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时间:2019-05-12 22: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第一篇: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一种生活学习,它应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美术创造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启迪智慧,发展思维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对大脑的开发,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对事物缺乏兴趣,美术课堂中接触最多的是事物的照片、作品的图片,学生想象力减弱,技能跟不上,感受力也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艺术的美,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成就感、自尊的体验„„

(2)不能体会美术课的使用价值,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美术课就是画画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多数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只停留在完成美术作业上,只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绘画作品呈现在美术作业当中,却不能体会美术独特的实用价值。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不会应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针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这一段时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学生的认识经验范围。我在教学中,开设写生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二、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在课堂中体会美

1、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手工课时,我从不规定学生带什么材料。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要做的手工去寻找,做手工的材料不是一定的,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想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2.把生活化的场景带进美术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如在上《小小食品店》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布置食品店、写宣传语、卖泥塑食品,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食品” 模仿生活情境再让学生去“买泥塑食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泥塑作品上。看看谁的泥塑食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3、把生活经验带入美术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课堂的角度,运用课堂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生活为切入口。如《花花绿绿的糖纸》一课,我从学生们平时选购糖入手,问他们平时都是怎么选择糖块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品牌、口味、色彩、包装„„然后扣住“美观”这个话题引出设计花花绿绿的糖纸制作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糖果、分析糖纸的形状、色彩。最后学生们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糖果。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见可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课堂带进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 自然是个美育的大课堂,万千美景,姹紫嫣红,怎能不引人入胜?在美术教学时,将课堂引入自然,“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摆脱以往的一味掌握专业知识、临摹固定概念的画以及成人眼中的造型发展,轻松愉快的接受自然,从自然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生命的甘露》一课时,让同学们去调查生活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的恶化,水土的流失„„通过美术创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练习,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学习,培养了自主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身边的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动植物富有爱心。适当的将美术课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迅速得到提高。

四、运用美术,回归生活

1、从生活应用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美术应用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其实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意造型、色彩搭配、材料妙用等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居、服装、饰品等进行设计和改造,让美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装修设计,为家装设计出谋划策,“旧物改造“来为家装达到旧貌换新颜;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制作装饰品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精心搭配自己的日常穿着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组织”创意手工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在教师启发、鼓励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设计的热情,诱发学生的创作冲动,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美术应用设计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2、从自然风光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去感应自然、观察自然,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有意识的创造美。比如面对蓝天、白云、山水、朝霞、落日以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些环境美、自然美,认识、观察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变化,并感受其瞬息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也可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跟家人一起游览家乡、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并及时拍摄下美景。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表现这些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3.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形式和途径很多,只要教师能从宏观上来理解美术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那就会逐渐形成美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从而给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一个生动活泼的欣喜局面。当然,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脱离美术新课程标准,脱离美术教材的一意孤行,而是在整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得一种返朴归真,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也并不是去冷落现存的美术教材,而是对现有的美术教材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拓展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美术新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总之,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好,感悟到了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第二篇: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源于生活——

初探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一种生活学习,它应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美术创造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启迪智慧,发展思维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对大脑的开发,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观察 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

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对事物缺乏兴趣,美术课堂中接触最多的是事物的照片、作品的图片,学生想象力减弱,动手能力跟不上,感受力也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艺术的美,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成就感、自尊的体验„„

(2)不能体会美术课的使用价值,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美术课就是画画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多数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只停留在完成美术作业上,只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绘画作品呈现在美术作业当中,却不能体会美术独特的实用价值。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不会应用。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针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这一段时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学生的认识经验范围。我在教学中,开设了写生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在上《虾和蟹》这课时,将活虾带进了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物体的真实感觉,了解虾的大小,颜色,体态特征等知识,然后再大胆的写生画一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绘画表现欲望强烈,讨论发言积极,使得这节课变得丰富多彩。

二、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在课堂中体会美

1、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手工课时,我从不规定学生带什么材料。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要做的手工去寻找,做手工的材料不是一定的,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想象。如: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进课堂中来,利用收集的小食品袋、报纸上的艺术字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名字体的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一课课堂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让学生参与某某 包装字体的设计。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搜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2、感悟生活之美,把生活化的场景带进美术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如在上《小小食品店》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布置食品店、写宣传语、卖泥塑食品,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食品” 模仿生活情境再让学生去“买泥塑食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泥塑作品上。看看谁的泥塑食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3、体验生活之美,把生活经验带入美术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课堂的角度,运用课堂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生活为切入口。如《花花绿绿的糖纸》一课,我从学生们平时选购糖入手,问他们平时都是怎么选择糖块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品牌、口味、色彩、包装„„然后扣住“美观”这个话题引出设计花花绿绿的糖纸制作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糖果、分析糖纸的形状、色彩。最后学生们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糖果。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见可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课堂带进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

