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
【摘 要】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下,美术教学必须要进一步突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可塑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长久以来,初中美术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就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策略;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学也不断走向生活化,更好的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单谈谈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为何要打造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少凸显出美术学科的特征,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沉闷不堪,很多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堂毫无趣味,对美术课堂充满疑惑,总是感觉自己画的不好,觉得自己没有美术细胞,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如今的初中美术教学脱离了生活,过于重视美术技法,忽视了技能传授,没有关注到美术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此外,美术教学目的功利化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美术教学活动的评估效果,往往将竞赛得奖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过于热衷于技法的传授,希望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家长对于孩子的技法也存在虚荣心理,导致美术成为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也不注重社会文化资源的应用,社会文化资源对于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长久以来,初中美术教学过于关注技术,与学生生活脱离,缺乏趣味性与生动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
(一)教学内容要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课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美术专业知识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要和学生的生活细细相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增强趣味性,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必要时教师可以脱离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只要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就不错。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期间自己设计美术作品送给父母,老师。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很受学生欢迎。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视频、图片、声音集于一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例如,讲解颜色的三要素时,多媒体展示各种颜色的服饰,各种颜色的糖果等等,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生活化的设计,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让学生在选择服装和糖果的颜色的过程中能够感知颜色的冷暖,颜色对心情的影响,学会简单的颜色的搭配,进而拓宽到其他领域的颜色搭配上,让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升美术和生活的联系
教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上的资源,还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民族文化遗产等,让这些和学生生活的相关的资源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教师也可以把当前的流行的美术元素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例如,可以让学生去欣赏当地的代表性建筑,特色的文化,去参观博物馆,欣赏美术展览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
美术素养有时候是需要靠天分的,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设置教学目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在原有的水平上的提高。对于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不断挖掘其潜力,鼓励他们向着更专业更深的方向发展。对于美术基础稍差点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降低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教师都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多方面多角度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五)引导学生把美术应用到生活中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应用,美术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来表达生活。不仅仅在美术课堂上的表达,也要在课堂外,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发现美,表达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黑板报,宣传画等,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师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贫困山区去画一些宣传画,教山区的孩子画画,做手工等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的价值。在布置美术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地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六)上好美术欣赏课,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教师要上好欣赏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使自己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师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要注意美术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欣赏美,发现美。课下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去欣赏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能够在欣赏这些生动的美术作品的同时,不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的宣传画、布置展览会、制作画册、布置节日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等,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装点、表达生活,获得创作的喜悦,从而完美展现美术的趣味与价值。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不断生活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表达生活的能力都大有裨益。教师要不断的探索,让自己的课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更好的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纪欲伟.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走进中学美术课堂思考与探析[J].才智,2017(03).[2]孙国庆.中学美术课堂多媒体CAI课件的辅助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3).[3]修瑞云.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02).
