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溪+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时间:2019-05-12 16:2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溪+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溪+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第一篇:李清溪+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工艺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李清溪 福建省安溪陈利职业中专学校 李建昌 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 摘要:工艺美术是一种地方工艺术艺,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积淀深厚的工艺美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工艺美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学生活化,开发,研究

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审美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小培养其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从身心修养方面促使其全方位发展,在艺术的熏陶中提高各项潜力,真正感受素质教育的魅力。

然而很多老师只是停留在美术鉴赏课上,如出一辙地向学生展现美术大家的作品,如中国山水、花鸟,西方写实、象征等,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熏陶一下众多大家的艺术魅力。但似乎远离学生的生活,忽视实效的活动。这样,学生很难系统地接受美术基础知识教育,更谈不上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了。

(一)校园对美术课堂提出新的期盼,呼唤有创造力的新形式课堂

每一个学科、每一门知识的进步都需要想象力的驰骋和创造力的实践。美术教育是一个为学生创造力勃发打基础的课程,学生能够为其美学思想、审美观念以及艺术修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培养其在艺术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创造实践能力,提高其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经过新课程的实践和探讨,很多美术教师同仁一致认为校园美术教学需要进行了教学方法改进,注入新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其能够自由的去学习、去感知美术的魅力,在美术课堂上充分享受艺术的陶冶,以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自己的美术教养和综合素质,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去学习、去感知美术的魅力,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张扬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尝试。

主动地融入生活情境中,充分享受艺术的陶冶,宽松、自由地思维,培育充沛勃发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这是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二)充分认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准确定位美术新课堂

由于年纪限制,学生始终以一颗趣味的心去感受和学习美术。从学生角度想,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教学是真实的。这样的美术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创新的热

情,这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基地。笔者认为让学生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收获会更大。

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可以打破美术课堂的壁垒,形成自己感兴趣的,又可以打开美术教育的艺术的“金钥匙”,给广大学生架起通往艺术殿堂之间的桥梁,让他们愉快地沐浴美的营养与关爱的教学方式呢?

如果,我们把工艺美术引入课堂,就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的新形式,让学生将课本和身边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生活中的艺术资源,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让学生从做好生活小主人的感受中,进行美术教育,让美术课堂真正地动起来。

(三)充分认识工艺品的价值,大胆引入工艺美术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工艺美术引进美术课堂,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对于搞活美术课堂氛围,提高艺术造型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专业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今天,工艺品是一种价值艺术的总称,它包括的种类杂多。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充分体现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工艺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朝气,它的存在适用于全面体的社会,更适合于做教育事业的学校,尤其是学校的美术教育。

小学生虽不懂得工艺品的价值,但也懵懂感觉到它的装饰之美;中学生会因工艺品的出现改变很大,很多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装饰自己;而中职学生,急切又渴望的想学一技之长;所以而在美术教育中穿插工艺品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们年龄期限与心态的教学方式;另外,工艺美术在教学中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在教学中引入工艺美术,可以营造气氛,装饰环境。在校园中一个耀眼的地方要是摆上一瓶花,那这里的整片地方都会充满生机。课堂一旦出现实体性的工艺品,就能让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工艺品的到来,会给他们一个崭新的色彩。学生通过亲自触摸、体会,获得新的感受,心绪平静,专心投入。如此长时间的转换方式,将是很有效用的。

(2)在教学中引入工艺美术,可以开拓师生们的眼界,启发思维。这样更能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自己,在感悟中找到动力,一步步奋发。

(3)在教学引入工艺美术,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出于兴趣爱好,会将自己所喜爱的工艺品带出教学中,带出课堂,带到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成果,无声中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还让自己的生活脱离了乏味,变得快乐,富有趣味。

为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积淀深厚的工艺美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工艺美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把工艺美术引入美术课堂,把工艺美术与学校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工艺美术走进校园,走向学生?笔者在多年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把安溪藤铁工艺美术引入美术教学实践中,作出总结,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需要和交流。

一、深入了解藤铁工艺的背景,开发工艺美术教学资源

藤铁工艺品,由藤条和铁件组成的工艺品。主产区,福建省安溪县,该县2002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安溪藤铁工艺根据欧美工艺品市场流行的款式和色泽变化,及时创新、设计、生产出藤铁类、塑编类的工艺品,形成了当前极具经济效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力深远,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

