职业,对教师职业产生兴趣,所谓“兴趣是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学能力也会随之而提升。

3.4强化激励制度,留住人才

从青年教师自身因素来看,青年教师入职后辞职率很高,很大原因是对学校的待遇不满。很多地方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投入远远不够,在一些制度制定上倾斜性很强,很大程度上限制青年教师的发展,加之青年教师自身性格比较高傲,不公平待遇往往会影响其工作,将情绪带入到工作。因此,学校应修订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扶持,让青年教师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适当实行奖励制度,青年教师作出贡献或者有进步,要实时表扬或者进行物质奖励,增强其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宇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2]张相乐.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2004,(19):51-53.[3]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4]佘远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50-155.[5]张大良,纪志成,周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9):91-96.

第四篇: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1、高校高等数学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现状

当今,高校教育逐渐得到普及,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院校对高等数学教学培养的重视度各不相同,尤其是普通院校或是应用型较强的院校,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且部分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重点方向不同等原因,使得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减少了对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高数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削弱了学生对高数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高数知识的理解;学生只能通过最笨的办法获得知识,这样的教学培养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1.2原因分析

1.2.1教材原因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向标。现阶段高校高等数学所使用的教材虽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修订,可是仍旧过分注重理论本身,对理论如何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等内容的讲解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运用的实际能力。这样的结果:一是影响了教师的授课重点,二是让学生从心底觉得数学没用,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1.2.2教师原因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多半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是培养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的授课特点为照本宣科,教材如何编写教师子就如何讲解,教材忽视应用型这一特点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解也忽视应用性。

1.2.3学生原因

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直接反映在动手与实操上,建立熟悉模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建立数学模型是解答数学难题的最好方法,它不仅便于教师讲解,而且也便于学生的理解。但是,实际情况是只有教师讲解了学生才会明白,让学生自己建模、自己解决却有些难度。因此,教会学生某个习题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1.2.4应试教育的影响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通过考试可以让学生、让教师了解到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欠缺,而且也有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从潜意识内告知自己:只有分数才能证明自己。这种错误的意识很难衡量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学生的关注点只会放在应试上而不是能力培养上。因此,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检测办法。

2、加强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教学内容改革

2.1.1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对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与各个专业的学科要求紧密结合。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从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结合该专业对数学的实际要求,在课堂上尽可能选择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所在;也可以向学生抛出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改变对学习数学的片面看法,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还能在专业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在专业学习和应用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2.1.2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

数学建模的宗旨在于能够用数学的思想,通过分析,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简化,用数学方法和手段,形象刻画实际问题。而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的增强,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可以通过举行比赛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2.1.3尊重差异存在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为学生选择一些较为综合的、需要多个知识点整合的题目,联系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老师应积极鼓励,增加学生信心,对于学生疑惑之处,耐心的为学生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结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2教学方法改革

2.2.1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向学生传递积极情绪,改正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错误认知。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对学生专业的了解,将数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专业课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应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悉心教导下,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慢慢克服学习高数上的困难,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在对教授内容时,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抽象的内容用比较形象的方式,由浅入深讲解,使得深奥的理论简单化。通过对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的讲解,使得学生对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只有对基本理论充分掌握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足够的自信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对内容进行讲解时,不仅要讲解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对知识的背景和具体应用进行讲解,结合专业知识,建立起新的关系,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加强数学应用能力。

2.2.3用发展的观点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数学,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要按照现代方式,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具体来讲,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或理论时,可以联系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寻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与独特之处,我们要用较为系统的理念审视传统的课程内容,从新的角度出发,对于联系较为紧密的概念或知识点,要整合在一起,通过系统的分析,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对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设备,如多媒体等设备,用生动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地刻画出来,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得更多的知识。用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仅要改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还要应用现代技术,为学生讲述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要求,增加学生才干。

2.3教学模式改革

2.3.1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对高等数学的教学,主要针对理论性的知识,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选择多样的模式进行教学。上课之前老师要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全面的备课,掌握教学重点、难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如可以通过问题探讨、合作探究、类比分析、多媒体演示等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课程。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实验课,要学生通过实践,提升数学建模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数学应用能力。

2.3.2积极鼓励学生

要想学生充分掌握高数知识,增强数学应用能力,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在专业实践中数学的应用中,学生都会面临很多难题和困惑。在学生迷茫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打消学生的逃避心理,对于难以下手的部分,进行提点,增强学生的克服难题的信心。在为学生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育,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下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剖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耐心指导学生解题。通过每一次的练习,每一次的克服难题,帮助学生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快乐,巩固知识,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3、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受到了教材、教师团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建设较弱。该研究在分析了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希望可以引起高校的重视,改变高校的教学理念,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促进学生向着综合、全面、应用型方向发展。

