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2:1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共)》。

第一篇: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共)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当前教育改革之最迫切的,是从各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科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关系。以美术课程为中心不断地与周边其它学科相互交融,特别注重综合性和人文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然而以往美术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应素质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进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特点及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要始终把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珠潜能与智力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展,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和创新精神,不管是模式的构建,操作程序的设计,还是具体的干预措施,都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决不为课题而作脱离学生发展实际的形式上的研究。

2、主体性原则

新的操作模式或操作方法的形式与有效的运作,都有赖课题研究的操作者——教师与研究对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行动研究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作为实验变量与实验过程,并强调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参与实验操作中的创造性,以促进理性化的研究构想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教育实践。

3、过程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的解决为一个循环,是从研究到实施的一个连续过程,需要科学地“走一步,看一步”。在研究过程中,使课题的研究与行动在实际过程中完全相互交织起来,在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优化。

4、可推广性原则

研究过程中的新的认识,操作经验以及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评价都要考虑到教学实际的需要,要有典型意义而已其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我们注重操作模式的构建和行动研究,更注得过程的优化,及时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总结、交流、推广。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摘自----《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展开了如何将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在此之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有语:“生活即教育。”让课本不再脱离生活实际,是我们广大教师当务之急的研究课题。现国内外踊现了许多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研究的特点

1、整体性与全面性

本课题是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工作以课题领导小组为核心,研究工作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发挥学校各方面活动的整体效度,达成集中实施实现整体推进的目标。

2、系统性与自主性

本课题以美术生活化教学为研究主题,自成体系,所有研究工作都将围绕研究主题展开。实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长,任教学科,学生基础等方面的不同,确定研究方法,使研究工作能在分工明确但相对宽松的情景下自主而有序地展开。

(三)、基本思路

1、在生活体验中把握新课标的脉搏

新课程中要求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竖立自信,张扬个性。

2、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体现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新课标也要求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3、关注生态式艺术教育带来的生机

生态式教育关心人的整体人格的形成,主张自我是人格的核心,强调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来指导美术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显然也是一个我们值得关心的话题。生态式美育实施的主要方法是感受和体验:体验和感悟人生,体验和感悟生活,体验和感悟美的真谛,最终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所以说“感受生命、关爱生命、表现生命”应当是对儿童实施生态式美术教育的主旋律。自孩子一出生,就创设条件,让他们在充满爱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让孩子感受人间的关爱,感悟大自然的秩序,感受生命中的美,形成整体性的完美人格。

实验将利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多种教育互动,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和相互支持的有机生态式艺术教育组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觉,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高级生态智慧。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本课题旨在对新课程理念下学校美术教学生活化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采取联合开发的形式,探索小学美术生活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教学结构和实施途径,力图促使学生在生态伦理观、心理健康、艺术素养、实用技艺、自然、生态、人文学科等方面综合基础上有所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文明、乐学、求美、创新”品质的人。同时通过研究,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形成学校特色。

主要内容:

(一)、关注生态,小学美术生活化校本课程开发途径的研究。

(二)、学生在关注生态,小学美术生活化校本课程开发学习中的生态、文化价值观、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关注生态,小学美术生活化校本课程开发原则研究。

(四)、关注生态,小学美术生活化及课程纲要、教材的编写研究。

(五)、通过关注生态,小学美术生活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学校特色研究。

(六)、关注生态,小学美术生活化课程在实施中教学结构的研究。

(七)、关注生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教学中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大要素的优化组合。

四、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施方法

本课题通过关注生态教育,开发小学美术生活化校本课程,研究小学美术生活化课程在实施中教学结构,探索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教学中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大要素的优化组合的方法,采用观察法、行动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材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篇:小学美术生活化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徐鸿翱

都匀市第十小学

【摘 要】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为艺术中的一种,其生存发展自然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美术作品,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更没有美感可言。因此,美术教学生活化强调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而课堂作为美术教学的主阵地,生活化教学的开发和运用显得极其重要,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们从小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体验美,创造美。【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

美术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它不仅是生活环境的表现,又是实际生活的深化,美术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更应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们从小就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感受艺术创意的生活。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感官接收能力强,对身边的事情认知欲望强烈,尤其是对一些生动有趣,形象美好的事物,美术学科更好的满足了他们的兴趣。