第二篇: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黎米丹
(贵州省德江县青龙中学
贵州
德江5652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如何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05一01
1.树立”生活”理念,服务美术教学
关于”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直以来从未停止过,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再到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教育中关于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已越来越明晰。所谓”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学科教学内容具体到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用生活的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生活化美术教学”要求教者淡化学科中心,积极关注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加以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在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的美,我们应以“大美术”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以宽泛的美育思想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进行指导,通过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从而有机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创设生活化情境
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美术鉴赏生活化,就是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在《超现实艺术》一课中我通过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游戏,让学生更深入的领会超现实艺术;在《现代绘画》一课中,我通过”成语预测”的游戏让学生深入体会杜尚的艺术,以上游戏在促进课堂教学的同时,都具有有趣的效果。虽然学生缺乏一定的系统知识,但学生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联系的。如围绕学生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进行教学,学生会从中体会到经验的价值作用,从而让学生从中体 会到经验的价值作用,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二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四是生活情境要与学习过程形成有机的整体。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新课堂,在新知的导人中运用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听音乐、表演、猜一猜等。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3.尊重独特创造成果,培养学生的运用技巧
关注学生的独特创新成果,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更能够使技能运用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学生的独特创新得到尊重和认可,更是课程人文化教学的必然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情境中发现美,让学生依据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和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理解创作,从而不仅激活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还让他们更加投入学习。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手中的画笔描述自己的所想和所感,更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思维,丰富认知感受,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发展需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多为学生提供可展示独特创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提供平台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要发挥想象力,多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社会的真善美,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运用熟练的表达技巧予以呈现。
4.优化整合各种资源
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开发出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一个具有艺术化、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4.1优化学校生活资源。如,设计黑板报、排版学习园地、美化教室一解、指导学生设计舞台背景,以及校园绿化的造型、布局、宣传橱窗的美化等。如此以校园生活资源优化为对象,不仅有利于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而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使其操作能力在主人翁式的主动学习中得以培养。
4.2优化家居生活资源。家居生活资源的优化包括各方 面,小至课程表、书架、笔架、阅读架、笔筒之类的实用工艺品,大至生活用品、家具、车辆、房屋的没计。需要注意的是家居生活环境的设计应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尝试。
4.3优化社会生活资源。社会生活资源包含在社会文化、经济生活之中,如贺卡设计、书籍装帧、标志设计、招贴创意、广告创意、包装、装潢设计等。如此资源优化、技能习得有助于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化进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新课程带来新理念,新理念呼唤新课堂。实施新课程几年来,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老师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听课效率、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给予全面及时地评价。
第三篇: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 要:作为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伴随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生活化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可为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文章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运用的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分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予以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85-01
艺术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造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为目前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初中美术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学,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挖掘其创造美的潜能。由此,本文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予以分析。
1.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意义
初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主动性挖掘,而且需要对学生身边的资源予以深入地发掘,这是初中美术课教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使美术课成为初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而言,美术教学课堂中仍旧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方法的落后、美术技术的薄弱以及美术教育与生活实际想脱离等方面。
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运用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就生活化教学的中心而言,其教学根本在于生活,即将抽象化的学科内容生活化,采用生动、形象以及具体化的方式将学科内容表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学科知识在生活中良好地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美结合学生的生活以及美术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达到呈现初中美术教学特点的目的。
2.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1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其二,利用自制的美术教具;其三,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而言,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当前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的方式。分析其原因在于,除部分可以采用课本知识表示的信息外,多数有用的教学信息仍然无法仅依靠课本予以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于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节日美术作品时,传统教育方式获取的教学效果较为单一,而依靠多媒体手段将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相关资料以及有趣见闻等予以生动形象的表现,便于学生获取更为直接的信息,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利用自制美术教具而言,主要是为有效解决部分学校教具资源匮乏的情况,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自制教具为一种特殊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动画、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学生的自身需求为教具选择及制作的依据。教师的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而言,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展具有意义的比赛活动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例如:教学人物写生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教室外进行写生,并让学生自主寻找以及观察身边事物,查找人物外貌差异,在现实生活中融入美术知识。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一方面,教师需要开发课本中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属于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美术教育教学本身是对于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感受。教师在原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辅助于生活化内容,可以有效地衔接课堂内外,将课堂知识良好地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素描时,可以联系农村以及城市中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气息的事物。建议学生参观历史名城,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当地的历史文化,描绘古建筑物时,为能够更好地展现古建筑的风格,需要对古建筑的历史予以了解,采用生活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创作灵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写生活动。不断发展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彰显,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审查事物美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深入地发掘以及观察,因此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教师在教学风景画时,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风景画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出门写生的方式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以生活中含有的美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理解风景画的内涵。
3.结束语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予以纠正,在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并将其良好地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发现者,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 葛赛芬.初巾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0,09(12).[2] 许菁.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施方式探讨[J].快乐阅读,2012,10(19).
