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欺之以方哲理故事

时间:2019-05-15 12:4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君子可欺之以方哲理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君子可欺之以方哲理故事》。

第一篇:君子可欺之以方哲理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君子可欺之以方这段对话的价值不在于宰予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技术含量,也不在于孔子对君子是否入井救人的回答,而在于孔子“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的观点。

有意思的是,孟子竟然也持这种观点。孟子有句名言:“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就是说,君子可以被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用合情合理的骗局欺骗。

孟子举过一个例子。郑国国相子产,是个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经向他讨教,还夸奖他是“古之遗爱也”。一天,有人给子产送来一条活鱼,子产仁慈,让手下小吏把鱼拿到院子里的池子放生,这人却把鱼弄回家自己偷偷煮着吃了。第二天,子产见到他,问:“那鱼放生了吗?”他说:“已经放生到水池里了。”为了增加这个谎言的可信性,他接着编造说:“那鱼啊,挺逗。一开始放到水里,半死不活的;过了一会儿,它就恢复了生气,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子产一听,很高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条鱼终于到它该去的地方去了。

这个把鱼吃掉还骗人的小吏真是个小人。他事后还洋洋得意地对别人讲:“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把鱼吃到肚子里去了,他还连声称赞,真是可笑啊。”

究竟是子产可笑还是这个小吏可恶?子产让他把鱼放了,他答应后不仅没有照做,违背承诺,还把谎话编得活灵活现,合情合理。一个人,把别人对他的信任看成愚蠢,那么他希望别人把他看成什么样的人呢?

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企及的高处。

用合情合理的谎话欺骗别人,不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已堕落。

君子不怀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合理的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比防范受骗还重要。

第二篇:励志故事之哲理感悟

励志故事之哲理感悟

励志故事之哲理感悟

人生有许多事情让人不可思议:腰缠万贯的人往往有无尽的烦恼,而一无所有的人却也许最快乐;十七八岁 青年人的心态却是七八十岁老者的心态,而七八十的老者有时却比十七八青年人还要年轻;坏牌未必会输,好牌不见得能赢;优势不见得占上峰,劣势往往能够获 胜;助人的失去了很多,后来却又得到几倍的回报,一心只知索取的人,最后会两手空空;生活艰难,内心却很充实,生活无忧无虑,应有尽有,却觉得无滋无 味……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哲理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又有多少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哲理。

积累一份哲理感悟,等于增加一笔精神财富,等于领取一串思想钥匙,等于佩戴一把真知之剑。哲理一旦成为生存智慧的统帅,给予人生的则是一个整个世界。青年朋友们,请随时挥起这把真知之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求学的道路上,请记住这样富有哲理的箴言:“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耐不得寂寞方 寂寞,耐得寂寞方不寂寞。”在人生道路的跋涉中,请记住培根这些富有哲理的格言:“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

116、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

导语: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经过奋斗能够成功。不要让险峻的山峰吓住,不要让浩瀚的大海吓退。勇敢坚定地走下去,成功就会敞开她的怀抱。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字样后,吉·海因斯摊开双手 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情景通过电视转播,至少有好几亿人看到。可是由于他当时身边没有话筒,因此吉·海因斯到底说了什么话,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墨西哥奥运会的资料片,当再次看到吉·海因斯的镜头时,他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有人在百米赛道上突破10秒大关,吉·海因斯在看到记录牌的那一瞬,一定说了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400多名记者给漏掉了(在墨西哥奥运会 上,到会记者431名),这实在是个天大的遗憾。于是他决定去采访吉·海因斯,问他当时到底咕哝了句什么话。

凭着做体育记者的优势,他很快找到了吉·海因斯。当提起16年前的事时,吉·海因斯想了想笑着说:“当时难道没人听到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

谜底揭开之后,戴维·帕尔接着对吉·海因斯进行了采访。针对那句话,吉·海因斯说:“自美国运动员欧文斯于1936年5月25日在柏林奥运会上创下 10·3秒的百米赛世界记录之后,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的确,这一记录保持了32 年。32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米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因为我 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记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的,它虚掩着,就像终 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后来,戴维·帕尔根据采访写了一篇报道,填补了墨西哥奥运会留下的一个空白。不过,人们认为意义不仅限于此。大家都觉得,吉·海因斯的那句话给世人留下的启迪才是最重要的。

117、警惕优势陷阱

导语: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事情,每每因游泳溺水而死的人往往是那些水性好者,而游泳技术差的人或是根本不会游泳的人却很少被淹死的。当生活的重担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挫折、困难 接踵而至,人们往往能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力,冲出重围,闯出一条新路。而一旦一帆风顺、志得意满时,却常常看不到潜在的危机,听不进别人的规劝,最终一败涂地。读了下面的故事,对以上的观点,你一定会接受的。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家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带。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 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第三个 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拿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 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小心,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摔伤。”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 而是摔伤了呢?”拿拐杖的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 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伤。”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我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 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118、走自己的路

导语:下面的故事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马克思引用佛罗伦萨诗人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的路,要集思广益。因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是,众口难调,让一切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只能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弃之。走自己的路,是要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是要有明确的正确的目标。走自己的 路,决不是即使错误的路,也要一条道走到黑。

在印度流传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驮着东西到集市上去卖。东西卖掉了,他们开始往回走。路上,老头把孩子放到驴背上,自己牵着驴走。这时候,路上有的人便责备起孩子:这孩子真不懂事,年纪轻轻的,怎么能让老人在地上走呢? 孩子听了路人的责备,觉得自己不对。立即从驴背上下来,让老人骑到驴背上,老头骑上了驴,孩子在地上走。这时,有人责备起老头来:这老头真不通情理,一个大人,怎么忍心让孩子在地上走呢?

老头听了觉得有理,于是便把孩子也抱到驴上来,两个人一前一后坐在驴背上走。心想:这回总算合理了吧!可是,不曾想,有人说他们两人太残酷了:两个人都坐在驴背上,驴子压坏了怎么办?怎么不爱惜牲口呢!

听了这些话,老头和孩子觉得再也没有办法了,于是两人从驴背上跳下来,牵着驴走。心想:这回可算是爱惜牲口了。这么做,路上还是有人有意见,他们笑话老头和孩子是一对呆子,一对蠢货,放着现成的驴子不骑,硬是在地上埃累。最后,老头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办都不对,所以便对孩子说:“孩子,咱们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咱们俩抬着驴走。”

119、失去的都会得到补偿

导语:好莱坞影星赫本非常乐于做无报偿的慈善工作,却保持了身心健康。她的故事很值得深思。我们帮助别人,不仅是付出,我们也有许多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精神愉悦。要相信这样一条哲理:失去的都会得到补偿。

赫本是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影星,她有两项十分有趣的记录:

一、她结过七次婚;

二、她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后来,一位叫史塔勒的医生对此产生了兴趣,因 为他常常在半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电话,要求他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史塔勒作为心理学家,对大多数人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史塔勒获知赫本的 两大记录后,决心深入研究一下。他翻开60年代的报纸,找出有关赫本的所有报道。他发现赫本区别于其他影视明星的不仅仅是那两点。还有,赫本曾息影8年,这在好莱坞历史上没有先例的。要知道,作为影星,息影一年就等于洛克菲勒家族在田纳西州封存一口油井。另外,史塔勒还发现赫本曾做过67次亲善大使,尤其 是1956年到1963年之间,她几乎每个月都到监狱、码头、黑人社区做义工。有一次,她甚至谢绝贝尔公司每小时5万美元的庆典邀请,去医院给一个小男孩 做护理工作。总之,赫本非常乐于做无报偿的慈善工作。史塔勒对这一发现非常重视,他认为这里肯定蕴藏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为了能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他对其他乐于公益事业的名人、富翁进行研究。最 后,他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其他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后来,他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一些特殊病人身上,劝告他们乐善好施。结 果,接受他的忠告的人一扫过去的阴霾,变得乐观起来。有一段时间,好莱坞甚至掀起了一个争做联合国亲善大使的热潮——他们争着去非洲的索马里,去科索沃的 难民营,因为他们在亲善行动中发现,世界上存在这么一条公理:当一个人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的回报时,必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

