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2: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论文》。

第一篇:如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论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就应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本文试从文化、趣味数学和数学教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数学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密不可分,看清这一点,才能一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趣味数学则是普及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身就带有很大的趣味性;数学教育是培养数学人才,提高数学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在教学中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些想法写出来。

一、认识理解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了解数学,理解数学,不应只是限在数学自身的范围内,更是要站到数学自身范围外看数学。现代的数学经历了深刻的形式化与抽象化,业已发展成了今天的形态,拥有了上百个分支和惊人的知识量。在数学王国呆久了,就可能有如走迷宫一样的感觉。这时如果忘了自己的起点在哪里,就会失去了继续探索迷宫的兴趣与勇气。这个起点,就是数学的根。数学的根就是人类文明,数学的归属是人类文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今,当我们站要数学之外,站在文化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必然会有前所未有的震撼。

换个角度去理解数学,去感受数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而当学数学的人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由数学文化引出的理性精神的深远影响时,对学数学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生,把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二、体验趣味数学,感受数学的其乐无穷

数学,因自身就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人们常把这一类数学问题称为趣味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不少办法,其中一个就是找到使学生感到兴趣的问题,使他看到这个题,就不由得想“这是为什么”和“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也就是说问题的趣味性,诱惑迫使他身不由已地思考这个问题。趣味数学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显然,在现在数学高度抽象化的形势下,适当的介绍一些数学趣闻、趣味数学题,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一定起着很大的作用。

把数学问题日常生活化,是趣味数学的一大特色。

例如,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匀速地生长,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设每头牛吃草量是相等的。问: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要是牧草永远吃不完,至多放牧几头牛?

这是一道著名的“牛吃草”问题。解题时需要考虑草每天的增长率和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及牧场原有草量之间的关系。它把现实生活中的牧牛问题与数学很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

此外,注重逻辑推理也是趣味数学的一大特点。以下是一道逻辑问题。

一个农夫要带他的羊、狼和白菜过河。他的小船只能容下他以及他的羊、狼或白菜三者之一。

如果他带狼跟他走,那留下的羊将吃掉白菜。如果他带白菜走,则留下的狼也将吃掉羊。只有当人在的时候,白菜和羊才能与他们各自的掠食者安全相处。试问农夫怎样做才能把每件东西都带过河? 这道题的写作年代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因为是逻辑推理题,文章中没有出现数学符号。解题时无须套用任何公式定理,也不必拘于任何公式定理,老少皆宜,只须开动脑筋,认真去想,认真推理。

康托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也许,在趣味数学中更能体会他的本意吧。

三、在数学教育中采用恰当方法,培养数学兴趣。

以数列一章的教学为例。虽然,我们从开始认识事物开始接触数学就认识了自然数这种最简单的数列,但是要详尽学习数列的基本问题,尤其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看似简单,却让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甚至不能理解。

要引入数列,让学生对数列这一章节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入手。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两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里放上四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里放上八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

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由于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麦粒数的2倍,且共有64个格子,各个格子粒的麦粒数依次是1,2,22,23,…,263,于是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就是1+2+22+23+…+263。

学了数列的知识就会用公式计算出这个和。你会发现,这个数大的惊人,国王是无法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的。

这样一引入,学生对数列就有了很大的兴趣,就能积极投入到数列这一章的学习当中去,再去给他们教授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问题时,就会变得顺理成章,简单自然。