目前,安溪县现拥有藤铁工艺企业382家,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提供学生接触和实践机会的充足条件),全行业年总产值28.3亿元人民币。藤铁工艺业区域化、社会化、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成为融家居饰品、花园家具、礼品、灯具、圣诞礼品为一体的独具特色、品种齐全的行业体系。材料涉及竹、藤、金属、陶瓷、木、树脂、皮、丝花、玻璃、大理石、板金、马赛克等(材料形式多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并提供学习的条件和资源)。产品远销美国、欧盟、加拿大、南美洲、澳洲、日本、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快,结合外来消费文化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安溪藤铁工艺这种地方民间艺术工艺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更肥沃,扎根于乡间的民间艺术进一步持续发展。藤、铁的柔美与刚强在市场的刀风剑雨的冲刷下保持着一种特有地域性的艺术形式特征,并散发着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的生机与光芒。

大力发展工艺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安溪藤铁工艺美术的区域性发展,利用好这一契机,全面提升藤铁工艺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和强化行业工艺,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而且能够深化对这种区域性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1)当今藤铁工艺作为安溪一种特有的现代艺术工艺和文化形式,探索具有独特区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形态,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提炼展示,是美术教学理论教学上的一大拓展。

(2)把握藤铁工艺美术凸显的特征,透析地方工艺美术资源,适应现代生活及经济环境的变化的历史潮流,活跃在现代社会且保留特有的工艺美术,挖掘藤铁工艺的艺术资源,结合现代人的思维和文化生活需求,收集、整理、传移摹写,在有限的课堂上传承区域性的工艺美术,是美术教育工作者教学组织上的创新。

(3)综合应用现代化理论,将工艺业与美术课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究可操作实施的办法,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对工艺美术的认同感,找寻文化艺术的根源,反哺工艺美术,体会工艺美术朴素的、率真的性情,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是当前学校美术教育的一大趋势,也是教学实践上的价值体现和现实意义。

二、努力创建教学情境,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从学生角度想,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教学是真实的。这样的美术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创新的热情。安溪藤铁工艺品,是本地学生深入了解和熟悉的,很贴近自己生活,有着很好的兴趣激发基础,便于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一)生活魅力感受,激发参与。

为使工艺美术走进校园,走向学生,首先应该全面调查、整理家乡的安溪藤铁工艺美术,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工艺美术调查过程,真正让学生体验“在玩中学”的乐趣,感受家乡工艺美术魅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根据任务、要求,分成若干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活动;通过实地调查、采访、上网或图书馆等查阅、收集资料;速写、拍照、摄影等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学生在探索、合作的中感受生活魅力生活中的工艺美术的魅力,激发参与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如引导学生去实地查看,听父母、同学说,看电视、报纸、上网搜集资料等(这项活动要求学生必要时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做,或是有条件的在家里由家长陪同做,过去曾让学生做过这方面的搜集,效果不错);比如欣赏课,让学生通过这一途径对作品作更多地了解,最后把大家搜集到的拿到课上讲,互相补充所查资料。这些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学生表达了自身的感受和认识,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培养了实践创作能力。

学习和实践需要的是兴趣和热情,是一种智慧和激情的倾注。教学中,展示或装饰藤铁工艺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全面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二)新意形式体验,活跃教学。

利用“课堂”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小组收集的材料,不管是照片、录像、速写,还是文本资料,都进行直观交流、讨论,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分析、点评、总结。使学生在讨论中认识、掌握家乡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同时增强家乡情感和自豪感。引导他们感受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最后将各组的交流信息作一总结,为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活动形式内容可以生活化,如:布置工艺产品展销会。“卖产品”,请同学上台推销自己设计的“产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产品); “买产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设计作品,然后将投票放在要买的产品上;比比谁的产品买的人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活跃美术课堂。

比如教师节、元旦等都可以亲手为老师、家长或是同学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品;或使用学到的装饰品工艺知识和技能来装扮我们的居室;如果有好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的校内宣传橱窗进行展览,让更多的同学都可以欣赏和学习。

(三)提倡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增强学生的识以及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对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例如:在教学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通过想象,创作理想中的家园、校园,培养学生对家乡、对学校的热爱。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装饰教室、运动会、晚会的会场等,制作各种道具、海报、舞台,美化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等,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我觉得这是学生经常感受的生活形式的缩影),能激发学生的全面参与,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工艺美术能够延伸开来得,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美术,寓教于乐,学生兴趣昂然。