120、生命里重要的事情

导语: 请大家注意哲学教授在故事后面的解释说明。如果你确实明白了教授的话,那么,怎样安排生活,怎样使用精力,你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一位哲学教授站在他的学生们面前,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些物件。当课程开始的时候,无言地,他拿起一个非常大的、空的橄榄油广口瓶,开始往里面填充石块,直径大约2英寸。然后,他问学生们瓶子是否满了。学生都认为瓶子已经满了。

于是,教授又拿起一盒鹅卵石,把它们倒在了瓶子里。他轻轻地摇动瓶子。当然,鹅卵石滚进了石块之间的空隙。然后,他又问学生们瓶子是否满了。学生们认 为这次瓶子确实是满了。教授又拿起一盒沙子,把它们倒进了瓶子里。当然,沙子填满了所有的地方。接着,教授再一次问学生们瓶子是否满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 回答:“真真确确是满了。”

接着,教授从桌子下面拿出了两听啤酒,把它们倒进瓶子里。啤酒填满了沙子之间的空隙。学生们大笑。

“现在,”当笑声消退下去后,教授说,“我需要你们认识到,这个瓶子就代表你的生命。那些石块是重要的事情—你的家庭,你的伴侣,你的健康,你的孩子 们——如果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仅仅只剩下这些东西的时候,你的生命将仍然是丰满的。鹅卵石是富有意义的其他事情——像你的工作,你的房子,你的汽 车。沙子是所有其他的事情,小事情。”

“如果你首先将沙子放进瓶子,”他接着说,“就没有鹅卵石或者石块的地方了。你的生命也是同样。如果你把你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小的事情上,你将 永远没有时间给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关注那些对你的幸福至关重要的事情。和你的孩子一起玩耍。拿点时间去做身体检查。带你的伴侣出去跳舞。总是会有 时间去工作,打扫房间。准备一个餐会,确定丢掉什么。首先关注石块——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设置你的优先考虑,其余的都只是沙子。”

一位学生举起了手,问,啤酒代表着什么。教授微微地笑了。“我很高兴你问了。它正好向你们显示了,无论你的生命看起来多么饱满,总还是有一杯啤酒的地方。”

121、火把让人迷失了方向

导语: 这则故事的哲理应该是:在人世间,许多身处黑暗中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于与成功无缘。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

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在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幸好山匪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

山洞极黑极深,而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

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把火把点燃,借着火把的亮光前行。火把给他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山洞。最终,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没有火把照明的人最终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却永远葬身在黑暗之中。

122、若要自己卓然出众

导语: 有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若要自己卓然出众,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十分失望。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打算就此结束自 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走过,看见了他,并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 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青年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剃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

“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点头,一时无语。

123、远处的山

导语:的确是这样,现实中,人们总想登上成功这座山峰,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穷其一生的精力苦苦挣扎,结果还是与成功无缘。忙忙碌碌的人们,请放慢追逐的脚步,留心一下身边的风景。这样,当你年华老去时,即使无缘于成功,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一位年轻人和一位智者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年轻人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去,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是太叫人伤心了!”

智者微笑了一下,缓缓地说:“这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风景,难道你一处都没有注意到?”年轻人一脸的尴尬:“我只顾着向远处的目标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那就太遗憾了。”智者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风景!”

124、深坑和高空

导语:泰勒斯为观察星星而掉进深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一心一意、心不旁骛的专注精神。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积满了雨水。哲学家只 顾看星星而忘了脚下,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经泡在水里了。水虽仅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得高呼“救人”。

当路人救他出了水坑,泰勒斯抚摩着摔痛了的身子对那人说:“明天要下雨!”那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 们对泰勒斯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而惊叹,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泰勒斯对这种嘲笑不屑一顾,没有说什么。

两千年之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他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第三篇:大师之隐哲理故事

大师病了,病得不轻。目光浑浊,耳朵失聪,嗅觉不灵。这不是感冒发烧拉稀,扛一扛就过去了。这一定是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故障。大师惊恐不安,不得不去医院。

大师做了一番化装,化装成普通老百姓,免得有人认出来。一般人认出来了初中,还无所谓。若是医生认出来了,那就要狮子大张口了。

大师挂了专家号。问诊的是位半睁着眼皮的专家。专家好像还没睡醒,或者说,睡醒了还在想梦里的事情。

哪里不舒服?专家懒洋洋地问。

哪儿都不舒服,头晕、眼花、耳聋、鼻塞、口干、舌燥大师顺口溜道。

先拍个片子吧。专家使用了祈使语气。

我不拍片子,不拍任何片子!大师冷静地说。

既然,你来看病,又挂了我的号,就不要舍不得花钱嘛。专家循循善诱。

为什么一上来,就要我拍片子?说说理由看。大师不客气地说。哈,说理由?说什么理由?不拍片子,怎么看病?专家生气了。

没有正当理由,我就不拍片子。大师也动真了。

好吧,给你一个理由。据观察,你的脑袋,从外表看,没什么问题。但是,你出现了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嗅觉障碍,乃至味觉障碍。这说明了什么呢?对,脑袋里面可能出了问题。什么问题,总不能拿菜刀切开看吧?脑袋又不是冬瓜、西瓜、南瓜、甜瓜。对,那就要拍片子,要照CT、做彩超、做脑电图、做核磁共振理由充分吧?专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阐述道。

不管怎么说,我不拍片子,不拍任何片子。大师坚定地说。

你这个人真怪,脑子就是有毛病。社会上有些人,总是把医生妖魔化,你一定误听了那些妖魔化宣传!众所周知,所谓的茶水发炎事件,就是记者在恶搞嘛。专家说着,表现出了极大的气愤。

但愿如此吧。大师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反正,他是不会拍片子的,什么片子都不要拍。至于茶水发炎事件,大师是知道的。有个记者,为了制造新闻,将茶水拿到十家医院化验,结果,好几家医院都检测出茶水有炎症。另外,550万元的天价医药费事件,大师也是知道的。还有,医院向男性患者收取子宫附件彩超费、向儿童收取专业性尸体整容费等丑闻,大师都了如指掌。大师是干什么的?大师是专门研究人的,人间的丑闻,大师没有不知道的。只不过,大师还腾不出手来修理医院。

大师再次表明态度,不拍片子,绝不拍片子。

专家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专家质问大师:你是来捣乱的吧?然后,厉声警告:我请你立即出去,出去!不然的话,我就要把你送进精神病院了!

大师矜持地笑了,笑而无言。

你还在笑?你笑什么笑!你不要在这里笑!说,你到底是干什么的?社会身份,职业,在哪儿工作,是不是正式工?专家发出了一连串质疑。

大师还在笑,依旧不答话。

专家怒目而斥:你怎么不说话?你自身或家族成员,有神经病史吗,你本人有过犯罪记录吗,你为什么惧怕拍片子?