自然是个美育的大课堂,万千美景,姹紫嫣红,怎能不引人入胜?在美术教学时,将课堂引入自然,“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摆脱以往的一味掌握专业知识、临摹固定概念的画以及成人眼中的造型发展,轻松愉快的接受自然,从自然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生命的甘露》一课时,让同学们去调查生活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的恶化,水土的流失„„通过美术创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练习,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学习,培养了自主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身边的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动植物富有爱心。适当的将美术课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迅速得到提高。

四、运用美术,回归生活

1.从生活应用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美术应用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其实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意造型、色彩搭配、材料妙用等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居、服装、饰品等进行设计和改造,让美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装修设计,为家装设计出谋划策,“旧物改造“来为家装达到旧貌换新颜;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制作装饰品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精心搭配自己的日常穿着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组织”创意手工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在教师启发、鼓励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设计的热情,诱发学生的创作冲动,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美术应用设计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2.从自然风光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去感应自然、观察自然,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有意识的创造美。比如面对蓝天、白云、山水、朝霞、落日以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些环境美、自然美,认识、观察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变化,并感受其瞬息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也可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跟家人一起游览家乡、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并及时拍摄下美景。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表现这些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形式和途径很多,只要教师能从宏观上来理解美术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那就会逐渐形成美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从而给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一个生动活泼的欣喜局面。当然,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脱离美术新课程标准,脱离美术教材的一意孤行,而是在整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得一种返朴归真,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也并不是去冷落现存的美术教材,而是对现有的美术教材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拓展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美术新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总之,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好,感悟到了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著.《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9期. 3.《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杨景芝著

第三篇: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义务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语言 数学情境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作业设计 生活化

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呢?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我引导学生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情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又如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而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生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生活情境化,特别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几乎每一节都有情境主题图。如: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单元采用的情景图就是学生所熟知的“数铅笔”;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美丽的剪纸……,教学情景图的作用体现在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不知不觉中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地理区域、认知限制以及学校具体教育资源的差异使得情景图内容并不一定适用于每地、每校、每班。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作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乘法教学中关于电影院座位的计算,由于学生进电影院次数有限(农村孩子则更少),相对来说,结合学校实际,如:算一算学校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的座位等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如,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教师采用学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快乐的、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说到教学手段,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的确,多媒体教学手段内容充实形象,有“声”有“色”,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使原有的模式化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然而每一次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后都未能完全摈弃原先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见教学手段的作用各有千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之从生活化入手,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变教学手段使用观念为“需用才用”,而不是“为用而用”。

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也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同时,手段的采用也要因地制宜,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手段用在不同的班级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更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可以这样处理:

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教师举起粉笔盒)它的表面在哪里?你能指一指吗?师生共同指出粉笔盒的6个面。书本封面呢?你感觉到它们有大小吗?请你摸一摸课桌上物体的表面,(四人小组准备橘子,树叶,文具盒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学生汇报)

同学们,你们看到桌上的橘子吗?怎样比较橘子表面的大小呢?我们来开展“剥橘子”比赛,看谁的手最巧,剥得最快。(选择剥得最快的两位同学,实物投影)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橘子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各种物体的表面,知道它们的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本堂课是“面积”教学的起始课,学生对于面与体的概念很模糊,为了及早让学生从这种模糊中脱离出来,在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花哨的课件,而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体会面是有大小的。在学具准备上既提供平面学具,又提供曲面学具,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 感受到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可以将它的表面找出来,并且都有大小。学生只有充分感知,建立起“面”的直观形象,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面”的概念,恰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起初学生意见发生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提出:“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爸爸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叠就可以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叠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应运而生。同时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历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不断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不断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过程,自主总结发现了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启发数学学习,享受到了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使知识形态的数学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火热的思考”。教师则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通过知识内化,方法掌握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数学理解和用多种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五、作业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要,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

苏教版实验教材的练习题中经常采撷一些如乘车、购票、环境保护等接近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开放题。还可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因为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拥有的条件是恰好的,问题答案也并不唯一。此类题目的解答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教师还应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会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块数等。再如布置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的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投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实践的能力,这样,学生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得主动、积极,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随着生活问题的引入、交流,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封闭,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数学魅力。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冬小麦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标准》