三、深入研究藤铁工艺资源开发,完善工艺美术教学

(一)通过对藤铁工艺行业的发展与学校教学如何相结合等重要信息的研究,努力挖掘生产实践对美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义,进行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分层处理,体现指导性、理论化使之转化为合理的美术教学课程。

(1)藤铁工艺业在现实生活及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分析:①藤铁工艺及相关行业发展;②美术教学对地方工艺艺术的吸收与教材设计;③学校美术教育对藤铁工艺的认识与传承状况;

(2)藤铁工艺业在学校美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①培养学生对地方工艺美术的认识和认同意识;②培养学生对地方工艺美术的参与和创新能力;③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艺术和审美修养;

(3)藤铁工艺美术教学的理论条件、原则和基本方法:①挖掘藤铁工艺的美术教育资源;②藤铁工艺欣赏课及理论课教学;③考察采风和实践操作课教学;④完善藤铁工艺的美术教学体系;

(二)立足于探求工艺美术教育教学,有效进行适合本地区工艺美术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实践经验交流和探讨,整体提高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美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1)研究、探索、总结出工艺美术教学的原则与要点;

(2)研究、整理、归纳出工艺美术教学的要素与策略;

(3)探索、掌握、实施工艺美术的基本教学方法,建立评价方案;

(4)促进藤铁工艺美术区域性发展,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资源的优势,普及和推广本地及周边地区,让学校美术教育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发展中,拓展经济效益、分布范围、影响力,形成独具地方区域性的工艺美术产业。

(5)构建具有泉州侨乡特色的“藤铁工艺美术教育教学”的运行模式(教育教学策略)。把工艺美术与学校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安溪藤铁工艺美术走进校园,走向学生,培养学生对地方民间艺术的参与和创新能力,服务当地经济和市民文化的需要;

(6)通过教学与实践与研究,以“美术课程改革”为契机,真正形成本区域内工艺美术教学的新局面,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学生提供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整体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四、思考与小结

在当今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在美术教育课程中收获大知识、大智慧,使其根据自己对艺术的见解以及修养,进行创造和实践,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作为传道授业的美术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的体制下,充分发挥其优越性特点,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全才,服务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域辽阔,品种繁多,需要从强化地域特色开始,形成地域性的传统工艺生产特色和品牌,需要从发展地域经济、建设地域文化的角度,加强各地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的发掘、开发和培植工作。

“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把工艺美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资源的优势与学校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工艺美术走进校园,走向学生,培养学生对地方民间艺术的参与和创新能力,以服务当地经济和市民文化的需要。有利于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展,也有利于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2008-12-27,来源:中思网。

[2]王群,拓展美术课堂 提高学生素质, 2008-01-08。

[3]杨启菊,谈工艺美术在中等技校教学中的重要性,11-09-27。

作 者:(1)李清溪,电话***,单位:福建省安溪陈利职业中专学校(邮编:

362403),Email:qingx_i@163.com

(2)李建昌,电话:***,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邮编:362400),Email:lijchang@163.com

第二篇: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禽类、童话比较感兴趣,以游戏性活动学习方式为主。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却对未知的世界比较感兴趣,可以以探究性,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为主。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提高。

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就是表现的过程,表现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连续,高度集中的过程,为了解决以往每周两节课分上,为现在的每周两节课连上,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我们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得以流畅的延续,孩子的创新思想也不至于被轻局打断,作业完成的质量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孩子们都很珍惜这每周一次来之易的美术课,课间,班里的学生的有继续完成作业,有的欣赏别人的作品,还有的在老师的身边谈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师匆忙收齐本班未完成作业,又急忙去发下一班待完成的作品的局面,使上课的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跟孩子的一起融入到创作的情境中去,大力加深了美术老师与学生的感情。