大师忽然大笑,笑声如雷。最后,大师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专家惊诧至极,恭敬道:尊敬的大师,鄙人能一睹您的尊容,荣幸之至!十分感谢您亲自光临指导!我们这些庸医,和您比起来,是治标不治本的!

大师僵硬地笑了:不要谦虚嘛,任何艺术都是独立的,但也是相通的。告诉我,不给我拍片子,我的病能治好吗?

专家笑道:当然。拍什么片子呢!针也不用打,药也不用吃。依我看,您的情况,就是心太累了!累,莫大于心累啊!您只要不再累心,就可以了。我的意思是说,粗茶淡饭,布衣草鞋,这就是您的良药!不再窥测任何人的隐私,不再分析任何人的欲望,可确保您健康长寿,百病皆无!

大师合掌大笑,笑掉了一口假牙。

第四篇:哲理故事三百篇读后感之五十九

哲理故事思考对我的启发

东宁县绥阳镇中学宋兆庆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 雪松。这一奇异景色之谜,许多人不知所以,然而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夫妇。

那是199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否则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它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少顷,两人突然明白了什么,拥抱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积累着终将让我们难以承受。这时候,我们需要象雪松那样弯下身来。释下重负,才能够重新挺立,避免压断的结局。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我的感受:先看一个故事,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X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

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但是一年以后,在进行工程验收时,市X的权威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并要求莱伊恩一定要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对自己的设计很有自信,因此他非常苦恼:坚持自己的主张吧,他们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违自己做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但它们并未与天花板连接,只不过是装装样子,糊弄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作为一个建筑师,莱伊恩也许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自然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这个故事里的莱伊恩与哲理故事中的雪松,寓意着同样的人生道理。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真的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是为了更好、更坚定的站立;弯曲也不是毁灭,而是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了生命那张能笑到最后的灿烂的脸。

生活中我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积累着终将让我们难以承受。这时候,我们需要象雪松那样弯下身来。释下重负,才能够重新挺立,避免压断的结局。不能回避的终会来临,让自己坦然面对吧,学会弯曲,学会如何地保护自己。

第五篇:就业讲义之路程故事哲理

在求职这条路上,有很多提问是类似以下的问题: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行业”

“我想跳槽,但是不了解有什么行业比较好”

“我喜欢XXX行业,但是不知道它发展如何”

总括来说,这类问题归结于对意向行业或者公司的了解不足导致的。

想要在找工作中提高命中率,你需要学会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或者公司,然后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意向岗位再去应聘。

本篇文章Hardy教你如何在72小时内快速地去了解一个全新的行业或公司。

01

了解行业的两大重要性

假如你是应届生,正在应聘第一份工作,那么HR会把你默认为一张白纸。但是假如你已经工作了几年,当你想跳槽的时候,HR就会直接用“是否有相关经验”来筛选人,假如你没有相关经验,那么被刷掉的几率很大。

为什么?俗语说“隔行如隔山”,即代表不同行业所要求的能力都是很不一样的,假如你现在在寻找工作的时候是随便决定一个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发觉不合适再想跳槽的话,难度就很大了。

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会增加你在面试中的谈资。

很多时候面试官会问求职者:

“你热爱这个行业吗?”

”热爱”

“为什么?”

“嗯......”

真正热爱一个行业不是嘴上简单告诉面试官“我喜欢”就代表你真的喜欢,面试官是从你对这个行业的见解的深度中去判断你到底是否喜欢,是否真的具有热情。

这就好比谈恋爱,一个男生要表达他很喜欢自己的女友,难道是单纯地每天在对方面前说一句“我喜欢你”就可以么?当然不是,而是男友通过日常的相处当中表现出对女友的无微不至,自然而然就表达出自己很喜欢她。

所以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话,能帮助你增加对这个行业的谈资,在面试的时候体现出你对行业了解的深度,从而增加自己的印象分。

举个例子,A,B两位同学同时去面试阿里巴巴,面试官问:“你对阿里巴巴和京东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A说:“我想应该两个都发展得挺好吧,毕竟现在基本我买东西都只去这两家”

B说:“我认为在未来的5年内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的天下。因为阿里巴巴是一家轻电商公司,它只做平台,所以运营资本很低。但是京东是一家重电商公司,有自己的物流,自己的仓储。所以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它未来需要雇佣的快递员,需要租用的仓库会越来越多,这些费用的投入会造成京东自己的压力。”

B说得对不对?不一定对,但是假如他平时不了解这个行业的话,是不可能说出这番具有自己见解色评论,所以假如我应聘,我会选他而不选A,这就是了解一个行业对面试带来的好处。

当然,前提是你不能错得太离谱,例如说“我觉得阿里巴巴可以学习京东白条”,那你就准备好迎接面试官的白眼吧。

02

如何在72小时内了解一个行业/公司?

当我们知道了解行业的重要性以后(Why),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应该如何了解一个行业/公司(How)

一般在了解一个行业和公司的时候会分两个维度:行业层面和产品层面。

行业层面

关于行业层面有以下几个维度需要了解

-市场规模如何

现在盘子有多大,未来增长情况如何

-整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分别都有谁

例如快消行业有原料供应商,厂商如宝洁,下游有零售商如沃尔玛,大润发,天猫,京东等

-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宝洁通过售卖自己生产的产品给零售商盈利,零售商通过售卖供货商的产品给消费者实现盈利

-这些角色是通过什么方式盈利的?

一个公司的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所以了解一家公司是的生意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行业内的前三名公司

一个行业一般前三名公司的动向就代表了整个行业的特点和动向,所以你不断盯着前三名公司就可以。

-不断关注行业内出现的新公司

除了行业的前三名,还不断有一些新公司的出现会颠覆整个行业的技术,商业模式等等。例如大家都热衷的互联网,可能首先想到的BAT,但是现在势头很猛的今日头条,它的信息推送正在改变消费者阅读的习惯,这个也是值得关注的。

产品层面

产品或服务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所以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至关重要。一般涉及以下5个维度

-产品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微信,是主要用于即时通信的。

-产品为了谁而设计?

用户群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例如微信用户年龄普遍偏大一点。而**主要是给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用的。

-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该产品?

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的习惯都会不同。不要误以为只有应聘产品,销售,市场相关的人才需要了解意向公司的产品特征。无论你申请什么岗位都需要对公司的核心业务做到了如指掌。

-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即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痛点?

-产品近期在市场上有什么动向?

这个产品近期有什么动向?如:它拍了什么广告?推出了什么新功能?收购了哪些新公司?等等...03

快速了解行业/公司的具体途径

上面介绍了在了解一个行业/公司的时候需要知道什么内容,那么我们具体可以去哪里查阅这些信息?

-市场研究网站

如IT199.COM/艾瑞咨询网/易观智库/Talkingdata,或者直接百度搜索“XXX行业报告”

-看书

例如我在研究宝洁的时候就买了它的CEO写得《Playing

to

Win》去看,深入地了解了宝洁公司的文化。

-找大牛

推荐大家去**APP在行在上面花钱约意向行业和岗位的大牛了解。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别浪费时间。

04

如何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行业/公司?

了解完意向行业/公司以后,怎么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行业/公司。

首先,建议大家可以百度去做一个性格测试(推荐MBTI),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

然后按照以下五个维度去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行业/公司:

-你可以做什么?

即你有什么能力,你有什么资源

-你喜欢做什么?

一般从你的兴趣出发

-你擅长做什么?

你做什么事情会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

-意向公司需要什么能力?

