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本的造句
【注音】: shan ben
善本解释
【意思】:古代书籍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的刻本或写本:~书|~目录。
善本造句:
1、现在他的巨像已高高竖起,所有喜欢善本书籍的人都竞相购买它的作品。
2、已知的定位善本为富人收藏家,科索是聘请知名图书爱好者和学者的魔鬼,鲍里斯巴尔干。
3、我们的图书馆有八千册图书,很多都是善本和珍本。
4、其中以南宋宁宗年间刻本《十一家注孙子》最为流行,学界奉之为善本。
5、指出期刊善本不应与图书善本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
6、然而,买家可下载原始从出版商的网站善本免费的扫描副本。
7、古籍善本是图书馆中使用与保管矛盾最为突出的文献,而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数字化。
8、文章从同书异本研究、善本观、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论述了清代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9、提出近现代期刊善本的8条评价标准。
10、套印技术在明代有长足进展。图为明版的双色套印善本。
11、本文根据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将经部、史部少量讹误及时正之,以方便读者。
12、该文分析了三种善本碑帖的价值。
13、善本自由的政治信念是他政治哲学的基本前提和价值取向;
1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列目的《古今全史》与李渔的《古今史略》系互有联系的两部通俗史书。
1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丁本时有误。
16、珍善本及特色收藏颇负盛名;
第二篇:古籍善本鉴定
古籍善本鉴定
上海泓鼎拍卖公司大量征集古玩,古玩艺术品全国火热征集拍卖
公司: 上海泓鼎拍卖(庸盛投资)有限管理公司
发布人: 杨苏
手机: 183212074
52专业古玩鉴定拍卖运作请找 杨经理***
CCTV鉴宝栏目合作强强联手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近些年,收藏热在中国蓬勃兴起,古籍善本鉴定。最近,来自法国一家专业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约为550亿元,中国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高达33%,而美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额仅占30%,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拍卖市常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中国人已经超过1亿
作为远东大都市的上海,艺术品的交易与收藏占全国半壁江山,至今都是国际与国内的拍卖市场.我们去年的成交金额接近3个亿,11月份的成交率在47%,走的比较好有明清瓷器,明清玉器,字画,杂项,象牙摆件等,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为弘扬我国的古典艺术文化精髓,展示我华夏民族的精神风貌,集团下属企业(上海泓鼎拍卖),现面向全国艺术精品参与全线鉴定、征集。
如果有藏品想出售,你可以把图片发到我的邮箱:1758366854@QQ.COM注明尺寸,留好联系方式,好及时的回复你
咨询热线:***(征集部杨经理)
QQ联系号:17583668
54公司网址:www.xiexiebang.com
公司专家顾问团:
李宗扬: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被业界称为:“神眼”、“圣手”是文物鉴定界不可多得的鉴宝大师
王中信: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北京鼻烟壶研究会副会长,古董鉴定《古籍善本鉴定》。
潘深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组组长,北京市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鉴博艺苑收藏鉴定委员会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
刘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杂项专家、故宫博物院学术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程书国:北京中国文博学院鉴定专业毕业,分别对汝窑、钧窑、越窑、龙泉窑、吉州窑、洪州窑、长沙窑以及南宋官窑等窑,有独特的鉴别。
万金恒: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特约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品委员长。
王海峰:中国艺术品修复专家。
翡翠玉器鉴定拍卖(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玉器、高古玉、和田玉、新玉)
瓷器鉴定收藏拍卖(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瓷器、官窑瓷器、高古瓷、釉陶瓷)
名家字画鉴定拍卖(历代名家书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书法、油画)
明清家具鉴定拍卖(明清家具,红木家具,黄花梨木家具、古典家具、硬木家具)
古玩杂项鉴定拍卖(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碑帖善本)
用户ID: 10124928
公司: 上海庸盛投资有限管理公司
主营: 收藏古玩字画拍卖
价格: 面议
发布人: 杨苏
时间: 2012-6-7
邮箱: 1758366854@www.xiexiebang.com
手机: ***
地 址:上海曹安公路1611号C区3楼。
第三篇:运城市古籍善本书目
运城市古籍善本书目
经部
易类
周易十卷 清李光地总阅 清康熙武英殿刻篆字本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易注十二卷 清崔致远撰 清乾隆八年绛云楼刻本 八册(临猗县图书馆)
书类
尚书引义六卷 清王夫之撰 清湖南巡抚敦福进呈本 五册(盐湖区图书馆)
诗类
毛诗名物图说九卷 清徐鼎辑 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四册(万荣县图书馆)
礼类 周礼
周礼不疏删翼三十卷 明王志长撰 明崇祯十二年天德堂刻本(万荣县图书馆十六册)
礼记
礼记注疏六十三卷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疏 明万历十六年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 二十册(盐湖区图书馆)
檀孟批点二卷 宋谢材得批点 明杨慎注 赵标校订 明万历二十二年刻本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
春秋类 春秋总义
春秋三十卷 宋胡安国撰 明内府刻本 十九册(盐湖区图书馆存二十九卷:二至三十)东莱博议四卷 宋吕祖谦撰 清张文炳评点 清乾隆三年致和堂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四书类
古今道脉四十五卷 明徐奋鹏纂 明万历四十六年金陵郑大经刻本 四十册
大学三卷
中庸八卷
上论十卷
下论十卷
上孟六卷
下孟八卷
(盐湖区图书馆、新绛县文化馆)
小学类 字书 千文六书统要四卷 明胡正言辑 明崇祯金陵十竹斋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韵书
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 明凌稚隆编 明末文盛堂刻本 十九册(盐湖区图书馆)