2、将美术创作与生活留言相结合。

孩子内心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向孩子心灵之路要靠倾听与交流。我们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孩子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这样宽松的氛围形成以后,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节课40分钟与每班30——40学生的时间比例,除去我们对学生的新授时间需要10——15分钟,剩下的时间如果平均给每个孩子的时间就更是寥寥无几;而孩子们想对我们交流的东西却很,如果我们视而不见、见而不听,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孩子没有了感受、没有了交流,甚至是不会交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学生作业形式进行了小改革——采用留言式美术作业,即在自己作品的周围附加文字,记录自己在创作作品时的感受或记载自己创作作品的经过。这样就给了每个孩子想对自己说、想对父母说、想对老师说、想对伙伴说的空间与时间。生动的画面,稚拙的留言,正是孩子生活世界的写照,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作业的表现形式自实施以来,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在彼此的留言交流中,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更活跃了孩子们的表现兴趣与欲望,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断的螺旋上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留言式美术作业将逐渐的散发出它非凡的魅力。

3、通过美术日记,再现生活情境,表达感受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我在教学的同时,主动与学校的语文老师沟通,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通过整理自己的思维,选取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美术的视角,用连环画的形式,再配以画龙点睛的文字,来表现事情的经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及时创作,表现生活

儿童的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映,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现生活。学生们去生活中体验了美,表现了美,更培养了学生用美术的的基本技能学会了表现美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

四、从生活中感悟美.寻找素材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因而可这样认为,充实生活素材就是充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我们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本身应该熟悉生活,恰当选择最利于开展课题研究的典型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现有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要为突出主体性,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我们可以叫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作寻找素材。如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玫瑰、黄菊花、蓝杜鹃、白水仙、紫罗兰、黑牡丹。此外,树木、动物等等。带孩子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儿童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给孩子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彩笔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

五、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创作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倡导“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手工制作中,我们会有意识的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动手动脑,在制作材料上也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让学生从平凡中发现,且创造美。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表现艺术的材料。各种各样的纸是手工制作中应手的最广泛的材料,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甚至是垃圾它也可能是表现某些事物的最佳制作材料,如蛋壳﹑贝壳、蟹壳都是很好的装饰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数不胜数的艺术材料,顺手捏来就可以进行艺术制作。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儿童的眼里,生活中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各类废弃物越来越多,除了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作品,如将牛奶盒作为材料设计成“储蓄罐”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原本生活废弃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小巧手”可以变化成一种有用的小物品,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常事,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手工创作的源泉。这些材料是学生抬眼可望、伸手可摸的,利用它们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将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然后老师只需稍加点拨、提示,学生就能创作出有个性、充满童心和灵性的美术作品。

六、美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生活中现了各式各样的学科五彩缤纷的教科书,各学科的整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美术学科应从以下几方面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第一: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教科书及生活中的各种书籍,将它们当作美术创作的图片资料库。第二:在教学方法上的整合,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取得一致性,便于学生知识与发展技能。第三:学科协作。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协作,共同完成相同内容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受到的教育与学到的知识更加综合、更加深化,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学科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综合探索、综合运用的过程,使其各种知识间发生相互作用,为其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提供一片沃土,只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能锦上添花,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七、让美术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用各种方式努力使作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自己的 创作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其美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如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将作品用来布置生活.美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感受到美来源生活又要回归生活。

八、在评价中体验美

每个孩子天生都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正所谓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九、将成人的“美”渗透到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充当主角,教师成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要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和自己的知识美,语言美,体态美,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教师本身的美。在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营造氛围,用生活的美和自身行为的美来感染孩子,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第三篇: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生动起来

南阳市第七小学 曹毅 二O 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让课堂生动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尝试

南阳市第七小学 曹毅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现今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它关系着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否得到实质性进展。为此,我着重从调控适应学习环境、自我设定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调控适宜的学习“状态”

调控适宜的学习“状态”,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主动参与的前提。这种“状态”主要是指一种“自然性”状态,即一种接近生活、贴近自然、能使学生于其间产生共鸣,进行高效学习的状态。它主要包括:

1、和谐环境——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适时运用鲜艳的色彩,或浓郁或淡雅的香味和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的音乐欣赏等,给学生创造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能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亲近感。让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并使他们能更集中自己的精力将语言文字与环境结合,成为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为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打下基础。

2、师生良好的情感场——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共同进行美的创新活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朋友式的态度,用优美、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配以对学生亲切感的体态动作等创设新颖有趣、引入入胜的课堂气氛,而学生则同样也可以“指向”教师,向老师提出问题,发挥普遍交流的权利等,这样,教师与学生间就会形成一种情感沟通、融洽的统一信息场,在这个场中,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会变得格外流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