你可以做的/喜欢做的/擅长做的有什么与之匹配?

-意向公司的工作状态如何?

例如你是一个不喜欢办公室政治的人,那么可能国企单位就不适合你。

总结

愿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前言

成功第一定律

中国古训的启示

职业定位的本质

什么是“从事适合的职业”

什么是天赋

成功第一定律

■ 成功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为: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其天生优势——天赋和性格。

■ 人际关系、努力、教育等都很重要,但都不是职业成功的关键。

■ 只要你识别和接受自身的天赋和性格,配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寻找需要你所具备天赋和性格的岗位,持续地使用它们,并坚持下去,就有望成功,有望建立幸福的人生。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优势理论”。职业规划中国网称之为“成功第一定律”。

优势=天生优势+后天优势=(天赋+性格)+(知识+技能)

天生优势——是一个人油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包括天赋和性格。

知识是所学的事实和课程。技能是做一件事的步骤。

天生优势是遗传和早期形成的。一个人到15、16岁就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说其天赋和性格基本形成了。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古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优势是先天的,而后天优势(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所以,天生优势是一个人优势的关键。

例如:作为一名销售员,你能够学会如何介绍你的产品特性(知识),甚至能学会问恰如其分的问题来了解每个潜在客户的需求(一种技能),但是你永远不可能学会如何在恰到好处的时刻以恰到好处的方式,推动这位潜在客户掏钱购买。后者是一个人的天生优势。

有天生优势的人能持续地表现优秀,没有这方面天生优势的人往往表现平平,甚至很差,或者只是有时表现优秀,而不是持续地表现优秀。

虽然有时没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建立一种优势——有的人是“天生”的销售员,虽然对产品所知廖廖,仅凭其如簧之舌就足以说服客户购买——但是,缺少必需的天生优势是决不可能建立持久的优势的。在许多工作中,你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技能和知识,直到你能基本胜任;但无论什么工作,如果你缺乏必需的天生优势,你就决不可能持续地表现优秀。

优势理论着眼的是职业的战略问题,职业定位就是解决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首先,从战略上,你要选择适合你的性格(本我)、并能最多地用到你的天赋优势的职业——就是扬长避短,只选择能充分发挥性格天赋优势的职业,避开会用到自己性格天赋弱点的职业。选定了适合自己的目标职业后,再看要在这个职业上取得成功,需要弥补哪方面的短处,改善哪方面的弱点,这就是一个战术层面的问题。(“木桶理论”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因此,“扬长避短”最重要的是——扬“性格天赋”之长,避“性格天赋”之短。

每个人在他的天生优势方面学习进步最快,成长空间、潜力最大,能够获得的成就也最大。所以,与其把时间精力放在克服弱点上,不如把重点放在发挥天生优势上成长更快、成效更大。

成功职业之道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控制弱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克服弱点上。

所以,我们要尽快走出“只要下功夫,什么都能学会”的误区,不要盲目参加销售技巧、领导艺术以及其它用心良苦的培训,然后指望脱胎换骨。除非你具备必需的天生优势,否则你的进步将很有限。

我们应该首先识别自己的天生优势,然后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继而将它们转化为优势。

中国古训的启示

人们常说:一个人放对了地方就是人才,放错了地方就变成蠢才。这是成功第一定律的生动阐述。

这是个非常简单明了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不重视,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

这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教育的结果。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只要刻苦努力就能成功。

印象最深、影响最广泛的包括我们读的小学课本中写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现在连一些老一辈的学者都扼腕叹息的是——爱迪生的话当年被人为地去掉了后半句,以至误导了多少学子呀!这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的这句话是1929年2月11日爱迪生82岁生日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当时也有记者解释成“关键是努力”,为了消除这一误解,爱迪生后来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拥有百分之一的灵感,可以引发更高一级的智慧,经过努力,就能够结出硕果。如果没有灵感,再努力也是白搭。”(请参看

《爱迪生天才名言原有下半句》、《爱迪生论天才(灵感)的真相》、《勤奋与成功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样教育的目的是好的,主要是为了勉励我们青年人勤奋努力。

同时,为什么铁棒一定要磨成针呢?社会需要针,难道就不需要铁棒吗?我们天生是不一样的,你是“铁棒”我是“针”,你和我一样有用武之地,你当一流“铁棒”,我当一流“针”,为什么一定要让“铁棒”

变成“针”去做“针”的事情呢?

这几年流行成功是靠70%的人际关系和30%的能力的成功学理论之后,许多人似乎茅塞顿开,好象找到了制胜的法宝,又拿出了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刻苦磨练并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以便建立广泛而又牢靠的人际关系。所以你看书店里厚黑学呀、如何讨好上司、笼络下属之类的书琳琅满目。

难道我们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千年古训吗!最终结果将会证明这一切的努力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中国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古训:“一个人是命中注定的”或者说是“天注定的”、“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认为它是宿命论。其实它是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用鲜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只是我们一直不明白其深奥之处。

我们认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职业定位,决定你从事什么职业成功的机会大、从事什么职业成功的机会小。

职业定位的本质

我们从呀呀学语时,就被灌输要学会讨人喜欢、学会怎样被别人认可,长大后,我们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自觉不自觉地似乎都是为了讨别人喜欢、为了被社会接纳和认可,以至到现在我们弄不清哪些是社会化的我、哪些是真实的我。当我们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厌烦、越来越感觉不适应时,我们又重新思考:“我是谁?”本来我们以为对自己、对前途很清晰,现在却感到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感觉到在社会的滚滚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正如我们经常分析某某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很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演员的性格特质与角色很相似、是本色演员一样,职业成功的秘诀也是做本色演员。做本色演员得心应手,容易成功;做非本色演员很辛苦,不容易成功。

职业定位就是在社会分工的大舞台上确定能扮演我自己的角色:符合本我,不用经常戴着面具去迎合工作的需要,甚至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并最多地用到我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做本色演员,就是要“做回我自己”。

什么是“从事适合的职业”

假如职业规划师说你不适合做会计,尽管你是学会计的,并不是说你一点都不具备做会计的能力。其实你可能已具备了一定的做会计的能力,假如你去做,也不是说一定会做不来。

“从事适合的职业”就是“做回我自己”、从事适合我自己的职业,代表了五层意思:

1、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最有工作满足感”的职业,就是每天享受工作,而不是每天厌烦上班、对从事的工作感到厌倦甚至痛苦。

2、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进步和发展最快”的职业,最能发挥自己的性格和天赋优势,是职业发展的最佳路径。

3、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一生长期发展”的职业,能取得一生职业生涯长期的成功,而不是依赖某个偶然机会的短时间内的成功。对有些人来说,适合的职业意味着对他是最好的职业,不是唯一可以做得来的职业;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适合的职业可能意味着是唯一能够持续发展的职业,不适合的职业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4、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最成功”的职业,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这个职业上能发展到很高的层次,能取得自己可以获得的最大的成功。

5、从事“做回我自己”的职业就是从事“最有竞争优势”的职业,与其他人竞争时有最重要的优势——性格和天赋优势。因为即使一个人有专业的优势或经验的优势,大家都从事同样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有性格和天赋优势的人进步更快,在知识和技能上会逐步赶上并超过仅仅有专业优势或经验优势的人,这样这个人的这些后天优势也会逐渐丧失。

什么是天赋

■ 天赋的表现特征

有天赋的人能持续地表现优秀,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往往表现平平,甚至很差,或者只是有时表现优秀,而不是持续地表现优秀。