经过这样一总结联系,学生对数列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讲排列组合时,让学生考虑世界杯足球赛32支队伍的赛程是怎样安排的;在讲指数函数时,可以观察讨论细胞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过程,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故事等都可以拿到学生面前,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原来是那么的有趣生动,一改往日那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必将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自然也就有了学好数学的决心,成绩也会提高很多。因此,数学兴趣的培养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必须要做的教学手段,我相信,当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兴趣紧紧相联在一起时,一定能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间10分钟里,校园里总是热闹、沸腾的,铃声一响,就像赶鸭子般学生纷纷跑回教室。这时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有没做完的事情,整个班看上去就好像一盘散沙,学生精神很不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急着开始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但如果能抓住儿童好奇、贪玩的本性,创设特定的情境或者设置适当的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然就会跟着你的思路走。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中,在复习完“34+23”的计算方法后,先以一只机灵的小猴子的画面来吸引学生,接着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猴子提出“34+28”该怎样算的问题来揭示课题,此外还可以设置悬念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图文并茂的开头,学生能不为之吸引吗?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表现等非智力因素,适当地穿插课间操、笑话、游戏、猜谜语、唱歌等教学手段来调节学习气氛。如在教学“笔算法则”时,教师不需要刻意强调,学生就能记住“进位一”和“退位点”,教学效果甚佳。

二、探索教法,减轻学习负担

数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我任教的两个班中,一个班自觉性强,纪律好,学习勤奋踏实,在这个班上课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个班则活泼好动,即使我讲的是很生动的话题,也总会有些意料之外的回应。根据两班不同的特点,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前者以多讲、多练、多思的方法,以多种形式拓宽思路,使他们能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并得到提高;而后者则用不同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动手、多讨论,开展个人及小组比赛,设置奖励,增强学习的可参与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教学安排作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教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发现学生对“比多少”含义的理解仍不够清晰,为此我特意安排了一节应用题提问课,给出两个条件“花园里有7只蝴蝶,9只蜻蜓。”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意见,让学生有目的地说,最后部分学生都能理解“求和”“比多”和“比少”这三个问题的含义,看见学生学得起劲,于是我把题目的难度加大,在原来的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多加一个,变成“花园里有7只蝴蝶,9只蜻蜓,10只蜜蜂。”三个条件,这时不少学生已经能灵活地利用其中任何两个条件提出对应的求和、简单的两倍比多比少等问题,然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的学生甚至能提出像“蝴蝶比蜜蜂和蜻蜓少几只?”这样的三步比多少的问题。课件,只要能适当地加以引导,便能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实践,让学习更贴近生活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允许他们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让他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议一议、嗅一嗅、摆一摆,感知学习。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认识元、角、分的概念对6岁孩子来说的确有点模糊,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会区分元角分面值的大小,更不用说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除了积极与家长联系取得配合之外,我还在课堂上创设小商店的情境,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体验生活,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及时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希望所做的都能得到教师的认同,尤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们更需要教师及时地作出评价。在教学中,当发现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时应给予肯定或建议;在学生做练习时应及时巡视检查,做对的给予肯定,做错的引导其分析原因,改正错误;对课堂表现有进步的应及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表现不好的应及时进行教育。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分析其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力求每节课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有关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论文

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课堂教学技能。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国外有些教科书在述说如何在采访和调查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后才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途径和形式,希望学生对它产生好感,想读、想了解。我国最近出版的教材也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但是,教材毕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于各地各校的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的热点也不同,教材很难做到吸引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设计教学,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主要通过联系、挑战、变化、魅力的方式。所谓联系是在教学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制定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个问题解答完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把一点新知识反复的去讲,担心讲不细、讲不透,满堂灌,结果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的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另一些教师改变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讲的太多,于是,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但结果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的拴住,没有机会按自己的思路解答疑问,遇到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仍然得不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明确任务以后便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设路作好准备,教师有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以学生学习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为例。学生常常对怎样把常数项分解为两因数或两因式感到困难,有一位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分解X2—5x+6=X2+(+)x+(×),在()内填上哪些整数?便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为学生在每道习题中只需要先注意常数项和一次项中的一个,分别体会到“分”和“凑”的含义,所以容易理解用“十字相乘法”的思想方法,原先的困难也就被分解了,变的容易克服了,其教学效果一定会优于教师示范、辅以学生大量的操作。教师要记住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不懂的正确做法,想说而不会说的正确想法用精练的言重述或者重写一遍,这样做能够梳理学生的思路,明确正误,提示示范。