大明万历已丑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 金韩道昭改并重编 新编篇韵贯珠集一卷 明释真空撰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 元刘鉴撰 明崇祯二年至十年金陵圆觉庵寺新仁刻本 六册(盐湖区图书馆)
史部
编年类 通代
通鉴直解疏二十八卷 明张居正撰 明崇祯刻本 十四册(芮城县图书馆)
杂史类
行朝录五卷 清黄宗羲纂 清初抄本 介侯批点 五册(临猗县图书馆)
传记类 总传
道南源委六卷 清张伯行编 清康熙四十八年正宜堂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畿辅人物志二十卷 清孙承泽撰 清顺治十六年刻本 五册(永济市图书馆)
别传
薛文清公行实录五卷
明王鸿撰 明万历十六年河津正学书院刻本 四册(河津市图书馆)
壮游记二卷 明刘良臣撰 明稿本 二册(芮城县图书馆)
年谱
元遗山先生年谱一卷 清翁方纲撰 张穆校 清读书山房刻本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薛文清公年谱一卷 明杨鹤 杨嗣昌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蒋氏刻本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河津市图书馆)
朱少司农先生年谱不分卷 清柴鼎铉辑 清康熙二十八年刻本 一册(盐湖区图书馆)
史抄类
汉隽十卷 宋林钺辑 明吴继安校 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诏令奏议类
于清端公政书八卷首编一卷外集一卷 清于成龙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于准刻本 十册(万荣县图书馆)
政书类 通制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 元马端临撰 明正德十三至十六年慎独斋刻本 一百六十册(盐湖区图书馆)
邦计
河东盐法备览十二卷 清蒋兆奎编 清乾隆五十五年河东刻本 八册(稷山县图书馆、运城县档案馆、盐湖区图书馆)
地理类 总志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五十卷 清洪亮吉撰 清乾隆六年至嘉庆八年刻本 十六册
(万荣县图书馆)
方志
[康熙]易水续志一卷 清韩文煜续修 清康熙十九年刻本 一册(芮城县图书馆)[天启]同州志十八卷 明马朴等纂修 明天启五年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山西志辑要十卷首一卷 清雅德撰 清乾隆四十五年晋抚署刻本 十一册(临猗县图书馆)[康熙]祁县志八卷 清郭霈 周继芳编纂 清康熙四年刻本 四册(芮城县图书馆)
山水志
盘山志十卷 盘山志补遗四卷 清智朴纂辑 王士祯 朱彝尊校订 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金石类 总类
山右金石存略二十一卷 清宋松樵撰 清光绪十七年稿本 十二册(新绛县文化馆存十九卷:三至廿一)
石类
石鼓文四卷 明陶滋编 明嘉靖刻本 二册(盐湖区图书馆)
子部
儒家类
荀子二十卷 唐杨倞注 明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
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 汉杨雄撰 唐柳宗元注 宋司马光等添注 明世德堂刻本 二册(临猗县图书馆)
曹月川先生遗书七种 明曹朋川撰 清康熙刻本 六册(芮城县图书馆)
理学宗传二十六卷 清孙奇逢辑 清康熙五年夏峰刻本 十册(盐湖区图书馆)
农家类
三农纪十卷 清张宗法撰 清乾隆刻本 十册(临猗县图书馆)
医家类 医经
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十卷 唐王冰注 明万历武林卓观堂刻本 二十册(临猗县图书馆)
本草
镌补雷公炮制药性解六卷 明李中梓编 明唐鲤飞刻本 四册(稷山县图书馆)
诊法
濒湖脉学一卷 脉诀考证一卷 奇经八脉考一卷 明李时珍撰 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 一册(稷山县图书馆)
内科
运气易览三卷 明汪机撰 明嘉靖十一年刻本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
儿科
小儿科推拿仙术秘诀不分卷 明周于蕃纂释 明万历四十年刻本 二册(稷山县图书馆)
针灸
铜人徐氏针灸合刻 明金陵三多斋刻本 四册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 佚名撰
新刻太医院参订徐氏针灸大全六卷 明徐凤撰(盐湖区图书馆)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卷 晋皇甫谧著 明步月楼刻本 五册(盐湖区图书馆)针灸问对二卷 明汪机撰 陈桷校 明嘉靖十一年刻本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
艺术类 音乐
乐律全书四十二卷 明朱载堉撰 明万历三十五年刻本 十七册(盐湖区图书馆)
杂家类 杂家杂说
画禅室随笔四卷 明董其昌撰 清康熙大魁堂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杂记
池北偶谈二十六卷 清王士祯撰 清康熙四十年刻本 八册(盐湖区图书馆)香祖笔记十二卷 清王士祯撰 清康熙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
小说家类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 晋郭璞注 明汪舟次校 明万历聚锦堂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世说新语六卷 刘宋刘义庆撰 梁刘孝标注 明吴勉学刻本 六册(河津市图书馆)酉阳杂俎正集二十卷续集十卷 唐段成式撰 明汲古阁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涧南杂记四卷 清抄本 四册(新绛县图书馆)
类书类 初学记三十卷 唐徐坚等撰 明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
初学记三十卷 唐徐坚等撰 明陈大科校刻本 十二册(盐湖区图书馆)
潜确居类书一百二十卷书目一卷 明陈仁锡辑 明崇祯五年徐观我刻本 六十册
(临猗县图书馆)
通俗编三十八卷 清翟灏撰 清乾隆十六年无不宜斋刻本(临猗县图书馆)
集部
总集类 通代
秦汉文钞十二卷 明冯有翼辑 明万历清音馆刻本 十二册(临猗县图书馆)
乐府诗集一百卷目录二卷 宋郭茂倩辑 明末汲古阁刻本 十六册(临猗县图书馆)文体明辨八十四卷
明徐师曾撰 明万历八年吴江董邦宁寿桧堂刻本 六十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近光集二十八卷 清汪士鋐辑 清康熙五十八年刻本 八册(临猗县图书馆)
断代
西汉文选二十卷 东汉文选二十卷 明张采编 明崇祯苏州刻本 二十四册(临猗县图书馆)应试唐诗类释十九卷 清臧岳编 清乾隆四十年三乐斋刻本 八册(芮城县图书馆)十二家唐诗类选六卷 明何东序辑 明隆庆四年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
唐诗艳逸品四卷 明杨肇祉辑 明天启元年闵氏刻二色套印本 四册(盐湖区图书馆)
李杜全集四十七卷 明许自昌辑 唐翰林李太白年谱一卷 明薛仲邕编 明许自昌刻本 十九册: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
(稷山县图书馆存四十卷)宋四家律选五卷 宋陆游等撰 清彭元瑞辑评 清乾隆彭元瑞抄本 二册
陆放翁诗二卷 宋陆游撰 范石湖诗一卷 宋范成大撰 杨诚斋诗一卷 宋杨万里撰
刘后村诗一卷 刘克庄撰
(临猗县图书馆)南宋群贤小集补遗十五卷 宋赵公豫等撰 清抄本 四册
燕堂诗一卷 宋赵公豫撰 竹溪集一卷 宋李弥远撰 棠湖诗稿一卷 宋岳珂撰 柳塘外集二卷 宋释道灿撰 艇斋诗钞一卷 宋曾季狸撰 北山律式二卷 宋程俱撰
云庄诗集一卷 宋刘=(火
仑)撰 棣华馆小集一卷 宋杨申撰 蕙庵诗稿一卷 宋何耕撰 西渡集一卷 宋洪炎撰 志道集一卷 宋顾喜撰 林湖遗稿一卷 宋高鹏飞撰 江村遗稿一卷 宋高选等撰
(临猗县图书馆)明诗别裁集十二卷 清沈德潜等撰 清乾隆四年精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芮城县图书馆)
地方艺文
三晋诗选十四卷 清范=(高