天赋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在本来没有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获得,只能在有的前提下通过传授、培训来加强。

天赋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的能力,拥有某种天赋,你在学这方面的东西就学得比一般人快,甚至是无师自通。中国人说是“悟性好”。

学习语言的能力就是一种天赋。比如学闽南语。有的女孩,来泉州1年,广东话就说得很地道,听不出是北方人。有的人来泉州10年,闽南语还说不好。

■ 天赋表现的范围

几乎所有的领域或行业。

■ 天赋的分类

按照天赋作用的对象,天赋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与人打交道的天赋

.与物打交道的天赋

3.与数据/信息打交道的天赋

有的人擅长与人打交道,与物打交道,不擅长与数据/信息打交道;有的人擅长与数据/信息打交道,不擅长与人或物打交道。

■ 天赋与职业的关系

天赋是一个人技能的最基本元素,一种天赋可以适用多种不同职业。假如你有很强的空间图形辨认力,既可以表明你有成为一名成功的画家的潜力,也可以表明你有成为一名成功的雕刻家、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的潜力。空间图形辨认力是以上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的最基本元素。

■ 天赋与兴趣的关系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蕴藏着自己的天赋,但兴趣爱好不等于天赋。所以我们可以从自己众多的兴趣爱好中寻找自己的天赋,但我们不能把兴趣爱好当作自己的天赋。

职业生涯规划的诀窍

一天,泰莱神父去医院主持一位病人的临终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我还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我死而无憾。”

歌手的话让神父想起5年前他曾主持过的一次临终忏悔。那次是位富商,而他的忏悔竟然和黑人歌手

差不多。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没离开过它们。这种工作与兴趣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让我非常满意,而且我还从中赚了大笔的钱,现在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泰莱神父给报社去了一封信,他写道:“人应该怎样活才不会后悔呢?

我想也许做到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二,想办法从中赚钱谋生。”

后来,这两条原则流传开来,成了美国人公认的“最不后悔的活法”。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三伯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平日寡言少语。令我对他刮目相看的,是他教育孩子常会说一句朴素而又意蕴深刻的话。这句话就是:你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三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三伯让他从师学瓦匠。学了一年,大儿子嫌那砌砖抹灰的活儿既脏又累,不想干了,提出要改学理发。三伯将他臭骂了一顿,教训他说:“干什么不苦,干什么干好了不能干出大名堂?行行出状元呢,你今天学这明天学那,到头来一样也拿不出手,‘艺多不养家’哩。你给我沉住气,认认真真学好一样本事,这辈子就够了。”三伯逼着他又学了一年瓦匠,打下一定基础后,再花钱送他去跟一位姓康的师傅专门学习砌土灶的技术,康师傅在这方面有一手绝活。现在,康师傅已故,大儿子代替他成了方圆百里砌土灶的行家,每天拿着瓦刀忙得不可开交,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小儿子呢,念完高中,没考上大学,三伯送他到小酒坊去学酿酒。学了一段时间,小儿子就觉得技术已学到家了,想自个儿也开间小酒坊。三伯对他说:“用三两天就能学会一门手艺?做梦吧。告诉你,你得老老实实给我学,直到手艺拿得出手为止。不久,三伯借了一万多元钱,把小儿子送到一家学院自费学习酿酒。后来,小儿子到一家酒厂当了技术员。现在,十年过去了,小儿子已成为那家蒸蒸日上的酒厂的技术权威和生产副厂长了。

想一想三伯的教子哲学,还真有几分道理。人生在世,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没有掌握半点拿得出的本事肯定不行;虽好学肯干,但目标分散,没有规划,用心不专,这样本事虽多,却大都水平一般,没有一样拿得出手可不行。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秘诀,浓缩起来其实就是三伯的这句精辟之言:你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选择一条路一直走下去

有这么一家人。男的是教师,在一所中专学校教经济学;女的下岗,在街面开一个纽扣店;孩子是女儿,在一普通中学读初三。

男的没有什么爱好,教学之余,除了到图书馆翻翻经济类杂志,就是到妻子的小店转悠转悠。女的也没有什么大志,除了卖纽扣,最多再卖些头饰、胸花之类的小玩意儿。女儿学习也很一般,没拖拉过作业,也没有得过一次奖。总之,一家都是普通人,过的日子也是普通人的日子,平平淡淡、紧紧巴巴。

一天,男的告诉女的,我有一个新发现。女的问,什么发现?男的说,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一份

杂志,介绍的全是世界上的大公司,叫做“五百强”。我发现,他们都是一根筋,一条路。女的问,什么意思?男的说,打个比方,你卖纽扣,就只卖纽扣,卖所有品种的纽扣,店再大,都不卖别的。女的说,这算什么新发现!不就是开专业店吗?男的说,好像是开专业店,但我搞不清楚的是,为什么成为五百强的都是这些专业店,而不是其他的店。这里面一定有名堂。

男的不是个执着的人。但自从有了这个新发现后,从没有放弃诼磨。他认真查阅了世界第一强,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他发现它自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都不买地,都不去做房地产。他又查阅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它是世界第二强,一百多年来,也是只做汽车与配件,资产达到八万亿了,都不去做航空和轮船。他还研究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发现此人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钱再多,都只做软件,其他行业再赚钱都不去做。男的想,是不是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更容易成为强者?

有了这一认识之后,他有些心动了。一天晚上,他对妻子说,以后再进货,头饰、胸花之类的东西,不要再进了。全进纽扣,有多少品种进多少品种,看看会怎么样。

也许是他发现了天机,也许“从一而终,坚持一条路走到底”这种做法本身就蕴涵着天机。总之,自此之后,一家航空母舰式的纽扣店,在这座城市出现了。所有做纽扣批发和销售的人,来到这座城市,都是这家纽扣店而来。他也因此成了“纽扣大王”。

前不久,这位男教师,请我们吃饭,说是女儿要到英国去了,想庆贺一下。我们原以为是他有钱了,送女儿去英国自费留学。吃了饭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他说,女儿成绩差,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女儿喜欢英语,于是就聘了老师,专门教女儿英语。在一次外企招聘中,女儿因英语好被聘为翻译。这次去英国,是因为女儿在那儿找了份工作。

我曾听说,坚持登一座山峰的人,一定会达到顶峰。现在看来,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强者,一个佼佼者。

你是正常的傻瓜吗?

先出一个题目:如果某日,你下班后照常等公车,但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它还没来,很显然路上出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你的同事小白也过来等车。他看到你的状况就提议一起打车回家。你觉得这未尝不是个好主意,但是细说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方向和小白恰好相反,一起是不可能了。小白犹豫一下,然后决定自己打车走了。你呢?如果从这里打车回家要花30元钱,乘公交车需要2元钱,你会如何选择?