3、自我确定学习指向——人的潜能说提出:大多数人都会超额完成他们给自已设定的努力目标。为此,语文课上教师对课文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设定“你今天该学习这个”这样一个目标层面上,而应从课之始就不断邀请学生自己来设定好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了解获得结果的可能性,计划他们自己的学习进程。正如有学者说:“如果他们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那么他们的前进道路就是明确的。”

二、挖掘最佳兴趣信息

生动的课堂绝非单调、机械的环节拼凑,教学内容缺乏波动、起伏,给予学生的刺激和振奋便会减少,以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生理疲劳,形成消极情绪体验。因而,需将教学内容紧紧地和生活中的最佳兴趣信息联系起来。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许多让人高兴、愤怒、忧愁、悲伤的事,教学中,广泛引入这些生活经历,同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并由此形成强烈持久的兴趣。所以,应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到集体活动中去学习。突破“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创造生活。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我课前带领学生观察了生活中爬山虎的脚,课文学习后,我再次组织观察活动,学生在两次不同的观念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了解了作者观察的仔细,懂得了围绕一件事物怎样说清楚的方法,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逐渐注意起来,产生兴趣。

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极为丰富的兴趣信息也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教师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兴趣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前提,也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如在《曼谷的小象》教学中,我结合成功举办的曼谷亚运会和学校的远足观光活动,利用电视资料图片,由教师配音解说曼谷美丽的风光和隐含其中的人际友情,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让我们看的风光真是美丽!为什么要让我们看这个地方?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学生们的头脑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感,而形成这种新奇感的因素,正是教学中我们从课本中努力找寻的最佳兴趣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劲动力。

三、让学生经过尝试得到收获

语文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通过自学获得,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的外显特征。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经过尝试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自觉能力的集中体现。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内进行发散性思考,尽可能让其提出独特、流畅、变通的观点,并使这种能力主动延伸至课堂外的学习中去,形成并非经受结果,而是努力尝试后得到的经验。

1、鼓励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是学生欲求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也是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欲求表现自己能力和作用的体现,只有学生们带着对课本、对教师的挑战来到课堂,才会使课堂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求真正的理解。其次,我在肯定其大胆质疑的同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教会他们从课题、内容、中心或标点符号等方面发问,当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才会满足其自我实现的愿望,由此产生对课堂的期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2、情境再现广——创设与课文内容密切关联的情境活动是语文课中加大学生探求力度的有效途径,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随着情境活动的开展,由关注到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倾向,直至被唤起热烈的情绪,伴随着延续、有效的情境活动,学生主动探求能力会大大增强。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我先通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提问:假如你是那只狼或老山羊,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启动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转移到教学中自己所关注的某个对象上,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内心体验。最后,在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采用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老山羊走了之后》等多种情境活动形式使学生情感与能力巩固深化。

3、有价值的讨论——教学中采用讨论方法,主要是因为要讨论的问题意见一致性较低,讨论结果能给学生体会教学内容以一定帮助。而语文学科中,有相当数量的问题尚有很大的商榷余地,讨论的目的很多,但都能启迪、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对课本内容中所包含的文眼或含有极丰富内涵的词名进行深入大讨论中,能使其逐步体会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上,并能一直漫延到整篇课文的学习中去。如在《灰雀》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哪儿去了?”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在激烈的讨中体会出了列宁和小男孩对待灰雀去向的各自的态度。《曼谷的小象》中,“转身”一词和“你能象阿玲一样指挥小象吗?”的问题讨论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小象的聪明和阿玲的能干等。

四、“庆贺”努力后的成功

对每一名学生而官,只要有学习活动存在,就会有学习的成功点出现。当学生出现成功行为时,教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是对其最好的“庆贺”方式。

“庆贺”活动可以是教师本着客观公正、尊重个性、因人施评、评点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的激励性评价,即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不拘泥于学生暂时的成败,从学生的学力发展入手,激励学生向更高层发展,和学生共同感受求知的欢乐。如我结合课文内容的评价:“你讲得真精彩。”“你能紧扣中心,理解得很有层次。”“你的发言条理清楚,令人乱目相看”等等。