2、《听名师说课》

3、《中小学数学》2003年、2004年合订本

4、《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4期、第5期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

第四篇:小学美术生活化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徐鸿翱

都匀市第十小学

【摘 要】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为艺术中的一种,其生存发展自然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美术作品,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更没有美感可言。因此,美术教学生活化强调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而课堂作为美术教学的主阵地,生活化教学的开发和运用显得极其重要,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们从小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体验美,创造美。【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美术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它不仅是生活环境的表现,又是实际生活的深化,美术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更应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们从小就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感受艺术创意的生活。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感官接收能力强,对身边的事情认知欲望强烈,尤其是对一些生动有趣,形象美好的事物,美术学科更好的满足了他们的兴趣。

1、挖掘生活资源,营造生活化就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每天使用的牙刷、衣服、餐具、其他用品,吃的各种包装食品,等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都离不开美术对它们的装饰与加工制作。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信息,让学生都有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观察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主要是让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的一种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相符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热情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册第2课《新朋友》时,我会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好朋友或他们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的场景,感受和朋友一起学习时的喜悦和情趣,引导学生感悟班集体的温暖与欢乐,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描绘朋友或同学神态动作的绘画能力,学生也能从中领悟朋友、同学关系的含意,在接下来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2、加强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诱发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指导他们去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瞬间,并将其积累成绘画素材。一旦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并一味采取教师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教学,学生自主发挥的权利就无形中被抹杀了,同时,也会严重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我们可以及时、合理地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及时创作,用绘画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比如,在组织学生春游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游时的各种场景,并和周围学生交流彼此间的感受,当他们兴高采烈地讲述自己的欢乐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将这次春游的有趣场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画出的作品生动真实,学生们也会变得乐于创作、敢于创作,绘画效果自然也比我们传统示范绘画好得多。

3、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创新能力,体验美化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多为学生提供观察与实践美术的机会,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围绕重大节日开展的美术活动有:春节、元宵节、教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均能作为绘画或手工制作课题,还能设计相关的老师的礼物、祖国的节日等主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发现社会事件,美术生活化教学能够让知识更鲜活、更贴近学生生活世界,更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让学生认识到美无处不在,学会在校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身成长中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

此外,将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美术课堂,将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大世界融入课堂。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弟、住行衣食、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绘画;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等,下笔皆可成画,童心、童言的创作将会充满生机。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去发现美,去体验美化生活。如教会学生利用蛋壳绘制装饰物,运用废旧纸张物品中寻找可再利用的资源,从而进行美术创造,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热爱及创造力,使学生获得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能用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去创造地美化生活,让他们充分体会美术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及参与美术活动的愉悦。

第五篇: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初探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中国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在中国画教学生活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学生的为主体,探索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愉快地学好中国画。

关键词:小学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绘画艺术欣赏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由于中国画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长期作用下,小学中国画教学主要以范画临摹或者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划进行练习,学生的作业形成的画大致与教师的画雷同,师生及家长往往把美术作品的评价是否与教师的范画相近。这样的教学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学进去了,成了依样画葫芦“标兵”;

另一种是对于那些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太早或者人为地让学生接触所谓的美术专业能力,使他们觉得美术不好学,从而对美术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他们美好的童真童趣与超凡的美术表现能力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全面发展的火种被封杀了,这终究是美术教育的失败之举。故改变现有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我的中国画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画生活化教学新方式,整合中国画教学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信息,激发学生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更能让学生快乐的学好中国画。

一、在生活体验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之前,很多学生对中国画这种绘画形式很是新奇,尤其是对中国画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等都特别的好奇,很容易激发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给学生选择好工具和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购买、去发现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教给学生选择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方法中,首先我让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国画大师的中国彩墨画作品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彩墨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画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产生好奇心,于是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纷纷议论起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有了大致的了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教学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去探究和发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学会质疑和探究学习,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能引发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为下一节中国画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做好铺垫作用。比如,为了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会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会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的特性。为了验证这些设想,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通过小组互相合作探究试验活动,同学们会发现一幅幅颇有创意的彩墨中国画就产生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了良好基础。

探索与生活气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艺术魅力,并真正做到从传承中学习,感受中国画的趣味性。