通常大家会来计算,我既然已经等了很久,也不差这一会儿,所以继续等下去。也许真的10分钟后,车来了。你和一起等待了很久的人群拥挤地回到家里。虽然时间很晚,你也挤得比较疲惫,但是你仍然为自己节省了28元钱而感到高兴。

你的答案是这样的吗?如果是,那么你就是

“正常的傻瓜”。你遵循着自己非理性的感受,却忘记了理性地计算自己的生活。

别不服气,先介绍个概念给你——“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又不可收回的支出,包括金钱、时间、精力等。行为决策理论专家发现,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看此事对自己有无好处,还要看过去自己在此事上是否有过投入,这被称为“沉没成本误区”。

常见的例子是,一个家庭希望孩子学钢琴,花了不少钱给孩子买了钢琴,结果没几天小家伙就厌

倦了。家长看到投资要成为废品,很焦虑,于是找来家庭教师,同时,又给孩子报更贵的班,并且使用逼迫手段。到了最后孩子对钢琴的态度变成了反感。我们看到,家长们因为冲动投入而陷入了沉没成本的深渊,甚至不惜牺牲掉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沉没成本误区让他们完全忘了自己当初买钢琴的初衷——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再想想上面的乘车事件,既然前面已经投入了那么多不可以收回的时间,你完全可以结束这样不确

定的等待,让自己舒服地尽快回家去。只不过,你和小白不同的,偏偏是前面的付出。所以,你更容易因为前面的等待而继续等待。

当然,我也是“正常的傻瓜”之一。前段时间去做名片,为了图方便,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店。结果印出来一看,背面色彩花成一片,显然印刷的机器有问题。老板一再道歉,表示可以帮我重印。我对这家的服务已经很有怀疑,但是想到自己已经在这里印了,也就同意了。等了两天,去店里看,老板说印刷的机器坏了,很快就好。我心里不高兴,但想到已经到了这一步,就等下去吧,反正也没几天的工夫,所以警告了一下就走了。又过了两天,我再去问,老板说,机器修好了,但刚刚又坏了。我火冒三丈,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再等。终于,在我忍无可忍的时候,名片印好了。虽然看起来还是不那么让人满意,不过我已经不打算再耗下去了。就这样,我拿着一盒别别扭扭的名片,结束了我的“沉没成本”噩梦。

前一段时间,股票狂跌,一个朋友坚持不住,终于在低点清仓。他卖完之后不久,股市又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他懊悔不已,又买回原来的股票。我很奇怪,问他为何又投资原来的股票,他说自己其实很看好这支股票,只是当时下跌太快。

损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往往比因等值收益而获得的快乐更大。“损失规避”使我的股民朋友就是在面对损失的时候,失去了理性,放弃了自己本来看好的股票。虽然他常常宣讲长线投资,但是在损失面前,他仍然没能保持理性。

人生里这样的故事太多,有时候,人生本身就是这样的一种投资决策。一个大学同学,上学的时候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业时迫于压力还是从事了相关工作。从上班的那一天起,他就在说跳槽,可是至今,8年过去了,他还在那个职位上痛苦着、抱怨着。每当我问起他为什么不走的时候,他的理由都会是“已经做了这么久了”、“年龄大了”!

人们总是会把注意力放在直接的损失上,却常常忽视自己的机会成本。在等待的岁月里,其实许多机会都已经过去了,人生的激情也慢慢耗尽。

那么,从现在开始,你是打算做“正常的傻瓜”,还是理性的决策者呢?

当然也要说明一下,我们那些“正常”的感性有时候也是可以利用起来,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比如:一次性地交一个月的健身钱,促进自己坚持锻炼。

职业规划就是像巴菲特一样做价值投资

2003年比尔•盖茨访华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向他询问美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盖茨的回答

是: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其中奥妙——沃伦•巴菲特。

在美国,巴氏被称为“先知”,但在中国,他更多被喻为“股神”:11岁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风靡世界。

同威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驰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这样介绍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

念(详见

复制巴菲特:价值投资私募基金三人谈):

一是集中持股,二是长期持有(实现复利的时间价值)。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在便宜的时候买进一个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很早就发现了价值投资这个真理,然后坚持用一生来实践。

巴菲特在很多场合说过,学证券投资根本不需要上大学,投资其实就是对一些最基本的人生道理的认识,很容易掌握。可是巴菲特又说,大众从来没有过向价值投资靠拢的趋势。价值投资的方法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的确,投资跟人生道理、职业成功的规律是相通的。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刚好对应了职业成功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专注

2、坚持

一、专注

李驰在采访中说:我们发现世界上那些钱越来越多的富豪们,他们的投资不知不觉都走到一条道

上了。巴菲特也曾经投了近百个股票,但如果把他最成功的十几个主要投资去掉之后就没有什么了。他最赚钱的还是可口可乐、吉利、华盛顿邮报、运通、富国银行等,就这六七个公司为他赚了近300亿美元。这些股票足以成就他投资的成功。还有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他也投了很多股票,但最主要就是花旗银行这一笔投资让他成功的。还有日本的首富系山英太郎,他的成功也是投资了几只日本证券市场的龙头股。这些人的做法不谋而合,超越市场的方法就是集中投资。

实业界也一样,全球500强里搞多元化投资的,一百年来硕果仅存的几乎只有一个通用电气。世界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自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都不买地,都不去做房地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百多年来,也是只做汽车与配件,资产达到八万亿了,都不去做航空和轮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钱再多,都只做软件,其他行业再赚钱都不去做。在中国,万科专注做房地产,陈天桥就搞一个游戏,李彦宏就搞一个搜索软件,都很成功。

李驰还说:有人研究说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20世纪的一大骗局,我很赞同。一个人去卖鸡蛋,手上

提20个篮子,每一个篮子放一个鸡蛋,那才是危险,万一拎不好都掉了;不如把一个篮子的提手做结实,可以装满一篮子鸡蛋。

任何一个人的职业成功,都必须要集中精力,把一个“提手做结实”。

集中持股体现了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之一:专注

巴菲特在27岁之前尝试过多种不同的工作,做销售、充当法律顾问、管理一家小厂,但最终他将自

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为一名投资家,而且他自始至终只投资股票和外汇,不投资房地产。迈克尔·乔丹成名前曾打过棒球,但最高峰也只是一个二流棒球队的普通队员,后来一心只打篮球,成为举世公认的“篮球飞人”。

最新成功心理学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说:若想使某件事成为你的优势,你就必须能始终如

一地做好它。这意味着,它将成为你的一种可以预测的表现。你偶尔会挥竿打出一个令泰格·伍兹(世界著名高尔夫球星)称羡的妙球,但除非你能重复此举无数次,否则我们就不能称其为优势。而且你必须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某种油然的满足。唯有在你反复地、愉快地和成功地做一件事时,你的能力才算得上是优势。

很多人都懂这个道理,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却常常背离这个道理,有时甚至不愿意遵循这个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

许多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觉着那一行更热门、更有意思、更有“钱景””,轻易转行。

许多人很认同:“对!职业成功是要专注”,但到面临具体的职业选择、专业选择时,却经常认为“这个专业太专,就业面太窄、职业发展的机会太窄、找工作难”而放弃专注,转而追求学热门专业、进热门行业。

我们见到许多学热门的管理、经济、英语等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多年来的职业发展都很不顺利。这些专业被称为是“万金油”,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但没有一项很专的技术,所以许多类似这些专业的白领、大学生来咨询职业定位,因为好象什么都能做,又好象什么都做不好,感到很迷茫。

专注就是选择一个很专的领域发展,专到一个很窄的领域,窄到就象姚明那样,既不从政,也不经

商,只做运动员,而且既不做跳高运动员,也不做热门的足球运动员,只做篮球运动员。

二、坚持

李驰接着说:巴菲特在投资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定力。他要是有一天不严格按自己定下的铁律

做,现在的身价可能一百亿都不到。复利的增长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好多人也知道应该怎么赚钱,但他们就是觉得那个太慢,总想投机一下赚一大把,之后再来做价值投资。结果是,有多少炒家能终成大赢家?

记者问:中国股市的有效性还很低,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地方,难道只有价值投资一条路可以赚钱?