第四篇:《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生活化
主讲人:仇丽莉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如在教学二年级的《纸拖鞋》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仔细观察拖鞋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哪些颜色,最喜欢哪种式样;在教学《小树快快长》时,我利用下午的活动时间,带学生观察了校园里的树,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树的结构主要由树干和树冠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树皮,知道了有的树皮表面光滑,有的树皮表面粗糙。通过细心的观察,学生还发现树叶的颜色丰富多彩,树的外形形状各异,可以概括为近似的半圆形、三角形、扇形、椭圆形。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用纸做自己喜欢的树时,就游刃有余了……于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我都让学生先翻阅一下这学期的美术书,说说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关,需要平时留心观察。于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月亮、蝶儿、猫儿、鱼儿、自己的妈妈,自己的伙伴、老师……都成为孩子们热衷观察的对象,孩子们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其次,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禽类、童话比较感兴趣,以游戏性活动学习方式为主。如在教学第二册《太空里的植物》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消除因没有见过太空里的植物,而产生造型、表现的畏难情绪,所以我让学生们站起来,亲自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双臂抱紧了,蹲下,你是一棵植物种子;慢慢站起来,伸展手臂,你发芽,长大了。在我绘声绘色的朗诵声中,学生体验着植物的生活。有效地情景创设,不仅使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创作,也使学生们在头脑中生成太空里植物的具体形象,为学生大胆造型,积极表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第一册《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森林里的白雪公主住在小矮人家里,可是可恶的皇后却用大风吹走了白雪公主的房子。这时我头饰扮演魔法师,拿出魔法棒,要帮白雪公主变出新房子。学生们个个迫不急等地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等待着。可是魔法师的魔法却失灵了,只变出一堆堆大大小小、长形、方形的纸盒、彩纸。所以魔法师只好求助同学们,让大家用这些材料帮白雪公主设计更美的新房子。学生们表现的兴趣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了,要跃跃欲试了,就这样学生在生动、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童话里的小屋的造型与表现。
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对卡通明星,生活中的事件比较感兴趣,教学设计可以活动性、合作性学习方式为主。如在教学《可爱的班集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师生在一起的欢乐的情境,学习了纸版画的制作基本方法,增添了学生学习纸版画的情趣性。而五年级的学生却对未知的世界比较感兴趣,可以以探究性,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为主。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提高。
2.将美术创作与生活留言相结合。
孩子内心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向孩子心灵之路要靠倾听与交流。我们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孩子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这样宽松的氛围形成以后,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节课35分钟与每班40多名学生的时间比例,除去我们对学生的新授时间需要10——15分钟,剩下的时间如果平均给每个孩子的时间就更是寥寥无几;而孩子们想对我们交流的东西却很,如果我们视而不见、见而不听,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孩子没有了感受、没有了交流,甚至是不会交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学生作业形式进行了小改革——采用留言式美术作业,即在自己作品的周围附加文字,记录自己在创作作品时的感受或记载自己创作作品的经过。这样就给了每个孩子想对自己说、想对父母说、想对老师说、想对伙伴说的空间与时间。生动的画面,稚拙的留言,正是孩子生活世界的写照,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3.通过美术日记,再现生活情境,表达感受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我在教学的同时,主动与学校的语文老师沟通,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4.及时创作,表现生活
儿童的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映,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现生活。如,举行完跳绳比赛,假期旅游归来……同学们回味无穷,我们就引导他们闭目静思,回忆当时难忘的情景,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当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倾诉自己的欢乐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如学习了《做面具》一课后,我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制作面具,进行课本剧表演。他们在生活中大胆地运用着美术来装饰,美化着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第五篇: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禽类、童话比较感兴趣,以游戏性活动学习方式为主。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却对未知的世界比较感兴趣,可以以探究性,结合实践的学习方式为主。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普遍提高。
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就是表现的过程,表现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连续,高度集中的过程,为了解决以往每周两节课分上,为现在的每周两节课连上,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我们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得以流畅的延续,孩子的创新思想也不至于被轻局打断,作业完成的质量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孩子们都很珍惜这每周一次来之易的美术课,课间,班里的学生的有继续完成作业,有的欣赏别人的作品,还有的在老师的身边谈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师匆忙收齐本班未完成作业,又急忙去发下一班待完成的作品的局面,使上课的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跟孩子的一起融入到创作的情境中去,大力加深了美术老师与学生的感情。
2、将美术创作与生活留言相结合。
孩子内心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向孩子心灵之路要靠倾听与交流。我们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孩子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这样宽松的氛围形成以后,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节课40分钟与每班30——40学生的时间比例,除去我们对学生的新授时间需要10——15分钟,剩下的时间如果平均给每个孩子的时间就更是寥寥无几;而孩子们想对我们交流的东西却很,如果我们视而不见、见而不听,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孩子没有了感受、没有了交流,甚至是不会交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学生作业形式进行了小改革——采用留言式美术作业,即在自己作品的周围附加文字,记录自己在创作作品时的感受或记载自己创作作品的经过。这样就给了每个孩子想对自己说、想对父母说、想对老师说、想对伙伴说的空间与时间。生动的画面,稚拙的留言,正是孩子生活世界的写照,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作业的表现形式自实施以来,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在彼此的留言交流中,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更活跃了孩子们的表现兴趣与欲望,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断的螺旋上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留言式美术作业将逐渐的散发出它非凡的魅力。