二、在生活故事中学习中国画。

中国画作品欣赏在国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历代还是近现代中国画作品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时代社会生活表现力,并且体现了不同时代人民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借用中国画作品背后丰富的生活故事这一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悠久的中国画民展史,出现了许许多多名人,他们的许多生活精典的轶事,对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齐白石“础石化泥”、王羲之“吃墨”、唐伯虎潜心学画的故事,以及徐悲鸿“三顾茅庐”、顾恺之“吃甘庶”、黄胄爱驴成疾的“驴贩子”等故事,让学生领略感受中国画艺术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国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技巧,拓展学生的人文生活故事内涵,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内涵,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上中国画课堂教学之前,我事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与课堂范画相关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生活故事及作品的故事内容。在课堂教学上,通过画家的简介及中国画作品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分别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听。在这过程中,大家都从不同侧面了解到了生活中人物的故事内容,感到很新鲜而好奇,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等课后还继续找讲故事的同学问个明白,这种学生找生活中的故事、讲生活中的故事、问生活中的故事的中国画教学课,真正使中国画课堂活了起来。同时在这些生活故事中,同学们还为画家的伟大生活思想观所感动,为作品的巧妙构思而赞叹。比如,在说到齐白石的故事时,我又补充了齐白石“不倒翁”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在故事讲到这里时,学生纷纷猜测该如何构图,甚至有的同学当时就拿起铅笔画起草稿来了,我最后把故事讲完。很多学生已经从不同角度画了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的各种姿态。让学生在画家的生活故事中学中国画,能学得更有趣。学到的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认真,更自觉的去学。

三、关注日常生活,扩展学生的中国画表现内容。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它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中国画绘画题材,应当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身边的人、物和景的题材内容,来扩展学生中国画表现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我的中国画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更多得去关注和表现生活,身边的人、物和景,如书包、滑板车、水壶、河边的桥等静物外,身边的爷爷、奶奶、弟弟等最亲的人物,还可以关注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校园的一角、我的书房等,也可以关注表现生活中的某个节日,如愉快的聚会、难忘的旅行、六一联会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模式,进一步触发了学生的亲切感,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和爱好。

四、利用生活中的“玩”训练中国画的技法。

每个人的童年都好玩,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抓住他们这一特点,把中国画的训练技巧巧妙地与学生的玩的天性相融合,使他们在参与玩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掌握中国画。如上《彩墨游戏》一课中,这节课是三年级孩子首次参与中国画的学习,在本次教学中不要刻意强调学生对于中国画技法的学习,而重点在激发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感受“玩”彩墨游戏得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以下彩墨的时间,利用水和宣纸的功能,由于对水份的多少,以及时机的掌控而产生不同的彩墨世界。学生对这种趣味性的表现效果比较好奇和喜悦,同时作画的驾驭能力也强,在这种玩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而对画面彩墨色产生的变幻无穷的画面效果,从中学到了水破墨、墨破水、以及墨破色、色破墨的中国画技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又比如在中国画教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扎染法,其中有一种是画前扎染,扎后浸墨色(彩色),或者用笔涂墨色(彩色),鼓励学生根据水墨(彩色)的效果和自己的感受,大胆构思和想象,形由势生,努力画出一幅幅趣味无穷的中国画彩墨作品,感受到彩墨之“趣”。以此类推,这种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了中国画的技法,既转变枯燥无味的中国画技法学习,又让学生在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深刻体验到自我表现的愉悦,同时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这是我对中国画生活化教学方式方法的一些思考,就是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生活的故事中、生活中的玩学习中国画,更能让学生喜欢我国这一古老的中国画文化,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进行大胆的理解和尝试,传承中国画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遵守生活化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理解他们的生活思维方式来教学和引导。不管学生的中国画作品所呈现的画面如何与众不同,还是违反常规的审美视觉,只要教师抓学生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真正是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用心去画,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多么可贵呀,做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学生生活的本位出发,多探索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去学习美术,感受美术带来无穷的魅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方式给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面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只是中国画教学的冰山一角,我们将继续在教学活动中探究,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也将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构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下载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生活化 主讲人:仇丽莉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

    浅谈如何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如何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后达到数学高于生活的目的。选择实际......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小学生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将小学美术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

    如何让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本文从分析现行教学的问题入手,在教学设计、教学举例、实验选材及教学方式......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内蒙古突泉县溪柳小学——刘强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让社......

    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大河二小 吴标 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一句广告台词凝聚着的不仅仅是其中所包含的商业价值,更多时候折射出来的是其中的人文内涵;与他人交流时,往往......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

    “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本文针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创设生活情景;(2)走进生活场景;(3)开展课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