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动起来”(五篇)

时间:2019-05-13 00: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音乐课堂“动起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第一篇: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浅谈小学音乐课律动教学的实践

摘要:“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小学生学习律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提高审美,更能开发智力,训练协调能力,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活泼、更健康。在音乐教学中坚持应用律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序地参与音乐律动,能使学生寓教于乐,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为音乐课堂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关键字:音乐 律动 实践

引言:律动,源自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以有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分散的弱点。因此,在一堂音乐课里,一味要求孩子们在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静态教学中进行,这无异于捆绑了学 生的手足,束缚了学生的头脑。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形式。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身体中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真正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之中,就是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一、律动教学的必要性

(一)音乐律动的概念

律动,源自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以有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达尔克罗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和律动相结合,运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律动教学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

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音乐,律动教学可以唤醒孩子最原本的音乐感觉。音乐内部所蕴含的各种运动,快慢、强弱、高低、长短、紧张与平静、欢乐与悲伤,这些都可以用律动来表达。小学生正处在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的敏感期,认识、理解事物带有明显的捕捉性,喜欢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在律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被重视,有利于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乐感受。律动是一种运动感和音乐感之间的连结。在律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的身体大肌肉动作,是一种自然、放松状态下的身体律动,这种身体的律动充满了分明的节律和音乐的动感之美。

二、律动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人体的基本节奏。

人体的基本节奏,就是用身体活动的自然动作,进行音乐基本节奏和速度的练习。这些动作应该以学生自己已有的体验为基础,决不是把教师的节奏强加给学生。这些动作分为十个方面:拍手、列队行进、走、跳、跑、单脚跳、摇摆、奔腾、唱。如“拍手”,这是最容易表达节奏的形式,通过拍手训练学生感觉任何节奏和跟随速度变换的能力。“列队行进”与“走”是不一样的,行进时需要膝盖抬高,脚步有力,而走的动作更易于平稳,“列队行进”必须用双拍子的音乐,而“走”就不一定。“奔腾”与“单脚跳”不能混淆。单脚跳是先一只脚落地,然后用同一只脚做一个单脚跳,两脚轮作。而奔腾的动作是一只脚在一个重拍上触到地面之前,在空中做一跃,因此它需要一个准备,在音乐中被称为弱起节奏,所以诗人联想到奔腾的马的音乐总是弱起的。

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的中心。达尔克罗兹归纳了30余种基本节奏因素,主要以时间——空进——能量——重量——平衡作为基本定律和要求,包括速度、力度、重音、节拍、休止、时值、节奏型、切分、分句、单声部曲式、对位曲式、赋格、复合节奏等。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 第一,在开始阶段,主要使用即兴音乐材料。最好是那些包含学生所学过的音乐要素的即兴音乐。在学生对音乐的要素有了较深的了解之后,在使用经典的创作音乐。

第二,通过律动语汇来学习。律动语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为原地类型,包括拍掌、摇摆、转动、指挥、弯腰、旋转、语言、唱歌等;另一种为空间类型,包括走、跑、爬、跳、滑、蹦、快跑等。这两种类型可以结合成各种形式。如在律动中,可以用脚和身体的动作表示时值,用手臂表现节拍等。

第三,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将运动与声音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发展内部听觉和运动觉得能力、动觉得想象力与记忆力。

(二)身体各个部分的配合。

可以把人的身体称为一个管弦乐队,它包含许多不同的乐器:

手指——小提琴

手——长笛

手臂——单簧管 脚——小号

脚趾——大提琴

脚跟——鼓;„„等等。

这些各部分肢体可以单独或一起做动作。训练后,学生们可以意识到这些不同的乐器的功能,并可以选择哪一种或几种乐器最适合于表达所需要表现的节奏或乐思。

(三)头脑和身体间的协调。

发展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是体态律动学训练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人们学习音乐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智力(发出命令)和体力(执行命令)间绝对密切的控制和协作。如:让学生自由行走、按规定的方向和速度行走、随教师即兴弹奏的音乐节奏行走,当听到约定的信号(口令、打击乐、和弦、音区或调式的变化),立即做出约定的反应(停止、反方向、变速、变节奏行走等等),在这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练习。如教师在琴上用左、右手同时弹奏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用脚走出教师左手所弹的节奏,同时用手拍出教师右手所弹的节奏(也可与此相反)。当教师所弹的节奏发生变化时,学生们的手、脚动作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训练中,如何利用空进来表现时间的延续,是完成大脑和身体间协作的重要因素。