3、通过美术日记,再现生活情境,表达感受
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有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我在教学的同时,主动与学校的语文老师沟通,鼓励学生在完成日记的时候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记叙,主张让孩子们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记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通过整理自己的思维,选取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美术的视角,用连环画的形式,再配以画龙点睛的文字,来表现事情的经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及时创作,表现生活
儿童的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映,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现生活。学生们去生活中体验了美,表现了美,更培养了学生用美术的的基本技能学会了表现美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
四、从生活中感悟美.寻找素材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因而可这样认为,充实生活素材就是充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我们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本身应该熟悉生活,恰当选择最利于开展课题研究的典型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现有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要为突出主体性,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我们可以叫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作寻找素材。如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玫瑰、黄菊花、蓝杜鹃、白水仙、紫罗兰、黑牡丹。此外,树木、动物等等。带孩子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儿童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给孩子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彩笔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
五、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创作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倡导“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手工制作中,我们会有意识的为方便生活,美化生活而动手动脑,在制作材料上也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让学生从平凡中发现,且创造美。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是表现艺术的材料。各种各样的纸是手工制作中应手的最广泛的材料,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甚至是垃圾它也可能是表现某些事物的最佳制作材料,如蛋壳﹑贝壳、蟹壳都是很好的装饰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数不胜数的艺术材料,顺手捏来就可以进行艺术制作。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儿童的眼里,生活中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各类废弃物越来越多,除了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作品,如将牛奶盒作为材料设计成“储蓄罐”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原本生活废弃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小巧手”可以变化成一种有用的小物品,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常事,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手工创作的源泉。这些材料是学生抬眼可望、伸手可摸的,利用它们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将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然后老师只需稍加点拨、提示,学生就能创作出有个性、充满童心和灵性的美术作品。
六、美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生活中现了各式各样的学科五彩缤纷的教科书,各学科的整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美术学科应从以下几方面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第一: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教科书及生活中的各种书籍,将它们当作美术创作的图片资料库。第二:在教学方法上的整合,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取得一致性,便于学生知识与发展技能。第三:学科协作。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协作,共同完成相同内容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受到的教育与学到的知识更加综合、更加深化,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学科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综合探索、综合运用的过程,使其各种知识间发生相互作用,为其创造力的产生与发挥提供一片沃土,只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能锦上添花,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七、让美术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用各种方式努力使作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自己的 创作为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其美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如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将作品用来布置生活.美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感受到美来源生活又要回归生活。
八、在评价中体验美
每个孩子天生都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正所谓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
九、将成人的“美”渗透到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充当主角,教师成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要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和自己的知识美,语言美,体态美,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教师本身的美。在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营造氛围,用生活的美和自身行为的美来感染孩子,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