阝)鼎评选 清康熙洪洞五经堂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续垂棘编一集二卷二集十卷 清范=(高
阝)鼎撰 清康熙洪洞五经堂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别集类
唐五代
东皋子集二卷 唐王绩撰 清抄本 董文焕校并跋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 唐杜甫撰 明高楚芳辑 明许自昌校刻本(稷山县图书馆十一册)
杜工部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唐杜甫撰 清钱谦益笺 清康熙六年刻本 八册(临猗县图书馆)读杜心解二十六卷 清浦起龙解 清雍正静记东轩刻本 十册(芮城县图书馆)唐韩昌黎集四十卷 唐韩愈撰 明崇祯六年蒋之翘刻本 十三册(盐湖区图书馆)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十二卷 唐韩愈撰 清方世举考订 清乾隆二十三年雅雨堂皇刻本 佚名批点(盐湖区图书馆八册)
温飞卿诗集九卷 唐温庭筠撰 明曾益注 清康熙三十六年秀野堂刻本 四册(河津市图书馆)唐丞相曲江张文献公集十二卷 千秋金鉴录五卷 附录一卷 唐张九龄撰 清雍正十三年张世绩刻本 六册(盐湖区图书馆)
司马温公文集八十二卷首一卷 宋司马光撰 明吴时亮刻 清康熙四十七年蒋起龙递修本 二十四册(河津市图书馆)
苏东坡文选 宋苏轼撰 明茅坤等批 明刻二色套印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
订补坡仙集抄三十八卷 宋苏轼撰 明陈继儒订补 明刻本 十二册(盐湖区图书馆)
黄诗内篇十四卷 宋黄庭坚撰 明查仲儒校 明刻本 清董文焕题识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简斋诗集十五卷 宋陈与义撰 清钱谦益绛云楼影抄宋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南轩先生文集十四卷 宋张=(木
式)撰 明嘉靖四十一年蜀刻本 八册(临猗县图书馆)潜溪集四卷 明宋濂撰 明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庞眉先生集十六卷 明于慎思撰 明刻本 八册(盐湖区图书馆)博望山人稿六卷 明曹履吉撰 明崇祯刻本 二册(芮城县图书馆)
申文定公集四十卷 明申时行撰 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 二十册(河津市图书馆)太史升庵文集八十一卷 明杨慎撰 杨有仁辑 明万历十年成都蔡汝贤刻本 十六册(临猗县图书馆)
奇零草不分卷 明张煌言撰 清抄本 二册(临猗县图书馆)泾皋藏稿二十二卷 明顾宪成撰 明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刘凤川遗稿十卷 明刘良臣撰 清嘉庆前抄本 十册(芮城县图书馆)桂林斧=(片
斤)一卷 明刘良臣撰 明稿本 一册(芮城县图书馆)
姑射山人吟稿二卷 明王体复撰 清乾隆四十年赵熟典刻本 一册(稷山县图书馆)龙坞集五十五卷 清王时济撰 清顺治荆溪马服之一乐堂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渔洋山人文略十四卷 清王士祯撰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六册(河津市图书馆)东村集十卷附刊一卷 清李呈祥撰 清康熙五十八年李氏仪一堂精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于清端公政书八卷外集一卷首编一卷 清于成龙撰 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 二十二册(盐湖区图书馆)
憺园文集三十六卷 清徐乾学撰 清康熙三十六年徐氏冠山堂刻本(河津市图书馆)
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清陆陇其撰 清康熙苏州嘉会堂刻本 十册(临猗县图书馆)
梦楼诗集二十二卷 清王文治撰 清乾隆六十年食旧堂刻本 五册(盐湖区图书馆)王石和文集八卷 清王=(王
每)撰 清雍正七年培风斋刻本 四册(稷山县图书馆)吴征君莲洋诗抄不分卷 清吴雯撰 清乾隆三十二年河东刘贽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莲洋集二十卷 清吴雯撰 附录一卷 清翁方纲等撰 清乾隆三十九年溪山张氏荆圃草堂刻本
八册(盐湖区图书馆)
柏台集一卷 清朱裴撰 赵瑾序评 清乾隆太平赵熟典校刻本 一册(盐湖区图书馆)湖海楼诗集八卷 迦陵词全集三十卷 清陈维崧撰 清康熙三十六年患立堂刻本 二十册(临猗县图书馆)
留青全集二十四卷 清陈枚编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三十二册(稷山县图书馆)
廉立堂文集十二卷 清卫既齐撰 清乾隆四十年太平赵熟典校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涑水编五卷 清翟凤翥撰 清康熙莆易林刻本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存四卷:一至三、五)殷[左半部]斋文集八卷 诗集四卷 清张穆撰 清咸丰八年祁=(宝盖
隽)[上下]藻刻本
一册(临猗县图书馆)
真志堂诗集五卷 清仝轨撰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六册(临猗县图书馆)
词类
总集
林下词选十四卷 清周铭辑 清康熙十年宁静堂刻本 二册(临猗县图书馆)
曲类
杂剧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八卷 元王实甫撰 清康熙刻本(稷山县图书馆)
小说类
绣像今古奇观四十卷 题清抱翁老人辑 金圣叹评 清乾隆三十八年翰海楼刻本 十六册(稷山县图书馆)
诗文评类
杨升庵先生批点文心雕龙十卷 明杨慎批点 明天启二年梅子庾校刻本 佚名批校 四册(临猗县图书馆)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 宋胡仔辑 清康熙赵氏耘经楼仿宋刻本 十册(河津市图书馆)
琼台诗话二卷 明蒋冕撰 明崇祯十一年爱吾庐刻本 二册(临猗县图书馆)
丛书部
汇编类
津逮秘书 明毛晋辑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 一百四十五册(河津市图书馆)第一集
诗序辨说一卷 宋朱熹撰 诗传孔氏传一卷 周端木赐撰 诗说一卷 汉申培撰 诗外传十卷 汉韩婴撰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四卷 明毛晋撰 诗考一卷 宋王应麟撰 诗地理考六卷 宋王应麟撰 尔雅三卷 宋郑樵注
第二集
京氏易传三卷 汉京房撰 吴陆绩注 关氏易传一卷 北魏关朗撰 唐赵蕤注 苏氏易传九卷 宋苏轼撰 焦氏易林四卷 汉焦赣撰 周易集解十七卷 唐李鼎祚撰 易释文一卷 唐陆德明撰
周易集解略例一卷 魏王弼撰 唐邢璹注 元包经传五卷 北周卫元嵩撰 唐苏源明传 元包数总义二卷 宋张行成撰 周易举正三卷 唐郭京撰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
第三集
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
宋王应麟撰 通鉴问疑一卷
宋刘羲仲撰 小学绀珠十卷 宋王应麟撰 齐民要术十卷 北魏贾思勰撰
急就篇四卷
汉史游撰
唐颜师古注
宋王应麟音释 汉制考四卷
宋王应麟撰
第四集
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汉释迦叶摩腾 竺法兰译 宋释守遂注 道德指归论六卷
汉严遵撰
青乌先生葬经一卷
汉青乌子撰
金兀钦仄注
古本葬经内篇一卷 晋郭璞撰 附葬经一卷难解二十四篇一卷图一卷 晋郭璞撰 口口口注
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笺注集解三卷三相类集解二卷 明蒋一彪辑 周髀算经二卷 汉赵爽注 北周甄鸾述 附音义一卷 宋李籍撰 数术记遗一卷 汉徐岳撰 北周甄鸾注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一卷 胎息经一卷 口幻真先生注
风后握奇经一卷 汉公孙弘解 附握奇经续图一卷 口口口撰 八阵总述一卷 晋马隆述 耒耜经一卷 唐陆龟蒙撰
五木经一卷 唐李翱撰 唐元革注 . 女孝经一卷 唐郑口撰 丸经二卷 元口口撰 通占大象历星经二卷
忠经一卷 汉马融撰 郑玄注 黄帝宅经二卷 口口口注 墨经一卷 宋晁贯之撰 .