(四)动作的控制和反应。几个部分要同时一起活动往往有困难,因此,训练和发展头脑的身体间灵敏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训练可以增进他们对各部分肢体动作的控制,使他们的反应能力更快。这一过程必须在他们听觉敏锐了,记忆力增进了的情况下,他们的动作才会变得更准确,得到控制,不然他们将出错。这类训练大部分是即兴进行的,改变的要素要不断出现,使学生们头脑始终处于警觉状态,他们的头脑学会敏捷地思考,他们的身体学会立即作出反应。

(五)时间和空间。

体态律动学之分重视活动场地这一因素,必须使学生在活动时相互间不发生任何冲突,即让每一个学生做出自己喜爱的动作,并且不能别人发生冲突地在其他学生中曲折穿行。一开始先用慢速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增快乃至跳或跑,直至真正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活动。让学生闭上眼金,跑到教室的某一个位置,一声口令,他们必须返回。进行时,音乐要伴随着一过程,培养学生对音乐分句的感觉和理解。

(六)紧张和放松。

任何一个活动都不要继续的过长,要穿插采用放松的练习,或采用对学生的好奇心有直接吸引力,并能造成一个宁静状态的练习。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同时演奏一首柔和可爱的乐曲如摇篮曲之类,然后检验他们的肢体看是否是放松的。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是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协作与反应。

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律动

教师必须注意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我们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小学生主动参与的热度,小学生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善于从幼儿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而且需要手脚分解,像律动“拍手点头”,“拍球”,“小鸟飞等”,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强度更大的律动。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1~2年级

一年级第一册《其多列》,老师要解释歌词的名字是“快快来”的意思,然后让同学们一起快步跑一跑,感受一下,那么他们就理解了歌曲名字的意思了。这首歌一共有三段,每一段都不一样,一年级的学生不认识字,理解歌词比较困难,看着歌词都很难把三段完整唱下来,背唱就更加难了。给歌词设计恰当的律动,让学生理解每一段唱的是什么,学生记起来容易多了。例如第一段歌词是:”上山坡去拣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老师带着学生一边唱一边做捡竹叶、拿着长刀砍下去的动作,学生理解了歌词的意思,很快就会背唱歌曲了。律动在唱歌教学中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时,通过跳蒙古族舞蹈,学习挤奶动作,体验策马狂奔,让小朋友们在律动中体验到了蒙古族的特有文化,使这首歌在表演起来时“蒙古味”十足。在进行二年级《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小朋友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肢体动作来创编,然后让他们上来表演。由于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创新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起来。小朋友设计了很多的动作,加上他们爱表现的性格因而显得非常积极,创编的动作更是各种各样,有的用眨眼睛来表示节奏,有的用拍屁股来表示节奏,有的用伸舌头来表示节奏,有的用拉耳朵来表示节奏等等。因此,原来一直是用拍手来表示这一陈旧的模式被打破了,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一下子被充分激发起来了。3~4年级 三、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强度更大的律动。运用体态律动也可以在训练学生的音准,让音的高低与身体的各部位构成有效的联系,在不断的身体运动中,达到训练音高的目的。让学生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高低帮助学生理解音的不同高低:do蹲下,re摸膝盖,mi做在座位上,fa手插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站在小凳上。用这样简单并且易记的方法,让学生将音高与身体活动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控制和运动的同时积极的掌握音高音准的概念。5~6年级 体态律动在高年级音乐教学中也具有优势:它使抽象的高年级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加深了学生对音乐情境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五、六年级课时相对比较富裕一些,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做一些趣味节奏游戏。例如学习枯燥的比较难掌握的切分节奏时,老师用广告语“酸酸的,甜甜的,有营养味道好。”来帮助记忆时同学们群情激奋。最后,引导全体同学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创编节奏型语句用一个故事串连起加以表演的进行节奏大合唱。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联系时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而且不容易遗忘。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新课标的理念下,律动教学的有效渗透让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律动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动中学、学中动”,律动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一个教育领域,但是要真正将他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才能使这一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中发挥出重大的功能。参考文献

