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将会更精彩美术教学反思
我们美术老师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教过的学生中,有多少能认可我们,认可我们的学科呢?对我们认同度不够,对我们的美术学科也可想而知。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怎么会喜欢呢?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获取知识,得到真正的发展。
我认为:动起来,更精彩。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思维动、创造动,整个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一、思维动起来
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整个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春天的畅想》时,先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并配以音乐,学生在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雨蒙蒙的美景后,感受春天的信息。同学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我在上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整个课堂下来,学生都在享受着快乐。
二、行动动起来
行动动起来不只是只针对绘画课、工艺课等动手要求的课,所有的包括欣赏评述课也一样,只是工艺的更典型些。提倡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我在看一些优秀的课例时,几乎让学生都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和老师一同讨论、一同解决问题,试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喜欢吗?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课堂才是快乐的、和谐的,更是成功的。
三、创造动起来
现在要求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色,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创造,并在作业中展现自我。
总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主动获取知识,去享受快乐,去健康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学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第二篇: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更精彩(范文)
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牡丹江市景福小学吕云杰
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给人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图文并茂,版式多样,色彩明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这些特点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为了更好的用活数学新教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保持“童贞”,发挥“童心”,吸引“童趣”,开发“童智”的原则下,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贴近生活,感悟数学就在身边。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座位卡,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重新排座位,好吗?”学生一听,很兴奋。我话锋一转:“不过这个座位要你自己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来找,你们有信心吗?”学生们个个跃 1
跃欲试,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信心!”我笑着说:“老师相信你们,不过,在找座位前,你有什么问题吗?”细心的小朋友一看手中的卡片,其中有的小朋友就说:“怎么有第5组、第6组、第7组、第8组呢?(我们以前只分四大组)老师这组到底是怎么分的?”我趁机说:“是啊,谁知道老师这组到底是怎么分的?”学生们稍作思考,就有答案了。原来老师是把每一大组又分成了两个小组,所以现在一共有8个小组。明白了这一点,学生们纷纷开始找座位,当然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有的还要请别人帮忙。等学生坐定后,我让找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很快找到座位的。同学们纷纷说:先看一看自己是第几组,然后再看一看是这一组的第几个。我趁机又问:“想一想,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现在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我让大家一起看,班长坐在哪里?体育委员坐在哪里?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里?……并板书:第()组第()个。通过这样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生对“确定位置”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下面的教学活动开展起来也不难了。数学只有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不容易掌握的“确定位置”用排座位引入,使这一内容生活化,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二、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自
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是能够进行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点石成金”的技能。如教学“认识厘米”后,为了引出“米”这个长度单位,我让学生分组用学生尺去量教室和黑板的长度,学生们纷纷动手去量,有的量,有的数,有的记,干得还真是有模有样。不一会儿,任务就完成了。我问:“谁能告诉我,黑板有多长吗?”有的小组说:“黑板有19个直尺长。”有的小组说:“黑板有25个直尺长。”我故意生气地说:“怎么你们的答案不一样,一定量得不认真。”学生们很不服气,都说没有错,不过又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终于有同学发现,原来他们用的尺是不一样的,一个是20厘米,一个是15厘米。答案似乎找到了,我及时表扬了那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同学们松了一口气。可是我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那么,教室和黑板到底有多长呢?”能说成是“19个直尺长”或“25个直尺长”吗?有几个学生一听,开始埋头算了起来,可是,一时又拿不出答案来,因为,他们还没有学过超过一百的数。我又说:“要是老师让你们用学生尺去量操场的长,你们觉得怎样?”几个嘴快的学生说:“太麻烦了。”其他学生也纷纷说:“是啊,太麻烦了?”又有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说:“老师,你有没有比厘米大一点的?”?我说:“有啊!是不是大一点的长度单位?我这儿有一个单位是“米”,(我出示了一把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现在你们想用什么来量黑板和教室的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用米尺量。”我又请几位同学来用米尺量出了黑板的长度和教室的长度。至此,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
用米作单位。这个知识不是我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孩子们有这样大的潜力,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是宝贵的,他们一生都忘不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三、巧妙安排,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兴趣活动,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材中许多地方(特别是主题图、习题插图)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景,但是它们毕竟是静止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例如: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创设这样一种情景:老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后面跟4个学生,学生进入情景,画面动起来。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个);教师模仿汽车到站,又上来3个学生,教师问:“上来了几个同学?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又到一站,下去2个同学,教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个同学。游戏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刚才游戏的过程,最后抽象出算式4+3-2=5,这样比教师干巴巴地讲,更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除了用游戏这种方式外,还可以用童话、故事、多媒体课件、引入生活情景、帮小朋友解决问题等方式让课本静止的画面更形象,更生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