第五集
全唐诗话六卷 宋尤袤撰 六一诗话一卷 宋欧阳修撰 沧浪诗话一卷 宋严羽撰 后山诗话一卷 宋陈师道撰 彦周诗话一卷 宋许顗撰
二老堂诗话一卷 宋周必大撰 紫薇诗话一卷 宋吕本中撰 石林诗话一卷 宋叶梦得撰 中山诗话一卷 宋刘攽撰 竹坡诗话一卷 宋周紫芝撰 续诗话一卷 宋司马光撰
第六集
法书要录十卷 张彦远辑
东观余论二卷附录一卷 宋黄伯思撰 广川书跋十卷 宋董逌撰 宜和书谱二十卷 宋口口撰
第七集
图画见闻志六卷 宋郭若虚撰 历代名画记十卷 唐张彦远撰 古画品录一卷 南齐谢赫撰 续画品录一卷 唐张嗣真撰 宣和画谱二十卷 宋口口撰
图绘宝鉴六卷补遗一卷 元夏文彦撰 明韩昂续 后画录一卷 唐释彦悰撰 续画品一卷 陈姚最撰 画继十卷 宋邓椿撰 画史一卷 宋米芾撰
第八集
诗品三卷 梁钟嵘撰
诗品二十四则一卷 唐司空图撰 风骚旨格一卷 唐释齐已撰 芥隐笔记一卷 宋龚颐正撰 冷斋夜话十卷 宋释惠洪撰 西溪丛语二卷 宋姚宽撰
益部方物略记一卷 宋宋祁撰 扪蝨新话十五卷 宋陈善撰 岁华纪丽四卷 唐韩鄂撰 玉蕊辨证一卷 宋周必大撰 桯史十五卷附录一卷 宋岳珂撰 泉志十五卷 宋洪遵撰
第九集
酉陋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唐段成式撰 诚斋杂记二卷 元林坤撰
甘泽谣一卷附录一卷 唐袁郊撰 本事诗一卷 唐孟棨撰 五色线二卷 宋口口撰 却扫编三卷 宋徐度撰 剧谈录二卷 唐康骈撰 瑯环记三卷 元伊世珍撰 辍耕录三十卷 元陶宗仪撰
第十集
洛阳伽蓝记五卷 北魏杨衒之撰
洛阳名园记一卷 宋李鹰(一题李格非)撰 灵宝真灵位业图一卷 梁陶弘景撰 东京梦华录十卷 宋孟元老撰 西京杂记六卷 晋葛洪撰 佛国记一卷 晋释法显撰
大唐刨业起居注三卷 唐温大雅撰 老学庵笔记十卷 宋陆游撰 汉杂事秘辛一卷 汉口口撰 淳熙玉堂杂记三卷 宋周必大撰 焚椒录一卷 辽王鼎撰 唐国史补三卷 唐李肇撰
第十一集
搜神记二十卷 晋干宝撰 搜神后记十卷 晋陶潜撰 录异记八卷 前蜀杜光庭撰 稽神录六卷拾遗一卷 宋徐铉撰 周氏冥通记四卷 梁陶弘景撰 异苑十卷 刘宋刘敬叔撰
第十二集
东坡题跋六卷 宋苏轼撰 山谷题跋九卷 宋黄庭坚撰 无咎题跋一卷 宋晁补之撰 宛丘题跋一卷 宋张耒撰 淮海题跋一卷 宋秦观撰 鹤山题跋七卷 宋魏了翁撰 放翁题跋六卷 宋陆游撰 姑溪题跋二卷 宋李之仪撰 石门题跋二卷 宋释德洪撰 西山题跋三卷 宋真德秀撰
第十三集
六一题跋十一卷 宋欧阳修撰 元丰题跋一卷 宋曾巩撰. 水心题跋一卷 宋叶适撰 益公题跋十二卷 宋周必大撰 后村题跋四卷 宋刘克庄撰 止斋题跋二卷 宋陈傅良撰 魏公题跋一卷 宋苏颂撰 晦庵题跋三卷 宋朱熹撰 容斋题跋二卷 宋洪迈撰 海岳题跋一卷宋米芾撰
第十四集
乐府古题要解二卷 唐吴兢撰
癸辛杂识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 宋周密撰 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 宋张抡撰
挥麈前录四卷后录十一卷三录三卷余话二卷 宋王明清撰
第十五集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宋沈括撰
湘山野录三卷续录一卷 宋释文莹撰 春渚纪闻十卷 宋何薳撰 齐东野语二十卷 宋周密撰 茅亭客话十卷 宋黄休复撰
河南邵氏闻见前录二十卷 宋邵伯温撰 河南邵氏闻见后录三十卷 宋邵博撰 锦带书一卷 梁肖统撰
避暑录话二卷 宋叶梦得撰 贵耳集三卷 宋张端义撰
檀几丛书五十卷 清王晫 张潮辑 清康熙三十四年新安张氏霞举堂刻本 八册
(临猗县图书馆)
一集
第一帙 东
三百篇鸟兽草木记一卷 清徐士俊撰 月令演一卷 清徐士俊撰 历代甲子考一卷 清黄宗羲撰 二十一史徵一卷 清徐汾撰 黜朱梁纪年论一卷 清宋实颖撰 韵史一卷 清金诺撰 释奠考一卷 清洪若皋撰 胪传纪事一卷 清缪彤撰
第二帙 壁
丧礼杂说常礼杂说一卷 清毛先舒撰 丧服或问一卷 清汪琬撰 锦带连珠一卷 清王嗣槐撰 操觚十六观一卷 清陈鉴撰 十七帖述一卷 清王弘撰撰 龟台琬琰一卷 清张正茂撰 稚黄子一卷 清毛先舒撰 东江子一卷 清沈谦撰
第三帙 图
续证人社约诫一卷 清恽日初撰 家训一卷 清张习孔撰 高氏塾铎一卷 清高拱京撰 余庆堂十二戒一卷 清刘德新撰 猷见篇一卷 清傅麟昭撰 七劝口号一卷 清张习孔撰 元宝公案一卷 清谢开宠撰 联庄联骚一卷 清张潮撰 琴声十六法一卷 清庄臻凤撰
第四帙 书 鹤龄录一卷 清李清撰 新妇谱一卷 清陆圻撰 新妇谱补一卷 清陈确撰 新妇谱补一卷 清查琪撰 美人谱一卷 清徐震撰
妇人鞋袜考一卷 清答卷怀撰 七疗一卷 清张潮撰
郁单越颂一卷 清黄周星撰 地理骊珠一卷 清张澐撰 雁山杂记一卷 清韩则愈撰 越问一卷 清王修玉撰
第五帙 府
真率会约一卷 清尤侗撰 酒律一卷 清张潮撰 酒箴一卷 清金昭鉴撰
觞政五十则一卷 清沈中楹撰 广拟戒录一卷 清朱晓撰 农具记一卷 陈玉璂撰 怪石赞一卷 清宋荦撰
(=忄 “扬”的右边)庵石谱一卷 清诸九鼎撰 端溪砚石考一卷 清高兆撰 羽族通谱一卷 清来集之撰 兽经一卷 清张纲孙撰 江南鱼鲜品一卷 清陈鉴撰 虎丘茶经注补一卷清陈鉴撰 荔枝话一卷 清林嗣环撰
二集
第一帙 西
逸亭易论一卷 清徐继恩撰 孟子考一卷 清阎若璩撰 人谱补图一卷 清宋瑾撰 教孝编一卷 清姚廷杰撰 仁的一卷 清吴仪一撰 古观人法一卷 清宋瑾撰
古人居家居乡法一卷 清丁雄飞撰
第二帙 园
幼训一卷 清翟学古撰 少学一卷 清翟学古撰 俗砭一卷 清方象瑛撰 燕翼篇一卷 清李淦撰 艾言一卷 清徐元美撰 训蒙条例一卷 清陈芳生撰 拙翁庸语一卷 清刘芳喆撰
醉笔堂三十六善一卷 清李日景撰 七怪一卷 清黄宗羲撰
第三帙 翰
华山经一卷 清东荫商撰 长白山录一卷 清王士禛撰 水月令一卷 清王士禛撰 三江考一卷 清毛奇龄撰 黔中杂记一卷 清黄元治撰 苗俗纪闻一卷 清方亨咸撰 念佛三昧一卷 清金人瑞撰 佛解一卷 清毕熙旸撰
第四帙 墨
渔洋诗话一卷 清王士禛撰 文房约一卷 清江之兰撰 蕈溪自课一卷 明冯京第撰 读书灯一卷 明冯京第撰 学画浅说一卷 清王概撰 广惜字说一卷 清张允祥撰 古欢社约一卷 清丁雄飞撰 彷园清语一卷 清张荩撰 鸳鸯牒一卷 明程羽文撰 祴庵黛史一卷 清张芳撰 小星志一卷 清丁雄飞撰 艳体联珠一卷 明叶小鸾撰 戒杀文一卷 明黎遂球撰 九喜榻记一卷 清丁雄飞撰 行医八事图一卷 清丁雄飞撰
第五帙 林
雪堂墨品一卷 清张仁熙撰 漫堂墨品一卷 清宋荦撰 水坑石记一卷 清钱朝鼎撰 琴学八则一卷 清程雄撰 观石录一卷 清高兆撰
红术轩紫泥法定本一卷 清汪镐京撰 阳羡茗壶系一卷 明周高起撰 洞山岕茶系一卷 明周高起撰
桐堦副墨(一名运掌经)一卷 明黎遂球撰 南村觞政一卷 清张惣撰 鸽经一卷 清张万钟撰
余集
卷上
山林经济策 清陆次云撰
读书法 清魏际瑞撰
根心堂学规 清宋瑾撰
家塾左右铭 清宋起凤撰
洗尘法 清马文灿撰
香雪斋乐事 清江之兰撰
客斋使令反 明程羽文撰
一岁芳华 明程羽文撰
芸窗雅事 清施清撰
菊社约 清狄亿撰
豆腐戒 清尤侗撰
清戒 清石崇阶撰
友约 清顾有孝撰 灌园十二师 清徐沁撰
约言 清张适撰 诗本事 明程羽文撰 剑气 明程羽文撰 石交 明程羽文撰 灯谜 清毛际可撰 宦海慈航 清蒋埴撰 病约三章 清尤侗撰 艮堂十戒 清方象瑛撰 妇德四箴 清徐士俊撰 半庵笑政 清陈皋谟撰 书斋快事 清沈元琨撰 负卦 清尤侗撰
古今外国名考 清孙兰撰 广东月令 清钮绣撰 黔西古迹考 清钱霦撰 明制女官考 清黄百家撰
卷下
五岳约 清韩则愈撰 揽胜图 清吴陈琰撰
南极诸星考 清梅文鼎撰
引胜小约 明张陛撰
酒警 清稆弘毅撰
酒政六则 清吴彬撰 酒约 清吴肃公撰
彷园酒评 清张荩撰
【si】贰约 清尤侗撰
小半斤谣 清黄周星撰 四十张纸牌说 清李式玉撰 选石记 清成性撰
美人揉碎梅花回文图 清沈士瑛撰 西湖六桥桃评 清曹之璜撰 竹连珠 清钮绣撰 征南射法 清黄百家撰 黄熟香考 清万泰撰
附政
纪草堂十六宣 清王晫撰 课婢约 清王晫撰 报谒例言 清王晫撰 謟卦 清王晫撰 书本草 清张潮撰 贫卦 清张潮撰 花鸟春秋 清张潮撰 补花底拾遗 清张潮撰 玩月约 清张潮撰 饮中八仙令 张潮撰