[1]张巨斌:《音乐教师教育简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2]曹理 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篇: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生动起来

南阳市第七小学 曹毅 二O 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让课堂生动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尝试

南阳市第七小学 曹毅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现今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它关系着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否得到实质性进展。为此,我着重从调控适应学习环境、自我设定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调控适宜的学习“状态”

调控适宜的学习“状态”,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主动参与的前提。这种“状态”主要是指一种“自然性”状态,即一种接近生活、贴近自然、能使学生于其间产生共鸣,进行高效学习的状态。它主要包括:

1、和谐环境——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适时运用鲜艳的色彩,或浓郁或淡雅的香味和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的音乐欣赏等,给学生创造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能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亲近感。让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并使他们能更集中自己的精力将语言文字与环境结合,成为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为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打下基础。

2、师生良好的情感场——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共同进行美的创新活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朋友式的态度,用优美、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配以对学生亲切感的体态动作等创设新颖有趣、引入入胜的课堂气氛,而学生则同样也可以“指向”教师,向老师提出问题,发挥普遍交流的权利等,这样,教师与学生间就会形成一种情感沟通、融洽的统一信息场,在这个场中,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会变得格外流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

3、自我确定学习指向——人的潜能说提出:大多数人都会超额完成他们给自已设定的努力目标。为此,语文课上教师对课文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设定“你今天该学习这个”这样一个目标层面上,而应从课之始就不断邀请学生自己来设定好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了解获得结果的可能性,计划他们自己的学习进程。正如有学者说:“如果他们知道他们要到哪里去,那么他们的前进道路就是明确的。”

二、挖掘最佳兴趣信息

生动的课堂绝非单调、机械的环节拼凑,教学内容缺乏波动、起伏,给予学生的刺激和振奋便会减少,以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生理疲劳,形成消极情绪体验。因而,需将教学内容紧紧地和生活中的最佳兴趣信息联系起来。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许多让人高兴、愤怒、忧愁、悲伤的事,教学中,广泛引入这些生活经历,同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并由此形成强烈持久的兴趣。所以,应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到集体活动中去学习。突破“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创造生活。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我课前带领学生观察了生活中爬山虎的脚,课文学习后,我再次组织观察活动,学生在两次不同的观念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了解了作者观察的仔细,懂得了围绕一件事物怎样说清楚的方法,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逐渐注意起来,产生兴趣。

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极为丰富的兴趣信息也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教师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兴趣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前提,也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如在《曼谷的小象》教学中,我结合成功举办的曼谷亚运会和学校的远足观光活动,利用电视资料图片,由教师配音解说曼谷美丽的风光和隐含其中的人际友情,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让我们看的风光真是美丽!为什么要让我们看这个地方?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学生们的头脑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感,而形成这种新奇感的因素,正是教学中我们从课本中努力找寻的最佳兴趣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劲动力。

三、让学生经过尝试得到收获

语文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通过自学获得,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的外显特征。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经过尝试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自觉能力的集中体现。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内进行发散性思考,尽可能让其提出独特、流畅、变通的观点,并使这种能力主动延伸至课堂外的学习中去,形成并非经受结果,而是努力尝试后得到的经验。

1、鼓励质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是学生欲求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也是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欲求表现自己能力和作用的体现,只有学生们带着对课本、对教师的挑战来到课堂,才会使课堂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求真正的理解。其次,我在肯定其大胆质疑的同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教会他们从课题、内容、中心或标点符号等方面发问,当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才会满足其自我实现的愿望,由此产生对课堂的期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2、情境再现广——创设与课文内容密切关联的情境活动是语文课中加大学生探求力度的有效途径,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随着情境活动的开展,由关注到产生一种积极的态度倾向,直至被唤起热烈的情绪,伴随着延续、有效的情境活动,学生主动探求能力会大大增强。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我先通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提问:假如你是那只狼或老山羊,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启动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转移到教学中自己所关注的某个对象上,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内心体验。最后,在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采用分角色表演,课本剧《老山羊走了之后》等多种情境活动形式使学生情感与能力巩固深化。