四、多感官参与,使学生的口、手、脑都动起来。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说、好动。他们的智力发展一般要经历“动作把握”、“语言把握”、和“符号把握”三个阶段。新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学生安排许多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让学生手、脑、口都动起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手、口、脑是不分家的。例如:学习2-10各数的组成时,都是按:“动手操作学具--看具体形象说一说--逐步抽象概括”的顺序来安排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时可把这些摆、看、说、听、记的内容全部放给学生,并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在摆、说、听、想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思维特别活跃,真正动了起来。这样不但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而且通过锻炼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手、脑、口并用,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活起来。
数学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新教材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例如:在教学9+5时,教师就可以放给学生,让小组内的学生自己去探求算法。探究中有的学生会先把9凑成10;也有的喜欢先把5凑成10;还有的同学是数到9后,再一个一个往
上数…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能经历多种算法,并逐步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不仅对每种算理都有所体会和收获,还促使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今天,这门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切实发挥教材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乐学、会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第三篇: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所在。
从杜郎口回来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满怀对杜郎口课堂模式的顶礼膜拜,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班内进行了实验,经过两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困惑。现将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情况汇总如下:
一、学习杜郎口教育理念
反思我们的课堂,尽管我们整天把“新课改的理念”挂在嘴边,但是教师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仍是俯首可见,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公开课甚至是表演的课堂,课堂教学目标更多的注重教师是否完成教学既定目标,一定程度上讲是教师在完成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参与权,有时学生参与也是无充分准备,是配角。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一堂课下来到底有多少学生听多少学生没听?多少学生听懂了多少学生未听懂?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未掌握?哪些问题应重点分析哪些问题不用分析?哪些地方应加强练习哪些地方不再练习……此类问题比比皆是!
因此,课堂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内心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完成角色的转化,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学习杜郎口先进的教育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践中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二、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杜郎口教学模式
在深刻领会和把握杜郎口中课堂学教学经验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结合本班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点,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改变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要进行课改,首先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的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让班级内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1)分组:先确定6个有组织能力,学习成绩优异、有责任心,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同学担任组长。然后由组长根据学生的学习、品德等综合素质把学生分成七个等级。再从这七个等级的同学中分别挑出一名同学组成自己的小组。
(2)分工:每一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任班干部,主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与小组考核,其他同学分管本小组的学习、纪律、安全、卫生、公物等工作。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通过讨论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能激发小组同学上进的名字。再根据小组学生的特点提出小组的口号,也就是小组的努力方向。每一个同学也根据自己的缺点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小组内的学困生都有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
2、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改革要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1)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励志豪言,并挑选好的制成标语牌挂在教室的墙上。
(2)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在为自己小组设计、制作一个漂亮、适用的评比台。班干部设计、制作小组评比台、温馨提示台。学生看着自己亲手营造的教室文化氛围,就会把自己融进教改浪潮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体、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
3、改变学生评价方式,使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方法不仅是衡量学生的一把尺子,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有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方式。
(1)全班学生参与制定班规,让评价有据可依。
(2)评价内容全面:①学习(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发言、与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习惯等。)、②卫生(自己的座位、自己所包的公共卫生区、个人卫生、卫生保持)、③纪律(教室、校内、校外)、④安全(校内、外)、⑤公物保护、⑥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小组内、班级)、⑦帮扶效果⑧好人好事。
(3)评价方式多样化:班干部根据班规对小组及小组长进行考核,小组根据班规和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反映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由全班学生根据学校对班级的考核和班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对班干部进行考核。
(4)及时评价:对学生、班干部的考核,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每一个月再根据平时考核算出本班的文明学生、优秀小组长、优秀班干部上报学校,学校集中表扬。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只有把杜郎口的课改经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探索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1)认真备好导学稿,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和一些自学方法。
(2)组织自学,明确学习重、难点。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解决疑难。
(4)上好展示课,通过追问、置疑、点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升华,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5)做好课后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使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有的放矢。
三、改革中的得与失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实验,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上你讲我听,你说我辨发言激烈,常常为争着上台展示而发生你拉我拽的现象,就连以前从不翻书的学生也和组内人员进行讨论起来了,特别是各组组长为了使本组学生学会每一个知识点,不厌其烦地讲,甚至有的组长还经常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学习竞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都动了起来。