1、挖掘生活资源,营造生活化就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每天使用的牙刷、衣服、餐具、其他用品,吃的各种包装食品,等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都离不开美术对它们的装饰与加工制作。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信息,让学生都有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观察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主要是让教师在美术课堂上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的一种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相符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热情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册第2课《新朋友》时,我会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好朋友或他们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快乐地玩耍的场景,感受和朋友一起学习时的喜悦和情趣,引导学生感悟班集体的温暖与欢乐,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描绘朋友或同学神态动作的绘画能力,学生也能从中领悟朋友、同学关系的含意,在接下来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2、加强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诱发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指导他们去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瞬间,并将其积累成绘画素材。一旦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并一味采取教师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教学,学生自主发挥的权利就无形中被抹杀了,同时,也会严重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我们可以及时、合理地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及时创作,用绘画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比如,在组织学生春游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游时的各种场景,并和周围学生交流彼此间的感受,当他们兴高采烈地讲述自己的欢乐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将这次春游的有趣场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画出的作品生动真实,学生们也会变得乐于创作、敢于创作,绘画效果自然也比我们传统示范绘画好得多。

3、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创新能力,体验美化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多为学生提供观察与实践美术的机会,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围绕重大节日开展的美术活动有:春节、元宵节、教师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均能作为绘画或手工制作课题,还能设计相关的老师的礼物、祖国的节日等主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事,发现社会事件,美术生活化教学能够让知识更鲜活、更贴近学生生活世界,更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让学生认识到美无处不在,学会在校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身成长中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

此外,将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美术课堂,将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大世界融入课堂。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弟、住行衣食、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绘画;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等,下笔皆可成画,童心、童言的创作将会充满生机。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去发现美,去体验美化生活。如教会学生利用蛋壳绘制装饰物,运用废旧纸张物品中寻找可再利用的资源,从而进行美术创造,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热爱及创造力,使学生获得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能用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去创造地美化生活,让他们充分体会美术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及参与美术活动的愉悦。

第三篇: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一种生活学习,它应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美术创造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启迪智慧,发展思维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对大脑的开发,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对事物缺乏兴趣,美术课堂中接触最多的是事物的照片、作品的图片,学生想象力减弱,技能跟不上,感受力也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艺术的美,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成就感、自尊的体验„„

(2)不能体会美术课的使用价值,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美术课就是画画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多数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只停留在完成美术作业上,只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绘画作品呈现在美术作业当中,却不能体会美术独特的实用价值。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不会应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针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这一段时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学生的认识经验范围。我在教学中,开设写生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二、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在课堂中体会美

1、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手工课时,我从不规定学生带什么材料。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要做的手工去寻找,做手工的材料不是一定的,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想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2.把生活化的场景带进美术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如在上《小小食品店》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布置食品店、写宣传语、卖泥塑食品,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食品” 模仿生活情境再让学生去“买泥塑食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泥塑作品上。看看谁的泥塑食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3、把生活经验带入美术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课堂的角度,运用课堂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生活为切入口。如《花花绿绿的糖纸》一课,我从学生们平时选购糖入手,问他们平时都是怎么选择糖块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品牌、口味、色彩、包装„„然后扣住“美观”这个话题引出设计花花绿绿的糖纸制作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糖果、分析糖纸的形状、色彩。最后学生们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糖果。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见可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课堂带进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 自然是个美育的大课堂,万千美景,姹紫嫣红,怎能不引人入胜?在美术教学时,将课堂引入自然,“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摆脱以往的一味掌握专业知识、临摹固定概念的画以及成人眼中的造型发展,轻松愉快的接受自然,从自然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生命的甘露》一课时,让同学们去调查生活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的恶化,水土的流失„„通过美术创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练习,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学习,培养了自主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身边的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动植物富有爱心。适当的将美术课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迅速得到提高。

四、运用美术,回归生活

1、从生活应用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美术应用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其实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意造型、色彩搭配、材料妙用等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居、服装、饰品等进行设计和改造,让美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装修设计,为家装设计出谋划策,“旧物改造“来为家装达到旧貌换新颜;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制作装饰品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精心搭配自己的日常穿着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组织”创意手工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在教师启发、鼓励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设计的热情,诱发学生的创作冲动,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美术应用设计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2、从自然风光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去感应自然、观察自然,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有意识的创造美。比如面对蓝天、白云、山水、朝霞、落日以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些环境美、自然美,认识、观察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变化,并感受其瞬息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也可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跟家人一起游览家乡、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并及时拍摄下美景。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表现这些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3.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形式和途径很多,只要教师能从宏观上来理解美术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那就会逐渐形成美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从而给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一个生动活泼的欣喜局面。当然,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脱离美术新课程标准,脱离美术教材的一意孤行,而是在整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得一种返朴归真,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也并不是去冷落现存的美术教材,而是对现有的美术教材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拓展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美术新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总之,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好,感悟到了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第四篇: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初探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中国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在中国画教学生活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学生的为主体,探索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愉快地学好中国画。

关键词:小学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绘画艺术欣赏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由于中国画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长期作用下,小学中国画教学主要以范画临摹或者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划进行练习,学生的作业形成的画大致与教师的画雷同,师生及家长往往把美术作品的评价是否与教师的范画相近。这样的教学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学进去了,成了依样画葫芦“标兵”;