课堂也可借助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形式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回答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爱上了数学。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简单的问题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得问题问得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因为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明确易懂,不能太大,如果需要,可以将这样的大问题改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问题应该表述的很清楚,避免所提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给解决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必须尽快辩明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不适应?师生之间的感情渠道不畅通?还是班级的学习风气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当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鼓励学生发问也很值得关注。为此,教师首先要经常鼓励发问的学生,还要教学生一些产生问题的方法,比如,认真观察式子、图形或数据,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概括出某些猜想,这些尝试将已有的问题、结论推广到另一类似的其他情景,提出某些猜想,这些训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第四篇: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化数学后进生就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某些问题的是非曲直有时还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遇事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教师常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去期待后进生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常用表扬、奖励等手段鼓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这样才能使后进生从怕上数学课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数学。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别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渴望学习进步,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更应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辅导、检测等方面分层设计,实施差异教学,对后进生降低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缓步上升,课堂上把简单问题留给后进生回答,当后进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数学题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于肯定和鼓励,使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喜乐,从而后进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中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觉得难,没有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这些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就完全被生活化了。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课后复习时,要求后进生作业前对每天课堂学习的内容温习一遍,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不要将问题积累。后进生请教时,教师更应以饱满的热情耐心讲解,直至后进生完全明白为止。还要求后进生每周末将本周学习的内容总结一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后进生自觉学习。人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初中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后进生多半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靠别人,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善于探讨、善于观察、善于小结等方面的好习惯。如在解答问题时,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只是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在布置作业时,给后进生设计较简单的题目,使后进生经过思考能独立完成,养成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第五篇: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分,也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的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因素,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解决数学质量的一种首要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融入情感,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就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比如在我所担任的班级中,有一部分同学成绩偏低,徘徊不前,究其原因,他们最初也是有上进心的,只是数学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学习毅力不强,以致成绩一时上不去,内在的要求与外在的表现始终得不到统一,结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冷淡、畏惧,甚至排斥心理,以为学习成绩差,会遭到老师的忽视、同学的歧视及家长的厌弃,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他们就丧失了自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经过对他们耐心帮助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信心百倍,刻苦学习,很快赶了上来。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二、榜样激励,增加兴趣。

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名人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人物,所以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数学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讲一些数学故事,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对本节课没有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讲一些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数学的,最后成为数学家。如数学家陈景润一生的梦想与事业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那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研究中发现:大于6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和的形式。如6=3+3,8=3+5,10=3+7,12=5+7,……人们验证了许许多多的偶数,结论都成立。但数字是无穷无尽的,大偶数这个结论成立吗?陈景润用了一生的热情去解决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把问题的解决推倒了最边沿。遗憾的是,他也未能彻底给出证明,留给我们或我们的后辈去解决了。陈景润为攻克这个世界难题,草稿就写了好几麻袋,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这样即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激励他们。

三、联系实际,发展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用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同类项”时,准备了一袋装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第一位学生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记时3分钟。第二位学生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的拿出来……,记时2分钟。而第三位学生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记时1分30秒。然后问其他学生会怎么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又问为什么呢?从而引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有“源头”意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臵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设臵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5a+4ab+7ab-4a-11ab”,然后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组a、b的值,不管数值有多大,老师都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我将代数式化简得到a时,学生发出了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生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创设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教 学情境,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五、注重评价,巩固兴趣。

兴趣来自儿童的好奇心,勇敢来自于希望和鼓励。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学习数学时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的回答问题,他多么希望老师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应及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体贴与督促,用居里夫人的名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来激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时机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学生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行列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逐步得到巩固。

六、体验成功,升华兴趣。学习了某种知识而不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人们对这种知识便很难产生兴趣,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学会了知识后,作为老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充分发挥想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如果学生用他们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或别人解决了问题,他们将感到无比自豪,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让学生解决有关“牛饲料”、“种植计划”、“成本与产出” 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了升华。

培养兴趣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成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钻研教材,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五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下载如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数学是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数学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乏味。这就是首先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数学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知识......

    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5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

    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2

    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李市中心校李祖林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如何培养学生主......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内容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9A数学王国智能数学学习应用软件,借助于QQ平台让您的孩子逐步对......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好数学能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8篇论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