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这样一个家庭诗歌
1.爸
你额头上的皱纹折着纸飞机
折叠着柴米油盐的叫嚣
一下又一下。折痕如春天流动的绿
我如一只小鸟用稚嫩的嘴啄着
不觉夜幕降临
不觉时光滑落嘴边
一口一口的新鲜
啃食你青春的味蕾
啃了一些填填童稚。有些长大后
我在抵足诗词园林欣赏诗经中的风光
城市那头工地响起忙碌的机器声
还有悠远斑驳的佝偻身影
模糊了诗经中的旖旎风景
2.妈
梦中时不时出现的场景
冬天偷走了你的黑发
雪花从你的头里长出来
先是一小撮后是一片最后整个头部
在我床边冻缩我的小名
寒气直逼值班在夜空的星星
醒来我连忙查看保存在我手机中你的照片
双目炯炯有神,头发依然透着黑色的光泽
照片中的你如同一首诗
我越品味越越觉得韵味悠然。呼呼呼
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舒气的声音成了一朵云
时时刻刻都守候在你的眼角
陪你安静入眠
沐恩获福的花开在你的梦里
我在忙碌中偶尔也嗅到一些你梦呓散发甜甜的清香
甜而不腻,香而不刺鼻
3.哥
很喜欢葫芦娃动画片百看不厌
不是因为幼稚不是因为我是长不大的孩子
不是因为画面拍得多美不是因为故事情节有多吸引人
不是因为主人公三头六臂不是因为它们能把各种困难削铁如泥
只是因为它们是同一条藤上结的籽
只是因为它们喝干母亲乳汁后不忘把爱的种子播种人间
只是因为看到它们
如同看到你和我年少时形影不离互帮互助的影子
你和我是母亲这条藤上结的籽
你拎着太阳马不停蹄地向前冲
只想开垦多一点撂荒已久的荒原
夜里守门的月亮都有些累了你仍不想休息
只想快点用你健硕的臂膀犁一块肥沃的福音地给我任我在上面种上我各色各样的奇思妙想
母亲藤上结出的葫芦娃
葫芦娃跳上了荧屏演绎着葫芦情
在台下观影的葫芦小妹
请你放心,我不会对着曲折弯道不会对着峭壁痛哭流涕
最后还是忍不住拿真心的祝福作信的内容邮寄给你
葫芦兄弟,近来可安然无恙
4.我二十多年前我是稻田中长出的一粒谷子
爸妈把我收割晒好收入他们的字典里
从此,有时我成了一个名词,有时又成了一个动词
我的双眼经常看到天空长着草参差不齐
我的耳朵经常听到动物窸窣的窃窃私语
于是我开始尝试写诗
草长在天空,耳朵搬运秘语
一枚名词只是农夫和搬运工
突然天下起雨很多人都忘了带伞
我挥动自己的双翅扇走阴雨
人们笑着走了
一枚动词写上甘愿为需要的人心遮风挡雨
其实二十年来我得感恩自己
动词加名词构成生活的句子
句子的粗糙得研磨退缩去慢慢涂抹
句子的血液得劈开无数个黑夜去注入
二十年后,我仍是一粒谷子
躺在父母的字典里
仍旧有时是一个动词,有时又是一个名词
只是二十多年在风浪里摸爬滚打
词义延伸义渐渐充盈起来
第二篇:这样一个女孩诗歌
有这样一个女孩,很奇怪。
从小别人讨厌的补习班,她偏偏喜欢,可是却没机会。
她对于别人的批评,很不开心,会努力让批评不再变成可以说出来的话。
她不善交际,喜欢孤单,有时候有时候不爱说话,对朋友想得太完美,内心很细腻。
爱花爱树爱动物,心中却有一些小秘密。
很喜欢唱歌,不管何时何地,尽管面对那么多张的脸,只要音乐响起,立马陶醉其中。
真的很怪,有时候很乖,有时候却很怪。
有时候害怕,有时候却战胜。
有时候胆小,有时候却坚强。
她有时候在听课的时候望着窗外,看着树木,一颤一颤,却成了最美妙的语言。
她很容易快乐,或许只要一颗糖或一句关怀,她很脆弱,或许一句责骂或一个白眼辣得像一个巴掌。
她有些完美主义,她希望自己能够很好很好,却明知道有些自己不能够,却不服输。
这算是优点,也是缺点吧。
她重感情,小时候养了好多只狗,现在还记得。
那时哭过的红眼睛。
她不懂世界,有时候的变化让她找不到依靠。
其实,时间划破的伤痕叫成长。
有些人注定是来爱你的,有些人注定是来给你上课的,她开始慢慢接触这世界,而不是把自己关在蛋壳中。
其实在难过的时候,也收获到了美好。
她尝到了友谊,还有从默默无闻到绽放光芒,很开心,又有点不喜欢。
她开始呼喊:“珍惜你的青春,关掉你的破浏览器。”
她开始成长,其实成长,就是渐渐温柔。
她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听着风吹过身边的依偎,看着小草的低语。
她有时候需要人安慰,只要静静地抱着一个人,让她知道你在。
她很简单,她也有许多小秘密。
她很烦恼,她也很爱笑。
她很谦卑,她也很傲娇。
她很不听话,她也很懂事。
她就是那种怪。
她就是谜一样的女孩。
噢,你猜猜……
第三篇:曾经,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诗歌
在这寂静的夜里,有谁知道,我的心飞到了远方?