同时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堂秩序有点乱。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贪玩好动好说,好奇心强,座位围成一圈,往往会出现课堂上有说闲话现象,或者不知自己干啥,左顾右盼。
(2)学生不会倾听。听别人说话,听不同意见,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学生小,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争执不下,也不会停下认真听别人的意见,而是互不相让,非争个高低,弄得脸红脖子粗。
(3)课堂任务不好完成。由于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展示、拔高等环节教学,课堂时间明显不足,特别是展示时,小学生的表现欲强,占用的时间较多,课堂任务往往完不成。
(4)程度较好的学生有独霸课堂现象,差生没有时间表现,或者说不敢展示。
(5)差生的课堂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但是成绩提高不快,原因是由于基础差和习惯差缺乏自学能力,缺少系统的教师讲授和辅导。
(6)教师对于开放的课堂还不太适应。已经习惯于讲授,总担心学生学不会,教师讲的多,占用一定时间,应该把时间更多的让给学生。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2、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树立“参与无错”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明确的小组评价机制,完善个人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别人。
3、设置好导学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多设置一些小栏目、小问题,指导学生总结窍门归纳方法。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4、加强备课。备课要备好目标和重难点;备好每一环节的时间和预见性问题;备好检测和反馈内容;预习课还要备检测的内容、展示的方式,穿插巩固怎样进行?巩固什么?采取哪些措施?还要备好弱势群体。我们在学习杜郎口模式的同时,切忌不可忽视他们的备课,实际上功夫在课外。
与“杜郎口课堂的丰富多彩”相比,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今后一定多学习,多研究,并积极探索,争取在课改的道路上走的更快更好。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让课堂更精彩
幼儿园教学反思:让课堂更精彩
幼儿园教学反思:让课堂更精彩
教育的新理论关键扎根在课堂上,课改的新理念关键发生在课堂上,教师的真功夫体现在课堂上,教学的真效益关键生成在课堂上。既然有那么多的关键发生在课堂上,我们又该怎样来完善课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的目光聚集在课堂上,并在实践中不断努力追求和不断实现课堂教学的精细化。
课堂教学精细化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那么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比如在上周我园举行的优质课评比中,我选择了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弯弯绕绕的朋友》。
首先,我请小朋友们回家搜集弯弯绕绕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来。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孩子们带的物品可多了。有弯弯的电话线、弯弯的发夹、弯弯的弹簧、弯弯的毛线、弯弯的香蕉、橘子瓣、弯弯的蚊香、弯柄的雨伞、大大卷泡泡糖、弯弯的铁丝、弯弯的晾衣架、弯弯的称钩、……
我把这些东西布置成“弯弯乐园”,以带领幼儿去郊游的形式,将幼儿置身于“弯弯乐园”之中,通过幼儿的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孩子们的语言,让他们对“弯弯”和“弯弯绕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借助多媒体提升幼儿的语言及有关的生活经验。如: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弯弯绕绕的铁路、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彩虹、弯弯的波浪、太阳的光芒也是弯弯的等等。借助提问,引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除了生活中有许多弯弯绕绕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植物身上有弯弯绕绕的地方?他们有什么作用?通过观看课件,幼儿会发现动物、植物弯弯绕绕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它们的生长,他们都有各自的作用。
于是我因势利导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人的身体上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弯弯绕绕的?”“老师,我们的眉毛是弯弯的”月月抢先说道。“老师,我妈妈烫了的头发是弯弯的”奇奇说道。这时,旺旺挤到我的面前说:“老师,我们的肠子是弯弯的”“老师,我们的血管也是弯弯的”欣欣毫不示弱。…..孩子们说了很多很多。看来小朋友们知道的还不少呢。孩子们眼中的弯弯绕绕的朋友是丰富多彩的,很多是我不曾想到的,我不仅对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而感到惊叹:绝不能小看了他们。
在整个活动中,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不断的调整,即环环相扣,又充分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直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就应该抓住生活中孩子们感兴趣的事,关注环节的设计与问题的展开,从而让课堂更精彩。
第五篇:多媒体让课堂更精彩
多媒体让课堂更精彩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电教媒体,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就课堂而言,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多媒体只是被当作了哗众取宠的一种道具,直接影响媒体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时机,诱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方法很重要。电教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视可听,可静可动,它以其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感受认知。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利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画面:A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B旋转着的地球从宇宙深处飘出来了,慢慢清晰。(说明地球相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的)C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D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准确把握时机,关注课堂生成。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中描绘大榕树茂盛的语句,学生没有看到那种情景,有些学生甚至于都没有看到过榕树,尽管教师用语句来畅讲榕树之大、之生机勃勃,书上也有相关的语句,但学生终究不能体会大榕树的盛况。这时如果让学生看一看大榕树,从远景的一大丛一大簇碧绿到近处的枝枝叶叶进行感知,那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一些形容词、感叹句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甚至都不要教师再多加引导。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三、合理捕捉时机,激活学生思维。
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各种障碍。利用了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阀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句话中的“张望”一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这名话,并质疑“张望”这词有没有问题?安静是个盲童,她怎么会张望?你觉得安静望到了什么?这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会描绘出许多情景:七彩的阳光、五彩斑斓的蝴蝶、郁郁葱葱的树木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画面,她张望到的美丽的弧线及那条曲线又会是什么?学生的思维会被又一次激活,出示更美的生活画面,学生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下,种种不同的画面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张望”的真正内涵,进而揭示文章的主题:对生活的热爱。
四、巧妙运用时机,增强学生“美感”。
有的课文融文学、艺术为一体,增强了美的感受。如《触摸春天》一文,学生很难通过文字、符号这些抽象的表述去理解《触摸春天》的真实内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沉浸在安静的体验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 3
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师巡视,发现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总结(屏幕打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并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音乐美与情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内在的语言美与外在的形式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