李驰说:的确有多种赚钱的方式,但最适合我们走的路、或者说我们愿意走的是这条比较轻松的路,因为这是

“睡得着觉的投资”,是一条快乐而富有的路。做这种风格的资金管理者,我们可以去周游世界,而不必管每天是涨还是跌。至于其他方法,也许短期赚得更多,因为股市永远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提供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但是我感觉,真正能够持续地、有效地保持增长,还是价值投资这条路。

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索罗斯是利用市场缺陷投机的对冲基金的代表,两者的财富差距是很大的。索罗斯被大家奉若神明,但每隔几年他就有伤元气的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罗斯成功阻击英镑,可是同样的方法在东南亚就以失败告终。所以投机真的不敢说仗仗都赢,以投机的方法是很难持续几十年复利成长的。不像价值投资,一方面可以轻松愉快地工作生活,一方面财富还在不断积累。用真正价值投资这种方法,假设能严格执行,克服各种机制上的限制和人性弱点,找到好企业长期持有,自然会获得满意的回报。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原则:长期持有,以实现复利的时间价值;对应的职业成功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坚持自己对选择的职业的专注,就是“深挖一口井”。

职场上,我们也看到许多人耐不住性子、急功近利,哪里薪水高就跳到哪里,不为长远的发展着想。不少人的职业目标是:40岁退休,并实现财务自由。

其实,只要你看看富豪榜上那些富豪的年龄:有多少人是在40岁以下的?有多少人是在40岁以前成功的?——你就应该醒悟。

三、前提是方向正确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职业成功的基本原则是专注和坚持,但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方向

正确。就象集中持股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要选对股票一样,职业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要选对职业。

如果职业方向错误,入错了行,再专注、再坚持,也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成功职业指导中心认为:选对职业最关键的不是选最有前景的职业、最热门的职业,而首先是选对

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才是选最有前景的职业。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职业主要不是适合自己的专业的职业,也不是适合自己以前的经验的职业,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天赋,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和天赋优势,然后才考虑是否能利用已经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自己喜欢的、有工作满足感的职业。

人生就像搓麻

雷曼兄弟公司的职员用纸箱搬着他们的杂物走出高大的写字楼——这样的照片让人唏嘘不已。曾经,他们是最让人艳羡的一群人,如今他们丢了工作,更糟糕的是他们不太容易找到新的工作,因为整个行业面临危机,没有倒掉的其他投行都在酝酿裁员,哪里还有新的工作职位可提供。

在美国,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如果能有幸被投行选中,无异于中了彩票。投行提供给他们的是分析员的职位,通常一个职位会从上百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中挑选,起薪是8~10万美元——这个数字是普通大学毕业生起薪的4~5倍。如果再有一个MBA的名头,很快就会成为经理,年薪15~20万美元。这样一直干下去,到40多岁,如果能混到董事总经理的职位,年薪将达到100万美元。在这个行业流行的观点是,拼命的工作等到40多岁的时候富足而退,去过第二个人生——

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日子。

现任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曾经谈到他20年前第一次到华尔街工作时的经历:老板邀请他暑假来公司实习,临走时轻描淡写的说你的酬劳是1600美元。李小加理解的是两个月暑假的报酬,心中暗喜,老板补充说“这是一周的报酬”。

穿西装,挣高薪,坐飞机满天飞,住五星级酒店,吃喝全部报销,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有比这更爽的工作吗?一位在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几年前有五位同事同时考取了MBA,去年毕业,其中的四位去了投行,只有一位回到了咨询行业,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不过,现在那四位中的一位已经丢了工作,剩下的三位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饭碗。

同样的故事在几年前曾经上演过一回。网络烧钱最狠的2000年,我的不少同事都被高薪挖到了网络公司,工资至少翻番。一个哥们儿上班第二个月就买了大房子,第三个月就失业了。他们能告诉你一个月可以给你多少钱,但不能保证你可以挣多长时间。

对于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的投行职员来说,如果是干过几年的中层到谋求上市或者有投资业务的企业谋个副总、总监什么的职位还比较容易。苦的是刚入职不久的新人和年龄偏大的高管。对于缺乏职业积累的新人,到其他行业等于从头干起,薪酬待遇和职业成就感上的落差心理上一时间很难适应。而对于高管,根本找不到可以容身的企业和职位,不少人只能是提前退休去过第二个人生了。

考大学选择专业,是最让家长和学生头疼的事。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选择有可能决定一生命运专业的时候,和农民选选择种什么庄稼一样的盲目,农民总是以今年什么卖的好决定明年种哪种庄稼或经济作物,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因为大家都采用同样的预测方法,第二年大部分人的选择肯定是错误的——因为种的人多,价格一定跌下来。大部分人报考专业的时候,家长们也总是选择目前挣钱多、社会地位高的专业,大学的专业也以这样的逻辑来调整,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已经远远供大于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全是“黑天鹅”主宰的世界,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完全可以摧毁我们多年建立起来的“天鹅都是白的”的基本判断。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一只黑天鹅的出现都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

这么一总结,连我自己也糊涂了,当初我们选择或者被选择学的这个专业到底是对还是错?就算是现在丢了工作的投行职员,虽然有的人会悔不当初,但你能确定过一两年这个行当又吃香起来了吗?

说来说去,按照专业的现实吃香程度来选择专业基本上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在专业或是职业的选择上是否可以保持更轻松的心态,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选择自己最喜欢和最胜任的专业或者职业,享受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过程,并坦然地接受最后的结果。当然,现实的利益是永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只是因素之一。

除了专业和职业本身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最终决定你职业成就的是另外一些因素,你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是否努力——还有,就是机遇。人生的好玩之处就在这里,像搓麻,你的牌技只是你和牌的要素之一,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通过职业规划脱颖而出的诀窍

做本色演员是职业定位的最高原则

可以给自己定位吗?

职业规划师凭什么能给人定位?

我们都想从公司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获得提升,但很多人总是很苦恼:为什么我一直得不到老板的提拔和重用?是老板看不到我的能力?还是不认为我的这种能力对公司很重要?

阿道是一家拥有千名员工的大公司的职员,他也一直为得不到提拔和重用而苦恼。

一天晚上,他要到仓库去拿东西,刚进仓库,突然停电了,四周漆黑黑,什么也看不见。他摸索周围看有没有蜡烛——没有,也没有找到其它用来照明的东西。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所触动的一张音乐贺卡响了起来,伴随着悦耳的声音,黑暗中有光亮从纸片间漫溢出来。他打开贺卡,顿时眼前一片光亮,在黑暗中居然能看到周围的东西。

事后,阿道想,这样一张几乎废弃的贺卡,我们平时在日光中或日光灯下只能看到它发出的微弱的光,更不用说照亮四周,没想到会在暗处派上大用场。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找到另一种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呢?阿道似乎从这件事上获得了灵感,很快,他就从他所在的公司跳槽出来,加盟到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并从市场部的一个普通职员开始做起。因为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良好的素质,不久阿道就被提升为项目部的主任,后来,他又从主任的位置升任项目部经理。然而,他没有在这个位置上久留,又从这家公司跳槽到了另一家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并逐渐做到了经理的位置。

后来,就是这位阿道,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当别人请教他成功的经验时,他说:我仅是一粒微弱的星火,如果我还有高明的地方的话,就是我懂得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微弱的光耀眼一些罢了。我的成功经验就是——在暗处发光。

职业规划中国网认为:“在暗处发光”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所谓“鹤立鸡群”,就是鹤在鸡群中才显得高人一等。我们要把自己放在有竞争优势的地方,离开竞争激烈的地方,避开高手如云的环境。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要想出人头地,我们就要找那些没有老虎的山头,为什么一定要跟老虎去撕拼呢?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在暗处发光”呢?