吕坤集十一种 明吕坤撰 明万历刻本 八册(盐湖区图书馆)
新吾奏疏二卷 忧危一卷 四礼疑五卷 四礼翼不分卷 救命书一卷 省心纪一卷 黄帝阴符经一卷 河工书一卷 如无引一卷 交泰韵二卷
第四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数据库doc
《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数据库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2002年正式立项实施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由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本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大规模、成系统地复制出版,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善本古籍,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
《中华再造善本》分为五编进行,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版本选择方面,以“选取具有较高文物、数据、和艺术价值的珍稀罕见本”为总原则,坚持选收版本大抵宋元以前从宽,明清两代从严的原则。同时为保证学术质量,在尽可能选择卷帙完足的版本的同时,采用同书同版配补。
《中华再造善本》全部采用影印形式,依原书版式,拍摄制版印制,线装八开,精工细作。封面颜色为仿清代内阁大库藏书封面磁青色,函套为蓝布四合套。装帧精美典雅,凸现其不失真、有新意、高质量、高品位的“中国气派”。一期由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根据国内各图书馆现有古籍善本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唐宋时期、金元时期的善本古籍共758 种,其中唐宋时期442 种、金元时期316 种。续编共选目580种,分为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编,截止到2014年6月底,已出版完成466种。两期工程共影印出版珍稀古籍达1300余种,规模十分可观。
《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是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影印出版的珍贵古籍善本进行图像数字化。数字化形态的古籍,类目清晰,检索便捷,有利于研究者使用;同时又能更好地展示古籍的原貌。《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
一、海量珍稀古籍出版物文化遗产资源
《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囊括“中华再造善本”一期757种珍稀古籍的数字资源,随着项目的进展,还将收录更多善本。其选录的细目亦以写刻时代先后为序。各编所收细目的编次,则基本遵循《中国古籍善本选目》的整体格局,即各编按传统的经、史、子、集、丛编次归类,同一类目之下则以著者时代先后为序。同一种书有多种版本时,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则排在各本之前。《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中所收每一种书均配有版本专家撰写的提要,并提供检索功能。简介作者生平、考辨版本源流、评述其学术价值,使得该丛书的数据库具有了极高的文献数据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保存价值。
二、优秀的阅读体验
本项目采用Deep Zoom技术,提供以交互方式查看高分辨率图像的能力。通过Deep Zoom技术,用户可以快速放大和缩小图像。Deep Zoom 允许通过提供多分辨率图像和使用弹簧动画来使载入和平移变平滑。Deep Zoom 使用多分辨率图像来实现大图像的高帧速率和快速打开体验。在加载时,只有少量数据需要在屏幕上快速显示内容。最初加载体验是显示图像的低分辨率版本,然后在变得可用时逐渐提高分辨率。因此,数据库可以实现以下阅读体验:
1、可以实现大幅图片的比例按最终用户需要显示、局部显示
2、在用户放缩过程中自动平滑展示
3、由于图片不被下载到客户端,所以可以解决有些图片存在版权困扰问题
4、可以通过嵌入代码,实现图像数据分享同时,数据库由专业古籍书装公司设计版面,页面设计富有浓郁古典文化气息,界面友好,图像质量清晰。
三、以版本展示为主,但具备全文检索、印章识别等功能的拓展 数据库采用原版600dpi彩扫的高清晰图片,主要提供版本展示。初期图像版可查询书名、提要等关键信息;在今后的升级版中,将实现古籍原貌和文字比对的方式,既保留典籍原貌,又能实现关键词或全文检索;还将预留印章缩放、识别等功能接口。
四、为古籍的数字化和跨媒体发布技术积累经验
本项目将不仅可以在PC平台上使用,还可将数据同步发布至移动平台,可以在基于Android或iOS的移动设备上访问。另外,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为我国珍稀古籍的数字化积累经验,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发扬、推广与利用。
试用网址:http://z.nlcpress.com/(点击注册并等待开通即可)售价:20万元
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查询系统
中国古籍影印自19世纪中期以来,逐渐成为古籍整理利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各出版社积极利用古籍资源开发选题,钩沉拾遗,填补空缺,先后推出大量专题性的古籍影印丛书。作为以历史文献影印出版为特色的专业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依托国家图书馆及国内外其它图书馆文献资源,三十年来积极进取,已完成24000余种古籍的影印,大多采用专题形式,编为丛书出版。古籍影印丛书的推出,满足了社会对于古籍的需要,但从整理和利用的角度,出版社、图书馆以及使用者都期待能有一部完整回溯历年出版古籍影印丛书的书目索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有鉴于此,开发相关的数据库产品“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查询系统”,以使这些古籍影印丛书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查询系统”一期收录1949--2010年间中国大陆新编影印古籍丛书457种,涉及古籍7万余种,二期将陆续增加民国时期以及港台出版的影印古籍丛书,并更新近年数据。该数据库分类体例统一、检索手段完备、文字校勘精准,反映了影印古籍丛书领域的出版成果。较之传统的书目可更加准确高效地揭示各丛书内容,提供浏览与检索,方便学者及图书馆界的利用。