另一种是对于那些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太早或者人为地让学生接触所谓的美术专业能力,使他们觉得美术不好学,从而对美术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他们美好的童真童趣与超凡的美术表现能力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全面发展的火种被封杀了,这终究是美术教育的失败之举。故改变现有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我的中国画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画生活化教学新方式,整合中国画教学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信息,激发学生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更能让学生快乐的学好中国画。

一、在生活体验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之前,很多学生对中国画这种绘画形式很是新奇,尤其是对中国画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等都特别的好奇,很容易激发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给学生选择好工具和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购买、去发现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教给学生选择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方法中,首先我让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国画大师的中国彩墨画作品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彩墨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画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产生好奇心,于是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纷纷议论起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有了大致的了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教学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去探究和发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学会质疑和探究学习,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能引发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为下一节中国画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做好铺垫作用。比如,为了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会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会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的特性。为了验证这些设想,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通过小组互相合作探究试验活动,同学们会发现一幅幅颇有创意的彩墨中国画就产生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了良好基础。

探索与生活气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到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艺术魅力,并真正做到从传承中学习,感受中国画的趣味性。

二、在生活故事中学习中国画。

中国画作品欣赏在国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历代还是近现代中国画作品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时代社会生活表现力,并且体现了不同时代人民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借用中国画作品背后丰富的生活故事这一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悠久的中国画民展史,出现了许许多多名人,他们的许多生活精典的轶事,对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齐白石“础石化泥”、王羲之“吃墨”、唐伯虎潜心学画的故事,以及徐悲鸿“三顾茅庐”、顾恺之“吃甘庶”、黄胄爱驴成疾的“驴贩子”等故事,让学生领略感受中国画艺术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国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技巧,拓展学生的人文生活故事内涵,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内涵,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上中国画课堂教学之前,我事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与课堂范画相关自己感兴趣的画家生活故事及作品的故事内容。在课堂教学上,通过画家的简介及中国画作品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分别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听。在这过程中,大家都从不同侧面了解到了生活中人物的故事内容,感到很新鲜而好奇,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等课后还继续找讲故事的同学问个明白,这种学生找生活中的故事、讲生活中的故事、问生活中的故事的中国画教学课,真正使中国画课堂活了起来。同时在这些生活故事中,同学们还为画家的伟大生活思想观所感动,为作品的巧妙构思而赞叹。比如,在说到齐白石的故事时,我又补充了齐白石“不倒翁”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在故事讲到这里时,学生纷纷猜测该如何构图,甚至有的同学当时就拿起铅笔画起草稿来了,我最后把故事讲完。很多学生已经从不同角度画了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的各种姿态。让学生在画家的生活故事中学中国画,能学得更有趣。学到的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认真,更自觉的去学。

三、关注日常生活,扩展学生的中国画表现内容。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它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中国画绘画题材,应当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身边的人、物和景的题材内容,来扩展学生中国画表现的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我的中国画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更多得去关注和表现生活,身边的人、物和景,如书包、滑板车、水壶、河边的桥等静物外,身边的爷爷、奶奶、弟弟等最亲的人物,还可以关注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校园的一角、我的书房等,也可以关注表现生活中的某个节日,如愉快的聚会、难忘的旅行、六一联会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模式,进一步触发了学生的亲切感,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和爱好。

四、利用生活中的“玩”训练中国画的技法。

每个人的童年都好玩,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抓住他们这一特点,把中国画的训练技巧巧妙地与学生的玩的天性相融合,使他们在参与玩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掌握中国画。如上《彩墨游戏》一课中,这节课是三年级孩子首次参与中国画的学习,在本次教学中不要刻意强调学生对于中国画技法的学习,而重点在激发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感受“玩”彩墨游戏得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以下彩墨的时间,利用水和宣纸的功能,由于对水份的多少,以及时机的掌控而产生不同的彩墨世界。学生对这种趣味性的表现效果比较好奇和喜悦,同时作画的驾驭能力也强,在这种玩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而对画面彩墨色产生的变幻无穷的画面效果,从中学到了水破墨、墨破水、以及墨破色、色破墨的中国画技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又比如在中国画教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如扎染法,其中有一种是画前扎染,扎后浸墨色(彩色),或者用笔涂墨色(彩色),鼓励学生根据水墨(彩色)的效果和自己的感受,大胆构思和想象,形由势生,努力画出一幅幅趣味无穷的中国画彩墨作品,感受到彩墨之“趣”。以此类推,这种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了中国画的技法,既转变枯燥无味的中国画技法学习,又让学生在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深刻体验到自我表现的愉悦,同时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这是我对中国画生活化教学方式方法的一些思考,就是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生活的故事中、生活中的玩学习中国画,更能让学生喜欢我国这一古老的中国画文化,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传统的中国画笔墨进行大胆的理解和尝试,传承中国画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