1、到业绩差的部门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老板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成绩,自己一直得不到重用,可以考虑到业绩差的部门发展。

有的部门业绩差,不是业绩提升不了,而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例如:新成立的部门,刚开始业绩当然不会太好。但只要我们认为有潜力,就可以抓住机会,主动请缨,这可能是我们光芒四射的机会,因为这时候老板容易看到我们的成绩。

又如公司在偏远地方的办事处、分公司,大家都不愿意去,特别是能力强,老板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发展得好的同事,这就是我们去大大发光的机会。老板很欣赏到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员工,也会很注意他们的业绩。

2、到小公司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在大公司不显眼,很难脱颖而出,可以考虑去小公司发展。

大公司人才济济,分工很细,“一个萝卜一个炕”,我们想同时在别的工作上发挥锻炼你的能力是很难的;小公司人不多,分工不是那么细,反而给我们多方面发挥锻炼的机会。老板也容易看到我们的成绩,发现我们的能力。同时,中小企业就业机会多。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新增就业机会大多在中小企业。

3、到小城市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在大城市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压力又大,可以考虑去中小城市发展。

大家都往大城市挤,几百人、几千人竞争同一个职位。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舆论都说现在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很难,也呼吁应届毕业生不要眼睛只盯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但这些大学生找工作仍然很认地方,看工作地方是不是大城市,许多人甚至听说是在大城市的工作就认为是好工作,如果自己找到中小城市的工作就觉得不如人,低人一等。

其实,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压力小,更适宜生活,机会也不少。中国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就业机会多,大多数工厂都设在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郊区。

我有一个同学,八十年代末分配到广东的清远,清远偏居广东的最北边,当时很不发达。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他怎么愿意到那么偏远的地方。但他是我们同学中最早做总经理的人。

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人才很缺乏,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包括中国的西部地区。这些地方很需要人才,也很重视人才。

4、从小行当发光

如果我们觉得热门行业、热门职业竞争激烈,很难脱颖而出,可以考虑从事小行当,不那么热门的行业,不那么起眼、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职业。

太多人追求热门行业、热门职业,所以经常是大家都往一条路上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才有了“网络泡沫”、“MBA泡沫”。

我们常常忘了,市场是变化的,进大学时还是人才短缺的热门专业(如金融专业),毕业时可能找工作都困难。这世界变化快,现在的“热门”,可能很快就会变成“冷门”;现在的“冷门”,可能就是以后的“热门”。

选择职业跟做生意、炒股票的道理一样,避开竞争过于激烈的行当,选“冷门”,选暂时不那么起眼、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职业,喝“头啖汤”。

就算是夕阳产业,社会也很需要,也大有钱赚。重工业不是夕阳产业吗?去年开始钢材价格暴涨,钢铁公司的股票不也节节飙升?就算是不起眼的针现在仍然有广阔的市场。所以,我们要善于做“最后一个售冰者”,假如全中国的针的市场都是你的,你还能不赚吗?

成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前言

为了进一步探讨成功的规律,成功职业指导中心又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学博士Hannah女士就成功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Hannah博士还特别把她在这方面的亲身经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见下文。职业规划中国网也很欢迎各位朋友来信,就成功和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

职业规划彻底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

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成功人士的画像,这张像可能很清晰,也可能很模糊。例如,我就认为成功的人首先应该很健谈,在各种场合都很自然的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风趣、幽默,此外,有渊博的知识,有教养,不俗气……也正是对成功人士这种认知,使我常常很苦恼,因为我觉得永远做不到,我常常是“超过三个人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孤独”,因为我常觉得自己无法加入(当然,与好朋友或是熟悉的人不是这样)。我很爱读书,也被朋友们看为有才华的那种人,可我自己都有些自卑,觉得我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一次无意的职业规划测试,彻底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我开始认清自己,也开始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有些人善于执行、有些人善于表达、有些人喜欢与很多人在一起、有些人却是选择性的交友,有些人善于管理、有些人长于计划。

我根据测试,开始思考自己,也开始思考别的人,我发现我是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思维逻辑性强,所以在家里是“公理”,永远不会错,而在与人交往方面,因为自己的接纳度较低,就表现为有选择性的交友,我的朋友或我认定为朋友圈的都是挚友,可以说知心话的人,而泛泛之交的朋友很少。同样,接纳度高的人,可能会有许多朋友,但因为常常忙于结交新的朋友,在每个朋友身上所花的时间精力少,挚友反而不多。通过测试,我还发现,自己不适合做销售人员。

寻找职业发展的途径

因此我开始认真思考,我是谁?我的长处在哪里?能让我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又会使我有满足感的职业是什么?我将自己的眼睛从紧跟社会潮流转向注视自我价值,开始认真考虑:什么是适合我的职业?我的本科和硕士是学数学的,但我不喜欢,而且那时也觉得学数学不是很有前途,学到硕士也够了,我的很多同学转向计算机,可我本科时就发现自己非常不喜欢计算机,按照社会价值观,我决定学经济,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证券公司实习时,我发现自己不喜欢面对股票、K线图,分析各公司的状况。测试使我发现,适合我的职业在于面向人的工作,如培训、教育等方面。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在大学里当老师时,自己虽不喜欢这份工作,却那么乐于上课,并且与学生有很好的关系了。

于是我开始尝试做管理培训,果然效果非常好,学员们的反响很大,我自己也很满足。培训、教育果然符合我的性格,并能充分发挥我的天赋——终于找到了我的用武之地。

职业规划测试使我更了解自己

职业规划测试还使我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如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我对权威度的需求与表现都很高,也就是说分配我工作的人,必须被明确授予这种权利,或是我认可的人,否则我会表示质疑,不服从或不舒服。同样,如果要我负责一件事,也必须有明确的授权。

不要主观地想,职业规划测试没有意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测试,可以帮助你思考,并认识自己,使你能够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行行出状元,为什么不去选择既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又能发挥自身潜力的职业呢?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而不仅仅是活着。

下载君子可欺之以方哲理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君子可欺之以方哲理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象迹之辨哲理故事

    以为居士向一位老禅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发现事件的本质而不是表面的现象。老禅师就对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年轻人结伴而行,他们在道路上看到大象的足迹。其中以为对另一位说:“......

    不死之药的哲理故事

    一天,有一个人拿着刚刚研制成的“不死之药”来拜见楚王。负责通报的官吏拿着此药进宫通报,另一位官吏拦住问:“这药可以吃吗?”通报的官吏说:“可以。”于是这个官吏将药抢过去吃......

    哲理故事

      哲理故事 一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得到了6个馒头,大师兄也得到了6个馒头,只有他自己得到了4个馒头。 小和尚觉得太不公平了。师父得6个馒头,他没意见,可大师兄也得6个馒头,不是......

    哲理故事

    可怕的成功模式 肺鱼不但可以像其他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靠肺在大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沼泽地带,一旦栖息地的水质发生变......

    哲理故事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人生到底有多少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看人的一生无一例外地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经营好这三天,就经营好了一生。 昨天的日子很长,说不清有......

    哲理故事

    朋友,不一定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也不一定是经常循循善诱,直言相柬。为什么有人朝夕相处,却貌合神离,有人远隔千里,却真心相对,也许这就是利益的手在操纵着吧……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

    哲理故事

    WLFBG-010112-1 哲理小故事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

    哲理故事

    5、飞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