“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查询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一、与馆藏系统建立联系,揭示馆藏文献覆盖率。系统可与图书馆OPAC实现链接,对馆藏信息中缺少的丛书子目信息进行标注,读者可深度了解馆藏丛书信息,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
二、提供批量查重的功能,为文献采访工作提供便利。系统可与图书馆采访系统连结,快捷的子目查询功能,方便图书采访的查重功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协助出版社确定选题。数据库全面揭示了已出版影印图书的详细信息,出版社可据此进行选题分析策划,避免重复出版,提高效率。
试用网址:http://c.nlcpress.com/(点击注册并等待开通即可)售价:普通版3万元,定制版(可链接图书馆OPAC)3.5万元
民国时期文献总库·图书
数据库收录1911至1949年出版的民国时期的各类文献,首期推出民国时期图书,收录了目前使用率高的社科类文献5万余种1000万页,提供电子影像浏览,提供多种查找途径,今后将扩展至全文检索。民国文献数据库以书目数据、篇名数据、数字对象为内容,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关联检索和条件限定检索。资源库遵循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陆续追加达到收录民国图书20余万种,同时可提供专题化定制。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资源服务平台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资源服务平台”站在建设国家性历史文献总资源库的高度,发挥本社古籍文献,特别是历史人物资料影印特色和与图书馆资源联动的优势,旨在建立中国历史人物资料全景式数据库。平台以历史人物为基本条目,汇集中国1919年以前历史人物生平资料,主要包含历史人物史传文献、总传、别传、家谱、作品等历史资源原文图像,结合当代对历史人物姓名、人物关系和籍贯、身份类别等系统整理成果,通过数字化加工和标引整理,可以检索人物姓名(含别名字号等)、性别、民族、籍贯、朝代、生卒年(不详的有参考年和参考朝代)、身份类别主题词(包括身份和重要事迹、作品等)、肖像(如有)、方志省份(地方志传记类包含)、人物关系(如有)和文献出处等。平台包含各类人物传记历史文献几千种,近200万页,历史人物几十万人。此前,一些类似的历代人物类数据库,在容量规模、人物库建构以及文献整理和标引等诸多方面都与本项目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在人物选择和数据库规模容量上,目前还有没有相似产品问世,本平台可以说填补了中国历史人物资料规模数字化的空白。
项目具有持续性,以后将陆续开展2期和3期的数据升级与加载,将全面汇总中国历代人物,全方位展现华夏人物的风采,堪称当代“历史人物志”。
计划售价:40万元。
第五篇:新编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概述
新编《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概述
白莉蓉
内容提要 本文概述了天津图书馆新编古籍善本书目的编制经过与特点,重点介绍了该书目的收录范围,类目设置及著录内容等。
关键词 图书馆 善本编目
1978 年为实现周恩来总理“尽快把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出来”的遗愿,在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全国古籍善本书的普查和编目工作。天津图书馆也以此为契机,在经历了1978 至1989 十余年的基础整理工作后,于1993 年5 月正式着手新的馆藏善本书目的编制工作。又越十寒暑,如今一部全新的《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终将杀青,且即将出版问世。作为有幸自始至终参加此项工作的一员,面对经五校其稿而最终完成的正式样稿,心中无限感慨。显然,如果没有本馆老一辈古籍编目工作者前期所做的长期的大量的艰苦细致的整理、著录及文献的选择工作,也就不可能使后面编目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这部全新的馆藏古籍善本书目是集本馆几代古籍编目工作者艰辛努力的成果,是新老同仁心血的结晶。
天津图书馆自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馆藏古籍图书的收藏不断丰富,由此也曾产生过多部综合性或专题古籍图书目录、馆藏善本书目等,这些书目纪录了天津馆古籍藏书的历史,也为后来古籍编目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这些书目中较为重要的当属建馆后所编的第一部古籍图书目录,即《天津直隶图书馆书目》和1961年编制的《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善本书目》两部目录。
《天津直隶图书馆书目》编纂于1913 年,由当时的直隶提学使、中国著名藏书家、校勘家傅增湘嘱该馆编目人员嘉兴籍学者谭新嘉抄录编目,后由韩梯云等继之。该书目当为天津图书馆古籍图书目录之滥觞,集馆藏所有古籍于此,并无善本与普通书之分。全书共分三十二卷,收书12557 种,基本采用四库分类,并参阅古越藏书楼及其他各家书目体例略加变通,经部分四类,史部十七类,子部十三类,集部五类,类目清晰,条例分明,著录内容大抵为书名、卷数、著者、版本、稽核项等。傅氏对该目极为赞赏,有云:“虽不能企七阁四库之美备,以例夫新编之江宁图书馆书目,固已南北遥相辉映矣。”
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或标准,该书目在著录内容上略显简单,有些书版本项只著录某某斋刻本或某某堂刻本,而无具体刻书年代。但对明代以前的刻本著录则较为详细,这或许是在当时的标准下,对善本古籍与普通书著录上的区别所在。再是,该书目将所有丛书均按另种著录,将其分散于各类之中,也略显零散。然而,尽管如此,这部目录多年来无论在图书馆自身的工作中,还是为读者服务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善本书目》1961 年编,这是自直隶图书馆成立以来直到此次编纂新的馆藏善本书目之前所编制的唯一的一部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该目收录了1960 年以前入藏的善本书2554 部,按经、史、子、集、丛五部排列,著录内容虽仍为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等项,但明显地看出,该书目无论对著者或版本的考订上都是极为详慎的。多年来,该书目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众多专家学者以此为治学之津梁,在引导读者按图索骥,进行学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天津图书馆还根据历年古籍藏书的不断递增,而编制了多部专题目录,如1955年编制的《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藏方志目录》,1980 年重新编制的《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方志目录》收录1911年以前刊印或抄写的地方志书3686 部,较之前者增加了近七百部。又1962年编制的馆藏《明清小说目录》,以及1981年编制的《馆藏活字本书目》等。这些书目都为后来的古籍图书的整理及编目工作奠定了基础。