那里,一片空旷,脚印淹没在深深的草丛中,没有影子,也没有方向。
清清的一条小溪,潺潺地歌唱着春天的乐章,缓缓流淌。
几只花蝴蝶,跳跃着华丽的舞姿,在我的身旁......
白云漫卷,清风徐来,大地喷洒着诱人的芬芳,伸展臂膀,举头仰望,太阳
把那束骄傲的光芒,轻轻地,柔柔地,姿意地
无尽地扩张。
一个声音久久地在我耳畔游荡:
让你的心飞扬,飞扬,不要昨天,不要梦想,不要
夜的春江,不要
宽广的海洋,不要
怅惘。
看,这里,没有山的阻挡,没有
沉重的行囊,没有
道路,没有
浊浪,也没有
这样那样的守望。有
没有宝藏?没有。有
没有天堂?没有。有
没有温床?没有。有
没有什么崇尚?没有啊!
把脚步放得再和缓一些,让气息再平顺一些,不要避让,不要,这里是那么的宽广,不会留下印迹的,你会像风一样
尽管张开自己的胸膛,向前,或是向上。
有谁知道,我曾经来过,这样一个地方?
第四篇:一个这样的老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成都市双庆小学 代建桃
一、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科学的精神”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偏重于文章的情节,只把握了所写内容,浮于表面,而对于这些事件所蕴藏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结构整篇文章却忽略了或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是对学生的一种“冲突” 分别从视觉、心理、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这四方面加以展现。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在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思路: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5、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五、教学方法:
1、直入重点,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研究的主线。高段文章篇幅较长,为了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把握文章重难点,找准切入点,实现长文短教。
2、语文阅读应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读后议,为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勾画重点句、关键词,批注、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这个问题。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遇到难题让他们通过同伴互助解决,老师相机点拨。
六、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人物,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2、体会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七、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学生搜集作者资料。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质疑,导入新课。
1、老师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老师是罗盘,引导我们探索;老师是雷电,点燃我们的智慧。同学们,我们从小到现在,在很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能谈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吗?
2、导入课题。
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在少年时代就遇到过一位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位老师与别的老师究竟有什么不同?等)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把握学情。
1、交流作者资料。
2、分段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3、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后,指导学生回归文本,结合语言环境进行理解,重点指导以下词语:(1)面面相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你们有过“面面相觑”的经历吗?
(2)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3)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4)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诈)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达到人人会说。)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你觉得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怎么分?
(四)质疑问难,确定议题。
1、教师诱导询问: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2、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加以筛选,确定议题:
(1)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是个怎样的老师?(2)在这些事件中,“我”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怀特森老师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2、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学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学生用简单的词语评价即可)
3、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二)出示学法,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说出你的理由。学习建议:
(1)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2)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和行为有了哪些变化?(3)勾画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并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交流。
(三)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指名汇报:你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联系上下文理解,指导朗读。预设: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1)从怀特森的语言中体会:他不仅知道绝迹了的动物,还知道其具体特征。(2)从同学们的神态中体会:“面面相觑”、“惊奇”。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1)3—7自然段,从老师的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品悟“狡黠”: “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2)8自然段,品悟“郑重其事”,师引导,他“郑重其事”讲了什么?做了什么?(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促使我们怀疑的老师。
(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没有对老师说的话进行认真的思考,发现其中的疑点。)
(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课件出示)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描述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
(3)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
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喜欢——吃惊——愤怒——理解)A、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B、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C、“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D、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师:读读这些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怀特森老师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4、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1)“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这样的课堂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小汽车”事件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我们学会探索的老师)
是啊,如此趣味盎然、悬念迭出、具有挑战性的课同学们能不喜欢吗?也就是在这样不断质疑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终于悟出了老师的希望,那就是„„(读第十二自然段)
相机出示: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师:这个自然段,只有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可是,它却能被有思想的孩子读成洋洋洒洒的万千文字,老师想请大家默读这个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或许你会从中读出深邃的哲理,或许能联想到历史尤其那些善于质疑而成功位的伟人,或许你会从中读出自己,都请你在书上做下批注,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师:老师想请大家来交流自己的感悟,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你们会拥有更多的智慧。你们觉得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生:(自由交流,师点评,引导)意义:此处补充怀疑主义的意义: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要举牛顿、哥白尼、伽利略的例子)
师:是啊,孩子们,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只有敢于向权威说不,只有敢于向已成为定势的思维方式说不,我们才能拥有真理,社会才能不断进步。通过你们的读书汇报,老师认为你们也和怀特森老师的学生一样认识到了“新怀疑主义”的意义。
(2)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
(3)引导关注关键词“正视”,勾画出含有“正视”的句子,比较体会: 第一个“正视”:课堂上,我们敢于正视老师的眼睛,因为我们明白________。这时,“凯蒂旺普斯”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正视”:这又看出了一种()态度,()心情。请你把这个句字补充完整: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怀特森老师没有捉弄我们,而是在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的老师。指导朗读两个句子。
(四)写法指导,总结延伸。
1、怀特森老师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详细描写,这叫——正面描写(板书),为什么作者还有写“我”的心情变化和同学们的反应呢?