除此之外,“庆贺”活动实际上也包含了课堂中多个层面的肯定性的意识交流,如接受同伴的鼓励和自我自勉等。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庆贺”活动满足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成功归属需要。实践证明,课堂中的及时评价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使学生产生连续性主动学习行为的保证。如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我在学习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些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分层练习,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录像配音,部分学生补充具体有关句子,部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排比、比喻、补充状语、感叹等方法自定内容把某样事物写具体,更着重要求学生在练习之后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简要评价,学生之间主动评一评、议一议别人的发言,加以补充和修改,我于其中适时调控,鼓励学生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鼓励学生的即兴创造,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及语言进行正面赞扬,促使他们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向更高层发展。在这样一些评价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成功的体验,他们在多项不同的有意义的“庆贺”活动中认识和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并促使他们对学习负责,在不断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总之,在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显得十分的重要,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力”去学习,学会自力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的自尊的健全人格。

第四篇:如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兴趣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屏南实验小学

郑洪琛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从兴趣入手,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生进行互动等方法。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城市小学生相比而言,农村的小学生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得多。因此,农村小学生更加珍惜每周较少的美术课时间。我在农村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心情深有体会:他们的探索、想象、跃跃欲试的欲望十分强烈。如果这些孩子们也能充分的学习和培养,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美术课堂

兴趣

一、攻心为上:培养兴趣,沟通情感,让意识先动起来,继而参与创造。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1、以新刺激: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有新鲜感。如,在上《水彩游戏》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用新的颜色使用染、吹、淌、滴技法出现另一种图案,技法随意或有意的进行创作。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2、以情刺激: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二)、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距离感。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坐在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注重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其创作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得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3、注重成就感。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且教且学: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l、千方百计提高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想方设法拓展想象空间。想象也是创作的源泉。古往今来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三、对症下药:根据学生实际,最终达到学生“动”起来,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展览,让学生若有所思。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讲台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营造课堂氛围,改变师讲生听。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产生厌课、厌学。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开展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美术课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在当前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第五篇:让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让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现代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人才必须是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而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如何

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好范文版权所有

信息技术课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如果教学还是借用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要求和方法,是无法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教学任务的。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本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找到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让信息技术有深入发展的一席之地,以突出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开放性、工具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一、设疑心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学习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知识的掌握也变成了主动获取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自主性的积极性就被充分的调动了,学习起来也就事半功倍。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设计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可以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完文字处理进行综合练习时,可以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让学生想办法去完成样稿中的模式(比如说文字的大小、颜色、字体,文章的排版,剪贴画的插入……),学生就会积极的检索出已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幻灯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图片时,可在课前出现

一、两幅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图片(以前见过的图片,但颜色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这些图片和以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形状一样,颜色不一样)从而激发学生也想实现这个操作的欲望,那么要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不难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激趣思动——激发学生兴趣,让思维活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以学习为乐趣,对求知充满了兴趣,这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真正的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愿意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解答,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使学生在“好学和乐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说学生刚刚接触键盘时,教师难免一遍又一遍的让他们做击键练习以熟悉键盘,可是对学生来讲,一、两节课过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消失了,他们不愿再做那枯燥无味的练习,这时,教师可换一换教学语言:今天,我们全班来比赛打地鼠,看哪位同学最厉害,第一个先把“地鼠”打完。其实,都是相同的课程,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醉在“玩”中。又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往往会自己偷偷的玩游戏,或者对桌面进行设置来显示自己。这时,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行为全盘否定、加以批评,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说说游戏成功后的喜悦或让学生充当一回“小老师”,教教其他不会的同学,这样既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放开身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动。

传统课堂都是学生坐着学习,稍微有走动就是破坏纪律、不认真学习的行为。可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恰恰需要走动的课堂。当然,这种“走动”的课堂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目的的、有秩序的。“走动”的课堂能让学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有利于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举个例子来说,我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不管上什么内容,只要是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就允许学生遇到困难时在自己的周围走动,问问会的同学;也允许先做好的同学在全班走动,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信息得到了的交流,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内的有效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教学互动——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

下载李清溪+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溪+实现教学生活化,让美术课堂动起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一种生活学习,它应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

    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源于生活—— 初探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黎米丹 (贵州省德江县青龙中学贵州德江5652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

    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让品德课堂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常进行中的现实......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将会更精彩美术教学反思

    我们美术老师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教过的学生中,有多少能认可我们,认可我们的学科呢?对我们认同度不够,对我们的美术学科也可想而知。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五篇)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浅谈小学音乐课律动教学的实践 摘要:“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小学生学习律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提高审......

    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紫茶小学 潘彦颖摘要: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教与学......

    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合集5篇)

    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比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