3、有价值的讨论——教学中采用讨论方法,主要是因为要讨论的问题意见一致性较低,讨论结果能给学生体会教学内容以一定帮助。而语文学科中,有相当数量的问题尚有很大的商榷余地,讨论的目的很多,但都能启迪、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对课本内容中所包含的文眼或含有极丰富内涵的词名进行深入大讨论中,能使其逐步体会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上,并能一直漫延到整篇课文的学习中去。如在《灰雀》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哪儿去了?”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大部分学生在激烈的讨中体会出了列宁和小男孩对待灰雀去向的各自的态度。《曼谷的小象》中,“转身”一词和“你能象阿玲一样指挥小象吗?”的问题讨论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小象的聪明和阿玲的能干等。

四、“庆贺”努力后的成功

对每一名学生而官,只要有学习活动存在,就会有学习的成功点出现。当学生出现成功行为时,教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是对其最好的“庆贺”方式。

“庆贺”活动可以是教师本着客观公正、尊重个性、因人施评、评点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的激励性评价,即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不拘泥于学生暂时的成败,从学生的学力发展入手,激励学生向更高层发展,和学生共同感受求知的欢乐。如我结合课文内容的评价:“你讲得真精彩。”“你能紧扣中心,理解得很有层次。”“你的发言条理清楚,令人乱目相看”等等。

除此之外,“庆贺”活动实际上也包含了课堂中多个层面的肯定性的意识交流,如接受同伴的鼓励和自我自勉等。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庆贺”活动满足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成功归属需要。实践证明,课堂中的及时评价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使学生产生连续性主动学习行为的保证。如在《桂林山水》教学中,我在学习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些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分层练习,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录像配音,部分学生补充具体有关句子,部分学生综合运用比较、排比、比喻、补充状语、感叹等方法自定内容把某样事物写具体,更着重要求学生在练习之后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简要评价,学生之间主动评一评、议一议别人的发言,加以补充和修改,我于其中适时调控,鼓励学生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鼓励学生的即兴创造,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及语言进行正面赞扬,促使他们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向更高层发展。在这样一些评价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成功的体验,他们在多项不同的有意义的“庆贺”活动中认识和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并促使他们对学习负责,在不断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总之,在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显得十分的重要,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力”去学习,学会自力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的自尊的健全人格。

第三篇:让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让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现代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人才必须是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而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如何

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好范文版权所有

信息技术课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如果教学还是借用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要求和方法,是无法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教学任务的。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本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找到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让信息技术有深入发展的一席之地,以突出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开放性、工具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一、设疑心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学习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知识的掌握也变成了主动获取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自主性的积极性就被充分的调动了,学习起来也就事半功倍。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设计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可以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完文字处理进行综合练习时,可以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让学生想办法去完成样稿中的模式(比如说文字的大小、颜色、字体,文章的排版,剪贴画的插入……),学生就会积极的检索出已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幻灯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图片时,可在课前出现

一、两幅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图片(以前见过的图片,但颜色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这些图片和以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形状一样,颜色不一样)从而激发学生也想实现这个操作的欲望,那么要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不难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激趣思动——激发学生兴趣,让思维活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以学习为乐趣,对求知充满了兴趣,这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成真正的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愿意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解答,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使学生在“好学和乐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说学生刚刚接触键盘时,教师难免一遍又一遍的让他们做击键练习以熟悉键盘,可是对学生来讲,一、两节课过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消失了,他们不愿再做那枯燥无味的练习,这时,教师可换一换教学语言:今天,我们全班来比赛打地鼠,看哪位同学最厉害,第一个先把“地鼠”打完。其实,都是相同的课程,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沉醉在“玩”中。又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往往会自己偷偷的玩游戏,或者对桌面进行设置来显示自己。这时,教师不要对学生的行为全盘否定、加以批评,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说说游戏成功后的喜悦或让学生充当一回“小老师”,教教其他不会的同学,这样既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放开身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动。

传统课堂都是学生坐着学习,稍微有走动就是破坏纪律、不认真学习的行为。可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恰恰需要走动的课堂。当然,这种“走动”的课堂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目的的、有秩序的。“走动”的课堂能让学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有利于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举个例子来说,我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不管上什么内容,只要是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就允许学生遇到困难时在自己的周围走动,问问会的同学;也允许先做好的同学在全班走动,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信息得到了的交流,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内的有效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教学互动——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