(板书: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做间接描写。它指不从正面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有关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二者相结合,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以后我们在习作中就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2、(课件出示资料)大卫·欧文,美国作家,《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他发明了一种新方法来教孩子有关钱的事情。他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
可以看得出没有怀特森老师的影响就不会有今天的欧文,这也正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欧文的成功只是同学中的一个普通的例子,我们坚信还有更多的学生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都应该归功于怀特森老师对他们教育和影响。
3、怀疑引领着科学的步伐,古今中外,前面说的牛顿,哥白尼,伽利略,咱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两弹一星”钱学森,“当代神农氏”袁隆平等,都大有人在,他们无不是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播放相关课件)
4、结语:怀特森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影响了我们一生,让我们带着感激,怀着敬意,再次朗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五)作业超市。(任选一题)感悟启发(选一个指定题目,写一段话,建议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供选题目是:《我看怀特森先生》、《由<这样的老师>所想到的》、《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我心中最好的老师》 „„
十、板书设计: 科学的精神 一个这样的老师 [美国]大卫·欧文
“我”的心情 怀特森老师
喜欢 博学多才
惊呆 促使质疑 与众不同 愤怒 引导探索
理解 学习方式 影响深远 敬佩 生活方式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课后反思:
在六年级组老师的共同研究下,这篇课文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教案。上完这课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全面的回答问题了,但孩子们思考问题不深入,回答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很深入的去剖析怀特森老师的特点,这跟我的教学经验也有关系。
本课的线索很清晰,一条主线,一条副线。孩子们主要根据课文的主要段落,主要句子来体会怀特森老师的特点,这点孩子们都能很好的做到。副线就是“我”的心情变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在一起,怀特森老师这个人物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在引导上,我还需好好锤炼。课堂上,我的语速有点快,这也是我的一大缺点,以后还需要好好练习。
第五篇:这样一个才女子
这样一个才女子—读席慕容
时间流逝,缓缓沉淀指间的文字;诗语浅吟,轻轻抚平躁动的人心。浮生若梦,年华似水,半生芳华,却可细细沉淀。
从《一棵开花的树》接触到这个灵慧雅致的女子,席慕蓉。后来知道她是学画的,是了,文如画,画如人。她的诗文沉淀着人之情感,物之情语。你永远可以在她所描绘的世界中寻到那些值得珍惜的消散在风里雨里的美好事物的痕迹,你也可以重新体验生活中你错过的那一个个细节,那一份份心情。很多人说,席慕蓉的世界很小,她更多的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然而在物欲充斥的现代社会,席慕蓉却在她的小世界创造了一片净土沉淀人性最光辉的真善美,洗涤了那个年代,影响了这个年代。
她沉淀一份静美,而绽放青春的灵动、美好与无悔。似《无怨的青春》总是以那样轻快的笔触诉说那样美好的故事。清音在你心间缓缓流淌:似漫步在起伏的草原,清风吹动你的衣裙,拂起你的发梢,羊群在你身边嬉闹。那不知名的蓝色小花向你低诉:以感恩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吧,以至于在蓦然回首的刹那,让青春无怨如山岗上静静悬挂的满月,让记忆青春的记事本永远弥漫栀子花香。
她沉淀一份安宁,拾回生命的希望、本真与祥和。似《自白》“我无法停止我笔尖的思绪/像无法停止的春天的雨/虽然会下得满街泥泞/却也洗干净了茉莉的花心”是啊,当思绪蔓延时,与其压抑掩埋,不如沉浸于文字的世界。以此,你可以在任何一处阴凉的树荫下凝神静听,也可以在光与影交织的水边静静俯首,感受灵魂碰触的颤动。席慕蓉总是这样的潇洒浪漫,她一如既往地传递生命的细致光亮,抚慰灵魂早已斑驳的沧桑。把诚挚的关爱表达,把自然的纯粹释放,把平静的幸福延长。
传统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席慕蓉的诗,可亲近,可感受,可寄托,可回味。
席慕蓉这个女子啊,她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坎坷跌宕的变故,却以她行云流水的文字征服了那个时代,以她浪漫狂想的心境征服了我。更可贵的是,她能坚守住一方心灵净土:在山野里奔跑写生,工工整整手抄诗稿,一丝不苟装订活页,严格挑选画画工具,慎重装裱每一幅画,以而“身喧乱市中,色静书画里”。
赖川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席慕蓉的人生是完美的的修行。半生芳华尽沉淀,微笑拈花而不语。席慕蓉,你可听到,千年前并蒂青莲开满的荷塘边,琴声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