正是由于有上述多部馆藏古籍图书目录为基础,加之《全国古籍善本书目》 的编纂,对古籍善本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制定出新的收录范围、著录条例及分类表,使得此次编纂的这部新的《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做到有据可依。
因此,这部新的馆藏善本书目,是在“遵循国家标准、突出馆藏特色、尽可能多地向读者提供原书信息”的理念下进行的,从而使这部目录得以顺利编纂,现籍此作一介绍:
1、根据馆藏特点,确定收录范围
此次馆藏善本书目的编制,遵照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及艺术代表性的原则,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制定的收录范围、著录条例及分类表,结合本馆藏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新的标准,以为编目之依据。
天津图书馆共收藏古籍线装书五万余部,其中善本古籍八千余部,经过几次筛选、精校缜勘,在已编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2367 部善本的基础上,又适当扩大收录范围,将那些接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标准而下一格的馆级善本纳入其中,如对明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含丛书零种以及残书存卷在全书三分之一以上者,均予收录;清代乾隆以前的稿本、刻本、抄本,乾隆朝的精刻精抄本,乾隆以后、辛亥革命前具有一定学术资料价值的稿本及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或反映特殊印刷工艺的,如多色套印本、泥、铜活字本、木活字本中流传较少者,均予收录。此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文献、津人著述、书札、墨迹等,辛亥革命前名人批校题跋者亦均属收入之列。因此这部新编的馆藏善本书目共收録馆藏古籍善本书4822 种,5335 部,较1961 年编制的《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藏善本书目》的2554 种多出近一倍。
这部目录不仅收录了天津图书馆收藏的宋元明代的珍贵藏品、孤本秘籍,同时也注重反映馆藏特点,如地方志的收藏是天津图书馆藏书中的一大特色,共藏有原刻方志三千六百余部,其中明版方志53 种,清版方志二千四百余种,且有多部孤本或稀见本。在这些藏品中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者383 种。此次在编制馆藏善本书目中对这部分藏书进行了重新整理,依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以下简称《联目》)的著录,发现有相当部分清代乾隆以前纂修或刻印的方志,就目前的流传情况,在国内传本也只不过十部左右,甚至不足十部,当不算很多,应该补充到馆藏善本书目中来,还有部分虽刊刻较晚或属续修者,但因初修志或初刻本已流传极少,故也将其收入其中。如:(康熙)马邑县志五卷(山西),该志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初修本,但原刻只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一家藏,南京图书馆藏有胶卷,而清代康熙四十四年再修本,原刻本只4 家收藏,然天津图书馆所藏的嘉庆二十四年重刻康熙本,也只两家收藏(天津、山西两馆)故将其收入目录。(乾隆)天镇县志八卷(道光)天镇志续录一卷,道光刻本,该志流传最早的本子为乾隆四年刻本,只国图、科学院图书馆两家藏,此乾隆十九年刻、道光重印本,据《联目》著录也只天津、台湾两家藏,科学院藏一胶卷,因此虽为道光重印本,但流传甚少。(嘉庆)范县志四卷(河南),清嘉庆十四年刻本,此志有明嘉靖十四年初修本,原刻只一家收藏,另有两家藏有胶卷,清康熙三十一年修本原刻本只两家藏,此嘉庆十四年修本也只有3 家收藏,类似这样的情况均予收入目录。
此外,还有极个别的残本方志,因原刻本几为孤帙,故即使本馆存卷极少,也将其收入。如(康熙)和顺县志五卷,清康熙十四年刻本,此本为初修志,据《联目》载,只国图一家藏,上图藏一胶卷,本馆只残存一卷,仍收入目。(顺治)高平县志十卷,有清顺治十五年刻本,国图一家藏,本馆藏康熙五年补刻本卷3 至6,虽为残卷,但原刻本极为稀少,也当收入目录。因此,此次方志的补充量相对来说要多一些,共收入七百部左右,约占馆藏方志的五分之一弱。
明清人诗文集也是馆藏的一大特色,不仅数量多,在藏品的质量上也占优势,此次收入这部目录的明清人诗文集中,孤本、稀见本等就有百余种之多,如:明正统间姚绶手抄本《斗南老人诗》,明成化刻本《熊勿轩先生文集》,明嘉靖刻明岳正撰《类博稿》,明正德刻明李士贞撰《白州诗集》,明嘉靖刻明黄玺撰《东园遗稿》,明隆庆刻明郑若庸撰《北游漫稿》,明刻明凌湛初撰《申椒馆敝帚集》,明末刻明朱执撰《臂余杂集》,明崇祯刻明尹耕撰《朔埜山人集》,明徐渭稿本《天池杂稿》等,清乾隆刻清叶应震撰《叶梧叟先生集》,清师竹斋抄本《俞渐川集》,清抄本杨玠《清溪文稿诗稿》等。此外,对流传较少的清人诗文集也着意收入,因此该目录共收录明清人诗文集924 种,1007 部。占该目录收书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收录的活字印本书籍中,除收入馆藏极为珍贵的铜、泥、木活字印本书,如康熙间吹藜阁铜活字本《文苑英华律赋选》、雍正间铜活字印《古今图书集成》零种,侯官林氏福田书海铜活字印《音论》、《诗本音》,清道光十二年吴郡李瑶用泥活字摆印的《校补金石例》四种,道光二十四年安徽径县翟金生泥活字印《仙屏书屋初集》、《修业堂初集》等,还有一部于近年新发现的清雍正、乾隆间活字泥版印本《精定纲鉴二十一史通俗演义》,这是一部以特殊工艺印制的书籍,更为珍贵的是该书中详细记载了关于印刷此书所采取的制字、制版及印刷的详细方法,并附有印刷工具的使用说明,是极为难得的古代印刷史资料。(详见本人拙文《清吕抚活字泥版印书工艺》、《清吕抚活字泥版印书工艺与泥活字印书工艺之比较》)。而这部传本甚希且极为独特的活字泥版印本书籍,又为天津图书馆的藏书增加了亮点。
再是明清宝卷的收录,天津图书馆共藏有明代至民国间刻印的宝卷一百二十余种二百余部,其中多为明代及清初刻本,如:明万历十四年刻《销释归依弘扬觉愿中华妙道玄懊真经》,明刻本《销释大乘宝卷》、《销释显性宝卷》、《佛说弘扬慈悲明心救苦宝忏》,清初刻本《销释般若心经宝卷》《大藏般若通明宝卷》、《苦经悟道卷句解》,《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句解》、《破斜显证钥匙卷句解》等,均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未收。这些藏品就天津地区的收藏来说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版本质量上也都是屈指可数的,因此该目录共收录馆藏明清宝卷65 种,这些涉及到社会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明清历史、民间宗教及民俗学等都有着特殊的价值。