第四篇: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紫茶小学

潘彦颖

摘要: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发展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支粉笔驰骋讲坛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使“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和多媒体软件创设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听、说、读、写操练,从而改善课堂学习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声色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们把你所教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朋友,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好奇心强,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以图、文、声、色以及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它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授Book3 U7 Where are my glasses? 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方位介词 in, on, under, between了。而在这一课一开始的教授中,先让学生观看一段flash,帮助小明寻找掉落的公园各个地方的棒球。因为这个flash像一个游戏一样,当你正确找到正确位置的球的时候,你一点击,球就会消失了。学生看到以后兴趣昂然,跃跃欲试。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把这一课要学习的新单词放在图文并茂的语言环境中去展现,进行分散、情景、理解记忆;用视、听、说并举的方式,省去了原始的汉英互译和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既了解了新单词的确切意义,又培养了用英语

直接思维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一齐动,学得轻松愉快,沉浸于娱乐之中,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易学。

2.情景交融,培养交际能力。

“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S.P.Corde)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所以要从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语言刺激。通过模仿影片当中人物的对话,从而展示自己的语言习得。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表现能力更强,所以,role play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如在学习完Culture1 Food以后,我让学生每人回家了两样食物。课堂上,先让他们观看了一段视频,了解在市场如果交易的,如何讲价的。然后让他们去以物换物,但是,通用语言只有一种,You can only speak English.看谁能交换到最多的食物。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活动的竞争性,趣味性与难度。学生的的参与兴致非常高,都想和其他同学一比高下。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续稳定,训练效果好。多媒体可以为我们创设模拟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能看图说话,作文、自编情景会话等形式的练习,学生做这些练习时能大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我们学习这些日常用语就是要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3.音画结果,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晦涩的文字变成生动易懂的图像画面,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并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产生乐学情绪。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代的时候,要学生明白什么是现在进行时态,可以用jpg的图片与gif的图片进行单词与句子的对比。如run,running , I can run.I am running.使学生更容易区分一般时态与现在进行时,从而更好的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规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

4.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和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开拓发展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想象思维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运用多媒体技术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地进行知识传授与训练,能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少了很多繁琐的解释,节省课堂教学实践。例如在进行英语课堂复习或者对课文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运用纲要、图示、表格等手段进行比较和展示,还可以通过链接技术提供相关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学生在看、听、练中透彻理解,及时巩固,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这样深入透彻的分析展示,在粉笔加黑板的年代是绝对做不到的。学生的“眼、耳、口、脑、手”与“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出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5.分组合作,促进乐学情感。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靠机械记忆去背诵单词与对话,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全面开展课堂互动性交际活动,进而影响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应用的普及,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提供了自主协作、讨论学习、交互探究、近距离与远距离交流互动的工具与平台,为合作学习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展现广阔的研究新领域。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比如在学习Colors 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工合作。他们组员当中一部分同学负责找颜色的单词,一部分负责找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和物品,一部分负责找出不同颜色对人体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同学负责找出在不同国家颜色的不同的文化等等知识。这些大量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上取得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学习媒介的环境下,当学生进行探讨时,可以利用网络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不但可减少孤立无伴的感觉,更可以增加合作的机会,与其他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而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最后的小组成果评比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多媒体的引进以及灵活选用,给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一股活水,开创出一片新天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导下,我们的课堂就是孩子乐于学习的场所,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使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学得有声有色,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活”课堂。

第五篇:让课堂动起来,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研究

让课堂动起来,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研究

摘 要:所谓教学,其实应该“教”与“学”两个部分。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以及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已经越来越趋近于平等。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个人都得到个性上的解放,潜能上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统一发展,人格、情感、意志共同成长的教学宗旨。基于这种理念,互动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当下以及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