在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遵守生活化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理解他们的生活思维方式来教学和引导。不管学生的中国画作品所呈现的画面如何与众不同,还是违反常规的审美视觉,只要教师抓学生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真正是用自己的心去体验,用心去画,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多么可贵呀,做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学生生活的本位出发,多探索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去学习美术,感受美术带来无穷的魅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方式给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面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只是中国画教学的冰山一角,我们将继续在教学活动中探究,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也将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构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源于生活——

初探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生活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一种生活学习,它应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美术创造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启迪智慧,发展思维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对大脑的开发,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观察 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

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对事物缺乏兴趣,美术课堂中接触最多的是事物的照片、作品的图片,学生想象力减弱,动手能力跟不上,感受力也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艺术的美,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成就感、自尊的体验„„

(2)不能体会美术课的使用价值,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美术课就是画画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多数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只停留在完成美术作业上,只是把学到的知识变成绘画作品呈现在美术作业当中,却不能体会美术独特的实用价值。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不会应用。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针对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这一段时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学生的认识经验范围。我在教学中,开设了写生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在上《虾和蟹》这课时,将活虾带进了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物体的真实感觉,了解虾的大小,颜色,体态特征等知识,然后再大胆的写生画一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绘画表现欲望强烈,讨论发言积极,使得这节课变得丰富多彩。

二、把生活带进美术课堂,在课堂中体会美

1、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手工课时,我从不规定学生带什么材料。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要做的手工去寻找,做手工的材料不是一定的,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想象。如: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进课堂中来,利用收集的小食品袋、报纸上的艺术字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名字体的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一课课堂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让学生参与某某 包装字体的设计。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搜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2、感悟生活之美,把生活化的场景带进美术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如在上《小小食品店》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布置食品店、写宣传语、卖泥塑食品,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食品” 模仿生活情境再让学生去“买泥塑食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泥塑作品上。看看谁的泥塑食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3、体验生活之美,把生活经验带入美术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课堂的角度,运用课堂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生活为切入口。如《花花绿绿的糖纸》一课,我从学生们平时选购糖入手,问他们平时都是怎么选择糖块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品牌、口味、色彩、包装„„然后扣住“美观”这个话题引出设计花花绿绿的糖纸制作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糖果、分析糖纸的形状、色彩。最后学生们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糖果。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见可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课堂带进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

自然是个美育的大课堂,万千美景,姹紫嫣红,怎能不引人入胜?在美术教学时,将课堂引入自然,“依靠直觉进行美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摆脱以往的一味掌握专业知识、临摹固定概念的画以及成人眼中的造型发展,轻松愉快的接受自然,从自然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生命的甘露》一课时,让同学们去调查生活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的恶化,水土的流失„„通过美术创作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练习,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学习,培养了自主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身边的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动植物富有爱心。适当的将美术课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迅速得到提高。

四、运用美术,回归生活

1.从生活应用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美术应用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其实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意造型、色彩搭配、材料妙用等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居、服装、饰品等进行设计和改造,让美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装修设计,为家装设计出谋划策,“旧物改造“来为家装达到旧貌换新颜;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制作装饰品来装扮生活、美化环境;精心搭配自己的日常穿着等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组织”创意手工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在教师启发、鼓励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设计的热情,诱发学生的创作冲动,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美术应用设计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2.从自然风光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去感应自然、观察自然,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有意识的创造美。比如面对蓝天、白云、山水、朝霞、落日以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这些环境美、自然美,认识、观察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变化,并感受其瞬息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也可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跟家人一起游览家乡、祖国各地的山山水水,并及时拍摄下美景。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大胆表现这些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小学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形式和途径很多,只要教师能从宏观上来理解美术教育的理念,通过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那就会逐渐形成美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从而给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一个生动活泼的欣喜局面。当然,让美术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脱离美术新课程标准,脱离美术教材的一意孤行,而是在整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得一种返朴归真,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也并不是去冷落现存的美术教材,而是对现有的美术教材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拓展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美术新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总之,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鲜活生动的,为学生生活服务的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好,感悟到了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著.《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9期. 3.《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杨景芝著

下载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报告(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生活化 主讲人:仇丽莉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小学生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将小学美术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

    “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本文针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创设生活情景;(2)走进生活场景;(3)开展课外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

    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实践研究报告 柴春强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在数学教育中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

    美术生活化教学研1

    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利用乡土文化 一、问题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那种灌输式、技能型的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要,随之而来......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黎米丹 (贵州省德江县青龙中学贵州德江5652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