此外注意收录辛亥革命前后有重要史料价值及学术资料价值的稿本、抄本等。如康有为手稿《大同书》、《礼运注》、《论语注》、《孟子微》、《康有为诗稿》;梁启超手稿《番禹梁文忠公日记真迹》;天津籍学者王襄手稿《王纶阁先生稿本汇录》等。
2、根据馆藏特点,适当调整类目
宋代学者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校雠略》中,曾阐明他对目录分类的观点,指出“类列既分,学术即明,以起先后本末具在”,意在“通过分类来体现学术的先后本末,源流沿袭,使百家九流各有条理。”(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因此古籍图书分类的最终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部具有科学分类体系,能够反映学术源流,且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藏书目录,以为读者治学之门径。
因此这部新的馆藏善本书目,基本遵循《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下简称《中善目》)所确定的分类表,将所收之书按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体系分类编排,同时参考前人经验对其中个别类目的隶类做了适当调整,如对《中善目》中子部小说类的调整,《中善目》小说类将古代笔记小说与通俗小说合而为一,下设“笔记、短篇、长篇”三类,“笔记”之下又分“杂事、异闻、琐语、谐谑”四个小类,“长篇”之下设“讲史、人情、神怪”三个小类。这种设类自然有它的道理,可以说是兼通古今的一种过渡方法。然我馆的这部善本书目则是在参考《四库全书总目》等其他书目的基础上,仍在子部设小说家类,下设“杂事、异闻、琐语、谐谑”四个小类,将通俗小说于集部设小说类,下设“短篇、长篇”二个小类,以为这样类属更为明了。再是集部别级类,《中善目》将各朝代别集直接列入二位类,如:集部楚辞类后即为“汉魏六朝别集、唐五代别集、宋别集”等。而《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则突出“别集类”,使之与“总集类”并行。即在楚辞类后设“别集类”,以下再按各朝别集分之。我们以为这样的类属更为合理,因此,在此目录中,集部仍将“别集类”列为二位类,下再列各朝别集为三位类。
在这次编目中,还根据本馆藏书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类目的设置略作变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无藏书者不设类,根据本馆藏书情况,此次编目中有个别类收书空缺,因此采取不设类的原则,如史部政书类下,《中善目》设有“科举、公牍、杂录”等三级类目,因该书目未收此类藏书,故不设类。同属此类情况者还有:史部目录类下“汇编”类,金石类下“玉类”,子部医家类下“史传”,术数类下“杂术”,谱录类下“丛编、鸟兽虫鱼”,集部曲类下“诸宫调、曲目”类,均属未收书之类,故在类表中均不设类。(2)藏书较少者采用暗分明不分的原则,如:经部春秋类下,《中善目》设“汇编、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总义”三级类目,四书类下设“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级类目,均因收书较少而只反映到二级类目,上述小类采取暗分明不分的原则。又如:史部纪事本末类下的“通代、断代”三级类,地理类山水志下的“山志、水志”四级类,地理类专志类下的“古迹、宫殿、寺观、祠庙”等,政书类邦计类下的“赋役全书、钱谷、税务”等四级类目,也同样只反映到上一级类目。
3、增加著录内容,扩大信息量
馆藏善本目录的编制,意在揭示馆藏,指导读者按图索骥,同时也更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内,向读者提供更多的原书信息,使利用者择优索取,或为同行之间在古籍版本鉴定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因此该目录除对每书的基本内容,如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的著录做到力求准确之外,还增加了对一书行款、版式、刻书牌记、封面中所涉及的刻书年代、藏版地、刻工、以及藏书印章的内容和形制的著录。这些虽然只是古籍版本鉴定中的部分内容,但它是最基本的、最直接的依据。
目前所见到的图书馆的古籍藏书目录,从编纂体例来说,大多是属于简易目录的模式,因此它所涉及的内容就不可能像提要目录或书志那样详细,且面面俱到,多数目录还只是以著录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这些基本内容。这样的简单著录对鉴定古籍版本是极不方便的,尤其是人们赖以参考的联合目录,更有这样的问题。如《中善目》集部楚辞类,著有“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后语六卷”,此书共著有4部元刻本,4部明刻本,由于没有行款、版式等内容的揭示,使读者无法区分该书的版本系统。又:唐五代别集类中,“唐翰林李白诗类编十二卷”也著有5部明刻本,如果作为参编单位之外的一个图书馆也藏有与之相同的一部书,借助此目录则无法判定自家藏书当属哪个版本系统。这样的情况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刻书牌记、封面中所涉及的刻板年、藏版地以及刻工、藏书印章等更是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对此前人总结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但这些内容在近年出版的各图书馆古籍图书目录中则少有反映,除《山东图书馆藏海源阁书目》著有行款、书口、鱼尾、封面刊刻年、藏版地、牌记、藏书印章等内容,再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除上述内容外,个别书还有简言提要,是简易目录中著录内容比较详细的一部书目。其余,如《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首都图书馆善本书目》、《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等,都只是增加了行款的著录。因此我馆这部新编的馆藏善本书目,刻意将一书的行款、版式、牌记、封面、书口、有无刻工、藏书印章等,作为著录的一个重要内容,意在扩大目录的信息量,使读者见目如见书,也为其他藏书单位鉴定版本提供了依据。
当然,该书目还有很多疏漏之处,如日本、朝鲜两国所刻中国古籍中的善本未能收录。还有些咨询不够详瞻,如:刻工的著录应将其姓名列举一、二,或许对使用者更为方便。如此这些,还祈来者修正之。
[参考文献]
[1]刘尚恒.四库全书总目分类辩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1).[2]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10.[3]天津市图书馆志编委会.天津市图书馆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2.[作者简介] 白莉蓉(1955,5-),女,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专科毕业,副研究馆员,天津图书馆,天津 300191
转自《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