第五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阅读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直困扰许多英语教师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英文报刊作为高中英语阅读辅助教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探讨了英语报刊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所具有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中学生;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项目,做好阅读理解题是直接影响高考获得高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中学英语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材料,其可利用的资源十分贫乏,且内容陈旧乏味,跟不上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词语数量和内容也很有限,学生不能达到大量输入语言的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过多地把学生禁锢在现有的课本知识中,使他们常常处于一个整体的被动环境中,学生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多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影响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学生生源素质比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较弱,学习基础较不扎实,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额外招收的学生,多来自偏僻农村贫困的家庭,其知识面极其狭窄,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多方位知识的欠缺较为严重,基于这种情况,与重点中学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势必达不到提高效果。能不能有一套相关材料,既能调动本校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扩大知识面,来进行辅助教学,是我们一直苦苦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国家教委2000年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毕业生,其英语运用的水平应达到七级要求,其中谈到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文报刊和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3万字以上。刘庆思教授也指出英文报刊的阅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报刊阅读又是当今全球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一大趋势。

基于多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以英文报刊阅读作为新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其丰富的内容,以激发和培养本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依据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在EFL/ESL领域的兴起主要归因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的问世。学习者被认为是具有各自独特兴趣风格、需求和目标的独立个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和编写学习材料时应基于所教班级的具体需求,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Krashen提出的“最佳语言输入”的条件中有一条,是语言输入要与学习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他的输入假说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Brindley所强调的,使教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在课堂上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他们对课堂教学感到满意的一项基本原则。Cunningsworth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评判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可见,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需求特点是选择适当阅读材料的基础,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最佳情感状态的根本途径之一。

三、英文报刊辅助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何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许多国外的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Clarke&Sil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适合的阅读材料。其中兴趣是一个比语言难易度更重要的标准。有不少学者建议选择近期英文报刊文章,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给学生,陈琳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SARP(Self-accessAuthenticReadingforPleasureapproach),认为应让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自己选择适合的真实材料,以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教师则应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针对这些理论,我们又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可以是多种题材,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

2.以知识形成为取向的报刊阅读材料的选择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把视线转向了英文报刊阅读进行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报刊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

(1)时效性。报刊杂志的内容时效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了解当今国内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闻时事;及当前世界的现状、世界形势的发展等。

(2)知识性。报刊杂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报刊所体现出的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地理、人文、娱乐、体育、环保及跨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

(3)趣味性。报刊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爱好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阅读兴趣,报刊也提供了许多“消遣性”的阅读材料可供选择。如娱乐新闻、明星佚事、体育快讯、时尚热点等,阅读者根据兴趣选择阅读,符合需求理论的内涵。

(4)语言鲜活。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报刊英语反映着日新月异的语言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大量地道的、鲜活的、生动的语言。

(5)词汇丰富。报刊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新鲜词汇和层出不穷的新生词语,包括旧词新义、流行语、外来新词语等。如:双休日(thetwo-dayoffs);物质文明(materialprogress);跳槽(job-hop);缩略语的使用也是报刊语言的一大特点,像CEO(ChiefExecutiveOfficer),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IT(InformationTechnology)),SARS等等,这些在近年的报刊上几乎每日可见的新词及新缩略语还未来得及收入词典。

《学英语》报是我国较早的面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辅导周报。该报具有英文报刊的许多显著优点,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妙趣横生、富有感染力的阅读空间。该报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难易程度适中,题材广泛,信息量大。文章涉及热点新闻、时事之窗、校园生活、娱乐天地、明星聚焦等高中学生喜爱的栏目,丰富了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通过阅读英文材料达到获得信息的目的。《学英语》报分层的版面设计,时尚的亮点,更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文章难易度的分级标示,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择阅读。

四、课题实施的研究方案

1.目标:本课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核心,以激发阅读的兴趣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力求在理论与研究层面通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取得新的突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2.本课题实施的对象:高二年级七个班、高一年级两个班。

3.课题实施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了解影响他们阅读兴趣的因素及阅读习惯。

(2)分析研讨: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的问卷,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分析,获得了一定的数据。

(3)技巧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阅读技巧、文章标题的解读策略、猜测词义的本方法、概括文章中心的综合能力、对文章内容的判断推理、分类词汇的扩展记忆等,通过对报刊阅读技巧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英文报刊的语言基础。