关键词:初中 语文 互动 教学

一、合理预设,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课堂若想发展成互动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若是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都毫无兴趣,那么互动性就无从谈起。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母语学科,然而却并不像其他的学科那样能自然而然的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准备一个合理的、有趣的教学预设方案,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内容简短,但是却中心突出,主要角色性格鲜明,人性光辉熠熠闪耀,可谓是大文学家雨果笔下的又一精彩作品。然而在教学时,这篇课文却不像我们所熟知的通俗的故事那样富有戏剧性或者情节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是没有多少兴趣的。然而只要通过合理的预设,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某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模式来教学。这位教师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了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片断。学生无疑是喜欢看电影的,眼球立刻就被吸引了。这位教师重点给学生播放了沉船时船上的水手们恪尽职守救助妇女和小孩的片断。待到播放结束之后,她也没有立刻引入课文,而是问到:“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这个电影片断,你们有什么感想吗?对于电影里的那些水手们的做法,你们赞同吗?试想一下,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全班同学都在沉船上,你会怎么做呢?”教师提问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学生基本上都表达了愿意把机会让给别人的高尚思想。在情感上,这位教师让全体学生实现了共鸣。之后,这位教师又说道:“人性很复杂,有的人贪生怕死,有的人却伟大高尚。1870年,诺曼底号上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人性。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哈尔威船长和刚才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有什么不同吧。”就这样,这位教师引入了正式的课文内容,而通过这句话,学生对于“不同”的好奇心也被调动出来。在教学完课文之后,这位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些关于“诺曼底”号的资料,讲述了这篇课文的背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擅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模式,还能提供书本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见识,从而以知识上的丰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调动气氛,鼓励学生发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听命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气氛不可谓不僵硬,学生思维不可谓不固化。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型的师生关系也被不断提出。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比起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以往的权威代表,而是成为一个引路人。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和构建为互动式的教学课堂提供了基础。只有做到了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自主权,重视他们的思想,才能建立适合学生发言,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责任由教授更多的偏向于引导。因此,学会调动气氛,巧设情境,活跃课堂,就成为了教师教学预设方案中的主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有一篇课文叫《幼时记趣》。这篇课文虽然是用文言文写成,但是却讲述了作者沈复童年时期的趣事。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将课堂的重点内容都放在了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上。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纷纷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其实他们自身小时候也经历过。之后这位教师又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一些妙趣横生的事情让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极为活跃。之后在这位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少学生也讲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甚至是玩的游戏,以及做过的恶作剧。一堂课下来,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但是却因此对沈复的《幼时记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言文也变得通俗易懂了。

课堂教学有时候需要以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活跃他们的思维,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释放权利,培养主动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已不能把学生当做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也不能再被摁在课桌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语文课堂的主流教学方法。互动式的语文课堂要求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相互作用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而不是坐等教师安排一切。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如八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一课,某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一遍课文之后,就要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行讨论。孔乙己是一个非常典型但是却非常矛盾的角色,然而在教学时,这位教师却没有对这个人物加以点评,而是要学生自行讨论发表看法:“究竟这个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在现在这个社会这样人还多不多?”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思维被激发了,表现更活跃了,课堂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 结:

初中语文互动性教学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释放教学的权利,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力,鼓励学生发言。参考文献:

[1]张晓琴.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1(12)

[2]赵伟.探析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3]陈旭.浅议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互动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下载让音乐课堂“动起来”(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音乐课堂“动起来”(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兴趣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屏南实验小学 郑洪琛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

    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授田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四月十九日,我们迎着春风,闻着一路花香来到了授田英才学园。在这里,我们听了李莉老师、张洪艳老师、高静老师的课。三位老师的课讲得都......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解读(合集五篇)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乐学”课堂结构 【关键词】:善于架梯 乐学教育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课堂变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在教学中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倡导师生互......

    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更精彩(范文)

    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牡丹江市景福小学吕云杰 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给人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图文并茂,版式多样,色彩明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

    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合集5篇)

    课堂让教学活起来 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2011年7月1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文章《老传统焕发新魅力》,专题报道了正在荆楚大地轰轰烈烈开展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比教学......

    浅谈如何利用好课堂前几分钟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浅谈如何利用好课堂前几分钟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摘 要] 新课改的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的 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

    《让色彩动起来》教案

    【课 题】:让色彩动起来 【年 级】:五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执 教】:张荣锋 【单 位】:宣恩县万寨乡板场小学 【教材分析】: 《让色彩动起来》是人美版教材小学美术第十册第五......

    让幻灯片动起来教案

    让幻灯片动起来教案 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在PowerPonit中插入视频和动画的方法 2、掌握在PowerPonit中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能力目标: 通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