五、拟采取的措施及教学模式

1.压缩教学时数、引入报刊阅读

针对传统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在需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大胆的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课内的总学时数进行压缩,不增加学生的课时负担,并且对学习上的时间和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调整,把报刊阅读引入课堂(原每周五课时英语课语言知识讲解及练习讲评,压缩为三课时,两课时作为报刊阅读课)。当然,减少课内语言知识的讲解并非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在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注重增加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中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我们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大胆放弃某些机械的、不合时宜的课后练习,保证每次讲课内容既精讲多练又丰富充实。

2.精读新闻模式,巩固课堂知识

英文报刊的作用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报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缺一不可,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扩展其词汇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根据报刊的特点,新闻具有新鲜时尚、语言真实、简练、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等特点,英语新闻的许多新生词汇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新闻中大量长短句的使用也是新闻英语的一大特色。然而,新闻时事报道往往生词较多,句式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对阅读新闻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长短句子结构的分析,把握句子的主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式结构的理解,例如:Gandhiisthegranddaughter-in-lawofIndia’sfirstPrimeMinisterJawaharlalNehru,wholedthecountryfor17yearsafteritwasgivenindependencefromBritain.这个长句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这种精读英语新闻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巩固课内语言知识。

3.丰富泛读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英语》报丰富的内容“LeisureReading、TastingLife、ReadingOnline、TopicReading、LeisureCentre、NewsTests、SpeedReading”等中学生感兴趣的版面,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这样的阅读材料很容易在中学生心里引起共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泛读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根据报刊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采取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丰富的教学模式:

(1)话题演讲:引导学生模仿“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模式,由教师就《学英语》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出话题,让学生自己准备,查阅资料,(如Confidenceisthekeytosuccess.),演讲课上,有话可说的同学踊跃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2)即兴演讲:“主持人”(学生)提出的有关报刊内容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教师随时参与讨论,讨论后让每个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即兴演讲。因为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如Howtodealwithyour“luckymoney”duringtheSpringFestival),学生特别有话可说,气氛热烈。

(3)主题辩论:例如“Lovingandlearning”(北京一名教师把关系要好的男女同学编为同桌)一文,给出辩题“Doyouthinkitisagoodideatoallowboyfriendsandgirlfriendsinmiddleschooltosittogether?”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学生根据论题,自由结成辩论小组,互相交换信息,共同寻找辩论论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4)记者采访:就报刊内容自设话题,例如:Doyouhaveluckybirthday?让学生充当“记者”进行“采访”,学生广泛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表达欲望,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5)短剧表演:根据报刊文章内容,学生自编短剧,例如“篮球明星乔丹来到中国一文(Touchedbygreatness)”,一个高大的男孩扮演Jordan,另5位学生分别是文章中的学生,英语课上男生的表现多不及女生,但乔丹是他们崇拜的人物,这类短剧的表演,他们的活跃远胜过女生。

所有这些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为了装饰课堂,而是具有实际的语言运用效果,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4.延伸课外阅读,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开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空间。在课外学生能够选择难易适合自己程度、内容适合自己兴趣的报刊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进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我调节。兴趣和需要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这种阅读兴趣的课外延伸,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了自学能力。同时,英文报刊又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的有效手段,它促进学生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更新、拓宽了学习领域,扩大了教材的外延,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报刊阅读又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重要途径。

六、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为使英文报刊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卓有成效,使课堂教学有新的突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努力探索,力求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相当复杂的过程,针对教学法进行课题的研究过程,将触及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向传统的教学思想挑战,在教学观念上勇于更新,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师生间可能因年龄、爱好、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就不同问题存在观念上的代沟,需要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学生,改变以往学生一味接受教师的传统模式。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备课量明显增加、词汇量积累不足、新生词汇不断涌现、阅读报刊的技巧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对教师自身素养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自我完善,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注意时效性信息的获取,跟上时代,才能了解学生,贴近学生,才能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总结,努力提高,使课题研究的教学法体系更加系统,更具科学性和富有成效。

下载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论文-谈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谈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转)摘要:教师的反思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买践中勇于勤于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会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起到积极......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或随时间流逝自然提高的,它需要教师在实际的......

    高职汽修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探析论文

    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汽车维修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既是对学生要求,也是对教师要求。为......

    浅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白塔中学小学部朱丽丽 内容提要: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或随时间流逝......

    浅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宁二小包彩娥 内容提要: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或随时间流逝自然......

    浅谈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5篇

    高职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教学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现代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英语教师应从“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的陈述”三个方面、“......

    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5篇范文)

    摘要:对当前的教学发展阶段来说,加强对高校的会计教学的改革比较重要,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从现阶段的高校会计教学对学......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建论文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构成部分,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对高校办学水平与整体教学质量的反应。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机制的现状,初步构建了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